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綸音(GsM)主辦:「隔世尋兇」2023 四旬期音樂會

天使綸音邀請你來到天主的聖殿,我們以歌詠、福音及分享為耶穌的死找出真兇,我們一齊返到耶穌受難時前後,相遇跟耶穌好有密切關係的人。這些人你是否認識,又或者似曾相識?可有想過「耶穌之死,與我何干?」

日期:2023年3月18日(六)
時間:中港台澳 下午4時正 |東岸 凌晨4時|西岸 凌晨1時
地點:進教之佑堂(九龍馬頭圍天光道16號)

免費入場 及網上直播
https://youtube.com/live/h1xn6gxqUQQ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三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谷 12:28-34

那時候,有一個經師上前來,問耶穌說:「一切誡命中,那一條是第一條呢?」耶穌回答說:「第一條是:『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們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條是:『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那經師對耶穌說:「不錯,師傅說的實在對:他是唯一的,除他以外,再沒有別的:應以全心、全意、全力愛他,並愛近人如自己,遠超過一切全燔祭和犧牲。」耶穌見他回答的明智,便對他說:「你離天主的國不遠了。」從此,沒有人敢再問他。

反省

《十誡如二· 二誡如一》

從馬爾谷福音中得知法利塞人爭辯誡命中那條最大,而經師們卻爭論在芸芸眾多誡命中,從248條積極的、365條消極的如何分解那條「最重要」、「最大」和「最小」;前者乃基於量化,後者乃基於質化。在眾說紛紜中,這位經師懷着不恥下問,願意和耶穌交心交談。

耶穌在指出十誡歸一,是唯一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十誡總綱就是愛天主如愛近人,而愛人就如愛人如己。愛天主不等如愛自己,應愛屋及烏,愛近人就如愛天主,一者是歸心,二者是放心,所以愛德遠遠勝過全燔祭和犧牲。

所以,十誡是法律「愛的成全」,二誡是先知「愛的滿全」,愛天主而不愛近人不可,愛近人而不愛天主不得。

故此在對答中,這位經師始終得到耶穌的讚賞:「你離天主的國不遠了。」至於他後來成了門徒而跟從耶穌與否,就不得而知。可是,他能得到耶穌教導和啟發而說出心底話來,理應刻骨銘心,終身受用不已。今天紀念的傳教士聖人博德,也是一個愛主愛人的現代演繹。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三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路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啞魔,邪魔離開後,啞巴就說出話來,群眾都很驚訝。但他們有些人說:「祂是靠魔王貝耳則步驅魔!」而其他的人想試探祂,要求祂顯一個天上的神蹟。耶穌知道他們的想法,對他們說:「凡一國分裂內鬥必成廢墟,一個分裂的家也必傾塌。同樣,如果撒旦也分裂內鬥,牠的國怎能站得住呢?因為你們說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那麼你們的徒弟是靠誰驅魔呢?因此,他們將會是你們的判官!但如果我是靠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當一個壯漢全副武裝,守衛自己的家園,他的財產便安全;但當有比他更強的人來勝過他時,就會奪去他所倚靠的武器,把搶來的分贓。誰不與我一起,就是反對我;誰不把人聚集在我身邊,就是在拆散!」

反省

《需要天主的力量》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兩次用了「住家」的畫面。首先,祂說:「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這宅舍就是我們的心,而那個守住宅舍的壯士是我們管制它的能力。我們如何在這高壓又難以預測的社會,好好守住自己的心,讓它們是純潔善良、健康正直、自由開放的?有些人會透過上一些課程去學習EQ技巧,醫治過去的創傷來讓自己更強一點。這些行動都是值得表揚的。但是耶穌卻很明白的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那些比我們強大的敵人、或困境,讓我們措手不及。在這時,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是多麼需要天主的力量。我們需要知道,耶穌有能力戰勝我們心中的一切魔鬼,問題是,我們讓天主住進我們的心,成為我們有力的靠山嗎?這很重要,因為,耶穌接下來形容一個已被打掃清潔,裝飾整齊的屋子,被四處溜達無處而去的邪魔佔領,而搞得慘不忍睹。

