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勇敢的向上主祈禱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仁慈的上主,願我們在四旬期所行的善功幫助我們痛改前非,勉力行善;求你恩賜我們誠心遵守你的誡命,愉快地準備逾越慶節的來臨。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求你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
恭讀出谷紀 32:7-14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它,向它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上主又向梅瑟說:「我看這百姓,真是一個執拗的百姓!你且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
梅瑟求上主他的天主息怒說:「上主,你為什麼要向你用大力,用強硬的手臂,由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發怒呢?為什麼要叫埃及人說:他是惡意領他們出來,要在山中殺死他們,由地面上絕滅他們呢?求你息怒,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上主遂撤銷了要加於百姓的災禍。

福音(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
恭讀聖若望福音 5:31-47

那時,耶穌對猶太人說:「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托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他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他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他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
「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我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唯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麼會相信我的話呢?」

2019年4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邀請信徒如此向上主祈禱:勇敢地祈禱,與上主面對面的祈禱。不是以不冷不熱的態度,而是全心全意的祈禱。

當天第一篇讀經,記載梅瑟求天主息怒,求祂撤銷要加於祂的百姓的災禍(出32:7-14)。為了讓人們瞭解代禱是什麽,教宗列舉了聖經中一些人物的事跡,諸如梅瑟、亞巴郎、撒慕爾的母親亞納和克納罕婦人。

教宗說:「如此祈禱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不冷不熱。有人對我們說,『要祈禱,因為我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是的,我念兩遍《天主經》和《聖母經》,後來就忘了。祈禱不是這樣的,真正的祈禱是與主同在。當我要祈禱時,我必須懷著勇氣。我很喜歡一種表達方式,就是當人想要得到某些東西時所說的,『我盡一切所能去做』。或許我們會有疑惑:『我如此做,但是我如何知道上主在聆聽我呢?』我們有一定的保障,那就是耶穌。祂是偉大的代禱者。」

教宗說:「耶穌升天後,祂在天父前為我們代禱。就如祂在受難前,向伯多祿許諾,祂已為他祈求了,為叫他的信德不至喪失。耶穌此刻為我們祈禱。我們祈禱時,不論是想要有說服力,還是討價還價,不論是支支吾吾,還是與主爭論,祂都會把我們的祈禱帶到天父面前。耶穌不需要在天父前說話,祂向天父展示自己的傷口。天父看到祂傷口會賜予祂恩寵。當我們祈禱時,要想到耶穌與我們同在。耶穌是我們的勇氣、我們的保障,此刻祂在為我們轉求。」

教宗2019年4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9年4月意向

總意向:為戰爭地區的醫師和他們的合作夥伴

為戰爭地區的醫師及他們人道救援的合作夥伴,他們甘冒生命危險為救助他人的性命。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為希望服務意味著在不同文明之間搭橋

瑪竇福音13:33

衪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裏,直到全部發了酵。」

2019年4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以這番話解釋了他摩洛哥牧靈訪問的意義,並稱之為「交談和相遇道路上的另一步」。他表示:「世界上有許多宗教,而所有宗教都仰望高天、仰望天主,天父准許了這一點,我們不要害怕差異,卻要努力增進手足情誼,尤其是亞巴郎的子孫,諸如我們和穆斯林的情誼。」

教宗方濟各在這次朝聖之旅中步武了亞西西聖方濟各和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芳蹤:8百年前,聖方濟各帶著和平與友愛的訊息前去拜會蘇丹王;1985年,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梵蒂岡接見了哈桑二世國王後,前去訪問摩洛哥。教宗方濟各指出:「在我們這樣的時代裡,為希望服務首先意味著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橋樑。」

近年來,在摩洛哥舉行的幾場重要國際峰會中,聖座與穆罕默德六世國王重申了在捍衛人性尊嚴,促進和平與正義,以及照料受造界方面宗教扮演的關鍵性角色。教宗說:「懷著這份願景,我們也跟國王一起簽署了有關耶路撒冷的呼籲,祈願聖城受到保護,它是人類遺產,以及和諧相遇之地,為三大一神宗教的信徒而言尤其如此。」

