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節守夜禮:「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3月26日復活前夕晚上8點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逾越節守夜禮。教宗首先在大殿前廊降福象徵大自然年年更新的新火並點燃復活蠟燭,然後進行燭光遊行,聆聽復活宣報,默想天主為祂的子民所做的一切奇事,慶祝基督的復活。

當天晚上有12位慕道者在教宗手中領受基督信仰入門聖事,他們來自意大利、阿爾巴尼亞、喀麥隆、韓國、印度和中國。韓國駐意大利大使李瑞宇伉儷是其中的兩位新教友,他們的代父和代母是韓國駐聖座大使金京錫伉儷。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基督的復活是「我們望德的節慶」,因為天主的愛「絕不叫我們失望」。

教宗方濟各2016年逾越節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伯多祿跑到墳墓那裡」(路廿四12)。伯多祿在奔跑時腦海和心中激蕩著什麼思緒呢?福音告訴我們,那十一人,包括伯多祿在內,不相信婦女們的見證,不相信她們的復活宣報,甚至「那些話在他們看來好像是無稽之談」(11節)。因此,伯多祿心中盤旋著疑惑和各種負面思想,為敬愛的老師死了而悲傷,又因自己在老師受難時三次否認祂而沮喪。

然而,有一個特殊的舉動表明他的轉變:伯多祿,在聽到婦女們的話而心生疑惑後,「卻站了起來」(12節)。他沒有靜坐在那裡沉思,不像其他人那樣把自己關在家裡。他沒有陷入那幾日的憂愁氣氛,不被自己的懷疑壓倒;他未受內疚侵蝕,不被恐懼和無益的閒話困住。他去尋找耶穌,不是他自己。他選擇相遇和信賴的道路,於是他站起身,跑向耶穌的墳墓,之後「滿懷驚訝」地從那裡回來(參閱:12節)。這是伯多祿「復活」的緣起,他的心靈就此複甦。他沒有沉浸在悲傷和陰暗中,反而為希望的聲音讓路;他讓天主的光進入自己心中,不將其掩熄。

那些一大早就出門去行慈悲善舉、帶著香料前往墓穴的婦女們,也擁有相同的經歷。她們雖然「感到害怕,遂把臉垂向地上」(5節),但她們深受天使的話感動:「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5節)。

我們和伯多祿及婦女們一樣,無法在悲傷和失望中找到生命。我們且不要囚禁在自己內,而要為上主打開我們密閉的墓穴,我們每個人都熟悉這樣的墓穴,好讓耶穌能進來,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把怨恨的巨石、過去的包袱、軟弱與跌倒的重擔帶到祂跟前。祂願意前來拉著我們的手,把我們從憂苦中拽出來。今晚我們必須挪開的第一塊巨石,就是那使我們自我封閉的缺乏希望。願上主救我們脫離這可怕的陷阱,不做沒有希望的基督徒,生活中似乎主耶穌沒有復活,而我們的問題似乎就是生命的中心。

我們現在看得到,以後還會看到我們身邊和內心的問題。問題始終會存在,但這些問題今晚將被基督復活之光照亮,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將被「福音化」,將問題福音化。我們靈魂的目光不可被陰暗和恐懼吸引住,受其控制,卻要傾聽天使的話:主耶穌「不在這裡了,祂已復活了!」(6節);祂是我們最大的喜悅,始終在我們身邊,絕不叫我們失望。

這是望德的基礎,望德不是單純的樂觀,也不是一種心理狀態或自我鼓勵。基督徒的望德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我們若能走出自我,就能向天主開放。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參閱:羅五5)。護慰者聖神沒有打造一派祥和的氣氛,沒有用魔術棒消除罪惡,而是賦予真正的生命力量;生命不在於事事順利,而在於確信自己永遠被基督所愛、所寬恕;基督為我們戰勝了罪惡,戰勝了死亡,戰勝了恐懼。今天是我們望德的節慶、我們慶祝這堅定信念:任何事、任何人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參閱:羅八39)。

