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感謝天主讓我如願訪問非洲兩國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上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牧靈訪問的一些重要時刻。教宗特別感謝天主讓他如願以償訪問了這兩個國家。

教宗首先表示,「我感謝天主讓我進行這次渴望已久的旅行」。他所探訪的剛果人民是「一個幅員遼闊國家的守護者。這片土地資源豐富,卻因戰爭而流血,這戰爭持續不斷,因為總有人在挑起戰火」。教宗也表示很高興與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一起在南蘇丹進行了「和平朝聖之旅」。「我們一起見證了在多元性中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如果同樣信仰耶穌基督,則更是如此」。

關於在剛果的訪問,教宗談到他在首都金沙薩的日子,指出他在那裡給予的訊息,目的是要保護這個寶貴的國家免受紛爭、暴力、貧困和剝削的折磨。教宗特別談到與該國東部地區的暴力受害者的會面,說道:「多年來,在經濟和政治利益的操縱下,武裝團伙之間戰爭不斷,導致該地區四分五裂。⋯⋯人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全之中,成為非法交易的犧牲品。我和他們一起對暴力和認命說『不』,對和解和希望說‘是’。」

接著,教宗提及他與剛果青年和要理教員,以及神父、執事、修會會士、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一起度過的時光。他說:「我敦促他們成為子民的僕人,見證基督的愛,克服三種誘惑:精神上的平庸、世俗的舒適,以及膚淺。”教宗也記得與剛果主教們分享牧職服務的喜悅和疲憊。我邀請他們接受天主關懷的安慰,並以天主聖言的力量成為子民的先知,成為祂憐憫、關懷和溫柔的標誌!」

隨後,教宗把思緒轉到了南蘇丹首都朱巴,指出這次訪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徵,強調:「這次訪問是一次和平的大公朝聖之旅,稱其為幾年前已開啟的旅程的終點:我們於2019年在羅馬與南蘇丹政府當局會面,承諾克服衝突並建設和平。」

教宗說道:「不幸的是,和解進程沒太大的進展。新生的南蘇丹是舊的權力和較量邏輯的受害者,這種邏輯產生了戰爭、暴力、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教宗強調:「訪問南蘇丹的大公特質特別反映在與聖公會、蘇格蘭教會的弟兄姊妹共同祈禱的時刻。」

「在像南蘇丹這樣衝突不斷的現實中,大公合一的記號極為重要,因為很遺憾地,有些人濫用天主的名字來為暴力和侵犯做辯解。」教宗回顧道:「南蘇丹是一個擁有約1100萬居民的國家,其中有200萬人因武裝衝突而在國內流離失所,還有同樣多的人逃往鄰國。」為此,教宗希望探訪這大批的國內流離失所者,聆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關懷。教會和眾多秉持基督徒精神的組織,多年來一直在救助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第一線奮鬥。

在談到婦女在國家和平進程中的作用時,教宗說:「我向婦女們講話,她們是能改變國家的力量;我鼓勵所有人都成為一個沒有暴力,和解與和平的新南蘇丹的種子。」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並沒有寄希望於偉大而有權勢的人,卻是寄希望於弱小而卑微的人。這是天主的行事風格。」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邀請在場人士:「讓我們祈禱,願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以及整個非洲,愛、正義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每一天都是天主恩寵的時刻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使徒熱忱」為主題進行要理講授。教宗強調,對於基督的跟隨者來說,每一天都是「恩寵的時刻」和新機會。

教宗反思了耶穌「這位宣講的典範」如何傳達祂的訊息。他指出:「在納匝肋的會堂,耶穌開始公開宣講福音時,完全應驗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祂來『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宣布上主的恩慈之年』(參閱:路四18-19)。耶穌的宣講傳遞出一些本質的要素,特別是喜樂、自由、光明、治癒和驚異。談論耶穌時,人會不由得充滿喜樂,因為信仰是一個值得分享的美妙的愛情故事。」

教宗強調:「為耶穌作見證,以祂的名義為他人做些事,見證一個如此美妙的恩典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相反,如果缺乏喜樂時,福音就傳不出去,福音就其本質而言是喜樂的宣告。一個憂愁的基督徒可以談論極其美好的事物,但如果他所傳報的喜訊不快樂,那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正如先知所預言的,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一個救恩的訊息。它帶來具有感染力的喜樂、真正的自由、作為天主心愛的兒女在靈性生命方面重生的應許,以及從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得到徹底醫治。」

