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以喜悅的心情來到非洲大陸

blog_1448478462

11月25日,教宗方濟各啟程牧靈訪問非洲三國:肯尼亞、烏干達和中非共和國。當天早上,他乘坐意大利航空公司班機,從羅馬達芬奇機場起飛前往肯尼亞首都内羅畢,這次牧靈訪問的第一站。除了意大利和肯尼亞外,途徑國家包括希臘、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

教宗當天於當地時間下午4時45分抵達内羅畢國際機場,比預期時間提前了15分鐘。肯尼亞共和國總統烏胡魯‧肯雅塔、該國政要、内羅畢總主教恩朱耶(John Njue)樞機以及信友們到機場歡迎教宗。

教宗抵達後表示,他以喜悅的心情來到非洲大陸,為會晤肯尼亞、烏干達和中非共和國的兄弟姐妹們。他寄望此行能結出精神和物質果實。有位記者問教宗是否擔心安全問題,教宗微笑著答道,他擔心的是蚊子。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告訴記者們,同以往那樣,教宗於前一天晚上先到聖母大殿為這次牧靈訪問祈求聖母瑪利亞的保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 四分五裂的世界需要慈悲之舉

blog_1448311908

11月22日(基督普世君王節),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3萬多名信友和朝聖者誦唸三鐘經。教宗呼籲,面對被撕裂又受傷的世界,要以體諒和慈悲的舉動呈現天主的國度。他勉勵基督徒摒棄世俗的邏輯,追隨「在謙卑和無償的付出中」表達出來的福音邏輯。此外,教宗還提到他即將於11月25日週三展開非洲牧靈訪問,並稱之為「愛的標記」。

教宗在基督普世君王節再次為和平與修和高聲疾呼。教宗說:「面對世界的四分五裂和人類的傷痕累累,讓我們祈求童貞聖母瑪利亞扶助我們,幫助我們全力效法我們的耶穌君王,以溫柔、體諒和慈悲的舉動呈現出祂的國度。」

當天的福音記載,耶穌向比拉多表明,祂是君王,但祂的國不屬於這世界。教宗默觀這段經文,指出世俗邏輯和福音邏輯的相反之處。他說:「世俗的邏輯立基於野心和競爭,以恐懼、詐騙和操縱意識作為鬥爭的武器。福音的邏輯,也就是耶穌的邏輯,則在謙卑和無償的付出中表達出來,藉著真理的力量無聲卻有效地取得成功。現世的邦國有時以專橫、爭奪和壓迫的方式治國,但基督的王國卻是『正義、愛與和平的國度』。」

耶穌在十字架上啟示了祂的君王身份。「誰若注視基督的十字架,必定會看到愛的驚人無償付出」。教宗表示,基督被釘十字架的事跡看似一個失敗,但事實上這是「罪和人的野心」的失敗,是「基督十字架的勝利」。教宗解釋道,「對基督徒而言,威能和力量指的是十字架的威能和耶穌愛的力量:這份愛始終堅定完整,即使被拒絕依然如此」;當耶穌為人類全然獻出自己的生命時,這份愛完全展露出來。

倘若耶穌當時從十字架上走下來,「祂就陷入了現世君王的誘惑;相反地,祂之所以不救自己,正是因為祂要救別人」。教宗指出,「『耶穌為世界獻出生命』這句話沒有錯,但更美的說法是『耶穌為了我而獻出祂的生命!』我邀請今天在廣場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心中複誦:『耶穌為了我而獻出祂的生命!』祂為了救我們每一個人免於罪而獻出生命。」

教宗強調,「基督王國的力量是愛。因此,耶穌的王權非但不壓迫我們,反倒解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軟弱和不幸,鼓勵我們走上善、修和與寬恕的道路」,如同十字架上的右盜那樣。

誦唸三鐘經後,教宗提到他即將展開首次牧靈訪問非洲的行程,前往肯尼亞、烏干達和中非共和國。教宗說:「我請你們大家為這次訪問祈禱,願這訪問對所有這些可愛的弟兄姊妹和我而言,是一個關懷與愛的標記。讓我們一同祈求聖母降福這些可愛的地方,願那裡和平昌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向非洲三國發表視頻訊息

blog_1448311386

教宗方濟各啟程前往非洲牧靈訪問的兩天前,於11月23日向肯尼亞、烏干達和中非共和國人民發表視頻訊息,強調他將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前往非洲大陸,推動非洲各宗教及各民族彼此間的「諒解和尊重」。