教宗方濟各提起訪問首日的焦點,包括晉謁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參訪伊瑪目培訓學院,以及關注移民問題。去年12月正是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通過了「關於安全、有序和正規移民的全球契約」:「這是國際社會朝向承擔責任邁進的重要一步」。

在移民方面,聖座提議落實四個動詞:「接納、保護、促進、融入」。教宗闡明:「這並非由上而下的援助計劃,而是要透過這四個行動攜手共進,建設城市和國家,並維護各自的文化和宗教身分,向差異開放,懂得因人類手足之情誼將這些差異發揚光大。」

教宗與當地基督徒團體的相擁格外令人感動,他探望了仁愛修女會在郊區主持的社會服務中心,在拉巴特主教座堂接見了司鐸、奉獻生活者和教會協會的成員,並在首都的體育場舉行主日彌撒。

教宗說:「那是在摩洛哥的小小羊群。因此,我想起福音中鹽、光和酵母的圖像(參閱:瑪5:13-16;13:33)。重點不在於數量,而在於鹽有鹹味、光閃耀明亮、酵母能在整個群眾當中發酵。這並不來自我們,而是源於天主聖神,祂使我們在所處之地以交談和友誼為基督作見證。」

3月31日主日,大約來自60個國家的眾多信友參加了教宗主禮的彌撒,那是「天主子民在伊斯蘭國家內獨一無二的彰顯」。教宗強調:「天主渴望祂的所有子女都參與祂的喜樂,參與那寬恕與修和的慶典。唯有在天父的懷抱中重生並生活的人,才能在世界上做個希望的僕人。」

教宗方濟各摩洛哥使徒之旅

教宗方濟各《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中文簡介

教宗方濟各於2019年3月25日在洛雷托聖母之家簽署的《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的開端表示:

「基督活著,祂是我們的希望、帶給這個世界最美好的青春活力。祂所觸及的一切都變得年輕、煥然一新,並充滿生命。」

這是一份寫給「青年和全體天主子民」的文件,共有9章,分成299個段落。

下載

《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中文版】

《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英語版】

第一章:「天主聖言對青年說什麽?」

教宗列出青年應效法的幾個典範,例如《舊約》中的若瑟、基德紅(7)、撒慕爾(8)、達味王(9)、撒羅滿(10)等。在《新約》中,教宗提到「永遠年輕的耶穌願意賜予我們一顆永遠年輕的心(13),祂不希望成年人以輕視的目光看待比他們年輕的人」。

第二章:「耶穌基督永遠年輕」

教宗強調少年的耶穌「因著自己父母的信任,得以自由活動,學習與其他人同行」(29)。耶穌「不是從遠距離或從外部,而是以自己的青春經驗啓發青年,與他們分享」。在祂身上可認出青年心中的許多特徵(31)。

教宗也談到教會的青春活力,指出教會面臨兩種誘惑,一個是有人希望教會變得衰老,將她鎖定在過去,使她停滯不前;另一個是認為教會年輕,因為她接受世界所提供的一切;認為她與時俱進,因為她隱藏自己的訊息,將自己偽裝成別人(35)。

此外,教會也可能失去熱情且尋找「世俗虛假的安全感」。青年則能幫助教會保持年輕(37)。教宗提到,一些青年「要求教會更能夠聆聽,而非不停地指責世界。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緘默和膽怯的教會,也不希望教會為兩、三個糾纏她的問題總是戰鬥不止」(41)。

第三章:「你們是天主的當下」

教宗表示,我們不能只說「青年是世界的未來:他們也是現在,正在以自己的貢獻來充實這個當下」(64)。因此,那些蒙召做青年的父親、牧人和導師的人該當有能力「在別人只看到圍牆的地方識別出道路,在別人只看到危險的地方認出機遇」(67)。

教宗提到處在戰爭中的青年、被剝削和遭綁架的青年、被捲入人口販賣和成為性奴隷的青年,表明「教會不能不為她這些年輕子女的悲慘處境而哭泣」(75)。此外,「數碼環境」建立了一種傳播的新方式,卻也成了孤獨、操控、利用和暴力的一個領域」。我們不應忘記,在數碼世界中的「巨大經濟利益能創建操控良知和民主進程的機制」。

