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再次念到烏克蘭,也表示隨時願意去莫斯科會見普京

CNS photo/Alexander Ermochenko, Reuters

教宗方濟各於5月1日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之後,談到從當天開始的聖母月,邀請「衆信友和基督徒團體在5月份每天都為和平誦念《玫瑰經》」。接著,教宗的思慮轉向烏克蘭的馬里烏波爾城,即「瑪利亞城」,她遭到了殘酷的轟炸和摧毀。教宗說:「此時此刻我再次要求,為困在那個城市鋼鐵廠的民衆開啓的人道走廊暢通無阻。」

「我痛苦悲傷,牽掛著烏克蘭人民的痛苦,尤其是最弱小、老年人和兒童。從那裡甚至傳來兒童被逐出和流放的可怕消息。在看到人性可怕倒退的同時,我與許多感到悲痛的人一起質問,人類是否真的在尋求和平;是否願意避免軍事和舌戰的不斷升級;是否在盡一切可能讓武器消聲。」

最後,教宗沉痛呼籲:「我們不要屈服於暴力和武器惡性循環的邏輯。應走上對話與和平的道路。」

CNS photo/Paul Haring

此外,意大利《晚郵報》5月3日發表了教宗方濟各與該報社長馮塔納(Luciano Fontana)和副社長薩爾扎尼尼(Fiorenza Sarzanini)進行的訪談,内容主要涉及烏克蘭戰爭。教宗簡述了聖座從2月24日至今為停止戰爭所盡的努力,並表示他向普京總統提出了願意立即前往莫斯科的意願。

教宗說:「開戰20天後,我請帕羅林樞機轉告普京,我願意前往莫斯科。當然,這需要克里姆林宮領導人允許敞開幾個門窗。我們還未得到答覆,我們仍繼續提出這要求,即使擔心普京無法也無意在此時進行這會晤。但這種暴行怎能不去制止呢?25年前,我們在盧旺達經歷了同樣的事。」

關於這場戰爭的原因和武器「貿易」,教宗指出,只有少數國家反對提供武器的醜聞。

至於引起戰爭的原因,教宗表示:「也許是北約在俄羅斯的門前叫囂,因而激起一種憤怒,導致克里姆林宮反應惡劣,引發衝突。」

關於向烏克蘭人供應武器是否正確,教宗說:「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離得太遠了。但明顯的是,那裡正在試驗武器。俄羅斯人現在知道裝甲車沒什麽用處,正在考慮其它的東西。戰爭的原因正在於此:測試人們所生産的武器。」

教宗現在不會去基輔,他認為必須先去莫斯科。在重申為停止暴力升級已作和能作的努力後,教宗表明:「現在我不去基輔。我感到不能去。我必須先去莫斯科,先與普京會晤。但我也是一個司鐸,我能做什麽?我盡我所能,如果普京敞開大門的話。」

關於去莫斯科的話題,教宗也著眼於與正教宗主教基利爾聯手行動的可能性。他談到3月15日與宗主教的40分鐘視頻通話、基利爾對這場戰爭的「辯解」,以及取消6月在耶路撒冷的會晤。

教宗表示:「我聽了他的述説,然後對他說:我對此一無所知。兄弟,我們不是國家的輔祭員,我們不能使用政治言辭,而應說耶穌的話語。我們是天主同一個聖潔子民的牧人,因此我們必須尋求和平的道路,讓武器停火。宗主教不能變成普京的輔祭員。我與他定於6月14日在耶路撒冷見面,這將是我們第二次面對面地相見,與戰爭毫無關係。但現在他也同意我們先停下來,免得成為曖昧的信號。」

