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天主是永存的美 , 其餘一切都將消逝

blog_1447447463

11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信徒受到兩種危險的引誘:一種是神化世物的誘惑;另一種是崇拜「習慣」的誘惑,似乎一切都該永存不朽。然而,唯一永恆的美是天主的美。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兩種甚至是有信德的人也會陷入的偶像崇拜。教宗說,第一篇讀經和《聖詠》談到「受造物之美」,但也強調了某些人的「錯誤」。他們沒能力看透這些美麗之物,看不到在它們之上的超性。教宗稱這種態度為「內在的偶像崇拜」,只停留在一種美上,「沒有進一步的超越」。

教宗說:「他們眷戀這樣的偶像崇拜,驚奇這些美麗之物的力量和效能,沒想到它們的主宰更加美麗,因為那創造它們的是美的根源和作者。看到美麗之物卻未想到它們終將沒落,就是偶像崇拜。落日也有它的美。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陷入這種眷戀現世之美、看不到超性之所在的危險。這是內在的偶像崇拜。我們以為世物幾乎是神,永遠不會消逝,忘記了它們的沒落。」

第二種偶像崇拜是「崇拜習慣」,它使人心靈麻痹。教宗引用當天福音中耶穌對諾厄和索多瑪時代的人的描述,解釋說:「那時人們吃喝婚嫁,不關心其它的事,直到洪水來臨,火與硫磺自天降下,徹底毀滅的時刻來到。一切都是習慣。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就這樣生活,不去想這種生活方式必將消滅。這也是一種偶像崇拜:眷戀習慣,沒有想到它終將消逝。教會要我們看到這些事物的終了。習慣也可以被當成神。這難道不是偶像崇拜嗎?」

教宗勉勵說:「相反地,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更遠之處,看到最終的習慣,看到受造物終了之後還在的唯一天主,好使自己不重複羅特妻子回頭觀看的致命錯誤,並確信如果生命是美好的,末後同樣也是美好的。」

最後,教宗說:「我們這些信徒不是向後看、屈服止步的人,而是始終前行的人。我們在塵世生活中始終前行,關注美好的事物,迎接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習慣,但決不將它們神化。它們最終必將消逝。但願這些反射大美餘暉的小美以及我們的習慣,能幫助我們活在永恆之歌中,活在默觀天主的光榮中。」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在餐桌上, 你所關注的是手機還是親人?

教宗方濟各11月11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指出:在我們的時代存在太多的封閉與情意不相通,恢復家庭共聚的經驗極其重要。共聚不能買賣,是一種有待父母與子女培養的分享態度,它能夠讓人對弱勢群體更加慷慨。

家庭和睦或不合都體現在餐桌上。一家人是否聚在一起吃飯,父親是否更喜歡面對他的子女而不是電視機,子女是否更喜歡注視媽媽爸爸而不是平板電腦。這是準確測量家庭關係是否健康的「溫度計」。

教宗當天的要理講授以「家庭歡樂」為主題,他向信眾解釋說,「若一個家庭幾乎從不一起吃飯,或者吃飯時互不交談,只是看電視或智能手機,這個家庭就『缺乏了家的感覺』。當子女在餐桌上沉迷於電腦或手機,不在意別人說什麼時,這將不再是一個家庭,而是一間旅館。我們應該設法恢復家庭的共聚,在吃飯時互相傾訴與聆聽。不要一片死寂,那種死寂不是隱修院的靜默,而是自私的無聲: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事,要麼電視,要麼電腦,互相不交談。不,我們不要這樣的死氣沉沉。讓我們恢復家庭的共聚,使之與時俱進」。教宗譴責道,現時代已經貶低了共聚的概念。「它似乎成了一個可以買賣的事物」。

general-audience-1220x686

與此同時,糧食也「不再象徵財富的公平分享,不能抵達那些缺乏麵包和關愛的人」。教宗說:「在富裕國家,我們被誘導去消耗過多糧食,然後再為過度消耗採取補救措施。這種荒謬的『生意』使我們不再關注真正的饑餓,身體和精神上的饑餓。當家庭共聚消失時,自私將會出現,每個人只關心自己的事。很多時候,廣告把共聚降低為下午茶的慵懶和甜品的欲望。而與此同時,卻有太多的弟兄姐妹吃不到飯。這是一種羞恥,你不覺得有些慚愧嗎?」

