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四旬期第五主日

The Raising of Lazarus, by Duccio, 1310–11

主日福音分享
四旬期第五主日
「我們都是拉匝祿」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五主日,傳統也稱為「苦難主日」【根據傳統禮儀年曆(梵二前),復活節前最後兩星期(即新禮中嘅四旬期第五主日)就踏入「苦難期」(Passiontide),而第一主日係「基督苦難主日」,第二主日為「聖枝主日」】。聖堂中的十字架和聖像都會蓋上紫色的布,幫助我們好好地進入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在她生日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是一粒種子。小女孩很開心,每天為這粒種子施肥和灌溉,放在太陽下,希望種子可以快點發芽生長。一天一天過去,種子慢慢地生長,長出了藤,這些藤越生越廣,但沒有長出花來,小女孩覺得很灰心。有一天早上,她為這植物灌溉時,突然有一位住在隔壁的婆婆走過來,感謝這個小女孩。感謝她什麼?原來那植物長了花,但是那些花不是長於小女孩的家,而是生長到鄰居那一邊,那些花長得又大又美麗,令到這一位原來很憂悶的婆婆非常開心,當她看到這美麗的花時,充滿了希望。

有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雙眼蒙蔽,有些事情我們看不到的,其實原來是有發生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去到拉匝祿的墓前,祂不怕黑暗和拉匝祿死後發臭。相反,耶穌去到墓穴前,並且進入墓中復活拉匝祿。

其實,當耶穌來到的時候,拉匝祿的姐姐瑪爾大和瑪利亞都批評耶穌,「我們等了祢很久,這麼久也不來,拉匝祿已經死了!」

回看現在的香港和這個世界,「耶穌,祢快點來拯救我們吧!我們有很多困難,不知如何去解決,疫症、戰爭……」。不過,我們要記得天主是有祂的時間表,我們向天主埋怨和投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天主是歷史的主宰,天主是有祂的計劃。

當耶穌去到墳墓的時候,有一件事值得我們留意,「耶穌哭了」,甚至耶穌流淚了。這是一個很美麗的畫面,耶穌體會到我們的痛苦,祂是有感情的。耶穌明白我們面對着黑暗是很辛苦,所以祂與我們一起哭。但是到最後,耶穌願意用祂的生命走進墳墓中,就如走進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我們內心也會有黑暗的地方,不想別人看見,不過耶穌有能力去化解,因為祂認識我們,祂愛我們,原來在我們與天主那份關係的最深處,就是我們是祂的子女,天主不會放棄我們,祂創造我們,派遣耶穌救贖我們,我們要深信這份關係,在這關係中,我們體會得到天主的偉大,同時,因為這份愛,我們看到希望和生命。

讓我們在四旬期和聖週中,能夠再次重新體會耶穌對我們最深的愛,在這份愛中,我們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永遠不會放棄我們,去到最後,祂會對我們說:「拉匝祿!起來!我會把你復活!」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五主日【細看自己】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五主日 
【我也不定你的罪;
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若8:11)  

今天有一班經師和法利塞人,帶了一個根據當時猶太法律視為有罪的婦人,到耶穌跟前,為要為難祂:到底要背棄仁愛根據法律用石頭砸死她?還是違抗法律寬恕她,免她死罪?

耶穌充滿天主的智慧,祂第一件事先不是要急於下結論,而是叫人審視自己,自認無罪的人才有權向她投石。結果是人群從老到幼,一個接一個離開了。除了因為一般認為年紀越大、犯罪越多之外,成年人也應該比較有足夠智慧去認知自己的罪過。

另外,耶穌同樣充滿仁愛。祂沒有定這位婦人的罪,為叫她知道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罪。不過作為寬恕的條件:「不要再犯罪了」。她必須要用行動改過。

這個故事讓人想起路加福音6章41節:「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面對環保問題,我們很容易責怪政府官員或商家。在判斷之前或許也應該同樣先審視自己,在日常中有否直接或簡接地破壞了環境?不過慈悲的天主假裝看不見人的罪,是為叫罪人悔改(智11:24),只要我們謙遜地承認過錯,並決心改過,不論為人和天主,人和大自然的關係也得以修補。

