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值此疫情時期,請為老師和學生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4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掛念著遭到新冠疫情衝擊的學校,說:「今天,讓我們為老師祈禱,他們必須辛勤工作,透過互聯網或其它媒體渠道來授課。讓我們也為學生祈禱,他們必須通過不尋常的方法來考試。讓我們以祈禱陪伴他們。」

當天的福音講述了增餅的奇跡(參閱:若六1-15)。當時,耶穌問斐理伯從哪裡買餅給跟隨祂的大批群眾吃,實則「是為試探斐理伯」,因為耶穌「自己原知道要作什麼」。教宗指出,「由此可知耶穌對宗徒的態度。祂不斷試探他們,從而教導他們。《福音》充滿了耶穌的這些舉動,祂這麼做是為了敦促門徒成長,成為天主子民的牧者」。耶穌喜歡跟群眾在一起,「因為這也是普世救恩的象徵」;宗徒卻不喜歡群眾,因為他們想要親近上主,聆聽上主的每一句話。

四部《福音》都記載了增餅的奇跡。這事件發生以前,耶穌與門徒完成了一項任務,主耶穌吩咐門徒稍作休息,類似於復活節後週一的歡慶與休息時刻。但是,大批群眾跟隨著耶穌,耶穌便開始宣講,群眾歡喜地聆聽,門徒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的慶祝活動和休息時光都毀了。教宗闡明,「上主試著親近百姓,同時也培養牧者的心來親近天主子民、服務子民。而我們可以理解,宗徒們蒙揀選,多少有點特權階級的感受。上主經常糾正他們」。比方說,門徒們想保護主耶穌不受小孩子騷擾,主耶穌卻讓小孩子到自己身邊(參閱:瑪十九13-14);門徒們要耶里哥的瞎子禁聲,以免打擾主耶穌,主耶穌卻讓瞎子上前來,使他重見光明(參閱:谷十46-52)。耶穌如此教導門徒們親近天主子民。

教宗坦言,「天主子民確實令牧者感到疲憊勞累,因為人們總會為了各種理由去找好牧者」。舉例來說,在一個信友眾多、居民均為普通百姓的堂區裡,幾乎每個小時都有人敲本堂神父的家門或窗戶,這位本堂神父有一次忍不住對教宗說:「我真想把門窗封死,讓我能好好休息。」但是,這神父意識到自己是個牧者,必須與子民同在。教宗說:「耶穌培養、教導門徒和宗徒這個牧靈態度,也就是親近天主子民。」

天主子民之所以累人,「是因為他們總是要求具體的事,或許會作出錯誤的請求,而牧者必須事事照料」。當門徒們想要打發群眾自行購買食物時,耶穌卻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的吧!」(參閱:瑪十四15-21;路九12-17;谷六35-44)此時此刻,耶穌也在要求所有牧者說:「你們給他們吃的吧!他們痛苦憂傷嗎?你們給他們安慰吧!他們迷惘徬徨嗎?你們給他們指點迷津吧!他們犯錯了嗎?你們給他們解決問題吧!」

可憐的牧者感到必須一直付出,但他們要從哪裡領受呢?教宗表示,耶穌教導我們,牧者跟耶穌從同一個泉源領受,從天父那裡、從祈禱中領受。這是耶穌試圖協助宗徒理解的「牧者的雙重親近」,好讓他們成為偉大的牧者。教宗警惕道,人們有時會犯錯,就像群眾有意強迫耶穌為王那樣,因此耶穌退避到山裡。事實上,「牧者的權力在於服務,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權力。牧者一旦在其它權力方面犯錯,就會摧毀聖召,成了牧靈事業的管理員,不再是牧者」。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為教會的牧者祈禱,求上主不停地與他們交談,因為上主深愛著他們。教宗說:「願上主始終與我們交談,向我們解釋許多事,尤其教導我們不怕天主子民,不怕親近人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歐洲祈禱,願其實現歐盟創始人團結友愛的夢想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三 彌撒

2020年4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彌撒開始之際,教宗特別提到歐洲,他說:「在這個時期,我們彼此間和各國之間極需團結一致。今天讓我們為歐洲祈禱,願歐洲能達至這個團結,這是歐盟創始人夢想多年的弟兄友愛的團結。」

