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也門遇害修女是冷漠全球化的殉道者

blog_1457407368

3月6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再次談到也門仁愛傳教會修女們遭殺害的悲劇,指出德蘭修女的這四個女兒是今日的殉道者,但她們不上報紙的封面。教宗表明冷漠全球化是滋生戰爭的原因之一,並對意大利最近展開的大公性人道救助活動表示讚賞。

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四位修女只是在也門照顧老年人,卻被歹徒野蠻殺害。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保證為遇難修女及其親屬祈禱,並指出:「她們是今日的殉道者!她們不上報紙的封面,不是新聞:她們為教會灑了自己的鮮血。這些人不僅是歹徒恐怖襲擊的受害者,也是冷漠全球化的受害者,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祈願德肋撒姆姆在天堂上陪伴她的女兒,愛德的殉道者,並為和平以及對人類生命的至聖尊重而代禱。」

教宗也懷著讚賞之情談到意大利最近為難民發起的「人道主義走廊」活動。教宗說:「這項試點項目融合了團結與安全,可以為逃離戰爭與暴力的人提供援助,例如病童、殘障人士、偕老扶幼的戰爭遺孀,就像在意大利難民營中所發生的那樣。這項活動令我高興,也因為這是一項大公性活動,得到聖愛智德團體、意大利福音教會聯盟、瓦爾多教會和衛理教會的支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聽告解司鐸不可阻礙得救的恩典

2016年3月4日中午,教宗方濟各接見了500名參加聖赦院進修班的學員,強調聽告解司鐸是天主慈悲的工具,不可阻礙這得救的恩典。慈悲是天主為每個人獲得永恒救恩的終極抉擇,它能白白惠及每個祈求這救恩的人。

聖赦院舉辦這期進修班的目的,旨在幫助新近晉鐸的神父們妥善施行修和聖事。教宗談到司鐸的這項職務說:「寬恕的機會確實向人人敞開,甚至有如最大的『聖門』那樣打開,如同天父的心那麽大。天父愛祂的眾子女,尤其等待那些犯了大錯和離經叛道的人。」

教宗表示,慈悲能以多種方式抵達每個人:透過良心的真誠開放;閲讀轉變人心靈的天主聖言;遇到一位仁慈的姐妹或弟兄;從受傷、罪過的經歷中體驗寬恕和慈悲。然而,慈悲的「可靠之路」是耶穌。耶穌「在地上有權赦罪」(路五24),祂又把這項使命交給了教會(若廿21-23)。因此,這條「可靠之路」「必將機會轉變成現實,化希望為肯定」。

由此可見,修和聖事是體驗天主慈悲和慶祝與天父相遇的絕佳場所。教宗對此表示:「我們不可輕易忘記這項慶祝:我去辦告解,請求寬恕,感受到被寬恕,可是卻忘記了慶祝。慶祝是修和聖事的一部分,懺悔也是慶祝的一部分,我該當與天父一起慶祝祂對我的寬恕。」

談到聽告解神父應持有的態度,教宗說:「我們這些聽告解司鐸進入告解亭是為接納弟兄姐妹。我們必須常常牢記,我們是天主施予他們慈悲的工具,因此要當心,不可阻礙這得救的恩典!聽告解司鐸也是一個罪人,一個總是需要獲得寬恕的人;他是最先離不開天主慈悲的人。天主『揀選』他,並『派遣』他去完成這項重大任務(參若十五16)。」

關於懺悔的信友,教宗表示,每位懺悔的信友在司鐸赦罪後都能憑著信德堅信他的罪已被消除了。「他可堅信他的罪不復存在!天主是全能的。我喜歡想象天主有一個弱點,就是健忘。祂一旦寬恕了你,就忘記你的罪過。這很了不起!罪已不復存在,天主慈悲已將之消除。在某種意義上,每一次赦罪都是心靈的歡欣,不僅信友和教會欣喜萬分,天主更加喜悅」。

