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亞洲未來屬於那些建設友愛而非製造武器的人

恭讀瑪竇福音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2017年12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回顧了剛剛結束的緬甸和孟加拉國牧靈訪問,他指出:「誰若不與苦難的弟兄一同受苦,就應該省思自身信仰的真誠度以及自己的人性,即使這位弟兄在種族、宗教、語言和文化上與自己有所不同。」

教宗在問候阿拉伯語朝聖者時,特別談及他與羅興亞難民極其感人的會晤。在會晤中,教宗為我們的缺失和我們的沉默向他們請求寬恕,呼籲國際社會幫助他們,援助世界上所有遭受壓迫與迫害的群體。

教宗首先感謝兩個國家的政府當局與主教邀請他訪問,然後強調由於聖座和緬甸外交關係的建立,教宗有史以來第一次訪問該國。緬甸當地人民因衝突和鎮壓而遭受苦難,現在正逐步走向自由與和平的新狀況。

教宗指出:「在緬甸人民中佛教具有深厚的根底,基督徒只是小小的羊群,但這個教會活潑而熱情。」

他與主教會晤時,以及在兩台彌撒聖祭中堅固了他們的信德和共融。教宗藉此牧靈訪問重申了:「對於耶穌的門徒而言,因信仰祂而受苦十分正常,那是一個見證的機會,然而就如《路加福音》所說的:『連他們的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路21:18)」

關於他與緬甸青年的會晤,教宗說:「我從這些青年充滿喜悅的臉上,看到了亞洲的未來:這個未來不屬於那些製造武器的人,而屬於那些播種友愛的人。」

在緬甸,教宗降福了16座聖堂、修院和大使館的奠基石,並與緬甸當局的會晤。教宗表示,他鼓勵緬甸當局致力於恢復和平,期望國家各個不同組成部分,沒有一個被排除在外,都能本著互敬態度參與這項進程。

關於他與不同宗教團體代表的會晤,教宗表明天主教會對僧伽最高委員會古老的精神傳統充滿敬意,相信基督徒和佛教徒能共同幫助世人去愛天主和近人,摒棄一切暴力,以善制惡。

教宗然後繼續談及他在孟加拉國的牧靈訪問。在該國絕大多數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他的訪問是進一步促進基督徒與穆斯林互相尊敬與對話的標記。此外,聖座從一開始便支持孟加拉國人民建立獨立國家的意願,而這個意願也必須始終保護宗教自由的權利。

談到他在達卡主持彌撒並在彌撒中祝聖16位司鐸,教宗稱這是牧靈訪問中最有意義和最喜悅的項目之一。教宗感謝天主,因為在那片亞洲地區聖召並不缺乏,表明這個團體充滿活力,回蕩著上主召喚人跟隨祂的聲音。

教宗還會晤了孟加拉國的主教們,鼓勵他們為家庭、窮人、教育、對話,以及社會安定提供慷慨的服務。此外,教宗也與該國的男女會士、修生和初學生會晤。

教宗難以忘記在孟加拉國首都參加的跨宗教和大公對話的感人時刻,稱那是心靈開放的標記,而心靈開放就是相遇、和諧與和平文化的基礎。

教宗特別念及「德蘭修女之家」,這位聖人在達卡停留期間曾在此居住,接待孤兒和殘疾人。

教宗說:「那裡的修女們按照自己的神恩每日朝拜祈禱,為貧窮與受苦者服務。她們總是笑口常開,修女們勤於祈禱,幫助受苦的人,始終面帶微笑。這是一個美好的見證。讓我們為這些修女而感恩。」

最後,教宗談及孟加拉國青年,他特別記得他們的舞蹈。

教宗說:「他們很善於跳舞!這個盛會彰顯了已被他們的文化所接納的福音喜樂;他們的喜樂是源於許多傳教士,許多要理教員和基督徒父母犧牲的果實。穆斯林和其它宗教的青年也參加了這個盛會,對於孟加拉國、亞洲和全世界而言,這是希望的標記。」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是重現加爾瓦略山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我已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我決不願使天主的恩寵無效,因為,如果成義是賴著法律,那麼,基督就白白地死了。

2017年11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解釋彌撒慶典的意義,表明彌撒是對基督逾越奧跡的紀念。