當天選讀的若望福音記述天主派遣聖子到世界上來,為叫世界藉著祂而得救(三16-21),教宗以此展開講道,表明天主的愛幾乎是一種瘋狂的愛,天父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並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教宗表示:「這段福音章節可說是一篇神學論述,記述了耶穌與尼苛德摩的對話,其中涵蓋了一切,包括:初傳、要理、神學反省和告誡等。我們每次閲讀此章節,都讓我們更為明瞭天主的啟示,以及更接近救恩奧跡。」

隨後,教宗針對當天福音的內容提出了兩大重點。

第一點是攸關天主愛的啟示。

教宗說:「就如一位聖人所說的,天主的愛是瘋狂的。『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天主賜給我們祂的獨生子,派遣祂來,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是天主對世人的愛。我們每次注視十字架,都能找到這愛。十字架正是天主聖愛的一本偉大著作,是天主愛的表達。」

教宗接著表示:「有許多基督徒花上很長的時間注視十字架。他們在那裡找到了一切,聖神讓他們明瞭在十字架上蘊藏著一切的知識,那裡有天主的愛以及基督信仰的智慧。要在靜默中注視十字架,注視耶穌的傷痕和祂的聖心。讓我們一起注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天主子,祂為了愛貶抑自己。」

教宗接著提到當天福音中的第二個重點:「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若三19)

教宗指出:「許多時候我們無法在光明中生活,因為已經習慣活在黑暗裡。光明令人感到眩目,無法看到事物,我們就像是“蝙蝠”一樣的人,只在黑暗中行走。當我們處在罪惡中時,我們也是處於這種狀態:忍受不了光明。活在黑暗之中讓我們感到更舒服,光明會猛烈拍打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不願意見到的事物。可怕的是,心靈的眼目若是習慣了在黑暗之中,就會忽視光明本身。腐敗之人不知道光明是什麽,因為他們不認識光明。當我們處在罪惡、遠離上主的狀態時,我們就成為了瞎子,在黑暗中感覺會更好,就這樣繼續前行。」

教宗說道:「讓我們允許天主的愛進入心中,讓耶穌帶來的光明和聖神的光明進入我們内,幫助我們以天主的真光看清事物。」

結束講道前,教宗再次提醒當天的兩個重點,也就是「天主在基督和十字架内的愛;在日常生活中的愛」,並邀請信友每天反問自己:「我在光明中還是在黑暗中行走?我是天主的子女或是淪落成了一隻『可憐的蝙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政治人物應尋求百姓福祉而非政黨利益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二 彌撒

教宗方濟各4月2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當天禮儀開始之際,教宗念及從政人士,並為他們祈禱,說:「今天,讓我們為擁有從政聖召的男女祈禱:政治是最高形式的愛德。請為各國的政黨祈禱,但願在這疫情時刻,它們能同心協力尋求國家福祉,而非黨派利益。」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與尼苛德摩在某天夜晚的對話(參閱:若三1-8)。尼苛德摩是猶太人的領袖,是個有權威的義人。他宣認了耶穌「是由天主而來的師傅」,於是耶穌教導他,人必須「由上而生」、「由聖神而生」,並把聖神描述成「隨意吹拂的風」。為此,教宗表示,「一個人若是接受聖神的引領,便擁有在聖神內的自由,是個順從的人。這可稱為對聖神的順從」。

基督徒不只要遵守天主十誡,更要「讓聖神進入心中,任由聖神隨意帶領自己前行」。教宗指出,「我們基督徒經常在生活中裹足不前,像尼苛德摩那樣,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怎麼做,或是對天主沒有信心,難以踏出下一步,讓聖神進入。重生意味著讓聖神進入我們內,自由地讓聖神來帶領自己,而非自作主張」。因著聖神的自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將前往何處。

在當天的讀經一中,我們看到若望和伯多祿的榜樣(參閱:宗四23-31)。這兩位宗徒向自己團體的弟兄姊妹分享了在大司祭和長老那裡的遭遇,然後大家「同心合意」地祈禱。教宗強調,他們「並未停留於謹慎的措施」,而是熱切祈禱,「讓聖神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他們渴望由聖神而生,向聖神敞開心扉」。宗徒及其同伴在祈禱中向上主陳述了自身經歷,懇求上主施展作為,並「祈求膽量和勇氣」。祈禱結束時,「他們聚集的地方震動起來,眾人都充滿了聖神,大膽地宣講天主的真道」。教宗稱之為「聖神的第二次降臨」。

