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短暫留醫後返回梵蒂岡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因支氣管炎留醫3天後,於4月1日上午離開傑梅利綜合醫院,返回梵蒂岡。「聖父,我們承受不了了。請為我們祈禱……。」一位於昨天夜間失去小女兒的婦女的痛哭打斷了聚集在傑梅利醫院前的人群的問候、鼓掌聲和「教宗方濟各,祝賀你!」的歡呼聲。

在醫療團隊肯定了教宗的健康狀況好轉後,教宗於當天上午出院。離開醫院前,他再次問候了醫務人員。聖座新聞室表示,天主教聖心大學校長阿內利(Franco Anelli)及密切助手、傑梅利綜合醫院院長埃萊凡蒂(Marco Elefanti),以及這所天主教大學的教會事務助理朱廖多里(Claudio Giuliodori)主教也在場。

教宗乘坐白色座車離開醫院,許多人和記者們上前問候教宗。一名婦女和她的夫婿走近教宗,向他講述了數個小時前失去小女兒的悲傷。教宗靜聽這名婦女含淚說出的話語,然後緊緊擁抱這對夫婦並親吻他們。教宗拉著他們的手,保證為他們的女兒祈禱並向他們頒賜降福,給予安慰。

進入座座駕前,教宗也問候了在場的兒童並與記者們攀談幾句。教宗微笑著調侃自己的健康情況,說「我還活著」,同時證實,在4月2日上午他將親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枝主日彌撒和誦念《三鐘經》活動。談到週三因呼吸困難住院的事,教宗坦言,「我只是感到不適,但並沒有害怕」。

對記者問他這幾天住院時期中的美好事物,教宗答道,醫院的工作者令他感動。「在醫院做醫生、清潔助理人員,需要成為英雄及對病患的溫柔。要知道,我們病人都很任性,發脾氣是疾病造成的。耐心服務,我十分欽佩在醫院工作的人。昨天我去了病童那裡,看到他們受到這麼溫柔的護理」。

離開傑梅利醫院後,教宗並未馬上返回聖瑪爾大之家,而是去了聖母大殿,這些年來每次國際牧靈之旅前後前往的地方。教宗當天也停留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前祈禱,將前一天探望的病童、所有病患,以及他們的親人,包括剛失去女兒的這對夫婦託付於聖母的護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新聞室公布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1日早上出院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在2023年3月31日周五晚上,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發表聲明,證實教宗方濟各將於週六早上從杰梅里醫院(Gemelli hospital)出院。

教宗方濟各的醫療團隊在審查了周五進行的測試後,根據迄今為止取得的進展,確認教宗將於週六早上出院。週五晚上,聖座新聞室發布了關於教宗情況的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指出,教宗方濟各在週五下午到他私人房間的小堂內祈禱了一段時間後,領受了聖體。

聖座新聞室還提供了教宗探訪了醫院兒科腫瘤科和嬰兒神經外科病房的更多細節。 在探訪期間,教宗方濟各對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的「自我犧牲和服務精神」表示感謝:「他們為減輕那些每天被要求接受治療的人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痛苦作出了貢獻。 為基督的十字架作見證。」

教宗在探訪期間,更為新生嬰兒 Miguel Angel 受洗,提醒嬰兒的母親告訴那些在堂區登記領洗記錄的人寫上「教宗已為他領洗!」

此外,教宗將主持週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聖枝主日彌撒。

在醫院逗留期間,教宗對他在康復期間收到的禱告和祝福表示感謝。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將於週六出院,並預計將參與聖枝主日彌撒

教宗方濟各病情好轉,可能在未來幾天內出院

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狀況正在改善,仍在醫院接受肺部感染治療

教宗前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但並非新冠病毒

教宗2023年4月祈禱意向:為和平與非暴力文化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3年4月意向

意向:請為和平與非暴力文化祈禱

祈願非暴力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這意味著國家和公民越來越少地訴諸於武器。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方濟各將於週六出院,並預計將參與聖枝主日彌撒

杰梅里醫院(Gemelli hospital)

【鹽與光傳媒資訊】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羅馬時間,2023年3月31日上午,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就教宗最新康復進程發表聲明表示:「教宗方濟各將於明天(4月1日)出院,預計他將參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彌撒。」