教宗鼓勵:「我們這些信仰耶穌並體驗過祂的聖言轉變的力量的人,蒙召不僅要感謝這奇妙的恩典,還要與他人自由快樂地分享這恩典。對於基督的跟隨者來說,每一天都是“天主恩寵的時刻”和一個新的機會去見證天主的慈悲、寬恕和在耶穌內的新生命的福音。」

接著,教宗強調:「當我們走向天主祈求寬恕時,天主就會寬恕一切,天主是如此偉大!祂一直在等著我們。為了迎接上主,我們應該變成內心神貧的人。」

最後,教宗敦促所有信友轉向耶穌,承認我們自己不會達至圓滿。教宗說:「如果我們謙卑地表示我們需要耶穌,祂就會陪伴我們與我們同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惦念離開祂的人,牧者也不該遺棄近人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福傳的熱情,即使徒熱忱」為主題進行要理講授。教宗強調:「耶穌是宣講的模範。基督不僅有永生的話,也使祂的生命成為聖言。在耶穌每天的生活中,祈禱、與父的密切關係佔據首位。祂受父的派遣來到我們當中,為我們履行使命。」

教宗指出一個描繪耶穌生活型態的圖像,說:「耶穌親自提供了這個圖像,稱自己是善牧,是『為羊捨掉自己性命』的那一位(若十11)。這就是耶穌。事實上,做牧人不僅是一份工作,需要付出時間和很多心血;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每天24小時、與群羊生活在一起、在牧場上陪伴他們、與群羊睡在一起,以及照顧最弱小的羊。換言之,耶穌不是為我們做某些事,而是給了我們全部,為我們捨掉性命。祂有一顆牧放的心(參閱:則卅四15)。祂牧養我們眾人。」

教宗提到:「為了用一個詞來概述教會的行動,我們經常用『牧靈』一詞。為了評估我們的牧靈工作,我們必須與模範,即與耶穌這個善牧對照。首先,我們可以問自己:『我們是否效法祂飲用祈禱泉源的水,好讓我們與祂的心一致呢?』效法耶穌,正如肖塔爾(abate Chautard)院長所言,是『各種使徒工作的靈魂』。耶穌親自明確地對祂的門徒說:『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若十五5)。」

教宗接著表示:「如果我們與耶穌在一起,就會發現祂的牧者之心總是為迷途、丟失、遠離的人操勞。而我們呢?對待有點難對付的人或與我們有點難處的人,我們的態度經常是:『這是他的問題,讓他自己處理吧。』然而耶穌從未這麼說,絕對沒有。是祂去尋找這樣的人。祂如此對待所有的人、所有邊緣化的人和罪人。祂正是因此而遭到指責:與罪人在一起,因為祂正是將天主的救恩帶給罪人。」

善牧愛所有的人,願意拯救迷失的人。教宗強調:「天主不是在注視祂的羊群的圍欄,也不威脅他們,不讓他們離去。如果一隻羊離去並丟失了,天主不捨棄他,而是去尋找他。天主因離開的人而難過,為他哭泣,而且更愛他。若我們遠離上主的心,祂會難過。祂因多少人不知道祂的愛的美妙和祂擁抱的溫暖而傷心。然而,面對這種痛苦,天主沒有封閉自己,而是去冒風險:祂放下處在安全中的九十九隻羊,冒著危險去尋找唯一失去的那隻羊,做如此冒險,甚至不理智的事,但這符合祂牧者的心。祂惦念離去的人、記掛所有離開祂的人,這就是在耶穌心中從不間斷的掛慮。而我們一聽說有人離開教會,我們會說什麼呢?『他自己看著辦吧!』不行:耶穌教導我們要惦記著離開我們的人;耶穌沒有惱火或怨恨,而是一直惦念著我們。耶穌記掛著我們,這就是天主的熱忱。」

教宗問道:「我們是否有同樣的情感?我們可能會把那些離開羊群的人視為對手或敵人。這些人在學校、工作環境、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會遇到,我們為何不考慮把這當作見證的美好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天父愛他們、從未忘記他們的喜悅?」

