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擴展我們的心胸,接近每一個人和每一種文明

「我滿懷喜悅地回味蒙古教會和當地人民:他們是高貴且有智慧的民族,向我表達了如此大的親切和熱情。」教宗方濟各在此2023年9月6日上午,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剛結束的蒙古使徒之旅。

在教宗開始要理講授前,全場信友和朝聖者聆聽了《撒慕爾紀》中的一段記載:「上主對撒慕爾說:『你不要注意他的容貌和他高大的身材,我拒絕要他,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十六6-7)

上主尋找純樸的心

教宗開始描述此行最重要的時刻,尤其是所遇到的現實引起的感受和思考。於是,教宗解釋為什麼選擇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去會見如此小的「羊群」。他說:「正是在那裡,可以看到天主臨在的標記,因為天主不看外表,而是看那些沒有喧鬧聲願意愛祂的人內心的純樸。」

「我有幸在蒙古見到了一個謙卑的教會,但她也是一個在天主心中喜樂的教會,我能夠向你們見證他們這幾天處於教會中心的喜樂。」

一個年輕、的確具有公教性的團體

教宗強調:「這個僅在30年前誕生的教會是憑著一些來自不同國家傳教士的使徒熱忱,他們去那裡不是勸人改變信仰,而是曉得建立一個合一、真正的公教團體,即具有普世性。」教宗解釋:「教會的普世性並非讓每個人都一樣,而是使信仰本地化、具體化,接納“所生活地區的美好,並為所相處的人服務。」

教宗重申:「教會的特徵是為上主和弟兄姐妹服務。在蒙古的教會是在愛德的工作中誕生的,這是信仰的最佳見證。」教宗藉此提到,他在此行中為「慈悲之家」舉行啟用禮,並降福了這項愛德工作。

「這個機構是那些基督徒的名片,同時也號召我們每個團體成為慈悲之家,即開放的場所、款待的場所,在這裡,每個人的不幸都能毫無羞愧地接觸到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慈悲使人重新站起來,恢復健康。這就是蒙古教會的見證,不同國家的傳教士感到自己與當地人民融為一體,樂於為他們服務並發現那裡原本就存在的美德。」

認出一個民族的美德

說到這個民族的美德,教宗表示欣賞在蒙古遇到的許多人對信仰的追求,在跨宗教和大公運動的會晤中尤其看到佛教信徒的信仰情愫,這些人「透過利他主義和抵拒自己的慾望,以真誠和徹底的方式默默地活出他們的信仰」。

「我們可以想一想,有多少善良的種子默默地促使世界的花園發芽,而我們通常只聽到樹木倒下的聲響!這是因為人們,包括我們在內,都喜歡醜聞:『看看這殘暴的行為,一棵樹倒下了,發出這麼大的聲響!』 『可是,你沒看到森林每天都在生長嗎?』這是因為生長是在默默中進行的。」

放寬眼界,拓展視線

教宗最後指出,需要懂得看到善和珍重他人,就如蒙古人那樣。教宗分享了他此行的感受,說道:「我去了亞洲的中心,這對我有益處」。他解釋說:「注視那個大陸是有益處的,這個大陸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能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

「見到蒙古人民對我很有益處,他們守護自己的根基和傳統,敬重長輩,與環境和諧相處:他們是一個仰望天空、感受到受造界呼吸的民族。想到蒙古無邊無際、寂靜無聲的廣袤大地,我們應受到激勵,放寬我們視野的邊界:擴展眼界,看得更高更遠,注視而不成為微小的俘虜,放寬我們的眼界,看到別人身上的善,能夠擴大自己的視野,以及自己的心胸。擴展我們的心胸為的是去理解,去接近每一個人和每一種文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談及與中國的關係、與越南的關係、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9月4日結束在蒙古的牧靈訪問,在返回羅馬的專機上與隨行記者舉行了傳統的記者會。首先是本次牧靈訪問之行東道國的一位記者提出的問題。

