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2023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願正義與和平湧流」

教宗方濟各
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2023年9月1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願正義與和平湧流」是今年教會大公合一受造界時期的主題,其靈感來自於亞毛斯先知的話:「願公道如水常流,正義像川流不息的江河!」(亞 五 24)

亞毛斯那詩情畫意的圖像,向我們訴說了天主的渴求。我們是天主以祂的 肖像而造的兒女,天主渴望正義能掌權,因為正義原是我們生命的本質, 就如同水對於我們實際生存所需一樣,不可或缺。正義必須伸張,正義不能隱藏在地下深處,也不能在滋養我們之前如水般蒸發殆盡。天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竭力在各方面都追求公平及正義,以祂的律法而生活,因而使 生命朝氣蓬勃。當我們先尋求天主的國(參閱:瑪六 33),並與天主、人 類及大自然間保持一個正當的關係,那麼正義及和平就能夠像川流不息的江河般孕育人類及所有的受造物。

2022 年 7 月一個美麗的夏日,在前往加拿大朝聖時,我在艾伯塔省的聖亞 納湖邊沉思此事。那湖曾是原住民好幾世代的朝聖地。鼓聲在我身旁不斷地迴響著,我心想:「不知有多少人被生命的重擔壓迫著,並帶著一顆焦急渴望的心來到這裡,他們在這水中感到安慰,並找到力量繼續前行!在這 裡,沉浸在受造界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另一股跳動:那是大地慈母般的心 跳。一如嬰兒的心跳在母胎中與母親的心跳和諧一致,人的成長也是這樣, 我們生命的節律,需要與孕育我們生命的受造界節律同步一致。」1

在這受造界時期中,讓我們停下腳步,聆聽這些心跳聲──我們自己的、 我們母親的、祖母的、受造界的,以及天主的心跳聲。現今,這些心不再和諧地跳動,不再充滿正義與和平的和諧。我們有太多的弟兄姊妹們無法再暢飲這股洪流的水。因此,讓我們留神聆聽那呼喊,要我們站在受到環 境及氣候不公義對待的受害者身旁,並熄滅那打擊受造界毫無道理的戰火。

我們在無數正乾枯的河流中,看到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後果。教宗本篤十六 世曾鄭重地說:「由於在人們心中的沙漠已變得如此廣闊,在世上外在的沙漠也因此逐漸增長。」 2 消費者的貪婪為自私的心所驅動,正破壞這星球 的水循環;化石燃料不加以管制地使用及雨林的破壞,正不斷推高全球平 均氣溫並引致巨大旱災;令人擔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影響小型農村 社區及大都市。另外,工業如掠食者般正透過極端的手段,像是水利壓裂 法及天然氣的開採、不受環評檢驗的巨型採礦計畫,以及大量的動物養殖產業等,不斷耗盡和汙染我們乾淨的水源。如同亞西西的聖方濟所說的, 我們的「水姊妹」被掠奪了,成了一種「受市場規律控制的商品。」(參閱: 《願祢受讚頌》,30)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曾指出,迫切地立即採取行動, 能保證我們不會錯過機會,使我們創造更能永續經營正義的世界。我們可 以且必須去阻止最糟的事情發生。「的確,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參閱: 《願祢受讚頌》,180),只要我們能夠如同許多河川、溪流及小溪般匯聚在 一起,最終,就成為一股洪流,灌溉了這壯觀且美麗的星球上的生命,及將來好幾世代的人類家庭。所以讓我們牽起我們的手並勇敢地同步前行, 好使正義及和平湧流到世界各地。

在這個受造界時期,我們如何為正義與和平的洪流作出貢獻?尤其是我們作為基督徒團體,可以做些什麼來治癒我們共同的家園,讓它再次充滿生機?為此,我們必須決定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生活型態,以及管轄我們社會的公共政策。

首先,要讓我們的心轉變,使它加入這股洪流。如果我們要其他任何轉變 發生,我們就先要有心的轉變。這就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所鼓勵我們去擁抱的「生態歸依」:我們與受造界之間的關係需要更新,讓我們不再看到 受造界是被剝削的對象,相反地,我們要守護它,視它為來自造物主的神聖禮物。此外,我們必須了解,一項尊重環境的完整計畫包含四種關係: 我們與天主、與我們現在及未來的弟兄姊妹、與整個大自然,以及與我們本身。