教宗將首先訪問肯尼亞和烏干達。教宗向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強調:「這次訪問是要宣講耶穌基督的愛、修和、寬恕及和平的訊息。福音要求我們向他人敞開心胸,尤其要關心窮人和有需要的人。我渴望會晤所有肯尼亞和烏干達人民,向他們每一個人說一句鼓勵的話。」

教宗表示:「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每個宗教的信徒及所有善心人士都應推動彼此諒解及尊重,相互扶持如同一個人類大家庭的成員。為我們而言,眾人都是天主的子女。」教宗這次訪問的一個特別時刻是與青年會晤,他向肯尼亞和烏干達人民說:「青年是你們的主要資源,是促進團結互助、和平與進步未來的最大希望。」

教宗在向中非人民發表的訊息中,首先表達了他的喜悅及愛每一個人,不管他屬於哪個民族或宗教信仰。教宗表示:「你們可愛的國家在暴行和不安全的形勢下已經歷了很久時間,許多人死於無辜。我這次來訪的目的,首先是因耶穌之名帶給你們慰藉和希望。我衷心希望,此行能以種種方式減輕你們的傷痛,有助於中非及其所有居民享有更為祥和的未來。」

教宗強調,他將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訪問這個國家。「我渴望支持跨宗教對話,鼓勵你們國家的人民和睦共處。我知道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我們皆為兄弟姐妹。」

教宗重提訪問中非的格言「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谷4:35)。他說:「這個主題邀請你們基督徒團體堅定果斷地展望未來,鼓勵每個人更新自己與天主、與弟兄的關係,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及友愛的世界。」

最後,教宗特別表示:「我將欣喜地為你們提前開啟慈悲禧年。我希望這禧年為每一個人都將是真心寬恕的天賜良機,彼此接納與賜予,在愛内煥然一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教會不可敬拜「神聖的賄賂」, 要以耶穌聖言為力量

blog_1448054115

教會不可貪戀金錢和權力,不可敬拜「神聖的賄賂」;她的力量與喜悅來自耶穌的聖言。教宗方濟各11月2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作出上述表示。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瑪加伯書上》,敍述以色列人在重新祝聖被外邦人和世俗精神所玷污的聖殿時所具有的喜悅。教宗從這篇讀經談起,評論了遭受劃一思想迫害的人的勝利。教宗說,天主子民歡慶喜悅,因為他們重獲了「自己的身份」。「慶祝是世俗不會做、也不能做的事!世俗精神至多讓我們消遣一番,熱鬧一下,而喜悅只能來自對神聖盟約的忠信。」

在福音中,耶穌在把商販趕出聖殿時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而你們竟把它做了賊窩。」(路19:46)這裡的情況類似於在瑪加伯時代世俗精神「占據天主位置」的情況,只是形式不同。

教宗說:「福音記載,聖殿首領、司祭長和經師改變了某些東西。他們走上了墮落之路,使聖殿遭受『玷污』。他們玷污了聖殿!聖殿是教會的圖像。教會總受到世俗的試探、權力的試探。這權力不是耶穌基督願意讓教會所擁有的權力!耶穌沒有說:『不,你們不能在這裡做這事。你們到外面去做吧!』祂說:『你們把聖殿當成了賊窩!』教會若走上了這條墮落之路,結局會很慘,非常可怕!」

教宗繼續說:「在教會內,始終存在腐敗的誘惑。當教會不再忠於主耶穌,不再忠於和平、喜悅與救恩之主時,就會貪戀金錢和權力。這樣的事在福音中發生。這些司祭長和經師貪戀金錢和權力,他們忘卻了道。為了自我辯護,說自己是義人、善人,他們以嚴酷代替上主的自由之道。耶穌在《瑪竇福音》第23章中談了他們的嚴酷。這些人失去了天主的觀念,也失去了喜悅的能力、讚美的能力。他們不懂得讚美天主,因為他們貪戀金錢和權力,這是貪戀世俗的一種形式,就如《舊約》中發生的那樣。」

