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不為當權者祈禱是一個罪過

常年期第二十四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 弟前 2:1-8

弟兄們:首先我勸導眾人,要為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祈禱,為叫我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這原是美好的,並在我們的救主天主面前是蒙受悅納的,因為他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因為天主只有一個,在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也只有一個,就是降生成人的基督耶穌;他奉獻了自己,為眾人作贖價:這事在所規定的時期已被證實,而我也是為了這事,被立為宣道者和宗徒;在信仰和真理上,做了外邦人的教師。我說的是實話,並非說謊。我願意男人們在各地舉起聖潔的手祈禱,不應發怒和爭吵。

福音: 路7:1-10

那時,耶穌進了葛法翁。有一個百夫長,他所喜愛的僕人病重垂危。百夫長聽說過耶穌的事,就打發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往他那裏去,求他來治好自己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裏,懇切求他說:「這個人值得你為他做這事,因為他愛護我們的民族,又給我們建造了會堂。」耶穌就同他們去了。當他離那家已不遠時,百夫長打發朋友向他說:「主啊!不必勞駕了!因為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為此,我也認為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只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雖是受派在人權下的,但是,在我下也有士兵;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你來!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耶穌一聽這些話,就佩服他,遂轉身向跟隨自己的群眾說:「我告訴你們:連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這樣大的信德。」被派去的人回到家中,見那僕人已經痊愈了。

2017年9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基督徒應以祈禱陪伴當權者,而當權者也應祈禱,否則就會封閉在自己政黨的小圈子裡。一個意識到自己在子民和天主面前為下屬的當權者必定也會祈禱。

教宗的反省以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和《福音》為題材。在第一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勸勉弟茂德也要為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祈禱(弟前2:2)。《福音》記述一個百夫長的祈禱,他懇求耶穌治好自己患病的僕人(路7:1-10)。這個百夫長雖然是外邦人,但他愛以色列子民,愛他的僕人,為他的生死擔憂。

教宗說:「這個人感到需要祈禱,這不僅因為他愛自己的僕人,也因為他意識到自己不是萬物的主人,不是能夠最後說了算的人。他知道在自己之上還有另一位在發號施令。他雖然有自己的下屬和士兵,但他自己也是受派在人權下的。這個意識促使他祈禱。的確,持有這種意識的當權者必會祈禱。」

「若不祈禱,當權者就會封閉在自己或黨派以自我為準則的意識中,無法走出這個圈子,他是一個自我關閉的人。然而,若當權者看到真正的問題,持有這下屬的意識,就會知道還有另一位比他更有權力。誰比一個當權者更有權力呢?人民賦給了他權力,天主透過人民賦予他權力。若一個當權者持有這下屬的意識,他就會祈禱。」

教宗強調:「當權者的祈禱極其重要,因為他祈禱是為了託付於他的子民的公益。因此,他們應向天主懇求懂得妥善治理的恩寵,就像撒落滿王那樣,向天主祈求的不是金銀或財富,而是治理的智慧。當權者必須向上主懇求這智慧,祈求上主不要除去他在天主和子民權下的意識,明認:『我的力量就在那裡,而不在小圈子或我自己内』。」

有的當權者可能會提出異議,說自己是不可知論者或無神論者。

教宗對這樣的人說:「如果你無法祈禱,就應面對你的良知,面對你子民的智慧,不可獨自與你黨派的小圈子留在一起。這將造成以自我為準則。聖保祿宗徒勸導信友們為眾君王祈禱,為叫我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弟前2:2)。不過,若一個當權者做了一件我們不喜歡的事,他就會受到批評和被孤立,讓他獨自與他的黨派或國會留在一起。」

教宗表明:「我們不可把當權者遺棄在孤獨狀態,而應以祈禱陪伴他們。基督徒必須為當權者祈禱。『可是,神父,我怎能為這個做了這麽多壞事的人祈禱呢?』『可他更需要祈禱。你要為這個當權者祈禱,做補贖。』」

