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主教會議:教會與眾議精神

CNS photo/Vatican Media

「為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共融、參與和使命」。這是第16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的主題,教宗方濟各將於2022年10月召集本屆會議。貝爾格里奧教宗在他的牧職期間曾多次表明,眾議精神是教會生活的康莊大道。

2015年10月17日,在世界主教會議成立50週年的紀念活動上,教宗方濟各說:「同道偕行正是天主期待第三千年代的教會行走的旅程。在某種意義上,上主對我們的要求已經全部概括在『同道偕行』一詞中。平信徒、牧人、羅馬主教一起行走,這個概念容易用話語來表達,但實際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隨後,國際神學委員會於2018年針對教會生活及使命內的眾議精神進行了研究,並發表文件。研究表示,眾議精神指出天主子民同道偕行的旅程。從教會初期,這個詞彙就用來描述在各層級召開教務會議,好能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分辨教義、禮儀、教會法律和牧靈工作的問題。

這項研究強調,「眾議精神」一詞表達出「教會獨特的生活及運作方式」,因為「當教會所有成員同道偕行、聚會並積極參與其福傳使命時,天主子民的共融便得到彰顯和具體實踐」。共融的概念傳達出「教會奧秘及使命的深層內涵」,它的泉源與高峰在於感恩祭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簡報2019年10月26日:亞馬遜地區及人民始終在教宗和教會的心中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亞馬遜在教會的心中。人們必須了解在這一地區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個地區的大自然和人民受到攻擊,那裡混亂不堪。這是本次主教會議要向亞馬遜地區人民傳達的訊息。」

秘魯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教區宗座代牧吉内亞(David Martínez de Aguirre Guinea)主教回答記者提問時如此表示。

這位道明會的主教強調:「當我返回亞馬遜地區時,我要向人們說我們在教宗和教會的心中。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繼續懷抱夢想、繼續擁有希望,我們有在耶穌内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希望。我們聽到了大地和人民的痛苦呼號,人們必須意識到這一事實,破壞大地是一種生態罪。我們希望原住民在傳福音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教會議是推動前進的動力,它是鼓勵那些所有希望開始這新旅程的一個邀請。」

第二位發言的是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事務處副秘書長切爾尼(Michael Czerny)樞機,他強調:「沒有皈依就沒有新的行程,也就沒有真正的改變。隨著亞馬遜熊熊燃燒的大火,許多人意識到必須有所改變。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改變,是牧靈皈依,在把福音傳給所有的人上,我們要做的更好;另外是文化皈依,尊重他人在世界上生存的方式,差異必須被接受;第三是生態皈依,這是非常重要的努力。生態危機如此之大,如果我們不作出改變,就不會有未來;第四是同道偕行的皈依,這是我們繼續前行的方式。」

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幾位發言人最後都提到《大會文件》不同課題的提案要交由教宗來作分辨。魯菲尼(Paolo Ruffini)部長最後總結說:「教宗希望能在年底前頒布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閉幕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2019年10月27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閉幕彌撒時強調:「為恭敬天主而非自我崇拜,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内心的匱乏和需要憐憫,要與窮人交往,謹記唯有在我們感到内心匱乏時,天主的救恩才施展作為。」

彌撒開始前,世界主教會議的神長們在一名手捧亞馬遜土壤和植物的原住民的率領下走向祭台,教宗手持與會代表們贈送給他的權杖走在隊伍末尾。這罐土壤和植物在奉獻禮中由世界主教會議列席的平信徒和修女呈送到祭台上。教宗在講道中依照當天的《福音》和讀經論述了3個人物的祈禱,即耶穌比喻中的法利塞人和稅吏(路18:9-14),以及《德訓篇》中謙卑的人(35:15-17;20-22)。