為此,教宗勉勵眾人祈求說:「求主助祐我們始終向聖神開放,因為聖神將帶領我們在事奉上主的生活中向前邁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慶祝天主慈悲主日:警惕獨善其身的誘惑,慈悲的主等待落後者

CNS photo/Vatican Media

適逢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欽定天主慈悲主日20週年紀念,2020年4月19日,教宗方濟各前往位於梵蒂岡附近的聖神堂主持彌撒。那裡是慈悲救主朝聖地,供奉著一幀巨大的慈悲救主畫像,以及聖傅天娜修女和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聖髑。平時絡繹不絕的朝聖地,如今卻因疫情無法迎接朝聖者。為此,教宗這台彌撒沒有朝聖者參加。在講道中,教宗鼓勵眾人將自己的卑微不幸獻給天主,如同慈悲救主對聖女傅天娜說的那樣。

當天的福音講述了多默與復活主耶穌的互動:由於耶穌顯現給門徒時,多默並不在場,他對主耶穌的復活存疑,直到上主親自出現在他面前,勉勵他做個「有信德的人」,多默遂宣認:「我主!我天主!」(參閱:若廿19-31)

教宗方濟各稱這事跡為「門徒的復活」:「門徒的復活始於這忠信又有耐心的慈悲,發現天主不知疲憊地伸手扶起跌倒的我們。遲到的多默明白耶穌為自己受苦,他在耶穌的傷痕中親手摸到天主溫柔的親近:『他不僅信了復活,更相信天主無窮的聖愛』,從而作出最簡潔而美好的信德宣認,說:『我主!我天主!』」

教宗由此提起世人當前的處境說:「我們也跟多默一樣,心存恐懼和疑惑,感到脆弱不已。我們需要上主,祂在我們身上不僅看到脆弱,更看到無法抹滅的美好。在天主慈悲主日,最美的宣講通過遲到的門徒而來。復活主顯現的時候,只有多默缺席,但是上主等待他。」

教宗指出:「慈悲絕不遺棄落後的人。此時此刻,我們牽掛著全球疫情下緩慢而辛苦的復甦,而這其中暗藏著一個危險,也就是:忘記有人落後。冷漠自私的危害大過於病毒。」

「冷漠自私的人會認為,只要自己順心如意,就是最好的生活;只要自己安然無恙,就是一切好轉。冷漠自私的危害由此出發,最終導致人群的篩選,拋棄窮人,在追求進步的祭壇上犧牲落後的人。然而,這次的全球疫情提醒我們:受苦的人沒有區別、不分界限。我們人人都是脆弱、平等和寶貴的。此刻發生的事撼動人心:現在到了剷除不平等、醫治不公義的時刻,不公不義從根本危及全人類的健康!為此,我們應當效法初期教會的慈悲生活,一切所有皆歸公用,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參閱:宗二42-47)。這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基督信仰。」

教宗最後引用聖女傅天娜的日記,期勉人人放下私利,卻要「把這磨難視為良機,為眾人的明天作準備,因為缺乏共同的願景,沒有人會擁有未來」。「今天,耶穌毫無防備的愛,喚醒門徒的心。讓我們效法多默宗徒,領受慈悲和世界的救恩,向更弱小的人施展慈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建設新的世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加拿大電視頻道4月19日起播放中文主日彌撒

疫症下的一份平安…

生活中的一份支持…

信仰上的一份盼望…

主基督是我們的希望!

鹽與光和您在家中與主相遇。

由2020年4月19日(救主慈悲主日)起,逢星期日,鹽與光天主教電視頻道將會播放「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中文主日彌撒」。我們會安排在電視播放直至加拿大取消緊急狀態令。在此,特別鳴謝天主教香港教區及香港教區視聽中心的錄製及提供。

《鹽與光》現在正提供電視免費收看服務至2020年6月30日
之後請按此向您的電視網絡供應商訂閱《鹽與光》頻道繼續收看

收看詳情如下:

時間: 下午1時30分 (東岸) / 上午10時30分 (西岸)

頻道: ROGERS 240 / BELL 654 / TELUS 873 

 

此外,您也可以在網上隨時收看:
點擊收看網上彌撒

請大家繼續為疫情早日消除祈禱,

也為前線的醫護人員及感染疫症的人們祈禱。
沒有您的慷慨捐助,不能成就《鹽與光天主教媒體》的福傳工作。
歡迎您的網上捐款: 一按入立刻捐款
謝謝您!