主,願我們的心屬於祢,全由祢來管理和帶領。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三週 星期三 福音反省

瑪 5:17-19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裡,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裡將稱為大的。」

反省

《鐵畫·銀鉤》

瑪竇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的新法律,乃成全舊法律,所以不是廢除,而是建立一種新精神。

猶太人有梅瑟立了五書(Torah),要求他們一生遵守承諾,亦有舊約中的先知書(nebi’im),
要人們篤信無異。可是,耶穌明明指出他連一撇(yod) 及一劃(i)也不改變或廢除,而是成全。法律精神就是指人在大、小事情上明知故犯,而行為上就應受到法律的規定、訟裁和判決。耶穌指的新法律精神是叫人不但恪守不渝,並教訓人守這些小誡命而為默西亞國而做的,這樣已超越規範和局限,可以愛更昇華到成全境界。

在中國人的書法中有「永字」八法,不但是局限在點、橫、劃、楝、撇、勾、剔、捺等舖陳,卻表達出字的鐵畫銀勾的空間、佈局和變化。可是書法精神是把字不再是點、線、面,而是虛、實、飛、舞、留、離的境界。這和耶穌所說的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𥚃將稱為大的。」(瑪5:19)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是謙遜的使徒,而非虛榮的攀附者

圖片:Vatican Media

宗徒傳下來的傳教使命「攸關每一個基督徒」,這意味著領受派遣去傳教,如同那些被耶穌派遣到各地福傳的使徒們那樣。教宗方濟各3月15日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解釋道。這是第七次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的公開接見要理講授,教宗當天闡述了在當今世界做傳教使徒的意義。

福音記載:「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祂前面,到祂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路十1)教宗指出,他們被稱為使徒,因爲耶穌「派他們從事傳教使命」。聖保祿則在信中稱自己「蒙召作宗徒,被選拔為傳天主的福音」(羅一1)。

教宗表示,十二宗徒和聖保祿的見證今天邀請我們省思自己的選擇、抉擇。「這一切取決於天主白白的召叫;天主也揀選我們去服務。這些服務有時看似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或者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所領受的召叫,有如白白賜下的恩典,需要不求回報的回應。」

如此召叫關乎每一個人,包括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在內,因此這是個共同的召叫。每個人蒙召「積極地發揮創意來履行自己的使徒任務」。教會裡有各式各樣的職務,但是使命卻是一致的。

關於這點,教宗引用梵二文獻《教友傳教法令》,說:「基督授予了宗徒們及其繼位者以祂的名義和祂的權力訓誨、治理和祝聖的職務。但是教友,由於他們分享基督為司祭、先知和君王的職務,他們各按其身份在教會裡、在世界上,也執行者全體天主子民的使命。」(第2號)

談到這使命的價值,教宗說:「在使命一致的框架中,神恩與職務的差異不該在教會內製造特權階級:這裡沒有升遷晉級。如果你概念中的基督徒生活等同於加官進爵,高高在上指使他人,因為成功地爬到高位,那麼這不是基督信仰。這是純粹的外教文化。」

「雖然由於基督的意願,某些人被立為他人的導師、分施奧蹟、人的管理者,可是論地位,論全體信友共有的建設基督奧體的工作,在眾人中仍存在著真正的平等。」(梵二文獻《教會憲章》,第32號)教宗強調,「我們都是為他人服務的基督徒。人人是平等的,我們是平等的。耶穌對每個人的召叫,包括祂對那些看似身居高位的人的召叫,是服務。服務他人,虛懷若谷」。

「天主的召叫是朝拜天父、愛團體,以及服務」。教宗闡明,這就是做使徒的意義,這就是宗徒們的見證。

因此,我們應當從人人平等的前提出發,「重新思索我們的關係中許多對福傳至關重要的面向」。教宗邀請每個人反省自己的話語是否會「傷害人們的尊嚴,從而破壞關係」。我們也要反省對話與聆聽的能力,「好能理解他人的理由」。

