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熱那亞主持彌撒

2017年5月27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了意大利西北部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va)。當天下午,教宗在該城海洋會展中心的肯尼迪廣場主持彌撒,這是他此行的高峰。根據當地有關部門的統計,8萬多名信友參加了這台彌撒,他們以熱那亞人特有的熱情歡迎了教宗。

普世教會於今年5月28日主日慶祝耶穌升天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解釋耶穌升天的意義。他說:「耶穌為了我們每一個人把地下和天上連接在一起。耶穌上升到天父跟前時,我們的人性肉體也跨過了天上的門檻,天主永遠不會離開人類。」

教宗接著談到祈禱和傳教這兩個重點。

關於祈禱,教宗使用「説情」這個詞解釋道:「耶穌在天父面前每天每時都為我們説情。在我們每次祈禱,每次祈求寬恕,尤其在每台彌撒中,都有耶穌的介入。因此,祈禱是把一個人,一種重要情況託付於天主的途徑。」

教宗指出:「世界和我們自己都需要祈禱。我們每日辛苦操勞,但到了晚上就可能會疲憊不堪,心情沉重。我們總是四處奔忙,事務纏身,這樣我們便會迷途,封閉自己,平白無故變得焦躁。」

教宗對此指明:「解決之道就是投奔天主,把重軛、人和事交給祂且全心信靠祂。這就是祈禱的力量,它將天上和地下連接在一起,讓天主進入我們的時間。然而,基督徒的祈禱並非為了讓自己心情更安寧,或找到内心的和諧。若祈禱在於説情,那麽祈禱便存有一種體現愛德的全部動力。這愛德不濫用職權,不依循這個世界的思維而呼喊,而是運用祈禱的溫和力量,藉此也能阻止戰爭,獲得和平。因此,就如耶穌在天父面前常為我們説情那樣,我們作為祂的門徒,也應不知疲倦地為拉近塵世和天鄉的距離而祈禱。」

教宗提出的第二個重點是「宣講」,以基督之名傳福音。

教宗說:「福音不能被鎖起來及貼上封條,因為天主的愛生氣勃勃,願意抵達所有人。因此,為了宣講,就需要前行,走出自己。與上主在一起,我們就不能安於現狀,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上主總是號召我們,希望我們走出去,當我們處境良好,掌控一切,卻要警惕切莫陷於自滿自足的誘惑。基督徒不可停止不前,卻要行走:與上主一起走向他人。」

教宗表示:「基督徒是一個朝聖者,一個傳教士,一個滿懷希望的馬拉松賽跑運動員。他在行走中溫和而果斷;信賴而活躍;有創意而謙恭;肯闖蕩且開放;勤勞且懂得團結關懷。」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我們要肩負起傳教的迫切使命,好能以清爽及溫和的力量宣講喜樂,見證基督,別管風言風語和只聽從自己的人在虛假討論。我們要實際努力促進公益及和平,勇於投注,堅信施予比領受更為喜樂。宗20:35」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聆聽聖神,分辨內心的感受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19:1-8

阿頗羅在格林多的時候,保祿走遍了高原地帶後,來到厄弗所,遇見了幾個門徒,向他們說:「你們信教的時候,領了聖神沒有?」他們回答說:「連有聖神,我們都沒有聽過。」保祿說:「那麼,你們受的是什麼洗?」他們說:「是若翰的洗。」保祿說:「若翰授的是悔改的洗,他告訴百姓要信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就是要信耶穌。」他們聽了,就因主耶穌之名領了洗。保祿給他們覆手,聖神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講各種語言,也說先知話。他們一共約有十二人。保祿進了會堂,放膽講論,一連三個月,辯論天主之國的事,來勸化人。

福音:聖若望福音 16:29-33

那時候,眾門徒對耶穌說:「看,現在你明明地講論,不用什麼比喻了。現在,我們曉得你知道一切,不需要有人問你;因此,我們相信你是出於天主。」耶穌回答說:「現在你們相信嗎?看,時辰要來,且已來到,你們要被驅散,各人歸各人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個,其實我並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父與我同在。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好使你們在我內獲得平安。你們在世界上遭受窘迫,但放心吧!我已戰勝了世界。」