教宗強調信友蒙受寬恕的重要性,他不再感到罪過的折磨,而能體味天主將他釋放的作為,從而不斷感恩,隨時準備補償過犯,以良善及接納的心靈去會晤弟兄姐妹。

可是,若聽告解的司鐸遇到不能赦罪的情況該怎麽辦呢?教宗提出3個途徑,他說:「若我遇到難題,無法赦罪的情況該怎麽辦?我該做什麽?首先應設法了解是否有可行的一條路,許多時候能找出一條路。其次,不要只依靠那表達出的言語,也要觀察人的舉止。有一些人說不出口,只用舉止表示懺悔和痛苦。」

「第三,若不能赦罪,就該以父親的心腸與他們交談:『請看,為這事我赦不了罪,但我請你放心:天主愛你,天主等待著你!讓我們一起祈求聖母,讓她守護你。請你再來,我會等候你,天主也等候你。』然後降福他。如此一來,這個人離開告解亭後就會說:『我遇到了一位父親,他沒有訓斥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羅馬觀察報

「24小時奉獻給天主」: 教宗率先辦告解,為天父的慈悲作見證

2016年3月4日下午5點,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開啟「24小時奉獻給天主」祈禱活動。當天,全世界都舉行這項四旬期活動,幫助人重新發現修和聖事。在這個機會上,教宗率先辦告解,之後也為幾名信友聽告解;世界各地許多聖堂則全天開放,讓信友能隨時辦告解。

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顧問費拉里(Luca Ferrari)神父在懺悔禮儀前向梵蒂岡電台表示,「24小時奉獻給天主」祈禱活動是教宗的構想。「教宗希望在四旬期第4主日,即喜樂主日前的週五明供聖體,並在修和聖事中與主相遇。這項倡議一提出就廣受歡迎。我們可以說,如今這已經成了世界級的活動,響應號召的教區不計其數,基本上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教區都參與其中。我們甚至接到從阿拉斯加等地打來的電話,散居各地的司鐸、主教,乃至於平信徒為了妥善慶祝這項祈禱活動,紛紛來電索取輔助資料」。

費拉里神父指出,「在羅馬舉行的『24小時奉獻給天主』祈禱活動以教宗主持的懺悔禮儀揭開帷幕。教宗希望以身先士卒辦告解的舉動作為記號,作出強而有力的見證。當天,聖伯多祿大殿有60多名聽告解司鐸同時為信友們聽告解。懺悔禮儀結束後,羅馬有3座聖堂特別安排了人數充足的司鐸為信友們聽告解。此外,許多平信徒也配合這些司鐸,走到大街小巷邀請悔改的信友,甚至是偶遇的信友前來辦告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人在各種生命狀態中也值得保護

2016年3月3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前來梵蒂岡參加宗座生命科學院全體大會的與會者。本屆大會主題為「生命倫理的德行」。教宗表示,人的本質如今愈加被貶低為可隨意塑造的物質,因此必須予以拯救,使之擺脫意識形態的殖民現象、自私自利和謊言。後者以德行包裝罪惡,以公眾利益包裝經濟利益。

教宗指出,危險始終在於「稱惡為善和稱善為惡」。今日確實有許多「為生命效勞」的機構,但「也有很多機構關心經濟利益勝過於公眾利益」。事實上,「在我們時代中,有些文化的定位已經不再承認天主的智慧烙印在祂所創造的現實和人類身上」。

「人的本質不斷被貶低,低到只是個可隨意塑造的物質。然而,我們的人性在天主的眼中獨一無二、極其珍貴!為此,頭一個要守護的本質就是我們的人性,好能使之結實累累。我們必須給予人性自由的清新空氣和真理的活水,保護它免於自私自利和謊言的毒害。」

教宗強調,此刻迫切需要「按照人在各種生命狀態中的尊嚴,予以接納和照顧」。「為了肯定人在各種生命狀態中都是值得保護的價值,當代文化依然保有達成這一目標所需的必要條件。然而,文化往往是道德搖擺不定的受害者,無法有效地捍衛人的生命。於是,以德行之名掩飾『顯赫的罪惡』的情況,也就屢見不鮮了。」

