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在泰國和日本的訪問是個恩典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聚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和訪客回顧了剛在泰國和日本完成的牧靈訪問。教宗表示此次訪問加深了他與兩國人民的親近與感情,祈願天主保佑兩國繁榮昌盛、和平安康。

教宗的講話從訪問的第一站泰國開始,他首先向泰國人民深厚的精神和文化傳統致以敬意,稱他們是帶著「美麗笑容」的人民。接著,教宗回顧了在該國進行的諸多訪問,包括他與民政當局、主教弟兄、泰國僧王和國王的會晤。教宗說,他鼓勵該國的各個組成元素致力於和諧共處,促進惠及所有人的經濟發展,並治癒剝削的創傷,特別是對婦女和兒童的剝削。

教宗特別提及訪問聖路易斯醫院,鼓勵地方教會對病患和窮人的支持。他也談到在當地主持的兩個彌撒聖祭,表示:「我們清楚地看到福音的本地化如何在泰國人民中間落實。」

接著,教宗談到了他牧靈訪問的第二站日本。他再次強調這次訪問的格言是「保護所有生命」。教宗表示:「對於一個經歷了原子彈爆炸和最近核災難的國家來説,這個主題非常重要。」對此,教宗強調:「為保護生命必須熱愛生命,在今日比較發達的國家裡,人們對生命意義的丟失是個嚴重的威脅,年輕人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教宗進而解釋這也是他鼓勵青年勇敢面對未來的理由,邀請他們在祈禱和為他人服務時,向天主敞開胸懷。

教宗也回顧了在長崎和廣島的訪問,他在那裡與三重災難受害者會晤,並呼籲廢除核武器。隨後,教宗盛讚日本人民「忠實地保持他們的宗教和道德價值觀,並向福音訊息敞開大門。」

最後,教宗表示日本在建設一個更加公正與和平的世界以及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上,可以成為各國的領導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論及訪日感受、核武、死刑、戰爭、香港、泰國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6日,教宗方濟各結束在日本的牧靈訪問,於當天羅馬時間下午4時許返抵羅馬。在返程途中,教宗依照慣例舉行了機上記者會,回答隨機記者們的提問。教宗強調在廣島發表的強烈訊息是讓人了解他的有關訓導,同時也對使用核電站表示懷疑,因為今天尚未徹底達到安全的程度。

訪日感受

日本《天主教新聞》記者首先請教宗談談他對訪問長崎和廣島的感受,以及西方社會和教會能從日本學到什麽?

教宗借用一句諺語說:「『光明源自東方,奢華和消費主義起於西方。』東方的智慧不僅攸關知識,更涵蓋時間和默觀,有助於幫助過於匆忙的西方社會停下和觀望。東方能夠以超越的目光來觀望。西方該當停下片刻,給智慧留下時間。」

談到長崎和廣島,教宗說:「這兩座城市都遭受過原子彈的痛苦,因此有相似之處,但也彼此不同。長崎不僅受到過轟炸,也有基督徒的歷史,那裡有基督徒的根基,有悠久的基督信仰歷史。基督徒受迫害在整個日本都發生過,但在長崎卻格外嚴重”。前往廣島只是因為那裡有過原子彈爆炸事件,它不像長崎那樣是個基督信仰城市。」

核武

教宗說:「廣島的遭遇對人類是一項教訓。對我而言,那是一次觸目驚心的經驗。我在那裡重申,使用核武器是沒有道義的行為,這在《天主教教理》中也提到,而且不僅使用,擁有核武器也違反道義,因為會發生事故,或者某些執政者會瘋狂,一個人的瘋狂能摧毀人類。」

《朝日新聞》記者接著提到,日本是受到美國核保護的國家,本身也是核能的生產國,這也導致了福島的災難。

教宗對此表示:「我們又回到擁有核工業的問題,它總能發生故障…。核能的使用非常有限,因為我們還未徹底達到安全的程度。」

死刑

《京都新聞》記者提出死刑問題,他說一名被判死刑、等待修改判決的日本服刑人士參加了教宗在東京巨蛋舉行的彌撒。記者談及死刑在日本是個熱門話題,不知教宗與安倍首相會晤時是否談到這個問題?

