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訪威尼斯首項活動,赴女子監獄鼓勵服刑人士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4月28日主日,教宗方濟各一早從梵蒂岡搭乘直升飛機前往威尼斯,展開他的牧靈訪問,第一站是朱代卡女子監獄。教宗逐ㄧ問候了約80名服刑人士,以及監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然後發表簡短講話,細心聆聽幾名服刑人代表的心聲,收下她們精心準備的禮物。

教宗心中的特殊位置

教宗在講話中向服刑人士解釋,他多渴望在訪問威尼斯時優先看望她們,以及她們在教宗心裡佔有「特殊位置」。教宗希望與她們的會面少一點「正式會晤」的拘謹,多一點「給彼此的時間、祈禱、關懷和友愛」,在天主的恩寵助祐下互相充實。

教宗表示,天主認識我們每一個人。在這相聚的時刻,「人人都能作出獨特的貢獻,都能領受惠及眾人的禮物」。

上主使我們團聚一堂

教宗指出,上主使我們團聚在一起,儘管我們走過的道路各有差異。由於那些造成創傷的過錯,有些人走過了「非常痛苦」的旅途。再者,服刑人士的艱難處境也包括監獄人滿為患、缺乏設施和資源,以及暴力事件。

與此同時,服刑這段期間也有助於在身心和道德上重獲新生,人們「互相尊重,培養才華和能力,從而提升尊嚴」。這些才華有時在生活的挑戰中受到束縛,但它們能重新浮現出來,造福眾人。

教宗強調:「沒有人能奪走一個人的尊嚴,沒有人!」

新的開始

無論如何,服刑人士能「重新發現自己和他人內在蘊藏的美好」,藉此重新出發。這些內在的美體現在朱代卡女子監獄目前舉辦的藝術展覽上,教宗讚許服刑人士對此「作出了積極貢獻」。

監獄可以成為「重建生活的建築工地」。服刑人士在其中「勇敢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剔除累贅、有害或危險的部分」。服刑人士構思計劃,重新出發,夯實基礎,以經驗為師,秉持決心毅力,一磚一瓦地重建生活。

教宗強調,監獄系統提供了「人性、靈性、文化和職業成長」的機會,促使服刑人「健康地重新融入」社會,創造「新的機遇」讓人人都能受益。

我們所有人都會犯錯,都需要被寬恕,都要醫治創傷。教宗表明,被寬恕的人會施予他人寬恕,重獲新生的人會幫助他人重生,得到醫治的人會去醫治他人。

對未來常懷信心和希望

教宗最後鼓勵在場每一個人重拾對未來的信心,「始終眺望遠處,始終展望未來,常懷希望」。

「我喜歡把希望想像成一個錨,妳們知道的,那是個固定在未來的錨。我們緊握著繩索,拉著定錨於未來的繩子前行。」

教宗臨行前向在場眾人表示感謝,送給她們一幅聖母抱聖嬰的聖像畫。他解釋道,聖母溫柔善待我們每一個人,「她是溫柔的母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將於2024年4月28日訪問意大利威尼斯

Photo courtesy: Rodney Leung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4月28日訪問威尼斯,他是第一次訪問該城。他是第四位前往威尼斯的教宗。在此之前,聖保祿六世教宗於1972年、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1985年、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1年到訪過威尼斯。

聖座新聞室在3月25日公布了教宗的行程。在訪問活動中,教宗將前往女子監獄會見服刑人士,並為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聖座展館揭幕。

當天早上6時30分,教宗將從梵蒂岡乘坐直升機出發,預計早上8時左右降落在朱代卡島上的女子監獄內的廣場上。在那裡迎接他的人中,也有威尼斯宗主教莫拉利亞(Francesco Moraglia)。8點15分,教宗將在監獄內的庭院會見女服刑人士並發表講話。屆時,行政人員、獄警和義工也將在場。會見活動結束時,教宗將親自問候大約80名女服刑人。

會見活動結束後,教宗將來到監獄中的小聖堂瑪達肋納堂,宗座文化教育部部長門東薩樞機將在那裡迎接教宗,他也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負責聖座展館的工作。上午9時,教宗將在瑪達肋納堂接見參加展覽的藝術家,並在此機會上發表講話,問候有關當局和藝術家們。

