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七主日【愛無差別】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七主日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
6:36)  

今天耶穌講出了從天主的角度看「愛」的其中一個特質。對於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沒有關係的人,甚至與我們不和的人,耶穌都教導我們要善待他們。如果我們只對我們喜歡的人好,那有什麼特別呢?這種無私的、徹底的、甚至超越人性自然傾向的愛,它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在創世之時,天主是以祂的愛創造了萬物,愛祂的一切所造(智11:27)。即使亞當厄娃,或是加音犯罪,天主的確有作出處罰,不過依然愛惜及祝福他們(創3;4:1-6);當耶穌無辜被釘十字架時,祂依然向天父祈求寬恕迫害祂的人(路23:34)。

天主沒有把人分類,其實天主設計的大自然本來就是如此:「太陽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5)。甚至一花一草一木,或一條微不足道的小蟲子,祂都希望萬物能夠回到祂的懷裡(哥1:19-20)。

話雖如此,這是否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主義?不過我們能夠從聖言、祈禱、聖體或修和聖事獲得去愛的力量。或最少可以讓我們嘗試,為那些我們本來不願意善待的人祈禱。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認識到自己對愛的有限性。求祢幫助我們向祢無限的愛學習,實踐我們信仰的精神。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四主日【拋開框架】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四主日
【眾人都稱讚他,
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
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路4:22)

今天的經文路加延續了上個星期的故事。耶穌首次在自己的家鄉納匝肋宣講後,眾人由最初的驚訝及稱讚,到後來感到憤怒,甚至想把耶穌推下山。出現這種巨大差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可能因為眾人都為自己製造了一個這樣的框架。他們熟悉這一位木匠的兒子耶穌,十分平凡甚至地位卑微。即使祂的話再有感染力,說服力,在葛法翁行過許多奇蹟(路4:31-41),眾人也不願意在信仰上打破這個框架。及後,他們被耶穌說穿了心中所想,更反而遷怒於祂。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毛蟲嗎?」、「這不只是一棵普通的樹嗎?」 我們會否都有這些框架,而忽略了毛蟲可以蛻變成為美麗的蝴蝶,這種自然界的奇蹟?又或忽視了樹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供應地球上的生物,也有助保持地球氣候的平衡?又或忘記了因著大自然我們能夠認識和讚美天主?

其實眾人只要拋開耶穌背景的框架,打開心窗直接被祂的言行所打動,就能學會相信、尊重、愛護和讚美祂。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你喜歡以別人棄用的石頭,作為屋角的基石。求祢教會我們不以表面所見的去判斷,而是去尋求祢內在的旨意。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三)

由於在香港有寵物店的倉鼠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將人道毁滅全港約2000隻小動物。事件再度引起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的討論。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願袮受讚頌》通諭,曾深入探討人與受造物的關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整理了這份環保通諭和聖經的教導,幫助基督徒反思我們與萬物的關係,邀請大家細閱並一同為受造界祈禱。

《願祢受讚頌》通諭中說的「生態皈依」是甚麼?

「生態皈依」一詞最早由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出,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進一步發展這個觀念。

教宗指出,靈修生活無法與肉體、大自然及現實世界分割,而是活於它們內,偕同它們一起,與我們一切周遭環境相通。(216)

他引述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說話:「因為人心內在的沙漠也變得如此遼闊,所以世上的沙漠不斷擴大。」因此,生態危機是一個號召,叫人深度悔改。基督徒需要進行「生態皈依」,好使他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成果,能顯示在他們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中。(217)

教宗又引述澳洲主教團:「要達至與受造界和好,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的生活,承認自己的行為和不採取行動傷害了天主的受造界。我們需要經歷一種皈依,或內心的轉變。」皈依意味著人要承認自己的錯誤、罪過、缺點和失敗,才會真心懺悔及痛改前非。(218)

然而,個人的自我改善不足以挽救現今世界所面臨的極端複雜的生態危機。管理大地,是要不同力量的合併和集思廣意方能達到。能帶來持久改變的生態皈依也是團體性的皈依。(219)

生態皈依需要以下多種態度的集大成:

首先,要感恩和施予,承認世界是天主愛的恩賜,我們被召以自我犧牲和善行,默默地效法祂的慷慨。

此外,皈依需要有愛的意識,覺察到我們並未與其他受造物脫離關係,意識到天父將我們與萬物連結一起。

第三,我們不會將自身的優越視為個人的榮耀或不負責任的支配行為的理由,反之,而是將之視為一種不同的能力,並藉此承擔源自信仰的重任。(220)