至於第一種關係,教宗本篤十六世曾提到,需要認出「創造」及「救贖」 兩者不可分離的迫切性:「這位救世主是造物主,而我們若不宣認天主在祂完滿的偉大中同時是造物主及救世主,我們就同時否認了救贖的價值。」 3 「創造」指的是天主那充滿奧祕且宏偉的行動,從虛無當中創造了這個壯 觀且美麗的星球和宇宙,同時也指出從這創造行動不斷延伸的結果──讓 我們經驗到這一份永不枯竭的禮物。在這「受造界大殿」的禮儀與個人祈禱中,4 讓我們回想起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祂創造了如此美麗的世界,並讓 我們反思這份奧祕,即天主出於愛而選擇了創造宇宙。

第二,讓我們透過轉變我們的生活型態,來加入這股洪流的浪潮。我們要懺悔我們「生態的罪」,正如我的弟兄──巴爾多祿茂宗主教──所提醒的,以對造物主和祂的受造物充滿感激的讚嘆作為開始。這些生態的罪傷 害了自然界和我們的弟兄姊妹。在天主恩寵的助祐下,讓我們採取一種減 少浪費及無謂消費的生活型態,特別是當產品製造的過程有毒且無法永續經營。讓我們儘量注意到我們的習慣及經濟上的決定,好讓萬有,包括各 地的弟兄姊妹,以及未來的子孫,都能夠生存。讓我們在天主持續的創造工程中,透過積極的正面選擇來一起合作:在愉逸中適度且有節制地使用資源,處理和回收廢物,優先選擇對環境友善,並以對社會大眾負責任方式製造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

最後,為了讓這這股洪流奔流不息,我們必須轉變管理我們社會及塑造今後青年人生活的公共政策──使少數人暴富,卻使大多數人的生活一日不 如一日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和平及正義的終結。顯而易見的,較富裕的國家已背上了必須償還的「生態債務」(參閱:《願祢受讚頌》,51)。5  在今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2 日將於杜拜舉行的 2023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 議(COP28)中,世界各國的領袖必須要聆聽科學界的聲音,並且要制訂 一個快速且公正的轉型方針,以終結化石燃料的世代。根據在《巴黎公約》 所許下遏止全球暖化的承諾,持續開採化石燃料及擴增其建設,這做法是 逆天行事。讓我們提高我們的聲量,以免窮人及我們的孩子承受不義的惡果,因為他們將承受氣候變遷所帶來最嚴重的後果。我呼籲所有善心人士以符合社會正義及大自然呼聲的態度來採取行動。

與此一脈相連的另一個願景,就是天主教會實踐同道偕行的承諾。今年, 受造界時期為9月1日至10月4日,結束日期正是亞西西的聖方濟紀念日, 剛好與共議性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開幕接軌。如同大自然中的河流,由 無數細小的小溪及較大的溪流、河川形成,在2021年10月開始的共議性的進程,邀請了所有那些在個人或團體層面參與的人,一起融入這股反省及更新洪流。全體天主子民都被邀請進入這個共議性的對話及歸依之旅。

如同一個流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教會的共融同樣地是由無數地方教 會、信仰團體與善會所形成,全部都靠汲取同樣的水而得到滋養。每一個水源皆增添了它獨特且不可取代的貢獻,直到所有的水源匯集至天主慈悲之愛的汪洋大海中。就像一條河流是它周遭的生命之源,同樣地,我們共 議性的教會也必定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與所有居民的生命泉源。如同一條河流帶給各種動、植物生命,共議性的教會也必須播種正義與和平,為了要把生命帶給所有她所接觸到的每一個地方。

2022年的7月在加拿大,在那裡我想起加里肋亞湖──耶穌帶給許多人醫治及安慰的地方,並在那裡宣講了「愛的革命」。我得知聖亞納湖也是一個充滿醫治、安慰與愛的地方,它提醒我們「如果手足情誼使我們與其他在遠處的人連接起來,這份手足情誼便是真實的,以及這來自天堂的合一並不畏懼差異,反而邀請我們彼此共融,在差異中共融,好能再次一起出發, 因我們所有人──全體!──都是在旅途中同行的朝聖者。」 6

