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擢升新樞機:為服事基督當做眾人的僕役

2018年6月28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公開御前會議,擢升14位新樞機。這些新樞機們在禮儀中領受了樞機紅方帽、權戒和在羅馬的領銜堂區或執事區。教宗在禮儀講道中表明,那唯一令人信服的權威就是為服事基督當做眾人的僕役。教宗勸勉他們在教會的工作中切勿滋生嫉妒和惱怒的情緒,將目光、資源、期待和心思放在服事弟兄姐妹的使命上。

禮儀中選讀的福音記述耶穌和門徒們前往耶路撒冷的情景,耶穌在他們前頭走,告訴他們祂將受苦受難,被定死罪。可是門徒們卻心不在焉,有的只思念居於首位,其他人因而惱怒和嫉妒。耶穌則將他們引入一個更高的境界,對他們說:「在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做你們的僕役。」(谷10:32-45)

教宗以耶穌這句「在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的話語為核心,強調基督的門徒接受使命的重要性。教宗指出:「耶穌以這句話設法使門徒們重新聚攏心神,不讓無益和以自我為準則的爭辯在這個團體內找到一席之地。耶穌的話是一份邀請和一項投注,祂盡力拯救門徒們,不讓他們被世俗邏輯所禁錮。」

「『在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這是上主拯救信徒團體的聲音,讓這個團體不過於注重自己,而把目光、資源、期待和心思投向有價值的事上,即使命上。耶穌也如此教導我們,皈依、心靈的轉變和教會的革新始終要以使命為核心,因為這樣我們才不會只注重個人利益,才能關心天父的事。」

教宗解釋道:「我們悔過自新和棄絕利己主義,這本身絕不是目的。我們這樣做是為力求在信德上成長,甘心情願地接受使命。這樣一來,在面對真理,尤其在我們的弟兄姐妹處於困境時刻,我們就能隨時樂意陪伴和接納所有人和每個人,不成為目光狹隘的人。倘若我們忘記使命,看不到弟兄姐妹的具體面容,我們的生活就會只埋頭尋求個人利益和個人安全。這樣一來,我們便開始增長怨恨、憂鬱和厭煩的情緒。漸漸地,我們心中就沒有別人,沒有教會團體,沒有窮人,不再聆聽上主的聲音。我們就會失去喜樂,心靈就會乾枯。(參閱:《福音的喜樂》勸諭,2號)」

最後,教宗對新樞機們說:「在我們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上主走在我們前頭,這再次提醒我們,那唯一令人信服的權威就是為服事基督做別人的僕役。耶穌在十字架上垂下頭之前,祂並不顧忌在門徒們面前彎下腰為他們洗腳。因此,在天主的忠信子民當中服事基督,這才是我們應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和稱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信仰應當從釋放開始而非義務

2018年6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以天主十誡為主題的週三要理講授中強調,天主首先在紅海給予拯救,後在西乃山提出要求。為了讓年輕人接近基督信仰,我們不能從義務和承諾開始,而要從義務的基礎即天父的愛開始。

「基督徒的生活首先是向一位慷慨的父親表示感恩的回應。這位天父領我們穿過紅海,將我們從埃及解救出來,之後祂在西乃山上授予我們十誡。因此,天主十誡始於天主的慷慨,始於釋放和父子關係。信仰的道路也必須從這一點開始,而不是法律、義務、承諾和一致性。天主的愛先於法律,且賦予它意義。」

教宗首先分析天主十誡的前言:「『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谷20:2)』,表明這是父親為了讓祂的子民更好的前行而說的愛的話語。當天主宣稱『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時,即存在一種從屬、依存的關係。天主不是一個陌生人,祂是你的天主。這闡明了整個十誡,也揭示了基督徒行動的關鍵。」