教宗指出:「紀念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憶。耶穌藉著祂的死亡和復活,使逾越的意義達致圓滿,彌撒正是為紀念祂的逾越。彌撒不僅是一個回憶。不,它的意義更為深刻,是重現2000年前發生的事。」

教宗解釋道:「彌撒總是把我們帶到天主救恩行動的高峰,即主耶穌為我們而成了餅並被掰開,向我們傾注了祂全部的仁愛,一如祂在十字架上所做的那樣,從而更新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改善我們與祂及弟兄姐妹相處的方式。」

「每一次彌撒慶典都是一束永不西沉的陽光,這太陽就是復活的耶穌。因此,參與彌撒,尤其是主日彌撒,也就意味著參與基督復活的勝利。在彌撒中,我們經歷逾越;在彌撒中,我們與死而復活的耶穌同在,祂帶我們前行,走向永恆的生命;在彌撒中,我們與祂合而為一,更準確地說,基督住在我們內,我們也住在祂內。」

「基督把祂的死亡轉化為至高的愛的行動,因而戰勝了死亡,並且在彌撒中把這種勝利的愛通傳給我們。我們若以信德接納這份愛,就能像祂愛我們並為我們捨棄性命那樣,也去愛天主和近人。這就是彌撒:進入耶穌的苦難、死亡、復活和升天。我們參與彌撒,我們就如同走在加爾瓦爾略山上,這是一樣的。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走到加爾瓦爾略山,在那一刻,我們知道在那裡的那個人就是耶穌。那麼,我們怎能允許自己閒聊、照相、就像是觀看表演一樣呢?不會的!因為耶穌就在那裡!我們一定會靜默、悲痛,也會為獲得救恩而喜悅。」

最後,教宗總結道:「這就是為什麼說彌撒是紀念,彌撒是重現加爾瓦略山,耶穌在那裡為我捨棄了自己的性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是祈禱與耶穌的相遇

恭讀路加福音

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衪的一個門徒對衪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耶穌給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願你的國來臨,我們的日用糧,求你天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2017年11月15日(週三),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上週開始的新系列主題「感恩聖事」,解釋了彌撒的意義和價值。

教宗首先強調:「彌撒是最卓越的祈禱,它是最隆重也是最具體的,因為它是我們藉著天主聖言、耶穌聖體聖血與天主愛的相遇。然而,我們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祈禱?首先,祈禱是對話,是人與天主的關係。人受造的本質就是與天主建立關係。」

教宗然後引用梅瑟的事跡說:「上主從荊棘叢的火焰中向梅瑟啟示祂的名字:我是『我是』(出3:14)。這個表述具有臨在和恩惠的意義。同樣地,基督在召叫祂的門徒時也邀請他們與祂同在。因此,這是最大的恩寵:我們體驗到彌撒,感恩聖祭就是我們與耶穌同在的重要時刻,並藉著祂而與天主及弟兄姐妹同在。」

祈禱也是懂得保持靜默。

教宗說道:「我們去參與彌撒,或許早到了五分鐘,我們便開始和身邊的人聊天。但那不是聊天的時刻,而是準備對話的靜默時刻。那一刻,我們應收斂心神,準備與耶穌相遇。靜默此時非常重要!你們要記住我上週說的:我們不是去看表演,而是去會晤上主;靜默能預備我們,陪伴我們。祈禱要求我們會念《天主經》,也就是懷著子女對父親的信任面對天主,承認自己需要祂的教誨,對祂說:上主,求祢教我如何祈禱。」

「這是第一個要點:做個謙卑的人,承認自己是子女,憩息於天主懷中,信賴祂。為了進入天國,我們要做個小孩子。換言之,小孩子懂得信靠他人,知道有人會為他們操心,考慮他們吃什麼,穿什麼等等。這是第一種態度:相信和依靠,像小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那樣;知道天主記得你,照顧你,照顧我們每個人。」

第二個要點是感到驚訝。

教宗勉勵自我反省:「我們與上主相處時是否感到驚訝,或者我們認為祈禱就是鸚鵡學舌般對天主說話?與上主相遇始終是一次活潑的相遇,而非古板的會面。我們是去參與彌撒,不是去博物館。」