教宗解釋:「這不是勸人改變信仰,不是的!這是讓他們聽到天父的聖言,好能一起行走。福傳不是勸人改變信仰,這樣做是非基督徒的行為,不是信仰,也不是傳福音的事。」

教宗最後總結道:「牧者的心向他人敞開並接近所有的人。若沒有這種揪心和去冒險的愛,我們就只能牧放我們自己,而不是羊群。我們的生命若沒有這種揪心和去冒險的愛,就不對勁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傳教使命是基督信仰生活的氧氣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始新一輪的要理講授,主題為「福傳的熱情」,也就是「使徒熱忱」。教宗表明,這對基督徒生活和教會是一個迫切和關鍵的主題,因為教會始於傳教、蒙召做傳揚耶穌的見證人,將祂的光散播至地級。教宗也強調,福傳並不是勸人改變信仰,兩者不同。

然而,走出去向他人宣講福音的心火也會減弱。這個願望有時會黯然失色,基督徒成了封閉的人,不再關注別人。教宗表示:「基督信仰生活一旦失去福傳的視野、宣講的視野,就會生病:自我封閉、以自我為準則、畏怯退縮。若沒有使徒熱忱,信仰就枯萎。傳教使命則是基督信仰生活的氧氣:使它強健並得到淨化。」

為「重新點燃聖神願在我們心中永遠燃燒的熱火」,教宗講解了《福音》中關於瑪竇宗徒蒙召的情節(瑪九9-13)。「依照聖史瑪竇本人的記述,身為稅吏的瑪竇受眾人鄙視、被視為通敵者和背叛人民的人,耶穌卻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個人。」教宗強調:「『看』這個字,即耶穌慈愛的目光接近那個罪人。一切從那裡開始,耶穌不看他是個稅吏或罪人,而是深入實質,抵達這個人。我們也能詢問自己:我們看別人的目光是怎樣的?多少次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的缺點,而非他們的需求;多少次我們因別人的所為或想法就給他們貼上標籤!甚至作為基督徒,我們也想知道:這是我們的人或不是我們的人?耶穌的目光不同:祂總是以仁慈和寵愛的目光注視每一個人。基督徒必須如基督那樣,尤其像祂那樣注視所謂『遠離的人』。」

教宗繼續表示:「瑪竇回應了耶穌的目光,完成一個動作,起來跟隨了耶穌。」教宗解釋:「『起來』這個福音中的細節很重要,因為這表示瑪竇脫離了權力。在那個時代,坐著的人對站在他面前的人具有權威,耶穌給瑪竇打開“服務的視野。這是基督的所行,對基督徒極為重要:我們作為耶穌的門徒,我們作為教會,是坐著等候人們來,還是曉得起來,與他人行走、去尋找他人呢?這種說詞不是基督徒的態度:『他們該當來,我在這裡,他們要來。』不能這樣,你應去尋找他們,你應走出第一步。」

教宗接著問道:「瑪竇行動起來,但要做什麼?我們會想,也許他要有新的經歷。相反,這位未來的門徒回到自己家中,正如《路加福音》的記載,他『擺設了盛宴,有許多稅吏和其他的人,與他們一同坐席』(路五29)。瑪竇回到他的環境,但他改變了,與耶穌一同返回那裡。他的使徒熱忱並非在一個全新、純淨和理想的場所開始,而是以他所生活和所認識的人那裡為起點。」

「這正是傳給我們的訊息:我們不必等著成了完人和跟隨耶穌走了很長的路後才為祂作證;我們的宣講要從今天、在我們所生活的地方開始。這並非開始設法說服別人,不是去說服,而是每日見證那注視我們、讓我們重新站起來的愛的美妙。正是這美妙傳播使人信服的美好,不是我們,是上主自己。我們只是宣揚上主的人,不宣揚我們自己,也不宣揚一個政黨、一種意識形態。」

說到這裡,教宗提到本篤十六世的有關教導:「教會不勸人改變信仰,而是憑著吸引力而得以發展。」接著,教宗講述了在阿根廷的一家醫院發生的事:「一群韓國修女來到那裡,她們不會說西班牙話,卻立即贏得了病人的愛戴,因為她們以自己的行動和目光傳揚了耶穌。」