教宗說:「在《路加福音》中法利塞人在聖殿祈禱,感謝上主因為他不像其他的人,他還誇耀自己恪守每項戒律。但他忘記最重要的誡命,即愛天主和愛近人。這個人的悲劇正是沒有愛,他把祈禱變成自我讚美。他沒有向上主提出任何請求,因為他不感到自己有需要或有欠缺,而是覺得自己有功勞。他在天主的聖殿内,恭敬的卻是他自己。許多著名的基督徒團體、天主教徒走的正是這條路。」

「除了忘記天主外,法利塞人也忘記了近人,甚至鄙視近人,在他看來,這個近人沒有價值。他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別人只是其他的人,被丟棄的人,應與之拉開距離。」教宗強調:「在生命和歷史中多次呈現這種動態,誰在前面,就像法利塞人對待稅吏那樣,竪起圍牆,加大距離,使別人被丟棄得更遠。」

教宗說:「這種情況今天也屢見不鮮!我們在世界主教會議上談到受造界、人和亞馬遜居民受到剝削的情況,談到人口販運、人類作為交易的情況!停止掠奪他人,不再使我們的弟兄姐妹和大地姐妹受到傷害,這些仍不足以彌補過去的錯誤,因為我們在亞馬遜被損壞的面容上看到了這些過失。」

「自我崇拜藉著虛偽的形式繼續它的禮儀和『祈禱』,忘記恭敬天主的真正禮儀,這禮儀總是透過愛近人來實現。許多人自稱是天主教徒,卻忘記自己是基督徒和應有的人性。」

教宗邀請衆人:「祈求恩寵,切莫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一切都搞定,也不要成為憤世嫉俗和嘲笑別人的人。」

談到稅吏的祈禱,教宗說:「他沒有以自己的功勞,而以自己的過失作為開端;沒有顯示自己的富有,而是自己的貧窮……。上主垂聽了他的祈禱,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是態度真誠的祈禱。事實上,他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承認上天浩瀚無比,自己自覺卑微。他的祈禱發自内心:把心置於天主面前,不圖表面功夫。祈禱正是讓天主看到我們内心,不佯裝,不尋找借口,不為自己辯白。」

教宗表明:「稅吏讓我們重新發現我們的起點,那就是把自己視為需要救恩的人,這是恭敬天主的第一步,天主憐憫那承認自己匱乏的人。正如古代隱修士教導的那樣,各種靈性錯誤在於認為自己是義人,把天主,唯一的公義留在門外。」

教宗指出:「如果我們真心實意地注視自己的内心,我們就會看到在自己内既有稅吏,也有法利塞人。我們有點像稅吏,因為我們是罪人,有點像法利塞人,因為我們自負、能夠為自己辯白……。讓我們祈求恩寵,感覺自己是需要憐憫和内心貧乏的人。」

「《德訓篇》中那個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直接上升到天主面前,而那自稱義人的祈禱卻留在地面,受制於利己主義的引力。」

教宗解釋說:「這是因為天主子民憑著信仰意識在窮人身上看到高天的守門人,在法利塞人的祈禱中卻沒有這種意識。是窮人在決定是否為我們敞開永恒生命之門,他們不將自己視為今生的主人,不將自己置於別人前面,他們只在天主内享有自己的財富。」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這次世界主教會議中,我們有幸聆聽了窮人的聲音,反思了他們受到掠奪發展模式的威脅,生命呈現出不確定性的狀態。雖然如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向我們表明,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現實情況、伸出雙手把它作為恩典來接納是可能的,同時明瞭居於受造界之中不應將之作為利用的途徑,而是予以守護的家園,信賴天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閉幕詞:須從牧靈、文化、生態與社會的整體觀看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2019年10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第16次全體大會通過《最後文件》後,先向全體與會者致以謝意,肯定他們以同道偕行的精神在「工作、聆聽和探討方面作出了見證」。隨後,教宗以會議中所探討的文化、生態、社會與牧靈四大幅度向全體與會者發表了即席講話。

從文化的幅度切入

教宗先從文化的幅度切入,他對大會針對「本地化」的討論及對不同文化的評估與尊重尤其感到滿意。他進一步表示,本地化是教會傳統內看重的議題,40年前拉丁美洲主教團召開的普埃布拉會議就曾經探討過這個主題。

