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勇敢宣講復活的基督,我們就能與祂相遇

圖片:Vatican Media

「那些在逾越節清晨去基督的墳墓傅抹祂身體的婦女門徒教導我們,透過為耶穌作見證而與祂相遇。」教宗方濟各在星期一的天皇后喜樂經祈禱中強調這一點。他要求我們將這一教導珍藏在心中,並關注這些女性的勇氣。她們雖然為耶穌的死而痛苦,但「與其他人不同,沒有被悲傷和恐懼所困擾」。

教宗指出:「她們表達這愛的意願勝過一切,儘管知道墳墓是封閉的,需要移開封住它的石頭,她們也沒有氣餒,擺脫了恐懼和痛苦。」教宗方濟各說:「這就是尋找復活者的道路。當她們看到空墳墓時,就跑去向門徒們報告,然後就發生了耶穌與她們相遇的事情。」教宗指出:「當她們去宣講耶穌時,耶穌與她們相遇。」

教宗說:「當我們宣講耶穌時,耶穌就會來與我們相遇。有時我們認為與天主保持親近的方式是緊緊抓住祂;因為如果我們表明自己並談論祂,就會受到評判、批評,也許我們無法回應某些問題或挑釁,所以最好不要說話,保持沈默。不,這是行不通的。相反,當我們宣講上主時,主就會來到我們面前。你總是在宣講的道路上找到主耶穌。」

傳播耶穌的訊息時,祂就居住在我們心中

教宗解釋說:「實際上,就像當我們收到一個好消息並與朋友分享時一樣,當我們講述和重復這個消息時,我們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更加真切地體驗到它。對於耶穌而言,祂不僅僅是一個好消息,更是復活和生命。」

教宗說:「宣講是一回事,鼓吹和招攬信徒是另一回事。基督徒宣講,別有用心的人則是招攬信徒,這是不對的。每次我們宣講主耶穌,祂都會來與我們相遇,祂以尊重和愛來到我們面前,就像一個應當與人分享的最美好的禮物。我們越是宣講耶穌,耶穌就越是居住在我們的內心。」

與基督相遇使我們克服一切障礙來宣講祂

教宗希望人們明白:「與耶穌相遇促使我們克服一切障礙,因此他再次回到了福音中的婦女,強調她們面對堵在墳墓前的石頭的堅定決心,以及宣講基督復活的勇氣,儘管整個城市都目睹了祂被釘在十字架上。要知道,墳墓前的石頭原本可能會讓她們放棄為耶穌傅抹身體的計劃。當我們與耶穌相遇時,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止我們去宣講祂。如果我們把祂的喜悅只留給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遇見祂。」教宗方濟各邀請眾人思考如何讓別人接受耶穌福音的喜樂,並祈求聖母幫助我們成為「喜樂的福音宣講者」。

在天皇后喜樂經祈禱結束時,教宗談及《貝爾法斯特協議》25週年紀念,呼籲為烏克蘭祈禱。最後,他感謝在這些日子里向他表達「祝福」的人,並表示「尤其透過祈禱」來給予感激,懇求天主通過聖母的轉禱「用祂的恩典賞報每一個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哪裡有太多的「我」,那裡就少有天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反省當天的福音內容時,特別提到兩個動作,即上和下。當天福音講述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路十八9-14),他們兩人上聖殿去祈禱,但只有稅吏真正的「到達天主台前」,因為他謙卑地展現真實的自己。

教宗強調,「上」這個動詞,多次在聖經的事跡中出現,比如亞巴郎和梅瑟,他們「上」山與上主相遇,同樣的,耶穌「上」山顯聖容。教宗說:「上去,表達了內心的需求,離開平淡的生活去與上主相遇;從我們自己的平地上升,上到天主那裡,收集我們的生活並將其帶到上主面前,這是上升,我們祈禱時我們上升。」

第二個動作是「下」。教宗指出:「為了經歷與天主的相遇,需要進入我們的內心,誠實的注視我們的脆弱和貧困。事實上,在謙卑中,我們能夠毫無偽裝的將我們自己、壓在我們心中的有限和創傷、罪過和痛苦帶到天主前,懇求祂的仁慈,因為祂使我們恢復健康、治癒我們並使我們再次站起來。是上主將使我們重新站起來,不是我們。我們越是謙卑低下,天主越使我們上升。」