教宗答道:「他在事後才知道那個死刑個案。在與首相會晤時他只談了在其它國家也存在的一般問題,例如監獄爆滿、不論人是否有罪就被關進監獄。」

教宗表示:「他不久前曾對出席國際刑法會議的人士談到,死刑是不道德的。判刑必須總是讓人能夠重返社會,讓人看不到前景的判決是不人道的。終身監禁的目的也是讓人能重新融入社會。」

關於終身監禁,教宗說:「我們必須抵制那種緩慢的死刑。」

戰爭

《費加羅報》記者談到合法防衛的問題,當一個國家受到另一個國家襲擊時該怎麽辦?是否還存在一種正義的戰爭?教宗是否打算對非暴力問題發表訓導?

教宗答道:「有些計劃已經存放在『抽屜裡』,其中一個是關於和平的,正在醖釀中。我認為時機一到就會發表。關於合法防衛的假定也應在倫理神學中予以思考,但應作為最後的訴求。使用武器應是最後的訴求。合法防衛應以外交和調停的途徑進行。」

香港

德國《公教新聞中心》記者提到教宗從曼谷飛往東京途中拍發電報給香港的林鄭月娥。記者問教宗如何看待那裡示威和區議會選舉的局面,以及他何時能前去北京?

教宗答道:「給所經之地的領導人拍發電報是例行的問候,也是請求准許飛越他們領空的一種禮貌方式,這並不存在譴責或支持之意。這是所有飛機的一項慣例,當它們進入領空時要予以通知,我們出於禮貌這樣做。關於您提到的另一件事,如果我們細想,不只是香港發生這樣的事,智利、法國,民主的法國都發生了這樣的事,法國黃背心運動進行了一年之久。尼加拉瓜和其它拉美國家也有這類問題,一些歐洲國家也如此。這是普遍的情況。聖座該做什麽?籲請對話、和平,但不僅是香港,還有此時我無法作出評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教宗表示他尊重和平,為這些發生問題的國家祈求和平,包括西班牙在内。最好「呼籲對話、和平,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宗表示:「我希望前往北京,我愛中國。」

泰國

教宗最後談到泰國與日本的不同,稱:「泰國擁有超性的文化。泰國與日本的美麗截然不同。她貧窮卻富有靈性,也有令人心痛的受剝削問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前往東京上智大學會見全校師生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日本上智大學始終兼具人文、基督信仰和國際特色。願這些特色不斷精進,使今天重大的科技進步能為更人性化、更正義的教育效勞,讓教育在生態方面承擔責任。」

2019年11月2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東京上智大學會見7百多名師生、耶穌會士和友人時,向他們表達了這個祝願。

東京上智大學於1913年由耶穌會成立,今天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私立大學。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日本的最後一站就是這座大學。他在講話中首先指出:「各文化都涵蓋了學習和默想;在這方面,日本文化對其悠久的富饒遺產引以為榮。日本將亞洲的思想和宗教融會貫通,以獨特的身分形成一個文化。大學是培養未來領袖的主要場所,因此要以全面的知識和文化來啟發教育機構的所有面向,使之愈加兼容並蓄,能創造機會並促進社會。」

回到上智大學的校名Sophia(希臘文的智慧),教宗解釋說:「人需要真正的智慧,好能運用有建設性和有效率的方式來管理資源。在一個競爭激烈、科技至上的社會裡,上智大學不僅要做個學術培育中心,更要促成更美好的社會和更有希望的未來。」

教宗由此提及《願祢受讚頌》通諭,勉勵眾人:「熱愛大自然,明智地關懷保護我們共同家園的課題。(參閱:106-114號)」

上智大學奠基於依納爵傳統。為此,教宗期許該校師生善於「反省和分辨」;「每位學生在畢業以前,都學會如何負責而自由地按照良心作出最好的抉擇」。即使在複雜處境中,行為舉止也要「合乎正義與人性,誠實又負責任,堅決捍衛脆弱的人」。在錯謬言行時常引人誤入歧途的此刻,教宗期勉該校師生「以正直聞名」。

普世教會滿懷希望關切世界各地的青年。教宗指出:「青年不只是優質教育的接受者,也要參與其中。上智大學蒙召關注青年,為他們提供思想,與他們分享未來的願景和盼望。」

此外,上智大學的基督信仰和人文傳統也符合《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的另一項,即:與我們世界上的窮人和受排斥者同行。為此,教宗期勉該校發揮創意,「讓受排斥者也能融入大學課業,並且努力創造種種條件來推動一種能減少破裂和距離的教育型態」。優質的大學教育應當敦促人們「有意識地為正義與公益效勞」。這項使命關乎我們眾人,誠如伯多祿宗徒叮囑保祿宗徒說:我們不可忘記窮人(參閱:迦二10)。