教宗:請為孕婦祈禱,當心信仰「虛擬化」的危險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星期五

2020年4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特別掛念著孕婦。他說:「我今天希望大家一起為孕婦祈禱。她們即將為人母親,此刻焦慮不安、憂心忡忡,疑惑著:『我的孩子將活在怎樣的世界裡?』讓我們為她們祈禱,願上主賜給她們撫育這些兒女的勇氣,堅信世界固然將有所不同,但它始終是上主深愛的世界。」

當天的福音講述,門徒們在捕魚時,再次認出復活主耶穌,並與耶穌共進早餐(參閱:若廿一1-14)。教宗由此展開講道,說:「門徒們捕魚維生,耶穌正是在他們工作時召叫了他們。」當天的福音要跟《路加福音》第五章相互對照:同樣是撒網捕魚的時刻,門徒們第一次聽從耶穌的指示,捕獲大批的魚時,伯多祿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而復活的主耶穌指點門徒捕魚時,眾門徒不再「大驚小怪」,卻「自然而然地」行事。教宗稱之為「一段認識上主、與主親密無間的旅途」。

我們基督徒也是如此。教宗指出,「我們在人生旅途中逐漸增進與上主的親密關係。上主『牽著我們的手』,與我們一同前行,我們認出祂是誰」。在當天福音中,沒有人問耶穌:「祢是誰?」大家都知道,祂就是主。「這是與上主朝夕相處的親切感,是基督徒的親密無間」。

教宗提醒道:「這份與上主的親切感、基督徒的親密無間,始終具備團體的幅度。」它雖然是私密的個人關係,卻存在於團體內。「一份缺乏團體、擘餅、教會、子民和聖事的親切感是危險的!它會變成諾斯底式的親切感,自己獨享,脫離天主子民。」

教宗坦言,這番省思與疫情當下的危險有關。他說:「疫情當頭,包括宗教信仰在內,人人都透過媒體、透過傳播工具溝通,連這台彌撒也不例外。我們大家彼此交流,無法團聚一堂,卻在精神上同在。參禮的子民雖然稀少,卻有廣大的子民心靈相聚,身體遠離。聖事也是如此:今天你們在場領聖體,但是與我們相連的人們,只能神領聖體。這不是教會原本的樣貌:這是困境中的教會,上主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可是照理說,教會始終與子民同在,提供聖事。」

接著,教宗不諱言地說:「今年復活節前,我要在空蕩蕩的聖伯多祿大殿裡主持逾越節慶典的消息一出,立刻有位優秀的主教寫信來譴責我。他寫道:『為什麼這麼做?聖伯多祿大殿如此雄壯廣闊,您為什麼不讓至少30個人參禮,讓人看見子民?不會有危險的。』我當時想:『這個人腦子裝的是什麼,告訴我這些?』那一刻我不理解,但是他既然是位優秀的主教,非常親民又渴望向我提建言,我要找到他,向他提問。然後,我恍然大悟。他原來是要對我說:『您要當心,別把教會變成網紅,別讓聖事成為網絡風潮,別使得天主子民在網絡跟風。』教會、聖事和天主子民是具體的。」

為此,教宗闡明,「此時此刻,我們的確必須以這種方法培養與上主的親密互動,但這是為了走出隧道,而非停滯不前。這是宗徒們的親切感,而非諾斯底式、網絡風潮、自私自利;這是在子民之間的具體親密關係,在日常生活裡、在聖事內、在子民當中與上主的親切感」。

教宗最後勉勵眾人效法宗徒,培養與上主的親切感,明白祂是上主,彼此分享一切,包括:團體、聖事、上主、平安和宴席。教宗祈求上主在教會內教導我們與祂的這份親密關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救主慈悲主日反省

