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把我們當作子女,這是我們的永久尊嚴

blog_1462998027

恭讀《路加福音》

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5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圍繞「蕩子比喻」中慈悲父親的形象,講解禧年的中心價值—慈悲。教宗說,我們日子過得再糟糕也要堅信「天主在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公開接見前,教宗首先問候了在保祿六世大廳通過大屏幕參與活動的病人。

天主的「慈悲邏輯」擊潰人的一切邏輯,瓦解和顛倒「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刻板規則。天主的心猶如一個大家庭,家庭的法則是寬恕與友愛,讓家庭成員有機會改過自新、團結合一。

教宗方濟各非常喜愛「慈悲父親」的主題,他最關注比喻中的最後兩個場景。首先,父親連小兒子的屈辱經歷和懺悔告白都不想聽,直接恢復他作為兒子的尊嚴,給他披上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

教宗說:「耶穌並未描述一個被冒犯和忿恨的父親,一個對小兒子說『你得付出代價』的父親。不,這位父親擁抱小兒子,慈愛地等待他。父親心中唯一的盼望就是小兒子能健康平安地回到自己身邊,這會令父親感到高興並大事慶祝。多麼慈祥的父親!在小兒子『離得還遠的時候,父親就看見了他』(路15:20),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父親經常站在高處,不斷遙望遠處,看看兒子回來沒,始終等待著。小兒子揮霍了一切,但父親依然在等待他。父親的慈悲實在美好!」

「父親的慈悲是滿溢和無條件的」。小兒子從父親擁抱並親吻自己的舉動中意識到,「他無論做了什麼」在父親眼中「永遠是兒子」。

教宗說:「耶穌的這個教導十分重要:我們作為天主子女的身份與我們的功勞或作為無關,只取決於天父心中的愛;因此,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們的這一尊嚴,連魔鬼也不能!我們日子過得再糟糕也要堅信天主在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天主在等侯我。」

「蕩子回頭」的比喻還提到不懂父親慈愛之心、對自己的弟弟懷有「蔑視」的大兒子。

教宗感歎道:「可憐的父親啊!一個兒子離開了他,另一個兒子雖然在跟前伺候他,卻從未體驗到這種親近之樂。」

教宗說:「大兒子,他也需要慈悲。義人,那些自命義人的人,他們也需要慈悲。當我們懷疑自己付出如此艱辛卻得不到任何回報是否值得時,我們就和大兒子一樣了。耶穌提醒我們,留在天父的家裡不是為了得回報,而是因為可以擁有天主子女共同責任人的尊嚴。我們不能與天主『做交易』,而應跟隨那在十字架上捨棄自己,捨棄到底的耶穌。」

比喻的最後,父親重獲失而復得的兒子,並將他交給他的哥哥,心中懷著「最大的喜悅」,那種再次看到「兄弟團聚」的喜悅。

教宗說:「兒子們可以決定是否分享父親的喜悅。他們應該省思自己的意願,反思自己的生活觀。比喻懸而未結,我們不知道大兒子做了怎樣的決定,這對我們是一種激勵。這段福音教導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進入天父的家,分享祂的喜悅,加入慈悲與友愛的筵席。」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提到5月13日週五是花地瑪聖母紀念日。

教宗強調:「花地瑪聖母的顯現再次邀請我們祈禱、悔改和皈依,不再得罪天主;提醒我們人類必須全然信靠天主,祂是愛與慈悲的泉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教宗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一批堂區神父

blog_1462567227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再為敘利亞和平發出呼籲
-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接見歐洲各地的露宿街頭者
-教宗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一批堂區神父
-上海教區為金主教舉行追思彌撒
-溫州教區祝聖三位新司鐸
-多倫多嘉模聖母堂舉行第四屆聖母遊行
-中國教會開啟慈悲禧年聖母月
-香港教區舉辦慈悲禧年少年嘉年華

教宗主持「擦乾眼淚」祈禱守夜禮

PopeTears

5月5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擦乾眼淚」祈禱守夜禮,旨在擦乾所有身心受苦者的眼淚。教宗鼓勵受苦者呼求聖神的扶助與安慰,呼籲信友效法耶穌的榜樣,安慰哀慟者。聖伯多祿大殿同時也展示了意大利錫拉庫薩(Siracusa)流淚聖母態像奇跡般流出的淚水。

當晚的祈禱守夜禮中有3個感人的見證,分別是一個經歷兒子自殺悲劇的家庭、一位因信仰基督而被迫害的巴基斯坦政治難民,以及一位走出年少迷惘階段的男性。每一個見證結束後,見證者便在錫拉庫薩流淚聖母態像的淚水前獻上一盞油燈。 [Read more…]

