耶路撒冷火災不斷,當地天主教真福團求助

photo credit: Justyna Galant

耶路撒冷近日火災不斷,在高溫和強風的助長下,火勢迅速蔓延。消防隊員要求當地居民和宗教團體撤離,其中包括嚴規熙篤會隱修士,他們目前在本篤會院和聖若瑟修女院避難。

真福團體的厄里亞納(Eliana Kuryło)修女向梵蒂岡新聞網講述說:「我們失去了所有附屬建築物、我們院長的住所,以及一對東正教夫婦多年來從事大公運動工作的亭子。那座亭子燒了足足有半小時之久,不幸中的大幸是聖像畫工作坊逃過一劫。」

厄瑪烏-尼苛頗里真福團體尤其受到重創。幾名隱修士幫助消防隊員控制火勢後,返回了自己的會院。厄里亞納修女說:「我們十分幸運,因為大火吞噬了隔壁的天台,那裡有個圖書室。假如火從那裡燒進去,我們大家就會葬身火海了。」然而,火災的威脅似乎還沒結束,消防隊員仍在與火燄奮鬥。

斷垣殘壁、祈禱和希望

拉特倫(Latrun)聖堂5月2日舉行了謝恩彌撒,為尼苛頗里(Nicopolis)的隱修院和朝聖地獲救而獻上感恩。雖然隱修院附屬設施大多被燒毀,但嚴規熙篤會隱修士保證,在友人的支持下,他們將為這神聖之地寫下歷史的新篇章。

耶路撒冷宗主教區副主教舒馬利(William Shomali)主教與兩位主教到現場勘災。舒馬利主教說:「火災燒毀的土地約有24公頃。這區域有兩個屬於聖地天主教會的隱修院:拉特倫嚴規熙篤會隱修院和厄瑪烏-尼苛頗里真福團體。消防隊員很快就趕到,他們工作優異,協助滅火,但我們害怕火勢會掉頭,因為高溫炎熱又刮著大風。」

他進一步表示:「這兩個團體現在平安無事,我們為此感謝天主。我們與拉丁禮宗主教府的主教們來到這裡,了解各種需求。儘管有所損失,但感謝天主,人員都獲救了。」

感謝與求救

厄瑪烏-尼苛頗里真福團體不忘他們得到的援助:「七公里外的一位猶太經師跟我們聯絡。他說,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去他們那裡。我們便到那裡過夜。」

厄里亞納修女對此心懷感激,同時也籲請信眾同心祈禱,為隱修院被燒毀的區域提供支援。

「誰如果想要在經費上援助我們,
請上 厄瑪烏-尼苛頗里(Emmaus-Nikopolis)網站。
我們現在沒有電力,一切都燒毀了。
水才剛剛恢復供應而已。」

photo credit: Justyna Galant

photo credit: Justyna Galant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羅馬朝聖局恢復聖地朝聖活動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朝聖局重返聖地,3月10日起展開「希望的朝聖之旅」,以支持耶路撒冷的教會團體。由神父和修士組成的首個朝聖團將在朝聖局主任納扎羅(Rebecca Nazzaro)修女的帶領下從羅馬出發。

羅馬教區主教公署的公告指出,該朝聖團的行程包括在白冷城、耶路撒冷和耶里哥與當地的基督徒團體舉行聚會,以更新羅馬教區與耶路撒冷教會團體的共融,同時也響應聖地守護人巴頓(Francesco Patton)神父和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樞機的呼籲:「現在應該要支持耶路撒冷教會,重返聖地,為這個地方教會的另一片肺葉再次注入生命力,即朝聖活動和朝聖者的臨在。」

整個教會充滿希望、團結合一的記號

在這希望的禧年期間,朝聖活動是個造訪耶穌生活之地、活出信仰經驗的重要契機。納扎羅修女表示,「我們希望每個朝聖者都能感到自己是他們所遇見的團體的一員,同時也在扶助聖地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方面作出貢獻。如此一來,通過朝聖,我們將能在共融中增進我們的信德」。

羅馬朝聖局靈修事務助理比亞洛(Giovanni Biallo)神父是該朝聖團在聖地的嚮導。他解釋道:「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旅途成了心靈之路、靈性經驗,藉以更新對基督的認識。」比亞洛神父很高興能宣布重新出發的消息,他說:「人人都受邀懷著信德與團結的精神相聚在一起。朝聖者將能與聖地的基督徒分享耶穌之愛的希望和見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耶路撒冷教會的人道呼籲:捍衛加沙人民的尊嚴與存在