生態的幅度

教宗隨後談到生態的幅度,他先向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致以敬意,說明宗主教是喚起生態意識的倡議者之一。教宗表示,《願祢受讚頌》通諭隨之誕生,生態的意識逐漸受到推廣和提升,對今日強制開採和摧毀的行徑起到了抵制的作用,而亞馬遜是有關議題的主要參照點之一。教宗進而闡明,許多青年也關心生態的議題,他們明確表達「未來是屬於我們的,你們不能替我們作決定」。對於在亞馬遜、剛果等地所面臨的生態危機,他們也表達關切。

社會的幅度

教宗接著談到社會的幅度,表示不只受造界受到影響,人類也遭受到剝削。教宗指出,亞馬遜人民在許多層面遭受到殘酷的剝削,「他們的文化認同也遭到摧毀」,剝削的部分也包含人口販運。教宗舉例說明,他在秘魯馬爾多納多港牧靈訪問時,在當地的機場就注意到有告示牌提醒人民提防和反對人口販運,意謂著這是個相當普及的現象。

牧靈的幅度

有關牧靈的幅度,教宗闡明福音宣講的需要和迫切性,並重申這是四個幅度之中最主要的部分。他強調福音需要被文化所「理解、吸收和採納」,司鐸、平信徒、男女會士及終身執事在加強福音宣講的工作上都能有所貢獻。教宗進而表明,在新的職務上需要採納創意,需要對初期教會中婦女的角色和終身執事職作進一步的研究。為此,教宗有意設立一個新的委員會與傳信部共同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

教會需要改革的部分

教宗方濟各在致詞中也提到教會需要改革的部分。他首先提到司鐸培育,表明這是主教團的任務,敦促年輕一代的度奉獻生活者要「加深使徒的熱忱」,到邊緣地帶服務。教宗進一步表示,「年輕的修道人若能到鄰近的區域牧靈服務一年將會很好」,而「那些在接受外交服務訓練的年輕司鐸至少要在傳教區待上一年的時間」,但「並非在聖座使館内實習,而是為當地主教服務」。此外,有需要在同一個國家内重新安排調派司鐸,安排歐美等國的司鐸前往亞馬遜地區服務的建議也需要加以考量。至於度奉獻生活者在其它地區接受培育後不願返回自己的教區,這是個「危險」的現象。

婦女在教會中的角色

教宗也談到《最後文件》中論及婦女在教會中的角色,表示這個部分談論得不多,「我們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婦女在教會中的意義」,只從「功能性」的角度看待這個議題。「婦女在教會中的角色遠遠超越功能性,我們需要在這方面多加努力。」隨後,教宗談到組織架構重組的問題,表示泛亞馬遜教會網絡(REPAM)必須有更大的統一性,能夠以「半個」主教團的組織架構發展。

原住民禮儀

有關《文件》中提到原住民禮儀的部分,教宗表示禮儀及聖事部將對禮儀本地化的相關提議加以檢視。他也提到天主教會内現行的23種禮儀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對於這些在教會傳統内保留其獨特性的團體不該感到害怕,神聖慈母教會將引導我們朝此道路向前邁進,而不是彼此區分。此外,教宗將與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Peter Turkson)樞機談論在該部會内設立一個「亞馬遜部門」。

有關媒體介紹《最後文件》的四個幅度

教宗也感謝所有幕後的工作人員,對於報導世界主教會議的媒體工作人員特別致以謝意。教宗最後籲請媒體務必從文化、社會、牧靈和生態的四個幅度介紹《最後文件》,因為總是會有一些天主教的「精英份子」只願關注某些「細微」的部分,而忽視和否定了「宏觀」的整體。只有當我們以會議中所探討和診斷的内容一同從事教會内的牧靈工作,我們大家才都是贏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公布《最後文件》:皈依是主軸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2019年10月26日下午,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公布了會議《最後文件》,貫穿《文件》的中心思想是「皈依」。《文件》中提到的議題包括傳教使命、本地化、整體生態、衛護原住民、亞馬遜禮儀,以及在感恩聖事難以抵達的地區中女性的角色和教會的新職務。