主耶穌活著,祂願意人們在活人中尋找祂。每個人在與祂會晤後,都成了祂的使者,帶著復活的宣報在備受煎熬的心中、在難以尋得生命之光的人中,激發並重振希望。今天人們如此渴求希望。我們應忘記自己,做個希望的快樂僕人;我們應以生命和愛宣講基督的復活,否則我們將成為一個國際組織,雖會員眾多,制度良好,卻不能提供世界所渴求的希望。

我們如何能保持我們的希望呢?今夜的禮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策。它教導我們記住天主的作為。實際上,禮儀讀經向我們敘述了天主的忠信、以及祂愛我們的歷史。生活的天主聖言有能力將我們載入這部愛的歷史,滋養我們的希望,激活我們的喜悅。我們聽到的福音也在提醒我們:天使為激發婦女們的希望,對她們說:「你們應當記得[耶穌]是怎樣告訴妳們的」(6節)。我們要記住耶穌的言語,記住祂在我們生命中所做的一切。我們不要忘記耶穌的言語和作為,否則我們將失去希望,成為沒有希望的基督徒;相反地,我們要記住主耶穌,記住祂的良善,祂那令我們感動的生命之言;我們要牢記這些言語,將其化為己有,好能成為懂得辨識復活徵兆的清晨哨兵。

親愛的弟兄姐妹,基督復活了!我們因而有機會敞開自我,領受祂的望德恩典。讓我們擁抱希望,踏上征途吧!願我們對基督言行舉止的記憶成為閃耀之光,指引我們在信賴的道路上走向那永無止境的復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主持聖週五拜苦路: 任何事物都無法勝過天主之愛

2016年3月25日聖週五晚上9點15分,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市區的鬥獸場主持拜苦路。今年苦路默想的主題為「天主是慈悲」,由意大利佩魯賈總主教瓜爾蒂耶羅·巴塞蒂(Gualtiero Bassetti)樞機撰寫。教宗在禮儀結束時誦念了一篇祈禱文,指出基督的十字架既是殘殺人的刑具,也是得勝的旗幟;世界有暴行,人類道德敗壞並自私,但也有善良的一面。

公拜苦路禮儀中,參禮的信友們手持蠟燭與教宗一起默想基督的苦難。在14處苦路中手持十字架的人士中,有教宗羅馬代理主教瓦利尼(Agostino Vallini)樞機、聖地方濟各會士、以及兩個意大利家庭和各國信友,他們來自中國、俄羅斯、巴拉圭、波斯尼亞、厄瓜多爾、烏干達、肯尼亞、墨西哥、中非、美國、玻利維亞和敘利亞。

教宗在結束祈禱中作出一連串的呼求,凝聚了今日人類的惡與善。他表明,耶穌被釘死的十字架是「天主之愛和人類不義的象徵,愛的最高祭獻和極端自私愚昧的圖像」。

「基督的十字架啊!今天我們仍在被殺死的兄弟姐妹當中看到祢,他們被活活燒死,割喉宰殺,在兇殘的劍下被斬首,卻無人敢言。基督的十字架啊!今天我們仍在只看條文不看精神,只談死亡不論生命的博學之士的行為上看到祢,這些人不僅不教導慈悲和生命,反而以處罰和死亡來威脅,給義人定罪。」

基督的十字架也在原教旨主義和恐怖主義行動中竪起來,那些行暴者褻瀆並利用天主之名,為聞所未聞的殘暴作辯解。我們在縱容戰爭的販賣武器、盜竊和貪腐行為上,看到了基督的十字架。我們也在摧毀「共同家園」的行為上,以及遭遺棄的老年人的孤獨、被社會丟棄的殘疾人的困窘中,認出了十字架。