在這受造界時期,身為跟隨基督的人,在此共享的共議性的旅程中,讓我們一同生活、工作與祈禱,為使我們共同的家園能夠再次充滿生機。願聖神再次盤旋在水面上,引領我們致力「使大地煥然一新。」(參閱:詠一○ 四 30)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2023年5月13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下載PDF文件檔

1 參閱:教宗方濟各在聖亞納湖的彌撒講道,加拿大,2022 年 7 月 26 日。

2 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伯多祿牧職隆重就職典禮的講道,梵蒂岡,2005 年 4 月 24 日。

3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布雷薩諾內主教座堂的談話,義大利,2008 年 8 月 6 日。

4 〈照料造界祈禱日文告〉:「聆聽受造界的呼聲」,2022 年 7 月 21 日。

5 「真正的『生態債務』確實存在,特別是在南北兩半球之間,其原因是與因商業失衡而影響環境生 態,及某些國家長期不成比例地使用天然資源有關連。」(《願祢受讚頌》,51)

6 教宗方濟各在聖亞納湖的講道,加拿大,2022 年 7 月 26 日。

2022年「受造界時期」影片

教會每年由9月1日「照料受造界祈禱日」開始,至10月4日生態主保聖方濟亞西西瞻禮日為止,慶祝「受造界時期」,鼓勵基督徒努力照料我們的共同家園並為受造界祈禱。

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的主題是:「聆聽受造界的呼聲」。教宗表示:「這個聲音一方面是讚頌上主造物主的甜美的歌聲,另一方面也是控訴我們人類施加虐待的悲苦之聲。」教宗呼籲我們聆聽這些悲苦的呼喊,個人和團體作出生態皈依,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破壞生態的種種制度。

此片由宗座促進全人發展部、願祢受讚頌運動及聖座傳播部製作,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翻譯。

延伸資料

「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願祢受讚頌」通諭

夏主教帶你重溫《願祢受讚頌》通諭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2022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聆聽受造界的聲音」

「大地母親在呼求,受造物、窮人、原住民和展望未來的我們的兒女在呐喊:環境退化和被過度開採是我們需要應對的挑戰。這需要個人和團體的生態皈依:要有所行動!

教宗方濟各在為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發表的文告中,作出上述反思,同時也對國際社會發出沉痛呼籲。這一天將開啓「受造界時期」,一直持續到10月4日聖方濟各瞻禮日:「這是眾基督徒共同祈禱及照料我們共同家園的特別時期。」

今年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將於9月1日舉行,教宗的文告於7月21日在聖座新聞室召開的記者會上公布並加以介紹。文告的主題是:「聆聽受造界的聲音」。教宗表示:「這個聲音一方面是讚頌上主造物主的甜美的歌聲,另一方面也是控訴我們人類施加虐待的悲苦之聲。大地母親呼求蒼天阻止我們對受造界的侵害和摧毀。」

教宗寫道:「聆聽這些悲苦的呼喊,我們必須懺悔和改變有害的生活型態及系統。我們共同家園的退化狀况是一項挑戰,需要“像其它的挑戰那樣,得到同樣的關注,如嚴重的衛生危機和戰爭衝突。做天主化工的守護人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一種品德高尚的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

因此,教宗方濟各著眼於兩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即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和隨後一個月在加拿大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前者仍將把「盡可能緊急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置於中心,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將全球變暖控制在不超過1.5°C,聖座也加入了該協定。

這是一個「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目標,教宗為此祈願實施「氣候計劃或在國家層面取得决定性的成績」。教宗指出:「這關乎改變消費和生產模式,以及更加尊重受造界和各國人民的人類整體發展的生活型態。這一切都必須以人類與環境的聯盟為基礎,對我們有信仰者來說,它反映了天主造物主的愛,而且尤其關注那些受氣候變化打擊最嚴重的人。」

關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加拿大會議也同樣重要。這次會議旨在阻止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和物種滅絕,也就是避免生命網絡進一步崩潰。

教宗提出:「我們要祈禱並呼籲各國就四個關鍵原則達成共識:為我們拯救生物多樣性所需的轉變,建立明確的道德基礎;抵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支持對其保護和恢復,並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需求;促進全球性的團結互助,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全球的共同利益,這需要一種共同的承諾;將弱勢處境的人置於關注的中心,包括因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受打擊最重的人群,如原住民、年長者和青年。」