教宗最後敦促眾人「遠離虛榮、職位的虛榮」,並要思索自己如何活出洗禮的聖召,如何在「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裡做使徒,也就是:為他人服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宣布「24小時奉獻給上主」祈禱,呼籲和所有遭受戰爭折磨的人團結一心

教宗方濟各於3月12日主日誦念《三鐘經》後,呼籲信眾「在信德和關懷中與我們遭受戰爭之苦的弟兄姊妹團結一心」,特別要惦記「飽受折磨的烏克蘭人民」。

教宗在念經後邀請眾人參加今年的「24小時奉獻給上主」祈禱活動,朝拜天主,領受修和聖事。「24小時奉獻給上主」在每年四旬期舉行,今年將於3月17日週五傍晚展開,持續到3月18日週六為止。

教宗方濟各在他伯多祿牧職的第一年便推動了「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在這活動期間,世界各地的聖堂全天開放,讓信友和朝聖者有機會停留片刻朝拜聖體,領受修和聖事。

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宣布這項活動時,提到了把俄羅斯和烏克蘭奉獻給無玷聖母聖心的禮儀。這個奉獻禮於去年在懺悔禮儀中舉行,特別為和平祈禱。

教宗說:「願我們的託付不減,希望不動搖!上主始終俯聽祂的子民通過童貞聖母的轉禱而獻上的懇求。」

此外,教宗也指出,在「24小時奉獻給上主」的機會上,他將於17日週五下午訪問羅馬恩寵之母堂,在那裡主持懺悔禮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三週 星期二 福音反省

瑪 18:21-35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 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 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 給他送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 容忍我吧! 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 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裏,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看見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 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裏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反省

《持續的寬恕》

今日福音重點就是,主人已經寬恕了僕人的債,那僕人應該因為感恩而效法主人,去寬恕欠他錢的僕人才對。然而,第一位僕人就是放錯重點了;沒有心放在被主人寬恕的大恩上,而是把焦點放在對方欠他的小錢。我們人就是這樣矛盾,這麼短視,眼前只看到別人欠我們的。所以,爭吵的時候,多時是歸罪於他人,都是他人的錯,都是他讓我很委屈……都是別人在欠我。我是無辜的受害者。在福音中,主耶穌要給我們另一個身份,另一種力量,另一種視野,就是我們有能力寬恕別人,只因為我們被深深寬恕過。人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寬恕自己;因為看到圓滿生活和實際生活的差距,而無法寬恕自己。然而,主耶穌救世告訴我們,天父早已經寬恕了你,也給我們力量放掉對自己的憤怒、失望、怨恨。只要你願意寬恕,持續七十個七次的寬恕,傷痛就會消失,平靜就取而代之。

主耶穌,祢知道我們的痛苦,請助我們放手,讓祢主導。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瑪 21:33-43,45-46

那時候,耶穌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你們再聽一個比喻吧!從前有一個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園內挖了一個榨酒池,築了一個守望台,把它租給園戶,就離開了本國。快到收果子的時節,他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園戶拿住了僕人,將一個鞭打了,將一個殺了,將另一個用石頭砸死了。他再打發一些僕人去,人數比以前還多;園戶也一樣對待了他們,最後他打發自己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去,說: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但園戶一看見是兒子,就彼此說:這是繼承人;來!我們殺掉他,我們就能得到他的產業。於是他們拿住他,把他推到園外殺了。那麼﹐當葡萄園的主人來時,他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呢?」他們回答說:「要凶惡地消滅那些凶惡的人,把葡萄園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的這句經文,你們沒有讀過嗎?為此,我對你們說,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了他的這些比喻,覺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就想逮住他,但害怕民眾,因為他們以耶穌為一位先知。

反省

《繼承人》

子承父業是指子繼承父親的事業,此乃天公地道之事,但在今天瑪竇福音中耶穌作了這個比喻,連諷帶刺當時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並形容自己也得不到合理的待遇。