訪問蒙古的目標和成果

記者詢問教宗本次訪問的主要目標,以及是否對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回答中,教宗表示,他決定訪問蒙古是因為他想要探訪那裡的小小天主教團體,並與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對話。教宗強調,信仰的增長不是靠勸誘,而是靠吸引。福音的傳播應該與當地文化對話,旨在使文化和福音相互融合。這樣可以使基督徒通過本民族的文化來表達他們的基督信仰價值觀,而不是進行「宗教殖民」。教宗表明,他訪問目的就是要瞭解蒙古人民,與他們對話,接受他們的文化,並在尊重他們文化的基礎上陪伴當地的教會前行。他對訪問結果感到滿意。

「第三鄰居」

另一位蒙古記者問到,烏蘭巴托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平台來促進歐洲和亞洲之間的國際對話。教宗肯定了記者的提問,並勉勵這個國家與「第三鄰居」進行對話,而不是僅限於與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的交流。教宗強調,這不是出於對這兩國的輕視,因為蒙古與這兩國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是出於一種對普世性的渴望,向全世界展示其價值,同時也接受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從而推動對話。

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教宗方濟各昨天向中國人民發出信息,勉勵天主教徒做好基督徒、好公民。西班牙語記者詢問教宗目前與中國的關係如何?有沒有關於祖皮樞機前往北京以及出使烏克蘭的最新進展?在回答中,教宗說明了樞機的使命是一個和平使命,他已被指派負責這項任務。他已制定了一個計劃,預計將訪問莫斯科、基輔、美國和北京。教宗強調祖皮樞機是一個具有廣泛對話能力和全球視野的人,他有著在莫桑比克尋求和平的工作經歷,這也是他被委派的原因。

關於聖座與中國的關係,教宗說:「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相互尊重的。我個人非常欽佩中國人民,他們很開明……。關於主教任命,有一個委員會一直在與中國政府和梵蒂岡合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是一種對話。還有一些天主教神父或天主教知識分子被邀請到中國的大學任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種開放的交流。我認為,我們需要在宗教方面更進一步,更多地瞭解彼此。讓中國公民不要認為教會不接受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或者認為教會依附於另一個外國勢力。帕羅林樞機主持的委員會正在以這種友好的方式開展工作:他們做得很好,中方也做得很好;總之,雙方關係是這樣的,正在發展中。我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與越南的關係

教宗在回答有關訪問越南的可能性和未來的計劃時表示,目前聖座與越南的關係非常積極,近年來雙方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已取得明顯進展。教宗強調了雙方在對話過程中展示出的良好意願和開放性。教宗還回憶了幾年前越南議員來梵蒂岡訪問時,雙方展現出的尊敬和願意對話的態度。他還表示,雖然他目前行動有所限制,使得旅行不像之前那麼容易,但有可能進行越南之行,若他無法前往,下任教宗也一定會去。此外,教宗提到了計劃中的其他行程,包括訪問馬賽和一個歐洲小國。

區分俄羅斯文化和帝國主義

在接下來的問答中,教宗解釋了他之前對於俄羅斯的一些評論。教宗指出他的講話是在與俄羅斯年輕人的對話背景下進行的,他想要傳達的信息是鼓勵年輕人珍惜並繼承他們的文化遺產。他讚美了俄羅斯的文化和藝術遺產,如文學和音樂,以及大名鼎鼎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此同時教宗強調,他在討論俄羅斯文化時,並未想到「帝國主義」的概念。文化的傳播永遠不是帝國主義,而是一種對話。教宗提醒說,當文化被「提煉」成意識形態時,就變得有毒。此外,意識形態有時被置於教會之中,使教會脫離了根源,脫離了聖神的影響。意識形態是無法具體化的,它只是一種觀念。但當意識形態佔據其位置並成為政治時,它通常會變成獨裁,變得無法對話。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記者們與教宗方濟各的最後問答環節,涉及到即將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及其他相關問題。教宗方濟各強調,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是一個推行某種特定意識形態的地方,而是一個致力於對話的場所,旨在促進教會成員之間,以及教會和世界之間的交流。教宗還提及每天都會有新聞稿公佈世界主教會議的進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蒙古愛德工作者會面,並主持「慈悲之家」啟用禮