不僅如此,無論是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還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教宗都呼籲較富裕的國家採取「更有雄心的措施」,因為它們在最近兩個世紀造成的汙染所負的責任最大,無可置疑地欠下「生態債務」。這就要求各國採取行動、履行對氣候予以財政支持的承諾,並且以新形式的支持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最貧窮的國家也有重大卻是不同的責任。「別人的拖延絕不能為自己的無所事事作辯護」。

最後,教宗重申去年10月16日向人民運動第4次世界大會的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的呼籲:「我願以天主之名,要求大型採掘公司,包括採礦、石油開採,以及林業、房地産、農業食品在內,應停止破壞森林、濕地和山脉,停止汙染河流和海洋,停止毒害人民和食物。」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重建正義,取消貧窮國家債務

全世界的基督徒9月1日舉行「照料受造界祈禱日」,並從當天起開始慶祝「受造界時期」,直到10月4日亞西西聖方濟各慶日為止。教宗方濟各於當天發表文告,表明全體基督徒在這段時期應更加信賴造物主,以祈禱和行動保護共同家園。

今年慶祝「受造界時期」的主題為「地球禧年」,紀念發起「地球日」50週年,教宗便從「禧年」的視角闡述保護地球的意義。他首先提到,禧年在《聖經》中是一段神聖的時期,叫人牢記、回歸、安息、恢復和喜樂。

教宗指出:「受造界的最終命運是在天主內的永遠安息。禧年讓我們牢記受造界的原始聖召是成為愛的團體,唯有與造物主、弟兄姐妹和所有居住在同一個家園中的受造物維繫關係,我們才能生存。世上一切皆互相聯繫,若要對他人實踐友愛、公義和忠信,我們一方面要真心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維繫與大自然的關係,兩者密不可分」(《願祢受贊頌》70號)。

禧年也是讓我們「回歸和悔過」的時期。

教宗談到:「我們折斷了與造物主、其他人和受造界原有的關係,現在需要予以恢復。我們首先要返回到天主那裡,因為若不與造物主平安相處,就無法與受造界和諧地生活。我們也要重新思考他人,尤其是窮人和較為脆弱的人。」

「禧年要讓受壓迫者和所有被現代各種形式奴役的人獲得自由,尤其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和童工。此外,我們也需要傾聽大地,因為受造界的聲音勸勉我們回歸到自然秩序的正確位置,謹記我們是相互聯繫的生命網絡的一部分,而不是主人。接待我們的大地乃是祈禱和冥思的場所:『我們醒悟到天主賜予我們的美感和默觀』(《親愛的亞馬遜》宗座勸諭56號)。」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以祂的智慧保留了安息日,讓土地及其居民得以休息和恢復生機。然而,如今,我們的生活型態推動地球超出了自己的限度。生産和消費不斷增長的需求和持續不斷的循環正在使環境耗盡。目前的疫情讓我們重新發現更簡單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疫情將我們引到一個岔口,我們必須善用這個决定性的時刻,結束不必要和具摧毀力的活動及目的,培養價值、關係和有延續性的項目。我們必須審視我們在使用能源、消費、運輸和飲食上的習慣。我們必須從經濟中消除不必要和有害的因素,創造富有成果的貿易、商品生産和運輸方式。」

「禧年是修復受造界原有的和諧、恢復受到損害的人際關係的時期。它邀請我們重建公正的社會關係、歸還每個人的自由和財産,以及赦免他人的債務。」

教宗在此呼籲:「取消那些最脆弱國家的債務,它們必須面對新冠疫情造成的衛生、社會和經濟危機的嚴重後果。同時,我們也需要修補地球。我們的孩子和年輕人提醒我們,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盡一切努力將全球平均溫度的增長限制在《巴黎氣候協定》所規定的1.5攝氏度以下。在物種空前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的背景下,恢復生物多樣性同樣至關重要。」

教宗特別提到:「需要保護原住民團體不受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的侵害,這些企業透過提取化石燃料、礦物、木材和農用工業産品,在較低度開發中的國家,以絕不會在其本國使用的生産模式運作(《願祢受贊頌》通諭51號)。」