相反地,「我們都知道」,那擁有共聚「特殊聖召」的是基督宗教。教宗指出,這就是耶穌在「最後晚餐」留下的「精神遺產」,濃縮為「紀念祂犧牲的舉動」。「主耶穌為眾人掰開了祂的身體,傾流了祂的血。真的,任何分裂都無法抵擋這共融的獻祭;只有虛偽、與罪同流合汙的態度能將它排除在外。任何隔閡也無法抵擋這脆弱不堪的掰開之餅和傾流之酒,即主耶穌唯一身體的聖事所具有的威力」。

從這楷模引出了最美麗的家庭「聖像」,一家人圍在「家庭祭台」前分享生活體驗的情景。教宗指出,「家庭美德的記憶有助於我們理解,我們本身已經認識且仍在認識的奇跡,就是當一位母親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也對其他人的孩子給予關注和關切、照料與呵護時將會發生的奇跡。再者,我們清楚知道,一個民族中的父親們若能時刻準備投入保護眾人子女的行動,因為他們把眾人的子女們視為一項共同的財富,並樂意且自豪地這樣做;這個民族將會多麼地強大」。

教宗最後說,從基督徒的視角看,我們可以說「家庭是參與感恩祭的『家』,因為家庭把自己的共聚經驗帶入感恩祭,家庭向普世共聚的恩寵開放」,接納天主對「這存在太多封閉與隔閡」的世界的恩寵。

「是的,家庭教會的感恩祭,有能力把共聚與相互友善的活性酵母歸還給團體,是一所不怕衝突的人性包容的學校!任何一位弱小者、孤兒、脆弱者、無自衛能力者,受傷和絕望、沮喪和被遺棄的人,都能從家庭感恩祭的共聚中獲得滋養,恢復精神,受到保護和接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我渴望一個給予理解、陪伴和愛撫的教會

「我夢想一個親近子民、不貪圖權力,勇於接受聖神引領的意大利教會」。教宗方濟各11月10日在第五屆意大利全國教務大會上如此表示。

當天上午,教宗在普拉托的牧靈訪問結束後,乘直升機抵達佛羅倫薩「路易吉·里多爾菲」體育場,受到當地總主教和政府官員的歡迎。之後,教宗乘車來到聖若翰洗禮大殿,在佛羅倫薩城市旌旗的飄舞和古號的奏樂下參觀了聖堂,並瞻仰馬克·夏卡爾所繪的《白苦像》。這幅聖像原本在佛羅倫薩斯特羅奇宮(Palazzo Strozzi)展出。隨後,教宗步行來到與洗禮堂相鄰的聖母百花主教座堂,面對參加第五屆意大利全國教務大會的2500名與會者,發表了長篇主題講話。

教宗首先從主教座堂內所繪的「公審判」壁畫談起。教宗說,天主派遣祂的聖子來,並不是為了譴責世界,而是為了藉著聖子使世界得救。我們也蒙召自謙自卑,「空虛自己」,像十字架上的主耶穌那樣。若不然,「我們將絲毫不能理解基督的人文主義;我們的言談或許精彩、博學、文雅,卻不是信德的言論,而是空洞的響聲」。

教宗進而談到「耶穌基督內的新人文主義」,也就是聖保祿宗徒向斐理伯人所說的「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教宗指出其中的三種心情:謙卑、無私和真福。教宗解釋說,第一種心情要求我們別「貪圖保住自己的榮耀、身份和影響力」。我們要有顆無私之心,因為「我們的心靈若是富裕的,若過於自滿,就不再有天主的位置」。因此,我們不要自我封閉,停留在「那給予我們虛假保護的結構中,那將我們變為不義判官的法規中,以及讓我們感到心安的習慣中」。

教宗繼續說:「我們的責任是努力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並為之奮鬥。我們的信德因著聖神的推動力而革新。因此,我們應該順從這股推動力,好能走出自我,成為符合耶穌福音精神的人」。

關於「真福的心情」教宗表示,「基督徒是有福的,因為他擁有福音的喜樂。主耶穌藉著真福八端為我們指明道路。我們人類若走真福的道路,就能抵達最人性和神聖的真幸福」。教宗也強調,對於偉大的聖人而言,走真福之路也意味著遭受「屈辱和貧困」。