耶穌說:「在天主前,空中的飛鳥沒有一隻被遺忘的」(見路12:6)。那麼我們怎能摧殘或傷害牠們呢?教宗請求基督徒承認並完全生活出他們皈依的這種幅度,好能培養出與所有受造界的兄弟情誼。(221)

為我們大地祈禱的經文

全能的主,
祢臨在於宇宙萬物,
以及最卑微的受造物中。
祢以祢的柔和溫婉籠罩天地萬物,
求祢傾注祢愛的力量,
使我們能夠保護生命及美善。

求祢使我們滿溢平安,
好讓我們能夠彼此以兄弟姐妹相待,
而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哦,弱小者的主,
請助我們拯救這世上被拋棄和被遺忘的人,
他們是祢的眼中瞳仁。

請癒合我們的生命,
好讓我們能保護世界,而非從中掠奪,
好讓我們能播種美善,而非污染破壞。
求祢打動那些只因貪圖利益
就犧牲弱小者和大地的人的心。

求祢教導我們發現萬物的價值,
默觀祢的化工時讚歎不已,
並承認在邁向祢永恆光輝的旅途上,
我們與每一個受造物都是緊密相連。

我們感謝祢天天與我們同在。
在我們為公義、仁愛及和平的奮鬥中,
求祢支持我們。

(節錄自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一)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二)

延伸資料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願祢受讚頌周」短片2-生態皈依與靈修

鹽與光傳媒「梵蒂岡連線 – 願祢受讚頌」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二)

由於在香港有寵物店的倉鼠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將人道毁滅全港約2000隻小動物。事件再度引起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的討論。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願袮受讚頌》通諭,曾深入探討人與受造物的關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整理了這份環保通諭和聖經的教導,幫助基督徒反思我們與萬物的關係,邀請大家細閱並一同為受造界祈禱。

從創世紀看人與受造物的關係

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第二章,教宗方濟各重溫了聖經有關創造天地萬物的敘述,讓人省思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及人對天地萬物負有的責任。

創世的敘述提醒我們,人生命的基礎建立在與天主、與近人以及與大地的三個相互交織的關係上。然而,人類企圖取代天主的位置,拒絕承認自己身為受造物的有限,導致造物主、人類和受造物整體間的和諧蕩然無存,進而扭曲了天主要我們「耕種,看守樂園」的命令。(66)

「耕種」指開墾耕作;「看守」則指看顧、保護、監管及保存。這表明人類和大自然之間有相互責任的關係。每一個團體為生存可從大地豐盛的資源取用所需,每一個團體同時也有責任去保護大地,確保它能為未來的世代結實纍纍。(67)

聖經所說的律法不只關乎人與人的關係,也涵蓋人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你若看見你兄弟的驢牛在路上跌倒了,你不可不顧,如果發現樹上或地上有鳥窩,裡面有雛或有蛋,母鳥在伏雛或孵卵,你不可連母鳥帶幼雛一併拿去」(申22:4、6)。由此類推,將第七天列為安息日不只是為人類而立,也是要「使你的牛驢休息」(出23:12)。聖經的教誨非常清楚:不容許有暴虐行為的人類中心主義,並將其他受造物的福祉置於腦後。(68)

在天主的眼中,其他受造物也有其價值:「它們就以其存在本身,讚美光榮天主。」現今世代,教會不會單單說其他受造物完全隸屬在人類之下,只能為人所用,好像它們本身並無價值可言,可讓人任意處置。(69)

「祢愛一切所有,萬物都是祢的」(智11:26)。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由同一天父所造;我們全由無形的聯繫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宇宙大家庭和一種崇高的共融,這促使我們彼此要有神聖、慈愛和謙卑的尊重。(89)

當我們的內心真正對普世的共融開放時,此兄弟情誼不會排除任何人或物。由此可知,我們對世界上其他受造物的漠視或虐待,早晚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若我們卑劣地摧殘動物,此卑劣的行為很快便會在我們與近人的關係上出現。(92)

耶穌在世時與世界建立了愛的關係,祂死而復活並享受光榮,以宇宙主宰的權柄臨在於整個受造界。因此,世界的受造物對我們來說不再只是單純的大自然而已,因為復活的主不可思議地籠罩一切受造物,並使它們歸向圓滿的終結。祂曾默觀和讚嘆的花草雀鳥,如今充滿著祂光芒四射的臨在。(100)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一)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三)

延伸資料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願祢受讚頌周」短片4 -生命的文化

鹽與光傳媒「梵蒂岡連線 – 願祢受讚頌」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一)

Lambert de Hondt (I), Willem van Herp (I) – Saint Francis with the Animals

由於在香港有寵物店的倉鼠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將人道毁滅全港約2000隻小動物。事件再度引起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的討論。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願袮受讚頌》通諭,曾深入探討人與受造物的關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整理了這份環保通諭和聖經的教導,幫助基督徒反思我們與萬物的關係,今日起一連三日連載文章,邀請大家細閱並一同為受造界祈禱。

《願袮受讚頌》通諭怎樣論述人與受造物的關係?