談到喜樂,教宗說明禧年在聖經傳統上是喜樂的事件。

「在過去數年裡,大地和窮人的呼喊聲越來越大,而在聖神的啓迪下到處都可見到個人和團體共同為重建共同家園和維護弱小者的見證;許多青年和團體,尤其是原住民站在了應對生態危機的第一線。他們為地球禧年和新的開端發出呼籲,知道事情是會改變的(同上,13號)。」

教宗最後指出:「受造界時期正在成為大公運動的真正創舉。我們應繼續不斷地意識到,我們衆人居住在一個共同的家園,皆為同一個家庭的成員。我們要因著造物主的愛而喜樂,因為祂扶持我們為大地付出的卑微努力。大地也是天主的家,祂的聖言在那裡『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一14),大地也是聖神新而永久不斷傾注的場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2016

2016年9月1日,聖座公布教宗方濟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主題是:「慈悲對待我們的共同家園」。教宗方濟各於去年8月10日建立了這個世界祈禱日,今年是第二屆。教宗在文告中邀請世人聆聽大地的呼喊和窮人的呼聲,承認我們傷害受造界的罪行,並立志實行新的慈悲善工:「照料共同家園」。以下是本屆教宗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全文:

教宗方濟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201691

《慈悲對待我們的共同家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聯合東正教的弟兄姐妹們,並在其它基督信仰教會和團體的支持下,天主教會今天舉行一年一度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這個祈禱日旨在「為每位基督徒及各團體提供一個寶貴時機,藉此更新自己守護受造界的聖召,感謝天主將祂的奇妙化工託付給人類,並為保護受造界呼求祂的助佑,為人類傷害世界的罪行呼求祂的慈悲」【1】。

令人極為振奮的是,基督信仰教會和團體以及其它宗教都在關切地球的未來。近幾年來,宗教首領和組織發起眾多創舉,促使輿論更加關注不負責任地濫用地球資源所帶來的危險。我願意提到巴爾多祿茂(Bartolomeo)宗主教和他的前任迪米特里奧斯(Dimitrios)宗主教,他們長期不斷地指責那些損壞受造界的罪行,激發世人關注那導致環境惡化及其問題根源的道德和精神危機。

歐洲大公教會第3屆會議(2007年在錫比烏召開)為回應人們日益關注受造界的完整性,提議舉行一個為期五週的「受造界時期」,從9月1日(東正教紀念天主創造宇宙日)至10月4日(天主教會和某些其它西方傳統紀念亞西西聖方濟各日)。從那時起,這項受到世界基督教會理事會支持的創舉在世界各地啟發了眾多大公性質活動。

可喜的是,促進環境公義、關懷窮人以及負起社會責任的類似創舉正在全世界凝聚了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士,尤其是青年。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信仰者和善心人士,我們都應團結一致,以慈悲對待大地,我們的共同家園;同時珍惜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使之成為人類分享和共融的場所。

一、大地在呼

藉著這份文告,我願意再次與每位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對話,談論窮人受痛苦和環境遭蹂躪的問題。天主賜予我們一個茂盛的花園,我們卻把它變成一片汙染的「廢墟、荒漠和穢土」(《願祢受讚頌》通諭,161號)。我們不可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生態系統的毀壞逆來順受或不聞不問,這些經常是我們不負責任和自私自利的行為所造成的。「因我們的行為,數以千計的物種再也無法以它們的存在來光榮天主,再也無法將它們的訊息傳給我們。我們無權這樣做。」(同上,33號)

地球不斷升溫,部分原因出自人類活動:2015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2016年可能還會更熱。這種現象導致乾旱、水災、火災,以及越來越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氣候變化也會造成令人心碎的被迫移民危機。世界上的窮人,雖然對氣候變化該負的責任最小,他們卻是最脆弱的群體,並且已深受其害。

整體生態觀清楚顯示,人類彼此相連並與整個受造界相連;若我們糟蹋大自然,我們也在虐待人類。不僅如此,每個受造物都具有其應受到尊重的固有内在價值。因此,讓我們同時聆聽「大地和窮人的呼喊」(同上,49號),設法仔細了解如何能作出恰當和及時的回應。

二、因為我們犯了

天主賜給我們大地,要我們耕種和看守(參閲:創二15),對大地持有尊重和均衡使用的態度。無論我們「過量」耕種大地,即短視和自私地濫加開採或者過少予以守護,便是犯罪。