教宗最後勉勵上智大學全體師生和職員說:「上主和祂的教會指望你們成為使命的主角,尋求、找到並廣傳天主的智慧,帶給今日社會喜樂和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日本三重災難受害者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日本的首項活動是接見2011年3月11日遭受地震、海嘯及核事故襲擊的受害者。教宗發表講話前,先問候了10位受害者,並聽取了3位倖存者的見證。

松己(Matsuki)是其中一位見證者,福島發生核事故時他只有8歲,隨後他與家人撤離到東京。松己說,成人應該把放射性核污染的影響具體地說出來。他邀請教宗與受害者一同祈禱,好使我們能夠意識到彼此的痛苦,並愛我們的近人,讓世界各地的人努力合作,從我們的未來中消除核輻射的威脅。

聽完了這3位倖存者的見證後,教宗一一感謝他們。他在講話前,邀請在場的人士靜默片刻,然後說:「讓祈禱成為我們說出的第一句話語,讓我們為1.8萬多名失去性命的人、他們的家人和那些失蹤的人祈禱。願這祈禱使我們團結一心,賜予我們勇氣對未來懷抱希望。」

教宗首先感謝那些以祈禱、物質和資金給予受害者慷慨援助的善心人士。「我們不能讓這善舉因著時間的流逝而丟失,或者在最初的震驚之後而消失。反之,我們應繼續支援他們。」教宗向所有善心人士發出呼籲,「使這些悲慘事件的受害者能夠繼續獲得迫切需要的援助。」

沒有基本資源,諸如食物、衣服和住所,就無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為此,教宗表示:「這需要團體的團結互助和支持。沒有人可以憑自己『重建』,沒有人能夠獨自『開始』。三重災難已過去8年,日本展示了一個民族在團結互助、忍耐、毅力和耐力中能夠團結一致。」教宗邀請在場的人「每天一步一腳印地向前邁進,在團結和彼此努力的基礎上建設未來」。

對一位見證者問道如何應對戰爭、難民、食物、經濟懸殊和環境挑戰等重大問題時,教宗表示:「我們不能個別地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挑戰是互相關聯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種能夠對抗冷漠的文化。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來推動一種意識,即如果家庭中一位成員受苦,那麼全家人與他一同受苦。除非我們培養一種團結的智慧,否則真正的彼此連接不會實現。」

教宗提到福島核電站的事故時表示:「除了在科學和醫學方面的擔憂外,還要面臨恢復社會結構的巨大挑戰。這引起了人們對繼續使用核能的擔憂,日本主教們呼籲廢除核電站。在一個試圖以科技進步衡量人類發展的時代,停下來反省我們是誰,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顯得格外重要。」

「對於我們共同家園的未來,我們要意識到,我們不能做出純粹自私的決定,要對我們的後代子孫負有責任。每位倖存者的見證提醒我們,在三重災難後,需要對未來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一條奠基於尊重每個人和自然環境的道路。」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災難後持續進行的恢復和重建的工作裡,衆人該當一心一德,心手相連。因此,那些遭受苦難的人將得到支持,並意識到他們並未被遺忘。」

教宗在宗座大使館會見相遇學校日本青年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東京的宗座大使館接見了參加相遇學校活動的一個日本青年團體,這些青年將他們一幅巨大的油畫作品呈獻給教宗。相遇學校基金會主席主席德爾科拉爾(José Maria del Corral)先向教宗致詞,然後一位18歲的青年以在場團體的名義述説了他們的心聲。

他說:「我們詢問自己,我們為了什麽而學習?我們覺得該當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公正及更和平的世界;我們認為這該當是我們接受的使命。在這幾天的相遇學校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些事情無法用數字或邏輯來表達,它們存留在人們心中。」

之後,教宗向在場青年說了幾句話,感謝他們的見證和創意。他說:「真正的智慧並非只讓腦袋充滿想法,而是用3種言詞來表達:頭腦的言詞,即見解;心靈的言詞,即感受;雙手的言詞,即行動。在你們的畫作中,你們使用了這三種言詞。每當和諧地使用它們時,你就真的具有創意。」