布魯尼向媒體表示:「昨天,一切順利,臨床過程正常。晚上,教宗方濟各與在他住院的日子裡協助他的人,包括醫生、護士、助理和梵蒂岡警衛隊的工作人員一起共進晚餐,吃薄餅。」

聲明中也提到:「今天早上,他吃過早餐後,看了報紙,然後繼續工作。」

聲明總結道:「根據今天上午最後一次檢查的結果,預計明天將返回教宗的住所聖瑪爾大之家。」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病情好轉,可能在未來幾天內出院

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狀況正在改善,仍在醫院接受肺部感染治療

教宗前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但並非新冠病毒

教宗方濟各病情好轉,可能在未來幾天內出院

杰梅里醫院(Gemelli hospital)

【鹽與光傳媒資訊】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羅馬時間,2023年3月30日下午,聖座新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就教宗最新的病情發表聲明,聲明轉達了從杰梅里醫院(Gemelli Hospital)治療教宗的醫務人員得到的訊息,並表示根據臨床檢查的結果,發現教宗受到病毒性支氣管炎的影響,需要服用抗生素,因而導致他的健康狀況有顯著的改善。

聲明也表示,教宗方濟各在整個下午都在休息、祈禱和做一些工作。

醫生表示,教宗正接受注射抗生素治療。據醫生說,「根據可預見的康復進程,教宗可能會在未來幾天內出院。」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狀況正在改善,仍在醫院接受肺部感染治療

教宗前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但並非新冠病毒

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狀況正在改善,仍在醫院接受肺部感染治療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2023年3月30日,聖座新新聞室發出聲明表示,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狀況正在改善,他仍在醫院接受肺部感染治療。

聖座新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在一份向記者通報教宗健康狀況的最新聲明中表示,教宗方濟各在晚上休息得很好。

週三下午,教宗在主持了每週進行的週三公開接見後被送往羅馬的杰梅里醫院(Gemelli hospital)。

布魯尼的聲明透露,教宗的「臨床情況正在逐步改善,他正在繼續已計劃好的治療。」聲明還說,今天早上,教宗吃過早餐後,閱讀了一些報章,然後繼續工作。午飯前,他在醫院的一個私人小堂內祈禱,並領受了聖體聖事。

在此期間,教宗已收到大量早日康復的問候和祝福。

教宗前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但並非新冠病毒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2023年3月29日週三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杰梅里醫院(Gemelli hospital)進行了身體檢查,結果顯示他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並非新冠病毒(Covid 19)感染,但需要留院幾天接受適當的治療。教宗方濟各表示,他很感動收到了許多的問候訊息,並向各界對自己的關懷和祈禱表示感謝。

週三下午,聖座新聞辦公室主任布魯尼向記者發出表聲明說:「今天下午,聖父前往杰梅里進行了一些預約安排的檢查。」

當天上午,教宗仍按照慣例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週三的公開接見活動。最近幾天,教宗方濟各感到呼吸困難,因此在週三下午前往醫院接受體檢。

教宗公開接見:相信耶穌不是憑信念,而是因為祂改變我們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有些人作出了何謂熱愛福音的模範見證,其中首要的一位乃是保祿宗徒。」2023年3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關於使徒熱情的要理講授中論述了這個主題,並在下週三的同樣機會上繼續有關的省思。

「那時,猶太境內屬於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只是聽說過:『那曾經迫害我們的,如今卻傳揚他曾經想消滅的信仰了。』他們就為了我而光榮天主。」(迦一22-24)

教宗方濟各依照接見活動開始時誦讀的上述《迦拉達書》的段落,強調:「保祿對福音的熱忱是在他的皈依後出現的,這種激情取代了他過去對猶太教的熱衷。因此,他從對法律的熱衷轉變為對福音的熱忱、從想要摧毀教會轉為決意建設她。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教宗給出了答案。他說:「在保祿的情況中,促使他轉變的不是一種單純的思想或一種信念:是相遇,是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你們不要忘記,那改變一個生命的是與上主的相遇,對掃祿而言,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改變了他全部的生命。」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消除我們的人性、我們的人格特徵,但讓我們整個的生命發生了轉變。正如保祿自己所言,『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格後五17)。」教宗又加上一句說:「與耶穌基督的相遇使你從內部轉變,使你成為另一個人。因此,成為基督徒不是一種裝飾,真正的轉變是在內心。這正是在保祿宗徒身上所發生的事。」