在福音中,耶穌與尼苛德摩對話,論及「由上重生」。

教宗問道:「人可以重生嗎?人可以重獲樂趣、喜悅、生活的驚喜嗎?即使面對許多悲劇也能如此嗎?這是一個關於我們信仰的重要問題。渴望重生,渴望重新開始的喜悅是每一個真正信徒的渴望。我們是否擁有這一渴望呢?實際上,我們很容易便失去它,因為事情太多,有很多項目等待落實,最後我們忙得沒有時間,看不到那真正重要的事,即我們內心的生活,我們的靈修生活,我們在祈禱中與上主相遇的生活。」

最後,教宗總結道:「上主令我們驚訝,向我們展示祂愛我們,即使我們軟弱。在感恩聖祭中,耶穌做了救贖我們罪惡的犧牲者;祂觸摸我們的脆弱,為把我們帶回最初的召叫:成為天主的模樣和肖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感恩聖事是感恩,不是一場表演

教宗方濟各11月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會晤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開啟關於「感恩聖事」新系列主題,在當天的第一講中闡述了「彌撒聖祭」的意義,勉勵信友要充分理解感恩聖事的美善,好能「越來越圓滿地活出我們與天主的關係」。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天堂是與天主的擁抱

恭讀路加福音

他們既到了那名叫髑髏的地方,就在那裏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也釘了那兩個凶犯: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在衪上頭還有一塊用希臘文、拉丁及希伯來文字寫的罪狀牌:「這是猶太人的君王。 」懸掛著的凶犯中,有一個侮辱耶穌說:「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另一個凶犯應聲責斥他說:「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 連天主你都不怕嗎﹖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所受的,正配我們所行的;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 」隨後說:「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紀念我!」耶穌給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 」

2017年10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天堂不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而是與天主的擁抱。如果我們相信這一點,死亡就不再可怕。教宗在這最後一次論述基督徒希望的要理講授中強調,天堂是基督徒希望的目標。

教宗透過《福音》中右盜和蕩子的圖像講解天堂與基督徒希望的關係(路23:33-43;15:20)。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向右盜敞開天國,邀請他進入樂園。這個右盜並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善行,但他信靠耶穌,而他的懺悔也觸動了耶穌的心。

教宗說:「右盜令我們想到我們在天主面前的真實情況:我們是祂的子女,祂憐憫我們;每當我們向祂表明我們思念祂的愛時,祂總是既往不咎。在許多醫院的病房或監獄的牢房裡,這奇跡重複了無數次:沒有一個人會因自己沒有善度一生而只剩下失望,或被禁止接受恩寵。」

「我們每個人都是兩手空空地來到天主跟前。每當一個人進行自己一生最後的良心省察,發現欠缺遠遠超過善行時,他不應氣餒,但要信靠天主的慈悲。這將賦予我們希望,開啟我們的心靈!」

教宗提到的另一個人物是蕩子,以此進一步解釋天主的愛。這個蕩子回到父親身旁時,剛要坦承自己的過錯,父親就擁抱他,不讓他再説下去。

教宗解釋道:「天堂不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也不是一座迷人的花園。天堂是與天主的擁抱。天主是無窮之愛,我們藉著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進入其内。到了死亡時刻,即使不再有人記得我們,耶穌卻在那裡,在我們身旁。祂要把我們帶到最美的地方,讓我們帶著我們一生中或多或少的善來到那裡,好使祂對我們的救贖一點都不丟失。」

「耶穌也將把我們身上還需要贖回的一切,即我們一生的欠缺和過失帶到天父家裡。這就是我們生命的目標:一切都要完成,都要轉化為愛。如果我們相信這一點,死亡就不再令我們害怕。我們也就能期望安詳地離開這世界,因為誰若認識耶穌,就一無所懼。」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那個時刻,我們將不再需要什麽,不再困惑。我們不再毫無意義地哭泣,因為一切都已過去;預言也會消失,知識也必停止。但愛則存留下來。因為『愛永存不朽』(格前13:8)。」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死亡來臨時,耶穌將牽起我們的手

恭讀若望福音

耶穌對拉匝祿的姊姊瑪爾大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她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2017年10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闡明希望與死亡的關係,強調在基督内安息的人是有福的。