親愛的巴爾多祿茂大公宗主教憑著勇氣,屢次先知性地揭露我們對受造界所犯的罪行:「人類摧毀天主造化中的生物多樣性;人類危害大地的完整性並助長氣候變化,掠奪大地的自然森林或摧毀它的濕地;人類汙染水源、土壤、空氣:這一切都是在犯罪」。事實上,「破壞大自然的罪行就是損害我們自己和違抗天主的罪行」【2】。

面對我們的家園正在發生的事,祈願慈悲禧年能喚起基督徒,尤其在懺悔聖事的扶助下,「内心徹底悔改」(《願祢受讚頌》通諭,217號)。在這禧年中,我們要學會尋求天主的慈悲,明認我們至今還不曾承認及告明的傷害受造界的罪行;我們要努力在生態皈依的道路上邁出具體的步伐,清楚意識到我們對自己、對近人、對受造界及對造物主應負的責任(參閲:同上,10、229號)。

三、良心省察及悔

在生態皈依的道路上前行,首先需要進行良心省察,學會「感恩和施予,承認世界是天主愛的恩賜,因而樂於自我犧牲並慷慨好施…。皈依也需要以愛心意識到,我們並未與其它受造物脫離關係,而是與它們組成一個絕妙的宇宙共融。身為信徒,我們並非從外,而是從內觀看世界,認出天父將我們與萬物相連的紐帶」(同上,220號)。

天父慈悲為懷、仁愛無量,總是等待祂的每位子女回頭。我們應轉向這位父親,承認我們傷害受造界、窮人和子孫後代的罪行。「由於我們每個人都在製造輕微的生態破壞」,因此必須承認「我們或多或少都對環境的紊亂及毀壞負有責任」【3】。這是在皈依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在2000年大禧年中,我的前任聖若望保祿二世邀請天主教徒為過去和現在的宗教不容忍,以及對猶太人、婦女、原住民、移民、窮人和胎兒的不義行為請求寬恕。在今年慈悲特殊禧年中,我也邀請每個人這樣做。作為個人,我們的生活風格對某種被扭曲的幸福文化已習以為常,陷入於「無節制消費多於真正需要之欲望」(同上,123號);我們都身在這體系之中,「它不惜一切代價,強行利潤至上邏輯,不顧社會排斥現象或大自然的毀壞」【4】。因此,我們應懺悔我們正在傷害共同家園的罪行。

經過一番良心省察並決心悔改之後,我們便能告明我們傷害造物主、傷害受造界、傷害我們弟兄姐妹的罪過。「天主教教理讓我們看到,告解亭是一個相遇的場所,在那裡我們因真理而獲得自由」【5】。我們知道,「天主比我們的罪更大」【6】,比所有的罪都大,包括傷害宇宙萬物的罪。我們要告明己罪,因為我們願意改過自新。我們在聖事中領受的天主慈悲恩寵將幫助我們悔改。

四、改弦易

良心省察、懺悔和向富於慈悲的天父認罪促使我們決意改變生活。這個意志必須化為更加尊重受造界的具體態度與行為,例如謹慎使用塑料和紙張,不浪費水、食物和電能,將垃圾分類,細心對待其它生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拼車出行等等(參閲:《願祢受讚頌》通諭,211號)。我們不應以為這些極微薄的努力無濟於改善世界。這些努力「雖然有時看不到,卻在大地激起那總是不斷在散播的美善」(同上,212號),鼓勵人活出「一種先知性和默觀的生活方式,滿懷喜樂卻不沉迷於消費主義」(同上,222號)。

同樣地,決意改變生活也要求我們為建設自己的文化和社會作出貢獻。的確,「照料大自然是屬於共同和共融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同上,228號)。經濟和政治、社會和文化,都不可被短淺目標和尋求即刻的經濟回報或選舉效益的思維所宰制。相反地,急需要將它們重新引向公益,包括可持續發展和照料受造界。

世界南北半球之間的「生態債務」便是一個具體情況(參閲:同上,51-52號)。償還這筆債務意味著需要關心較貧窮國家的環境,向它們提供金融資源和技術協助,幫助它們處理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後果並促進可持續發展。

