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七主日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6:36)
今天耶穌講出了從天主的角度看「愛」的其中一個特質。
在創世之時,天主是以祂的愛創造了萬物,愛祂的一切所造(智11
天主沒有把人分類,其實天主設計的大自然本來就是如此:「
話雖如此,這是否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主義?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認識到自己對愛的有限性。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今天耶穌講出了從天主的角度看「愛」的其中一個特質。
在創世之時,天主是以祂的愛創造了萬物,愛祂的一切所造(智11
天主沒有把人分類,其實天主設計的大自然本來就是如此:「
話雖如此,這是否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主義?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認識到自己對愛的有限性。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今天的經文路加延續了上個星期的故事。
「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毛蟲嗎?」、「這不只是一棵普通的樹嗎?」 我們會否都有這些框架,而忽略了毛蟲可以蛻變成為美麗的蝴蝶,
其實眾人只要拋開耶穌背景的框架,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你喜歡以別人棄用的石頭,作為屋角的基石。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由於在香港有寵物店的倉鼠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將人道毁滅全港約2000隻小動物。事件再度引起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的討論。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願袮受讚頌》通諭,曾深入探討人與受造物的關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整理了這份環保通諭和聖經的教導,幫助基督徒反思我們與萬物的關係,邀請大家細閱並一同為受造界祈禱。
「生態皈依」一詞最早由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出,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進一步發展這個觀念。
教宗指出,靈修生活無法與肉體、大自然及現實世界分割,而是活於它們內,偕同它們一起,與我們一切周遭環境相通。(216)
他引述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說話:「因為人心內在的沙漠也變得如此遼闊,所以世上的沙漠不斷擴大。」因此,生態危機是一個號召,叫人深度悔改。基督徒需要進行「生態皈依」,好使他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成果,能顯示在他們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中。(217)
教宗又引述澳洲主教團:「要達至與受造界和好,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的生活,承認自己的行為和不採取行動傷害了天主的受造界。我們需要經歷一種皈依,或內心的轉變。」皈依意味著人要承認自己的錯誤、罪過、缺點和失敗,才會真心懺悔及痛改前非。(218)
然而,個人的自我改善不足以挽救現今世界所面臨的極端複雜的生態危機。管理大地,是要不同力量的合併和集思廣意方能達到。能帶來持久改變的生態皈依也是團體性的皈依。(219)
生態皈依需要以下多種態度的集大成:
首先,要感恩和施予,承認世界是天主愛的恩賜,我們被召以自我犧牲和善行,默默地效法祂的慷慨。
此外,皈依需要有愛的意識,覺察到我們並未與其他受造物脫離關係,意識到天父將我們與萬物連結一起。
第三,我們不會將自身的優越視為個人的榮耀或不負責任的支配行為的理由,反之,而是將之視為一種不同的能力,並藉此承擔源自信仰的重任。(220)
耶穌說:「在天主前,空中的飛鳥沒有一隻被遺忘的」(見路12:6)。那麼我們怎能摧殘或傷害牠們呢?教宗請求基督徒承認並完全生活出他們皈依的這種幅度,好能培養出與所有受造界的兄弟情誼。(221)
全能的主,
祢臨在於宇宙萬物,
以及最卑微的受造物中。
祢以祢的柔和溫婉籠罩天地萬物,
求祢傾注祢愛的力量,
使我們能夠保護生命及美善。
求祢使我們滿溢平安,
好讓我們能夠彼此以兄弟姐妹相待,
而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哦,弱小者的主,
請助我們拯救這世上被拋棄和被遺忘的人,
他們是祢的眼中瞳仁。