教宗然後勉勵與會者,指明教會不可貪圖權力,卻要由聖神來指引;牧人永遠不能與子民脫節,並且要勇敢地與眾人對話。關於牧人和羊群的關係,教宗特別舉例說道:「最近我閱讀了一位主教的故事。有一次,他在高峰時段乘坐地鐵,車廂裡人多得使他不知道應該把手扶在哪裡。他被擠得東倒西歪,不得不靠在他人身上,好使自己不跌倒。這時他明白了,能讓一個主教站穩腳的,除了祈禱之外就是他的子民。任何事、任何人都奪不走你們得到子民支持時所獲得的喜悅」。

教宗特別向青年人說了一番鼓勵的話:「我們不要害怕對話,相反地,正是討論與批評才能幫助我們保持神學,不使它變為意識形態」。你們還要牢記,「最佳的對話方式不是說話和討論,而是一同做某件事,一同建設和實現計劃。不是單獨做,光在天主教徒的圈子裡做,而是與每位善心人士合作。我勉勵你們做意大利的建設者,為更美好的意大利貢獻心力。不要從陽台上看生活,而要落實行動,在社會和政治對話中有所作為。你們的信仰的雙手應當伸向天空,但其前提條件是它們所建造的城市必須建立在以天主之愛為本的關係上。這樣,你們就能自由地接受今日挑戰,經歷改革與變遷。」

最後,教宗對意大利教會提出了他的冀望:「我喜歡一個不只是安分守己的意大利教會,總是與被丟棄、被遺忘和不完美的人走得越來越近。我渴望一個喜歡擁有母親面容,能夠給予理解、陪伴和愛撫的教會。你們也要夢想這樣的教會,並且要相信她,自由地更新她」。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訪問普拉托: 人人應有尊嚴的工作,打擊剝削勞工的毒瘤

教宗方濟各11月10日牧靈訪問意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大區。他在首站普拉托(Prato)強調,必須打擊剝削勞工的毒瘤和違法行為的毒液,親近社會各種極為脆弱的群體,包括窮人、移民和家庭。

教宗方濟各早上8點來到普拉托聖斯德望主教座堂,沿途歡迎他的橫幅標語有意大利文也有中文。普拉托是著名的紡織城,也是不同種族和睦共處的實驗場。教宗表明,他這次是以「朝聖者」的身份前來訪問。教宗的聲音迴盪在主教座堂前,廣場上的2萬名群眾豎耳靜聽他的一言一語。他們當中有許多華人,也有烏克蘭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巴基斯坦人、尼日利亞人和菲律賓人。

教宗說道:「你們為了讓每一個人確實融入團體,抵拒冷漠文化和丟棄文化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對此表達感謝。在充滿不確定和恐懼的時代,你們支持最弱小者和家庭的舉措值得嘉許。當你們奮力尋求融合的最佳具體機會時,別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在看似難以共處的情況下,切莫放棄。你們要時常受到真正親近他人的渴望所激勵。」

教宗接著談論有尊嚴的工作說:「每個人的神聖性要求人人得到尊重、接納和有尊嚴的工作。」教宗提起「兩年前在普拉托工業區的一場大火中,有5名華人男性和2名華人女性喪生。他們不論工作或住宿都在同一棟廠房內,宿舍是用紙板和石膏隔成的一個狹小空間。這是一個剝削和罔顧人命的生活條件所造成的悲慘事件,這不是個有尊嚴的工作!各個團體必須徹底打擊貪腐的毒瘤、剝削人和勞工的毒瘤以及違法行為的毒液,孜孜不倦地為真理和正義奮鬥」。

教宗勉勵眾人為一個「更正義、更誠實」的社會奮鬥,因為「在謊言編織而成或缺乏透明度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好的事物得以建立起來」。教宗還鼓勵青年「絕不可陷入悲觀和聽天由命的心態」,期許教會「走出去,秉持煥然一新的傳教熱忱,搭建希望的帳幕,在那裡接納受傷和對生活失望透頂的人」。

教宗強調:「我們蒙召走出去,接近我們時代的男男女女。走出去當然意味著冒險,但沒有危險哪來信德。一份獨善其身、足不出戶的信德並不忠於上主的邀請。上主召叫祂的門徒採取行動,親身參與,毫不害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在佛羅倫斯主持彌撒: 真正的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

blog_1447192803

11月1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佛羅倫斯「弗蘭基」市政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從而結束他在普拉托和佛羅倫薩的一天訪問活動。教宗強調基督徒絕不可脫離群眾,而要有勇氣逆流而上,宣講天主的慈悲;真正的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