復活期第二主日 救主慈悲主日 彌撒

集禱經

無限仁慈的天主,祢藉著每年的逾越慶節,重新振作祢子民的信德;求祢廣施恩寵,使我們深切領悟:如何經歷了聖洗,而得到潔淨,並由聖神而重生,又靠著基督的血,而獲得救贖。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
恭讀宗徒大事錄 2:42-47

弟兄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因為宗徒顯了許多奇蹟異事,各人都滿懷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他們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他們常讚頌天主,也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會眾。──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18:2-4, 13-15, 22-24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願以色列家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願亞郎家族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願敬畏上主的人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人雖推撞我,叫我跌倒,然而上主卻扶持了我。上主是我的力量與勇氣,祂常是我的救援。在義人的帳幕中,響起了勝利的歡呼。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是上主的所作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讀經二(天主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使我們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
恭讀聖伯多祿前書 1:3-9

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讚美!祂因自己的大仁慈,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使我們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並獲得那為你們已存留在天上的、不腐壞、無瑕疵、不朽的產業,因為你們原是為天主的能力所保護,為使你們藉著信德,而獲得那已準備好,在最後時期出現的救恩。為此,你們要歡欣踴躍;雖然,現在你們暫時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愛慕祂;雖然你們現在仍看不見祂,還是相信祂,並且以不可言傳,和充滿光榮的喜樂,而歡欣踴躍,因為你們已把握住信仰的效果:靈魂的救恩。──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多默,因為你看見了我,纔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
:亞肋路亞。

福音(八天以後,耶穌來了,站在門徒中間。)
恭讀聖若望福音 20:19-31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其他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多默對他們說:「除非我看見祂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祂的肋膀,我決不信。」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 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不要做無信德的人,但要做個有信德的人。」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看見了我,纔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神蹟,沒有記在這部書上。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祂的名,獲得生命。──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主內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二主日,同樣,也紀念救主慈悲,敎會再度提醒我們信德的重要,邀請我們用慈悲之心去見証我們對耶穌的信仰,帶領其它不認識基督復活的人,分享天主的救恩!

談到慈悲耶穌瞻禮,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敎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這位偉大的教宗努力不懈地推廣慶祝耶穌的慈悲, 為的是希望我們注意永生的重要,真的,沒有慈悲就很難攫取永生,瑪竇褔音第二十五章31-46節記載得很清楚. 慈悲是發自天主對我們的愛,天主願意我們承受永生,讓我們全心感謝天主的鴻恩,學習耶穌和天父對人的典範,將來與聖人聖女共享永生!

人如果沒有感受到又或者拒絕天主的大愛,絕對沒有慈悲可言,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只管自己的利益,很少理會他人的死活,甚至所謂基督徒的我們,平日為生活勞碌不停,為人際關係糾纏,那有空閒去思想天主對自己的愛和對別人的同情,故今日我們慶祝救主慈悲主日之同時,居家隔離疫情的我們,為何不趁此機會祈求耶穌,讓我們從今天起學習對人慈悲為懐,包括對家人的愛護寬恕和諒解,對人友善和尊重,關懷弱勢團體。

我們已故敎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行為,大家有目共睹,他完全彰顯了耶穌慈悲的德能, 他被人行刺,接近死亡,卻選擇寛恕,他受到創傷卻友待敵人,甚至到獄中探望兇手. 今天教會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受到世俗的污染,不要自私自利以牙還牙,相反的,我們要效法耶穌的慈悲,將天主的愛反映在我們的生活上。

如何學習對人富於慈悲呢?

讀經一清楚的告訴我們:要信任天主,與人分享所有,更要熱心祈禱!「天主沒有憐惜自己的獨生子,把祂賜予給我們作為贖罪的犧牲,藉著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獲享那準備在末世時期出現的救恩」參閲伯前1:3-5

的確,我們要信任天主,其實在對別人實行慈悲之前,天主已經對我們慈愛無量. 真的,對人慈悲和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擁有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窮一生的鍛鍊,要不段祈禱,求天主賜給我們一顆慷慨的心!

話說有貴婦問津印度聖德蘭修女,如何尋求平安喜樂,意欲捐贈巨金於她,修女拒之,勸勉她每次想買名貴珠寶和奢侈物品之時,放棄慾念,再將錢捐給窮人.。婦人不明所以,但照修女意思實行,過了多次經驗,心𥚃湧出不可言語的喜樂平安. 貴婦好奇追問修女原因,修女解釋:對人慈悲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需要或希望擁有的放棄,繼而送給有需要的人。

各位,在疫情極為嚴峻的意大利,不是報導過一位患重病的神父自願放棄能把他活下去的呼吸機讓給同病的隣人嗎?