經師和司祭痛恨耶穌。「耶穌沒有將司祭和經師趕出聖殿,而是將做生意的商販趕出聖殿。但是司祭長和經師勾結商販,其中有他們的『神聖的賄賂』!他們從商販那裡收取賄賂,他們貪戀金錢,敬拜這位『神聖的賄賂』。福音的言辭非常犀利,寫道:『司祭長、經師和人民首領設法要除掉耶穌』。同樣的事也發生在瑪加伯時代。為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他們找不到什麼辦法,因為眾百姓都傾心聽祂』。耶穌的力量在於祂的話,祂的見證,祂的愛。哪裡有耶穌,哪裡就沒有世俗的位置,沒有腐敗的位置!這是我們每個人奮鬥的目標,這是教會每日奮鬥的目標:始終與耶穌同在,永遠與耶穌在一起,常常傾心聽祂,聆聽祂的話;永遠不要去另外一個主人那裡尋求安全。耶穌說過人不可事奉兩個主人,要麼天主,要麼金錢;要麼天主,要麼權力。」

最後,教宗說:「我們應該為教會祈禱,想想今天的眾多殉道者,他們為了不陷入世俗精神、劃一思想和背教,受難而死。今天的殉道者比教會初期還多!我們也祈求永遠不走上墮落之路的恩寵。墮落之路通往世俗,使我們陷入對金錢和權力的貪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將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訪問非洲

blog_1447960171

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25日下週三啟程前往非洲訪問,首先抵達内羅畢,帶去和平與修和的訊息。11月19日,聖座新聞室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教宗牧靈訪問肯尼亞、烏干達和中非三國的意義。這將是教宗方濟各第11次國際牧靈訪問,並首次到訪非洲。教宗此行的主題是:和平、跨宗教對話及基督徒殉道者的見證。

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強調,教宗方濟各前往非洲訪問,再度體現出他對最弱小者及「邊緣地區」的特別關愛。他的前任教宗,尤其是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任期間曾到訪42個非洲國家,幾乎涵蓋了全部非洲國家。

隆巴爾迪神父表示:「教宗方濟各從巴西返回羅馬途中,在飛機上會晤我們時曾說他希望前往亞洲和非洲。亞洲他已經去過了,我們參與並跟隨了他在那裡的兩次重大訪問,現在該輪到非洲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肯尼亞的行程中教宗將在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發表講話,廣泛發揮《願祢受讚頌》通諭的思想。教宗訪問肯尼亞的另一個重要時刻,是前往内羅畢的「坎吉米」(Kangemi)貧民區探望窮人。教宗在那裡發表的講話會沿襲他留給玻利維亞人民運動的訊息。隨後,教宗將與該國的青年會晤。隆巴爾迪神父表示:「在不容易活出基督信仰見證的環境中,年輕人尤其需要受到鼓勵,激發熱情,好能展望未來,尋找一條適度發展的途徑。」

11月27日(週五),教宗將前往烏干達。他訪問該國的重點時刻是在殉道者朝聖地主持彌撒,隨後參訪由耶穌會士管理的納盧科隆戈(Nalukolongo)愛德之家。隆巴爾迪神父指出,烏干達目前有288間由天主教會創辦的醫療衛生機構。再者,該國的天主教和聖公會殉道者極為重要,1969年真福保祿六世教宗訪問烏干達也是為了紀念殉道者,那是該國首次迎接教宗。

隆巴爾迪神父說:「在烏干達的訪問中,該國殉道者的事跡最為重要。眾所周知,教宗非常重視殉道者的議題,我們在韓國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在烏干達又將再次看到。」

11月29日,教宗將前往因暴力而受傷的中非共和國,向這個國家表達他的關懷。教宗將以探訪難民營和天主教堂區作出強有力的和平標記。這個堂區目前已經接納了2千多名難民。

隆巴爾迪神父說:「我們知道,教宗訪問中非的目的正是向因衝突和緊張局勢而受苦的人民表達關懷之情。對教宗而言,探訪難民營是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也是他會晤政府當局後的首項活動。」