此外,教宗也提到當前的移民問題,指出「在移民抵達的一些國家引起了警戒和恐慌,這經常出於政治目的的煽動和利用。如此傳播一種排外、封閉和只顧自己的心態,對此應作出果斷的回應」(92)。關於侵犯未成年人,教宗表示,教會「不怕指出其成員的罪過」。藉著青年的幫助,這段黑暗時刻「著實能成為一個劃時代革新的機遇,向一個嶄新的五旬節開放」(102)。

第四章:「給所有青年的重大訊息」

教宗向所有青年宣布三個偉大真理,首先是「天主是愛」:天主的愛更加著重的是「重新站起而非墮落,修和而非禁律,給予新機會而非定罪,未來而非過去」(116)。其次是「基督拯救你:上主的愛更大過我們所有的自相矛盾、所有的脆弱和所有的卑劣行為」(120)。

最後是「基督活著!」:基督不只是過去的好典範,不只在2千年前救贖了我們(124)。「你要每天呼求聖神,祂能改變你的生命,給它指出一個更好的航向」(131)。

第五章:「青年的旅程」

青春不能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中,因為那是一個「作選擇的年齡」,要在職業、社會、政治、婚姻或生育子女上做選擇。教宗鼓勵他們在作出選擇時要與耶穌建立友誼關係,因為祂常陪伴他們,就如厄瑪烏的門徒所經歷的那樣。

教宗也談到青年的成長和成熟,鼓勵青年走成聖的道路。「在生命的每個時刻,我們都能使自己的青春煥然一新並得到成長。但你若仿照他人,就不會成聖和實現自己,你必須發現自己是誰,並發揚你個人的成聖方式」(162)。

對那些「已經作出選擇的青年」,教宗談到有時會出現的危險,即「將自己關閉在小團體裡,感覺到活出了兄弟友愛,但也許他們的團體只是他們‘自我’的延伸」(168)。教宗建議青年「越出朋友的團體,建立社會友誼並尋求公益」(169)。「社會工作和直接接觸窮人仍是一種發現或加深信仰及分辨自己聖召的重要機會」(170)。

青年蒙召成為「勇敢的傳教員,你們要有反潮流的能力,懂得與人分享耶穌,傳播祂恩賜你們的信仰」(176)。「福音是傳給所有人的,不是只傳給某些人。福音不應只傳給那些我們認為比較接近、比較易於接受和比較好客的人。福音應傳給所有人」(177)。

第六章:「有根基的青年」

教宗告訴青年,若有人「對你說應忽略歷史,不要把年長者的經驗當作珍寶,卻要漠視過去的一切,只關注他向你們提供的未來…那人需要你們成為膚淺、沒有根基和懷疑一切的人,這樣你們就唯獨信賴他的承諾,屈服於他的計劃。各種形式的意識形態就是如此運作,摧毀與之不同的一切,好能毫無阻礙地進行控制」(181)。

因此,教宗勉勵青年向年長者學習,這種與年長者建立的關係能幫助青年發現過去鮮活的富饒,使之成為記憶。

第七章:「青年牧靈」

關於青年牧靈工作,教宗表明,青年自己「是青年牧靈的主角,他們得到陪伴和引導,但要憑著創造力和勇氣自由地尋找不斷更新的道路」。另一方面,青年牧靈應以同道偕行的方式進行,遵循兩條行動路線:尋找和成長。幫助「每個青年找到勇氣,而在另一個青年心中播下初次的宣講」(210);讓他們「活出兄弟之情、互相幫助、成為團體,以及為他人服務和接近窮人」(215)。

教宗再次邀請教會敞開大門,「為參加我們為青年設立的一些活動,無需讓每個人都接納教會的所有訓導」(234)。厄瑪烏門徒的圖像是青年牧靈的典範:耶穌詢問他們,耐心聆聽他們的講述,幫助他們識別出正在經驗的一切,然後依照《聖經》來詮釋他們的經歷。祂接納二門徒的邀請與他們留下,進入他們的黑夜。最後由他們自己選擇返回耶路撒冷的道路(237)。