教宗放下講稿說道:「在此,我要重申我曾多次提出的告誡:我們必須留意新的意識形態殖民現象。意識形態假借德行、現代特性和新態度的形式進入人心,甚至是基督徒的思想內,實則進行殖民活動,也就是剝奪思想的自由。意識形態的殖民現象害怕現實按照天主的旨意運作。」

教宗解釋僵硬的心,指出「人心越是偏向自私自利和惡,就越難改變。人心一旦墮落,社會生活就會蒙受嚴重的後果」,成了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只顧私利,只知流無辜者的血,施行欺壓和勒索」(耶廿二17)。教宗表明,「這種情況的改變無法單靠理論或是社會及政治改革。唯有聖神的作為能革新我們的心,但我們必須予以配合」。

教宗接著談論德行。德行並非「外在裝飾的美觀問題」,德行要求「根除內心的邪念,真誠地尋求善」。「即便生命倫理的領域也有尊重人的基本準則,但這些準則不足以使人圓滿地實踐善。促進生命者的德行才是關鍵的保障,能確保善真正受到尊重」。

「今日並不缺乏那些支持弱小者生命的科學知識和科技工具,很多時候所缺乏的是人性。善行不是正確地應用倫理學問,而是為弱小者的真正益處著想。醫生和所有醫護人員絕不可忽略將科學、科技和人性相連結。」

教宗最後期勉「所有致力於捍衛和促進人的生命的人,都能展現出生命之美」。「事實上,正因為『教會的成長不是靠勸人改教,而是靠吸引力』(《福音的喜樂》勸諭第14號),所以人們唯有在認識生命之美並予以展現時,才能有效地捍衛並促進人的生命。當你們活出真正的憐憫和其它德行時,你們將能為賦予生命的天父的慈悲作出見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公開接見: 教會不需要污穢的金錢

教宗方濟各2016年3月2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闡明「慈悲與糾正」的關係,強調「教會需要的不是污穢的金錢,而是向天主慈悲敞開的心靈」。天主仁慈地糾正我們,即使我們對祂不理不睬。

然而,人時常欺騙自己,以為只要向天主獻上錢包就可以心安理得,用不著向天主的慈悲敞開心靈。教宗指出這一現象說:「我想到一些帶著獻儀來到教會的捐助者,他們說:『請收下這份捐給教會的獻儀。』其實,這是許多人的血汗錢,他們遭到剝削、虐待,為了微薄的收入而淪為工作的奴隸!我會對這捐助者說:『拜託,請收回你的支票,將它燒掉吧。』天主子民,即教會,需要的不是污穢的金錢,而是向天主慈悲敞開的心靈。」

教宗先前已經譴責了這種用金錢來贖罪的行為,指出禮儀中的奉獻不是走向天主的道路,「公義」才是。同樣,祭禮若不表達皈依,反而妄想將之取代,它就失去了價值。我們會自欺欺人地以為我們是靠祭獻得救,而不是依賴那寬恕我們罪過的天主慈悲。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這個思想,教宗舉例說:「若一個人生病,就該去看醫生;若一個人覺得自己是罪人,就該去尋找上主耶穌。若生病不去看醫生,反而去找巫醫,他就不會痊癒。我們往往不去上主那裡,反而更喜愛走歪路,繞開天主去尋找一種辯解,一種公正,一種平安。」

教宗接著援引依撒意亞先知的話,當人中斷了與天主的盟約,問題便產生了。人因驕傲和自負而與天主對立,父與子的關係不僅破裂,而且也改變了性質。教宗說:「在拒絕天主,拒絕祂父愛的地方,就不再有生命,存在便失去根基,一切似乎都墮落及毀滅了。即使如此,這痛苦時刻也是接近救恩的時刻。考驗是為使子民能感受到那背離天主的辛酸,面對一種選擇死亡的黯淡空虛。痛苦,一種自我毀滅的必然後果該當令罪人省思,使他向懺悔和寬恕開放。」

教宗又引述依撒意亞先知關於激勵人尋求正義的話,提到許多來到歐洲的難民,他們前途未卜。教宗表示,天主寬恕的奇跡勝過各種人間的不幸。「天主絕不背棄我們;我們是祂的子民,就連最惡的男人、最壞的女人、最不好的民族也都是祂的子女。這就是天主:祂從來,絕對都不會背棄我們!祂總是說:『孩子,來吧!』這就是我們的天父的愛;這就是天主的慈悲。有這樣一位父親我們便有了希望,有了信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會晤埃塞俄比亞東正教宗主教: 放下歷史包袱,開啟友愛的新時代