教宗的視野進一步擴大,談到在一個有戰爭的世界中人民的權利,那是常被提起和令人擔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教宗表明:「這不是一個 警報,而是對事物的觀察:叙利亞、也門、伊拉克,以及在非洲一場又一場的戰爭。這裡面都有國際利益。一個自由國家能對另一個自由國家開戰,這不可思議。在烏克蘭似乎是其他人在製造衝突。唯一關乎烏克蘭人的,是他們在頓巴斯作出的反應,但這是十年前的事,是陳舊話題了。當然,他們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民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更多烏克蘭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復活期第三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6:35-40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我就是這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不會餓;信我的,永不會渴。但我早已對你們說過,你們即使看見了我,卻仍然不信。凡父賜給我的人,都會到我這裡來。那到我這裡來的,我都不會拒絕;因為我從天而來,不是為實現我自己的意願,而是為承行那派我來者的旨意。派我來的那位的旨意就是:凡祂交給我的,我連一個都不能失掉,並要在末日使他們復活。這就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見了子而信祂的人,就有永恆的生命,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

反省

《父的旨意,子的滿全》

今天若望福音所帶出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大滿貫,即天父、人子和人的會合。耶穌所指的生命之源,乃務求人在得到永生時,不會再受任何饑寒交迫,或疾病魔鬼所纏繞。因著父與子建立的關係,能上呈下達,下呈上達;再者,他們的通情達理,使人子和人建立關係,執行主旨,能貫通一切。除此之外,父、子、和人的關係達至精益求精,和諧共融以至凝聚每一個人。況且,在承行主旨時,人必得永生,等待天地窮盡之時,終必復活,享見天主,喜樂無窮。

且看,耶穌每當在人前施行奇蹟,令人重拾信心之時,必先退到曠野熱切祈禱,期待與天父有密切會合,並先謀求仰合主旨,識別天意後才回到現實,更催促人們,勉勵他們不斷振作,信心重燃。

所以,君不見在主的行實中,屢次聽到的話?他對群眾説:「你可以做到,拿起你的牀走吧!」;
「拉匝祿,走出到光明來!」;
「伯多祿,在水面上行走吧!」;
「塔里塔古木!(Talitha Koum)」即「女孩子,我命你起來!」這句阿剌美語解作「女孩子」、「羔羊」、「僕人」之意。

「子的滿全」就是給予「父的旨意」得以完成之時,顯示天父喜見人子給人提升,永遠享見天主的真、善、美。何其福哉!何其樂哉!這才是人窮一生夢寐以求的賞心樂事。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樞機爺爺談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鹽與光傳媒資訊】第十六屆主教代表會議目前正進行「教區共議階段」。今屆會議的主題是「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教宗方濟各邀請整個教會,一起反思一個對於教會的生命和使命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題目:「天主期望教會在第三個千年要走的,正是這條共議精神之路。」

早前,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秘書處決定延長本屆會議進程第一階段在教區層級的時間,確定將第一階段的結束日期從原定的明年4月份推遲大約四個月,改為2022年8月15日截止。因此,各地教區現正以問卷方式收集意見(請前往你所屬的教區網頁填寫問卷),其中天主教香港教區諮詢專責小組邀請所有教友於2022年5月15日前交回問卷。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呼籲教友踴躍參與諮詢。為了讓教友對會議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他們特別邀請了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深入剖析教會「共議同行」的精神及踐行時的規範。

播出日期及時間(香港)
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
一連三個星期日下午3時
正委FacebookYouTube同步播放

第一集

陳樞機引用神學委員會於2018年發表的文件,從歷史、神學分析及實際運作三方面,探討「共議同行」的精神。

延伸資料:

Synodality in the Life and Mission of the Church (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Commission)

天主教香港教區-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專頁2021-2023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官方網頁

第二集

陳樞機引用梵二《教會》憲章指出,天主聖神分別從上而下、從下而上兩個層面帶領教會。

延伸資料

《教會》憲章

天主教香港教區-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專頁2021-2023

第三集

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提出四個原則,給「社會生活發展」和「建立一個百姓」作指引。陳樞機在本集探討了這些原則,說明我們必需正確認識教宗的原本意思,才不會被一些名詞和外間的說法誤導。