教宗指出,死亡對相信的人是一扇完全敞開的門,對懷疑的人則只是一線從孔眼中透出的微光。當與耶穌相遇的光照耀我們時,死亡將是我們所有的人一份恩寵。

教宗對信友們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的死亡,想像那個時刻將會是怎樣的。那時,耶穌將拿起我們的手,對我們說:『來吧,跟我來,我命你起來。』那時將不再是希望,而是現實,生命的現實。你們要好好思索:耶穌將來到我們每個人跟前,以祂的體貼、溫良和愛牽起我們的手。每個人要在心中重複耶穌的話:『我命你起來,到我這裡來。你要起來,你要復活!』」

「然而,當死亡降臨時,我們卻毫無準備,也找不出一個恰當的『字眼』來描述死亡的奧秘。我們可以說人生來就得與亡者的祭禮打交道,與那個不解之謎打交道。我們先前的一些文明則有勇氣面對死亡,這個年長者向後來世代講述的事件正如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迫使人為某種絕對的事物而生活。」

教宗接著指出:「死亡揭露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發現我們的傲慢、憤怒和仇恨全都是虛無,純粹的虛無。我們悔恨地察覺自己沒能充分地去愛,也沒能去尋求要緊的事物。相反地,我們也會看到我們播撒的真正好事物:我們付出犧牲的愛,這愛正在牽著我們的手。耶穌照亮了我們死亡的奧秘,祂在拉匝祿的墓前心神感傷,為這個朋友哭泣。祂又祈求生命的泉源天父,然後命拉匝祿走出墳墓(若11:23-27)。」

教宗解釋道:「基督徒的希望正是從耶穌這種反對人類死亡的態度而獲得的:如果說死亡臨在於受造界内,但它卻是一種損害天主愛的計劃的傷痛,救主耶穌願意治癒它。《福音》記述一個名叫雅依洛的父親,他的女兒患了重病。他於是憑著信德請求耶穌救自己女兒的生命。耶穌聽見這個父親的女兒已經死了的消息後,就對他說:『不要怕,只管信』(谷5:35-36)。」

教宗反省說:「沒有比一個父親或一個母親為自己患病的孩子求情更感人的事了。耶穌知道那個父親會作出憤怒和絕望的反應,因為自己的孩子死了。耶穌就叮囑他守護那在他心中點燃的小火苗,即信德,並對他說:『不要怕,只管信。不要怕,只管繼續保持那點燃的火焰。』耶穌來到了他的家,把他的女兒從死亡中喚醒,又把她交還給她的親人。」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的一生都是在信德的山坡和害怕的峭壁之間投注。耶穌說『我不是死亡,我是復活和生命,你信麽?你相信這話麽?』 我們眾人在死亡的奧秘前面都是弱小和無自衛能力者。若我們在那個時刻守住心中的信德火焰,死亡將會是一項恩寵!耶穌將牽起我們的手,如同拿起雅依洛的女兒的手那樣,再一次重複說:『女孩,我命你起來。』祂也將對我們每個人說:『我命你再次站起來,我命你復活。』」

在公開接見結束前,教宗對上週六發生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血腥攻擊事件表達「哀痛」和「譴責」。這起事件導致該國嚴重受挫,據估計已有超過300人喪生,其中還包括孩童。對此,教宗向全球表示:「這個恐怖襲擊行為該受到最嚴厲的譴責,因為它打擊一個本已困苦不堪的人民。我為所有的傷者和亡者,為他們的家屬以及所有索馬里人民祈禱。我懇求暴力分子的悔改,並對所有不辭艱辛在那受苦地區致力推動和平的人給予鼓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是希望的使徒

恭讀路加福音

他們正談論這些事的時候,耶穌立在他們中間,向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眾人害怕起來,想是見了鬼神。耶穌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恐懼﹖為什麼心裏起了疑惑﹖你們看看我的手, 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鬼神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如同你們看我,卻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伸給他們看。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耶穌向他們說:「你們這裏有什麼吃的沒有﹖」

2017年10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勉勵信友們:「我們不是預言災難的人,耶穌願意我們透過自己的愛來傳播希望。」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基督徒的希望,特別論及今日希望的使者。當天是聖方濟各·亞西西瞻禮,教宗稱這位聖人和中東受迫害的基督徒同是希望的偉大見證者。