彌撒福音記述耶穌問祂的門徒們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們說人子是誰?」另一個是「你們說我是誰?」(瑪16:13,15)。關於第一個提問,教宗指出,耶穌想知道人們的想法並不是為滿足他們的欲望,而是為與他們交流。因此,與現實保持健康的接觸,知道人們生活上的喜樂與痛苦,是能幫助他們並與他們交流的唯一方式。倘若觸摸他們日常生活的經歷,他們就能聼進對方的話語。

教宗說:「當天主打算與我們交談時,祂便降生成人。耶穌的門徒們絕不可忘記自己是從哪裡蒙受召選的,他們是在人群中蒙召;絕不可陷入脫離群眾的誘惑,好似人們怎麽想及怎麽生活與自己無關,而且也不重要。」

關於耶穌問門徒們的第二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教宗表示,這個問題今天仍然在我們心中迴盪著,它為我們的身份認同及使命至關重要。唯有認識耶穌和祂的真理,我們才能注視人性狀況的真理,才能為使社會充滿人性化作出貢獻。

教宗指出西滿對耶穌這個提問的回答:「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6)。教宗說:「這個回答涵蓋了伯多祿的全部使命,就是要守護和宣講信德的真理,維護和推動各基督信仰教會的共融,保持教會的紀律。」

「今天,我們的喜樂是分享這信德並共同回答上主耶穌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我們的喜樂也是逆流而上,超越時下見解,在耶穌身上認出天主的臨在。天主子受父的派遣來到世上,成為救贖人類的途徑。西滿伯多祿的信仰宣誓也是我們的信仰宣誓。這信仰宣誓不僅是我們得救的依據,也是實現救恩及通往這目標的道路。」

談到救恩奧跡,教宗強調了天主的慈悲。

他說:「在人的缺乏理解、罪過和苦難面前,天主無意投降,祂自我奉獻,甚至成為人,在人的具體境況中與每個人相遇。西滿伯多祿就是在耶穌的面容上認出天主的這慈悲大愛。我們也蒙召在上主臨在於我們當中的多種形式中認出祂的面容,在基督的聖言及聖事、兄弟共融、不分彼此的愛,以及窮人身上認出祂的面容。」

教宗指出,天主與人不是兩個對立的極端,而總是彼此尋找,因為天主在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肖像,人只有注視天主才能認出自己。這是真正的智慧。

當天是聖師良一世教宗紀念日,這位聖人在佛羅倫斯所屬的托斯卡納行政區出生。教宗稱聖師良一世是有真正智慧的人,他提醒我們,智慧若不與基督及服事教會緊密相聯,就不是真智慧。

最後,教宗表示,說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並非沒有道理。佛羅倫斯在它最有創意的時代為人文主義作了見證,但願這份遺產為這座城市和整個意大利結出新人文主義的碩果。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 真正的愛德不是施捨我們剩餘的

日前梵蒂岡機密文件被盜,其內容亦被公布在最近出版的兩本新書上。對此,教宗方濟各於11月8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表示:「我向你們保證,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絕對不會令我放棄我和我的合作者在你們的支持下正在推進的改革工作」。偷竊這些文件是「重罪」,「是應受譴責的無益行為」。

教宗方濟各的直言和坦率,贏得聖伯多祿廣場上信友們持續不斷的熱烈掌聲。教宗說:「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因最近有關梵蒂岡機密文件被盜竊和公布的消息感到不安。對此我首先想告訴你們,盜竊那些文件是重罪,是應受譴責且毫無助益的行為。我本人已要求對它進行研究,我和我的合作者們已經對文件內容非常清楚,並採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已經有了成果,甚至是看得見的成果。」

教宗繼續說:「我向你們保證,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絕對不會令我放棄我和我的合作者在你們的支持下正在推進的改革工作。是的,這需要得到全體教會的支持,因為教會的更新得益於祈禱和每位受洗者每日的聖德。因此,我感謝你們,請你們繼續為教宗和教會祈禱,不要心煩意亂,卻要懷著信賴和希望繼續前行」。