教宗說:「基督被天父所愛,祂也以這種愛來愛我們。祂不是從自己出發,而是從天父出發。我們的行動經常失敗,因為我們從自己出發,而不是出於感恩。從自己出發的人將會抵達哪裡呢?只能回到他自己!他無法走出去,只能返回自己的原點。」

「基督徒的生活首先是向一位慷慨的父親表達感恩的回應。只遵守義務的基督徒聲稱他們沒有親自體驗到那位我們的天主。我必須這樣做這個,做那個。這只是義務,你還缺乏某些東西!這項義務的基礎是什麼呢?這項義務的基礎是天主父的愛,祂首先給予愛,然後才是命令。將法律置於關係之前,無助於信仰的旅程。如果我們首先以義務、承諾和一致性來要求一個年輕人,而不是讓他獲得釋放,他怎能渴望成為基督徒呢?然而,做基督徒恰恰就是一段釋放的旅程!」

教宗繼續表示:「天主十誡將你從自私中釋放出來,使你獲得自由,因為天主的愛帶領你前進。基督徒的形成不以意志力為基礎,卻在於接受救恩,願意自己被愛。拯救在先:天主先在紅海拯救了祂的子民,後在西乃山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為了順從天主,我們必須首先記得祂的美好恩賜。這就是為什麼做記憶的練習很重要。我們要記得“天主為我們每個人做了多少美好的事!有人或許還沒有經驗到被天主所釋放。教宗對此解釋說,我們不能憑靠自己就能得救,但我們可以發出求救的呼聲:上主,請拯救我;上主,請為我指引道路;上主,請愛撫我;上主,請恩賜我們一絲喜悅。這就是求救的呼聲。這是一種美好的祈禱方式。天主在等候這呼聲,因為祂能夠且願意折斷我們的枷鎖。」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沒有叫我們度壓迫的生活,而是讓我們做自由的人,生活在感恩之中,喜悅地順從祂。天主給了我們那麼多,無限超越我們所能回報祂的。“這實在美好。願天主永受讚美,因祂為我們所做過、正在做和將要做的一切!」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意大利信徒時,特別提到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他們兩位也是羅馬城的主保。教宗說:「讓我們向這兩位上主的宗徒學習,勇敢地為耶穌的福音作見證。讓我們跨越各自的差異,保持和諧與友誼,那是促使信仰的宣講成為真切可信的根基。」

在前往聖伯多祿廣場之前,教宗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一些病患,並問候了美洲聾人天主教青年組織。他說:「我為你們的朝聖活動祈禱,願此活動能幫助你們在愛基督和在彼此相愛上有所成長。上主在祂的心中為任何一位殘疾人士都保留一個特殊的位子。這對伯多祿繼承人而言,也是如此。」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鹽與光專訪: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向教宗述職後感

【鹽與光電視訊】2018年6月23日,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輔理主教夏志誠和澳門教區主教李斌生在梵蒂岡向教宗方濟各述職。

按照天主教法典399條第1 項指出:

教區主教每五年應依宗座所定之格式和時間,將委託於自己之教區狀況向教宗報告。

兩地教區主教上一次的述職是在2008年。5年之後,2013年,因為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辭職,隨即進行樞密會議選舉教宗等事宜,所以港澳教區主教無法如期進行述職。

就有關港澳教區主教與教宗方濟各的會面時有議題及內容,在他們述職後,本台《鹽與光》在2018年6月25日訪問了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

鹽與光:與教宗方濟各的會面了多少時間? 有什麼議題?

夏主教:與教宗方濟各的會面時間大約接近一個半小時,時間較我們想像中長。教宗有問及兩個教區的現況、福傳情況、牧民情況,他也特別關心聖召、青年,也提及到同內地教會有關教廷的做法。此外,教宗也很想了解香港和澳門教區如何協助內地教會培育方面的發展。

鹽與光:教宗對香港和澳門教區有何關注,是那一方面牧靈層面的關顧?