「保祿宗徒說要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代禱,這話多麽美。為什麽?『為叫我們度一種寧靜平安的生活』。如果當權者擺脫了束縛,就能在平安中治理,全體子民因而從中受益。」

最後,教宗籲請信友們進行良心省察,詢問自己是否為當權者祈禱。

「我請你們每個人今天花費5分鐘時間進行反省。若你們是當權者,就要詢問自己:『我是否向透過子民賦予我權力的那一位祈禱?』若不是當權者,就要詢問自己:『我是否為當權者祈禱?』『是的,我為這位和那位祈禱了,因為我喜歡他們;可是為別的人,卻不。』但那些人更需要你的祈禱!『我是否為所有當權者祈禱?』如果你們為準備辦告解進行良心省察,發覺你們沒有為當權者祈禱,就要告明此事。因為,不為當權者祈禱是一個罪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默觀十字架下的痛苦聖母和十字架上的勝利者

九月十五日 痛苦聖母 彌撒

痛苦聖母

教會早期,通常在敬禮耶穌苦難時,紀念聖母的痛苦。中世紀開始獨立紀念敬禮聖母痛苦,更喜歡首先追念聖母的喜樂。五樂發展為七樂:領報、聖誕、主顯、復活、升天、降臨、聖母升天。十三世紀尤其在德國開始敬禮聖母七苦。聖母忠僕會對聖母的苦難,很早就有特別的敬禮。一六六八年起,該會獲准於每年九月第三主日舉行特別敬禮,紀念聖母七苦。一八一七年起,教宗比約七世為感謝聖母保護他由法國安返羅馬,通令普世聖教會舉行這個典禮。聖母七苦的內容:西默盎預言、埃及逃難、耶穌失蹤、苦路相遇、十字架下、懷抱聖屍,耶穌安葬。概述如下:

(一)聖母一苦:西默盎的預言。那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默盎,這人正義虔誠……他對瑪利亞說:「……有一把利劍將要刺透妳的心。」(路2:34-35)

(二)聖母二苦:埃及避難。天使在夢中對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通知你的時候。」(瑪2:19-20)

(三)聖母三苦:嬰孩耶穌失蹤三日。衪的母親向祂說:「孩子,為甚麼袮這樣待我們?看袮的父親和我一直憂苦地在找袮。」(路2:41-48)

(四)聖母四苦:耶穌背負苦架,向刑場進發。「耶穌背了十字架向前走,有一大群人和婦女,跟著衪。婦女們為衪捶胸痛哭。」(瑪27:31-33)

(五)聖母五苦:耶穌被釘苦架。「他們到了那名叫髑髏的地方,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衪的母親……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若l9:25-27)

(六)聖母六苦:耶穌聖屍由苦架卸下。「阿黎瑪雅人若瑟……要求領取耶穌的遺體。耶穌的遺體由十字架卸下後,衪的母親接抱在懷中。」(路23:53)

(七)聖母七苦:耶穌聖屍埋葬。「痛苦之母呀,當若瑟把耶穌用細麻布包裹,安放在墳墓裡的時候,妳的心多麼痛苦呀!」(路23:55)

來源:我靈讚頌主

恭讀聖若望福音 19:25-27

那時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2017年9月15日(痛苦聖母紀念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鼓勵眾人默觀在十字架下的痛苦聖母瑪利亞。

教宗說:「默觀耶穌的母親,默觀這個反對的記號,因為耶穌真是勝利者,但祂是在十字聖架上的勝利者。這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弔詭,需要憑藉信德來理解,至少接近這項奧跡。」