在誦念三鐘經前,教宗像往常那樣講解了主日福音。當天他談到那位把自己賴以生存的一切都投入聖殿奉獻箱的窮寡婦和法學士之間的區別。教宗說,法學士「在公眾面前趾高氣揚」,私底下卻「吞食寡婦的家產。即使在今天依然存在採取這種態度的危險。比方說,祈禱卻行不義,因為我們不能恭敬天主卻又傷害窮人。又或者,我們口說愛天主,實則把自己的虛榮和收益置於天主之前」。

教宗繼續說,「今天耶穌還告訴我們,判斷的標準不是數量,而是圓滿。數量和圓滿之間有所不同。你可以擁有許多財富,但依舊空虛,因為你的心靈內沒有圓滿。這個星期你們要想想數量和圓滿之間有什麼區別。這不是一個錢包的問題,而是心靈的問題。『全心』愛天主,意味著信賴祂及祂的旨意,並藉著不求回報地幫助貧困弟兄而為祂服務」。

教宗然後用一個家庭的具體實例來闡述信德的真理,這是他還在阿根廷時在自己教區內的一個家庭。有一天,這家人圍在桌前吃肉排時來了一個饑餓的乞丐。母親詢問她的三個孩子打算怎麼做,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要求他們的媽媽給窮人吃的東西。於是,這位母親拿起刀叉,將每個人盤中的肉排切下一半。孩子們說:「噢,不,媽媽,不!這樣不行!從冰箱裡拿吧」。母親答道:「不,我們就用它們做三個夾心麵包」。教宗說:「孩子們明白了真正的愛德不是施捨我們剩餘的,而是出於我們所需要的。我們蒙召奉獻自己所需要的時間,而非剩餘的時間;我們蒙召立刻且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才華,而不是先將才華用於實現個人和小團體的目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祝聖羅馬教區新主教:主教職務不是一項榮譽,而是服務

教宗方濟各11月9日,拉特朗大殿奉獻日下午前往羅馬市區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彌撒聖祭,祝聖羅馬教區司鐸安傑洛·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為主教。德多納蒂斯神父去年四旬期曾為教宗和教廷神長作避靜講道,主題是「淨化心靈」。今年9月14日他獲教宗任命為羅馬教區輔理主教。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強調永恒的大司祭耶穌基督臨在於主教及他們的司鐸當中。教宗說:「基督藉著主教的牧職不斷宣講救恩的福音,以信德聖事聖化信徒;基督藉著主教的父親身份增進祂奧體教會的新肢體;基督藉著主教的智慧和謹慎,在塵世的旅途中領導天主子民走向永恒的幸福」。

接著,教宗語重心長地指明,主教職務不是一項榮譽,而是一項服務,因為在主教的職務中服務比治理更為重要。根據基督的訓令:「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路廿二26)。

教宗叮囑新主教說:「你要在託付給你的教會中做基督奧跡忠實的守護者和分施者。天主父立你為祂的家庭的家長,你就要永遠效法基督善牧。基督認識自己的羊群,祂的羊群也認識祂,祂毫不遲疑地為羊群捨去性命。」

「你要以父親及弟兄般的愛,愛護天主託付給你的眾人:首先愛司鐸和執事,你牧職的合作者;你也要愛窮人、無自衛能力者,以及那些需要得到款待和幫助的人。你要勉勵信徒在使徒工作上合作,並樂於聆聽他們。」

「你要積極關注那些不屬於基督一牧一棧的人,因為他們也是在主内託付於你的弟兄姐妹。」

教宗最後向新主教表示:「你要切記,在以愛德維繫的教會中,你與主教團結合在一起。因此,你必須帶上整個教會的關懷,慷慨援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教會團體。你要懷著愛看守全體羊群,聖神把你放在羊群中是要你領導天主的教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 教會是蒙召去服事 , 而不是被人服事

blog_1446840619

11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主教和司鐸要克勝「雙重生活」的誘惑,教會蒙召做僕人,而非「生意人」。教宗還告誡道,要警惕「貪戀錢財的趨炎附勢者」,因為他們對教會的危害極大。