上午9時30分,教宗離開朱代卡島前往病人之痊聖母大殿,在大殿前的廣場上會見威尼斯和威尼托各教區的青年,並向他們發表講話。隨後,在青年代表的陪伴下教宗前往聖馬爾谷廣場,威尼托行政區主席、威尼斯市長等人在那裡迎候。

教宗將於11時在聖馬爾谷廣場主持彌撒,隨後帶領信眾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彌撒結束後,他將進入聖馬爾谷大殿瞻仰聖人的聖髑。之後,教宗前往聖海倫島,預計下午1時從那裡乘直升機返回梵蒂岡,2時30分抵達梵蒂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活出信望愛三德,為能承受永生

圖片:Vatican Media

天主將三超德傾注在我們內,預備我們承受永生。教宗方濟各4月24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如此表示。在講解了智義勇節四樞德後,教宗本週在要理講授中就信望愛三超德展開省思。

超德激發所有倫理德行

《天主教教理》第1813條闡明:「超性的德行激發所有倫理德行並使之定型而活躍起來。超性的德行是由天主注入信友的靈魂的,為使他們能以天主子女的身份行事,並掙得永遠的生命。」

教宗指出,四樞德雖然能激勵人們英勇行善,卻暗藏著一個危險,即:變成孤軍奮戰的個人英雄。

絕不孤單

然而,三超德的「鴻恩」是「在聖神內活出的生命」。教宗表示,這是基督信仰至關重要的幅度,與團體緊密相連,而且是三超德固有的內涵。

「基督徒絕不孤單。他之所以行善,並不出於個人努力的巨大付出,而是因為作為謙遜的門徒,他亦步亦趨跟隨耶穌善師。」

因此,三超德「是自我滿足的一大解藥」。「多少次,某些在道德上無可挑剔的男女,恐怕會在他們認識的人眼中變得自負、傲慢!」

意向的重要性

教宗強調,福音提醒我們戒避這「危險」。驕傲是「很強的毒藥,只要小小一滴,就足以毀掉整個美善的生活」。

「一個人可以做出不勝枚舉的善行,可以收穫歌頌和讚美,但他做這一切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為了抬舉自己」,那麼他稱不上是個有德行的人。

三超德助我們跌倒後站起來

「這些情況有時會製造痛苦。為了予以糾正,三超德助益良多」,特別是在我們「跌倒」的時候,在「符合倫理的良好意向」落空的時候。

教宗最後鼓勵道,「假若我們向聖神敞開心扉,祂會在我們內重振三超德」。「假如我們丟失信心,天主使我們再次向信德打開心門;如果我們灰心喪氣,天主在我們內喚醒望德;要是我們心硬如石,天主必定用祂的愛使之變得柔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節制的美德平衡有度、帶來幸福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4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省思了節制的美德。教宗從古人思想和《天主教教理》出發,指出對古代希臘人來說,「鍛鍊美德是為了得到幸福」;節德不會使人生變得灰暗、缺乏喜樂。

自制力和節制有度

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認為,節德的意義在於「控制自己的能力」。教宗表示,「因此,這個美德是自制力、一門不被強烈的反抗情緒所左右的藝術」。就《天主教教理》而言:「節德確保抑制對本能的自主能力,使人的慾望維持在合乎正理的範圍之內。」(1809條)

教宗進一步解釋道:「所以,節德正如意大利諺語說的,是個節制有度的美德。在任何情況下,它都伴隨著智慧,因為一個老是做事衝動又激動的人,終究是不可靠的。在很多人沾沾自喜於直言不諱的世界裡,有節德的人則是寧可斟酌他的話語。你們知道差別在哪裡嗎?不要脫口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反覆思索自己該說的話。」