圖片:Vatican Media

9月4日週一,是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蒙古的最後一天,教宗在“慈悲之家”與蒙古天主教愛德工作者會面,發表他此次牧靈訪問的最後一篇講話。隨後,他主持了“慈悲之家”的啟用禮,降福該機構。

教宗的講話從耶穌的一句話汲取靈感:“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參閱:瑪二十五35)教宗說:“用這些話,上主給了我們在世界上辨認出祂的臨在的標準,以及在最後審判時進入祂神國的無比喜樂的條件。”

首先,教宗強調了教會長期以來的愛德傳統,指出初期基督徒團體是如何投身於服務,在共融、禮儀、服務和見證的基礎上為教會的建設加磚添瓦。接著,教宗將話題轉向了即將啟用的“慈悲之家”,指出這是教會對他人關懷的具體表現。他說:“這群活潑的天主子民打從一開始就為近人慷慨付出。”

教宗感謝蒙古教會眾多的愛德工作項目。他說:“來自許多國家傳教士今天獻身於這些項目,付出自己的知識、經驗、資源,尤其是他們的愛,為蒙古社會服務。”

教宗表示,“慈悲之家”是一個歡迎所有人的地方,並鼓勵志願者秉承無私服務的精神,奮勇向前。

接著,教宗提出三大有待打破的迷思。第一個迷思是:只有富人才能從事志願服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普通人也能夠出於對他人的愛,而選擇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其它資源。

第二個迷思是:教會行善是為了勸人改教。教宗解釋道,天主教會之所以促進社會發展,不是為了勸人改教。“基督徒盡其所能地減輕有需要的人的痛苦,是因為他們在窮人身上認出耶穌、天主的聖子,並且在祂內,每個人都有其尊嚴,都被稱為天主的子女。”

第三個迷思是:照顧他人的唯一方法是花錢雇人工作、投資大型設施。教宗強調,“愛德固然需要專業素養,但是善行不該變成企業,卻要保有愛德工作的清新”。

教宗在向愛德工作者講話完之後,主持了“慈悲之家”的啟用禮,親自降福了這個蒙古天主教會為有需要的人開設的新的愛德機構。最後,教宗方濟各感謝所有致力於愛德工作的人士並降福在場的所有人士,從而結束了蒙古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我向高尚的中國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9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蒙古烏蘭巴托草原體育館主持彌撒,並在禮成之際請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和即將擢升為樞機的現任主教周守仁到他的身邊。

教宗說:「這裡有兩位主教弟兄、香港榮休主教和香港現任主教。我願藉著他們在場的機會,向高尚的中國人民表達熱切的問候。對於全體人民,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向前邁進、永遠向前進!對於中國天主教徒,我要求他們做好基督徒和好公民。謝謝大家。」

教宗發表這段問候詞時,台下傳來「教宗萬歲」的歡呼聲。最先發出呼聲的兩名婦女正是來自香港。在場大約還有200名中國人,他們搭乘火車、飛機或開車來到烏蘭巴托。有些人從中國大陸出發,也有些人從澳門和台灣而來。

此前,在啟程前往蒙古的專機上,教宗在途經中國領空時,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拍發了電報。教宗寫道:「我一定為貴國的福祉祈禱,為你們所有人呼求團結與和平的神聖祝福。」

北京方面通過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教宗方濟各的祝福予以回應。中國表示「願繼續與梵方相向而行,進行建設性對話,增進理解,積累互信,推進雙方關係改善進程」。

圖片:Vatican Media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蒙古主持彌撒:無償的愛帶來持久的喜樂