慈悲的天父,祢充滿慈愛,喜歡寬恕多於懲罰。求祢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過犯,並著實地改過。願祢的力量和智慧常存我們的心裡。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四主日【重投父家】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四主日 
【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
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
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
(路15:20)  

今天的福音是很多基督徒都耳熟能詳,「浪子回頭」的比喻。有「福音中的福音」之稱,讓我們更了解天主慈愛的面貌。

比喻中富爸爸的小兒子,在他的爸爸還在生的時候就要求分遺產。得到金錢後遠走高飛,最終因為揮霍無度,洗盡了金錢,生活潦倒。幸好他意識到要悔改,重返父家,認錯並希望重新生活。

其實這些金錢是屬於爸爸的,小兒子卻要分一杯羹。就像我們對天主創造的大自然來說只是過客、寄居者(肋25:23),我們卻想要把她據為己有,肆意使用。這導致今天全球的氣候生態危機日益嚴重,最終我們必須承擔後果。

不過,就像天主的慈愛 盡顯於富爸爸對小兒子的寬恕一樣。只要小兒子決心改過,即使他還沒有回到家,他的爸爸已經在途中歡喜雀躍地等著他,迎接他。大自然也同樣一直等著有一天,我們意識到我們源自她,與她有著共生的關係,因而痛改以往的生活態度,重投天與地的懷抱。

慈悲的天父,祢富於慈愛,祢從不計較我們的過犯,但求我們真心悔改。願我們能藉著祢的教導和鼓勵,謙卑地承認自己的過犯,滿懷信心地返回祢的身邊。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三主日【愛予機會】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三主日
【園丁回答說: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
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
將來若結果子就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路13:8-9)

今天耶穌以兩件具體事件和一個比喻,帶出我們四旬期的其中一個重點:悔改。

透過兩件傷痛的事件,耶穌看重的不是是否因為人犯罪而受罰,而是希望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過犯,如果不及時悔改,他日難到天國,那就是真正的「喪亡」了。

然後在無花果樹的比喻中,除了同樣說明悔改的重要性外,也表現出天主的慈愛。舊約中常常以無花果樹比喻以色列子民,無花果樹因多年來也結不出「好果實」,而快要給人砍掉時,園丁卻說多給它一年時間。其間不是放著不理,而是會為它翻土及施肥,幫助它能夠結出好果實。

聯合國,包括許多科學家,同樣向我們發出了警告。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問題已是迫在眉睫。大型天災將會增多,繼而衍生出糧食、居住甚至整個生態的問題。但這一切都不會是突然的, 一次過的發生,大自然仍然給我們時間和機會。所以我們必須作出悔改,醒覺及改善我們日常對天地人的關係,以天主的愛作基礎,重新出發。

慈悲的天父,感謝祢一再提醒我們悔改的重要性。求賜我們智慧及決心,敢於改過,為來日能到天國,也為建立現世的天國。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二主日【顯聖舞台】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二主日
【雲中有聲音說: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
你們要聽從他!」
(路
9:35
 

今天耶穌帶著祂的三位門徒走進大自然,一個山上祈禱。山遠離地面和人群,因此被喻為接近天主的地方。在猶太傳統中山也是特別適合祈禱的地方。  

耶穌在那裡祈禱期間,他的面容改變,衣服潔白發光。忽然,梅瑟和厄里亞出現在光耀中,跟耶穌談論祂的死亡,也就是天主的救世計畫。為當時三位門徒來說,眼前的景象和他們談論的內容實在太難理解,卻竟然在此時昏昏睡去了。究竟是因為真的太累,還是因為在這樣聖潔的光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或舒適?  

不過門徒希望他們可留下來卻是肯定的,所以伯多祿很人性地建議給他們搭建帳棚。然而天主的計劃並不一樣,不是要耶穌他們留低,而是要門徒聽從耶穌,跟隨祂的腳步。即使耶穌受難,或甚至自己受難,也要跟隨祂,為走到耶穌要我們到達的地方:天國。  

讓我們走進耶穌顯聖容的舞台:山。重點不在於我們對大自然的理解。我們可以嘗試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閉起雙眼,單純地感受一下大自然那份平靜、舒適,再默想一下天主的創造和耶穌的救世使命,可能會讓我們聽到「這是我的創造,我所揀選的,你們要愛護她!」