「對福音的熱忱並非理解或作學問的問題,你可以研讀你想學的全部神學,你可研讀聖經,所有這一切,以及成為無神論者或世俗人,這些都不是作學問的問題;在歷史上曾有許多無神論神學家,問題不在於此!作學問是有用的,但不促生新的恩寵生活;皈依則意味著經歷掃祿或保祿『跌倒和重生』的同樣路程,這是使他洗心革面、投身於使徒工作的起因。」

教宗邀請信友們:「注視自己的生活,捫心自問耶穌真的進入自己的生命中了嗎?進入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生命中了嗎?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即一個人努力遵循基督和教會的教導,但並沒有與基督建立一種真正的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我不說是一種沒有耶穌的基督信仰,但所信奉的是一個抽象的耶穌。不能如此!就如耶穌進入你的生命、進入保祿的生命那樣,耶穌一進入就改變了一切。我經常聽到對人的評論:『看看那個人,以前不怎麼樣,現在則是個好人。誰改變了他?是耶穌,他找到了耶穌。』」

教宗繼而問道:「你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有轉變嗎?如果耶穌沒有進入你的生命,這生命就沒有改變。你可能只是個徒有其表的基督徒。不能這樣,耶穌必須進入,這使你轉變,這就是在保祿身上發生的事。」

「此外,保祿在皈依前認為自己在天主前是義人,感到領受了迫害的權力,甚至屠殺的權力。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個褻瀆者和施暴者時,就成了能夠愛的人。」教宗提醒信友們:「這段路程不是得救的自負心情,不是感到自己心安理得。有這種感覺的人,可能說自己是一個優雅的天主教徒,但優雅的天主教徒並非聖化的天主教徒。」

「真正的天主教徒、真正的基督徒是在內心迎接耶穌的人,耶穌轉變你的心。今天我向你們眾人提出這個問題:耶穌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讓祂進入我心中,還是伸手在可觸及到的地方迎接祂,卻不讓祂進入更深處?我讓祂轉變我嗎?或是把耶穌只當作一種理念、一種向前進的神學。當一個人找到耶穌後就感到有一股熱火,就如保祿那樣,必須宣講耶穌、必須談論耶穌、必須幫助別人、必須行善,這正是激情。」

教宗最後表示:「誰把耶穌當作理念,就停留在基督信仰神學家的層面,這對得救恩沒有益處。願上主幫助我們找到耶穌、與耶穌相遇;願耶穌從內部轉變我們的生命,幫助我們去幫助別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司鐸是牧者,而非官員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3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來自意大利卡拉布里亞大區的主教、修院院長和負責培育的司鐸及修生們。修院院長、司鐸及修生是在該大區的主教們來向教宗述職的機會上,與主教們一同晉見教宗。

教宗在講話中特別感謝修院的院長和負責培育的司鐸導師,指出:「培育修生是一個沒沒無聞而又艱辛的工作,這個工作需要天天而又不間斷地付出陪伴的心血。」教宗表示:「儘管卡拉布里亞經常成為與犯罪有關的事件的頭條新聞而為世人熟知,但卡拉布里亞擁有“將東西方連結起來”的寶貴文化和精神遺產。如果沒有更新那推動福傳和司鐸培育的使命,就只會停留在輝煌歷史的記憶中了。」

神職追求功名是一種瘟疫

接著,教宗與主教、司鐸修生們分享了若望福音中的一句話:「他們在祂那裡住下了」(參閱:若一39)。教宗說:「這句話提醒司鐸們,他們使命的根源基礎即在於此。你們的聖召就是偕同上主之愛的一條道路,但是要小心,不要陷入到追求功名利祿中,追求功名利祿是一種瘟疫。它是神職所能擁有的一種醜陋至極的世俗化形式。」

司鐸是牧者,而非官員

教宗指出,當耶穌意識到他們在跟隨祂時,耶穌向兩個門徒提出最初的問題:「你們在找什麼?」教宗提醒在場的所有修生要捫心自問:「在司鐸聖召中尋找什麼:是渴望成為不知道如何體認軟弱人性疾苦的司鐸,或是如同耶穌一樣,成為天父溫柔的標誌呢?」

