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眾人之僕】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
「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
(谷9:35

當門徒在討論他們當中誰最大的時候,耶穌卻帶出了誰最大,誰就要為眾人服務的道理;然後耶穌更以小孩作比喻,說明誰為弱小者服務,誰就是為天主服務。

傳統上,人被視為天主整個創造的高峰,只有人是以天主的肖像被造,而且受祂所托管理大地。而人類的智慧加上科技,彷彿使我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最高者。

另一方面,聯合國指出,在2019年就有2,490萬 人因環境受破壞而成為難民。同時,「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動植物品種消失」(《願祢受讚頌》#33),牠們都不能靠自己發聲,牠們又算是弱小的一群嗎?

讓我們感謝天主對人類有特別的恩寵,使我們肖似祂,懂得主動去愛,有能力按各自的方式服務弱小。

雖然我們未必可以真的遇見耶穌,不過我們都可以以聖德蘭修女為芳表,從服務弱小者過程中,在他們身上看見耶穌。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賜予我們常有一顆謙遜的心,

懷著以大愛做小事的情懷,

為他人甚至弱小者服務。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我又是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谷8:29)

當耶穌問門徒祂是誰的時候,不論門徒回答洗者若翰還是厄里亞,都是指向耶穌的身份和祂在世的目的。眾人中伯多祿答對了問題,耶穌是天主子—默西亞(瑪16:16),只是當時的門徒以為耶穌是為幫助他們復國,而未了解到祂是為萬物帶來天國(哥1:19-20)。

我自己又是誰?

不論我們是學生、社會人士、父母或其他身份;不論在家庭或社會上是什麼崗位,我們都是與萬物一起共享這個地球,也是與她共命運的地球人;在天主內我們都是祂的子女,為行天主所預備的各種善工而被造(厄2:10),有著管理好祂所創造的大自然的責任(創1:28),並分擔、延續耶穌在世時的使命—「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雖然我們都只是萬物的一員,不過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神恩各有不同(格前12),為使我們都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以各自的方式跟隨耶穌。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祢賜予我們每人不同的身份及神恩。

求祢幫助我們以堅定的信德及行為,

在各種試探中辨認祢,

放下自我好好跟隨祢。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一切都好】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人都不勝驚奇說:「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吧說話。」】
(谷7:37)

本主日耶穌以天主的大能醫好一位聾啞人士,把「不能」變成「可能」,為這位聾啞人士來說,「不幸」亦成為了一種信仰的過程。而耶穌行奇蹟的目的,就是要證明這個信仰要帶來的,是天國的喜訊。

群眾眼見耶穌所做的事,並讚揚祂說祂所做的一切都很好。這仿佛呼應了天主在創世時,「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1:31)一樣。天主所造的一切原本都是好的,可是人有意無意或大大小小的過犯,打亂了人和人、人和天主及人和其他受造物(大自然)健康的關係。

耶穌降生成人,透過教導、醫治、寬恕,加上我們以信德、愛德作回應,使我們慢慢重返天主內的和諧,回到(重拾)天主在起初創造的美善,天地人都能共享愛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今天同是受造界時期第一主日,

求讓我們能夠更具體地,

體會祢創造的好,

並跟隨祢的聖子耶穌,

尋求那與世界共融的方向。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9月1日【關愛受造界】網上祈禱

2015年8月10日,教宗方濟各致函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主席圖爾克森樞機和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欽定每年9月1日為「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禱日」。自始,教會在每年9月1日都會特別為受造界祈禱。

2021年9月1日,天主教香港教區信仰團體 -「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Catholic Care for Creation」與香港天主教青年網上平台-「沸點」聯合舉行【關愛受造界】網上祈禱活動,同時也慶祝「受造界時期」的開始,藉此機會反省同感恩天主的創造。

讓我們停下來,用24分鐘的時間來默想反省自己在地球上的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時間,一起關愛天主的創造,與大自然修和,為受造界祈禱!

點擊收看:【關愛受造界】網上祈禱活動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相關資訊: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清澈的心】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不是從人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污穢人,而是從人裡面出來的,纔污穢人。】
(谷7:15

本主日法利塞人以梅瑟法律和傳統挑戰耶穌,指出耶穌的門徒用不潔的手吃飯。 而耶穌卻藉此機會更新了「潔淨」的定義:潔淨與否,是要看人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最終其實是「人心」的問題,這比外在的行為更加重要,也是耶穌最關心的。

消費主義、丟棄文化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破壞了大自然,這也許有一部份反應了我們的內心。環境問題由開始至今,已有不少人意識到其實是人心靈的問題。是什麼驅使我們享受活在消費主義之中?我們的心靈有否欠缺什麼?