慈悲的天父,祢吩咐我們聽從祢的愛子,求你使我們從祢的話得到啟迪,好能以潔淨的心靈眼目,欣然享見祢的榮耀。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一主日【以主選擇】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一主日
【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路4:12)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受到魔鬼三次的試探,分別是「食物」、「權力財富」和「信德」。這三次試探各自有它們的神學意義,既然基督信仰是和人、大地及天主都有關係(參照《願祢受讚頌》通諭#64,66),那麼我們或許能夠窺探出這三次試探在生態上的意義。

在第一個試探中,耶穌只簡單地回答了一句「人生活不只靠餅」。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靈性的滋養。缺少它,我們較容易傾向只追求物質享受,不斷過度食用、使用或購買等。但結果不單未能填補內心的空隙,而且使森林被破壞、出現數不盡的垃圾和污染。

這又引伸到第二個試探。「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瑪6:24):天主和錢財。例如,解決全球氣候危機其中一個重點是棄用石油,這涉及國家和商家龐大的利益。他們不願意輕易讓步。

最後就是信德的試探。信德不是由試探天主而來,而是從平日生活、祈禱或聖事中一點一點地體會,建立出來。我們固然相信天主,不過「沒有行為的信德是死的」(雅2:14-26)。天主創造的大自然有其完美的系統和平衡,當我們人類把它們破壞了,我們就有需要和責任作出修補。

今天耶穌透過不同的試探,帶出一個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只有任何時候都把天主放在第一位,我們自然懂得和有能力面對誘惑試探,從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四旬期第一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四旬期第一主日
「我們最基本的身份」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一主日,在香港的新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醫護人員不斷幫助患上新冠肺炎的病人,甚至殮房也沒有足夠的地方放置遺體。世界的情況,烏克蘭面對着戰火的摧殘,造成多人死傷,我們看到後都會感到很傷心,充滿對社會和世界的擔憂。教宗方濟各也在四旬期呼籲我們要行善去關心近人,因為在我們身旁的人都是兄弟姊妹。

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面對三個誘惑,對我們每一位也是重要的提醒。如何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在現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我們要懂得仍然懷着對天主的愛,對天國的盼望。

第一、耶穌對魔鬼說:「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會以職業和身份來作為做人的價值。例如我們是律師或是醫生,是否代表我們很成功?自己的人生價值是否在於我們的職位?絕對不是!我們最基本的身份就是天父的子女。

當然麵包是重要的,錢也是重要;不過,神貧,關心身邊的人更加重要。所以,我們要有一份小孩子的心,完全依賴天父。

第二、耶穌回答魔鬼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奉侍他。』」

我們的生活不在於富有或不在於追求名牌,這些都是一些誘惑。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的東西,不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天主。有時候一些宗教人士或是當權者運用關係,或者一些權勢想達到他們的夢想和目的。看來像是很有效,但這些都是奉承的文化。我們在天主內才能得到真正的榮華富貴,而不是從外在的東西

第三、耶穌回答魔鬼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我們要明白自己最終的身份不是自己的能力。耶穌教訓我們,提醒我們要回到最基本的身份,就是天主所愛的子女。

有些人退休後覺得自己失去價值,認為自己沒用了。不是這樣的,原來在天主的愛中,我們會找到自己。所以,讓我們在四旬期中回到我們最基本的天主子女的身份。在這個身份中,我們找到力量去關心別人,做一個真正愛人的基督徒。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夏主教金句INBOX:3月2日聖灰禮儀日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聖經金句是:「你們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 」(岳厄爾先知書 2:13)今天是聖灰禮儀,亦是四旬期開始。以往,很多兄弟姊妹都在這天積極、熱烈地領聖灰。當我錄製這段錄音時,並未清楚今年領聖灰安排,但是,香港的疫情很嚴重,或者希望我們能夠實體回到聖堂領受聖灰⋯⋯但是,即使我們未能夠領受聖灰,不代表四旬期沒有開始!