《文件》除了引言和結論外,共分成五章:

一、整體皈依

二、牧靈皈依

三、文化皈依

四、生態皈依

五、同道偕行皈依的新旅程

第一章
整體皈依

勉勵整個教會效法亞西西的聖方濟各,以一種簡樸和淡泊的生活踐行「真正的整體皈依」,努力與天主創造的「共同家園」建立和諧的關係。這種皈依促使教會走出去,進入亞馬遜各民族的心中。亞馬遜人民的呼聲也是大地和窮人的呼聲,教會應關心因不義而受許多痛苦的當地人民,包括那些被迫遷往都市的原住民家庭。

第二章
牧靈皈依

傳教是教會的本質,教會應在亞馬遜成為「撒瑪黎雅人」,與衆人相遇;成為「瑪達肋納」,懷著喜樂傳報復活的基督;成為「瑪利亞」,哺育信德之子,扎根於所服務的人民當中。重要的是,從「往訪」的牧靈走向「長期臨在」的牧靈。《文件》也提到以天主聖言為核心開啓與其它基督信仰教會共融的道路,更加了解原住民宗教和非洲裔禮儀,力求使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起捍衛共同家園。

第三章
文化皈依

本地化和文化差異是實現文化皈依的重要途徑,基督徒藉著這種皈依前去會晤他人,並向他們學習。亞馬遜人民具有互助精神和團體意識,懂得整個受造界都彼此相連,有能力確保一種可持續治理的方法。教會努力聯合原住民,譴責攻擊他們生命的行徑。

《文件》也提到那些自願與世隔絕的原住民,表明他們是種族滅絕的受害者。教會除了對他們加強牧靈行動,也施加壓力,敦促有關國家保護他們的權益和土地。此外,本地化乃是福音在原住民文化中的體現,當地的印第安神學和民衆熱心敬禮該當受到重視、陪伴、推廣,有時也加以淨化,將之引向與基督的相遇。教會應具有亞馬遜的面容,堅決杜絕殖民主義式的福傳和勸人改變信仰。

第四章
生態皈依

整體生態不是教會對未來的一個選項,而是使亞馬遜地區免於掠奪性開採的唯一可行路徑。教會鼓勵國際社會提供新的經濟資源來保護亞馬遜地區。《文件》提到維護人權是信仰的要求,教會要與亞馬遜團體聯合維護生命;應把“生態罪”定義為“相反天主和相反近人、團體、環境的行為或缺失”,它有損於子孫後代和公義的美德。

第五章
同道偕行皈依的新旅程

同道偕行、教會職務、平信徒的活躍角色,以及奉獻生活是時代的標記,應在聖神的光照下予以詮釋。同道偕行與梵二大公會議一脈相承,可視為衆人的集體責任感和服務的職務,包括男女在内的平信徒也應參與其中。在司鐸短缺的情況下,主教可有限期地將牧靈照顧團體的職務託付於該團體内一位不擔任司鐸職的成員。但照顧這個團體的責任應屬於司鐸的職權。

世界主教會議要求讓女性的聲音得到聆聽,在決策方面也應徵詢女性的意見,讓她們參與且為教會的同道偕行貢獻己力。此外,也應加強對終身執事的培育。《文件》強調獨身是天主的恩賜,應受到重視,而且應為有更多獨身生活的聖召祈禱。

鑒於亞馬遜地區寬闊又缺少聖職人員,《文件》提議有關當局確立「信友團體中具備資格並受到承認的男性晉鐸的準則」,好能讓他們透過在亞馬遜偏遠地區宣講聖言和舉行聖事來扶持基督徒團體的生活。他們必須是終身執事,接受了適當的司鐸培育,也可有一個合法及穩固的家庭。