耶路撒冷教會的人道呼籲
捍衛加薩人民的尊嚴與存在

聖地耶路撒冷

2025年2月14日

按此下載英語文件

作為這片神聖土地上基督教信仰和良知的守護者,面對加沙持續不斷的苦難,我們悲痛地發出我們的聲音,並堅定地表達我們的決心。在全世界眼前所發生的毀滅,是一場深刻的道德與人道悲劇。成千上萬的無辜生命喪生,整個社區淪為一片廢墟,最脆弱的群體–兒童、老人和病人–忍受著無法想像的苦難。

在這種痛苦中,我們不得不對大規模流離失所的嚴重威脅發聲,這種不公正的行為正打擊著人類尊嚴的核心。加沙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先土地上的家庭,絕對不能被迫流亡,被剝奪所剩無幾的家園、傳統,以及留在這片構成其身份本質的土地上的權利。身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對這樣的苦難無動於衷,因為福音驅叫我去維護每個人的尊嚴。天主聖言提醒我們 :「禍哉,那些制定不義的法例,記錄不義的斷案,為屈枉小民的案件,剝削我窮民的權利,攘奪寡婦和劫掠孤兒的人!」(依撒意亞 10:1-2)。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肯定並支持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陛下、埃及總統塞西等人的立場,他們堅定的原則立場始終清晰明確,毫無動搖,拒絕任何將加沙人民從他們的土地上連根拔起的企圖。他們不遺餘力地提供人道援助、呼籲世界的良知、堅持保護平民,充分展現了最高層次的領導責任。

本著同樣的精神,我們也呼籲釋放雙方所有的俘虜,讓他們能安全地與家人團聚。此外,我們也呼籲所有有信仰的人們、各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制止這場災難。對於已經飽受苦難的人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他們背井離鄉。讓人類生命的神聖和保護手無寸鐵的人的道德義務超越破壞和絕望的力量。我們呼籲立即提供不受限制的人道援助,讓那些亟需援助的人獲得援助。現在放棄他們就等於放棄我們共同的人性。

當我們為哀傷的人,為受傷的人,為那些堅守在祖先土地上的人祈禱時,我們記住聖經的應許:「凡跌倒的,上主必要扶持,凡被壓抑的,使他們起立。」(聖詠集 145:14)。願仁慈的上主堅固受苦的人,軟化掌權者的心,帶來維護正義、維護人類尊嚴的和平,並保障所有人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的存在。

-耶路撒冷的宗主教及各基督宗教領袖

來源:Lati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支持聖地基督徒團體 聖週五為聖地捐獻

按此為聖地作捐獻

自十七世紀,聖座便已號召世界各地信友,在「耶穌受難日」為聖地各朝聖地點以及巴勒斯坦的基督徒捐款。目前聖地正經歷最困難的時期,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刻嚴峻,極度需要普世基督徒向他們伸出援手,親切表達弟兄姊妹休戚與共的情懷。

自去年10月爆發了以哈戰事,整個聖地已經失去了朝聖者的參訪,當地基督徒失去工作,經濟陷入困境,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懇請各地基督徒努力為聖地的和平祈禱,相信只有天主的恩寵能夠改變人心,由戰爭衝突轉為交談、和好與和平。巴頓神父也呼籲提供經濟援助,特別在「耶穌受難日」慷慨地為聖地捐獻。

讓我們盡己所能,使這一天成為普世教會對耶路撒冷母親教會表達真誠而實際關心的日子。

轉載: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相關資訊:

教宗致函聖地天主教徒:感謝你們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教宗致函聖地天主教徒:感謝你們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在加沙的聖家堂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復活節即將到來之際,教宗方濟各給聖地的天主教徒寫了一封信函,強調「希望」的重要性。教宗向他們表示:「謝謝你們的信德見證,謝謝你們彼此間的愛德,謝謝你們懂得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今年的復活節,聖地不同禮儀的團體有的按照額我略曆於3月31日慶祝,其他團體則依循儒略曆於5月5日慶祝。