教宗感謝這些青年有勇氣,因為「封閉在自己的觀念裡是件非常舒適的事,而出走、去感受和行動則是一種冒險:你們冒了這個風險,這非常美好!」

教宗最後降福了一棵橄欖樹小樹苗和將掛在相遇學校新校址的一塊牌匾。

相遇學校基金會當天在日本開設了新學校,它是全世界第13所,也是亞洲大陸第1所學校。其它的學校設在阿根廷、梵蒂岡城國、哥倫比亞、西班牙、海地、意大利、墨西哥、莫桑比克、巴拿馬、巴拉圭、葡萄牙和羅馬尼亞。該基金會今後幾年還將在更多的國家開設新學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拜會日本德仁天皇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前往位於東京的日本皇居,私下拜會德仁天皇。天皇在皇居門口迎接教宗,兩人穿越庭院後,進入竹之間,在那裡合影留念並舉行私下會談。教宗與天皇的會晤進行了整整半小時,從11時01分到11時31分。教宗贈送給天皇的禮物是《提圖斯凱旋門》鑲嵌畫,這幅風景畫的原作是羅馬畫家阿尼維蒂(Filippo Anivitti)繪製的水彩畫。

會談結束後,日本天皇親自陪伴教宗前去乘車。日本媒體特別報導了這一舉動,因為賓客通常是由隨行人員陪同離開,天皇則留在宮殿裡。德仁天皇於今年5月1日登基,改年號為「令和」。日本皇室有位成員與天主教信仰淵源深厚:上皇后美智子來自天主教家庭,並接受天主教教育,畢業於東京聖心女子大學。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見日本當局和外交使團

CNS photo/Paul Haring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5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日本首相官邸私下拜訪了該國首相安倍晉三,然後會見日本當局和外交使團,這是他當天訪問行程中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在講話中強調對話、和平與正義的價值、關懷被排斥和被遺忘的人、維護生命,以及尊重人類家庭成員的尊嚴與權利。

教宗首先闡明他來日本訪問的目的是「為堅固日本天主教徒的信仰,肯定他們對有需要者的愛德善舉和為自己感到自豪的國家提供的服務」。他提到聖座與日本交往的深厚友誼,這是初期傳教士尊重和讚賞這個國家的果實,正如耶穌會遠東傳教區視察員范禮安(Alessandro Valignano)神父所言:「若想看到上主賜予人類的一切,來到日本看看便足矣。」

教宗盛讚這個國家格外關注不幸和殘疾人士的痛苦,他此行的格言「保護所有生命」表明承認生命「不可侵犯的尊嚴」,以及在任何情況下「關懷和扶持我們弟兄姐妹的重要性」。

接著,教宗談到和平議題,指出:「歷史告訴我們,即使是最嚴重的民族與國家之間的衝突也只能透過對話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對話是相稱於人類的唯一武器,能確保持久的和平。相遇和對話的文化對建設一個更公正和更友愛的世界至關重要,這是智慧和具有寬闊視野的特徵。日本認識到在教育、文化、體育和觀光領域促進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懂得這樣做能對建設和平的基礎,即和諧、正義、互助與修和作出極大貢獻。」

教宗提到今年2月他在阿布扎比與阿玆哈爾大伊瑪目簽署的《人類兄弟情誼文件》,稱之為「採取交談文化之途徑,以相互合作為行動準則,以彼此了解為方法和標準」的指路明燈。事實上,「不同宗教之間的良好關係不僅對於和平的未來至關重要,也對培養今日和未來世代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應珍視那些作為真正公正和人性社會基礎的道德原則。」

教宗強調:「在面對受造界議題時,青年要求我們以事實而非幻想作出真正的回應。日本的櫻花美麗且脆弱,這個特性也提醒我們共同家園的脆弱性,它不僅受到自然災難的襲擊,也因人手造成的貪婪、剝削和蹂躪而被摧毀。每當國際社會難以遵守自己為保護受造界作出的承諾時,是青年在呼籲和要求作出勇敢的決定。」

保護共同家園也意味著關注人類生態學,面對在以冷漠為標記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教宗感謝日本政府在這方面付出的努力,鼓勵該國繼續培養和增進各國之間共同負責的意識。教宗表示:「人的尊嚴必須成為一切社會、經濟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必須促進代際之間的團結互助,在團體生活的各個層面需要關注那些被遺忘和被排斥的人。」

教宗最後鼓勵日本全國人民更加努力保護生命,尊重人類大家庭每位成員的尊嚴和權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東京主持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東京巨蛋主持彌撒聖祭,在場參與彌撒的信眾約有5萬人。他在講道中籲請衆人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的選擇,並希望基督徒團體保護所有的生命成為「戰地醫院」,好能為受傷的弟兄姐妹療傷,以愛德見證福音的精神。