夏主教:正如剛才所說,教宗希望了解多些關於修院的情況。對於青年牧民,想知道教會如何回應香港青年所面對的處境。他也提及到來屆的世界主教會議,他自己的一些心願。對於家庭和婚姻,他也分享了對於今天社會人與人不重視婚姻,家庭受到衝擊的看法,也問到香港及澳門在這方面情況如何。聖職人員的持續培育,他都相當重視。

鹽與光:有關中梵關係,您認為教宗對中國教會的理解程度有多少? 他有何看法?

夏主教:的而且確,教宗在這方面是十分關心的。我會覺得他很理解中國教會和他也設法理解中國人的談判模式、思考模式。因為他牧民的心,所以他也很大的容忍,很大的耐力。事實上,他對中國教會那份談判的態度,在早前《路透社》有一個訪問,如果您在網上閱讀了,根本和那個訪問一樣,他是沒有什麼隱瞞的,他真的願意去交談,希望能夠為中國教友可以獲得一個更好的牧民環境,一個生活信仰的環境。這個是我與他傾談之中的體會。

鹽與光:教宗有否論及與中國對話有何底線?

夏主教:教宗沒有論及底線。不過我認為在我們教會傾談之中,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很明顯是不會相反我們的信仰,加上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這些也是底線,要與普世教會共融。這些都不是教宗所親述的。

鹽與光:送了什麼禮物給教宗? 有何意義?

夏主教:香港教區送了兩樣禮物。第一件是一套關於香港教區早期修會開教時候,不同修會在教區服務的歷史,修會的歷史,是跟香港教會有關的。這是一套書,還有一隻瓷碟,是由明愛核下一間學校的伊斯蘭教的學生為教宗所繪畫的。碟上畫上圖案花紋,有明愛的標誌,願意表達出有幾個意思:跨宗教、也有對邊緣人士的關顧、以及香港教區明愛也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服務的範圍,所以送了兩樣禮物。

鹽與光: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要討論什麼題目?

夏主教:主要都是說中梵的談判,因為他們是負責這方面事情的。

鹽與光:可否讓我們了解多些帕羅林樞機在中梵關係上的角色? 有否提到進展的情況?

夏主教:在我們的談話當中,他沒有說明自己的角色,但是事實上公開的是國務院就是梵蒂岡作為一個國家層面的一個外交官,所以他一定在這談判中有重要的角色,他和教宗的看法是一致的。他們是負責談判的,他們不是要怎樣去做栽培教友工作,栽培交友工作應該是我們(主教)去做的,但是在今次傾談中沒有特別提過我們要做些什麼。不過我們了解多些他們關心的是什麼,但是有什麼最新的消息,我就沒有聽到了。我想在《路透社》中的訪問有很多很實在的資料。

鹽與光:身為華人天主教徒,我們應如何看待中梵關係?我們應該要做什麼?

夏主教:首先我們要與教宗一起,因為這樣才是天主教。您可以簡單地說,無論教宗做什麼決定,我們都要相信他,此乃第一。因為這個是我們信仰的一部份,在伯多祿傳下來的磐石上,主耶穌建立了衪的教會,離開了教宗就沒有教會,所以這個行動、談判,將來會有什麼發展,甚至乎建交,主要是教宗認可的,我們都應該要支持。

另外,多些從牧民的角度,而不是從政治的角度去看事件。其實,教會要做這個談判的過程都是希望國內的兄弟姊妹可以有一個更加好的環境去生活信仰。當然,現在是相當困難,相當狹窄的空間,但是希望藉着談判,能夠找到多一點的空間,是這樣的意思,所以教會才去談判。如果不是,其實有什麼利益?為教宗或者為樞機或者為主教們,有什麼益處呢?為個人完全無益的,反之還會給人責罵。有什麼意義呢?沒有什麼意義。但是除了真的是為了牧民,希望福音能夠傳播在中華大地。

此外,我相信作為平信徒,都應該多些了解教會在中國內地在歷史上的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例如建立談判等等的事情。甚至乎,可以看看法國,法國政府曾經也類似想成立一些愛國會的組織,當時教會有怎樣面對呢?很多看起來看似屈辱,事實上教會願意承擔,就是為了有一個空間可以在生活信仰傳揚福音。教會對現世不要什麼光榮,也不怕受什麼屈辱,如果是能夠傳揚福音的話,如果能夠生活信仰的話,這個是我們要堅信和肯定的。

鹽與光:您同教宗是否首次這樣交談, 有何感受? 在這個耶穌會會士身上看到方濟精神?