「聖母瑪利亞明白這點,在她一生的歲月裡,她的心靈都被刺透。她跟隨耶穌,聽見人們的議論有褒有貶,但她總是走在她的聖子身後。我們因此稱聖母是首位門徒。瑪利亞心有不安,這個反對的記號遂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聖母最終安靜地在十字架下凝望著她的聖子耶穌,或許聽到有人批評說:『看,那女人就是三名罪犯之一的母親。』但聖母還是為聖子拋頭露面。我現在的簡短講道是為了在靜默中默觀這項奧跡。那時,她孕育了我們大家,孕育了教會。聖子耶穌對她說:『女人,看,妳的兒子!』耶穌使用的稱謂不是『母親』,而是『女人』,一位堅強勇敢的女人;她在那裡說出:『這是我的兒子,我絕不否認祂。』」

教宗表明:「我們不僅要反省當天福音選取的章節,更要加以默觀。願聖神向我們每個人明示,我們所需的究竟是什麼。」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回味‧波蘭世青》:甘寶維神父彌撒講道﹣慈父的比喻

2016年7月28日,香港教區甘寶維神父在聖若望保祿二世朝聖地為香港教區世青團主持彌撒。講道中,他邀請青年人反省當天的福音「蕩子的比喻」。

梵蒂岡連線:教宗任命新任教義部部長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見證教宗擢升5位新樞機,還有一起認識教宗新任教義部部長。

禮儀及聖事部:應對感恩聖事使用的麵餅和酒的質量加以監護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Congregation for Divine Worship and the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受教宗方濟各委託於2017年7月8日公布了一封寫給全體主教們的《通函》,要求他們「對感恩聖事使用的麵餅和葡萄酒的質量,以及製作麵餅和葡萄酒的人員加以監護」。通函也作出幾項實施説明。

《通函》指出,直到目前為止,感恩聖事使用的麵餅和葡萄酒通常都由一些修會團體負責製作。如今,這些材料也在超市、其它商店,甚至透過網絡出售。為了不讓感恩聖事使用的材料的有效性受到質疑,禮儀及聖事部建議主教們對有關問題作出指示,例如以特別證書確保感恩聖事使用的材料。

首先,在慶典中使用的麵餅必須是以未經發酵的純小麥,於近期製成,這樣便不會有任何腐壞的危險。若在感恩聖事使用的麵餅的製作中加入其它材料,例如水果、食糖或蜂蜜,則是嚴重的濫用行為。不言而喻,製作祭餅的人不但應品德正直,也應具備專業經驗並擁有適當的工具。

其次,感恩聖事中使用的酒必須是天然的,是葡萄樹的果實,純正、沒有變質,也沒摻和其它的質料。需要當心的是,葡萄酒應保持完好狀態,不能變成醋。應絕對禁止使用純正性和出處不明的酒,因為教會嚴格要求肯定聖事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至於有些人因各種嚴重理由而無法接受正常製作的麵餅或正常發酵的酒,《通函》闡明,對感恩聖事而言,完全不含麩質的祭餅是無效的材料,而部分缺少麩質的祭餅則是有效的材料,因為在這些材料中含有足以做成麵餅的麩質,而無需添加其它的質料及使用改變麵餅性質的方法。此外,葡萄汁,無論是新鮮的,還是經由不改變其性質程序而延緩發酵所保存的(例如冷凍),均為感恩聖事有效的材料。

另一方面,基因改造生物製作的材料用於感恩聖事,可以被視為有效。

《通函》最後表明,鑒於情況和環境的複雜性,如神聖事物沒有受到尊重,因而需要採取實際措施,指定專人在有關當局的委託下有效地確保生產者提供的感恩聖事使用的材料應是純正的,這些材料也能恰當地分發和銷售。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耶穌要我們把自己的罪交給祂

常年期第十三周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23:1-4,19;24:1-8,62-67