教宗在中非時,也將如他在肯尼亞和烏干達那樣,乘坐敞篷車到各地訪問,好能直接與眾人接觸。在首都班吉中央清真寺與穆斯林團體的會晤也具有特別意義,教宗非常重視這些團體在跨宗教平台上為中非作出的努力。教宗訪問班吉的最重要時刻是在主教座堂主持彌撒,開啟主教座堂的聖門。

隆巴爾迪神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教宗訪問非洲的和平與修和訊息不會改變,在巴黎悲慘事件發生後反而會更加強調和平的訊息。

在這次非洲三國牧靈訪問期間,教宗將發表19篇講話,其中意大利語14篇、英語2篇、西班牙語2篇、法語1篇。此外,隆巴爾迪神父還宣布,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將陪同教宗訪問肯尼亞和烏干達,但不克前往中非共和國,因為他將代表聖座出席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敞開接納的門, 跨越慈悲禧年的門檻

POPE-AUDIENCE-HOLY-DOOR

教宗的要理講授以「敞開接納的門,跨越慈悲禧年的門檻」為主題,強調在教會内不需要什麽防盜門,因為天主慈悲的門是敞開的。

面對在艱難時期的信仰旅途中偶爾猶豫不決,甚至迷惘的子女,教會必須敞開大門。世界上有些地方仍「不必鎖上自己的家門」,但也有許多地方把使用防盜門視為「正常之擧」。教宗表示:「我們不該向在我們的生命、家庭、城市及社會生活上必須使用的這種系統的觀念投降。教會生活更不該如此,這樣會很可怕!一個不好客的教會就如同一個自我封閉的家庭,使福音受到侮辱,使世界枯竭。在教會内不需要什麽防盜門,一個都不要!全都要敞開!」

教宗呼籲信友們善用禧年的機會,跨越天主慈悲的門檻。天主從不厭其煩地寬恕,從不厭倦地等待我們,因為聖門在我們面前,天主慈悲的大門也在我們面前。教宗因此號召信友們勇敢地跨越這道大門,並且邀請信友們與上主一同走出去。

教宗說:「若天主慈悲的門總是敞開的,我們教會的門,我們團體的愛,我們的堂區、機構,我們教區的門也應是敞開的,這樣我們眾人才能走出去,將天主的慈悲帶給人。禧年意指天主慈悲的大門,但也指我們教會敞開的小門,好讓主耶穌進來,或者讓上主出去,祂許多次成了我們的結構,我們的自私及許多事物的囚犯。」

教宗指出,上主進門前總是徵求我們的同意,不強行推門而入。我們應向上主學習。「門」,包括門檻、路口、疆界的象徵性至關重要。門必須守護,但不可將人拒之門外。門不該強行推開,卻應徵求同意,因為好客藉著款待的自由而閃耀光芒,蠻橫地闖入卻使之黯然失色。

教宗進一步表示,門要經常開著,看看是否有人在門外等候,他們可能既無勇氣,又無力氣敲門。有多少人失去信心,沒有勇氣敲我們基督徒的心門和我們教會的門。他們站在門外,沒有勇氣,我們奪去了他們的信賴:勞駕,絕不可讓這樣的事發生!

門房的管理需要小心分辨,卻也應該令人無比信賴。教宗因此感謝所有看門人,包括大廈、政治機構、聖堂的門房,讚許他們的謹慎和彬彬有禮經常為全家人提供了人性和款待的形象。教宗說:「這些男人和女人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他們是人的城市相遇及接納場所的守護人!」

接著,教宗稱耶穌是「天主的門」,祂讓我們進來及出去。那些設法避開房門的人是強盜:奇怪的是,強盜總是設法從別處,從窗戶,從房頂進入室内,避開房門,因為他們不懷好意,偷偷摸摸地爬進羊棧,欺騙羊群並利用它們。我們必須經由門進去,聽從耶穌的聲音:若我們聽到祂的聲音,我們就安全脫險了。

教宗指出,主耶穌善牧總是以祂的聲音引領羊群,包括那些迷失在森林中的羊,負責開門的牧羊人也聽從耶穌的聲音。羊群不是看門人揀選的,也不是堂區秘書揀選的;羊群全都受到邀請,他們是善牧揀選的。看門人,他也聽從善牧的聲音。因此,我們大可以說,我們必須如同那看門人。教會是上主家裡的門房,教會是門房,不是上主家裡的家主。

教宗最後表示,納匝肋聖家清楚了解「一道敞開或關閉的門」的含義,尤其清楚這對即將生子、無家可歸、逃避危險的人意味著什麽。教宗期望基督徒家庭使他們的家門成為天主慈悲及款待聖門雖小卻大的標記,讓世界各個角落都能認出教會是天主款待的守護者。天主不會讓你吃閉門羹!