我惦念你們,為你們祈禱並將你們放在心中

教宗渴望讓聖地的信徒感受到他的臨近和「父親的情懷」,尤其向那些在這幾個月「以最大的痛苦承受著戰爭荒謬且悲哀局勢的人、向被奪去未來的孩子們、向所有處於哀痛的人」,以及感到「極度痛苦和迷惘」的人表達他的關愛。

「我一直惦念你們,每天都為你們祈禱。但在這主的復活前夕,為你們來說,有太多的苦難,仍很少體驗到復活。此時,我感到有必要寫信告訴你們,你們就在我的心中。」

聖地,基督苦難與復活的見證

教宗提到他於2014年5月在聖地的朝聖之旅,也提到50年前來到聖地的首位教宗保祿六世,當時這位教宗強調,在中東緊張局勢的延續對全世界的和平構成了危險。

教宗表示,聖地不僅是「救恩場所的守護者」,也以「自己的痛苦”持續見證著上主的苦難,同時「能夠重新站起來,向前行走,宣講並持續不斷地宣講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復活了」。

「在這黑暗時期,聖週五的陰霾似乎籠罩著你們的大地,世界上太多的地區因戰爭毫無意義的荒唐而面目全非,但戰爭總是並為所有人都是殘酷的敗局。你們要成為黑夜中點燃的火炬;你們要在遭到衝突蹂躪的土地上成為善的種子。」

不讓任何人奪去我們的希望

教宗方濟各再次祈求「我們的和平」之主,讓人的心擺脫仇恨、暴力和復仇。他這樣祈求上主:「求祢不要讓任何人從我們心中奪去重新站起及與祢一起復活的希望,求祢讓我們不知疲倦地維護每個人的尊嚴,不分宗教、種族或民族,從最脆弱的人開始,即婦女、年長者、兒童和窮人。」

願全體基督徒的合一得到增長

教宗向聖地的天主教徒保證:「你們並不孤單,我們不會讓你們孤獨無助,而是透過祈禱和愛德善工與你們團結互助。」同時,教宗也希望, 「能早日以朝聖者的身分回到他們那裡,注視他們的雙眼,擁抱他們」。對聖地的牧人、男女會士以其關懷陪伴著信友們,教宗表達感激之情。

「願合一的真金在苦難的熔爐中成長並閃耀,包括與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的弟兄姊們的合一,我也願意向他們表達我在精神上的關懷和鼓勵。」

最後,教宗再次邀請「全世界的基督徒」具體地支持聖地的基督徒,為他們恆心祈禱,使聖地的全體人民享有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加沙地帶愈加迫切需要停火

圖片:Lati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加沙地帶愈加迫切需要停火。」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樞機(Patriarch Pizzaballa)再次通過梵蒂岡新聞網發出了這個痛苦吶喊,講述加沙地帶被死亡和混亂所撕裂的現況。「除了炸彈的恐怖暴力以外,還有日常生活的危機。缺乏糧食、醫藥和水源。舉例而言,我們基督徒每週做飯一兩回,每次必須煮至少足夠撐一個星期的份量。」

為死亡和飢餓而焦急

幾天前,加沙地帶的男女老少為了爭奪一些剩餘的人道救援物資而喪命。樞機對此表示,「我心急如焚,痛苦嘆息。我也為整個加沙地帶所發生的事而心急如焚:那裡沒有任何管理地方的形式,人道救援物資抵達的問題愈加嚴重,使得一切雪上加霜。」

如今,糧食包和基本物資要從空中投遞。皮扎巴拉樞機指出,「需要更有系統、協調合作的解決之道,因為這種選擇恐怕會製造更多混亂」,也許會造成人潮擁擠和死亡事件。

穩定的解決方案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和聖地的所有教會領導人都堅信,加沙停火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宗主教說:「只要願意,就有落實停火的條件。雙方都必須願意作出一些妥協。我相信,嘗試達成不同進程的時機將會成熟。」

儘管現在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但無庸置疑的是:「這絕對是近7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一。這場危機過後,不論是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都不再有暫時的解決方案。這些事件迫使所有人找出穩定的解決之道。」

那麼,皮扎巴拉樞機口中的「穩定的解決之道」是「兩國方案」嗎?他說:「我不知道。從技術層面來說,我認為很難,雖然這是唯一的途徑。顯然,之後不管選擇要怎麼做,都必須為雙方人民提供穩定和自由的保障。」