教宗解釋説:「基督徒宣講的實質不是災難,而是為了愛而死的耶穌,也就是天主在復活主日清晨使之復活的那一位。這正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倘若《福音》停留在耶穌的墳墓前,它就只是一部激勵人和安慰人的書籍,但它不會是一個希望的宣講。相反地,耶穌死而復活了。耶穌不僅自己復活,也願意與每個人分享祂的復活。耶穌的復活因此改變了我們。」

「做耶穌復活的宣講者不僅要透過言語,也要透過事實,憑藉生活見證!耶穌不希望門徒們只知道重復那些死記硬背的公式,而應作見證,以他們接納、微笑和愛的方式傳播希望。他們尤其要懂得愛,因為耶穌復活的力量使得基督徒在失去愛的理由時,仍然能夠愛。」

教宗指出:「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一種更多的東西,我們無法簡單地將它解釋為精神力量或一種樂觀主義。我們的希望不單是一種樂觀主義!我們是頭頂上多出一片藍天的人。因此,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的任務就是要敞開救恩的空間,有如再生的細胞,能夠使看似永遠喪失的生命恢復活力。即使在天空陰雲密布的時候,他們仍懂得談論太陽。可見,真正的基督徒不會滿腹牢騷或怒目橫眉,卻因著復活的力量相信沒有惡是無限的,沒有黑夜是無止境的,沒有人始終是錯的,沒有仇恨是愛所不能克勝的。」

有時,耶穌的門徒也會因著這希望而付出寶貴的代價。

教宗提到許多受到迫害的基督徒:「那些見證希望,甚至因這見證獻出生命的中東的弟兄姐妹們。他們是真正的基督徒!他們把藍天帶入心中,注視遠方,更遠的地方。」

最後,教宗總結道:「各個時代的殉道者都告訴我們,不義並不是生命的定局。誰若知道為什麽活著,他在災難時期就比別人更有耐力。基督徒不是輕易順從及總是附和的人,他們的溫良不可與一種沒有主見及附和別人的意識相混淆。他們跌倒後總是站起來,因為基督徒是希望的使徒。」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宣布,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將於2018年3月19日至24日召開會前會議,邀請世界各地的青年,包括天主教會、其他基督教會、其他宗教和無宗教信仰的青年前來與會發言。

教宗說:「這次會前會議落在2018年10月舉行的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全體大會的準備階段,其主題是『青年、信德和聖召分辨』。教會願意在此階段傾聽青年的聲音、感受、信仰、困惑和批評。我們必須傾聽青年!為此,3月會議的結論將會轉達給世界主教會議的神長們。」

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10月4日發表公告,為這次會前會議向教宗致謝。青年從而得以「表達他們在當今錯綜複雜的世界中的期望、心願、不確定感和擔憂」。這次會前會議「將邀請各地主教團、善會、教會運動、其他基督教會、基督徒團體、其他宗教、學校、大學、文化界、勞工界、體育界、藝術界和志工界的青年代表、生活在極度邊緣地帶的青年,以及協助青年分辨他們人生抉擇的專家、教育者和輔導員」。

這次會前會議「將有助於充實世界主教會議現已展開的咨詢階段」。這階段的重點時刻有:公布大會準備文件及相關問卷;開通網站(youth.synod2018.va)並鼓勵青年填寫線上問卷;今年9月召開有關青年現況的國際研討會。

這次會前會議的日期安排讓與會者也能參加2018年世界青年節的活動,即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的聖枝主日彌撒。下屆世青節主題是「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路1:30)。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要守護自己的心靈,抵拒不快樂的誘惑

恭讀弟茂德前書

要在虔敬上操練自己,因為身體的操練益處不多,惟獨虔敬在各方面都有益處,因為有今生與來生的應許。這話是確實的,值得完全接納。我們勞苦奮鬥,正是如此,因為我們已寄望於永生的天主,衪是全人類,尤其是信徒們的救主。

2017年9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勉勵信友們:「我們不要害怕分享希望!」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基督徒的希望,尤其論及希望的仇敵。許多人不顧艱難困苦,頑強奮鬥,尋求更美好的未來,相信自己的子女必能過上一種更公正和更安詳的生活。