教宗禧年公開接見:讓我們與天主和好罷!

blog_1462079263

4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4月份禧年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期許那些通過修和聖事靠近天主的人能找到一位體貼、慈愛的父親。教宗強調,修和有利於和平、人權和團結。當天有八萬信友參加了接見活動。

我們要建設修和的橋樑:在家裡,讓積怨已久的弟兄重歸於好;在社會上,通過修和的橋樑建設和平的大道;在告解亭內,讓那些尋求天主寬恕的人找到一位接納他的父親,而不是刑訊逼供的法官。

教宗說:「我們常常認為是我們的罪讓天主遠離了我們,實際上卻是我們犯罪而遠離天主。而天主看到我們身處險境,總是前來尋找我們。天主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讓人得享祂慈愛的機會,但前提條件是人必須有一絲痛悔己罪的跡象。」

「我們若犯罪,便是轉面背向天主,但耶穌絕不轉面背向罪人,祂前來尋找我們,如同一位好牧人,在沒有找到丟失的羊之前始終悶悶不樂。」

教宗說:「讓我們與天主和好吧!這慈悲禧年是眾人修和的時期。有許多人願意與天主和好,卻不知該怎麼辦,或覺得配不上,或不願意承認。基督徒團體可以且應該為那些思念天主而真誠歸向祂的人提供便利,尤其在他們走進告解亭尋求修和聖事的時候。」

教宗再三誠懇勸勉告解神師說:「請不要給那些想要與天主和好的人製造障礙。告解神師應該是一位父親!他代表著天主父!告解神師應該接納那些為了與天主和好而前來求助的人,幫助他們踏上這條修和之路。施行告解聖事是一項無比美好的牧職,告解亭不是刑訊或審問室,因為接納他們的是天父,是耶穌。祂必會寬恕他們。」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憐憫意味著與苦難者同生死,共患難

blog_1461783797

恭讀《路加福音》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

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 你是怎樣讀的﹖」

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耶穌向他說:「你答應的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

2016年4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了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勉勵我們走近受苦者,與之同生死,共患難。教宗表示,並非經常出入天主聖殿的人就必然懂得愛近人。慈悲,那源自天主的慈悲,指的是心生憐憫,而非某種模糊的情感。

有一個人在旅途中遇到了強盜的襲擊和劫掠,奄奄一息躺在路邊,那些本該向他伸出援手的司祭和肋未人卻視而不見,暴露了他們虛偽的愛德面具。他們自認為也自稱對天主虔誠似火,卻以一顆冰冷的心對待求助之人。

教宗說:「並非經常出入天主聖殿的人就必然熟悉天主的慈悲,懂得愛近人。絕無必然關聯!你或許通讀整部聖經,知曉一切禮規,精通百家神學,卻不一定懂得愛;愛是另一門學問,它不僅需要理智,也需要其它諸多的品質……。」

教宗強調:「司祭和肋未人視而不見,見而不行。敬禮若不轉化為服務近人的行動,就不是真正的敬禮。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面對這麼多人因饑餓、暴力和不義而備受煎熬的苦難,我們不能以觀眾自居。忽視人類的苦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忽視天主!如果我拒絕走近那受苦的男人、女人、兒童或老人,我就是拒絕走近天主。相反地,那位慈善撒瑪黎雅人是真正關懷近人的人,他一見到那垂死之人就動了憐憫的心,中斷自己的行程與那受苦者患難與共,他的心與天主的心一樣。」

教宗繼續說:「『憐憫』是天主慈悲的基本特徵。天主憐憫我們,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祂與我們一同受苦,對我們的苦難深有體會。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舉止與行動中,我們認出了天主在整個救恩史中的慈悲作風。主耶穌也懷著同樣的憐憫來與我們每個人相會:祂不忽視我們,祂了解我們的痛苦,知道我們多麼需要幫助和安慰。祂來到我們身邊,絕不遺棄我們。因此,以真正的慈悲之心對待傷者的是那位撒瑪黎雅人,即大家誰也瞧不上的人。他不僅為傷者包紮傷口,還自己掏錢為其營造恢復健康所必需的條件。」

教宗闡明:「這一切教導我們,憐憫與愛不是某種模糊的情感,而要求我們呵護他人,甚至不惜代價;要求我們受到牽連,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走近』他人,甚至與他同生死、共患難。」

「在福音中,法學士們希望從耶穌那裡得到一個確定誰是自己近人的規則,以便區分誰是我們應該幫助的對象。耶穌則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反問他們:『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耶穌反轉了法學士的角度,沒有停留在將他人歸類的層面去判斷哪個人是或不是近人。」