教宗接著頌揚十字架是天主無邊大愛的標記,他祈禱說:「基督的十字架啊!今天我們仍在修女和度奉獻生活者的面容上看到祢,這些良善的撒瑪黎雅人放棄了一切,以福音精神默默地包紮著貧窮和不義的創傷。基督的十字架啊!我們今天仍在活出忠貞並使婚姻聖召結果實的家庭中看到祢。」

教宗表示,對那些「每日喜悅地活出信仰的純樸人」,那些「慷慨援助有需要者的義工」而言,他們所走的乃是基督復活之路。十字架表明「天主愛我們且愛到底」,因此我們應呼求十字架,從十字架看到「黎明的曙光比黑夜更加強而有力」,「惡的表面勝利定會在空墓前被一掃而光」,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勝過、遮蓋或削弱」天主之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主持聖週五救主受難紀念: 要與天主重歸於好

普世教會於3月25日聖週五紀念基督的苦難,教宗方濟各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救主受難紀念禮儀。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應教宗邀請在禮儀中講道,主題為:「你們要與天主重歸於好」。

坎塔拉梅薩神父從人與天主對立的關係談起,指出世俗之人具有私慾偏情,貪求享樂、權力、金錢,認為天主的誡命阻礙了他,阻止他做這個,不許他做那個。魔鬼起初就向我們的原祖亞當和厄娃灌輸錯誤思想,稱天主是人的對手;現代的一些思想家也曾表示「哪裡有天主,人就會滅亡」。

然而,在基督信仰中從未忽略過天主的慈悲。慈悲禧年是重新認識天主真面目的大好時機,因為天主不僅施予慈悲,祂本身就是慈悲。天主並未因人犯罪而改變祂愛人的本性,卻因人拒絕祂的愛而痛苦。天主施予慈悲,同時也伸張正義。天主以慈悲施行正義。

坎塔拉梅薩神父最後祈求天父因著聖子在十字架上帶給我們的救恩,從每個人、家庭及民族心中消除復仇的念頭,使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喜愛慈悲,對教宗的邀請作出具體回應,體驗與天主和好的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為難民濯足: 我們全是同一個天父的子女

2016年3月24日聖週四下午5點,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北郊的波爾托新堡(Castelnuovo di Porto)難民中心主持主的晚餐彌撒,為該中心的11名難民和一名職員施行濯足禮。教宗在彌撒中表示:「我們全是弟兄姊妹;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和福音派基督徒都是同一個天主的子女。」

教宗方濟各效法耶穌為門徒濯足的事跡,屈膝清洗並親吻難民的腳。他們的腳曾為逃離暴力,尋求生機而橫跨沙漠,渡過海洋。教宗親吻他們的腳後,溫柔地抬頭望著他們,這些肩負許多痛苦和殘暴記憶的難民忍不住淚流滿面。

教宗在濯足禮前的彌撒講道中強調,「行動重於言語」。《若望福音》記載了兩個行動,一個是耶穌為門徒濯足,另一個是猶達斯為了30塊銀錢而出賣耶穌。教宗藉此展開彌撒講道,指出今天也有兩個同樣的行動:一個是兄弟友愛之舉,另一個是3月22日在布魯塞爾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

教宗說道:「前者是今晚的行動,也就是我們大家雖然分別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科普特禮基督徒、福音派基督徒,但我們全是弟兄姊妹,都是同一個天主的子女。我們渴望和睦共處,彼此共融。後者則是3天前的那個行動:那是一個戰爭的行動,一個毀滅歐洲城市的行動,一個不願和睦共處的人的行動。然而,在那個行動背後,如同在猶達斯背後那樣,還有其他的人。猶達斯背後有那些付錢要耶穌被交出來的人;3天前在『歐洲首都』的那個行動背後,則有軍火製造商和貿易商,他們想要流血而非和平,想要戰爭而非友愛。」