2017年5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信友們:我們必須讓聖神來呼喚我們,學習先聆聽聖神再作決定。教宗表示,一個人若不分辨所發生的事,他的信仰就成了意識型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論及聖保祿宗徒在厄弗所傳教的事跡。厄弗所團體雖然接受了信仰,卻不知道聖神的存在。教宗指出:「他們是好人,有信仰的人,但他們還不認識天父賜予的這份恩典。當保祿給他們覆手時,聖神便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開始講各種語言。我們可以稱之為厄弗所的聖神降臨節。」

聖神觸動人心。一如福音所記載的,尼苛德摩、患血漏的婦女、撒瑪黎雅婦女和罪婦等,許多人正是在聖神的催促下接近耶穌。教宗因此勉勵我們自問:「聖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何等地位?我是否能夠聆聽聖神?我是否能夠先祈求啟示,再作決定、發言或做事?還是我的心靈靜如止水,毫無激情?我們如果拍一張心靈層面的心電圖,某些心靈的結果可能是一條直線,毫無情緒起伏。福音中也有這種人,讓我們想想經師:他們信奉天主,通曉一切誡命,但是心靈封閉、靜止,不會焦急不安。」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聖神的催促下焦急不安,也就是讓聖神呼喚我們;切莫擁有一種意識型態般的信仰。

教宗表示:「有人會說:『我有這種感受。可是,神父,那不是多愁善感嗎?』」

教宗答說:「你如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它就不是多愁善感。」

「有人還說:『我感到想做這件事,想去探訪病患、改變生活,或是放棄這個。』」

教宗解釋說:「感受和分辨:分辨我心中的感受,因為聖神是分辨的導師。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這些波動,沒有分辨所發生的事,他擁有的就是一種冷淡的信仰、意識型態般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個意識型態,如此而已!」

最後,教宗期勉眾人反省自己與聖神的關係說:「我是否每天祈求聖神指引我該選擇哪一條人生道路呢?我是否祈求聖神賜予分辨善與不善的恩寵?因為善惡能立即分辨出來,但存在著隱而不見的惡,它是不善,暗藏了邪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利古里亞大區聖職人員

2017年5月27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意大利利古里亞大區熱那亞,在聖老楞佐主教座堂接見當地聖職人員。教宗與他們促膝長談,逐一回答了4個提問,勉勵他們在奉獻生活中作出見證,遠離庸俗的生活、飛黃騰達的野心和背地裡的抱怨。

一名司鐸首先向教宗請教,該如何在牧職中善度靈修生活。

教宗鼓勵他們效法耶穌的榜樣:耶穌總是白天與群眾同在,晚上祈禱,好能與天父同在。教宗告誡聖職人員:「切莫變成墨守成規的司鐸,只求一切井然有序,凡事按表操課。這種有條不紊的生活不是基督徒的生活。」

「本堂神父絕不能抱持企業家的態度。他必須如同耶穌那樣與人民同在,與天父同在,必須從相遇的角度體驗一切。司鐸們,你們必須對此反躬自省:我是個懂得相遇的人嗎?我是個親近聖體龕的人嗎?我是個走上街頭的人嗎?我是個長了耳朵,善於傾聽的人嗎?我是否容許人們打擾我?」

「耶穌清楚意識到,祂是為他人而生活:為天父、為人民,而非為自己。祂不停奉獻自己:對人民奉獻自己,在祈禱中對天父奉獻自己。祂也度傳教的生活:『我是由天父派遣來宣講這些事的。』」

為此,教宗要求司鐸:「讓上主注視自己。我們在聖體龕前的祈禱,切莫淪為鸚鵡學舌,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司鐸若不與天主、與近人建立關係,他的生活就毫無意義;他或許將飛黃騰達,卻始終心靈空虛。」

關於如何增進司鐸之間兄弟情誼的提問,教宗表明:「司鐸之間的兄弟情誼需要每天的努力。我怎樣對待我的兄弟,我就怎樣對待我的司鐸兄弟:這就是祕訣所在。」

教宗指出:「自滿的危險,也就是司鐸自以為像谷歌或是維基百科那樣無所不知,進而不尊重弟兄的發言。背地裡抱怨和說三道四則是司鐸之間兄弟情誼的最大威脅。這行為會把弟兄剝一層皮,有時甚至玷污主教候選人的名聲。」