教宗最後表示:「這就是吸引力,與勸人改變信仰截然相反,這有吸引力和喜樂見證”的目的,乃是將耶穌的愛帶給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在信德中同行,脆弱使我們能夠溫柔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有關靈性分辨的主題,這是此系列的最後一次講解。教宗當天對能幫助分辨的要素進行了探索,其中之一便是靈性陪伴。教宗引述《聖詠》的話,說:「祢的言語是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路途上的光明」(119篇)。

教宗開門見山,進入主題說:「靈性陪伴的重要性首先在於幫助人認識自己,這是進行分辨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自己照鏡子並不是總能看到全部,另一個人能告訴我們自己可能看不到的真相。首先,這需要讓人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脆弱。」

「脆弱實際上是我們真正的財富,我們在脆弱中變得富有,它是我們眾人都必須學習尊重和接納的真正財富,因為當它獻給天主時,就使我們能夠溫柔、憐憫和去愛。要當心那些不感到自己脆弱的人:他們是冷酷、專橫傲慢的人。相反,謙卑的人承認自己的脆弱:他們較能理解別人。可以說,脆弱能使我們有人情味。耶穌在曠野受到三個試探,其中的第一個與飢餓有關,這不是巧合。這個試探設法竊走我們的脆弱,把它作為一種需要擺脫的不幸,一種成為天主的障礙。相反,脆弱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事實上,天主為使我們肖似祂,願意徹底分擔我們的脆弱。」

教宗指出:「靈性陪伴提供的幫助能“揭露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及與上主的關係中甚至是嚴重的誤解。《福音》中有多少實例說明,對一些人來說,與耶穌的交談成了他們獲釋放和得救恩的經歷,例如撒瑪黎雅婦人、匝凱、罪婦、尼苛德摩,以及厄瑪烏的門徒。在另一個人面前講述我們的經歷或我們正在尋求幫助,讓自己內心清晰,將我們心中的許多想法說出來。有些想法經常喋喋不休,令我們不安。有多少次,在黑暗的時刻,這樣的想法在我們的腦海中湧現出來:『我全都錯了、我分文不值、沒有人理解我,我永遠不會成功,我注定要失敗』,我們經常會想到這些事。這些是虛假和有害的想法,而與他人的交談則有助於摘掉假面具,這樣我們就能感受到,上主愛的和尊重的就是我們這個樣子,我們也就能為了祂而行善。」

教宗強調:「陪伴者既不取代上主,也不替代受陪伴的人,而是走在他的身旁,鼓勵他審視自己的內心。唯有活出靈性上的子女和兄弟身分,唯有不單槍匹馬,而是融入一個團體,陪伴才能結出果實。正如治好癱子的福音記述那樣(參閱:谷二1-5),我們經常藉著別人的信德而得到扶助和痊癒;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承擔了這個義務,幫助一個兄弟或姐妹。缺乏子女和兄弟的關係,陪伴能產生不切合實際的期待、誤解和依賴,讓受陪伴的人處於孩童期。」

教宗表明:「童貞瑪利亞是分辨的導師。瑪利亞說話少,多聆聽並默存心中(參閱:路二19)。她總是指向耶穌,她的話你們要作祂吩咐的事(參閱:若二5),這是對所有基督徒的吩咐。」教宗說:「作耶穌所吩咐我們的一切。瑪利亞曉得上主向每個人的心靈說話,要求將這話轉變為行動和選擇。她比任何一個人都懂得這樣做,事實上,在耶穌一生中的重大時刻,尤其是祂死在十字架上的臨終時刻,都有瑪利亞的臨在。」

教宗最後強調:「分辨是一門藝術,我們能藉此學習在靈性上成長;分辨也是需要經常祈求的一份天主的恩典。上主鼓勵和扶持我們,在《福音》中我們常看到耶穌的這句話:不要害怕(路五10)。『不要害怕!』這也是上主對我們說的話。如果我們信賴祂的話,我們就能走好人生的這盤棋,就能幫助別人。正如《聖詠》所說,祂的聖言是我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們路途上的光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本篤十六世是個真知灼見又謙和有禮的偉大要理導師