正如聖經金句所說:「我們應撕裂的是我們的心,而不是衣服。」我們要重視的,不是外表,而是我們的內心。有時會看到一些兄弟姊妹,積極地去領聖灰,甚至多於領聖體。有些人平時不會回聖堂領聖體的,這一天卻會去領聖灰。有些兄弟姊妹人亦會細心地計較,聖灰應該撒在頭上、還是塗抹在額頭上,畫個十字?他們又會思考,那畫在額頭上的十字,是否該要保留一整日呢?不要抹面和清潔,要讓其他人看見,好能為信仰作證。

當然,作證是事,但是,是不是真的需要刻意這樣做呢?其實是不需要的。因為:「應該撕裂的,是心而不是衣服」,我們不需要刻意將行動做給別人看。《岳厄爾先知書》所寫的這封書信,內容很簡短,他書寫的起因,是以色列人遭受了很嚴重的蝗蟲之災。蝗蟲專吃掉農作物,以致他們收成大減,還要擔心將來的日子不夠食物,因此,當時人民感到十分痛苦。正如老人家常說「不見棺材不流眼淚」、「見過鬼才怕黑」,於是,岳厄爾先知便對以色列民說:「因為你們沒有順從天主的旨意,沒有聽他的說話,去照顧貧窮的人和孤兒寡婦,亦沒有按正義生活。因此,天主藉這個災難來提醒你們,要悔改,要全心歸向天主。」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不需要等蝗蟲的出現才覺醒啊!四旬期特別提醒我們,需要靈修,要好好親近天主,好讓我們能準備自己,迎接基督,與基督一起死而復活!

再一次讓我們記起:

「你們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 」
(岳厄爾先知書 2:13)

【 夏主教金句 INBOX 】每天聆聽、默想聖經金句!
Youtube: http://bit.ly/BishopHaVerses
IG: @youthboilingpoint
MeWe: https://mewe.com/p/%E6%B2%B8%E9%BB%9E
ApplePodcasts: https://apple.co/3ej1HDS
Spotify: https://bit.ly/DayDayBiteSpotify
PodcastAddict: https://podcastaddict.com/podcast/3013454

製作:《沸點》 天主教香港教區青年網上平台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八主日【省察內心】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八主日
【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
(路6:43)

今天耶穌指出了很多人都有的一個毛病:只看到別人的問題、缺點或錯處,卻無視或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問題。這個毛病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人的內心,因為我們的說話和行為都是由內心出來的。

耶穌以大自然中的果樹作比喻,呼籲人要從心向善,因為怎樣的樹就會結出怎樣的果。這個比喻和呼籲,除有助改善我自己與人的關係,如果擴闊多一點去想,也可以延伸到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今天的氣候危機、森林的破壞、各種的污染、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生態難民的出現,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它有反映出我們的內心嗎?它僅是商家或政府的責任?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可以注意改善的地方嗎?

樹和果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卻又是一體。天地人也像這種密切的關係,只有內心有善和愛,經常作出自我反省和改善,避免成為別人的審判者,大地的主人,就能維持這一種美善的關係。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求祢賜予我們一顆明亮的心,不要只顧批評他者,更要看清自己,努力與信仰達到言行一致,走向善的方向。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七主日【愛無差別】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七主日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
6:36)  

今天耶穌講出了從天主的角度看「愛」的其中一個特質。對於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沒有關係的人,甚至與我們不和的人,耶穌都教導我們要善待他們。如果我們只對我們喜歡的人好,那有什麼特別呢?這種無私的、徹底的、甚至超越人性自然傾向的愛,它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在創世之時,天主是以祂的愛創造了萬物,愛祂的一切所造(智11:27)。即使亞當厄娃,或是加音犯罪,天主的確有作出處罰,不過依然愛惜及祝福他們(創3;4:1-6);當耶穌無辜被釘十字架時,祂依然向天父祈求寬恕迫害祂的人(路23:34)。

天主沒有把人分類,其實天主設計的大自然本來就是如此:「太陽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5)。甚至一花一草一木,或一條微不足道的小蟲子,祂都希望萬物能夠回到祂的懷裡(哥1:19-20)。

話雖如此,這是否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主義?不過我們能夠從聖言、祈禱、聖體或修和聖事獲得去愛的力量。或最少可以讓我們嘗試,為那些我們本來不願意善待的人祈禱。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認識到自己對愛的有限性。求祢幫助我們向祢無限的愛學習,實踐我們信仰的精神。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