圖片:Vatican Media

唯有愛能真正滿足人的心。什麼愛呢?天主對人類無償的愛,以及人類以同樣無償的愛,懂得愛天主愛他人。教宗方濟各將基督信仰的這個基本真理作為他彌撒講道的中心,將這個信息留給蒙古的教會小團體。9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烏蘭巴托的草原體育館主持彌撒聖祭,大約2000人在場參禮。

天主的游牧者

彌撒當中,教宗身後是一個巨大的櫻桃紅木十字架,側面則是一尊聖母木雕像,是多年前一位蒙古婦女在垃圾堆裡撿到的那一尊。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開門見山,以當天彌撒聖詠中的祈禱為線索,論述“我們心中的渴求”和“為我們解渴的愛”。

關於“我們心中的渴求”,教宗說,“你們中的許多人對行走的美好及疲勞已習以為常”,就像亞巴郎和跟隨基督的每一個人那樣。換句話說,“我們是天主的游牧者”、“尋找幸福的朝聖者”,同時也尋找“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方向、生命活動的動力”。

“基督信仰回應這種渴求,並認真對待這渴求,不將它移開,不試圖以權宜之計或替代品來滿足這渴求。因為在這渴求中蘊含著我們的偉大奧秘:它使我們向永生的天主敞開心扉,明認天主是愛,祂與我們相遇、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並使我們彼此為兄弟姐妹。”

當心不能解渴的捷徑

接著,教宗談到“為我們解渴的愛”。教宗指出,每個人的生命都經歷過乾旱枯竭的土地,就是我們所稱的孤獨、辛勞及貧瘠。我們內心的乾枯有如此多的形式和時刻,但我們不可釀成錯誤,採用有誘惑力卻無法令人滿足的捷徑來予以消除。

“如果我們認為,成功、權力、財物足以解除我們生命中的飢渴,這是一種世俗的心態,不會帶來任何益處,甚至會讓我們比以前更覺得乾枯。耶穌卻為我們指明道路:‘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

唯獨愛能治癒創傷

教宗解釋說,“在基督信仰的核心,有這樣一個令人震驚和非同尋常的道理:若你失去生命,若你慷慨地奉獻生命,若你冒著危險將生命致力於愛,若你將生命作為無償的禮物奉獻給他人,那麼生命就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在你內傾注永不消逝的喜悅、內心的平安和支撐你的內在力量”。教宗又補充一句說,“我們需要內心的平安”。

“這是耶穌邀請我們去發現的真理,也是耶穌願意向你們所有人、向蒙古這片土地揭示的真理:成為快樂的人,無需強大、富有或有權勢。唯有愛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唯有愛能治癒我們的創傷,唯有愛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喜悅。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並為我們敞開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信仰通訊社專訪:慈幼會在蒙古的傳教士梁幹潮神父

《信仰通訊社》就教宗到訪蒙古專訪了鮑思高慈幼會在蒙古的傳教士梁幹潮神父。他在影片中也介紹了教宗在聖伯鐸和聖保祿主教座堂所祝聖的一尊名為「天上母親」的聖母像。

來源:信仰通訊社

相關節目:

教宗在蒙古接見教會成員:天主喜愛渺小,真實的信仰才重要

圖片:Vatican Media

「弟兄姊妹,你們不要害怕人數稀少、遲遲無法成功和看似無足輕重。這不是天主的道路。」教宗方濟各9月2日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以這番話鼓勵了蒙古教會的小小羊群,向在場的主教、司鐸、傳教士、度奉獻生活者和牧靈工作者發表講話。在這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中,教宗以《聖詠》第34篇中的「請你們體驗、請你們觀看」為主軸,邀請信友團體與天主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

渺小不是個問題

蒙古當地時間下午4點左右,教宗來到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主教座堂,聆聽了中亞主教團主席、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至聖聖三教區主教孟比拉(José Luis Mumbiela Sierra)的歡迎詞,以及一名仁愛傳教修女會修女、一名蒙古本地司鐸和一名從事牧靈工作的年輕女性的見證。教宗提醒他們,「渺小不是個問題,如同聖母瑪利亞的見證那樣,天主喜愛通過渺小來行大事(參閱:路一48-49)」。