教宗方濟各的彌撒講道圍繞當天禮儀所呈現的兩種僕役形象—服事和受服事。首先是聖保祿宗徒的形象,聖保祿為了服事而捨棄了一切,最後在羅馬被他的幾個弟子出賣而被判處死刑。這位外邦人使徒的偉大從何而來?從耶穌基督而來,他以服事、被揀選、擁有聖神的力量為榮。

教宗說:「聖保祿是服事的僕人,他通過奠定基礎,即宣講耶穌基督來服事,他從來沒有為了爭取某個地位、某種權威或受服事而停下來。因此,他是一名僕人,服事而非受服事的僕役。」

教宗說:「我告訴你們,在清晨彌撒中如果有些神父告訴我:『啊!神父,我回來是為了看望我的親人,因為我已經在亞馬孫傳教40年了』;或者一位修女對我說:『而我呢,已經在非洲醫院工作了30年』;或者當我遇到一位始終面帶微笑、在醫院為殘疾人服務長達30或40年的修女時,我會多麼地喜悅和感動。這就叫服事,這就是教會的喜悅:永遠在進步;向前邁進,捨棄性命。聖保祿就是這樣做的:服事。」

教宗繼續說:「在福音中主耶穌也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僕人形象,這種僕人非但不服事他人,反而要他人服事自己。我們已經看到,他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是多麼的狡猾。」

教宗說:「在教會內也有這種不服事、不為他人著想、不奠定基礎、不為教會服務的人;他們趨炎附勢,貪戀錢財。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司鐸和主教了。說起來實在令人難過,不是嗎?福音的本質和耶穌基督所要求的,是服事,做服事的人,不止步,始終向前邁進,具有忘我精神。而不是當自己獲得某個地位後,就虛偽地在安逸中度日,像耶穌所說的法利塞人那樣,為了讓他人看見而在廣場上走來走去。」

「這是兩個圖像,兩種基督徒形象,兩種神父形象,兩種修女形象。耶穌藉著聖保祿讓我們看到從不止步、始終前行,為我們指明道路的教會形象。相反地,教會如果不冷不熱,自我封閉,常常唯利是圖,就不是一個服事的教會、提供服務的教會,而是一個要人服事的教會。」

最後,教宗說:「願上主將祂賜予聖保祿的恩寵賜予我們,讓我們以不斷進步、放棄自身安逸為榮;求主也救我們脫免雙重生活的誘惑,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服事的僕人,實際上卻要人服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NS photo/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 基督徒包容人 , 不把任何人拒之門外

blog_1446750616

11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強調,基督徒包容人,不把任何人拒之門外,即使這人造成阻力。排斥別人,自以為優秀,便會導致衝突和分裂,總有一天會站在天主的審判台,得向天主交賬。

教宗表示:「聖保祿宗徒在《羅馬書》中勉勵基督徒不要判斷及輕視自己的弟兄,因為這樣做便將弟兄排除在我們的小團體外,就是有所選擇,這不是基督徒的態度。基督以祂在加爾瓦略山的祭獻將所有人聚集並包容在救恩内。福音敍述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聼祂講道。這些人都是遭排斥的人,是被拒之門外的人。法利塞人及經師們見到此狀況便竊竊私議。」

教宗說:「法利塞人和經師的態度是同樣的,都排斥別人。他們說:『我們是完美的,我們遵守法律。這些人是罪人,是稅吏。』耶穌的態度則是包容的。人生有兩條行走的路:一條是將別人排除在我們團體之外;另一條是包容的路。頭一條路也許很小,卻是一切戰爭的根源:一切災難,一切戰爭都是從排斥別人開始的。把人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甚至家庭及朋友圈外。可見,會有多少爭端啊!耶穌指給我們看並教導我們的是包容的路,與前一條截然相反,全然不同。」

教宗指出:「接納和包容不易做到,因為存在阻力,有那種選擇性的心態作祟。因此,耶穌講了兩個比喻,一個是亡羊的比喻,另一個是失錢的比喻。無論是遺失了羊的牧人還是遺失了錢的女人,都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他們所遺失的東西。他們一旦找到便歡心喜樂。他們歡心喜樂,因為他們找到了那遺失的東西,便請鄰居及好友與他們同樂,對他們說:『我又找到了,我把它們收起來了!』這是天主的包容,與那種判斷人、驅趕人的排拒態度彼此對立。抱持排拒心態的人說:『不,這不行,那不是,那也不對頭』,他們在自己的環境裡組成小小的朋友圈子。以上是排斥與包容的對比。天主將我們眾人包容在救恩内,人人包括在内!我們卻因自己的軟弱、罪過、嫉妒總是秉持排拒的態度,最終能引起戰爭。」

