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祿在馬耳他經過的痕跡仍然活躍眼前

圖片:vatican.va

「我們得救以後,那時才知道這島名叫默里達」:聖史路加在《宗徒大事錄》第廿八章如此描述。保祿在搭船前往羅馬途中遭遇船難。外邦人的宗徒於公元60年在今天稱為聖保祿海灣的地方登陸。在塞爾穆內特島,亦即「沉船之島」,豎立了一座聖保祿雕像,並建立了一個可以舉行彌撒的祭台。

聖史路加寫道:「他們待我們非常友善,因為當時正在下雨,天又寒冷,他們就生起一堆火來款待我們眾人」(參閱:宗廿八2)。路加還講述了馬耳他人很快就對保祿萌生極大的敬意,因為他們看到保祿在拾柴來添火時被一條毒蛇咬了卻安然無恙,因而非常驚訝,認為他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人。

在姆迪納,那裡的聖保祿主教座堂讓人想起這位宗徒受到頗里約首領和馬耳他人熱情接待的地方。在聖保祿米爾奇考古遺址中的小聖堂,應該是建在頗里約首領的別墅所在地,那裡是這位船難倖存者最初接受款待的地方。從路加的記載可以推測,聖保祿後來遷到了今天的拉巴特城。

一個人們非常虔誠敬禮的地方,就是聖保祿岩洞。外邦人的宗徒與同伴路加、阿黎斯塔奇和特洛斐摩,以及其他人一起,在島上停留期間在此生活了3個月。這岩洞後來改成一個小聖堂。以聖保祿宗徒命名的還有在附近修建、今天是乙級宗座聖殿的聖堂,以及一個地下墓穴,那裡保存著一些基督信仰記憶。保祿在馬耳他停留期間宣講基督的福音。

數個世紀以來,聖保祿岩洞成了朝聖的目的地、舉行禮儀和祈禱的場所。18世紀,為了紀念聖保祿在島上停留,人們在岩洞內安置了一尊保祿的白大理石雕像。今天,可以從聖保祿聖堂進入岩洞,那裡仍保留著岩石牆壁。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1990年5月27日、本篤十六世教宗在2010年4月17日紀念聖保祿遭遇船難1950週年的機會上也曾到過聖保祿岩洞。教宗方濟各4月3日主日早上來此祈禱,並點燃一盞祈願燈。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詳情

教宗方濟講解«信經» 中有關耶穌升天的經文

blog_1366216740sick

4月17日, 教宗方濟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談信德年的主題,這次他講解 «信經» 中耶穌「升了天,坐在聖父的右邊」這段經文。耶穌升天的意義是什麼?這事對我們的生命有何影響?瞻仰坐在聖父右邊的耶穌又意味著什麼?教宗以這三個提問來引導我們對耶穌升天的反思。

聖路加在福音中提及:「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他遂決意朝耶路撒冷走去。」教宗根據這句話指出:「朝聖城走去,耶穌已經看到目的地,即天鄉,但他很清楚,將他引向天父光榮的那條路必須經過十字架,經過服從天主愛人的計劃。我們的信仰生活也一樣,若要進入天主的光榮,就必須每日忠於祂的旨意,即使需要作出犧牲、需要有時改變我們的計劃,也在所不惜。」

路加對耶穌升天的敘述非常精要。福音中寫道: 「耶穌正降福他們的時候,就離開他們,被提升天去了。他們叩拜了祂,皆大喜歡地返回了耶路撒冷,常在聖殿裡稱謝天主。」(路24: 51-53)教宗在此提出兩件值得注意的事:

1. 是耶穌在升天時完成司祭舉手降福的動作

教宗說:「耶穌藉著苦難、死亡和被埋葬是唯一且永恆的司祭,祂復活了,升上天,在天主面前常為我們轉求(見希9:24)。」

聖若望一書中也稱耶穌是我們的護慰者(若一2:1)。教宗`比喻:「一個人被法官傳召或牽連案件時,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找律師為他辯護。我們已經有了一位,祂常護慰我們,保護我們不陷入魔鬼的圈套,使我們不被自己及自己的罪過所害!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們有這位護慰者,就是說我們不要害怕到祂面前請求寬恕,請求降福,請求仁慈!祂始終寬恕我們,祂是我們的護慰者,常為我們辯護!請你們不要忘記這些!」

2. 聖路加提到宗徒們看到耶穌升天後「皆大喜歡地」返回耶路撒冷

教宗表示這似乎有點奇怪。一般來說,我們與親人、朋友永別時,尤其在死亡的情況下,我們自然會憂傷,因為再也看不到他們的面容,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再也無法享有他們的情感和臨在。福音作者卻強調了宗徒們的「皆大喜歡」,何解呢?這是因為他們以信德的眼光明白了,即使他們看不到耶穌,耶穌也會永遠同他們在一起,不遺棄他們,並且在天父的光榮中支持他們,引領他們,為他們轉求。」

教宗最後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耶穌升天並非說耶穌不在,而是告訴我們祂以新的方式永遠生活在我們中間。正是這一點邀請我們瞻仰基督的統治權,好從祂那裡獲得力量,在每日的生活中為福音作證。換句話說,默觀與行動,即聖本篤所教導的祈禱與工作,在我們基督信徒生活中不可缺少。」

圖片提供: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