給衝動和話語踩剎車

面對生活的種種樂趣,節德教導我們如何謹慎行事。教宗指出,「驅動力的自由奔馳,以及對所有樂趣的全面許可,最終會在我們身上適得其反,讓我們感到無聊」。

再者,有節德的人懂得在人際互動中拿捏話語的分寸。「他不會讓憤怒時刻毀掉關係和友誼,這只會造成日後難以修復。尤其在家庭生活中,克制能力一旦下降,我們大家恐怕會無法給張力、刺激和憤怒踩剎車。說話有時,沉默有時,但二者都需要節制有度。」

必要時,本著理解和同情予以斥責

此外,教宗指出,控制怒火並不代表永遠都和顏悅色,有時也需要義憤填膺,或者語帶斥責。

「有節德的人明白,最不愉快的事莫過於糾正他人,但是在必要時他也懂得這麼做:否則,就會給罪惡騰出一片自由空間。在特定情況下,有節德的人會兼顧極端:他一方面肯定絕對的原則,堅守不可妥協的價值,但另一方面他也會理解人們,表現出對他們的同情心。」

節德帶來平衡

在一個傾向於凡事衝過頭的世界,操練節德的人取得平衡,活出與福音風格相近的價值觀,例如:渺小、謹慎及溫和。

「他很敏銳,懂得哭泣,不為此感到羞愧,但他不會哭到不能自已。他若是被打敗,會重新站起來;他要是勝利,懂得回到平時不為人知的生活。他不尋求掌聲,但他知道自己需要別人。節德並不使人生變得灰暗、缺乏喜樂。相反地,它讓人能更好地品嚐生命的美好。」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祈求上主賜給我們節德。那是「成熟的恩典:年齡的成熟、情感的成熟和社交的成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今年9月將訪問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

教宗方濟各接受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國家元首和教會當局的邀請,將於今年9月2日至13日牧靈訪問這些國家。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4月12日公布了上述消息。

教宗將於9月3日至6日前往印尼雅加達訪問,6日至9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斯比港和瓦尼莫、9日至11日在東帝汶帝力、11日至13日在新加坡訪問。布魯尼指出,「訪問行程將在適當的時候公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勇德使我們向世上的惡作出反擊、大聲說不

圖片:Vatican Media

勇德是個「驍勇善戰」的德行,「有助於我們在人生中結出果實」。教宗方濟各4月1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以德行為主題的要理講授,引用《天主教教理》,以及古代希臘哲學家和基督徒神學家的思想來闡述這個德行。

《天主教教理》第1808號闡明:「勇德是倫理的德行,它確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時有恆心。勇德堅定人的主意,在倫理生活中力拒誘惑,克服困難。」

耶穌深知人的情緒

對古人來說,勇德與「暴躁的性情」有關,也就是人身上強烈的情感。教宗指出,強烈的情感不見得是「罪的殘留」,但是應當妥善教育這些情感,引導它們行善。「耶穌有著強烈的情感」。

「一個沒有勇氣的基督徒,不會盡力行善。他不打擾任何人,是個無用的基督徒。讓我們想想這點,⋯⋯耶穌不是一個不懂人的情緒的天主。相反地,祂在好友拉匝祿的死亡前痛哭;祂的某些表達顯示出祂熱情澎湃的心。」

不屈服於暗藏在我們內的恐懼

此外,根據古代的思想家,勇德蘊含了「雙重進展:一個是消極的,另一個是積極的」。教宗解釋道,前者關乎「我們的內在」,要打擊的對象是「內部敵人」,例如那些可能使我們裹足不前的恐懼、內疚和焦慮。這攸關戰勝自己的課題,不屈服於大部分「不會成真」的恐懼感。

「因此,我們最好呼求聖神,秉持含忍的勇德應對一切:依其所能,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但不是孤軍奮戰!上主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信賴祂,誠心尋求善。所以,我們在任何處境都能仰賴天主的眷顧,祂為我們裝備盾牌和盔甲。」

認真面對世上的惡

另一個我們要與之搏鬥的對象是「外部敵人,即:人生的考驗」。這是勇德的積極律動。在人生的各種意外事件前,勇德使我們在驚濤駭浪中「頑強抵抗,不惶恐也不氣餒」。教宗強調,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世上的惡,不可假裝它不存在。