最後,教宗說:「你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你所遇到的求助者的近人;如果你的內心擁有憐憫,即與之共患難的能力,你就是他的近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發表視頻訊息慶祝兒童禧年:生活中缺少耶穌就如同失去了信號!

blog_1461507458

4月23日晚上,意大利各個教區的7萬名青少年以及來自西班牙、法國、韓國、阿爾巴尼亞、比利時、阿根廷、智利、德國、葡萄牙和美國的600名兒童聚集在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兒童禧年」慶祝活動,在音樂與見證中學習慈悲如同天父。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向他們發表視頻訊息,勉勵他們要懂得寬恕,忘記自己所受的委屈,跟隨基督,做慈悲的見證人。

教宗首先感謝他們踴躍前來羅馬參加「兒童禧年」慶祝活動,並對自己無法親自出席表示歉意。

當天上午,這些青少年在聖伯多祿廣場領受了修和聖事並跨越了聖門。教宗因此勉勵他們說:「你們不可忘記跨越聖門表示與基督相會,基督把我們引入天父的愛內,要求我們成為慈悲的人,慈悲如同天父。」

教宗然後談到青少年頭巾上的標語「身體慈悲善舉」。他解釋說:「慈悲善舉是一些簡單的舉動,每日生活的舉動,讓我們從許多人的面容上認出耶穌的面容。他們當中有些是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人,他們遭受饑渴之苦,成了難民、外鄉人或病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和友情。」

「慈悲待人意味著懂得寬恕。有時候,在家裡,在學校、堂區、體育館或娛樂場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有人對我們無禮,我們覺得被冒犯;或者我們在急躁的時候也會冒犯別人。」教宗指出:「我們不能總是忌恨或想要報復!這種心態一無是處:它是侵蝕我們靈魂的蛀蟲,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我們應該寬恕!寬恕並忘記自己所受的委屈,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耶穌的教導,做祂的門徒和慈悲見證人。」

最後,教宗把耶穌比作手機信號,勉勵青少年不要自我封閉,而要在世上講述真實與美好的事。教宗說:「很多次,當我必須給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卻聯繫不上對方,因為沒有信號。我相信你們也遇到過相同的情況,手機在有些地方沒有信號。你們要記得,如果你們生活中缺少耶穌,就如同失去了信號!你們將無法通話,陷入自我封閉。我們要始終處在有信號的地方!例如:在家裡,在堂區和學校,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有好話和真話要說。」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接見意大利明愛會:願你們成為教會對窮人的慈悲撫慰

blog_1461266703

4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意大利明愛會第38屆全國大會的與會者。教宗鼓勵他們成為「上主透過教會之手所施展的慈悲撫慰」,努力剷除貧窮的根源,預防邊緣化的現象。

教宗方濟各概述意大利明愛會每日服務的真義,表明天主大力建議教會為窮人服務,「好使教會在愛與忠信上成長。上主在最急需的弟兄姊妹的面容和經歷中與我們相遇,我們必須隨時予以最佳的回應」。

「上主站在我們心靈和團體的門口,不停輕敲門扉,等待有人回應:祂期待的是愛德,也就是上主透過教會之『手』所施展的慈悲『撫慰』。這撫慰傳達出天父的溫柔與關懷。」

教宗期許明愛會工作人員經由「個人或團體」所展現的慈悲均「具體又有效,因符合福音的見證而十分可信」。教宗同時也鼓勵他們慈悲地「向眾人開放,熱心地邀請世界上的貧困弱小者積極參與團體」。

此外,教宗也強調家庭是愛德的搖籃,期勉人們克勝「偶爾暫時團結互助的誘惑」,選擇提供「自己日常生活中可支配的資源」。教宗指出,明愛會行動的「宗旨」在於「成為一股動力,激勵整個團體在愛德上成長,懂得不斷找出接近赤貧者的新方法,辨認出那些在意大利、歐洲,乃至於全世界壓迫無數兄弟姐妹的情況,並予以處理」。

教宗關心移民弟兄姊妹,要求眾人努力親近他們。儘管移民現象如今呈現出「許多危急的層面」,但「從諸多不同的觀點來看,移民現象始終是一項財富和資源」。教宗對明愛會成員說:「正因如此,你們的工作十分寶貴。除了關懷的途徑以外,你們還選擇促使外國人與本國人愈加融合,為基層工作人員提供兼顧文化和專業的工具,以面對移民現象的複雜性和獨特性。」