教宗也描述了比喻中兩位主角不同的內心態度:「稅吏『懇求寬恕』,法利塞人『深信自己一切都合乎要求』,將自己置於核心位置,開始讚美自己而鄙視他人。這是靈性上的驕傲,它帶來的是崇拜自己而刪除天主。這兩種態度“非常貼近我們。」

教宗籲請說:「想到他們,我們要審視自己:檢視在我們內,是否像法利塞人那樣,是個自充為義人的人。這種心態會導致我們鄙視他人。弟兄姐妹們,我們要警惕那些展現於自誇的自我陶醉和表現慾,兩者也導致我們基督徒、司鐸和主教總是把一個字掛在嘴邊。哪個字?『我』。哪裡有太多的我,那裡就少有天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天主從不厭倦我們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13日,四旬期第二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念經前,他反省了主日福音內容。當天福音記載的耶穌顯聖容的事跡向我們展示了耶穌在祈禱時,「祂的面容改變,祂的衣服潔白發光」。在耶穌身旁,有梅瑟和厄里亞。教宗指出,這非凡事跡的觀眾是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但是,根據聖史路加記載,當時門徒們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耶穌的光耀(參閱:路九32)。

教宗指出:「同樣是這三位門徒,他們在橄欖山園也睡著了,即便耶穌曾要求他們與祂一起醒寤。在今天的福音章節中,看到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在顯聖容之前就睡著了,而耶穌卻在祈禱。或許他們也在祈禱,直到疲倦佔上風。」

接著,教宗說:「兄弟姐妹們,這種不合適的昏昏欲睡難道與在我們明知是重要時刻卻仍然昏昏欲睡的許多情況有不同嗎?也許在晚上,在為諸多事情和工作忙碌了一天後,我們想祈禱、與耶穌在一起的時候,在我們想和家人交談的時候,卻已經沒有力氣了。我們的意願是保持更加清醒、留心和參與,四旬期是醒寤的時期。」

教宗說:「四旬期是天主願意我們從內心昏睡中醒來的時期。事實上,讓心靈保持清醒,也是我們要懇求的恩寵。只藉著我們的力量我們無法做到,就如被基督之光喚醒的門徒們那樣。」

教宗表示:「就如他們那樣,我們也需要天主的光,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天主的光吸引我們、喚醒我們,以及重新點燃我們祈禱、注視我們內心和將時間奉獻給他人的渴望和力量。我們能以天主聖神的力量克服疲倦。」

另外,教宗促使我們所有人善用四旬期:「該時期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時期,讓我們在每天結束時把自己置於祂面前,因為祂能喚醒我們的心靈。」

教宗最後表示:「我們可以,比如,打開福音,讓聖經照亮我們的步伐、燃燒我們的心。或者我們可以注視十字苦像,天主從不厭倦我們,祂能改變我們的時日,並賦予它們一個新的意義、一種不同的光和一種意想不到的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停止在烏克蘭的戰爭,讓談判佔上風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再次談到在烏克蘭的戰爭,為和平呼籲。他首先提到使烏克蘭人民陷於痛苦的創傷,說:「鮮血和淚水在烏克蘭流成了河。這不僅是軍事行動,也是製造死亡、摧毀和不幸的戰爭。受害者越來越多,逃亡者,尤其是母親和兒童的逃離也是如此。在這個飽受折磨的國家,人道援助的需求每時每刻都在劇增。」

因此,教宗强烈重申,必須立即確保平民受到保護:「我沉痛呼籲確實保證人道走廊的通行,保證和便於援助物資進入被圍困的地區,為受到炸彈和恐懼折磨的我們的弟兄姐妹提供得以維持生命的救助。」

教宗感謝許多致力於收容難民工作的人員,並敦促重啓談判。他說:「我感謝所有正在收容難民的人。我尤其懇求停止武器進攻,讓談判佔上風,也讓理智佔上風。讓國際法重新受到遵守!」