保護共同家園需要一種不斷增長的政治共識。在這層意義上,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各國於2015年9月採納《可持續發展目標》,並於同年12月通過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力求達到限制全球升溫這個需要付出努力卻極其重要的目標。現在,各國政府有責任遵守他們所作出的承諾;企業也應盡到自己的責任;而各國人民則應堅持要求當局落實這目標,甚至於提倡更遠大的目標。

因此,改弦易轍即在於「嚴格遵守保護受造界免遭各種傷害的原始誡命,無論是為我們自己還是為其他人的福祉」【7】。這個提問能幫助我們專注於目標上:「我們希望給子孫後代和正在成長的孩子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願祢受讚頌》通諭,160號)

五、新的慈悲善

「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一個慈悲舉動更令我們與天主結合;因為上主以祂的慈悲寬恕我們的罪過,也賜予我們恩寵好以祂的名實行慈悲善工」【8】。

我們可以改述聖雅各伯的話說,「沒有行為的愛德是死的…。隨著今日全球化世界的變遷,一些物質和精神上的貧窮也在增加:我們應讓愛德的想象力得以發揮,好能找到新的行動方式。這樣一來,慈悲之路將會變得越來越具體」【9】。

基督信仰生活包括實行傳統的七端形哀矜和七端神哀矜(身體和精神上的慈悲善工)【10】。「通常我們都會分別看待每一個慈悲善工,把它們與某一項事業相連起來:建立醫院照顧病人,開設食堂使飢餓者得飽飫,提供住處幫助流落街頭者,創辦學校教育有需要者,設立告解亭和靈修指導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建議和寬恕的人。然而,我們若從整體上看所有的慈悲善工,我們會發現其實施予慈悲的對象乃是人類的總體生活」【11】。

顯然,人類的總體生活也包括照料共同家園。因此,請允許我在傳統的十四端神形哀矜上加以補充,願照料共同家園也包括在慈悲善工之列。

精神上的慈悲善工要求我們在照料共同家園時,「以感恩之心默觀天主創造的世界」(《願祢受讚頌》通諭,214號),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天主藉著每一個受造物向我們傳授祂的訓誨」(同上,85號)。身體上的慈悲善工則要求我們在照料共同家園時,「藉著日常生活中單純的舉動來打破暴力、剝削和自私的邏輯…,使慈悲在所有力求建設更美好世界的行動中彰顯出來」(同上,230-231號)。

六、結論:請大家祈

儘管我們有罪並要面對艱巨的挑戰,但我們絕不失去希望:「造物主沒有遺棄我們,從未放棄祂愛的計劃,也不後悔創造了我們…,因為祂已經與我們的大地緊密結合在一起,祂的愛不斷催促我們去尋找新途經」(同上,13、245號)。讓我們特別於9月1日,然後也在整個一年中獻上我們的祈禱:

「窮人的天主啊!求祢幫助我們解救這世上被遺棄和被遺忘的人,他們在祢眼中是如此的寶貴…。慈愛的天主啊!求祢指示我們在這世界的何處做祢的工具,愛世上的所有受造物。」(同上,246號)慈悲的天主啊!求祢讓我們蒙受祢的寬恕,並在我們整個共同家園中傳播祢的慈悲。願祢受讚頌!亞孟。

發自梵蒂岡

2016年9月1日

………………………………………..

【1】欽定「照料受造界祈禱日」信函,2015年8月6日。

【2】 在加利福尼亞聖芭芭拉的講話(1997年11月8日)。

【3】巴爾多祿茂一世,保護受造界祈禱日信函(2012年9月1日)。

【4】全球人民運動第二屆大會講話,2015年7月9日於玻利維亞聖克魯斯。

【5】司鐸慶祝禧年活動第三場避靜默想,2016年6月2日於聖保祿大殿。

【6】公開接見,2016年3月30日。

【7】巴爾多祿茂一世,保護受造界祈禱日信函(1997年9月1日)。

【8】司鐸慶祝禧年活動第一場避靜默想,2016年6月2日於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9】公開接見,2016年6月30日。

【10】形哀矜七端:饑者食之;渴者飲之;裸者衣之;收留旅人;照顧病人;探望囚者;埋葬亡者。神哀矜七端: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悔改;安慰憂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難;為生者亡者祈求。

【11】司鐸慶祝禧年活動第三場避靜默想,2016年6月2日於聖保祿大殿。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