延伸資料

《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

天主教香港教區-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專頁2021-2023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問卷

天主教溫哥華總教區問卷

 

按此閱覽《鹽與光》世界主教會議專頁

 

 

教宗2022年5月祈禱意向:請為年輕人的信仰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5月意向

意向:請為年輕人的信仰祈禱

祈願每一位蒙召活出圓滿生命的年輕人,從聖母瑪利亞身上學會聆聽的方式、深刻分辨的能力、信德的勇氣,以及獻身服務的精神。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進教之佑驛站: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宗徒慶日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14:6-14

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斐理伯對他說:「主! 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耶穌回答說:「斐理伯! 這麼長久的時候,我和你們在一起, 而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 把父顯示給我們呢?你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 不是憑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內的父,作他自己的事業。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若不然,你們至少該因那些事業而相信。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做比這還大的事業,因為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什麼,我必要踐行,為叫父在子身上獲得光榮。你們若因我的名向我求什麼,我必要踐行。 」

反省

《學習基督的言行舉止》

有多少時候我們想看到天主,看看祂的真面目,看看祂到底有多真、有多神、有多好?但耶穌卻說明白的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在耶穌一生歲月中,在祂的祈禱經驗中,深深的體驗並領悟到祂在父內,父在祂內:「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父所做的,雖然我們沒見過天父,但藉由耶穌我們可以認識天父。今天我們每位基督徒也被邀請將天父顯示給其他人,因為有很多人不認識天主,他們需要藉著我們才能認識天主。如果他們要我們把天父顯現給他們,我們是否也能像耶穌一樣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嗎?我們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價值觀是否有讓人看見天父的好呢?

上主,求祢透過聖言碰觸我們,讓我們能向祢學習。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重新發現家庭生活的價值

宗座社會科學院於4月27日至29日在梵蒂岡舉行全體會議,主題是「作為親情關係的家庭:愛的挑戰」。在29日週五大會結束之際,與會者集體晉見教宗方濟各。教宗在講話中,談到該次大會主題的核心,聚焦於婚姻與當今家庭面臨的挑戰。

教宗指出:「社會變化正在改變著全世界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環境,長期和多重危機正在給家庭生活帶來壓力。」面對這樣的情形,教宗提出的良方是「重新發現家庭的價值,把家庭視為社會秩序的源頭和資源,作為兄弟情誼社會的生命細胞,照料共同的家園。」

教宗強調:「儘管幾個世紀以來婚姻和家庭都經歷了許多變化,但仍有共同和永存的特徵,揭示了兩者的崇高和重要。如果這種價值以個人主義和私人的方式體現出來,就像西方的部分情況一樣,家庭在社會環境中就會變得孤立和支離破碎。」

「重要的是,應明白家庭對社會大有益處,她不純粹是不同個體的聚合,也是基於『相互完善的紐帶』的一種關係。家庭的美好在於分享忠誠的愛、信任、合作和互助,這會帶給所有人幸福。」

為此,教宗解釋道:「教會的社會思想有助於讓人明白家庭的親情之愛,正如《愛的喜樂》宗座勸諭所尋求的那樣,遵循偉大的傳統,但在傳統的基礎上,繼續向前邁進。」

教宗繼續強調:「家庭是一個接納的場所,這個特質在有體弱和有殘障成員的家庭中尤為明顯。這些家庭培養了特殊的美德,增強了面對生活困難時的愛和忍耐能力。家庭是消除貧困的良藥。」

在結束講話前,教宗再次把焦點轉向「重新發現」家庭生活之美的主題上。他說:「為實現這個目標,須有一定的條件:首先是從頭腦中消除阻礙我們看現實的意識形態『白内障』;其次是重新發現自然婚姻與聖事婚姻的對應關係。最後是《愛的喜樂》宗座勸諭闡述的婚姻聖事的恩典,這恩典治癒和提升整個人類社會,同時也是兄弟情誼的酵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復活期第三周 星期一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6:22-29