11月20日是聯合國制定的國際兒童日。在要理講授後,教宗方濟各提醒說:「保護兒童、把他們的益處置於所有準則之前是每個人的責任,為的是永遠不再讓他們遭受到不同形式的奴役和虐待。我祝願國際社會留心監督兒童的生活狀況,尤其是那些很可能被武裝組織強迫從軍的兒童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應協助家庭保證每個兒童均有上學和接受教育的權利。」

另外,教宗在講話中也提到教會在11月21日慶祝獻聖母於聖殿慶日。他說:「在這機會上,讓我們為隱修和獨居隱修的男女聖召恩典感謝上主,他們把自己的一生奉獻於天主。我們要時常在精神和物質上支持隱修團體,好使這些團體能在祈禱和靜默工作中履行他們的重要使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基督徒應警惕雙重生活 , 不向世俗妥協

blog_1447782232

11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勸勉基督徒警惕那把人「帶向雙重生活」的世俗,並強調為了守護基督徒的身份,必須表裡如一,避免世俗生活的種種誘惑。

當天取自《瑪加伯書下》的第一篇讀經,講述年邁的厄肋阿匝爾「不因世俗精神而動搖」,反而對「劃一思想」的背教寧死不從。教宗引用這段經文,再次勸勉基督徒警惕世俗生活的種種誘惑。年高九十的厄肋阿匝爾拒絕吃豬肉,也拒絕他的「世俗朋友」為了救他一命的獻計。這位老翁向來表裡如一,品德高尚,他在生死關頭依然維護尊嚴,「持守品德,甚至殉道,作出見證」。

教宗指出,「精神上的世俗令我們遠離表裡如一的生活,使我們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世俗剛開始難以辨認,因為它像蛀蟲那樣慢慢侵蝕布料」,最終那塊布料會破爛得無法使用;「那聽從世俗帶領的人,則會喪失他的基督徒身份」。

教宗說:「世俗的蛀蟲侵食了他的基督徒身份,他無法表裡如一。有人說:『神父,我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個主日都參加彌撒,我非常虔誠。』可是你工作、賺錢時卻說:『如果你在我這裡買這項商品,我們會提供回扣,你可以抽成。』這就是表裡不一的生活,就是世俗,這只是一個例子。世俗帶你走向雙重生活,一個是表象,另一個是真正的生活;世俗使你遠離天主,消滅你的基督徒身份。」

為此,耶穌「極力」懇求天父救門徒們免於「那摧毀基督徒身份」的世俗精神。厄肋阿匝爾所作出的正是抗拒這世俗精神的堅定榜樣,他考慮到青年可能會因為他的緣故陷入世俗的精神。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精神和身份絕對不自私,而是隨時努力照顧他人,表裡如一,避免惡表,立下芳表。有人說:『可是神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生活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雙重生活的詭計每天都在誘惑我們,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對我們來說非但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唯有天主能做到。因此,我們在《聖詠》中祈禱說:『上主常扶持著我。』上主是我們抵抗世俗的依靠。」

唯有上主能拯救我們。我們要常常謙虛地祈禱說:「上主,我是罪人。的確,我們都是罪人。但我求祢扶持我,賜給我祢的支援,好使我既不是虛有其表的基督徒,也不像個外邦人或世俗的人。」

教宗最後勉勵道:「如果你們今天有些時間,請你們拿起聖經,翻到《瑪加伯書下》第六章,閱讀厄肋阿匝爾的這段故事。這將對你們大有助益,給你們帶來為眾人立榜樣的勇氣,以及推進基督徒身份的力量和支援,使你們不向世俗妥協,不過雙重的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劃一思想要我們拍賣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blog_1447705913