青年牧靈「必須永遠是一項使徒的牧靈工作」(240)。「青年需要使自己的自由得到尊重,但他們也需要得到陪伴,這是一種從家庭就開始的成年人的陪伴」(242)。「這意味著青年應得到理解、尊重和愛,不應喋喋不休地指責他們,或向他們要求一種不符合他們年齡的完美」(243)。

第八章:「聖召」

聖召是一項召喚,為他人從事使徒性的服務。「為實現自己的聖召,就需要使自己内在的生活得到發展、萌芽和培養。這不是自己發明、從無中創造自己,而是在天主的光照下發現自己,使真我展現出來」(257)。

關於「愛和家庭」的聖召,教宗談到天主創造了人類的性特徵,因此性是天主的恩賜,絕非「禁忌」。天主賜予這份恩典「有兩個目的:相愛和傳遞生命」(261)。儘管困難重重,「把賭注壓在家庭上是值得的,因為在家庭中你們能找到得以成熟的最佳動力和應當分享的最甜美的喜樂」(263)。

教宗也談到「一種奉獻的特殊聖召,指出在分辨一種聖召時,不應排除奉獻於天主的可能性…,若你識別出這是天主的一項召喚,你就應跟隨它,這將使你的生命得到圓滿」(276)。

第九章:「分辨」

教宗提到,「若沒有分辨的智慧,我們便容易將自己變成受一時趨勢影響的傀儡」(279)。因此,青年應努力識別出自己的聖召。那些幫助青年分辨聖召的人員應具備三種敏覺力:將注意力放在人身上、將誘惑與恩寵區分開來,以及深入聆聽分辨者「確實想要去的地方」。

教宗最後表達「一項期望」:「親愛的青年們……教會需要你們的動力、你們的直覺,和你們的信德。若你們先來到我們尚未抵達的地方,就請你們耐心等待我們」(299)。

教宗在拉巴特主持彌撒

2019年3月3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拉巴特的穆萊阿卜杜拉王子體育中心舉行主日彌撒,這是他在摩洛哥訪問行程的最後一項活動。這座體育中心建於1983年,紀念在同一年去世的穆罕默德五世的幼子。2014年,國際足聯俱樂部曾在這裡舉行過幾次世界盃比賽。

當天的《路加福音》記述了耶穌講的蕩子比喻。教宗在彌撒講道中以這個比喻為核心,闡述了天父的慈悲和長子不接納慈悲的態度。他說:「這個父親看到日夜期盼的小兒子返回家裡,便興奮地跑上前去親吻他,同時不忘邀請他的長子與他一起參加歡宴。但長子不承認弟弟返回的事實,在他心中這個弟弟已經喪失了。」(參閲:路15:20-30)

教宗指出:「這個長子不僅不承認和接納自己的弟弟,也不接納慈悲為懷和慷慨寬恕的父親,寧可選擇孤立而不是相遇。在這個家庭裡似乎反映出我們人性的奧秘,既有為失而復得的兒子擺上的宴席,也有因這歡慶而感到被出賣和憤慨的情緒;既有對那經歷了貧困和痛苦者的款待,也有惱怒和氣憤,不願給認為不配受到款待的人留出空間。如此,在我們和我們的團體,甚至在我們心中再一次出現了張力。然而,天父對那個家庭的渴望則是,所有的子女都應分享祂的喜樂;任何一個人都不應像祂的小兒子那樣處在不合乎人性的狀態,也不可像長子那樣孤僻、與人隔離和尖酸。天父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

「為此,耶穌邀請我們仰望並默觀天父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再次發現彼此為弟兄姐妹。比喻中的父親對長子說:『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教宗解釋道:「父親的話不僅指物質財產,也指分享祂的愛和憐憫。這是基督徒最大的遺產和財富。我們不可根據一種道德、社會、倫理或宗教形態來衡量自己或為自己分類,而應承認還存在另一種狀態,即我們是天父所愛、所期待和有待歡慶的子女,從我們白白蒙受這恩典的時刻起,沒人能抹去或消除這種狀態。」