撒辣一生的壽數是一百二十歲。撒辣死在客納罕地的克黎雅特阿爾巴,即赫貝龍。亞巴郎來舉哀哭弔撒辣;然後從死者面前起來,對赫特人說道:「我在你們中是個外鄉僑民,請你們在這裏賣給我一塊墳地,我好將我的死者移去埋葬。」事後,亞巴郎遂將自己的妻子撒辣葬在客納罕地,即葬在那塊面對瑪默勒「赫貝龍」的瑪革培拉田間的山洞內。亞巴郎年紀已老,上主在一切事上常祝福他。亞巴郎對管理他所有家產的老僕人說:「請你將手放在我的胯下,要你指著上主、天地的天主起誓:你決不要為我的兒子,由我現住的客納罕人中,娶一個女子為妻;卻要到我的故鄉,我的親族中去,為我的兒子依撒格娶妻。」僕人對他說:「假使那女子不願跟我到此地來,我能否帶你的兒子回到你的本鄉?」亞巴郎答覆他說:「你切不可帶我的兒子回到那裏去。那領我離開父家和我出生地,同我談過話,對我起誓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後裔」的上主,上天的天主,必派遣自己的使者作你的前導,領你由那裏給我兒子娶個妻子。設若那女子不願跟你來,你對我起的誓,就與你無涉;無論如何,你不能帶我的兒子回到那裏去。」其後依撒格來到拉海洛依井旁附近,他原住在乃革布地方。傍晚時,依撒格出來在田間來回沉思,舉目一望,看見了一隊駱駝。黎貝加舉目看見了依撒格,便由駱駝上下來,問僕人說:「田間前來迎接我們的那人是誰?」僕人答說:「是我的主人。」黎貝加遂拿面紗蒙在臉上。僕人就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告訴了依撒格。依撒格便領黎貝加進入自己母親撒辣的帳幕,娶了她為妻,很是愛她。依撒格自從母親死後,這才有了安慰。

福音:聖瑪竇福音 9:9-13

那時候,耶穌從葛法翁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內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2017年7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工廠區的一間廠房內與工人們舉行彌撒時表示,知道耶穌為我而來並始終給予我寬恕,這對那些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而言是一種安慰。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召叫稅吏瑪竇跟隨祂。瑪竇是猶太人,卻與羅馬統治者合作向同胞收稅,並將部分稅收據為己有。

教宗解釋說:「稅吏被人仇恨,被視為叛國賊。耶穌在那些人中揀選了最糟糕的一位作祂的門徒。之後,瑪竇邀請耶穌與他的整個群體吃午飯,十分地喜悅。法利塞人自命義人,評斷每個人,批評耶穌與這幫人在一起。主耶穌卻說:『我來不是為了義人,而是為了罪人。』這使我倍感安慰,因為我想到耶穌為我而來。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擁有罪人的學位。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最大的罪是什麼,自己的軟弱在哪裡。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我們每個人,在場的任何人,都不能說:『我不是罪人』。法利塞人卻這樣說,耶穌因而譴責他們。他們傲慢、虛榮,認為自己比他人強。實際上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的罪人頭銜也是我們能夠吸引耶穌的原因。耶穌來找我們,來找我,因為我是一個罪人。那些自命義人的人不需要耶穌。相反地,那些意識到自己是罪人的人也知道耶穌常常寬恕人,始終治癒人的心靈。」

教宗說:「我是軟弱的,我會再次跌到,但耶穌將扶我起來,治癒我,始終如此。這是我們的安慰,耶穌為我而來,賜予我力量,帶給我幸福,讓我良心平安。在黑暗的時刻,當我們感到重擔在肩,有許多事要做,當我們在生活中多次跌倒,事務繁多,負擔沉重時,我們不要害怕。耶穌愛我,因為我如此脆弱。」

教宗提到聖熱羅尼莫的事跡說:「聖人脾氣暴躁,雖然努力做個溫和的人,卻仍然是那副脾氣,因為他是個達爾馬提亞人,達爾馬提亞人都挺厲害的。這位聖人能夠控制他的生活方式,奉獻給上主許多事,許多工作,他祈求上主說:『你要我做什麼?』上主答說:『你還沒有給我全部。』『可是主啊,我已經給了禰這個、那個……。』『還少一件。』『哪一件?』『給我你的罪。』聽到這話實在令人欣慰:『給我你的罪,你的軟弱,我來治癒你,讓你繼續前行。』」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在這個月的第一個週五,我們想想耶穌的聖心,祂讓我們明白了這件美好的事:祂以慈悲之心只要求我們:『給我你的軟弱,給我你的罪,我都予以赦免。』耶穌寬恕一切,始終寬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宣認、受迫害和祈禱是兩位宗徒一生的特徵