針對不同修會的神恩,教宗說:「這是賜予教會的禮物。神恩必須落於實處,好能關愛具體的人,這也需要樂於服務的精神。一種樂於前往最危險之處、最需要幫助之處、最匱乏之處服務的精神,不是為了顧及自己,而是為了走出去奉獻神恩,投身於最匱乏的地方。我常用的詞彙是『邊緣之地』,但我指的是所有邊緣之地,而不只是貧困的邊緣之地。這些邊緣之地反映出創會神恩萌芽的地方。當我談論『樂於服務的精神』時,我說的也是重新考慮工作。」

教宗接著鼓勵各修會樂於走出去,反省自己的神恩是否符合現處教區的所需,或者需要離開現處的教區,前去另一個教區,秉持樂於服務的精神,「不怕任何危險」。

在聖召危機方面,教宗表明:「這是一個涉及整個教會、所有聖召的危機,連婚姻聖召也不例外。然而,我們必須詢問上主該怎麼做、怎麼改變;必須從困難中學習,並且尋找答案。為了促進聖召,我們尤其需要仰賴喜樂的見證,包括生活方式在內,見證耶穌作出的抉擇。反之,庸俗的生活和反見證則會引發某些聖召危機。」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需要牧靈上的皈依,傳教上的皈依。我鼓勵你們閱讀《福音的喜樂》勸諭中關於務必在傳教上皈依的章節,這是吸引聖召的見證。之後天主自會賜下聖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會晤熱那亞教區青年

2017年5月27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熱那亞的守衛者之母朝聖地會晤了該教區的青年們,教宗表示,傳教使命能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視野,因為它讓我們參與別人的痛苦,因而在痛苦中發現耶穌的面容。

熱那亞教區去年結束全國聖體大會後,趁熱打鐵立即成立了教區青年向青年傳教團,取名為「圓滿喜樂」傳教團。教宗在講話中勉勵眼前的這些傳教青年,要懷著摯愛和勇氣善盡使命,堅持希望,注視別人的痛苦和悲傷,堅信耶穌臨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在會晤活動中,幾位青年向教宗提出他們的問題,請教宗回答。一個名叫嘉辣(Chiara Parodi)的女青年的提問最具代表性,她問教宗:

「青年該如何向同齡人,尤其是吸毒、酗酒、暴力、以及惡意欺騙的受害者傳福音呢?」

教宗首先邀請青年們要感受到發自内心的真正喜樂,然後答道:

「首先,你們應洗心革面,放下遊客的態度,成為認真對待生命的青年。履行傳教使命意味著讓上主來改變自己,以嶄新,而非遊客的眼光看待生命。對青年而言,做遊客是一項誘惑。但我指的不是你們到那裡或別的地方遊玩:那倒是美事!不是的!我指的是以遊客,即膚淺的眼光看待生活,拍拍照片,指望來日再看。這樣做意味著我沒有接觸現實,沒有看發生了什麽事情。我沒有看事情原本是怎樣的。」

「傳教使命能淨化我們。作為天主子民,傳教使命關係到我們每個人,也使我們得以轉變:它改變我們的眼光,改變我們對待生活的方式,從遊客轉變為參與者。傳教使命也防止我們在大腦中分門別類,認為教會内有純潔和不潔者的概念:其實,我們眾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包括所有罪人和所有接受聖神的人,因為聖神有能力使我們成聖。因此,我們不可排斥任何人,絕不可孤立、忽略我們身旁的人,也不可判斷他們。」

「我們的社會趨向於鄙視他人,但惟有天主能判斷人。我們應做別人的近人,用手觸摸最小弱者的苦楚。愛就是能夠緊握別人骯髒的手,注視那些處境低微者的雙眼,對他們說:『在我眼裡,你就是耶穌』。這就是信德的『瘋狂』,基督十字架的『瘋狂』,宣講福音的『瘋狂』。」

最後,教宗勉勵青年們:

「你們要有利古里亞(Liguria)航海家們的勇氣,要去尋找真理;同時也要當心包括媒體在内的那些向我們抛售的東西。青年們需要展望未來,要有能力看穿說空話的銷售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會晤熱那亞勞工界人士:工作是人的優先事務

2017年5月27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熱那亞的第一項活動是在伊爾瓦(Ilva)工廠與勞工界的3500位人士會晤。教宗強調:「工作是人類的優先事務,是基督徒的優先事務,是我們的優先事務。」

企業家、工會代表、工人和失業者向教宗傾訴了他們的恐懼與困難。教宗認真傾聽了他們的見證,即席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教宗首先強調了企業家的重要性,稱他們是一切良好經濟的基礎。