在蒙古悄然扎下的信仰根基歷史悠久

身處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內,教宗首先念及蒙古共和國成立後的首位宗座監牧黃旭東(Wenceslao Selga Padilla)主教,當年他參與了這間座堂的建堂工程。回溯到更久遠的歷史,在第一個千年以前,就已有敘利亞傳統的基督徒沿著絲路來到蒙古。關於重大的傳教使命,教宗提到了第13世紀的出使,以及汗八里總主教孟高維諾(Giovanni da Montecorvino)。「就是孟高維諾總主教最先提供了新約聖經和聖詠集的蒙古文譯本」。1992年,比利時聖母聖心會首批傳教士抵達蒙古,之後陸續有其他修會會士、教區司鐸和平信徒志願者來到這片土地。

教宗說:「讓我們記得在蒙古為福音效勞的許多忠信僕人,他們此刻在這裡與我們同在,並在為基督揮灑生命後觀看並體嚐到祂的美善持續在你們身上並通過你們施展威能的美妙。」

若不注視上主,必感到疲憊和挫折

教宗讚許蒙古教會30多年來投入許多愛德工作,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同時邀請他們「體驗並觀看上主」,始終回到「萬有之源的目光」。若是缺少這目光,力量會逐漸衰減,牧靈工作恐怕會變成無效的服務,「淪為接二連三又不得不做的行動,最終只會讓人感到疲憊和挫折」。

蒙古人民天性敏銳,懂得分辨見證的真偽。為此,教宗勉勵在場眾人不要忘記朝拜天主。我們「需要回到泉源、回到耶穌的面容、祂的臨在去體驗」。

政府不必害怕福傳

教宗強調,教會是貧窮的,「她倚賴的只有真實的信仰、復活主毫無防備且使人卸下心防的力量,以減輕世人的苦難」。

教宗請當局放心,說:「正因如此,為政府和世俗機構來說,教會的福傳行動沒什麼好怕的,因為教會沒有要推進的政治議程,卻只認識慈悲和真理的天主、天主聖言充滿恩寵的謙遜力量,能增進所有人的福祉。」

主教不是經理

接著,教宗請大家不要把主教視為「經理」,卻要在主教身上看見基督善牧活生生的面容。面對蒙古信友團體,教宗提到他們的宗座監牧馬倫戈擁有樞機榮銜,這「進一步表現出親近關懷」。

教宗說:「你們大家只是身處在遙遠的地方,卻十分貼近伯多祿的心。整個教會都親近關懷你們、你們的團體、一個真正至公,即普世的團體。」

教宗由此闡明,教會的至一性「關乎對上主的信仰和愛、對祂的忠誠。因此,重要的是教會全體成員緊緊圍繞在主教身邊,主教在他的子民當中代表了生活的基督,建設那具有同道偕行精神的共融。這在信仰的本地化方面助益良多」。

無玷聖母與被遺棄者同在

在會晤的結尾,教宗將目光轉到主教座堂裡恭放的一尊從垃圾場尋獲的聖母態像:「這尊美麗的無玷聖母態像出現在垃圾場中:她純潔無瑕、無染原罪,卻願意與那些被社會遺棄者如此親近地在一起,從垃圾堆的汙穢中顯示出天主之母的純潔。」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說:「你們要勇敢前行,孜孜不倦地前行。天主愛你們,祂揀選了你們、相信你們。我與你們同在。我全心對你們說:謝謝!⋯⋯你們為福音揮灑了生命。請你們再接再厲,持之以恆地祈禱,在愛德上發揮創意,在共融中堅定不移,在一切事上、與一切人常懷喜樂、態度溫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晤蒙古當局:願戰爭的烏雲散去,為和平的未來努力