教宗表示:「耶穌承行天主的旨意來到世上救贖我們,尋找我們,為將我們包容在救恩内,使我們成為一家人。」

「讓我們想一想,至少我們應盡微薄的力量,絕不判斷人。我們不可說:『這人怎麽這樣!』天主知道一切,我們不該從心裡排斥這個人,而應為他祈禱,問候他,對他微笑,若有機會對他說一句好聽的話。決不可排斥別人,我們沒有這個權利!正如保祿宗徒在《羅馬書》中所言:『我們眾人都要站在天主的審判台前,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向天主交自己的賬。』若我排斥別人,總有一天我將站在天主的審判台前,得向天主交自己的賬。讓我們祈求恩寵,做個總是包容的人!永遠心胸開濶,不把任何人拒之門外:無論『我喜歡或不喜歡』,總是敞開心懷。願上主賜予我們這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若在家庭中相互寬恕,社會就不那麽殘酷

教宗方濟各11月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主題,這一次他省思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寬恕與請求寬恕。教宗指出,若學會在家庭中彼此寬恕,及時請求原諒,家庭就會更穩固,社會就不那麽殘酷;但願慈悲禧年能幫助家庭建築修和的具體道路。

教宗表示,懂得寬恕的家庭就是在實踐向天主祈求「寬恕我們的罪過」。家庭是一個訓練相互奉獻與寬恕的偌大場所;少了奉獻和寬恕,任何愛都不會長久。「若不寬恕,就無法生活,或至少無法活得好,在家庭中尤其如此。每天我們都有彼此對不起的地方,必須記得這些因我們的脆弱和自私所犯下的過錯。但我們應當做的,就是立即治癒我們所造成的創傷,重新建立我們所傷害的家庭情感。若時間過去太久,一切則會更加困難。」

教宗說,懂得寬恕的「秘訣」並不難,只需說一句「請原諒我」。媽媽、爸爸、祖父母在需要的時候都應學會說出這句話:「請原諒我」。「倘若我們學會及時請求原諒並彼此寬恕,創傷就會痊癒,婚姻就會強健,家庭就會成為更加穩固的家園,能支撐我們大大小小惡行的衝撞。因此,我們不必發表長篇大論,只需一個愛撫的表達便足矣:僅一個愛撫的表示,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能重新開始。絕不可讓不和結束一天的生活!明白嗎?」

教宗強調,學會在家庭中請求原諒多麽美好,多麽有益啊!這樣一來,走出家門,在任何地方我們也會請求寬恕。教宗知道,包括基督徒在内的許多人都認為寬恕很「誇張」,「說得漂亮」卻做不到。教宗卻不以為然,他說「感謝天主,事情並非如此。事實上,我們正是因為得到了天主的寬恕,我們便也能寬恕別人」。

「寬恕及請求寬恕的能力是家庭聖召與使命的一部分。實行寬恕不僅挽救家庭免於分裂,也使家庭能夠幫助社會沒有那麽多惡行,不那麽殘酷。是的,每項寬恕的舉動都能修補家庭的裂縫,加固家庭的牆壁。」

家庭是剛剛結束的世界主教會議的主題,教宗說他願意公布世界主教會議《結束報告》,使人人得以分享這兩年的工作成果。教宗也希望家庭在即將來到的慈悲禧年中,憑著信德及寬恕幫助教會大家庭成長。

「基督徒家庭確實能為今日社會和教會貢獻良多。因此,我希望家庭在慈悲禧年中能重新發現彼此寬恕的寶藏。讓我們祈禱,使家庭能日益活出修和,建築修和的具體道路,不使任何人因自己的罪債而感到被遺棄。」

要理講授後,教宗問候在場的波蘭朝聖者時,特別提到下個主日11月8日波蘭教會將舉行「關懷受迫害的教會日」。這項活動由援助苦難教會基金會和波蘭主教團共同發起。

教宗說:「今年的活動主要是為協助敘利亞基督徒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需要。你們的祈禱和關懷行動將減輕中東地區和全世界為基督受苦的弟兄姐妹的痛苦,並支持他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