那時候,留在海對岸的群眾,看見只有一隻小船留在那裏,也知道耶穌沒有同他的門徒一起上船,只有他的門徒走了 ── 然而從提庇黎雅有別的小船來到了,靠近我主祝謝後,人們吃餅的地方 ── 當群眾一發覺耶穌和他的門徒都不在那裏時,他們便上了那些小船,往葛法翁找耶穌去了。當群眾在海對岸找著他時,就對他說:「辣彼!你什麼時候到了這裏?」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他是天主聖父所印證的。」他們問說:「我們該做什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呢?」耶穌回答說:「天主要你們所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他所派遣來的。」

反省

《跟從主旨》

「五餅二魚」的增餅奇蹟,令耶穌名噪一時,慕名而來者眾。耶穌深知蜂湧而至的群眾所為何事,遂藉此教訓他們應勉力尋求永生不朽的生命食糧,而不是那短暫可朽壞的現世物慾。祇要信從天主聖父所派遣的人子,便能成就天主的事業,獲享生命的食糧。

反思我們的祈求,是要耶穌滿足我們想要的,還是尋求祂賜給我們需要的?是否祇希望天主答允聽從我們的祈求,而沒有虛心聆聽接納祂的旨意?「你們如側耳,走近我前來聽,你們必將獲得生命」(依55:3a) 。我們可從閲讀聖言、祈禱中與主相與,用心聆聽,尋求、跟從祂的旨意和啓示。

「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瑪6:33)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復活期第三主日

Church of the Primacy of Peter in TabghaIsrael, on the northwest shore of the Sea of Galilee. (Photo: Rodney Leung)

復活期第三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三主日。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兩個片段:第一,是耶穌在海邊顯然給捕魚中的門徒;第二,就是耶穌與伯多祿的對話,耶穌邀請伯多祿做教會的首牧。福音中,耶穌對若望的兒子西滿說:「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

本主日的讀經,羔羊甘心情願被宰殺,藉祂的犧牲,祂成為君王,也是我們的牧者。司祭也做了祭品,羔羊成了牧者。我們又如何成為牧者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個要點:

在主愛內「捨得」
「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愛」是唯一一條考試題目。伯多祿已不像耶穌受苦前那麼自信了,他回答說:「主,是的,?知道我愛?。」耶穌一連問了他三次,給他機會補償他三次不認師傅的罪。耶穌接納了他三次的聲明,把自己的羊群交託了給他,封他為「善牧第二」,並預言他會為祂捨生。善牧第一怎樣牧養祂的羊群,善牧第二也要一樣:捨棄自己的性命。

聆聽天主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的片段描寫耶穌的預言怎樣漸漸應驗在伯多祿身上。他對大司祭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結果是:「他們鞭打了宗徒們……遂釋放了他們。他們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前出來,因為他們配為這名字受侮辱。」宗徒及教會團體不斷為復活的基督作證:以喜樂、愛德、神貧作見證;也多次在判官前隆重宣認耶穌,彷彿是要求為祂平反,不少也就因此分享了殉道的光榮。

忠信於主
伯多祿在為耶穌的名受侮辱時,也就是履行他牧者的首要責任。對天主的忠信也是現代教友最需要的見證。在天主的計劃裡,「牧者」和「羔羊」已奇妙地成了兩個不能分割的角色。如果我們捨不得放棄自己,要把自己放在中心,或把天主的羊當作屬於自己的羊,那將是一個嚴重的誤會!