教宗接著表示:「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切莫陷於誘惑,將子女的身份簡化為法律和禁令、義務和盡職的問題。我們的歸屬感和使命不會從意志主義、嚴守法規、相對主義或整體主義中誕生,而是源自有信仰的人,他們每天都謙卑和不斷地呼求:『願祢的國來臨!』蕩子的比喻最後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結尾,沒有告訴我們長子作了什麽選擇。他是否前去參加了歡宴?這個結尾需要每個團體、我們每個人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目光和自己對別人的態度來書寫。基督徒知道在天父的家裡有許多席位,只有不願意分享祂喜悅的人才留在門外。」

教宗最後感謝在場信友在這片土地上為慈悲的福音作出的見證,感謝信友團體為成為慈悲的綠洲而努力不懈。他說:「我鼓勵和激勵你們繼續不斷地增進慈悲的文化,讓任何人都不會以冷漠對待別人,也不會轉面不顧別人的痛苦。」

教宗方濟各與穆罕默德六世國王共同為耶路撒冷呼籲

2019年3月3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拜訪了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二人在這個機會上簽署了一項聯合呼籲,承認耶穌撒冷的獨特性和神聖性。他們表明,這座聖城具有精神内涵及和平之城的特殊聖召,是人類的共同遺產,尤其是三大一神教信徒相遇的場所及和睦相處的象徵,他們在那裡建立了相互尊重和對話的關係。

基於這個理由,教宗方濟各與穆罕默德六世籲請:「應讓耶路撒冷城的多元宗教特性、精神層面和特有的文化身份得到保護和發揚。」他們表示:「我們祝願三個一神教信徒在聖城享有出入的充分自由,以及有權在那裡舉行各自的禮儀,如此他們才能為世界的和平與兄弟友愛,向天主,衆生的造物主獻上祈禱。」

教宗:告解是從不幸進入慈悲

耶穌與犯姦淫的婦女;慈悲與不幸。

2019年3月29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懺悔禮儀的講道中,反覆提及這兩組詞彙。和好聖事是「救恩的相遇」,我們在其中遇見那位「認識我們、憐愛我們,使我們得享自由」的天主,我們「明白自己在天主眼中珍貴無比」,從而「有勇氣重新出發」。

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講述:經師和法利塞人將犯姦淫的婦女帶到耶穌跟前,準備要按照法律用石頭砸死這名罪婦。但最後群眾一哄而散,沒有人投出石塊,這婦人沒有被定罪,唯有耶穌站在她面前。

教宗解釋這個景象說:「耶穌留在那裡,因為祂眼中珍貴的對象也留在那裡:那名婦人、那個人。對祂來說,罪人先於罪過。你、我、我們每個人都在天主心中佔有優先地位:先於錯誤、規矩、判斷和我們的跌倒。讓我們懇求恩寵,好能擁有耶穌那樣的目光。」

在這段福音章節中,耶穌兩次「用指頭在地上寫字」。

教宗指出:「這個神秘的舉動令人想起天主的承諾:『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耶31:33)。藉著耶穌、降生成人的慈悲天主,現在是時候在人的心頭上書寫,給人類的不幸帶來確實的希望:祂帶來的不是造成天主與人彼此疏離的外在法律,而是深入人心、使人獲享自由的聖神的法律。在這名婦人身上發生的就是這個情況:她與耶穌相遇,重新展開生活。」

教宗進而表明:「修和聖事乃是從不幸進入慈悲,是天主在人的心頭上書寫。我們每次都能在其中發現自己在天主眼中何其寶貴,祂是天父,祂愛我們勝過於我們愛自己。再者,基督徒在聖洗聖事的寬恕中誕生,在修和聖事的寬恕裡重生。天主的寬恕不是複製品,不會在每次告解過程中一模一樣地複製。透過司鐸領受罪過的赦免始終是個全新、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經驗。」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告解沒有用,我老是犯同樣的錯誤。』但上主認識我們,祂知道內心奮鬥的艱辛,曉得我們軟弱、容易跌倒、總是重複犯錯。祂同時也建議我們勤於行善,時常懇求慈悲。祂將鼓舞我們,再造我們。因此,我們要從和好聖事出發,恢復這聖事在生活和牧靈工作中應有的地位!」