2017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隆重感恩祭並祝聖新教省總主教的白羊毛肩帶,5位新樞機與教宗共祭。教宗強調,“宣認、受迫害和祈禱”是伯多祿和保祿兩位宗徒一生的特徵。

當天選讀的《福音》記述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就問門徒們:「人們說人子是誰?」並且進一步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只有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3-16)。

教宗說:「這就是宣認:承認耶穌是他所期待的默西亞,永生的天主,自己生命的主人。今天,耶穌也向我們,尤其是我們這些牧人詢問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這個決定性的詢問面前,我們的回答不能隨便脫口而出,因為這關乎著生命的存亡:有關生命的詢問要求我們作出具有生命的答覆。若我們不宣認耶穌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即便通曉信仰教義也無濟於事。」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今天,耶穌注視著我們的雙眼並問我們:『你說我是誰?』這好像在說:『我是否還是你生命的主人,你心靈的指南,你希望的緣由,以及你堅定不移的信賴?』今天,我們也要與聖伯多祿一起重申我們作為門徒和使徒的生命抉擇。」

「宣認耶穌的人不僅要提出見解,也要捨棄性命,知道不可讓自己的信仰不冷不熱,而應為了愛而燃起熱火。他們應如同伯多祿和保祿那樣,跟隨耶穌一直跟到底,不半途而廢;他們跟隨耶穌,走在祂的道路上,而非我們的道路上;他們所走的是新生命、喜樂和復活的道路,有時也會背負十字架且受到迫害。」

教宗由此引出兩位聖宗徒受迫害的特徵。

他說:「不僅伯多祿和保祿為了基督傾灑鮮血,整個教會團體在初期就已受到迫害,正如《宗徒大事錄》告訴我們的那樣(瑪12:1)。今天在世界不同地區也有許多基督徒被邊緣化、受到誹謗和歧視,包括精神上的暴力。這些情況有時處於緘默中,經常得到了默許,那些本應讓他們神聖權利受到尊重的人卻沒有盡到義務。」

教宗指出:「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基督,但若沒有十字架,也就沒有基督徒。承受惡不僅需要耐心,也應懂得與耶穌一起且以耶穌的方式,而非以人世間的方式來得勝。」

關於兩位聖宗徒的第三個特徵「祈禱」。

教宗說:「宗徒的生命從宣認中湧出,然後傾注於奉獻,而且每天都在祈禱中度過。祈禱是滋養希望和增進信賴不可或缺的清水。祈禱讓我們感受到被愛並能夠去愛。它使我們在黑暗時刻能前行,因為有天主之光的照耀。祈禱在教會内扶持我們每個人,使我們經受得住考驗。」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尤其是在場的樞機和總主教們效法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做祈禱的人。教會多麽迫切需要祈禱的導師啊,但他們首先應是祈禱的人,度祈禱的生活!我們若祈禱,上主必介入;祂忠信於祂對我們的愛,在我們受到考驗時與我們同在。」

「親愛的樞機弟兄們,上主陪伴了宗徒們的行程,如今也將陪伴你們。你們在此團聚在宗徒們的愛德中,他們以鮮血宣認了信仰。親愛的總主教弟兄們,上主也將臨近你們。你們一領受白羊毛肩帶,就會堅定地為羊群而生活,效法把你們背在肩上且扶持你們的耶穌善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慶晉牧25週年:我們不是教會的老人政治