教宗最後勉勵意大利明愛會「秉持堅忍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地激發團體對話的熱忱」,不僅處理問題,更要辨認問題的根源。「但願你們努力追究並剷除貧窮的根源,預防邊緣化的現象,改變那些造成不公的機制,抵拒各種罪的結構,推動適當的立法,以促進公共利益,保護最脆弱的群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不可與罪妥協,但對罪人要慈悲為懷

blog_1461167820

4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約3萬人在場出席。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探討耶穌在福音中有關慈悲的教導,強調基督徒決不可與罪妥協,但對罪人卻要慈悲為懷。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耶穌是一位良醫,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blog_1460575443

4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解釋福音中的慈悲,強調天主的愛絕不排拒任何人,耶穌不顧忌與稅吏和罪婦交談就是明證。天主不喜愛一種外表化的信仰,卻希望我們有一顆真誠懺悔的心。

恭讀《瑪竇福音》

耶穌從那裏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衪的門徒一起坐席。

法利塞人看見,就對衪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須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 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

教宗以瑪竇蒙召、法利塞人批評耶穌與稅吏同席以及耶穌的答覆為脈絡,發揮他的思想。教宗指出,瑪竇蒙召是一道分水嶺,將那些把宗教當作一種裝飾與活出信仰的人分開來。同樣的,成為基督徒也不會使我們完美無瑕。

教宗表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每個人都有罪。耶穌召叫瑪竇,向罪人顯示祂不看他們的過去、社會環境和外表俗套,而是為給他們開啟一個新前景。有一次我聽到這句美妙的諺語:『沒有一個聖人是沒有過去的,沒有一個罪人是沒有未來的。』這話真美! 這就是耶穌所行的事跡。教會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的團體,而是在行走中的門徒的團體。他們跟隨主耶穌,承認自己是罪人並需要祂的寬恕。」

教宗指出:「昔日和今天的法利塞人都自命義人,他們總是在挑剔,擇取這個,丟棄那個。耶穌則有如一位良醫來到我們中間,不論誰祂都接納。在耶穌面前沒有一個罪人遭到排斥,沒有一個罪人被排拒於外!耶穌召喚罪人赴祂的宴席,醫治他們,恢復他們自己以為已失去,並被法利塞人遺忘的聖召。這是受邀赴天主盛宴的聖召。倘若法利塞人在受邀者當中只看到罪人,拒絕與他們一起坐席,耶穌則提醒罪人,他們也是天主的同席者。」

教宗説道:「基督顯示的天主治癒大能的醫藥就是祂的聖言和聖體聖事。二者能使我們“懷有信心並向上主敞開心靈,祈願祂來治癒我們。然而,聖言有時令人疼痛,因為祂剖開偽善,揭穿虛假的辯白,揭露隱瞞的真相;但聖言同時也有光照及淨化的作用,賜予力量和希望,在我們的信仰行程上是一劑寶貴的補藥。聖體聖事則使我們以耶穌的生命為食糧,它有如一種極有效的治療方法,神奇般地不斷更新我們領受聖洗的恩寵。」

耶穌結束祂與法利塞人的交鋒時,引用了歐瑟亞先知的話:「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歐6:6)。耶穌要求我們有一顆真摯的心,而非一種外表化的信仰。

教宗解釋說:「『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意指一顆承認自己罪過的赤膽忠心,能改過自新,重新忠於與天主建立的盟約。『勝過祭獻』則表示,若沒有一顆懺悔之心,各種信仰行為均無效力!耶穌也將先知的這句話應用在人的關係上,指出那些法利塞人在外表上非常虔誠。他們好似一件包裝好的禮物,叫人不去開包尋找禮物,反而只注視包裝紙。他們只注視外表、形式,不注重恩寵,忽視恩典的核心!」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也特意問候了波蘭朝聖者,慶賀該國開教1050週年。

教宗說:「我與牧人和信徒們一同為這歷史性盛事感謝天主。天主千百年來塑造你們祖國的信仰、靈修和文化;基督邀請波蘭人民參與祂死而復活的奧跡。你們要感謝上主,按照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說,應感謝你們千多年來浸入聖洗之水,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領受洗禮的恩典。這水藉著恩寵使我們身上的天主活肖像臻於完美;這水是永恆的波浪,如若望福音中所說的「湧到永生的水泉」。我祈求天主使波蘭當代人和後代子孫忠貞於聖洗的恩寵,見證基督和教會的愛。願慈悲天主降福每一位在國內外生活的波蘭人。耶穌基督永受讚美!」

波蘭開教1050週年慶祝活動將於4月14日至16日在格涅茲諾(Gniezno)和波茲南(Poznań)舉行,屆時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將以教宗代表的身份出席活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慈悲巴士在韓國為無家可歸者開啟聖門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