教會的使命

關於地方教會扮演的角色,宗主教解釋道,教會「祈禱,常懷信賴之情」。教會「不只關心自己的所需,也幫助周圍的百姓」。此外,教會也試圖「臨在於所有溝通渠道中,在有關各方之間發揮協調者的作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聖地再次發出呼聲:美好的世界不需要戰爭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3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他的思緒再次轉到了飽受戰爭折磨的聖地和烏克蘭。教宗痛心地指出,由於持續的敵對行動,這些地區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亡。

教宗說:「我每天都痛苦地念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因持續的敵對行動而遭受的苦難。數以千計的人死亡、受傷、流離失所,巨大的破壞產生了痛苦,這給弱小的、手無寸鐵的人帶來了可怕的後果,目睹著自己的未來受到損害。」

於是,教宗呼籲道:「讓我們一起大聲吶喊,夠了,停止吧!為加沙和整個地區的立即停火,我鼓勵繼續進行談判,祈願人質立即獲釋並返回到焦急等待他們的親人身邊,平民能夠安全獲得必要和緊急的人道主義援助。」

最後,教宗也為烏克蘭呼籲:「讓我們不要忘記飽受折磨的烏克蘭,那裡每天都有許多人死去,那裡有太多的痛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耶路撒冷基督徒團體領袖的聖誕牧函:這是聖誕節,願暴力結束

圖片:Vatican Media

「有一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着王權,他的名字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依九5)在聖誕節將近的時刻,耶路撒冷教會的宗主教和領導人用《依撒意亞先知書》這一段給全人類的重要宣報詞開啟今年度的聖誕牧函。

戰爭造成了無法想像的苦難

聖地的神長們寫道:「我們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兩千多年前降生在白冷的和平君王的名義,向全球信眾送上我們的聖誕祝賀。」接著,這封牧函無可避免地提到現況,指出「在表達這些祝賀時,我們清楚意識到此刻我們的主所誕生的地方陷入了大災難。過去兩個半月,戰爭暴行對我們摯愛的聖地數以百萬計的人民造成了無法想像的苦難。持續的恐怖情況使得我們整個地區無數家庭的處境悲慘又痛苦,激起世界各地團結一致的哀鳴。對於所有處於如此可怕局勢的核心的人,希望似乎遙不可及」。

聖家有如今天的難民,被迫流離失所

「儘管如此,世界現在的情況類似於我們的主當初降生、帶給我們希望時的情況。」聖地教會的宗主教和領導人表示,耶穌誕生的時候,「情況跟今天沒太大的差別。童貞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同樣難以找到一個生孩子的地方。當時有許多嬰孩被殺害,士兵占領,納匝肋聖家被迫像難民那樣流離失所。從外在條件來看,當初要不是主耶穌的誕生,否則沒有慶祝的理由。然而,在許多的罪過和痛苦中,天使顯現給牧人,宣報了全世界得享希望和喜樂的訊息:『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路二10-11)」

耶穌、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

「在基督的降生成人中,全能的天主來到我們中間,祂是厄瑪奴耳,意即『天主與我們同在』(瑪一23),祂來是為了拯救我們、救贖我們、改變我們。如此便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話:『上主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治療破碎了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釋放獄中的囚徒,宣佈上主恩慈的喜年。』(依六十一1-2)這是基督的聖誕在我們內啟發的希望與和平的神聖訊息,在磨難中也是如此。事實上,基督親自降生,生活於諸多大磨難中,甚至為了我們而受難,直到死在十字架上,好讓希望的光芒在世界上閃耀、戰勝黑暗。」

願戰爭停止,攜手為和平努力

耶路撒冷教會領導人在牧函中也譴責了當前所有的暴力行動,要求停止暴行。「同樣地,我們也邀請在這片土地和全世界的人尋求天主的恩慈,學會在正義、慈悲與和平的道路上彼此攜手共進。最後,我們也鼓勵信眾和各位善心人士不倦努力地撫慰受苦者,並為這片土地公正且持久的和平而奮鬥。這片土地對三大一神宗教來說都是神聖之地。這麼一來,聖誕節的希望將再次誕生,從白冷和耶路撒冷出發,直到地極,進而實現匝加利亞那段安慰人心的話語。他說:『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並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和平的道路。』(路一78-79)」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地監護人帕頓神父的聖誕賀辭

聖地監護人
方濟各・帕頓神父的聖誕賀辭!