讓我們一起祈求上主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好的牧者,不單止是神父、修士或修女,你是每一個有權威的家長和長輩都是「牧者」,都需要聆聽天主,忠信於天主,有一份犧牲的精神,使更多人體會耶穌基督復活的喜樂。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進教之佑驛站: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六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6:16-21

到了晚上,祂的門徒下到海邊,上船要到海對岸的葛法翁去。天已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海上因起了大風,便翻騰起來。當他們搖櫓大約過了二十五或三十「斯塔狄」時,看見耶穌在海面行走,臨近了船,便害怕起來。但祂卻向他們說:「是我,不要害怕!」他們便欣然接祂上船,船就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

反省

《信仰路上齊堅持》

在我們漫漫的信仰路上,有一些沮喪的時刻,好像看不到、「感覺」不到天主,雖然我們知道,祂總是在我們身邊,耶穌也曾親口擔保:「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瑪28: 20)。但有時候,我們彷彿是在黑暗中前進,就好像當時的門徒在黑夜裡划船,耶穌還未來到他們身邊。當耶穌接近他們時,他們卻害怕起來!是因為門徒在第一時間並沒有認出那是耶穌。祂很可能以完全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方式來到我們的生命中。當我們在信仰路上沮喪時,仍要努力堅持,這樣,當我們再度認出耶穌時,才能夠如同門徒一樣,欣然的迎接祂的到來。

耶穌,感謝祢一直都在,我們願意一直努力追尋祢。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五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6:1-15

此後,耶穌渡過加里肋亞海,即提庇黎雅海,到對岸去。有一大群人曾見過耶穌治好病人的神蹟,就跟隨著祂。耶穌上了山,在那裡和門徒們一起坐下來。這時候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耶穌舉目看見一大群人向祂走來,就對斐理伯說:「我們到哪裡買餅給他們吃呢?」祂這樣問,是要考驗斐理伯,其實祂自己知道要做什麼。斐理伯回答祂說:「即使買二百塊銀錢的餅,也不夠他們每個人吃一小塊!」耶穌的另一個門徒,西滿伯多祿的兄弟安德肋說:「這裡有個孩子,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對這麼多的人,有什麼用呢?」耶穌說:「叫眾人坐下。」在那裡的青草茂盛,大家都坐了下來,單是男人的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祝謝了,然後分給坐著的群眾;把魚也同樣分了,讓他們盡情吃。大家吃飽以後,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不要浪費。」他們便把五個大麥餅的碎塊,就是大家吃剩的,全部收集起來,竟然裝滿了十二筐。人們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人真是那位要來到世上的先知!」耶穌知道他們要強迫祂為王,就避開人群,獨自退到山上去了。

反省

《誰確是真先知?》

從若望福音描述的,耶穌在加里肋亞一帶名噪一時,以至群眾簇擁而來一睹風采,每當耶穌越顯神蹟,越多人獲得身心靈的痊愈,越多人願意跟從他聆聽聖訓。

正值逾越過節佳期,氣氛非常熱鬧,群眾更是形相隨依依不捨,竟然他們弄到糧餉已盡,無所適從。

這是耶穌碰到脆弱的一點,就是解決他們的飢餓問題。一者論購買和分配給這麼大比數的群體,對門徒斐理伯而言,簡直耶穌是在開玩笑,如今臨急臨忙怎能作出這個安排?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二者在門徒中的安德肋,竟然在小孩子中找來五餅二魚,如果當時要把這些食物作提供給群眾,簡直是杯水車薪而已。

三者門徒們照耶穌吩咐,就是這樣分送給五千多人魚和餅,竟然吃剩的餅塊還裝滿了十二籃。這是門徒們和眾多百姓親眼見到的神蹟,無不令人嘖嘖稱奇說:「這人確是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若6:14)

耶穌所碰到人脆弱的一刻,可以使我們聯想到尼苛德摩和他討論有關「重生」的問題,耶穌談及水和聖神,甚至以微風給他作為「時代的徵兆」。甚至乎,門徒們在耶穌跟前曾經認為小孩子討厭麻煩,不該親近耶穌之緣由,豈料今日竟從小孩子手中領到充飢大禮,解決棘手問題,他們不得不承認耶穌:「天國是屬於小孩子」的明證!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