Photo: CNS

2023年1月4日是本篤十六世的遺容供眾人瞻仰的最後一天。正當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湧入聖伯多祿大殿向榮休教宗致敬時,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講授要理。

教宗說:「在開始講授本次的要理前,我希望我們大家與所有正在隔壁向本篤十六世致敬的人們同心合意,我的思緒要轉向他這位偉大的要理導師。他真知灼見、謙和有禮,他的思想不以自我為準則,而是奉教會為圭臬,因為他總是渴望陪伴我們去與耶穌相遇。耶穌、被釘十字架且死而復活的主、永生的上主,是本篤十六世牽著我們的手、引領我們走去的終向。願我們獲得助祐,在基督內重新發現信仰的喜樂和生活的希望。」

在講解完要理後,教宗方濟各在問候講德語的朝聖者時,重申「我們敬愛的已故本篤十六世」的話語:「信者永不孤獨!誰若相信天主是天父,就有許多弟兄姊妹。這幾天我們以獨特的方式體驗到這個信仰團體的普世性,且它不會隨著死亡而終結。」

在問候講意大利語的朝聖者時,教宗方濟各提到即將到來的主顯節:「願你們如同賢士那樣,懂得秉持開放的心靈尋求基督這個世界之光、人類救主。」教宗接著勉勵眾人「持之以恆地關懷飽受磨難的烏克蘭人民,與之團結一心,並為他們祈求和平之恩」。

教宗最後帶領在場眾人以拉丁語誦念《天主經》,頒賜宗座降福。緊接著,許多信友高呼本篤教宗的名號,呼喊聲在保祿六世大廳內迴盪著。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呼籲:特別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

圖片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22年12月1日接見拉辛格獎得主。(CNS photo/courtesy Joseph Ratzinger-Benedict XVI Vatican Foundation)

2022年12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作出以下呼籲:

「我想請大家特別為默默支持教會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要記得他—他病重—求主安慰他,扶持他為教會作愛的見證,直到最後。」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all for a special prayer for Pope Emeritus Benedict, who is supporting the Church in silence. Remember him – he is very ill – asking the Lord to console him and to sustain him in this witness of love for the Church, until the end.”

來源:press.vatican.va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教宗公開接見:當心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正值禮儀上的聖誕期,以及當天紀念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和教會聖師去世400週年,這兩個主題是教宗方濟各在12月2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省思的內容。教宗也宣布,當天要公布他為聖方濟各・撒肋爵去世400週年頒布的宗座牧函。

教宗說:「牧函的標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取自這位日內瓦的聖主教的一個獨特的表達。的確,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在聖教會內,一切都歸屬於愛、活在愛內,行事為了愛並源於愛。』但願我們眾人都能走上這條這麼美好的道路。」

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一封信中論述了關於耶穌的誕生,他想象撒羅滿王『坐在用純金包鑲並有雕刻的象牙大寶座上,超過了世上所有的君王,如經上記載的那樣』(參閱:列上十18-20,23)。但這位聖主教百倍地更喜歡看到馬槽裡親愛的小聖嬰,而不是坐在寶座上的眾國王。」教宗評論說:「耶穌,這位普世君王從未坐在寶座上,從來沒有。」

「耶穌誕生在一個馬廄裡,這就是我們看到對祂的描述。祂被襁褓包裹著,躺在馬槽裡;最後祂死在十字架上,用殮布包裹著,被放在墳墓裡。事實上,聖史路加在敘述耶穌的誕生時,非常執著於馬槽的細節。這表明馬槽極其重要,它不僅是後勤上的細節,也是象徵性的要素,讓人了解在白冷誕生的那位默西亞是怎樣的人,怎樣的君王,以及耶穌是誰。」

教宗強調:「耶穌空虛自己的奧蹟在聖誕馬槽的中心體現出來,在那裡躺著的是耶穌聖嬰。這是天主願意在聖誕節給予我們的記號(參閱:路二12):向我們顯示了天主的‘風格’,即親近、憐憫和溫柔。天主不向我們大力宣傳自己,不以武力,而是以愛吸引我們歸向祂。」接著,教宗又引用聖方濟各·撒肋爵的另一封信的內容。「聖人寫道,無論我們的心境如何,堅硬還是軟弱,我們都必須讓自己被吸引到這位從天而降的小聖嬰跟前。」