常年期第十二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13:2,5-18

亞巴郎有許多牲畜和金銀。與亞巴郎同行的羅特,也有羊群、牛群和帳幕,那地方容不下他們住在一起,因為他們的產業太多,無法住在一起。牧放亞巴郎牲畜的人與牧放羅特牲畜的人,時常發生口角。當時客納罕人和培黎齊人尚住在那裏。亞巴郎遂對羅特說:「在我與你、我的牧人與你的牧人之間,請不要發生口角,因為我們是至親。所有的地方不是都在你面前嗎?請你與我分開。你若往左,我就往右;你若往右,我就往左。」羅特舉目看見約但河整個平原,直到左哈爾一帶全有水灌溉,有如上主的樂園,有如埃及地。這是在上主消滅索多瑪和哈摩辣以前的事。羅特遂選了約但河的整個平原,向東方遷移;這樣,他們就彼此分開了;亞巴郎住在客納罕地;羅特住在平原的城市中,漸漸移動帳幕,直到索多瑪。索多瑪人在上主面前罪大惡極。羅特與亞巴郎分離以後,上主對亞巴郎說:「請你舉起眼來,由你所在的地方,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看見的地方,我都要永遠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要使你的後裔有如地上的灰塵;如果人能數清地上的灰塵,也能數清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要將這地賜給你。」於是亞巴郎移動了帳幕,來到赫貝龍的瑪默勒橡樹區居住,在那裏給上主築了一座祭壇。

福音:聖瑪竇福音 7:6,12-14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珠寶投在豬前,怕牠們用腳踐踏了珠寶,而又轉過來咬傷你們。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

羅馬時間2017年6月27日早晨,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小堂與在羅馬的樞機們舉行共祭彌撒,慶祝他晉升主教25週年。教宗表明,樞機們應成為今日青年「夢想的爺爺」。年邁在教會内並不是老人政治的同義詞,我們不應封閉在憂鬱中,而應像亞巴郎那樣始終對天主懷抱希望。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記述亞巴郎聽從天主的吩咐,「起身、舉目觀看且懷著希望行走的事跡(創13:14-18)」。亞巴郎起身而不坐等,舉目觀看遠方而不修築圍牆,對天主將賜給他如星星那麽多後代的恩許懷抱希望。教宗解釋道:「如同亞巴郎那樣,上主也對我們說:你要起來!你要觀看!你要懷著希望!」

「亞巴郎蒙召叫的時候,或多或少正是我們這個年紀:他正準備退休,安度晚年。可是,他卻在這個年歲開始上路。這個年邁的人背負著衰老的負擔,身上帶著疼痛和疾病。但你好似一個年輕人,你要起身,向前走!你就好似一名童子軍隊員:要前進!觀看且懷抱希望。」

教宗表示:「我們的年齡或多或少與當時的亞巴郎一樣,天主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上主今天對我們說同一句話:你要起身!你要觀看!你要希望!現在還不是給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歷史劃句號和做總結的時候。我們的歷史尚在行進,透過一種使命行進著,直到最後時刻。上主指給我們的使命是:你要起身!你要觀看!你要希望!」

教宗說:「有些不喜歡我們的人說我們是教會的老人政治。這是一種嘲諷。他們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麽。我們不是老朽守舊的人,我們是祖父。要是我們沒這種感覺,那就必須祈求能有這感覺的恩寵。我們是姪孫輩注視的祖父,應以自己的經驗賦予他們生命意義。我們這些祖父不封閉在自己歷史的憂鬱中,而是為賦予生命意義開放心胸。對我們而言,這『起身,觀看和希望』就叫做『夢想』。我們是蒙召去夢想並把我們的夢境給予今日青年的祖父們,因為他們需要夢想。他們將會從我們的夢想中汲取力量,去說先知話並向前推進他們的工作。」

教宗在彌撒結束時感謝在場的樞機們,請他們為他祈禱,使他的信德更加堅固。

教宗說:「我感謝你們在這個紀念日一起祈禱,我也為我的罪過請求寬恕,在信望愛三德上持之以恆。我非常感謝你們兄弟般的陪伴,並祈求上主在服事教會的道路上降福和陪伴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不必算命,只要聽從天主的指引