教宗在講道中,首先反思耶穌山中聖訓的意義。他說:「我們聽到的福音是耶穌在山中聖訓的一部分,它描述了我們蒙召而走的美好旅程。在聖經中,山是天主向我們啟示祂自己、認識祂的地方。上主向梅瑟說,『你到我這裡來』(參閲:出24:1)。在耶穌內,我們獲得新生命,我們能在其中發現到作天主子女的自由。」

教宗接著表示:「我們都知道,在此過程中,如果我們陷入焦慮和競爭的惡性循環裡,如果我們將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於瘋狂地追求生產和消費,以此作為衡量和驗證我們所選擇的唯一標準,對我們的所是所為下定義,那麽成為天主兒女的自由就會受到壓制和削弱。」

教宗接著談到日本的社會現況,他說:「在日本這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中,許多人感到困惑和焦慮,太多的要求和憂慮使他們不堪重負,奪走他們的平安與穩定。」對此,教宗引用當天福音中耶穌的話語來説:「耶穌告訴我們不要煩惱而要信賴,他再三提醒我們:『你們不要憂慮生活…也不要為明天憂慮』(參閱:瑪6:25,31,34)。這並不是鼓勵我們對周遭所發生的事充耳不聞,或者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職責不負責任。相反地,這是一個邀請,將我們的優先重點放在更廣闊的意義上,『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參閱:瑪6:33)。」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天主沒有告訴我們,諸如衣食之類的基本必需品並不重要,相反地,祂邀請我們重新評估我們日常的抉擇。世俗的態度只著眼於個人在這個世界的利益和好處,只自私自利地追求個人的幸福。事實上,這會使我們極不快樂並被奴役,它阻礙一個真正和諧與人道社會的真實發展。」

教宗也提到:「孤立、封閉和窒息的『我』的反面是分享、慶祝和交流的『我們』。上主的召喚提醒我們欣然察悉我們的生命是恩賜,並體認到我們的自由是恩寵。鑒於這一現實,作為基督徒團體,我們受邀請保護所有的生命,用智慧和勇氣見證一個以感恩和同情、慷慨和聆聽為特徵的生活方式。」

教宗也勉勵在場的信眾:「宣告生命的福音迫切要求我們基督徒團體成為戰地醫院,隨時準備為人療傷,並始終提供修和與寬恕的道路。」

教宗總結道:「讓我們與主聯繫在一起,恆常與所有善心人士合作及對話,包括其它宗教的信徒,如此我們能夠成為社會的先知性酵母,不斷地保護和關愛所有的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東京會見青年

CNS photo/Paul Haring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你們要以友愛文化為基石建設未來,欣賞多元差異,而不訴諸於霸凌或欺壓。」

2019年11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日本東京聖母主教座堂會見青年時,如此勉勵他們。約900名不同宗教的青年齊聚在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的聖堂裡,以歌聲迎接教宗,並送給他一件和服上衣。教宗立刻穿上,讓眾人一睹衣服的圖案,即:教宗與日本青年在櫻花中相聚。

當天作見證的三名青年分別是本地天主教徒、信奉佛教的老師,以及菲律賓移民。教宗用西班牙語發表講話,回應了他們的見證。

天主教徒小林未希首先問道:「在一個著重於生產和競爭的社會裡,青年能如何與天主相遇?」

教宗指出:「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社會外表高速發展,實則生命力奄奄一息,一切索然無味。有些人忘記怎麼發自內心地笑,像個行屍走肉,無法與別人分享生活。世界上有多少人享受著富庶的物質生活,卻是孤獨的奴隸!」

為此,教宗勉勵青年果斷地改變生活的優先順序。他說:「這意味著承認,最重要的不是我擁有的,或是我能得到的一切,而是我能跟誰分享。重要的不是問自己為什麼活著,而要問自己為誰而活。事物固然要緊,但是人是不可或缺的。倘若沒有人,我們就會失去人性,丟失面容和名字,淪為一個物件。」因此,教宗囑咐青年說:「你們要見證出,社會上的友誼、你們彼此之間的友誼是可能實現的!我們盼望的未來奠基於相遇文化、友誼文化、接納文化、友愛文化、尊重文化,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尤其尊重那些最需要愛和體諒的人。絕不可欺負或輕視他人,卻要學習承認他人的富饒。」