聖雅各伯說得好:「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罷!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雅 2:14-17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我們生活於加拿大,得天獨厚,感恩不盡,今次疫情之峻,讓本來貧瘠不勝負荷的大眾更難忍受煎熬,讓本來孤單患病的長者更感寂寞無助,讓我們提醒自己,當我們在家暫避疫情之際,千萬不要忘記他/她們!

所謂,因疫情,聽命令,保持距離,為的是對人慈悲!抗疫情,聽主命,不停去愛,為的是見證主恩!願天主常與我們同在!如此看來,享受永生,信賴耶穌,平安喜樂,與我們怎樣憐憫眾生,息息相關,對嗎?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宗:感謝藥劑師對病人的協助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星期四

教宗方濟各4月16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在禮儀開始之際,教宗念及藥劑師,說:「這幾天,有人責怪我忘了感謝一群堅守工作崗位的人。我感謝了醫生、護士和志工,而有人對我說:『您忘了藥劑師!』他們也辛勤工作、協助患者走出病痛。讓我們也為他們祈禱。」

當天的彌撒講道以喜樂為主軸。4月16日禮儀選讀的《福音》指出,復活主耶穌顯現給門徒們,他們「由於歡喜,不敢相信,只是吃驚」(參閱:路廿四35-48)。教宗於是引述了《聖經》中多次提及的「莫大喜樂的時刻」。舉例而言,聖保祿宗徒在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祈願道:「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十五13)教宗闡明,「喜樂是個至高的安慰經驗;上主讓我們明白,喜樂不同於愉悅、正向和光明。」為此,聖保祿宗徒祝福羅馬人,寫道:「願賜望德的天主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

「充滿喜樂」這個表達方式反覆出現。比方說,保祿坐監時,由於地震造成牢房的門打開、鎖鏈解開,獄警以為囚犯都已逃走,拔劍想要自殺,保祿阻止了他,並向他宣講福音,獄警全家便受洗,皈依天主,「滿心歡喜」(參閱:宗十六25-34)。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厄提約丕雅女王的總管身上,斐理伯給他施洗後,這位總管「喜喜歡歡地往前行自己的路」(參閱:宗八26-39)。耶穌升天時,門徒們也是如此:他們叩拜了升天的耶穌,「皆大喜歡地返回了耶路撒冷」(參閱:路廿四50-53)。

教宗表示,滿心喜樂,等同於「充滿安慰和上主的臨在,因為誠如聖保祿對迦拉達人說的,『喜樂是聖神的果實』(參閱:迦五22),而非美妙事物引發的情緒」。「我們滿心歡喜,這份喜樂是聖神的果實。少了聖神,人無法擁有這份喜樂。領受聖神的喜樂是一份恩寵。」教宗由此想到保祿六世教宗《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的最後幾段,保祿六世談及「喜樂的基督徒、喜樂的福傳者,而非垂頭喪氣的人」。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閱讀這道勸諭,並以《舊約》中乃赫米雅的話,勉勵信友們:「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參閱:厄下八1-12)「《厄斯德拉下》的這番話今天將對我們有所助益。我們擁有強大的力量來改變、宣講福音,以生命見證人的身份前行;這力量是上主的喜樂,是聖神的果實。今天讓我們祈求上主恩賜這果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因新冠疫情而心生恐懼的年長者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星期三

2020年4月15日復活節八日慶的星期三,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特別念及年長者。他説:「今天,讓我們為年長者,尤其是那些處於隔離狀態和在養老院的年長者祈禱。他們感到恐懼,害怕孤獨地離開人世,感受到這疫情對自己造成的侵略性威脅。他們是我們的根源和歷史,給我們傳遞了信仰、傳統和家園的歸屬感。讓我們為他們祈禱,願上主在這時刻親近他們。」