11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他引用當天禮儀讀經所記述的「禍根」悲劇,勉勵信徒要警惕劃一思想,警惕世俗精神,不要「拍賣」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當天取自《瑪加伯書上》的第一篇讀經談到當時出現的「一條禍根」:崇尚古希臘文化的國王安提約古·厄丕法乃(Antioco Epìfane)強迫以色列選民,即「當時的教會」接受外邦人的習俗。

教宗講解這條「埋在地下的根」,說道:「它看不見,似乎無害,卻慢慢滋長,顯露在外,讓人看到它的身份。這條根似乎合理,因而促使某些以色列人與鄰國立約以求庇護。他們說:為什麼我們要與他人如此不同?因為自從我們與他們絕交後就遭遇了許多患難。我們去找他們吧!其實大家都一樣。」

教宗在解釋這篇讀經時用了三個詞:「世俗、背教和迫害」。教宗說:「世俗指的是做世界所做的事,這就像在說:『讓我們拍賣自己的身份證吧!我們和大家一樣。』於是許多以色列人背棄自己的信仰,遠離神聖的盟約。『我們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這看似非常有道理,最終卻招致毀滅。」

教宗說:「『君王隨後諭令全國,使各國民族合成一個民族,全放棄本國固有的禮俗』(加上1:41-42a)。這就是劃一思想,這就是世俗。『於是各外邦民族都表示服從君王的諭令,也有許多以色列人甘心接受了他的宗教,向偶像獻祭,褻瀆安息日』(加上1:42b-43)。這就是背教。因此,世俗使人走入劃一思想,走向背教。劃一思想不容許差異的存在,每個人都必須一樣。」

在以色列人中,法律書被焚;「倘若某人遵守法律,按照國王的諭令他將被處死」。這就是「迫害」,由一條「禍根」引起的迫害。教宗指出:「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為祂的門徒祈求合一,常令我感動不已。祂求天父使門徒們不受一切世俗精神的束縛,超脫種種世俗。因為世俗消滅身份,帶來劃一思想。」

教宗繼續說:「事件從一條弱小的根開始,以悲劇和迫害結束。這是世俗的騙局,因此,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祈求天父說:『父啊,我不求祢救他們離開世界,但求祢保護他們不受世界的束縛』,即超脫世俗,超越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欲占據真人耶穌基督的位置,奪走我們的基督徒身份,把我們帶入劃一思想,認為『大家都這樣做,為什麼我們不行?』在這段時間,我們應該想想:自己具有什麼樣的身份?是基督徒的身份呢,還是世俗的身份?抑或自認為擁有基督徒的身份,因為我從小就接受了洗禮,或者我出生在一個人人都是基督徒的基督宗教國家?世俗會慢慢地滲入,滋長,為自己辯護,並傳染他人。它像禍根那樣滋長並辯解道:『讓我們和別人一樣吧!大家沒什麼區別!』它總在尋找狡辯之詞,最後傳染他人,諸多惡行便隨之而來。」

禮儀年已接近尾聲,當天的禮儀勸勉我們「警惕那些使我們遠離天主的禍根」。教宗祈求道:「讓我們為教會祈禱,求主耶穌保護教會,使她不陷入一切形式的世俗。願教會始終保有耶穌基督所賜的身份,願我們眾人擁有在聖洗聖事中領受的身份,不要為了和眾人一樣、為了尋求所謂的『正常』而拋棄基督徒的身份。」

最後,教宗說:「求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堅守和捍衛自己的基督徒身份,對抗那不斷滋長、自我辯解和傳染他人的世俗精神。」

來源梵蒂岡電台

教宗三鐘經: 以天主之名施行暴力是褻瀆天主

blog_1447704880

11月15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為13日(週五)晚上在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表達沉痛之情。教宗向法國總統奧朗德和該國全體國民致哀,並強調:「利用天主之名為暴力行徑作辯護是褻瀆天主。」

教宗向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的傷者和亡者家屬表達悲痛、哀悼和關懷之情,譴責這悲慘的襲擊事件說:「這個殘忍至極的暴行令我們驚慌失措,叫我們自問人心怎能設想和實行如此恐怖的事情;這事件震驚了法國和全世界。面對這種無法容忍的行為,對此人性尊嚴的冒犯,我們不得不予以強烈譴責。我要極力重申,暴力和仇恨的行徑無法解決人類的問題,利用天主之名為這種行徑作辯護是褻瀆天主!」