教宗說:「希望推動人離開自己的家園、土地,甚至親屬,去尋求一種美好、使自己和親人更有尊嚴的生活。希望也推動人持有一顆接納的心:他們渴望彼此相遇,互相了解,展開對話。希望更推動人去『分享旅程』,因為旅程應是雙向的:有人來到我們的地區,我們也要走向他們的内心,去了解他們、他們的文化和語言。這是一段雙向旅程,但如果沒有希望,這旅程便無法實現。」

希望對人類如此重要,它使生命屹立,同時也保護和守護生命,使之成長。

教宗解釋道:「希望不是溫飽有餘之人的美德,因為窮人常是首先攜帶希望的人。在這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窮人,甚至乞丐乃是歷史的主角。為了來到世界上,天主需要的正是他們:祂需要若瑟和瑪利亞,也需要白冷的牧人。這些卑微的人不聲不響地準備著仁慈的革命,他們一窮二白,卻擁有世界上最寶貴的善,它就是改變的意願。」

教宗接著反省道:「有時,生活中擁有了一切卻是一種不幸。因為不再渴望任何事物是一種最嚴厲的判決,對青年尤其如此;因為他們關閉了渴望和夢想的門。他們看似是青年,心中卻落下了一層秋意,成了秋天的青年。心靈空虛是希望的最險惡的阻礙,沒有人能排除這危險。失去希望的誘惑在基督信仰生活的旅程中也會發生。古代隱修士稱怠惰是一個最險惡的敵人,它從人的内心侵蝕生命,直到讓生命有如行屍走肉一般。」

「基督徒必須對抗怠惰的情況,對它絕不聽之任之。守護我們的心靈,抵拒不快樂的誘惑極其重要,因為這些誘惑一定不是來自天主。當我們感到乏力,對抗焦慮的戰鬥顯得格外艱難的時候,我們就要呼求耶穌的名,祈求永生天主之子,可憐我們罪人!只有耶穌能打開大門,解決難題,使我們注視希望的願景。」

最後,教宗鼓勵道:「我們對抗失望並不是孤軍作戰。如果耶穌戰勝了世界,祂也能在我們内戰勝所有反對善的事物。如果天主與我們同在,任何人都無法竊取那個對我們生存絕對有需要的德行。任何人都不能竊取我們的希望。」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你要培養理想,為超性事物生活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希伯來人書

天主不是不公義的,甚至於忘掉了你們的善工和愛德,即你們為了衪的名,在過去和現在,在服事聖徒的事上所表現的愛德。我們只願你們每一位表現同樣的熱心,以達成你們的希望,一直到底。這樣,你們不但不會懈怠,而且還會效法那些因信德和耐心而繼承恩許的人。

2017年9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有如教育者或父親般如此親切地勉勵信友們:「你不可屈服於黑暗,卻應懂得生活、熱愛、夢想及相信。」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特別論及培養希望,提出一系列勸勉。

教宗首先勉勵信友別讓負面思想佔據空間,因為我們的敵人在我們内,而非在外面。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是天主的第一個奇跡,始終保持希望,因為信德和希望並肩同行。在生命終結時等待我們的不是失敗,因為天主不叫我們失望,如果祂在我們心中播下了希望,祂就不願再以連續的挫敗奪去這希望。我們要信任天主,祂造了我們是叫我們繁花似錦。」

教宗於是期勉基督徒不要屈服說:「無論你在哪裡,你都要建設!若你跌倒在地,你要站起來!切莫躺在那裡,要站起來,讓別人幫助你站起身來。若你坐著,你要起身行走!若煩惱讓你麻木,你要以善工驅逐它!若你感到空虛或垂頭喪氣,你要祈求聖神重新填滿你的虛無。」

「你不要聽從那散播仇恨和分裂者的聲音,而應在人群當中締造和平。在衝突中,你要有耐心,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是一部分真理的保管員。你要愛人,一個一個地愛他們。你要尊重每個人的行程,無論它順利還是艱辛,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講述的經歷。每個出生的兒童都是一個生命的承諾,再次顯示生命比死亡更強而有力。」

教宗叮嚀說:「你尤其要有夢想!你不要害怕做夢。你要做夢!夢想一個尚未看到的世界。的確,世界在人們的視野中前行,他們即使聽到四周嘲弄的話語,也繼續存有夢想。有夢想能力的人贈送給了人類科學和技術發現。他們飄洋過海,抵達從未有人踏足的土地。那些培養希望的人也是克勝了奴役,把生命的最佳狀況帶到那塊土地的人。」