天主的本質是愛,人心要潔淨,需要內心的皈依,以表裡相稱的生活實踐信仰,然後世界就可以走向一個充滿愛的方向。這也許只是理想,不過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的確有這個共同目標並願意實行。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5:9)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賜給我們一顆謙卑的心,

不要自滿和忘記初衷,

把信仰生活淪為表面的形式,

反倒影響了我和祢的關係。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跟我走嗎?】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從此,他的門徒中有許多人退去了,不再同他往來。
於是耶穌向那十二人說:「難道你們也願走嗎?」】
(若6:66-67)

在過去幾個主日,耶穌曾經用上奇蹟、教導、比喻等,目的是為向人證明及使人相信祂就是天主子,就是為了萬物被天主派遣而來的那一位。然而事實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不信,甚至選擇離開。 畢竟,跟隨耶穌要一定程度放棄原來的生活,要作犧牲,還要相信那看不見、不確定的未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接受。

今天大自然與科學用著不同的方式希望我們明白、相信生態問題經已出現。聯合國亦指出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的」,如果我們繼續無視這些問題,本世紀末恐怕會有大災難發生。面對這些難以相信、面對的訊息,我們會選擇不信,還是開始反省?

不論要選擇相信耶穌,或願意嘗試改變生活習慣,同樣都需要天父的恩寵。今天耶穌問我們「難道你們也願走嗎?」,同時也一邊問著「你們願意跟我走嗎?」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祢給我們自由去做每一個抉擇。

願我們所做的決定都能跟隨祢的意願,

即使有困難或不安,仍然堅持相信。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聖母蒙召升天節【大地母親】福音經文反省

聖母蒙召升天節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6-47)

聖母瑪利亞她卑微、謙遜、抱有極大信德,這些都可以在今天的福音中顯示出來。同時,她亦被喻為教會之母,因為她既是耶穌的母親,自然也是所有肢體,即基督徒和教會的母親,因此非常重要。

談到母親,教宗方濟各曾引述聖方濟的《造物讚》,聖方濟把大地視為母親,同樣應受讚頌。她滋養我們,出產各種食物和色彩繽紛的花草(參考《願祢受讚頌》#1)。這位母親同樣卑微、謙遜,因為她很多時候也會被人遺忘或忽視她的存在和重要性,卻仍然一直默默地付出,養育整個世界的生命。

另外,在今天的福音中不得不提的是瑪利亞的謝主曲。它除了是一首瑪利亞由心讚美天主的詩,其實也同時描繪了天主的模樣。

當我們能夠體會、感受、欣賞、讚美大自然的好,亦可能讓我們了解到多一點天主。

就像聖保祿所說:天主那看不見的美善,即祂永遠的大能和祂為神的本性,都可憑祂所造的萬物,辨認洞察出來。(羅1:20)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祢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賜予教會,

並一直看守和祝福著教會。

願我們都能同樣珍惜大地母親、

還有我們在世的母親。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談說天地 綠識傳人-愛主愛人受大地 (嘉賓:鄭生來神父)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是口號那麼簡單,因為人類確實需要以行動來保護大地,一個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園。因此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頒布了《願祢受讚頌》通諭,內容圍繞著天主、人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關係,邀請人類對生態危機作出反思,並認清自己的角色。今集《談說天地》邀請了一位在教會中的環保先鋒,香港教區非牟利慈善團體「天主教綠識傳人」的主席鄭生來神父,與我們一起去愛主愛人受大地。

鄭生來神父語錄:

「愛大地是信仰不可或缺的部分,信仰就是給了我們一個基礎。」

「天主欣賞自己的創造,我們基督徒也要懂得與天主一起欣賞祂的創造,如果您要去欣賞,您就要認識、接觸、瞭解地來欣賞。」

按此收看《談說天地》其他集數

多倫多哥倫布騎士團中華殉道聖人屬會行動回應《願袮受讚頌》通諭

教宗方濟各在《願袮受讚頌》通諭中,第一章第一部份「污染和氣候變遷污染、廢棄物及丟棄文化」。他論及:

20.每人在日常生活中均會接觸到不同形式的污染。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的健康,導致多種不同的疾病,對窮人的影響尤為明顯,也令數以百萬計的人早逝。例如,在烹飪或供暖時,燃料產生了高濃度廢氣,人因吸入而致病。此外,來自運輸工具的污染物、工廠排放的煙霧、令土壤和水酸化的物質、肥料、殺蟲劑、 殺菌劑、除草劑、農藥等,均造成污染,影響所有人。 當科技涉及商業利益時,會被包裝成解決污染問題的唯一途徑,然而事實證明,科技無法窺見事物彼此之間的神祕而多重的連繫,因此有時解決了一個問題, 卻同時製造出更多其他問題。

21.我們也應將廢棄物所製造出的污染涵蓋在內,包括在不同地區出現的危險性廢棄物。每年來自住家、商業、 建築和拆卸工地、醫療、電子和工業的廢棄物,數以億噸計。這些廢棄物大部份不能被生物分解,而且含劇毒性,及高幅射性。我們的家園──地球,愈來愈像堆積如山的巨大污穢地。在地球上很多地區,長者們悲嘆,曾經是風景秀麗的地方,現在已被垃圾所覆蓋。縱使工業廢料和在城市及農業地區所使用的化學產品,有毒物質尚屬低水平,仍導致當地居民體內出現生物累積的現象。很多時候,人要待健康出現不能挽回的傷害後,才採取補救的措施。

22. 這種種問題與丟棄文化關係密切,丟棄文化影響遭遺棄者,正如其將物件迅速變成垃圾一樣。舉例來說: 大部分製造出來的紙張會被丟棄,而非循環再造。我們不太接受大自然生態系統的運作模式為典範:植物 合成養分供素食動物享用,素食動物成為肉食動物的 食糧,而肉食動物則產生大量有機排泄物,促進新一 代植物的生長。而人類的工業制度,在生產和消耗的循環之後,沒有發展出回收和再用廢物和副產品的能力。我們仍未能採用循環生產的模式,為現時及未來的世代保留資源,並同時強力限制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適度調節消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再使用及回收資源。丟棄文化禍害整個地球,認真處理將能予以抗衡。可惜的是,此方面的進展仍然非常有限。

有見及此,加拿大多倫多哥倫布騎士團中華殉道聖人屬會#15463計劃以行動來回應通諭。他們將於2019年9月28日(星期六)舉辦「電子產品回收日」。詳情如下:

保護環境 回收資源
「電子產品回收日」

日期:2019年9月28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

地點:中華殉道聖人堂 – 停車場
(2755 Denison Street, Markham)

可回收電子產品資料包括:

電視、手提電腦 、坐枱電腦、

電腦顯示屏、手提電話、

打印機、影印機、相機等等。

詳盡回收產品資料請參閱:
www.recyclemyelectronics.ca/on/

主辦單位:哥倫布騎士團中華殉道聖人屬會#15463

 

聖座期許佛教徒與基督徒攜手推動生態教育

blog_1462562474

5月6日,宗教交談委員會發表一份文告,向「親愛的佛教朋友們」祝賀衛塞節,期許佛教徒與基督徒攜手推動生態教育。這份文告由該委員會主席托朗(Jean-Louis Tauran)樞機和秘書長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主教共同署名。

這份文告引用了教宗方濟各關於照料共同家園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指出生態危機呼籲眾人進行「深層的內在皈依」,改變生活模式。佛教徒也認同,「生態危機(eco-crisis)的核心事實上是自我危機(ego-crisis),表現在人心的貪婪、焦慮、傲慢和無知。為此,我們必須改變生活模式和欲望,才能遏止環境的惡化」。

「由於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所導致,我們基督徒和佛教徒必須攜手合作,以生態靈修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環境問題的加劇使得宗教間的合作更加迫切。環境責任感的教育和『生態公民意識』的培養,均需要以美德為本的生態倫理,諸如尊重和照料大自然。各宗教信徒迫切需要跨越藩籬,以共享的價值觀為基礎,在生態方面攜手建造一個負責任的社會秩序。在佛教徒與基督徒和睦共處、並肩合作的國家內,我們可以透過聯合教育計劃來提升生態意識,推動聯合舉措,以支持地球的健康和可持續性」。

公告最後寫道:「親愛的佛教朋友們,願我們同心合力,救人類免於氣候變化所造成的苦難,在照料共同家園上有所貢獻。我們懷著這精神再次向你們祝賀衛塞節平安喜樂。」

英語全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