請癒合我們的生命,
好讓我們能保護世界,而非從中掠奪,
好讓我們能播種美善,而非污染破壞。
求祢打動那些只因貪圖利益
就犧牲弱小者和大地的人的心。
求祢教導我們發現萬物的價值,
默觀祢的化工時讚歎不已,
並承認在邁向祢永恆光輝的旅途上,
我們與每一個受造物都是緊密相連。
我們感謝祢天天與我們同在。
在我們為公義、仁愛及和平的奮鬥中,
求祢支持我們。
(節錄自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
延伸資料
由於在香港有寵物店的倉鼠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將人道毁滅全港約2000隻小動物。事件再度引起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的討論。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願袮受讚頌》通諭,曾深入探討人與受造物的關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整理了這份環保通諭和聖經的教導,幫助基督徒反思我們與萬物的關係,邀請大家細閱並一同為受造界祈禱。
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第二章,教宗方濟各重溫了聖經有關創造天地萬物的敘述,讓人省思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及人對天地萬物負有的責任。
創世的敘述提醒我們,人生命的基礎建立在與天主、與近人以及與大地的三個相互交織的關係上。然而,人類企圖取代天主的位置,拒絕承認自己身為受造物的有限,導致造物主、人類和受造物整體間的和諧蕩然無存,進而扭曲了天主要我們「耕種,看守樂園」的命令。(66)
「耕種」指開墾耕作;「看守」則指看顧、保護、監管及保存。這表明人類和大自然之間有相互責任的關係。每一個團體為生存可從大地豐盛的資源取用所需,每一個團體同時也有責任去保護大地,確保它能為未來的世代結實纍纍。(67)
聖經所說的律法不只關乎人與人的關係,也涵蓋人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你若看見你兄弟的驢牛在路上跌倒了,你不可不顧,如果發現樹上或地上有鳥窩,裡面有雛或有蛋,母鳥在伏雛或孵卵,你不可連母鳥帶幼雛一併拿去」(申22:4、6)。由此類推,將第七天列為安息日不只是為人類而立,也是要「使你的牛驢休息」(出23:12)。聖經的教誨非常清楚:不容許有暴虐行為的人類中心主義,並將其他受造物的福祉置於腦後。(68)
在天主的眼中,其他受造物也有其價值:「它們就以其存在本身,讚美光榮天主。」現今世代,教會不會單單說其他受造物完全隸屬在人類之下,只能為人所用,好像它們本身並無價值可言,可讓人任意處置。(69)
「祢愛一切所有,萬物都是祢的」(智11:26)。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由同一天父所造;我們全由無形的聯繫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宇宙大家庭和一種崇高的共融,這促使我們彼此要有神聖、慈愛和謙卑的尊重。(89)
當我們的內心真正對普世的共融開放時,此兄弟情誼不會排除任何人或物。由此可知,我們對世界上其他受造物的漠視或虐待,早晚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若我們卑劣地摧殘動物,此卑劣的行為很快便會在我們與近人的關係上出現。(92)
耶穌在世時與世界建立了愛的關係,祂死而復活並享受光榮,以宇宙主宰的權柄臨在於整個受造界。因此,世界的受造物對我們來說不再只是單純的大自然而已,因為復活的主不可思議地籠罩一切受造物,並使它們歸向圓滿的終結。祂曾默觀和讚嘆的花草雀鳥,如今充滿著祂光芒四射的臨在。(100)
延伸資料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願祢受讚頌周」短片4 -生命的文化
鹽與光傳媒「梵蒂岡連線 – 願祢受讚頌」
由於在香港有寵物店的倉鼠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將人道毁滅全港約2000隻小動物。事件再度引起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的討論。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願袮受讚頌》通諭,曾深入探討人與受造物的關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整理了這份環保通諭和聖經的教導,幫助基督徒反思我們與萬物的關係,今日起一連三日連載文章,邀請大家細閱並一同為受造界祈禱。
即使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並被賦予管理大地的權利,然而我們必須大力反對人類有絕對權力操控其他受造物的想法。(67)
聖經的教誨非常清楚:不容許有暴虐行為的人類中心主義,並將其他受造物的福祉置於腦後。(68)
現今世代,教會不會單單說其他受造物完全隸屬在人類之下,只能為人所用,好像它們本身並無價值可言,可讓人任意處置。(69)