教宗指出:「天主已經找到了吸引我們的方法,無論我們是怎樣的境況:祂以愛吸引我們。這不是一種占有欲和自私的愛,好似人性的愛不幸常呈現的那樣。祂的愛是純粹的恩賜、純粹的恩寵,全部且只為了我們,為我們的益處。如此一來,祂以這種解除防禦、甚至無意防禦的愛來吸引我們。因為當我們看到耶穌的這種簡樸,我們也會扔掉驕傲的武器,謙卑地去祂那裡,請求救恩、請求寬恕、為我們的生活請求光明,好能向前邁進。」

教宗繼續與教會當天紀念的聖主教一起探討另一個要素,即耶穌選擇的貧窮。「這位聖人在耶穌聖嬰身上看到了對這個世界上所有財產、所有榮華的完全放棄。」教宗談到我們所處的這段特別時期的經驗,說:「我們當留意,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caricature)。今天我們看到,也有另一種聖誕節,成了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將耶穌的聖誕“簡化為一個消費和虛情假意的節日。」

教宗表明:「節日是需要慶祝的,但這種不是在慶祝聖誕節。耶穌的聖誕是另一回事。天主的愛不是甜言蜜語,耶穌的馬槽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天主的愛不是一種虛偽的善意,其中隱藏著對喜好和舒適的追求。我們那些經歷過戰爭、也經歷過飢餓的長者很清楚這一點:聖誕節當然是個歡樂和慶祝的日子,但在簡單和節儉中度過。」

「瞻仰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聖方濟各・撒肋爵離世的兩天前說,他在耶穌身上看到,祂接納在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完全依靠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要求。他這樣寫道:因此,我們不該渴望什麼,也不該拒絕什麼,要承受天主將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寒冷還是歲月的摧殘。」

教宗最後總結道:「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此處有一個重要的教導,是耶穌聖嬰透過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智慧告訴我們的,即無欲無求,無所拒絕,接受天主送給我們的一切。但要當心!這始終且唯有出於愛,因為天主愛我們,始終而且只是願意我們獲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不是暴躁的判官,而是充滿憐憫和溫柔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12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靈性分辨作為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教宗表明:「我們每天都需作出分辨,選擇吃什麼、看什麼、如何工作及與人交往。如果我們不是有意識地作選擇,最終生活就為我們作出選擇,將我們帶到我們不願意去的地方。」

「然而,分辨不是單靠我們自己就能作出的,我們需要幫助。首先是對照天主聖言和教會的訓導,這些能幫助我們看出在我們內心運行的一切,從中學會認出天主的聲音,將之與其它雜音區分開來。」教宗說:「天主的聲音柔和且安靜。唯有在平靜中,我們才能進入自己的內心深處,識別出上主放在我們心中的真實渴望。」

教宗承認:「進入內心的平安往往不容易,因為我們忙忙碌碌,整天一會在這裡,一會又在那裡。要進入內心,需要停下兩分鐘,看看心中有什麼感受。在平靜的時刻我們才能聽到天主的聲音,才能更好地明白我們的態度和我們的選擇。」

「對信徒而言,天主聖言並非只是需要誦讀的作品,天主聖言是一種鮮活的臨在,是聖神施展的作為,祂撫慰、教導,以及賦予光明、力量、康復和活著的樂趣。誦讀《聖經》,誦讀其中的一段,《聖經》上的一或兩個小段就如同短小的電文那樣立即進入你心中。天主聖言有點是天堂真正的提前到來,這不誇張吧?」

教宗說:「我們經常可能錯怪天主,把祂視作一個嚴厲、暴躁的判官,隨時準備挑我們的錯。耶穌卻向我們啟示了一個充滿憐憫和溫柔的天主,只要能幫助我們,祂就隨時犧牲自己,正如蕩子比喻中的父親那樣。」(參閱:路十一13)

教宗講述了許多年前他在阿根廷時的一個實例。有一次,他在盧漢聖母朝聖地為前來朝聖的青年聽告解。一個青年向他吐露,這次來朝聖是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母親對他說,去聖母那裡會明白許多事。這個青年坦言,在朝聖活動中,天主聖言果真觸動了他的心靈,讓他明白該做什麼。