夏主教:的而且確,這是第一次這樣坐下來大家一起傾談。當時我沒有想過什麼,或者到現在我也沒有想過我是方濟會士,他是耶穌會士。不過在與他的交談當中,非常感受到他那份的牧者心腸。他考慮多方面,很細心,也很謙卑,很開放,願意邀請我們有什麼批評他的,批評教廷的,他都願意我們開門見山。他也掌握到究竟發生的是什麼事情,他有他自己的立場及看法。我覺得他的立場是很堅定的,不過是溫和的,溫和而堅定,也是很清晰的,但也給予人空間的。是否很像方濟一樣?我想他也很有方濟精神,很親民、親切,也很有信德,相信天主掌管一切,但是我們都要在乎自己也要努力去回應天主的召請。我覺得是一個很有信德的人,一個非常生活信仰的人,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同時,也很慶幸能夠有這樣的人成為教宗。

圖片:Vatican News

教宗機上記者會:大公運動對話不同於勸人改教

2018年6月21日晚上,教宗方濟各結束了在瑞士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他在返回羅馬的飛機上向記者們表示:「我們需要從字典裡刪除『勸人改教』這個詞」,它若是存在,就沒有大公運動。教宗也透露當天他與世界基督教協會領袖在午餐時光取得共識的「美麗詞彙」,即「對話」。

相遇的重要性

當天的行程對教宗來說相當繁重,但他向60多位隨行記者再三強調相遇的重要性。教宗表明,他跟所有人的會晤都是人與人的相遇,超乎外在的禮節。他與瑞士聯邦主席和眾多基督教會負責人都談到有關青年的擔憂。教宗說:「這話題花了我們最多的時間。今年三月的世界主教會議會前會議激發了特殊關注。」

德國主教對於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婚姻中領聖體的看法

隨後,教宗向記者們澄清了一些議題,包括德國主教對於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婚姻中領聖體的看法。教宗概述了已取得的進展和不同立場的考量,重申深入研究這個課題顯然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一如教廷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總主教在信函中所言。教宗表明,這封信函是「在他本人的准許下」撰寫的。教宗讚許德國主教對此展開意見交流,並呈交文件。事實上,必須詳細評估混合婚姻處境的管理職責,目前這是個別主教的權限,而不觸及更廣大的範圍,由主教團層級作出決定。簡而言之,這並非「踩煞車」,而是選擇最佳途徑。

大西洋兩岸的移民現象

關於大西洋兩岸的移民現象,教宗再次提出,面對逃離飢餓和戰爭的人,必須以四個動詞為準則:接納、陪伴、安頓、融入。各國應秉持這些原則量力而為。再者,各國政府應當達成協議,首先是在短期內管理緊急危難,然後制訂中期政策來解決遷徙現象的根本原因。教宗建議在處境極為艱難的國家,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內創造就學和就業機會,以終止移民販運問題。饑荒問題則能在國際社會的同心協力下得到解決。

戰爭和基督徒受迫害的問題

然而,戰爭和基督徒受迫害的問題難以解決。教宗指出,當今戰爭的根源在於人權危機。他批評有太多金錢花費在武器上,並呼籲解決所有衝突;而且不是按照加音的方法(創4:8),卻是透過談判、對話和斡旋來解決衝突。教宗籲請眾人對抗原教旨主義,也就是隱藏在各宗教,包括天主教裡的極端群體。教宗引用一位新教牧師的話說:「首個人權是希望的權利。」教宗最後表示,意大利和希臘在援助移民方面慷慨熱心,土耳其、黎巴嫩和西班牙也大受讚賞。