當我們的內心真正對普世的共融開放時,此兄弟情誼不會排除任何人或物。由此可知,我們對世界上其他受造物的漠視或虐待,早晚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人只有一顆心,若我們卑劣地摧殘動物, 此卑劣的行為很快便會在我們與近人的關係上出現。對受造物的任何殘忍行為是「不合乎人性尊嚴的。」(92)
世界的受造物對我們來說不再只是單純的大自然而已,因為復活的主不可思議地籠罩一切受造物,並使它們歸向圓滿的終結。祂曾默觀和讚嘆的花草雀鳥, 如今充滿著祂光芒四射的臨在。(100)
基督宗教人類學的論述不足,曾造成一種對人與世界之間關係的錯誤了解。很多時候,所傳遞的是普羅米修斯式的觀念,強調征服世界,好像只有胆小怯懦的人才關心保護大自然;反之,我們對「支配」宇宙的正確理解,應是更適當 地以負責任的管理為己任。(116)
聖方濟對世界的回應,超越理性的欣賞或經濟計算,對他來說,每一個受造物都是他的弟兄姊妹,手足情深。因此,他感到被召照顧萬物。(11)
如果在接觸大自然和四周環境時,不再抱持驚奇和讚嘆的開放態度;如果與世界聯繫時,不再使用友愛及美的語言,我們的態度就是主人、消費者、單純的資源利用者的態度,不能為自己的即時需要設定界限。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感到自己與萬物緊密連結,節制和關懷自然隨之而來。(11)
延伸資料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願祢受讚頌周」短片2-生態皈依與靈修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今天聖母和耶穌被邀請到一個小村莊-加納,
事實上不論水或酒,同是大地的產物,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感謝祢賜給世界的一切,求讓我們懂得察覺,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
走在他們前面,
(瑪2:9)
主耶穌,眾人期待的默西亞終於誕生了!可是要怎樣讓人知道呢?
跟據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天使親自顯現給一班牧羊人,
至於今日的福音,賢士們因為觀察到星空中一顆特別的星,
賢士們的這一個經驗,正好見證了人與大自然與天主的關係,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藉著星光引導賢士,
也引導了今天的我們,
求祢繼續不斷帶領我們,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
(路2:49)
今天的福音可以說是概括了當人面對天主時的一些反應,例如驚訝,
作為反映著天主的大自然(羅1:20),
福音中耶穌的回答,可能讓人感到一份不明所以的困惑,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天主子降生成人,
融入世界,
求你幫助我們的家庭,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
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
(路1:
瑪利亞在天使報喜之後,同時得知她的親戚依撒伯爾懷孕的喜事,
依撒伯爾的這一份自覺不配及感恩的心情,
而我們最大的福氣,就是天主派了祂的聖子耶穌來到我們的中間,
還有一個星期就到聖誕節了,
「願諸天歡樂,願大地踴躍,願海洋及其中的一切怒號!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讓我們時常懷著感恩的心,
努力更新自己,
準備好自己迎接祢聖子的來臨。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不同的人,包括一般群眾、有做官的,也有軍人,他們聽到若翰的宣講後,紛紛上前問他說:「我們該作什麼?」。而若翰的答覆都是簡單直接的:有多的要分享、足夠的別多求、擁有的當知足。
為人來說這明顯是「愛」的表現,而這種愛也必然是對大自然有益的。
當我們願意分享,就能夠與萬物共享這個共同的家園,也會愛惜她;當我們滿足於需要,就不會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而去掠奪、破壞大自然,以及許許多多生物的棲息環境。
畢竟,天主創造的大自然是為滿足我們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我們的慾望。
讀經二中聖保祿呼籲我們要在主內常常喜樂。「在主內」,也即是在「愛」內,人就能自然地願意分享和知足,因而喜樂;也因為有這一種喜樂,人更願意去分享和知足。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在祢內我們一無所缺。
求祢賜予我們一顆寬大的心,
去分享我們的所有;
也求祢賜予我們一顆簡樸的心,
去分辨想要及需要。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Copyright © 2025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