圖片:vatican.va

教宗也特別提到新聞記者們,他們以自己的工作讓全世界目睹令人痛心的戰爭實況:「我也願意感謝男女記者們,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提供消息:感謝你們這些兄弟姐妹的報道!這項服務讓我們能夠目睹那個人民的悲劇,能夠評估這場戰爭的殘酷。謝謝這些兄弟姐妹們!讓我們一起為烏克蘭祈禱,她的國旗就在我們前面。我們作為兄弟姐妹,一起懇求聖母,烏克蘭之后。」

教宗最後提及聖座的外交努力,以及他為和平服務的堅定意願。教宗說:「聖座樂於竭盡全力為和平服務。兩位樞機這幾天去烏克蘭,為那裡的人民服務,為提供幫助。一個是宗座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Krajewski)樞機,另一個是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臨時部長切爾尼(Czerny)樞機。兩位樞機的臨在不僅代表教宗,也是全體基督徒的臨在。這個子民願意表達關懷,並且説:『戰爭是一種瘋狂!拜託你們停下來!你們要看看這殘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三鐘經:支持、守護和捍衛家庭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2月26日,教宗方濟各聖家節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向身為父母者、子女、教會和公民社會發出呼籲:「我們要共同努力,來支持、捍衛和守護家庭。」

對話和傾聽是聖家立下的榜樣。當天福音記載說,耶穌12歲時和他的父母往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祂的父母在回去的時候發現耶穌不在,便折回耶路撒冷尋找,過了三天,才在聖殿找到耶穌。瑪利亞就向耶穌說,「你的父親和我,一直尋找你」(參閱:路二41-52)。在這句話中,不是我和你的父親,在說我之前,先提到你。可見,家庭中的和諧應得到守護,要抵制自我的獨裁。

當傾聽時,我們卻互指責錯誤;在應該關懷他人時,我們卻盯住自己的需求;在交談時,我們卻用手機把自己隔絕起來;當我們互相指責時,總是重複同樣的話,上演一齣已經看過的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理,最後陷入沉默的冷戰。這些都很危險。

教宗因此籲請說:「總之,晚上要和好。永遠不要在沒有和解的情況下入睡。否則隔天將會有『冷戰』!不幸的是,家庭中過於長久的沉默和沒有得到醫治的自私隱藏著衝突。有時甚至導致身體和精神上的暴力。這會破壞和諧、摧殘家庭。我們要從自我轉變為你。」

教宗提醒道:「聖家教導我們,家庭是由我們所編織的歷史。耶穌在祂父母的擁抱和操勞中成長。我們的存在不是基於我們享有的物質財富,而是來自我們得到的愛。家庭讓我們記得,天主希望我們團聚在一起,感恩、團結,有能力守護根基。我們的家庭也許並不卓越,也並非沒有問題,但這家庭是我們的歷史,是我們的根基:如果我們切斷這根基,生命就會枯竭!」

成為一個家庭需要每天學習:學會傾聽、一起行走、面對衝突和困難,總是以聖家為榜樣。在聖家中,也不是一切都順利,也有意想不到的問題、苦惱和痛苦。

誦念三鐘經後,教宗為人口冬季表示擔憂,稱其為「悲劇」。為此,在愛的喜樂家庭年之際,他提到當天發表的致夫妻的信函,說這信函是他的一份「聖誕禮物、一種鼓勵,以及一種關懷標記和一個默想的契機」。最後,教宗也請信眾為將召開的世界家庭大會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世界移民與難民日呼籲:我們蒙召建設更加包容的世界

圖片:聖伯多祿廣場上矗立著一座移民和難民紀念碑 (Vatican Media)

2021年9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特別提到當天是第107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他再次邀請全人類,不僅是信徒,向這些人受苦的人,移民、難民、無家可歸者、人口販運受害者和遭遺棄者伸出援手。教宗說:「沒有偏見和恐懼的一起同行,讓我們接近最脆弱者。」本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主題是「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

教宗呼籲道:「我們蒙召建設一個更加包容的世界,沒有任何人被排除在外。」教宗說:「他在精神上與那些在世界各地慶祝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人同在。」同時,他也特別問候和感謝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舉著不同形式和顏色的旗幟的團體。