圖片:Vatican Media

「願戰爭的烏雲散去,願它們被普世兄弟情誼的堅定意志所掃除,在這情誼中,緊張局勢將在接觸和對話的基礎上得以化解,所有人的基本權利都將得到保障!」教宗方濟各稱自己作為「友誼的朝聖者,踮著腳尖來到蒙古,這是一片雄偉的土地,有著豐厚的天空歷史」。教宗發出全球性呼籲:「讓我們共同努力,建設和平的未來。」

為世界和平發揮重要作用

經過前一天在烏蘭巴托的休息後,教宗開啓了訪問的日程。9月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首先前往國家宮禮貌拜會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在儀仗隊、國歌、代表團介紹後,教宗向成吉思汗雕像表達了敬意。然後教宗在大氈帳里與總統進行了會晤,並在貴賓簿上簽名。之後,教宗來到大蒙古廳會見政府官員、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發表他此行的首篇講話。

蒙古與聖座之間的友誼

教宗首先表示:「來到這片迷人而廣袤的土地,感到榮幸和高興。」然後,教宗回顧了蒙古與聖座之間的外交關係,以及今年是雙方簽署加強雙邊關係信函的30週年,並回顧了雙方關係的歷史淵源,即從1246年第三任蒙古大汗貴由與依諾增爵四世教宗之間的書信往來開始。教宗向總統捐贈了一份經鑒定的信函副本。

地球,一個好客的花園

教宗的目光隨後轉向了蒙古的廣袤之地,從戈壁沙漠到大草原,從廣袤的草原到針葉林,再到阿爾泰山脈和康蓋山脈,以及無數彎曲的河流:「從高處俯瞰,它們就像精美古董織物上的精緻裝飾。所有這一切都反映了整個地球的偉大和美麗,她應該是一個熱情好客的花園。」

向蒙古牧民和農民學習

教宗強調:「蒙古世世代代的牧民和農民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總是小心翼翼,避免打破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對今天那些不追求短視的自身利益而封閉自己,而是希望把一個依然溫馨而肥沃的地球留給後世的人而言,可以從這種智慧中學到很多。」

反對核武器的承諾

教宗再次呼籲:「對保護地球做出緊迫、不再拖延的承諾。這種保護還涉及發展和民主的全球性挑戰。」教宗指出:「今天的蒙古擁有廣泛的外交關係網絡,是聯合國的積極成員,致力於人權與和平,在廣袤的亞洲大陸中心和國際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裡,教宗提到蒙古「阻止核擴散」的決心,以及在司法體系中對死刑的廢除。

「蒙古和平」與宗教自由

蒙古的先祖們能夠認識到並利用帝國內各民族的優點來促進共同發展,這種「蒙古和平」在今天仍然有必要。教宗強調蒙古在宗教自由方面的重要地位,並讚賞其憲法所賦予的思想和宗教自由的權利。儘管曾有無神論試圖消除宗教,但蒙古人民已重新認識到各種信仰之間的和諧與協同,這對於道德和精神的進步至關重要。

腐敗毒瘤

有鑒於此,教宗呼籲各宗教共同努力,抵御「消費主義思維」的危險。「今天消費主義思維不僅造成許多的不公正,還導致一種忽視他人和忘記良好傳統的個人主義。」

教宗說:「當宗教回歸其原始精神遺產,不被宗派的偏離所侵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建設健康繁榮社會的可靠支持,在這樣的社會中,信徒們努力確保公民共存和政治規劃越來越多地服務於公益;與此同時這也是對危險的腐敗毒瘤的遏制。」

天主教團體的貢獻

腐敗確實「對任何人類群體的發展都構成了真正的威脅,因為它滋了功利和不擇手段的心態,使整個國家陷入貧困」。教宗方濟各因此很高興蒙古的天主教團體,「儘管微小而低調”,但熱情而全力地參與國家的發展之路,傳播團結、對所有人的尊重和跨宗教對話的文化,並為正義、和平與社會和諧而努力」。