最後,教宗鼓勵信友們在領受和好聖事之後靜默祈禱,在心中反覆思索這一切溫柔慈愛,再次品嘗平安與自由的滋味,因為和好聖事的核心是所領受的愛,而非所告明的罪。

教宗接見摩洛哥聖職人員

2019年3月3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拉巴特聖伯多祿主教座堂接見了摩洛哥的司鐸、男女會士和全國基督教協會的成員。一位神父和一位修女首先做了見證,稱摩洛哥的基督徒人數很少。教宗在講話中解釋說:「在我看來,這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激發改變、帶來驚喜和喚醒同理心的能力。」

教宗將該國基督徒的情況比作「微小的酵母」:「慈母教會願意將這些酵母與大量的麵粉混合起來,讓所有麵粉發酵。事實上,耶穌揀選和派遣我們,並非要我們變得人數眾多!祂召叫我們,是要托給我們一項使命——做真福八端和友愛的酵母。」

教宗繼續解釋說:「你們的使命不在於人數多少或佔據的空間大小。相反地,它取決於你們帶來改變並喚醒同理心的能力。問題不是我們數量少,而是我們無足輕重,成為不再具有福音味道的鹽,或者無法照亮任何東西的燈(參:瑪5:13-15)。因此,我們不要把自己看作『麵粉』,為了顯得很重要。你們清楚知道,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成為『酵母』。做基督徒指的是一種相遇,而不是固守一個教義、一座聖殿或一個種族。我們之所以是基督徒,因為我們被天主所愛,我們與祂相遇。」

教宗然後談及對話的重要性。他引用教宗聖保祿六世的話說:「教會必須與她所生活的世界對話。這樣的對話不應該跟隨時尚,而要出於對上主的忠誠。度奉獻生活者把他們周圍所有人的生活帶到祭台前,帶入他們的祈禱中。藉著他們的聲音,全世界各地的“一切受造物都可以不斷誦念《天主經》,這將是多麼美好!這種美好源於一個事實:『對話成了祈禱』,它以人類友愛之名來實現,即擁抱所有人,公平地對待每個人。」

基於這些理由,教宗感謝教會牧靈人員在摩洛哥所投入的工作。他敦促他們繼續成為他人的近人,例如被遺棄者、弱小者和窮人、囚犯和移民。教宗也勉勵他們:「在愛德大公運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並將愛德作為我們與穆斯林兄弟姐妹對話與合作的道路。」

最後,教宗方濟各勉勵在場人士始終牢記:「上主永遠先我們而行,在一切人看來似乎不可能的地方和事情上,開啟希望的空間,好使我們繼續成為友愛的活標記。」

教宗也祝願他們:「在聖神的助佑下,在對話、正義、和平、真理和愛德的領域結出豐碩的果實,讓人類友愛在這片天主喜愛的土地上,不斷成長、愈加强壮。」

講話結束後,教宗與在場眾人一起誦念三鐘經,結束本次會晤。

教宗方濟各摩洛哥使徒之旅節目播放時間

教宗方濟各受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和該國主教的邀請,將於3月30日至31日牧靈訪問摩洛哥,參觀拉巴特和卡薩布蘭卡市。摩洛哥是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此行將是教宗方濟各的第28次國際牧靈訪問。

教宗此行的主題為:「「希望的僕人」。聖座新聞室介紹教宗方濟各這次訪問具備三重目的,分別是:宗教交談、關懷移民,以及堅固當地天主教團體的信德。首先,宗教交談的幅度與今年2月阿聯酋的訪問「一脈相承」;再者,聯合國數個月前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通過了有關移民的全球契約;第三,該國的天主教團體約有25,000人,格外活躍於社會工作領域。摩洛哥總人口將近有3500萬,天主教徒與穆斯林和睦共處,其中穆斯林大多是遜尼派信徒。教宗這次是以「牧者」、而非「政治領袖」的身分前去訪問。

本台將於電視播放教宗方濟各在摩洛哥的訪問

節目時間如下(東岸時間)

按此收看

2019年3月30日

上午9時40分 直播(英語)

-教宗會晤摩洛哥政府當局、民間社會和外交使團,並發表講話;