福音的事跡與當今的現實如出一轍。教宗解釋說:「耶穌濯足,猶達斯則為了錢而出賣耶穌。如今你我眾人雖然宗教和文化有所不同,但全是同一個天主的子女,互為弟兄姊妹;同時那些可憐人卻購買軍火來摧毀友愛。此時此刻,當我效法耶穌的行動,為你們中的12個人濯足時,我們大家就是在作友愛的行動,就是在說:『我們雖然不同,有所差異,文化和宗教有別,但我們都是弟兄姊妹,我們願意和睦共處。』」

人人肩負著自己的歷史,「有許多十字架和痛苦,但也有渴望友愛的開放心胸」。教宗邀請在場眾人「以自己宗教的語言向上主祈禱,祈求這份友愛能感染世界,好使那為了30塊銀錢而殺害弟兄的事不再發生,以及友愛和仁愛永遠常存」。

在彌撒結束後,教宗面帶笑容地逐一問候波爾托新堡難民中心所收容的892名難民,握手致意。教宗勉勵他們讓人看到,不同文化、宗教和傳統的人以弟兄姊妹的身份和睦共處是多麼美好。「這一切擁有一個名字,也就是和平與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逾越節三日慶典之高峰: 逾越節守夜禮

聖週六

聖週星期六日落前的時間屬於聖週六。經過聖週四最後晚餐、聖週五基督苦難及聖死後,在這天教會在墓穴外守候著,默想祂的苦難、死亡、下降陰府,期待祂的復活。

堂區或個人可舉行早禱、誦讀日課或聖道禮,但絕不可舉行彌撒聖祭。只可為臨終者送聖體,一般病人也不可。在這天婚禮也是禁止,只可舉行修和及病人傅油聖事。教會也鼓勵信眾於聖週六守大小齋,保持初期教會傳統。

基督復活主日

聖週六日落後,已經算是主日。基督復活主日包括兩個不同的慶典:逾越節守夜禮日間感恩祭。信眾可參與其中一個,已經能夠滿足當守主日的規定。這天禮儀顏色為白色(或金色)。逾越節守夜禮的舉行,也同時開始復活期

逾越節守夜禮

逾越節守夜禮(Paschal Vigil)是紀念上主從死者中復活的神聖晚上,眾人期待上主再臨。信徒喜悅地頌唱「亞肋路亞」,慶祝天主降生成人的圓滿,救贖工程透過一個軟弱的身軀去完成。守夜禮也是入門聖事的時間,提醒眾人聖洗與救贖的關係。聖奧斯定稱逾越節守夜禮為「所有守夜禮之母」。逾越節守夜禮是全年中最崇高、最重要的禮儀,所以每教堂也應花最多心思去籌備,以最隆重的方式去舉行。

逾越節守夜禮絕對不可於入夜前舉行,也要在翌日黎明前完成。這是一條「最嚴謹」的規例(一些堂區於慣性星期六提前彌撒的時間或天未黑便舉行守夜禮,這是極不適當的)。守夜禮不可在同一教堂舉行多次。

「復活蠟燭」(paschal candle)是守夜禮禮儀的中心象徵,代表著復活基督的光榮。復活蠟燭應是全新的,一定要以真蠟所做(《復活節慶的準備及慶祝》通告書函82 ),以蜂蠟製成更佳(參看《逾越頌》)。(可惜一些堂區採用違規的假蠟燭。)禮儀開始前,聖堂是全黑的,眾人手持未燃點的小蠟燭。

禮儀包括以下部分:

  1. 燭光禮
    • 在聖堂外的一個合適地方,信眾圍著一個已燃點的火盤,一位輔禮人員手持復活蠟燭。
    • 燃點復活蠟燭:主禮致候以後,祝福火焰。主禮念經文時,在復活蠟燭上刻上十字,十字以上刻上「Α」(希臘文的alpha),十字下刻上「Ω」(希臘文的omega),圍著十字刻上該年的年份,在十字上放上五枚乳香釘。主禮然後用新火燃點復活蠟燭。
    • 遊行:手持乳香爐的輔祭帶領手持復活蠟燭的執事或主禮遊行進堂,然後其他人跟隨。分別在聖堂大門、聖堂中央及祭台前,舉起蠟燭並詠唱「基督的光」,眾人回答「感謝天主」。第二次高舉蠟燭後,輔禮人員從復活蠟燭為眾人燃點小蠟燭。安置復活蠟燭後,聖堂可開少許光。聖堂內的光應逐漸開啟,直至《光榮頌》時全開。
    • 逾越頌:執事、司鐸或詠唱員詠唱《逾越頌》(Exsultet)。《逾越頌》是一篇極古老的讚美詩,其中包括第四世紀初葉已採用的詩詞。
  2. 聖道禮
    • 舊約讀經:教會提供七篇《舊約》讀經、一篇書信,及一篇《福音》。堂區應「盡可能」恭讀所有讀經,但若因牧民關係,《舊約》讀經可減至三篇,但一定不可省略《出谷紀》十四。每一篇《舊約》讀經後都有一首《答唱詠》,每次詠唱後全體起立,主禮領一篇經文。
    • 光榮頌:詠唱《光榮頌》。《光榮頌》詠唱時,可搖鈴及響鐘,開啟所有燈光,輔禮人員燃點聖堂內所有蠟燭。《光榮頌》完結後,主禮念集禱經。
    • 書信:讀經員恭讀書信(《羅馬人書》六3-11)。
    • 福音前歡呼:主禮或領唱員三次帶領頌唱「亞肋路亞」,逐次提高聲音。眾人回答三次。然後有一首答唱詠。
    • 福音:執事或司鐸恭讀(或詠唱)福音。
    • 講道
  3. 入門聖事
    • 聖洗聖事:諸聖禱文、祝福聖水、棄絕罪惡、宣認信仰(聖洗誓願)、施行聖洗、穿上白衣、授予燭光
      • 凡於這守夜禮內重發聖洗誓願者,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28)。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
    • 堅振聖事:覆手祈禱、施放聖油
    • 省略信經(因為已經宣認信仰)
    • 也可省略信友禱詞
    • (若堂內沒有人領受入門聖事,也應作祝福聖水、棄絕罪惡、宣認信仰的部分,然後加入灑聖水禮及信友禱詞。)
  4. 感恩禮(聖祭禮)
    • 一切如常,但以最隆重方式進行。這是守夜禮的高峰。
    • 新教友首先領受基督聖體聖血。
    • 剩餘的聖體放入聖體櫃後,燃點聖體燈。
  5. 結束式
    • 隆重祝福
    • 最後執事或主禮詠唱:「彌撒禮成。亞肋路亞。亞肋路亞。」信眾齊答:「感謝天主。亞肋路亞。亞肋路亞。」(復活節八日慶期內均採用)

復活節日間感恩祭

復活主日的彌撒也應該以莊嚴的方式去慶祝。悔罪禮適合以「灑聖水」去代替。

復活蠟燭應燃點,可放在讀經台旁或祭台旁。(復活期內重要慶典也應如此。復活期後,復活蠟燭通常應放在洗禮池旁,只會在舉行領洗或葬禮才燃點。)

「亞肋路亞」前詠唱或念《復活節讚歌》。【羅馬禮現今只有四個節日中彌撒有「讚歌」(sequence):復活節(Victimae paschali laudes)、聖神降臨節(Veni Sancte Spiritus)、基督聖體聖血節(Lauda Sion Salvatorem)、痛苦聖母節(Stabat Mater)。只有復活節及聖神降臨節的讚歌是規定須要,其餘兩日的讚歌可省略。】

彌撒以隆重祝福作結束。

復活節主日晚禱

團體或個人可舉行復活節主日第二晚禱,完成逾越節三日慶典復活期延續五十日。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逾越節三日慶典: 聖週五「救主受難紀念」