此外,信友們也應對這個世界和每個人的生命負起責任。

教宗強調:「每一個對窮人的不義行為都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因而會降低你自己的尊嚴。我們必須向天主祈求勇敢的恩典,因為耶穌為我們戰勝了恐懼。我們最危險的敵人無法對信德施展任何伎倆。」

教宗承認:「我們有時在困難面前會失去勇氣。這時,我們要想到耶穌希望透過你以他的溫良制服人的眾敵:罪過、仇恨、惡行和暴力。同時,你應常持有真理的勇氣,但要切記你不比任何人更優越。」

「你要培養理想,為某種超越人的事物而生活,即使有一天這些理想會讓你付出昂貴的代價,也決不讓它們在你心中止息。若你做錯了,就再次站起來:沒有比犯錯誤更人性化的事情了。但這些錯誤不該成為你的囚籠。你不可把自己關在過錯的籠子裡。」

最後,教宗勉勵道:「你要從驚喜學起,學會驚嘆。你應懂得生活、熱愛、夢想及相信。你要藉著天主的恩寵,永不失望。」

另一方面,在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首都發生強烈地震,造成200多人死亡,其中很多是兒童。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問候聚集在廣場上的許多墨西哥人,稱這次地震是「一場可怕的地震」。

教宗說:「在這痛苦時刻,我要向所有親愛的墨西哥人民表達我的關懷,並為他們祈禱。首先,讓我們一起向天主祈禱,懇求祂懷抱那些喪生的人,安慰傷者、他們的家人和所有流離失所者。我們也一起為服務人員和救災人員祈禱,他們幫助受到地震影響的每一個人。」

教宗懇切地把墨西哥人民託付於聖母瑪利亞說:「願我們的母親,瓜達盧佩聖母,充滿溫柔慈愛地與親愛的墨西哥同在。」

此前,墨西哥主教團也發表聲明,表示教會在這艱困時刻對整個墨西哥的關切之情。主教們說:「我們再次成為墨西哥人民團結互助的見證人。在這緊急情況中,他們關懷受苦的弟兄姐妹,無數雙手形成了一條生命鏈,予以幫助,提供食物,獻出自己的些許食糧。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籲請天主子民團結起來,關懷因各種災難而受苦的我們的弟兄姐妹。」

墨西哥主教們繼續寫道:「墨西哥主教團秘書處與教會各個組織和機構協作,密切關注來自受災地區的消息。我們正在尋找能最好提供援助的協作方法。讓我們祈禱,願我們的母親,瓜達盧佩聖母帶給我們慰藉。願她的轉禱能幫助我們,加強我們的力量重建我們的家園。」

地震發生時,墨西哥主教團常務委員會正在墨西哥城召開會議。地震後,他們即刻發出通知,表示大家一切安好,主教公署沒有受到損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回顧哥倫比亞牧靈訪問

恭讀聖詠集

我要聽天主上主說的話:衪向自己的聖者和子民,以及向衪回心轉意的人, 所說的話確是和平綸音。衪的救恩必接近敬畏衪的人,為使光榮在我們的地上久存。仁愛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義和和平必彼此相親。忠信從地下生出,正義由天上遠矚。

2017年9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藉著我的訪問,我願意降福哥倫比亞人民的修和努力,堅固他們的信德和望德,接受他們的見證;這見證對我的牧職和整個教會而言是一份財富。」教宗回顧了他剛剛結束的哥倫比亞牧靈訪問,強調本次訪問的格言「讓我們邁出第一步」具有重要意義,這個行程在天主的幫助下已經展開。

教宗首先全心感謝上主讓他對哥倫比亞的訪問得以成行,同時也感謝哥倫比亞總統、政府當局、主教,特別是哥倫比亞人民。教宗表示他被該國人民經歷諸多苦難後依然保持的喜悅態度深深感動。與此同時,這也是一次從哥倫比亞人民獲得見證的旅程,教宗稱讚:「他們是整個教會的財富。因此,這是一個具有希望的民族,因為的我欣喜地看到父母們把自己孩子們舉起來讓我降福,而且是懷著自豪的心情展示他們的孩子,仿佛在說:『這是我們的驕傲!這是我們的希望!』」