美國的移民悲劇

教宗再次堅決地說:「我與該國主教站在同一陣線。」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日内瓦主持彌撒:我們要彼此相愛和寬恕

2018年6月2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日內瓦訪問世界基督教協會時,在會展中心為信眾主持了一台彌撒聖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以《天主經》為主軸,提出三個把我們帶到信仰核心的關鍵詞:即天父、食糧和寬恕。教宗解釋說:「『天父』一詞是開啟天主的心的鑰匙。耶穌是日用糧,是生活的基本食糧。」

首先,天主是父親。教宗表示:「只有說天父時,我們是以基督徒的言語祈禱,以基督徒的身份祈禱。我們的天父是生命的公式,它揭示了我們的身份,我們是天主心愛的子女。這公式能解決孤寂的原理,並給我們指出該當做什麼:即愛天主,我們的天父,以及他人,我們的弟兄姐妹。」

教宗說:「《天主經》是我們和教會的祈禱,給我們提供靈性生活的標記。每當我們在一天的開始和任何重要活動之前劃十字聖號,每一次當我們說『我們的天父』時,我們將再次回歸我們的根源。我們要不厭其煩地說我們的天父。」

耶穌是日用糧。教宗說:「如果祂不是我們生命中的食糧,每日生活的中心,日常生活的氣息,一切都是徒勞。不幸的是,我們的很多弟兄姐妹缺少這食糧。誰若是在食物上投機倒把,他就有禍了!食物是日常生活的基礎,人人都應該得到食物。在一個很多人認為生活變得如此複雜的社會中,我們需要選擇一個簡樸的生活,擺脫不必要的牽絆。」

教宗說:「讓我們選擇簡樸食糧,重新發現靜默和祈禱的勇氣,一個真正屬人生活的酵母。讓我們選擇以人為主,好使人際關係,而不是虛擬的關係得以發展。我小的時候,在家裡,如果有麵包掉在地上,家人會讓我把它撿起來,親吻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天所擁有的一切,並守護它。不要用了就丟掉,但是要珍惜和保護。」

教宗最後提到寬恕。他說:「寬恕很難,但是上主卻認為我們的寬恕是一份恩典。在《天主經》中,關於寬恕,耶穌說:『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寬恕使人更新,能創造奇跡,在基督信仰歷史上能看到這一切。」

教宗說:「我們要彼此寬恕,在數世紀的爭吵後,我們重現發現我們是弟兄,這對我們是多大的益處啊!天父看到我們彼此相愛和真心寬恕時,祂非常喜悅。然後,祂將聖神賜予我們。讓我們懇求這樣的恩寵:不要讓我們僵硬的心封閉起來,總是要求別人這樣那樣,而是讓我們自己在祈禱中、在弟兄友愛般的相遇和具體的愛德服務中先邁出第一步。如此,我們將會更相似天父,祂不計個人利益去愛,將合一的聖神傾注在我們身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訪問日內瓦:基督徒需要新的福傳動力

2018年6月2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日內瓦的大公聚會中強調:「我們之所以團聚在這裡,也有賴於在旅程中先我們而行的人,他們選擇了寬恕的道路,竭力回應上主的旨意:『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17:21)」在數個世紀的對立後,因著上主「無限寬恕」的仁愛,這次聚會得以舉辦;教宗對此表示欣喜。貢獻良多的包括所有「受到耶穌熱切心願所驅策的人,他們不甘受制於許多爭端錯綜複雜的癥結點,卻鼓起勇氣高瞻遠矚,對合一懷有信心」。