聖週五是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二天,為紀念耶穌的受難及死亡。上主如此愛我們,為我們犧牲自己,從罪惡及死亡中救贖我們。雖然今天禮儀氣氛很嚴肅,但十字架勝利的標記也是同樣明顯。禮儀參與者既是陪伴著基督的苦難,也同時對贖世主及救世者存在著信德和希望。耶穌基督的死亡打開了天主聖三的奧秘,天主的愛正是從痛苦中顯現出來。所以,聖週五的英文名稱為「好的星期五」(Good Friday)。

教會要求信眾於聖週五緊守齋戒的規定,也鼓勵延續這齋戒至逾越節守夜禮

按照極古老的傳統,從今天直至逾越節守夜禮前,除了修和及病人傅油外,不可舉行其他聖事。聖週五最重要的禮儀是「救主受難紀念」(Celebration of the Lord’s Passion),但也適合舉行早禱、苦路及告解。若不能參與救主受難紀念,才可舉行晚禱。

救主受難紀念

根據耶穌死亡的時間,救主受難紀念通常應於下午三時舉行。若有牧民需要(例如在那些當天非公眾假期的國家裡),禮儀可延後舉行,但不可於晚上九時後舉行。若有牧民需要,救主受難紀念也可多次進行。今天禮儀用紅色。祭台不可有祭台布或任何東西,蠟燭台的蠟燭也不應燃點。讀經台也應如此。聖體櫃應是空的,而當然聖體燈也不燃點。

禮儀包括以下部分:

  1. 開端式
    • 輔禮人員與主禮靜默進堂,不可有音樂。
    • 到達祭台前時,主禮及執事俯伏在地向祭台致敬,其他人均跪下,直至主禮起立。
    • 主禮在座前念集禱經,毋須加「請眾同禱」。
  2. 聖道禮
    • 讀經一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內容預告基督為我們的罪而受苦。
    • 答唱詠取自《聖詠》卅一,答句取自《路加福音》:「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
    • 讀經二取自《致希伯來人書》四14-15、五7-9,講述基督的死亡帶來救恩。
    • 宣讀教主受難始末時,不需蠟燭、不顯香、不念「願主與你們同在」,也不在福音書上劃十字。宣讀者可以是執事、司鐸或平信徒,但耶穌的部分須由司鐸讀。宣讀的聖經部分是《若望福音》十八1至十九42。當敘述耶穌死亡時,眾人跪下片刻。
    • 講道應簡短,因為福音已經是最好的默想內容。
    • 信友禱詞以最隆重的方式進行。教會提供十項祈禱意向。每項應由執事、領唱員或聖言宣讀員唱出或讀出,默靜片刻後,主禮領唱禱詞。默靜片刻時,也可邀請信眾跪下。
    • 這十項祈禱意向分別是關於:教會、教宗、教會內其他人、候洗者、其他基督徒、猶太人、不信基督的人、不信天主的人、公職人員,及受苦難的人。
  3. 朝拜十字聖架
    • 顯示十字架共有兩種方式。不論那一式,十字架也被高舉三次。每次高舉時,主禮唱:「請看這十字聖木,救主曾懸於其上。」然後信眾齊答:「請眾同來朝拜。」十字架可由輔祭手持蠟燭陪伴。
      • 第一式:執事或輔禮人員手持用紫色布掩蓋著的十字架,遊行進堂,到祭台前。主禮分別三次逐漸揭開十字架的布,然後高舉十字架。
      • 第二式:主禮及輔禮人員分別於聖堂大門口、聖堂中央、祭台前,高舉十字架三次。
    • 然後是「朝拜十字聖架」的部分。十字架被安置於祭台附近,或由輔禮人員手扶著,讓所有人(包括主禮)上前,向十字架致敬(親吻或鞠躬)。【凡虔敬地參與聖週五朝拜十字架的信友,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13)。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歌詠團可頌唱聖歌,尤其《基督譴責》及關於十字架最適合。
  4. 共融禮(領聖體)
    • 今天普世教會為聖地的基督徒收取奉獻,全數獻給這些受苦的基督徒。他們為基督作見證,縱然受著許多逼害及隨時喪失生命,也繼續堅守聖地。
    • 在祭台鋪上一塊祭台布,祭台布上放上九摺布及禮書。輔祭燃點祭台附近的蠟燭。
    • 執事或主禮穿上肩衣(humeral veil),由手持蠟燭的輔祭陪同,往存放著聖體的地方,恭送聖體盒到祭台上。其他人起立歡迎聖體,期間應保持肅靜,沒有音樂。
    • 主禮帶領眾人念天主經等,直至領聖體,如同普通彌撒,但省略平安禮。
    • 剩餘的聖體應放回本來存放著聖體的地方或另一個地方,但不應放進教堂內的聖體櫃。
    • 主禮念領聖體後經。
  5. 結束式
    • 主禮念特別禱詞,代替所有一般其他的禱詞。
    • 輔禮人員在靜默中列隊離開。
    • 各人離開前,向十字架作單膝跪敬禮。