-教宗參訪穆罕默德五世陵墓

上午11時10分 轉播

-教宗參觀穆罕默德六世皇宮

下午12時10分 轉播

-教宗到訪穆罕默德六世學院

下午1時10分 直播(英語)

教宗在教區明愛會所在地會見移民

2019年3月31日

上午8時30分 轉播

-教宗在拉巴特主教座堂會晤司鐸、會士、度奉獻生活者和世界基督教協會代表及帶領三鐘經活動

上午9時35分 直播(英語)

-教宗將為當地信徒舉行彌撒聖祭

節目時間如有更改, 恕不另行通知,敬請見諒。

更多相關中文資訊

教宗:心硬導致不忠、詆毀和誹謗上主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尊威的天主,求你使我們越接近逾越慶節,越能熱心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這個民族不聽從上主天主的聲音。)
恭讀耶肋米亞先知書 7:23-28

上主天主這樣吩咐他的子民說:「你們應聽從我的聲音,那麼我必作你們的天主,你們也必作我的人民;你們應走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道路,好使你們獲得幸福。他們不但不側耳細聽,反倒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從你們祖先出離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給你們派遣了我所有的僕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給你們派遣,但他們不但不側耳聽從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頸項,比自己的祖先還要乖戾。縱使你將這一切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聽從你;任憑你怎樣呼喚,他們也不會答應你。為此你對他們說:這個民族,不聽上主自己天主的聲音,不肯接受教訓;忠實已喪失,已絕於他們口中。」

福音(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
恭讀聖路加福音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魔鬼──他是使人瘖啞的魔鬼;他出去以後,啞巴便說出話來,群眾都驚訝不止。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再瓜分他的贓物。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2019年3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反省了當天禮儀所選的讀經和福音。教宗嚴厲警告說,不聽從上主聲音的心在長年累月後,就會變成乾涸之地,堅硬無比。

「我們常常充耳不聞,不聽從上主的聲音」,對於新聞廣播和鄰居的閒言碎語卻留心細聽。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7:23-28)的第一篇讀經,準確描述了天主的這種經歷。這段經文如同天主的抱怨。天主命令子民聽從祂的聲音,許諾給他們幸福,子民卻「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上主最後悲傷地說「忠信已喪失!」

教宗說:「這是一個失信的民族,失去了忠信的意義。這就是今天教會希望我們反思的問題,每個人都要想:『我失去對上主的忠信嗎?』『沒有啊,我每個星期天都去彌撒。』『是的,是的,但內心的忠信呢?我是否失去忠信呢,或者我內心堅硬、頑固、充耳不聞、不讓上主進入?』『你們今天要聽從上主的聲音』是教會的邀請。當一個人心靈堅硬,不聽從上主時,會超越不聆聽的界限:在他不喜歡天主的某些事情時,就會找藉口離開上主,詆毀、誹謗和抹黑上主。」

教宗繼續說:「耶穌與群眾之間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在當天的福音(路11:14-23)中,耶穌行奇跡,醫治病人,表明祂有治癒的力量,這也包括心靈治癒。可是這些頑固的人說了什麼?『祂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

教宗表示:「抹黑上主是拒絕上主的倒數第二步。第一步是不聽從,導致心硬,然後是詆毀祂。而最後一步將導致無法回頭,也就是褻瀆聖神。耶穌試圖說服他們,但是沒有用。最後,正如先知以『忠信消失了』為明確的結束語,耶穌則使用了另一個有助於我們理解的話語:『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有人說:『不,我與耶穌同在,只是有些距離,離得不太近。』『不,這不可能。要麼與耶穌在一起,要麼就是與耶穌對立。』」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蒙召全心歸向上主,正如福音歡呼詞中所勉勵的,因為祂是寬仁慈悲的。是的,即使你的心和石頭一樣硬,你常常為了不服從我而使我顏面掃地,但是你還有悔改的機會。上主說:『全心歸向我吧,因為我是寬仁慈悲的。我會忘記一切。我所看重的是你來尋求我。』這很重要,其它的不值一提。四旬期是慈悲的時期,是虔誠敬主的時期,讓我們敞開心扉,讓祂進入我們內。」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