「我們受惠於很多人的信望愛三德,他們秉持福音溫和的力量,有勇氣改變歷史的走向;那段歷史曾叫我們互不信任,彼此疏遠,盲從於四分五裂的惡劣增長趨勢。因著聖神、大公運動的啟發者和嚮導,如此的走向得以改變,一條既新穎又古老的道路留下了無法抹滅的軌跡:它是修和的共融之路,目標在於彰顯那早已使信徒相結合的手足情誼。」

適逢世界基督教協會成立70週年,教宗強調,70也是耶穌派遣出去傳教的門徒人數。這意味著傳教乃是面向萬民,而「每個門徒為此必須成為使徒」。然而,基督徒如果彼此分裂,怎能傳揚福音呢?教宗指出世界基督教協會的起源正是出於這個反省,他同時也對此表達擔憂,因為「大公運動與傳教似乎不再像當初那樣緊密相連」。可是,「將福音傳到地極是我們基督徒的天性」。

關於這點,教宗闡明:「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新的福傳動力。我們蒙召成為活出並分享福音喜樂的子民,頌揚上主,服務弟兄姊妹,渴望為所有還沒領受恩寵、認識耶穌的人開啟前所未見的美善的視野,並因這份渴望內心熾熱。我堅信,只要傳教動力有所提升,我們之間的合一也會得到增進。」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為受苦者服務,指出「福音的可信度取決於基督徒如何回應在世界各地蒙受不義的人的呼喊;日益加劇的排斥現象導致貧困、挑起衝突,令他們深受其害。弱小者越來越受到排擠,缺乏糧食、工作和未來;與此同時,有錢人的數量減少,卻愈加富有。讓我們感受到受苦者以淚水發出的質問,心生憐憫,『因為基督徒的綱要就是『擁有一顆可以看到的心』。(《天主是愛》通諭,31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世界基督教協會:以支持人權為優先事項

世界基督教協會全體大會於6月20日在日內瓦閉幕,並於翌日在該協會的總部迎接了教宗方濟各。大會期間,由15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世界基督教協會代表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作出一系列決定和決議。據《宗教新聞社》報導,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決定,是接受德國福音派教會的邀請,將於2021年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城舉行下屆世界基督教協會全體大會。

全體大會每八年舉行一次,這對成員教會的生活和整個大公運動至關重要,是“繼續走向共融之路的唯一契機”。大會也是檢試各項計劃、決定未來政策,以及選舉主席和任命中央委員會成員的時機。50年來,世界基督教協會沒有在歐洲大陸召開過大會,最近一次是於1968年在瑞典烏普薩拉舉行。

此外,世界基督教協會也密切關注朝韓之間的和平進程。這幾天,韓國和朝鮮代表團在日內瓦進行熱切交流。在其中一項“決議”中,世界基督教協會中央委員會稱,朝韓領導人今年4月簽署的板門店宣言,以及朝鮮領導人最近與美國總統在新加坡舉行的會晤,“是從核武器衝突邊緣撤退,並朝著地區更和平與安全的未來邁進的重要的一步”。宣言呼籲所有各方,為“全面實現板門店宣言而努力”。

世界基督教協會希望各方謹記,今年不僅是該協會慶祝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為此,世界基督教協會向基督信仰教會發出強烈呼籲,以支持人權為優先事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世界基督教協會秘書長:教宗的來訪是對大公運動的肯定

世界基督教協會(WCC)秘書長特韋特(Olaf Fykse Tveit)牧師向梵蒂岡電台台指出,教宗方濟各對日內瓦的訪問,表達出他「非常認可」該協會「過去70年取得的成果」。世界基督教協會旨在促進基督信徒的合一,在全世界110多個國家及地區凝聚眾多基督教會團體,代表了超過5億的基督徒,其中包括東正教會、聖公會、浸信會、信義會、衛理公會,以及改革宗教會等350個成員教會。