此外,教宗也向受到加那利群島的拉帕爾馬火山爆發影響的人表達「接近和關懷」之情。他說:「我特別想到那些被迫離開家園的人。讓我們為這些受到考驗的人和救援人員向加那利群島虔敬的雪中聖母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沒有青年與祖父母的對話,歷史就不會前進、生命就不會延續

2021年7月25日是首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教宗特別提及當天普世教會慶祝的「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

教宗首先邀請聚集在廣場的信友一起為年長者鼓掌,教宗說:「我們剛剛慶祝了首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我們向所有的祖父母鼓掌。祖父母和兒孫們、青年與長者一起展現出一張美麗的面孔和代際之間的結合。」

接著,教宗說:「我邀請每一個團體都慶祝這個節日,去拜訪最孤獨的祖父母和年長者,把我受耶穌‘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的許諾啓發而來的訊息,帶給他們。我祈求上主,在這個節日我們更加走進長者幫助他們回應天主的召叫,尤其在這丟棄的文化背景中,向社會展示出祖父母和年長者臨在的價值。祖父母需要年輕人,年輕人需要祖父母:他們應對話,他們應相遇!祖父母擁有歷史的汁液,這汁液給予正在成長中的樹提供生長的力量。」

教宗說:「沒有青年與祖父母的對話,歷史就不會前進、生命就不會延續;祖父母在照料青年人的時候有夢想的權利,青年人有權從祖父母那裡汲取汁液而獲得預言的勇氣。」

教宗最後鼓勵在場的信友說:「請你們這樣做,去與祖父母和年輕人會面及交談並傾吐心聲。這會使每一位都開心快樂。」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在誦念三鐘經後,特別念及這些天受到特大暴雨襲擊的中國人民。在7月25日新聞截稿前的24小時內,河南省已有58人死亡,仍有很多人下落不明。教宗也祝願正在進行的奧運會是希望和普世兄弟情誼的標誌。

中國河南省最近發生嚴重水災。據中國國家電視台報道,有3百多萬人遭强降雨襲擊,37.6萬人被疏散。教宗方濟各正如為德國所做的那樣,該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日前遭洪水襲擊,在7月25日誦念三鐘經後,也特別為鄭州洪災和為此付出代價的人們祈禱。

教宗說:「數日前,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遭强降雨襲擊,導致洪水肆虐。我為罹難者和他們的家人祈禱,向所有那些因這災難而痛苦的人表達關懷之情。」

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在教宗呼籲和祈禱後在推特上發佈推文,為中國正在發生的事,以及在世界其它地方發生的事表示擔憂。他籲請大家共同採取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大伊瑪目寫道:「最近的洪災和世界各地創記錄的氣溫上升,導致許多人死亡,更多人流離失所。國際社會應加强努力,採取嚴厲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並保護人類免遭這不可否認的威脅。」

教宗方濟各在7月25日的三鐘經祈禱後,也提到正在日本舉行的奧運會。本屆奧運會原定於2020年舉行,但由於疫情大流行,而延至今年7月舉行。教宗說:「在這新冠疫情時期,願這奧運會在健康的競技中是希望和普世人類弟兄情誼的標誌。願上主降福籌辦者、運動員,以及所有那些為這體育盛事而合作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讀
「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資訊

教宗三鐘經:願人人享有醫療保健服務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7月4日晚在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後,繼續留院療養,不克返回梵蒂岡。因此,7月11日的主日誦念《三鐘經》活動,他是在醫院十樓陽臺上主持的。教宗在祈禱活動中特別念及病患,強調免費醫療保健系統的重要性。

教宗首先表示很高興能夠繼續主持主日天的《三鐘經》祈禱活動,而不至於中斷。教宗說:「我感謝你們所有人:我感受到了你們的親近和你們祈禱的支持。我從心底里感謝你們。」

接著,教宗講解了當天主日福音的内容。教宗解釋道:「今天的福音記述耶穌的門徒『給許多人傅油並治癒了他們』(谷六13)。這‘油’也讓我們想到病人傅油聖事,它給予精神與身體的安慰。但這『油』也是那照顧病患的人的聆聽、親近、關心與溫柔。」