禮儀結束一段時間後,輔禮人員除去祭台布及附近所有裝飾。除十字架旁以外,聖堂內不可有其他蠟燭燃點。逾越節守夜禮前,祭台布應放回祭台上。

教會鼓勵信眾於聖週六繼續守大小齋,準備逾越節守夜禮的舉行。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3月24日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120位樞機和主教以及1800位司鐸共祭。教宗強調,相遇和寬恕是天主彰顯慈悲的絕佳場所;我們應祈求仁慈的天主幫助我們走出圍牆和繁複的神學,把祂的愛帶給每個人。彌撒當中,教宗祝聖了候洗聖油、病人聖油和聖化聖油。

教宗表示,天主的慈悲總是在「行走」,總是設法向前邁進,向沒人理會的地方跨出微小的一步。「慈悲之路在於做出一連串的微小舉動,不傷害別人,藉著助人為樂和愛的舉動日益擴展。我們每個人若以天主的善良目光注視自己的生命,就會努力記起上主如何慈悲地對待了我們,祂的慈悲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祈求上主再走出微小的一步,彰顯更大的慈悲」。

彌撒當中,羅馬教區的司鐸們重發了司鐸誓願。教宗以羅馬主教的身份勉勵他們做「慈悲的見證人和使徒」,在相遇和寬恕這兩個場所中看到上主施予的豐沛慈悲。

關於相遇,教宗提到慈悲之父的比喻,指出天父為蕩子回頭的極大喜悅總是令我們驚訝。耶穌治癒的麻風病人也懷有同樣的喜樂。這兩個範例告訴我們,喜悅的「感激」是對慈悲恩典的「正確回應」。

「詢問這些問題對我們眾人會有益處:我辦完告解後,有所慶祝嗎?我或者又趕緊去做別的事,好似我們看完醫生後,看到化驗結果並不那麽糟糕,就把化驗單放囘信封内,接著去做另一件事。我行了哀矜後,是否給接受哀矜的人留下時間讓他表達謝意,是否慶祝窮人對我們的微笑和祝福,還是放下錢幣就趕緊去做我自己的事呢?」

談到寬恕,教宗指出寬恕是天主施予極豐沛慈悲的場所,使我們從最不光彩的恥辱直接提升到享有最高尊嚴的地位。「上主對我們的寬恕極為豐沛,我們應在當有的羞恥和有慚愧感的尊嚴之間,常保持一種健康的張力。換句話說,我們應持有謙卑和認錯的態度,同時也能接受上主的寬恕,好能善盡職責,不沾沾自喜」。

「福音提倡的典範是伯多祿,我們在辦告解時可以效法他。他再三被問及自己是否愛上主,同時也再次領受使命,牧放上主託付給他的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會於3月24日舉行紀念殉道傳教士祈禱守齋日

blog_1458764226

意大利宗座傳教善會青年傳教運動1993年發起於每年的3月24日舉行「紀念殉道傳教士祈禱守齋日」,如今世界許多國家的教區、修會團體和傳教組織都響應這項舉措。當天也是真福聖薩爾瓦多總主教羅梅洛(Oscar Arnulfo Romero)殉道的紀念日。據《信仰通訊社》報導,由於今年3月24日適逢聖週四,各團體可以在更適合的日子舉行這項祈禱守齋活動。