當天的讀經一講述伯多祿因納匝勒人耶穌基督之名治好了胎生瘸子(宗三1-10),福音所記載的是耶穌顯現給前往厄瑪烏的兩個門徒的事跡(路廿四13-35)。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了天主的忠信:「而我們的忠誠無非是對天主忠信的回應。天主忠於自己的言語,忠於自己的許諾,與祂的子民同行,履行接近祂的子民的諾言。」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有能力重新創造,就如祂對那個胎生瘸子所行的,給他再造一雙脚,使他得到痊癒(宗三 6-8)。天主治癒,天主總是給祂的子民帶來慰藉。這就是天主對我們的忠信:一個重新的創造。我們的天主繼續帶領子民前行,不辭辛勞地為子民勞苦工作(參閱:《神操》236號)。」

教宗指出:「我們可以說,祂不怕『疲累』。祂就像那個牧羊人一樣,回到家後發現少了一隻羊,就去尋找那隻丟失的羊(參閱:瑪十八12-14)。牧人為了愛、為了忠信可以超時加班。我們的天主是一位‘超時加班’的天主,但是祂不需要酬勞,而是白白地付出。這是無償的、豐沛的忠誠。在蕩子的比喻中,那位父親的忠信展現在他多次到陽台去看兒子是否歸來,他不知疲倦地上到陽台,等待兒子回來為給他設宴慶祝(參閱:路十五21-24)。」

教宗表明:「天主的忠信就是個無償的慶宴、是喜悅。這份喜悅體現在那位被治癒的瘸子身上:他進入聖殿時『隨走隨跳,讚美天主』(參閱:宗三 8-9)。」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的忠信是一種有耐心的忠信:祂對自己的子民有耐心,祂聆聽他們,引領他們,慢慢的給他們講解並點燃他們的心,就如祂對遠離耶路撒冷的那兩位門徒所作的一樣。」

教宗最後總結道:「天主的忠信始終先於我們,而我們的忠誠始終是對那那先於我們的忠信作出回應。天主總是先我們一步。成為忠誠的人就是讚美天主的忠信,並忠於這忠信。這就是對此忠信作出答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值此困境,願眾人跨越分歧、團結一心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 星期二 彌撒

2020年4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特別為團結合一祈禱。他說:「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互相合一的恩寵。願此刻的困難能促使我們發現彼此的共融、那始終勝過於各種分歧的合一。」

當天的讀經一記載,伯多祿宣講耶穌為默西亞,並勸眾人悔改(參閱:宗二36-41)。教宗由此展開彌撒講道,闡明悔改意味著「改變生活、恢復忠誠」。「忠誠這種人性態度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我們經常自欺欺人,因而分心,打算跟隨假象。」

「舉例來說,勒哈貝罕的國家一鞏固,就捨棄了上主的法律,全以色列人也附和他(參閱:編下十二)。」

教宗指出:「這不僅是個歷史事實,更是個普遍狀況。我們往往一感到安全,就開始推展自己的計劃,逐漸遠離上主,並未持守忠誠。我的安全感並非上主所賜,而是一個偶像。這正是勒哈貝罕和以色列人的遭遇。王國一鞏固,他們就感到安全,遠離法律,改為崇拜偶像。我們會說:『可是我沒有跪拜偶像。』你或許沒有跪拜,但你確實尋求偶像,時常在心裡朝拜偶像。很多時候,自身的安全感為偶像開啟一扇門。安全感並非壞事。」

教宗表明:「安全感其實是一份恩寵,因為『上主與我同在』,所以我感到安全無虞。然而,倘若一份安全感是以自我為中心,令我遠離上主,像勒哈貝罕王那樣,我就成了不忠不信的人。保持忠信極為困難。整個以色列的歷史,以及後來教會的歷史,都充滿了不忠信、自私自利、自我安全感,使得天主子民遠離上主,喪失忠誠之恩。而我們之間、人與人之間,忠信當然也不是個受歡迎的美德。失信於人的情況比比皆是。」

當天的福音則提供了瑪利亞瑪達勒納的忠信榜樣:那名忠實的婦女從未忘記上主為她做的一切。她在悲劇前忠貞不渝,甚至認為自己能搬回遺體。她是個「柔弱卻忠誠的婦女」,教宗稱之為「宗徒中的宗徒」。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懇求上主賜予忠誠之恩,並感謝上主恩賜祂的安全感,而非我們自己的安全。忠誠的美德永遠常存,卻難以維持。求上主親自來守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