於是,教宗說道:「當你們發覺司鐸成為官員,忘記他們是子民的牧人,而變成了官僚神職時,這真是非常可悲的。」

攜手應對新的牧靈挑戰

隨後,教宗轉向在場的主教們,邀請他們反思他們夢想的是什麼樣的教會,他們心目中司鐸為羊群應該是什麼樣的形象。教宗表示:「在基督宗教的影響力逐漸減弱的時代,這種分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一個新的教會時節正在我們面前展開。這也需要反思司鐸的牧靈使命,我們再也不能認為司鐸就是一個單獨的牧羊人,局限在他的堂區而已了。」

教宗說:「我們必須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好能應對大區內所有堂區面對的一些牧民挑戰。我想到的是年輕人的福傳;基督徒的信仰啟蒙課程;地方豐富的民間敬禮需要在福音的啟發下作一致的決定;但我也想到仁愛的需要和促進守法文化。」

因此,教宗指出,所有這一切都要求培育那些背景不同的司鐸學會增進對大區的共同願景,並擁有一致的人文、靈修與神學培育。

司鐸培育應考慮到時代的徵兆

有鑑於此,教宗邀請他們:「就司鐸的培育工作作出清楚的選擇,將精力集中在更少數量的修院上,而不是通過增加修院的數量來分散力量。雖然這需要一個複雜的分辨過程,但這些都是主教們在地方教會的支持和聖神的啟發下需要做出的必要決定。」教宗敦促卡拉布里亞的主教們:「不要讓自己因懷舊而陷於麻痺,不要一直受困於地方的本位主義。」

教宗說:「讓我們記住,對我們的歷史和我們傳統的重要地方的依戀,不該阻止聖神的新意走上祂要走的道路,尤其是當教會的道路需要這份新意時。我們需要睜大眼睛,用一顆專注的心,領略時代的徵兆,展望未來!」在這方面,教宗也邀請各位榮休主教在不干預這一進程的前提下,「以祈禱和靜默」的方式支持這一努力。

慈悲、合一與友愛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方濟各敦促修生們,尤其是主教們,「要勇敢地進行必要的變革,並始終在慈悲、合一和友愛中共同行動並攜手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倫理神學不應出自辦公桌,而要關注實際生活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23日在克萊孟廳接見了300名前來梵蒂岡參加晉見活動的人士,他們是宗座亞豐索學院的成員和出席聖亞豐索會議的代表。教宗勉勵他們“始終站在具體的人的一方,切莫忘記聆聽子民”,並使用“子民的語言”及提出切實可行且人性化的倫理生活建議,使神學反思的成果能為人們所接受。

教宗指出,所提供的應是“一種基督信仰生活的建議”,而不是一種冷漠、出自辦公桌上的倫理觀念。“倫理神學家、傳教士和聽告解司鐸必須與天主子民建立活躍的關係,尤其聽取最弱小者的呼聲,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從他們的角度看待生活,為他們提供反映天父永恆大愛之光的答案”。

談到生物倫理問題,教宗要求在場人士培養“聆聽和對比的耐心,如同聖亞豐索針對在出現矛盾的情況下所叮嚀的那樣”。教宗說,“需要避免兩極分化的極端主義態勢”,運用“聖亞豐索一向指明的‘中庸之道’的原則”,而折衷並非“一種圓滑的平衡”。“生物倫理學的提議必須關注人的實際悲哀處境,他們面對生活上的道德困境往往不知所措”。

此外,在當下複雜且急速變化的時代中,教宗邀請在場人士具有“成熟的良知”,為弟兄姐妹服務。在社會道德問題上,我們應謙卑地與天主子民同行,避免有指責的心態。“環境危機、生態轉型、戰爭、能夠左右人們生活、甚至製造新的奴隸的金融系統,以及在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建立兄弟情誼:這些課題必須激勵我們進行研究和對話”。

亞豐索學院於1949年由贖主會會士成立,將於明年慶祝創校75週年。這所學院隸屬宗座拉特朗大學,本著聖亞豐索的精神並依照教會的訓導,尤其是梵二大公會議的訓導,研究人在個人與信仰團體生活中的全部良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