教宗解釋:「這個實例顯示天主聖言在每個人內心的效應,因為天主不願意摧毀我們,祂希望我們每天更強健、更善良。瞻仰十字苦像,我們會感到一種新的平安,學會不畏懼天主。天主聖言總是讓你從另一方面注視:這裡有十字架,不是好事,但還有另一件事,有希望、有復活。天主聖言給你敞開所有的門戶,因為祂就是大門,是上主。」

「與天主的關係是一種日復一日在成長的關係,與天主的關係能夠改變人心;這是聖神賜予的一大恩典,即虔敬,它能使我們認出天主是慈父的一面。我們有一個溫柔的父親、熱情的父親、愛我們的父親,祂始終愛我們:我們一旦有了這種體驗,心便融化,疑慮、恐懼、當不起的感覺便蕩然無存。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擋這份與上主相遇的愛。」

「對靈性分辨的另一項幫助,是臨在於我們內的聖神的恩典。聖神教導我們、幫助我們活出所誦讀的天主聖言、提示我們其中的新意、為我們敞開似乎已經關閉的門,並為我們指明似乎只是黑暗和混亂的生命道路。」

教宗最後強調:「聖神常與我們同在、在我們身旁。我們需要培養與祂交談,勇敢且喜樂地奮勇向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保持內心警醒,因為魔鬼披著天使的外衣

CNS photo/Paul Haring

警醒是至關重要的態度,以免良好的分辨和決定功虧一簣。教宗方濟各12月14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在要理講授中強調了這一點。這是教宗第12次以分辨為主題的要理講授,本週探討的是警醒。此前的幾週,教宗以聖依納爵為榜樣,談論了「分辨的若干元素」,如:祈禱、認識自己、渴望、生命之書、神枯和神慰。

講到「確認所做的選擇」,教宗指出,其過程中的危險在於「魔鬼會摧毀一切,使我們回到起點,甚至是陷入更糟糕的狀態」。因此,「警醒是不可或缺的」,它能促使「分辨的進程達致成功」。

「耶穌在宣講中非常堅持一個事實,即:好的門徒要保持警醒,不可昏昏欲睡,不可在事事順利時過分自信,卻要始終提高警覺、隨時善盡職責。」

相反地,假如不夠警醒,邪魔就會趁虛而入:牠等待我們過分自信的時刻。當我們分心、迷糊、不夠虛懷若谷時,邪魔就會利用這時機,使得那些出於分辨的良好決定前功盡棄。

教宗接著把內心的狀態比作乾淨整潔的房子。如果我們害怕心房受損,因此不再接納任何人,不邀請「窮人、無家可歸者等不討人喜歡的客人」進來,那麼心房也會損壞。

「這其中藏有惡劣的傲慢、自充為義人、自認為優秀、自以為獨占一席之地。當我們過度自信、而不信賴天主恩寵時,邪魔就找到敞開的門。於是,牠安排好遷居事宜,占據那個心房(參閱:瑪十二43-45)」。

教宗告誡道:有些魔鬼禮貌殷勤,牠們進入心房時,主人毫無察覺。「牠們進來時會禮貌地敲門,你根本察覺不到」,反而會客客氣氣地歡迎牠們進來,「結果牠們在你的心靈裡發號施令」。

要是缺乏警覺心,我們恐怕會輸得一敗塗地。很多時候,上主恩賜了許多聖寵,但是「我們沒能妥善守護,丟失了一切,因為我們不夠警醒。我們沒有守好門,所以被彬彬有禮的來者欺騙,放牠進來,還跟牠噓寒問暖」。

為此,教宗邀請每個人省思各自的經歷,因為光是作出良好的分辨和決定還不夠,更需要保持警醒,「守護這份天賜的恩寵」。教宗表明,我們如果看到雜亂無章的情況,會立刻警覺到魔鬼和誘惑,但是魔鬼也會披著天使的外衣而來,說話客氣有禮,取信於人,卻帶來更糟糕的後果。

教宗最後提醒眾人提高警覺守護心靈,「因為警醒既是睿智的記號,更是謙遜的記號,它是基督徒生活的康莊大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