在比喻中,家主有的葡萄園,原本打發僕人前往莊園收果子是合情合理合法,豈料他受到惡待,結果一去不返。

主人又再次打發多些僕人前往,最後也受到更殘酷的對待。

於是,主人為打動他們的心便遣發自己的兒子,他滿以為這繼承人會得到好的接待,怎料到人們要謀財害命,把他殺掉了,足見他們殘忍無道。

在今天救恩中,也不斷重演歷史,有不少人充當長老及先知職,他們替天行道時也敢作敢為,但一一遭受冷待和迫害,正所謂:本地薑不辣,即「先知在本鄉乃不受歡迎」,結果要另找受歡迎的地方。這個機緣及時刻是值我們把握和珍惜的!

「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瑪21:43)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路 16:19-31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 可憐我罷! 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 父親! 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 不,父親亞巴郎! 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反省

《恩賜造福我們,也救濟他人》

在今日福音富人和乞丐拉匝祿的故事,讓我們反省我們和「財」的關係。「財」可以指錢財,也可以指任何讓自己過得更好的事物。從我們每天生活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財」可能是我們生在穩定的家庭、安定的國家、擁有突出的才智、穩定的工作、健康的四肢、或我們的膚色、國籍,都讓我們在社會上佔有一定的優勢。這些「財」是天主白白賜給我們的,但很多時候當我們享用著它們的時候,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還有很多人沒有我們那麽幸運。福音中的乞丐,滿身瘡痍,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也許富人看到這醜陋的面相,就嫌棄、厭惡,完全不想靠近乞丐。他封閉自己,不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不幸的人。由於他的自私,他死後在陰間受苦受難。看完福音後,今天我們還來得及悔改。試問,你有什麼「財」是天主賜給你,要你去分享給比你更不幸的人呢?

主,讓我們意識到祢的恩賜不只是爲了造福我們,也是爲了救濟他人。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所有受洗者都參與教會福傳的使命

Photo by Vytautas Markunas SDB on Cathopic.

「每個受洗的人,都在教會的使命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這是教宗方濟各在3月8日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要理講授所強調的。教宗繼續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著重講解了福傳的教會面向。

教宗強調:「宣揚福音不是互不相干的個人使命,而是為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信仰的共同服務,必須完整地把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教宗解釋:「傳播福音的熱忱與教會的幅度不可分割,因為教會保護基督信仰訊息免遭歪曲,不順從於世俗的利益及思維方式。」

於是,教宗提到梵二大公會議《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的教導,強調所有福傳都源自於天主聖父的無限聖愛,這份愛藉著聖子和聖神的使命傾注於世。教會的使命就是將這救贖之愛傳到天涯海角。

傳教門徒

「作為傳教門徒,所有受洗者都蒙召效法基督自我犧牲奉獻的愛,發揮創意為祂聖言的真理及其修和的力量作出令人信服的見證。每位門徒傳教士的使徒熱忱非常重要,因為在塵世旅途中福傳的天主子民當中,沒有主動和被動主體的區分。」

教宗引用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說:「所有受洗者,無論他們在教會內有何職位、有何信仰培育水準,都是福傳的執行者。」(《福音的喜樂》,120號)「所有受洗者都參與了教會的使命,並在教會的使命中參與了基督君王、司祭和先知的使命。」

新的見證方式

接著,教宗引用《教會傳教工作法令》解釋:「這個使命雖然為了環境其執行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本質上在任何地區及環境中,都是不變的」(第6號)。教宗提醒:「這邀請我們不要變得硬化或僵硬。信友的傳教熱忱表現在他們發揮創意探求宣講和見證的新方式,與基督所承擔的受傷人類相遇的新方式,以及為福音和人類服務的新方法。」

教宗呼籲信眾回歸到天父的大愛及聖子和聖神的使命中,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個人安逸不動空間中。教宗說:「這讓我們承認我們蒙召獲得圓滿生命的禮物是白白得來的,並為此讚美和感謝天主。」

最後,教宗敦促在場的所有信眾更充分地生活出他們所領受的恩典,並與他人分享。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