今年正值慈悲特殊禧年,本屆紀念殉道傳教士祈禱守齋日以「慈悲的男女」為主題。為此,意大利主教團傳教部門主任安托羅(Michele Antuoro)神父寫道:「慈悲的男女懂得『展現耶穌使命豐盛的恩惠,即先知之言的迴響:給窮人送上一句安慰的話或一項安慰的舉動;向現代世界被新型奴役所束縛的人宣告釋放;使自困愁城而緊閉心眼的人重見光明;給被剝奪尊嚴的人恢復尊嚴』(《慈悲面容》第16號)。耶穌是天父慈悲的面容,在祂內有桑托羅(Andrea Santoro)神父、羅梅洛主教,以及多爾迪(Sandro Dordi)神父等許多人的面容;這些面容有如鑲嵌畫的色塊,組成並向我們顯示天父富於慈悲的聖像。」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逾越節三日慶典完全彰顯了天主的慈悲

blog_1458756376

3月2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3萬名信友出席。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闡述了逾越節三日慶典與慈悲的關係,強調基督在世的最後3天完全彰顯了祂的慈悲大愛。教宗邀請教會在「靜默」中善度這段禮儀時期,以聖母瑪利亞「毫無疑惑」的信德等待基督的復活。

教宗表示:「凡是天主之愛所到之處,慈悲都會彰顯出來。我們在聖週瞻仰的奧跡是愛的一段偉大歷史,沒有因阻礙就停滯不前。耶穌的苦難延續到世界的終結,因為這是一段分受全人類痛苦的歷史,持續臨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中。總之,逾越節三日慶典是值得紀念的一個愛的盛事,它令我們堅信,在生活的考驗中我們絕不會被遺棄。」

逾越節三日慶典從聖週四開始,天主在這一天藉著聖體聖事成為食糧,甘願服事自己的門徒。教宗強調聖週四的意義說:「耶穌藉著將自己賜予我們作為食糧所表明的是,我們也必須學會與別人分施這食糧,使之成為與有需要者真正的生活共融。耶穌將自己賜予我們,要求我們留在祂内,好能照祂那樣做。」

聖週五是基督愛我們的最高峰,聖奧斯定稱這愛是「愛到底且無止境的愛」。教宗表示:「基督愛所有人,不錯過任何人。聖週六則是天主安息的日子,天主靜默的日子。天主緘默是為了愛。在這一天,愛,那無聲的愛成了對復活生命的期待。讓我們思索聖週六:思索聖母的靜默對我們會有益處。那個『有信德的女人』在靜默中等待基督的復活。為我們來説,聖母應是聖週六的典範。我們應多多地思索聖母是如何度過那個聖週六的;她在等待。聖母的愛毫無疑惑,她期望上主的話在祂復活的日子彰顯出來,光輝燦爛。」

教宗最後提到中世紀英國神秘家諾威奇的真福朱利安(Giuliana di Norwich):「她雖然目不識丁,卻深切地描述了在神視中看到的基督苦難,基督慈悲大愛的意義。這位真福在與耶穌的對話中,感謝祂為自己受的苦難。耶穌則回答她說:『為你受苦難是我的喜悅,我的幸福,我永恒的快樂。若有可能,我願倍受痛苦。』」

教宗説道:「這就是我們的耶穌,祂向我們每個人說:『若我能為你多受苦的話,我會做到。』這句話多麽美啊!它使我們真正領悟到上主對我們每個人的無邊大愛。」 [Read more…]

梵蒂岡連線 – 慈悲與使命

blog_1458748266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學習慈悲與使命 , 還有來自烏干達耶穌聖心會羅撒瑪麗修女Sr.Rosemary Nyirumbe 的訪問。

1523340_515166838632631_6051804100910551391_o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