教宗呼籲信友和朝聖者祈求聖母保護法國和全世界。教宗說:「我邀請你們和我一同祈禱,將這起悲慘事件中手無寸鐵的受害者託付於天主的慈悲。願童貞聖母瑪利亞仁慈之母在每個人心中激發起睿智的思維與和平的決心。讓我們祈求聖母保護和守護可愛的法國,這國家是歐洲與全世界教會的長女。」

在誦唸三鐘經前,教宗先講解了主日福音。福音記載,耶穌談論人類歷史終末的事件,點出各種默世元素,諸如戰爭、匱乏和災難四起。教宗指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與復活主相遇。我們並非等待一個時間或地點,而是前去與耶穌相遇。因此,問題不在於『何時』將出現末世的先兆,而是做好準備與主相遇。這也不是要知道這些事情將『如何』發生,而是我們今天在等待這一切的時候,應該『如何』做人處事。我們蒙召活在當下,建設未來,從容不迫,信賴天主。」

教宗表示,「望德是最不起眼卻又最強而有力的美德」。我們的望德「有復活主的面容,祂『帶著大威能和光榮』而來(谷13:26),展示祂藉著十字架而復活的聖愛。耶穌在末世的勝利將是十字架的勝利,顯示出在世界各地動盪和悲慘的情況中,唯有效法基督為愛近人而犧牲自己,才是得勝的力量和堅固的基準點」。

耶穌與我們同在,祂始終陪伴我們,關愛我們。教宗解釋說,主耶穌「在我們生活中恆久不變地臨在」,所以當耶穌提到未來時,「總是要把我們帶回當下」。「耶穌反對假先知,那些預言世界末日將至的算命師,也反對宿命論。耶穌要各世代的門徒都避免對末世的日期、預測和占卜起好奇心,卻要我們專注於歷史中的今天。耶穌召喚我們等待和醒寤,既不急躁,也不昏睡,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執著於此刻及凡俗的事物。」

教宗最後表示,我們的時代也「不乏許多天災人禍和各式各樣的災難」,但我們只須目不轉睛地注視耶穌,祂會改變我們的心。「上主提醒我們,一切都會過去,唯有祂的聖言始終像光那樣,帶領並堅定我們的步伐,總是寬恕我們,因為祂常與我們同在。」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分擔法國人民的悲痛 , 堅決地譴責暴力行徑

blog_1447529616

11月13日晚上,法國首都巴黎同時遭遇6宗恐怖襲擊,伊斯蘭國分子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據悉,到14日中午為止,恐怖襲擊導致128人喪生,250餘人受傷。教宗方濟各聞訊後,立即透過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表達他的悲痛並譴責恐怖暴力行為。

隆巴爾迪神父14日早晨在聖座公告中表示:「我們因這場新的瘋狂恐怖暴力事件而深感震驚。我們與教宗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一起強烈譴責暴力及復仇行為,同時為亡者、傷者及全體法國人民祈禱。這是一場攻擊全人類和平的事件,對此我們眾人必須採取果斷一致的行動,阻止各種形式的兇殺復仇向四處蔓延。」

稍後,教宗方濟各接受意大利主教團《2000電視台》電話採訪。他談到獲悉這個消息後的心情說:「我深感震驚,而且難過。我不明白,但這樣的事,由這些人幹出來的事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深感震驚,悲痛,並祈禱。我十分接近可愛的法國人民,接近受害者的親屬並為他們所有的人祈禱。」

教宗認為,這場恐怖事件是斷斷續續打了很久的第3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但這暴力行徑是不能辯解的。這樣的事「沒有人性,在宗教和人性上都站不住腳」。

教宗方濟各也透過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致電函給巴黎總主教特魯瓦(André Vingt-Troi)樞機,表達他在祈禱中分擔遭受暴力打擊的家庭及法國人民的悲痛,祈求天主,慈悲的父親讓亡者得享祂的平安,傷者感到安慰和希望。教宗再度堅決地譴責暴力行徑,指出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