即使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並被賦予管理大地的權利,然而我們必須大力反對人類有絕對權力操控其他受造物的想法。(67)

聖經的教誨非常清楚:不容許有暴虐行為的人類中心主義,並將其他受造物的福祉置於腦後。(68)

現今世代,教會不會單單說其他受造物完全隸屬在人類之下,只能為人所用,好像它們本身並無價值可言,可讓人任意處置。(69)

當我們的內心真正對普世的共融開放時,此兄弟情誼不會排除任何人或物。由此可知,我們對世界上其他受造物的漠視或虐待,早晚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人只有一顆心,若我們卑劣地摧殘動物, 此卑劣的行為很快便會在我們與近人的關係上出現。對受造物的任何殘忍行為是「不合乎人性尊嚴的。」(92)

世界的受造物對我們來說不再只是單純的大自然而已,因為復活的主不可思議地籠罩一切受造物,並使它們歸向圓滿的終結。祂曾默觀和讚嘆的花草雀鳥, 如今充滿著祂光芒四射的臨在。(100)

基督宗教人類學的論述不足,曾造成一種對人與世界之間關係的錯誤了解。很多時候,所傳遞的是普羅米修斯式的觀念,強調征服世界,好像只有胆小怯懦的人才關心保護大自然;反之,我們對「支配」宇宙的正確理解,應是更適當 地以負責任的管理為己任。(116)

聖方濟對世界的回應,超越理性的欣賞或經濟計算,對他來說,每一個受造物都是他的弟兄姊妹,手足情深。因此,他感到被召照顧萬物。(11)

如果在接觸大自然和四周環境時,不再抱持驚奇和讚嘆的開放態度;如果與世界聯繫時,不再使用友愛及美的語言,我們的態度就是主人、消費者、單純的資源利用者的態度,不能為自己的即時需要設定界限。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感到自己與萬物緊密連結,節制和關懷自然隨之而來。(11)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二)

《願袮受讚頌》–人與動物共存之道(三)

延伸資料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願祢受讚頌周」短片2-生態皈依與靈修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主日【主的禮物】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主日
【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罷!」
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

(若2:7)

今天聖母和耶穌被邀請到一個小村莊-加納,參加一個貧窮家庭的婚宴。豈料婚宴還沒有完,酒就被渴光了。就在這個時候,耶穌行了在若望福音中的第一個奇蹟:「變水為酒」,顯示了祂的天主性,祂和天父原為一體。   酒為當時的婚宴傳統習俗是很重要的一環。通過這個奇蹟,不但讓一對新人不會失掉面子,也讓婚宴得以完滿,各人也能盡情地慶祝,同時也是耶穌給他們的一份祝福和禮物。

事實上不論水或酒,同是大地的產物,天主的創造和賜予其實也是天主的禮物(《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48、50、51),讓我們有生命去享受和分享這份喜悅。而且耶穌所變的,不是原來的酒,而是更好的洒。天主要給我們的,包括救援或恩寵等,往往超過我們所期待的那樣。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感謝祢賜給世界的一切,求讓我們懂得察覺,及感恩身邊的每一份禮物,並懷著信德,去期待祢為我們安排的一切。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主顯節【仰望星空】福音經文反省

主顯節

【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
走在他們前面,
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
(瑪2:9)

主耶穌,眾人期待的默西亞終於誕生了!可是要怎樣讓人知道呢?況且聖家還在前往達味城的途中呢。

跟據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天使親自顯現給一班牧羊人,向他們報佳音,並使他們找著聖家。

至於今日的福音,賢士們因為觀察到星空中一顆特別的星,猜想出將有一位不平凡的君王要誕生。這些賢士原是星象家,想必一直有觀察大自然的習慣,而天主亦藉著大自然給他們啟示,加上他們願意只懷著「相信」這些猜測,便從遙遠的東方出發追尋那顆不明的星,最後找到耶穌。