「只要翻開史冊,或者不幸地翻閱報紙也行,就能發現在一些暴行中我們或多或少是受害者,又或多或少是主角,比方說:戰爭、暴力、奴役現象、壓迫窮人、從未治癒且仍在流血的傷口。勇德使我們對這一切作出反擊、堅決說『不』。」

反覆對罪惡及冷漠說「不」

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有人敦促我們走出舒適地帶,促使我們反覆對罪惡說「不」、對導向冷漠的一切說「不」。我們要向罪惡說「不」、向冷漠說「不」;向旅途說「是」、向那有益於進步的旅途說「是」。「為此,我們需要搏鬥」。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注視福音中耶穌的勇敢剛毅,以及諸位聖人的芳表,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操練勇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為台灣地震罹難者深感悲痛

教宗方濟各為台灣地震造成的人命喪亡和損失「深感悲痛」。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署名、寄給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李克勉主教的唁電中,教宗「向所有在這場災難中受到打擊的人,保證他的團結一心,以及在精神上的關懷」。

地方當局的數據顯示,4月3日的強烈地震至今造成了10人罹難、一千多人受傷,大約700人流離失所或受困。教宗在唁電中「為亡者、傷者和所有流離失所者祈禱」,同時也「為努力投入搶救工作的救難人員祈禱」。教宗最後懇求天主向所有人廣施「安慰與力量」。

與此同時,當地主教們籲請為罹難者祈禱,並在公告中表示,花蓮教區尚未有嚴重損壞的回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若無正義就沒有和平,需促進守法和公益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4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花團錦簇的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德行為主題的要理講授,探討了四樞德中的義德。教宗表示,義德具有社會幅度,「若無正義就沒有和平」。義德在大小事務上發揮作用,義人的日常特質是心胸坦蕩、關切他人、熱心公益、誠實待人。教宗強調,務必促進守法。

若無正義就沒有和平

教宗解釋道,義德是與法律有關的德行,它「試圖公平地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需要其它態度相伴,例如:仁厚、尊重和感恩。而且,義德與和平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正義是社會和睦共處的基礎:一個違法亂紀的世界,是個難以生存的地方,類似於叢林。若無正義就沒有和平。」

若是缺乏正義,衝突必定四起。沒了正義,所依循的就是弱肉強食的法則。「這不公平。」

若非人人受益,就沒有真益處

正義不僅是「法庭」上論及的問題,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教宗指出,義德以誠懇為基礎,建設與近人的關係,如同耶穌對門徒們的叮囑:「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瑪五37)教宗表示,義人「正直、簡樸、坦蕩,不戴假面具,表現出他真實的樣子」。義人奉公守法,常懷感恩,為他所得到的表達感謝。「如果我們去愛,也是因為我們先被愛了。」

「義人不只關切自己的個人福祉,更希望整個社會受益。因此,他不會屈服於誘惑,即便再怎麼合情合理,彷彿世界上唯有這些是獨一無二的。義德凸顯出,若非人人受益,為我也不會有真正的益處。義德將這份迫切需求放在人的心裡。」

義人懷抱普世友愛的夢想

義人犯錯誤時會道歉,他甚至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義人戒避毀謗、欺騙、放債,「言而有信」,「付給工人合理的薪資」,不走後門攀關係,促進守法。再者,他希望在社會上「人們尊重職務,而非職銜帶給人榮耀」。

教宗最後總結道,義人絕非穿著審查員制服、對別人的道德指指點點的人。義人是正直的人、「飢渴慕義」,他們是在心中守護著普世友愛渴望的夢想家。「特別在今天,我們大家非常需要這夢想。我們需要正義的男女。這將帶給我們幸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4年4月祈禱意向:為女性的角色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4月意向

意向:請為女性的角色祈禱

祈願女性的尊嚴和價值在每一種文化中都獲得承認,她們在世界各地都不再遭受歧視。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復活主日彌撒及文告:建設和平靠伸出的手和敞開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在世界各地迴盪著基督復活宣報的日子,很多沉重的大石塊阻礙了人類的希望,一如當初封住基督聖墓的巨大石塊那樣。今天的巨石有戰爭之石、人道主義危機之石等等。教宗方濟各3月31日復活主日正午時分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發表復活節文告,強調了這點。他指出,唯有耶穌「能推開那阻礙生命道路的大石」,為我們打開生命之門。當天上午10點,教宗先是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復活主日彌撒。然後,他乘敞蓬座車,繞場問候在場約6萬名信眾,再回到聖伯多祿大殿發表復活節文告並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