教宗說:「我們不要忘記企業家首先應該是一位勞動者。優秀的企業家都不喜歡解雇他的員工,因為如果誰以裁員來解決公司問題,他就不是一個好企業家,而是一個商人。今天他出賣員工,明天他就會出賣自己的尊嚴。」

教宗然後談到一種抽象、沒有面容、只會投機、令人恐懼的經濟。這種經濟沒有能力熱愛企業和員工,也沒有能力建設企業。

教宗說:「有時候,政治體系似乎在鼓勵那些搞工作投機的人,而不是那些在工作上投入和信任工作的人。」教宗對此譴責道:「為不誠實者設立的規章和法律反而使誠實的人受罰。」

教宗引用意大利憲法第一條指出:「意大利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人的尊嚴得建立在勞動而非純粹賺錢的基礎上。教宗於是呼籲大家警惕那些投機者和為他們製造便利的法律,因為他們最終會讓人們失去工作。」

教宗也譴責社會敲詐的現象,即過度加班、收入微薄、不合法的工作。

教宗表示:「工作應讓我們越來越具有人性,人以工作為食糧,藉著工作獲得尊嚴。因此,整個社會契約是圍繞工作而建立的。」教宗因而再次呼籲:「人人需有工作,人若沒有工作就沒有尊嚴。」

教宗表明:「企業首先理應是一種相互的合作與扶持,但競爭的邏輯和所謂精英政治標準卻利用每個人的天賦,助長一種不平等的道德合法性。」教宗譴責這種精英政治,稱它導致貧窮文化的改變,在這樣的文化中,貧窮被認為是一種缺點,一種過錯。如果貧窮是窮人的過錯,富人則可免於有所作為。

之後,教宗還譴責武器非法貿易、色情業、賭博業,以及那些不給人留有生活時間的工作。

教宗說:「奴隸沒有空閒的時間,沒有休假的工作將是一種奴隸的工作,即使可以獲得高額報酬。」

最後,教宗提醒眾人「警惕消費主義,因為它是我們時代的偶像。消費主義甚至通過24小時經營的大型商場向人許諾救恩和永生。我們要牢記工作的價值是辛勞的成果,工作不能以純粹的消費為目的,而要成為支撐民主的一切社會契約的核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記憶、祈禱和使命是基督徒旅程上的重要地標

2017年5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表示:世界是基督徒宣講耶穌的地方,但基督徒要舉目仰望天鄉,好能與耶穌結合。

《福音》為我們指出基督徒旅程上的重要地標。第一個地標是「記憶」。耶穌復活後立即告訴門徒們,祂要在他們以先往加里肋亞去(谷16:7)。加里肋亞曾是門徒們首次與主耶穌相遇的地方。

教宗解釋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亞,這是耶穌與我們首次相遇的地方。我們在這個地方認識了耶穌,欣喜若狂地跟隨了祂。因此,我們若想成為一個好基督徒,就需要牢記與耶穌的首次相遇,以及隨後的多次相遇。記憶的恩寵使我在受到考驗的時刻堅定不移。」

基督徒旅程上的第二個地標是「祈禱」。

教宗表明:「耶穌升天後並沒有離開我們,祂的身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祂常與我們同在,為我們説情。耶穌升到天上是要讓天父看到自己的傷痕,祂為我們和我們的得救所付出的代價。」

基督徒旅程上的第三個地標是「世界」。

教宗指出,「耶穌升天時對門徒們說:『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28:19)。『你們要去』這表明世界是基督徒宣講耶穌聖言的地方,所宣講的是我們已經得救,以及耶穌來是為賜予我們恩寵,將我們眾人帶到天父跟前。」

教宗稱基督徒旅程上的這三個地標,即「記憶、祈禱和使命,以及加里肋亞、天鄉和世界是基督信仰精神的地形學。」

「基督徒必須在這三方面有所行動。首先,我們應祈求記憶的恩寵,向上主說:『求祢讓我不忘祢揀選我的時刻,不忘我們相遇的時刻。』接著便是祈禱,舉目仰望天鄉,因為耶穌去那裡是為了説情,為我們説情。最後,我們要去履行使命。」