「我們所有人,我們每個人遲早都需要這個親近與溫柔的‘油’,以探訪、打電話和伸手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就可以把這『油』帶給別人。讓我們謹記,按照《瑪竇福音》25章的記述,在最後的審判時,天主詢問我們的一件事將是我們有否關懷照顧病患。」

隨後,教宗提及他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日子,親身體驗到良好醫療保健服務的重要性。他強調:「一個免費的醫療保健確保每個人獲得良好的服務。我們不能丟失這個寶貴的公共福祉,需要保護它。」教宗指出:「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因為它服務於所有人,也需要每個人貢獻己力。」

「在教會内,有時一些醫療機構因管理不善,經濟狀況不佳,因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賣了它。但教會的聖召不是要賺錢,而是提供服務,服務總是無償的。不要忘記這一點:讓我們保護無償服務的公益機構。」

最後,教宗對傑梅利綜合醫院和其它醫院的醫生、所有醫療保健人士和醫院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和鼓勵。教宗邀請衆人為所有病患祈禱:「讓我們祈求聖母瑪利亞的轉禱,為所有病患康復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懺悔:憐憫因罪惡而受傷的心

教宗方濟各當選伯多祿繼承人後在四旬期的一幕,至今令人難以忘懷。那是2014年3月28日,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開啟「24小時奉獻給天主」的懺悔祈禱活動。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到一個告解亭去辦告解,領受了修和聖事。這是他首次在公開辦告解。在天主的仁慈中,一顆被寬恕的心成了一顆新的心。

教宗在多次場合中提到聽告解的司鐸,最近一次是在今年2月14日。他在常年期第六主日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時,特別提到聽告解司鐸。他們不知疲倦地聆聽,是“溫柔革命的”攜帶者。這成了他訓導中的一個要點。

教宗說:「請允許我在這裡念及許多善良的聽告解司鐸,他們擁有這樣的態度:以溫柔和憐憫吸引人。很多人因自己的罪過而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一敗塗地。那些聽告解司鐸的手中沒有鞭子,而只是接受、聆聽,表明天主是良善的,天主始終寬恕、不知疲倦地寬恕。今天我邀請你們、廣場上的所有人,向這些仁慈的聽告解司鐸鼓掌。」

2014年3月28日,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時,為聽告解司鐸指出一條道路,並提醒說:「體驗天主慈悲的人不能不被祂觸動。誰體驗了天主的慈悲,他就覺得自己應該在弱者和窮人之間做慈悲的匠人。在這些『最弱小的弟兄』中間,耶穌等待著我們。讓我們接納慈悲,給予慈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緬甸祈禱:願能促進正義與穩定

2021年各2月7日主日,教宗方濟在三鐘經祈禱結束之際,對緬甸當前的微妙時刻深表擔憂。該國領導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於2月1日在軍事政變中遭到逮捕。教宗方濟各曾於2017年前往該國牧靈訪問,心中對緬甸懷有「濃厚情感」。軍事政變發生後的首個主日,教宗邀請信眾一同為這個國家靜默祈禱。

教宗說:「在這個如此微妙的時刻,我渴望再次保證我對緬甸人民的精神關懷、祈禱和團結一心。我祈願所有在該國負有責任的人,秉持誠摯的意願為公益效勞,促進社會正義和國家穩定,以謀求民主的和諧共處。讓我們一起為緬甸祈禱。」

教宗發言當天稍早,緬甸主教團籲請信眾參與特殊的為和平守齋祈禱日。主教們要求祈禱意向及講道內容應當成為和平的呼聲,呼籲恢復民主,不可訴諸於暴力,如同該國主教團主席貌波(Charles Bo)樞機2月4日向民眾和政府發出的呼籲那樣。當時,貌波樞機重申,和平與民主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此外,英國主教團主席尼科爾斯(Vincent Nichols)樞機也發出了簡短的聲明。他也為緬甸的修和祈禱,並祈願所有政治犯早日獲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