蒙古與聖座的雙邊協議

教宗續說:「在這裡,我希望蒙古和聖座之間正在進行的雙邊協議談判,能夠為實現天主教會所從事的常規活動所需的基本條件提供一個重要途徑:這些活動不僅是宗教儀式,還包括在教育、醫療、援助、研究和文化提升領域的舉措。我確信,蒙古的天主教徒現在和將來都願意為構建一個繁榮和安定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與居住在這片被天主所眷顧的廣大土地上的所有成員進行對話和合作。」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烏蘭巴托會見在垃圾場找到聖母像的婦人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日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外的一個蒙古包中會見了琪琪格(Tsetsege)女士。她有11名子女,十多年前在一個垃圾場發現了一尊雕刻精美的木製像。琪琪格並沒有馬上明白那就是無玷聖母像。她回到家後悄悄地跟家人說:「這位美麗的婦人願意到我的帳幕來住」。當她瞭解到這尊聖像是誰後,就將這像交給了天主教團體,後來,聖母像被陳放在當地的一個堂區中。

有關這童貞聖母像的故事後來也告訴了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樞機說:「我立刻想到,童貞聖母藉著重新找到這聖像,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事情。」《羅馬觀察報》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馬倫戈樞機說無法解釋「聖母像是如何到了垃圾場,尤其是在蒙古國的那個地區,天主教徒很少」。所以,樞機認為,「上主通過祂的母親臨在於最惡劣的情況中,向我們說祂接近我們每一個人」。

馬倫戈樞機也指出,童貞聖母「總是隨時準備好與我們相遇,即使是在有絕望、丟棄、痛苦和遺棄的地方」。樞機說:「關於聖母像,當我與蒙古國佛教徒代表團訪問梵蒂岡時,我也對教宗提起這件事:我給他看了一張圖像,他對此非常高興」。去年12月8日,童貞聖母瑪利亞態像被安放在了烏蘭巴托主教座堂中。在這機會上,馬倫戈樞機將整個蒙古國奉獻給聖母瑪利亞。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一周 星期五 福音反省

瑪25:1-1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天國好像十個童女,拿著自己的燈出去迎接新郎。她們當中五個愚笨,五個精明。那愚笨的帶了燈,但燈的容器裡卻沒有油;那精明的帶了燈,還把她們的燈裝滿了油帶來。因為新郎遲遲未到,她們都打盹兒睡著了。到了半夜,有人喊說:『新郎來啦!快去迎接!』眾童女立刻醒來,整理好她們的燈。那些愚笨的對精明的說:『把你們的油給我們分一些吧!我們的燈快熄了!』但那些明智的回答:『不行,這些油可能不夠我們和你們用。你們最好去賣油的地方為自己買吧!』她們出去買油的時候,新郎來到了。那些已預備好的,就跟新郎一起進去參加婚宴,門便關上了。後來,其餘的童女來到,說:『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吧!』但他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人子來臨的日期和時辰。」

反省

《盹 · 寤》

「盹」表示睡覺作小休之意,「寤」則表示睡醒後神智清醒的時刻,二者對比大而意義深長,時間是考驗。

按耶穌比喻所講的,十個童女皆有目的準備迎接新郎,可惜的是五個明智者燈油充足,準備妥善;相反,五個糊塗者沒有考慮清楚,到頭來油盡燈枯,不知所措。

新郎延遲乃時間的考驗,他們一起打盹時新郎來到,眾童女南柯一夢,醒來時才作打點。誠然,糊塗者問明智者借油,當然後者說明不肯,前者便硬著頭皮去賣油,結果於途中就躭誤了結婚大喜。

此乃細問人生,我們斷不能渾渾噩噩,滿以為「癲癲廢廢,容易過世」,悲喜交集都過齊,不如百無聊賴而不抱希望,也沒有未雨綢繆,在未有準備之際時已因小失大。

「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瑪25:13)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