教宗解釋道:「履行使命並不是說眾人都應到國外去,而是活出福音,見證福音,讓人知道耶穌是誰。我們要藉著見證和聖言去履行這使命,因為若我講述耶穌是怎樣的,基督徒的生活又該如何,我卻如同外教人那樣生活,那麽我說的話就無法起作用,使命也就沒有效果。相反地,若我們活出記憶、祈禱和使命,基督徒的生活就會美好,也會喜樂。教宗引用耶穌在當天《福音》中安慰門徒們的話,説道:“到了那一天,你們將如此度基督徒生活的時日,你們就會知道誰也不能奪去你們的喜樂。」(若16:22)

「沒有人能奪去我的喜樂,因為我牢記與耶穌的相遇,我堅信耶穌此時正在天上為我說情,與我同在。同時,我也祈禱,勇敢地說出,而且也向別人說,更以我的生活見證說:主耶穌復活了,祂活著!」

教宗最後總結道,「基督徒旅程上的三個地標是記憶、祈禱和使命。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明白這基督信仰生活的地形學,以喜樂,那誰也不能從我們奪去的喜樂,奮勇向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熱那亞市長:熱那亞各民族已準備好迎接教宗

意大利熱那亞將於2017年5月27日週六接待教宗方濟各。該城市市長多利亞(Marco Doria)向梵蒂岡電台表示:「這座城市向來是各民族的交會點,現在一切均已準備就緒。」

熱那亞接納異鄉人的胸懷,與教宗方濟各如出一轍。多利亞市長指出:「19至20世紀期間,成千上萬人從熱那亞出航:意大利人尤其去了美洲,在北美和南美開創生活;然而,在這幾十年內,有很多人遠從其它大洲而來,不斷抵達這座城市。因此,教宗的到訪具有非常強烈的象徵意義。」

熱那亞市長說:「我們始終秉持尊重人和人性尊嚴的原則與價值觀採取行動。我覺得,這點與教宗經常發出的呼籲極其一致。我們有許多申請庇護者,而且我最近有幸與熱那亞總主教巴尼亞斯科樞機簽署了一份協議,內容涉及熱那亞市政府授權主教公署運用市政府的建築物,以成立大型的接納和關懷中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致電慰問熱那亞兒科醫院病童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5月27日週六牧靈訪問熱那亞,探望加斯利尼(Giannina Gaslini)兒科醫院的住院病童及其家屬。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接到教宗親自打來的慰問電話,令他們喜出望外。

5月24日下午,教宗透過熱那亞「音符之間廣播電台」(Radio fra le note)與加斯利尼兒科醫院的病童進行了電話連線。這是由當地本堂神父菲塞爾(Roberto Fiscer)成立的堂區電台,每週三向加斯利尼兒科醫院播送直播節目。

教宗說:「親愛的熱那亞加斯利尼醫院的孩童,我熱切慰問你們大家,滿心期待我們這週六的相會。我想告訴你們,我滿懷喜樂地盼望與你們和你們家人相見的時刻。我來是為了與你們同在,傾聽你們,帶給你們耶穌的撫慰。祂始終與我們同在,尤其當我們身處困境,需要幫助的時候。祂總是賜給我們信賴與希望。我此刻就在為你們祈禱,請你們也為我祈禱。謝謝,我們週六見!」

慰問結束後,教宗與孩童們一同誦念了一遍《聖母經》,並頒賜宗座降福給他們和他們的家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花地瑪朝聖之旅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回顧教宗方濟各在葡萄牙慶祝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週年紀念及牧童方濟各和雅仙達的封聖典禮。

教宗譴責曼徹斯特爆炸襲擊

2017年5月22日晚上,英國曼徹斯特體育場發生一起爆炸襲擊。在5月24日當局表示,襲擊造成至少22人死亡,119人受傷,其中30多人情況嚴重。 遇害者大多是青少年。教宗方濟各聞訊後深感悲痛,譴責這起「野蠻的襲擊事件,無謂的暴行」。

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中,教宗向這起「無謂暴行」的所有受害者「表達由衷的關懷」。「他讚許救難和維安人員的慷慨努力,保證會為傷者和所有亡者祈禱。教宗格外關注那些喪命的兒童與青少年,以及他們悲痛的家屬,懇求天主恩賜該國和平、治癒及力量」。

這起爆炸襲擊發生在美國青少年偶像歌手愛莉安娜‧格蘭德(Ariana Grande)演唱會結束之際。警方證實這是一起自殺式襲擊事件,一名犯案者已當場身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