埃塞俄比亞台瓦西多東正教(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宗主教阿布納·馬蒂亞斯一世(Abuna Matthias I)2月29日上午前來梵蒂岡覲見教宗方濟各。這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教會是東正教會的一員,與羅馬天主教會關係密切。

教宗向馬蒂亞斯一世宗主教表示,歷史給我們留下一個「誤解和不信任」的包袱,但我們兩個教會的殉道者卻成了「合一的種子」,我們定能在這個基礎上建設兄弟友愛的「新時代」。教宗也再度為非洲和中東遭受暴力摧殘及迫害的基督徒發出呼籲。

教宗首先讚許埃塞俄比亞台瓦西多東正教會為忠於福音而付出流血的至高代價,他說:「從起初你們就是一個殉道者的教會,今天你們仍在見證著中東和非洲一些地區的基督徒和其他少數宗教信徒遭受暴力摧殘及迫害。我們必須再次要求那些掌握世界政治和經濟命運的人,籲請他們促進和平共處、彼此尊重與和好、相互寬恕與團結互助。」

教宗在這至高奉獻的忠貞見證中看到了合一的神聖要素,它能消除教會在漫長歷史上出現的分裂。教宗指出:「如同殉道者的鮮血成了初期教會新基督徒的種子那樣,今天各教會如此眾多的殉道者同樣成了基督徒合一的種子。各個教會傳統的殉道者和聖人在基督内已經成為一體,他們的名字寫在天主的教會的同一份殉道者名冊上。殉道者的大公運動邀請我們一起朝向愈加圓滿合一的道路邁進。」

教宗接著提到他的兩位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曾與埃塞俄比亞台瓦西多東正教前任宗主教阿布納·保羅斯(Abuna Paulos)的多次會晤。這些會晤促成了兩個教會的神學對話,而且從2004年起取得長足進展。

「我們幾乎在一切事上都有共同點:同一個信仰,同一個聖洗,同一個救主耶穌基督。我們因聖洗結為一體,聖洗使我們在同一個基督奧體内相結合。我們藉著彼此在隱修傳統和宗教禮儀上富饒及共同的要素,而結合在一起。我們在基督内皆為兄弟姐妹。正如我多次所言,那些使我們結合的因素遠勝過使我們分裂的因素。」

最後,教宗祈願兩個教會放下歷史包袱,開啟「友愛的新時代」。他說:「我們意識到歷史留下了一個誤解和不信任的痛苦包袱,為此我們要祈求天主的寬恕和治癒。讓我們彼此代禱,呼求眾殉道者和聖人保護所有託付給我們照顧的信友。祈求聖神繼續光照、引導我們尋求和睦與和平,增進我們的希望,相信在天主的助佑下,總有一天我們將在感恩聖事的圓滿共融中一起圍繞在基督的祭台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清晨彌撒: 效法天主「忘記」他人之過,方能得寬恕

教宗方濟各3月1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祈願四旬期「能使我們做好心靈準備」去領受天主的寬恕,並如同天主那樣寬恕他人,「忘記」他人的過錯。

教宗的彌撒講道以禮儀讀經與福音為主線。當天取自《達尼爾先知書》的讀經記載了青年阿匝黎雅因拒絕朝拜金像而被投入火窯中焚燒、在火焰中為子民向上主呼求仁慈與寬恕的事跡。教宗說,這是正確的祈禱方式,因為阿匝黎雅懂得仰賴天主的良善特性。

當天的《瑪竇福音》介紹了聖伯多祿耳熟能詳的提問。他問耶穌:「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耶穌以兩個欠債人的比喻,解釋應常常寬恕的道理。第一個欠債人雖然獲得主人的寬赦,儘管債務數目龐大;之後卻不肯以同等的慈悲對待他的同伴,哪怕只是一小筆數目。