常年期第十二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12:1-9

上主對亞巴郎說:「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為一個福源。我要祝福那祝福你的人,咒罵那咒罵你的人;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獲得祝福。」亞巴郎遂照上主的吩咐動身,羅特也同他一起走了。亞巴郎離開哈蘭時,已七十五歲。他帶了妻子撒辣依、他兄弟的兒子羅特和他在哈蘭積蓄的財物,獲得的僕婢,一同往客納罕地去,終於到了客納罕地。亞巴郎經過那地,直到了舍根地摩勒橡樹區;當時客納罕人尚住在那地方。上主顯現給亞巴郎說:「我要將這地方賜給你的後裔。」亞巴郎就在那裏給向他顯現的上主築了一座祭壇。從那裏又遷移到貝特耳東面山區,在那裏搭了帳幕,西有貝特耳,東有哈依;他在那裏又為上主築了一座祭壇,呼求上主的名。以後亞巴郎漸漸移往乃革布區。

福音:聖瑪竇福音 7:1-5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怎樣判斷人,你們也要怎樣受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樑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2017年6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基督徒不必占星或算命預知未來:真正的基督徒信賴天主,聽從祂的指引邁上旅途,向上主的驚奇開放。這是教宗在暑假前最後一次有信友參禮的清晨彌撒。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創世紀》,講述亞巴郎聽從天主離開故鄉,動身前往應許的福地(創12:1-9)。教宗解釋道:「這是基督徒的生活風格、我們身為天主子民的風格,它基於三個幅度:割捨、許諾和祝福。」

亞巴郎離開故鄉便是「割捨」。

教宗說:「基督徒始終具備割捨的幅度,它在十字架上耶穌的一無所有中得到滿全。我們總是需要『離開』、『放下』才能踏出第一步。正如天主對亞巴郎說的:『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創12:1)。」

在福音中,門徒們也蒙召放下一切,離開故鄉,跟隨耶穌;眾先知也是如此。舉例而言:厄里亞召叫正在耕田的厄里叟放下一切,跟著他事奉上主,厄里叟說:「請你讓我先回去和我的父母吻別,然後來跟隨你」,厄里亞回答道:「你去吧!要再回來!」(列上19:20)

教宗指出:「基督徒必須具有割捨的能力,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們沒有與耶穌一同脫下衣袍,被釘上十字架。亞巴郎因著信德而聽命,前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希11:8),雖然他不知道明確的目的地。基督徒不必占星預知未來,不必去找水晶球算命師,請他看手相。不必如此。基督徒不知要往何處去,但他聽從指引。這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首要幅度:割捨。」

那麼,割捨是為了什麼呢?

教宗答道:「是為了走向許諾。這是第二個幅度。我們是走向許諾的人,走向相遇,走向我們必要承受的產業,一如上主告訴亞巴郎的土地。」

此外,教宗強調:「亞巴郎離開故鄉後,沒有興建房屋,卻搭建帳幕,因為他在旅途中信賴天主,他築了一座祭壇朝拜上主。然後,他繼續旅途,不停前行。」

教宗表示:「旅途每天早上展開。這是將自己託付於上主的旅途,向上主的驚奇開放的旅途。驚奇有時不是好事,甚至是壞事,讓我們想想疾病和死亡,但旅途依然向驚奇開放,因為我知道祢將帶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一片祢已為我準備的土地。換句話說,一個在旅途中的人是一個住在帳幕裡的人,那是精神的帳幕。當我們的心靈太過安定、太過安逸時,就會失去走向許諾的幅度。」

在「祝福」方面,教宗闡明:「基督徒是懂得祝福的男女,他們讚美天主和他人,並接受天主和他人的祝福,好能向前邁進。這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模式。」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效法信德之父亞巴郎,聽從上主的指引,割捨自己的所有,踏上旅途,信賴上主的許諾,並且懂得祝福。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聆聽上主的聲音,做個小孩子