親愛的兄弟姊妹們,今年,白冷山洞空無一人,城市的街道和廣場也是空蕩蕩的。 當瑪利亞和約瑟來登記時,一個房間都找不到。 如今,白冷所有房間都空著,等待著戰爭結束後朝聖者歸來,等待著繽紛多彩的燈火再次照亮城市的街道,等待著再次能聽到孩子們的聲音。

在此期間,許多人問我們是否取消了聖誕節。我們沒有取消聖誕節,因為耶穌已經誕生了,感謝天主,沒有人能夠取消它。 聖誕節的意義在於,天主子一次而永遠地進入我們的歷史,成為我們中的一員,祂被恩賜給我們,並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也以此救贖了我們。

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最糟糕、最困難的狀況,處於歷史的黑暗時刻;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戰爭和仇恨的黑暗之中;然而,即使黑暗沒有接受光明,光明也會繼續照耀,不會被熄滅。相反,無論是個人或團體,我們越是沉浸在這黑夜之中,就越需要光明的照耀。 我們需要這束光從這洞傳到各地,讓新天新地的盼望永存,因為這孩子的誕生拯救了世界: 耶穌,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

在這個被仇恨和戰爭的黑暗所籠罩的聖誕節裡,讓我們跪在空空的馬槽前,瑪利亞生下耶穌用襁褓將祂裹好後,放在馬槽裡,此刻讓我們以聖 若望保祿二世的禱文來變成自己的禱文求救祂。

「嬰孩耶穌啊!求你擦乾孩子們的眼淚、
關懷病人與老人,敦促人們放下武器 ,
相互擁抱、共享和平!
仁慈的主啊! 祈求你邀請人們,
拆除他們心中的牆壁。
因苦難和失業而建立的牆、
由於無知和冷漠而建立的牆、
因歧視與不容忍建立的牆。
白冷的聖嬰啊! 是你!
是祢拯救了我們,使我們脫離罪惡。
你是真正的、唯一的救世主、
人類常常苦苦追尋的救世主。
賜給全人類和平禮物的天主,
請來住進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心裡。
求祢賜給我們平安與喜樂! 亞孟! 」

從白冷祝福你們聖誕快樂!

來源:基督徒傳媒

教宗:無助百姓在加沙被殺害,「這是戰爭、是恐怖主義」

Photo Taken By Dan Palraz

聖誕佳節將近,教宗方濟各12月17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不忘那些「在烏克蘭、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其它衝突地區」忍受戰爭之苦的弟兄姊妹,籲請「為開啟和平進程」加緊努力。教宗再次為聖地發出呼籲,前一天以色列襲擊了天主教拉丁禮在加沙市的聖家堂,造成一對母女死亡,她們是納赫達(Nahida Khalil Anton)與薩瑪爾(Samar Kamal Anton)。

教宗憂心忡忡地關切中東衝突悲慘的發展。他說:「我持續從加沙收到很嚴重且沉痛的消息。」

「手無寸鐵的百姓是轟炸和狙擊的目標。這竟然發生在聖家堂的建築群內,那裡沒有恐怖份子,只有家庭、孩童、病人、殘疾人和修女。一對母女,納赫達女士和女兒薩瑪爾被精良的狙擊手殺害,其他人則是受傷,當時他們正在前往廁所的途中。德肋撒修女的會院被損毀,她們的發電機被擊中。有人說:『這是恐怖主義,是戰爭。』沒錯,這是戰爭,是恐怖主義。為此,經上記載,『天主消滅戰爭⋯⋯斷弓毀矛』(參閱:詠四十六9)。讓我們求主賜予和平。」

接著,教宗問候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朝聖者,依循傳統降福了人們於將臨期第三主日帶來的「耶穌聖嬰態像」。教宗向家庭致意,並邀請眾人念及那些缺乏友愛溫暖的戰亂之地,特別為此祈禱。

教宗最後說:「我請你們在聖誕馬槽前為今年得艱苦地過聖誕節的孩童祈禱,他們處在戰爭之地、難民營和極為不幸的狀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