身為教師的佛教徒工藤雅子詢問:「該如何協助青年找到自身的價值?」

教宗鼓勵:「每個人按照各自的信仰,實踐雙重活動:對內,以祈禱和默觀聆聽天主;對外,親近他人,花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在認識自我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攬鏡自照。」教宗幽默地說:「人類發明了很多新科技。不過,感謝天主,還沒出現心靈的自拍技術。為能幸福快樂,我們必須尋求他人的協助,由別人幫自己拍照。換言之,我們要走出自我,迎向他人,格外接近最急需者。」

教宗特別期許青年「接納那些經歷巨大苦難後、前來日本尋求庇護的人」。他說:「你們的接納將見證出,許多人眼中的外地人,卻能被你們視為弟兄姊妹。」

當天有個難民團體參加了教宗與青年的這場會晤,菲律賓移民萊奧納多(Leonardo Cachuela)上台作了見證。

小學搬來日本的萊奧納多,不僅要適應一個語言、風俗截然不同的社會,還受到同學的排擠。

教宗表示:「面對霸凌這個全球性的傳染病,青年能找到最佳解藥。教育機構和成年人運用各種資源來預防這悲劇,仍有所不足,還需要同學、朋友齊聲反對霸凌,拒絕欺壓他人。這是一個災難!保護自己免於這種行徑的最有力武器,莫過於同學、朋友挺身而出,說:『你的行為屬於霸凌。』霸凌最殘忍的部分是,在一個人最需要力量來應對人生的新挑戰時,打擊他的自尊心,導致受害者感到自責和挫敗。然而,加害者才是真正的弱者、外強中乾的『膽小鬼』,攻擊與自己不同的人。」

教宗進而表示:「各大宗教都教導寬容、和諧與慈悲,而不教人恐懼、分裂或衝突。我們基督徒聽從耶穌,祂不斷告訴祂的追隨者不要害怕,因為我們如果與天主同在,愛天主又愛弟兄姊妹,那麼愛就會驅逐恐懼(參閱:若壹四18)」。」

有鑒於增進智慧的關鍵在於發現正確的問題,教宗勉勵青年:對人生的意義,以及對如何建設更好的未來,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教宗最後叮囑日本青年:「別掩蓋夢想,卻要為夢想騰出空間,目光遠大。」

教宗對他們說:「日本需要你們,世界需要你們清醒振作,而非沉睡不起;需要你們慷慨、喜樂又熱情,能為眾人建設家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出席廣島和平會晤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11月24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廣島和平紀念館出席了和平會晤,紀念原子彈爆炸事件的受害者並為世界和平發出呼籲。1300人參加了這項活動,其中包括宗教領袖、信徒及核爆炸的倖存者。教宗指出,將原子能用於戰爭目的有悖於人類共同家園的前景,而在朝向和平的道路上則需要“記憶、同行和保護”。

教宗在紀念館的廣場上問候了在場的各宗教領袖和倖存的受害者,然後獻花並點燃一支蠟燭。在一位88歲的老婦人作了見證後,教宗為世界和平發表訊息。他說:「記憶、同行和保護,這3個道義要求在廣島這裡具有更強大和更普遍的意義,能夠開啓和平的真正道路。我願意重申,今天出於戰爭目的而使用原子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是一種犯罪行為,這不僅踐踏人類和人的尊嚴,也有悖於我們共同家園的前景。正如我兩年前所言,將原子能用於戰爭目的,以及擁有核武器都是不道德的。我們將因此受到審判。」

教宗援引若望廿三世《和平於世》通諭和梵二大公會議的訓導,指出:「和平應依照正義來建設,應以愛來推動並在自由中實現,不將自己的特殊利益強加於別人,而應放下手中的武器。」

教宗說:「如果我們繼續使用核威嚇作為解決衝突的合法訴求,我們又能如何提出和平倡議呢?願這痛苦的深淵提醒人們那絕不可超越的界限。解除武裝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因此,我們衆人必須以諒解和寬恕的目光聯合共進。我們應向希望敞開心懷,成為修和與和平的工具。如果我們能夠彼此保護,承認我們都是擁有共同命運的弟兄姐妹,這個願景就永遠是可能的。我們的世界相互關聯,這不僅因著全球化,也是由於我們始終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因此,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放下某些集團或領域的私利,如此才能實現偉大的理想,即一些人為保障共同未來而以共同負責的態度為之奮鬥的理想。」

教宗最後祈願:「絕不可再有戰爭、絕不可再有武器的轟鳴、絕不可再有這麽大的痛苦!讓和平進入我們的世界,進入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天主啊,祢給我們許下:『仁愛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真理將從大地萌芽,正義將從天空出現』(詠八五11-12)。」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