《文件》最後提到,組成一個專門委員會來研究設立亞馬遜禮儀的工作。該禮儀該當表達“亞馬遜地區的禮儀、神學、教規和靈修遺產”,將被列入天主教會現行的23種禮儀中,使福傳的工作得到充實,有能力在自己的文化中表達信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簡報2019年10月25日:世界主教會議列席修女的角色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10月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教廷傳播部部長魯菲尼向新聞記者做了簡報,説明在第15場全體大會中已選出13位會議後的代表,另外幾位委員則將由教宗親自任命。大會對《最後文件》的投票將在26日下午舉行,《最後文件》將以西班牙文編寫,但同時有葡萄牙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的譯本。

當天新聞發布會中,首位發言的是厄瓜多爾籍聖母無染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伊内斯(Inés)修女。她表示,作為參與主教會議的一位女性,她體驗到被信任和被聆聽,並描述此次主教會議積極聆聽天主,也聆聽了亞馬遜人民和大地母親的痛苦呼號。修女表示,此次主教會議女性列席者的參與反映出教會大家庭的面貌和歸屬感。她希望在主教會議結束後,建設一個具有亞馬遜面孔和胸懷的原住民教會團體,為此,教會需要發展原住民神學和聆聽窮人的聲音。此外學習地方語言也很重要,因為它使我們能夠進入原住民的靈性經驗中。她最後補充道,在繼續努力保護他們的權益的同時,我們需要意識到原住民自力更生的訴求。

接著發言的是德藉聖言會士漢斯(Miguel Heinz)神父,他是德國天主教援助拉丁美洲「願祢的國來臨」(Adveniat)組織的主席。他解釋說:「整體生態與我們生活在歐洲的人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像我們歐洲人一樣生活,那麽這個世界將不復存在。自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以來,拉丁美洲的教會相比德國的教會取得了更大的進步。」最後,漢斯神父念及那些為信仰和亞馬遜地區人民獻出生命的殉道者:「他們總是出現在主教會議大廳中,他們的肖像呈現在我們眼前。大會期間有一個很大的共識,有人提議把一些殉道者冊封為聖人,我認為《大會最後》文件將會提及這個部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呈交《最後文件》予以投票表決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在10月25日下午舉行的第15場大會中選出13位代表,他們主要來自亞馬遜地區的國家:4位巴西人,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秘魯各兩位,安的列斯群島、委内瑞拉和厄瓜多爾各1位,他們將與教宗任命的其他3位成員組成一個委員會,負責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落實工作。

之後,世界主教會議總發言人胡默斯(Claudio Hummes)樞機向大會呈交了本屆世界主教會議《最後文件》。樞機強調,這份文件是在編撰委員會和討論小組的努力下取得的重大成果,其中有衆多修改之處。《文件》結合當前生態的緊急狀況,表明需要行動,不可推遲。

樞機最後表示,教會深知環保為地球的健康極其重要,同時也意識到為促進整體生態就需要一種整體的皈依。教會聆聽亞馬遜人民和大地的呼聲,這呼聲也是一種重大希望的表達。因此,世界主教會議需要與伯多祿一起且在教宗的領導下達致教會的共融。

10月26日上午,世界主教會議的神長們各自閲讀經過修改的《最後文件》,然後在下午第16場大會上予以投票表決。大會結束前,依照世界主教會議的傳統,教宗要贈送給全體與會神長一份特別禮物,即繪有亞馬遜圖像的2019年宗座紀念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簡報2019年10月24日:耶穌是核心,祂使我們團結合一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出席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的一位原住民代表,10月24在新聞發布會上强烈呼籲說:「耶穌是核心,祂使我們團結合一。」

這位原住民代表名叫德利奧(Delio Siticonatzi Camaiteri),是秘魯阿薩寧卡(Ashaninca)部落的成員。他在當天新聞發布會上呼籲道:

「我們身為原住民,與所有生物和睦共處。我發現,你們對我們原住民沒有明確的認識。我看到你們很擔憂,對我們原住民尋求的生活持懷疑態度。不要使你們的心變硬,你們應該使自己的心變得溫柔,這是耶穌的邀請,祂邀請我們一起生活。我們信唯一的天主,我們要保持團結,這是我們身為原住民所渴望的。我們有自己的禮儀,但是這禮儀必須以耶穌基督為核心。關於這個議題,沒有什麽好討論的。在這次世界主教會議中,使我們團結合一的核心是耶穌基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簡報2019年10月23日:婦女的角色和關注原住民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2019年10月23日,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教廷傳播部部長魯菲尼在發布會的一開始,簡要介紹了撰寫最後文件的進程。

當天新聞發布會中,首先發言的是聖母無玷聖心修女會的貝托爾多(Roselei Bertold)修女。她提到人口販運問題,人口販運時常是一種看不見的犯罪,不僅涉及到性剝削,也涉及到家庭奴役和童工問題。貝托爾多修女說,教會應該幫助人們關注這一問題,繼續制定預防策略。

玻利維亞主教團主席森特利亞斯(Ricardo Ernesto Centellas Guzmán)主教强調,教會應該改變對女性角色的看法。婦女在教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她們參與决策的機會非常少,幾乎看不見。森特利亞斯主教說,改變首先應該從團體開始。同道偕行的教會意味著一起行走,一起決定。

巴西席爾瓦(Zenildo Lima da Silva)神父表示,教會應該找到新的方式思考,與當代世界對話。他說,世界主教會議不僅要提出答案,而且也要識別出新的道路,重新省思過去所做的事情。

秘魯哈恩宗座代牧區宗座代牧莫里(Gilberto Alfredo Vizcarra Mori)主教在發言中,表達了接近其它文化的渴望。為準備這次世界主教會議,他到秘魯森林與那裡的團體一起生活。他敦促衆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並向原住民學習。

印度孟買總主教格拉西亞斯(Oswald Gracias)樞機對他被邀請參加有關亞馬遜的世界主教會議感到驚訝。不過,他也說,亞馬遜也是印度,因此,亞馬遜地區面臨的問題是個普世性的問題。樞機提到人類對大自然的暴行、原住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亞馬遜地區的居民得不到牧靈照顧。格拉西亞斯樞機最後表示,亞馬遜地區的主教們對該地區人民的熱切關注令他深受感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簡報2019年10月22日:照料共同家園人人有責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2019年10月22日,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組秘書科斯塔(Giacomo Costa)神父表示,10月22日是小組討論的最後一天,與會神長繼續聆聽並為大會作貢獻。討論結果將提交給負責起草《最後文件》的人士,大會將在本週六對該文件進行投票。

當天新聞發布會中,第一個發言的是巴西水壩受害者國家運動協調員羅沙(Judite da Rocha)女士。她著重指出了水力發電站對漁民和沿河岸生活人們的威脅。她列舉了無家可歸的家庭、社區解散、傳統和文化被摧毀的例子。她也談到了由此而引起的家庭暴力和性騷擾對婦女的影響。她說,我們需要開發其它的方式來生產能源和電力。

秘魯主教團和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主席比達特(Héctor Miguel Cabrejos Vidarte)總主教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有意建立一個教會特別機構,使世界主教會議的決議能夠付諸實施,解決亞馬遜地區的問題。

蘇里南帕拉馬里博(Paramaribo)教區喬尼(Monelor Karel Martinus Choennie)主教對氣候變化非常關注。他呼籲改變生活方式,比如改變肉類消耗量和尋求團結關懷的經濟模式。他說,我們需要在政治層面發揮創造力以尋求解決方案。

最後一位發言者是剛果金沙薩的安邦戈(Fridolin Ambongo Besungu)樞機。他說:「照料共同家園人人有責,沒有人能說這與我無關。」他強調不有所作為就會導致危險,西方國家應負起責任來,中國也不例外。教會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要盡力而為,打開希望的視野,面對挑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