教宗說:「我在想,一個有能力懷著自豪的心情向人展示他們的孩子、把孩子視為希望的民族,必定前途遠大。這令我深感愉悅。」

教宗繼續說:「哥倫比亞是一個基督信仰根深蒂固的國家,如果說這使得悲劇的痛苦更為劇烈,那麼它也構成了和平的保證。雖然邪惡企圖分裂民族,但很顯然基督的愛比死亡更強大。」

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第一站是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成千上萬哥倫比亞青少年兒童聚集於波哥大的廣場迎接教宗。這些年輕人眼中散發出對和平的渴望,教宗願意藉著他的訪問把基督的祝福帶給他們。哥倫比亞的生命力也體現在該國大自然的富饒上。實際上,哥倫比亞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的第二大國家。在首都波哥大,教宗會晤了該國全體主教,以及拉丁美洲主教團領導委員會。

修和的主題是比亞維森西奧(Villavicencio)之行的焦點,也是本次牧靈訪問的高潮。9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這裡主持彌撒,將阿勞卡主教哈拉米略(Jesús Emilio Jaramillo Monsalve)和拉米雷斯神父(Pedro Maria Ramírez Ramos)冊封為真福。教宗表明,建立和平的基礎正是這些因信仰而被殺的真正殉道者,以及許多為正義作證的人的鮮血。

教宗說:「聆聽他們的事跡,令我感動地甚至流下眼淚,但這是悲喜交集的淚水。在他們的聖髑面前,天主子民強烈感受到自己的身分,為諸多的受害者而悲痛,為天主的慈悲而喜悅。《聖詠》第85章31節寫道:『仁愛和真理將彼此相迎。』在比亞維森西奧舉行的全國修和大會就是這樣。參與者不僅有這場長達數十年戰爭的受害者、軍人和警員,還有從前的革命軍(Farc)遊擊隊員。因此,《聖詠》中的先知話語在許多見證者的事跡中成為現實。這些見證者以許多人的名義述說,從他們的創傷談起;藉著基督的恩寵他們向寬恕與修和敞開了心門。」

2017年9月9日,教宗方濟各抵達麥德林,在當地的機場主持彌撒,強調基督徒的生活是使徒生活,這是我們的聖召和使命。

教宗說:「當基督徒成為鹽、光和酵母時,使徒工作將結出豐碩果實,一如教宗在聖若瑟之家(Hogar San José)看到的,孤兒和貧困兒童在這裡找到了新家,獲得關愛。其它的碩果則是司鐸和修道聖召。教宗特別提及他與司鐸、奉獻生活者、修生及他們的親人難忘的會晤。」

最後一天9月10日主日,教宗抵達黑奴使徒聖伯多祿‧克拉韋(Pedro Claver)的城市卡塔赫納。此行的重點乃是「促進人性及人的基本權利」。教宗說:「聖伯多祿·克拉韋和聖瑪利亞·貝爾娜達·布特肋表明:『真正的革命道路,即福音而非意識形態的道路,把人和社會從昨天和今天的奴役中真正解放出來』。在這層意義上,本次訪問的格言『邁出第一步』意味著與曾經做了我們奴僕的主耶穌一起去觸摸受傷兄弟的肉體。」

9月14日是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在場的不同語言的信徒時提到這一慶日,他說:「你們要始終記住,基督藉著十字架戰勝了魔鬼,擊敗了死亡,賜予我們生命,恢復人們的希望。你們要懂得發現和接納耶穌十字架的愛和救贖的訊息。這個慶日提醒我們,成聖之路要通過十字架。在這前景下,需要注視每一個痛苦:疾病、不義、貧窮和失敗。十字架對我們而言,是淨化、生活和精神力量的源泉。讓我們與耶穌一起背起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十字架和困難,學習祂那種理解和接納天主旨意的能力。」

最後,教宗特別以耶穌的十字架問候青年、病患和新婚夫婦。他說:「親愛的青年,你們要加強你們與天主的對話,傳揚祂的光與和平。親愛的病患,你們要從主耶穌的十字架上找到安慰,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繼續祂的救贖工程。親愛的新婚夫婦,你們要努力與十字架上的基督保持恒久的關係,好使你們的愛越來越真誠、持久,並結出碩果。」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