「天主在寬恕時,祂的寬恕竟是如此之大,好似『忘記』一樣。我們的所作所為卻截然相反,『張家長李家短』地背後議論別人。我們揣著太多古今之人的故事,不是嗎?我們忘不掉。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慈悲之心。青年阿匝黎雅說:『但願祢按照祢的寬容和祢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拯救我們!』這是在呼求天主的慈悲,求祂賜予我們寬恕和救恩,忘記我們的罪過」。

教宗說:「我們在《天主經》中祈求天主說:『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這是一個等同式,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你不能寬恕他人,天主怎能寬恕你呢?祂倒是願意寬恕你,但你的心靈封閉,天主的慈悲進不去。『可是神父,我寬恕,但我無法忘記那對我造成的傷害。』『哎呀,你要求上主幫助你忘記傷害』。你要如同天主那樣寬恕,永無止境地寬恕』」。

教宗最後表示,天主賜予我們的真心寬恕就是慈悲之心。「祈願四旬期能使我們做好心靈準備,去領受天主的寬恕。讓我們領受這寬恕,然後以寬恕待人,真心寬恕。或許某個人已經不再理我,但我要發自內心地寬恕他。這樣,我們就能靠近天主如此偉大的慈悲奧跡。讓我們在寬恕中敞開心靈,好使天主的慈悲能進入我們心中,寬恕我們;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寬恕,需要請求寬恕!我們若寬恕就能得到寬恕。我們若慈悲待人,就能體驗到天主的慈悲,祂寬恕我們也『忘記』我們的罪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清晨彌撒: 天主的救恩來自簡樸小事,而非壯烈大事

2016年2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天主的救恩並非來自大事、權勢、金錢,或者聖職界和政治界的派系,而是來自簡樸的小事。

當天的讀經和福音向我們講述鄙夷的心態。首先是敘利亞的納阿曼的鄙夷:他患了癩病,請求厄里叟先知予以治癒,但納阿曼不屑這治癒的方法竟如此簡樸。其次是納匝肋居民的鄙夷:他們聽見耶穌這位同鄉的話,都嗤之以鼻。這是面對天主救恩計劃的鄙夷,因為天主的計劃不符合我們預設的框架,「不同於我們想像中的救恩,那眾所渴望的救恩」。

耶穌被經師輕蔑;經師們在道德的判例法和眾多戒律中尋找救恩。「而撒杜塞人卻在與世俗權勢、與帝國的妥協中尋找救恩。前者在聖職界的派系中,後者則在政治界的派系中尋求救恩;但子民具有分辨的本能,不相信他們。子民相信耶穌,因為耶穌以『權威』說話。可是,他們為什麼鄙視耶穌呢?因為在我們的想像中,救恩必須來自壯烈的大事;我們以為唯獨有權、有勢又有錢的權貴才能拯救我們。然而,天主的計劃卻截然不同!人們感到鄙夷,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救恩盡是來自天主的簡樸小事。」

教宗指出,「當耶穌提出有關救恩之路的建議時,他從不談大事,反倒談論小事」。福音的兩大支柱是《瑪竇福音》中的真福八端和最後公審判。耶穌將對我們說:「你來吧,來與我同在,因為你做了這些事,這些小事。」

「因為你不曾在權勢、派系或討價還價中尋求救恩或希望,而只單純做了小事。這令很多人嗤之以鼻。在準備逾越節的期間,我邀請你們閱讀《瑪竇福音》中的真福八端和最後公審判,我也會這樣做,省思並觀察是否有哪些內容令我不屑,奪去我的平安,因為鄙夷是愛慕虛榮、驕傲自大之人獨享的奢侈品。」我們必須察看在真福八端的最後,耶穌的話是否會令我們疑問為什麼祂要說這話。耶穌說:「凡不因我而絆倒的,不輕視小事,不嗤之以鼻的,是有福的。」

教宗最後總結道:「讓我們今天或明天花點時間閱讀真福八端和《瑪竇福音》第廿五章,留意自己內心的情緒:倘若我們感到鄙夷,就要祈求上主賜下恩寵,幫助我們明白救恩的唯一道路是十字架的『愚妄』,也就是天主子空虛自己,成為微小者。這項省思對我們裨益良多。」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羅馬觀察報