孩子眼中的傷痛

教宗親口宣讀了他為今年復活節撰寫的文告,將目光轉向耶路撒冷和聖地的所有基督徒團體,尤其念及世界許多戰爭的受害者:願復活主基督為飽受磨難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烏克蘭人民,開啟和平的道路。教宗籲請在遵守國際法的情況下,希望俄羅斯與烏克蘭全面交換俘虜:「雙方全部交換」。話音一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打斷教宗的講話。

接著,教宗發出另一個呼籲:「請確保人道救援物資有機會進入加沙地帶。」同時,教宗也懇請儘快釋放去年10月7日被綁走的人質,立刻在加沙地帶停火。

「我們不能容許當前的敵視繼續下去、繼續對早已筋疲力盡的平民百姓,特別是對孩童,造成嚴重影響。我們看到孩子眼中流露多少傷痛⋯⋯那些戰爭之地的孩子已經忘記微笑。他們用眼神問我們:為什麼?為什麼有很多人死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毀滅?戰爭永遠是荒謬和挫敗!我們不可讓戰爭之風更猛烈地在歐洲和地中海吹拂,不可屈服於軍火和重整武備的邏輯。和平絕非靠武器來建設,而是靠伸出的手和敞開的心。」

不可忘記陷入困境的地方

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陷入困境,教宗首先提到敘利亞:那裡13年來忍受漫長的毀滅性戰爭的苦果。其次,黎巴嫩因深層的體制、經濟和社會危機而陷入僵局,再加上與以色列接壤處存在的敵意,情況雪上加霜。「願復活主安慰親愛的黎巴嫩人民,扶助這個國家履行其召叫,成為相遇、和睦共處及多元兼容並蓄的地區」。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也是教宗惦念的對象,他們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後投入對話。教宗祝願他們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早日達成最終的和平協議。提到西巴爾幹地區邁向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步伐,教宗期許「種族、文化和宗教的差異不該是分裂的理由,卻要成為整個歐洲和全世界富饒的泉源」。

為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受害者祈禱

除了暴力和衝突的受害者之外,教宗也惦記著忍受糧食不安全和氣候變化後果的人,例如非洲廣大地區乾旱和飢荒的災民。教宗祈求復活主基督為他們開啟希望之路,並懇求上主安慰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使犯罪者改過自新。

教宗也請復活主基督扶持海地人民,「儘快終止那撕裂國家的流血暴力,願該國能在民主和友愛的道路上前行」。提到遭遇嚴峻人道主義危機的羅興亞人,願他們得到上主的安慰。但願因多年內部衝突而四分五裂的緬甸,能啟動修和之路。

此外,教宗也祈願在蘇丹、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剛果民主共和國、莫桑比克,都能開啟和平之路。願基督之光也照耀移民和經濟困頓的人,引領所有善心人士同舟共濟,援助那些尋求更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家庭。

生命的恩典常遭到輕視

教宗表示,在復活節這天,我們慶祝天主子復活所賜的生命,以及祂對我們每個人的愛。然而,生命的恩典「經常遭到人們的輕視」。

「多少孩子甚至都未能出生?多少人死於飢餓,或者缺乏基本照護,或者成了侵犯和暴力的受害者?多少生命由於愈加猖獗的人口買賣,淪為非法走私的貨物?」

在「基督把我們從死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的日子,教宗呼籲「所有政治負責人」不遺餘力地打擊人口販賣的禍患,不知疲倦地拆除走私人口的剝削網絡,讓受害者重獲自由。

教宗最後祈求上主「賜給他們的家人慰藉,特別是那些焦急地等待摯愛消息的人」,恩佑他們「安慰與希望」。教宗最後向所有人祝賀復活節快樂,並且頒賜全大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