賢士們的這一個經驗,正好見證了人與大自然與天主的關係,當中缺少一樣也不會成功,整個故事就會改寫。我們又可有從大自然領悟到天主的經驗?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藉著星光引導賢士,
也引導了今天的我們,
讓普世萬民都能更認識祢。
求祢繼續不斷帶領我們,
使我們能親見祢天上的容光。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聖家節【忠於旨意】福音經文反省

聖家節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
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
(路
2:49

今天的福音可以說是概括了當人面對天主時的一些反應,例如驚訝,不解。 小耶穌的說話與智慧比成人毫不遜色,甚至可能超越他們;當瑪利亞和若瑟抱怨小耶穌沒有好好跟著她們的時候,他的回答既嚴厲,也揭示了祂作為天主子所必要做的事,這是瑪利亞和若瑟在當時所不能理解的。

作為反映著天主的大自然(羅1:20),科學一次又一次地讓我們驚嘆大自然的偉大和美麗、生態與生命的複雜性、數以億計的年月、無盡的宇宙等。我們越了解得多,謎團亦會變得更加多,可以肯定的是,人是沒有可能完全明白天主創造的一切。

福音中耶穌的回答,可能讓人感到一份不明所以的困惑,但的確帶出了祂一生的核心:不論他人是否明白,祂都忠誠地按著天父的旨意生活。不過福音最後同樣帶出了另一個重點:即使祂是天主子,祂仍願意和一般人一樣,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在父母的愛內成長,並經驗人生。這也間接地提醒我們:人和大自然都一樣,在同一個歷史和家園之中。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天主子降生成人,
融入世界,
更以聖家作我們家庭生活的美好榜樣。
求你幫助我們的家庭,
培養出同樣的美德。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將臨期第四主日【諸天歡樂】福音經文反省

將臨期第四主日

【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
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
(路1:43)

瑪利亞在天使報喜之後,同時得知她的親戚依撒伯爾懷孕的喜事,便千里迢迢來到依撒伯爾的家裡。依撒伯爾因為天主特別的眷顧而成孕,今天又得到天主之母的大駕光臨,頓時內心感到實在不堪當有這樣的福氣。連她腹中的小若翰亦因聖神充滿而歡喜。

依撒伯爾的這一份自覺不配及感恩的心情,讓我們想起聖詠中的一句:「世人算什麼,祢竟對他懷念不忘,人子算什麼,祢竟對他眷顧周詳」(詠8:5)。天主的恩賜都是白白施予的:天主用七天為我們預備好適宜居住的世界,我們感謝祂;祂所創造的大自然先我們而有,也為我們提供了生活的一切所需,我們也要學會尊重她。

而我們最大的福氣,就是天主派了祂的聖子耶穌來到我們的中間,進入世界的歷史。並把天主的圓滿帶給了祂所創造的一切,為使一切能永遠與祂在一起(哥1:19-20)。

還有一個星期就到聖誕節了,讓我們準備好自己迎接小耶穌的來臨吧!

「願諸天歡樂,願大地踴躍,願海洋及其中的一切怒號!原野及其中的一切都要舞蹈,森林中的一切樹木各顯歡樂,在上主面前歡樂,因為衪己駕臨…」(詠96:11-13)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讓我們時常懷著感恩的心,
努力更新自己,
以愛還愛,
準備好自己迎接祢聖子的來臨。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將臨期第三主日【知足常樂】福音經文反省

將臨期第三主日

【他還講了許多別的勸言,給百姓傳報喜訊。】
(路3:18)

不同的人,包括一般群眾、有做官的,也有軍人,他們聽到若翰的宣講後,紛紛上前問他說:「我們該作什麼?」。而若翰的答覆都是簡單直接的:有多的要分享、足夠的別多求、擁有的當知足。

為人來說這明顯是「愛」的表現,而這種愛也必然是對大自然有益的。

當我們願意分享,就能夠與萬物共享這個共同的家園,也會愛惜她;當我們滿足於需要,就不會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而去掠奪、破壞大自然,以及許許多多生物的棲息環境。

畢竟,天主創造的大自然是為滿足我們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我們的慾望。

讀經二中聖保祿呼籲我們要在主內常常喜樂。「在主內」,也即是在「愛」內,人就能自然地願意分享和知足,因而喜樂;也因為有這一種喜樂,人更願意去分享和知足。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在祢內我們一無所缺。
求祢賜予我們一顆寬大的心,
去分享我們的所有;
也求祢賜予我們一顆簡樸的心,
去分辨想要及需要。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