《天主是愛》通諭十週年

按此下載《天主是愛》通諭【中文】

教宗方濟各2月26日上午接見了為紀念《天主是愛》通諭頒布十週年而召開的國際會議的與會者。教宗指出,教會的歷史是「愛的歷史」,教會從天主那裡領受愛,並將這愛帶給世界。在這慈悲禧年,基督徒蒙召施行慈悲之舉,在世上做天主是愛的見證人。

教宗表示,「愛德和慈悲的關係是如此緊密相連,因為它們分別是天主的屬性和行事的方式,是祂的身份與名號」。我們任何形式的愛、團結與分享都只是反映那份愛,即天主自己」。「天主從不知倦地將祂的愛傾注於我們,而我們則蒙召在世上做這愛的見證人」。

教宗繼續說,本篤十六世的首部通諭《天主是愛》提醒我們,愛德「願意在教會生活中愈漸顯露」,「我是多麼地希望每位教會成員、每個機構、每項活動都能彰顯出天主對人的愛!教會愛德機構的使命很重要,因為這些機構讓眾多貧苦人士享有更加體面、更加人性化的生活,今天這項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教宗解釋說,愛德使命「極其重要,因為不是靠言語、而是靠具體的愛才能使每個人覺得自己被天父所愛,是祂的子女,將從天主那承受永恆的生命」。為此,教宗向每日從事愛德使命的全體人士表示感謝。

教宗最後強調:「在這慈悲禧年,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施行身體與精神上的慈悲善舉來體驗禧年的恩寵。這樣,我們就能共同為教會的偉大使命作出具體的貢獻」。這使命就是「傳播天主的愛」,天主願意祂的愛遍及大地。

在本篤十六世教宗的首部通諭《天主是愛》頒布十週年之際,聖座一心委員會於2月25至26日在梵蒂岡以「愛德永無止境」為題召開國際會議,旨在探討這部通諭在今日世界的神學和牧靈願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會見兒童: 我每天在佘山聖母態像前為中國祈禱

美國耶穌會「羅耀拉出版社」將於3月1日發行一本教宗方濟各與全世界30名兒童的問答集,題名為《親愛的教宗方濟各》。為此,教宗於2月22日在梵蒂岡私下會見了這些發問的兒童。他坦言:「我遇過最難回答的問題不是教授的考試,而是兒童的提問,因為兒童能洞悉本質。」

教宗親切地問候來訪的兒童,詢問他們從何處來。這些兒童來自中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澳大利亞、意大利、阿根廷、肯尼亞和美國等國家。面對來自中國上海的少年,教宗吐露說:「我祈禱的小聖堂裡供奉著佘山童貞聖母的態像,我在這尊聖母態像前祈禱,每天為中國祈禱。」兒童們向教宗獻上禮物,除了各地特產以外,有一名兒童親手繪製了一幅耶穌受難像,教宗對此尤為讚賞。

教宗輕鬆地與兒童們交談,認真地回答他們的每一個提問。一名兒童問道:「您當教宗有什麼感覺呢?」教宗答說:「我感覺很平靜,天主賜給我恩寵,讓我不致丟失平安。」另一名兒童問道:「您在成為教宗以前就跟現在一樣虔誠嗎?」教宗答說:「我年紀很大了,今年年底就要滿80歲。人的一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有時喜樂,有時低潮;有時熱愛耶穌、夥伴和所有人,有時卻對人缺乏愛心,有點背叛耶穌的愛。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個聖人,其它時候卻比較像個罪人。我的生命也是如此。你若是陷入困境,千萬別害怕;你若是犯了罪,也不要害怕。耶穌的愛大過於一切,你要走到祂的身邊,讓祂擁抱你。明白嗎?」

在兒童們告辭以前,教宗賜予他們宗座降福,並感謝他們說:「我感謝你們的來訪,因為對耶穌而言,兒童反映出朝向天父的道路。況且當我與兒童相聚時,我總覺得自己變得年輕了。兒童帶來生命力,我為你們祈禱,願你們的生活順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