耶穌聖心節 彌撒

讀經一:申命紀 7:6-9,11

梅瑟訓示人民說:你是屬於上主你天主的聖民,上主你的天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揀選了你作自己特屬的人民。上主喜愛你們,揀選你們,並不是因為你們比其餘的民族人數眾多;其實你們在所有的民族中,是最少的一個;而是由於上主對你們的愛,並為履行他向你們祖先所起的誓,上主纔以大能的手解救你們,將你們由為奴之家,由埃及王法郎的手中救出來。所以,你應知道,只有上主你的天主是天主,是對那愛他,遵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恩直到千代的忠信的天主;所以你要謹慎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誡命、法令和規則。

讀經二:聖若望一書 4:7-16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

可愛的諸位,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瞻仰過天主;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纔是圓滿的。我們所以知道我們存留在他內,他存留在我們內,就是由於他賜給了我們的聖神。至於我們,我們卻曾瞻仰過,並且作證:父打發了子來作世界的救主。誰若明認耶穌是天主子,天主就存在他內,他也存在天主內。我們認識了,且相信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

福音:聖瑪竇福音 11:25-30

那時候,耶穌發言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

2017年6月23日(耶穌聖心節),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為了聆聽上主的聲音,我們必須做個小孩子。

教宗表示:「上主揀選了我們,與我們一起走生命的旅途,為愛我們而賜下祂的聖子並捨棄聖子的性命。」

在當天取自《申命記》的第一篇讀經中,梅瑟說天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揀選了我們作自己特屬的人民。

教宗解釋說:「我們讚美天主,因為祂藉著耶穌聖心賜予我們恩寵,叫我們喜悅慶祝我們得救的偉大奧跡,即天主愛我們的奧跡;讚美天主,同時也是慶祝我們的信仰。」

教宗特別提到讀經中的兩個關鍵詞:揀選和微小。

「揀選」

教宗說:「不是我們選擇了祂,而是天主甘願成為我們的囚犯。祂把自己和我們的生命聯繫起來,再不能分離。祂下了很大的賭注!祂忠於這種態度。我們因愛而被揀選,這是我們的身分。有人說:『我選擇了這個宗教。』其實不然,不是你作了選擇,而是天主揀選了你,召叫了你,把你和祂聯繫起來。這是我們的信德。如果我們不相信這一點,我們就無法明白基督的訊息,無法明白福音。」

「微小」

梅瑟說:「上主揀選以色列子民,因為他們是所有民族中是最小的一個。」

教宗解釋道:「上主愛上了我們的微小,為此而揀選了我們。祂選擇弱者,而非大人物。祂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瑪11:25)。如果你想明白耶穌的奧秘,那就放低身價,做個小孩子,承認自己一無是處。上主不僅揀选和啟示弱小者,更召叫他們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祂揀選弱小者,將自己啟示給他們,並召叫他們,那祂為什麽不召叫那些大人物呢?上主的心是開放的,但大人物無法聽到上主的聲音,因為他們充滿了自我。為聆聽上主的聲音,我們必須做小孩子。」

「現在我們再談基督聖心的奧跡。這奧跡不是一些人所說的虔誠者的聖像;耶穌被刺透的心是啟示的心,我們信仰的核心,因為祂做了弱小者,選擇了這條路。這種自謙自卑,貶抑自己,直到死在十字架上,是一種傾向於弱者的抉擇,好使天主的光榮得以彰顯。從基督被士兵刺透的身體流出了血與水,這是我們在今天慶祝的基督奧跡。我們慶祝的是一顆愛人、揀選和忠信的心,這顆心與我們緊密相連,啟示給小孩子,召叫弱小者並成為弱小者。」

最後,教宗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藉著耶穌基督聖心慶祝偉大的功績,偉大的救恩行動,偉大的救贖工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