特韋特牧師表示,教宗方濟各6月21日應世界基督教協會之邀來訪,不僅意味著他認可協會70年來取得的成果,更凸顯天主教會與世界基督教協會之間關係的價值。特韋特牧師說:「我們已經有一個聯合工作小組,在許多方面攜手合作,而教宗現在藉著他的臨在予以肯定。」

世界基督教協會和它遍布世界的成員教會對此表示高度讚賞。教宗此行必然也將在世界各地的地方和國家層級給彼此的關係帶來積極成效。特韋特牧師說:「這不只關乎日內瓦和梵蒂岡,更攸關我們如何在許多地方活出團結的教會。如果教宗可以前來拜訪世界基督教協會,我們的成員教會與天主教會何不在世界許多地方團結一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日內瓦大公祈禱

2018年6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日內瓦世界基督教協會(WCC)的大公祈禱中表示:「大公主義是一個『大型虧損企業』,但它是攸關福音精神的虧損,是跟隨耶穌的路。」

面對230位協會成員,教宗指出:「上主要求合一,世界呼籲合一;世界被太多的分裂所撕碎,而最脆弱者首當其衝遭受影響。當然,人們或許會爭辯說,一同行走或許是一種有所損失的工作。然而,基督的門徒必須按照聖神行事,淨化心中的惡,以聖潔的頑強態度選擇福音的道路,拒絕世界的捷徑。」

教宗繼續說:「人是一個行走的受造物,需要不斷地走出去:從離開母親的子宮,到走出一個年齡段而進入另一個年齡段;從走出父母的家,直到離開現世的生命。行走是一種紀律,一種勞苦,需要每日的耐心和持續不斷的訓練,需要放棄許多道路,而選擇那通往目標的道路,選擇恢復記憶,以免失去它。行走需要謙卑地回歸我們自身的腳步,並對旅途同伴表示關切,因為只有我們一起走才能走得好。總之,行走要求不斷地自我皈依。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放棄行走,而寧選擇家裡的安靜,舒舒服服地打理自己的業務,而不讓自己去冒旅行的風險。」

「倘若每個人都是一個走在路上的人,那麼對於基督徒而言更是如此。基督徒蒙召跟隨聖洗聖事所開啟的道路,而不是去滿足肉體的欲望。具體而言,這意味著不要試圖以佔有或自我中心的邏輯來實現自我,因為這種邏輯將不可避免地使人看不到旅途中的同伴。」

教宗說:「人在本能的驅動下成了無止境消費主義的奴隸。如此一來,天主的聲音被緘默;其他人,特別是無法靠自己雙腿前行的人,如小孩子和老人,將成為煩人的廢物;那些不能用以生產而滿足需求的受造物將不再有任何意義。」

在世界基督教協會成立70年之際,教宗籲請該協會成員按照天主的步伐構築歷史。教宗說:「這不是轟隆隆的濫權之步,而是福音之愛的腳步。事實上,基督徒之間經常出現分裂,說到底是因為世俗的心態已經滲入團體生活中,今天合一的道路非常容易在依舊存在的分歧面前止步。」

教宗表明:「我們不應當拿距離當藉口,因為在聖神的指引下現在就可以前行:一同祈禱、傳福音、服務他人,這是有可能的,也是令天主喜悅的!同行、共禱、協力,這是我們應當走的路。耶穌為了愛,成為在我們中間的朝聖者,今天祂仍然在提醒我們,中間阻隔的牆壁已被拆毀,一切仇恨都已被打敗(厄2:14)。對我們基督徒而言,一同前行不是讓我們的地位更加重要的策略,而是我們順從上主和愛世界的舉動。」

最後,教宗總結說:「平息仇恨,培養共融很難,走出幾個世紀以來的互相對立與拒絕難上加難,但是,天主聖子的門徒蒙召頑強地追求合一,因為分裂只會帶來戰爭與破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受《路透社》訪問中論及與中國對話

2018年6月20日,《路透社》公布了記者浦拉(Philip Pulella)上星期天與教宗方濟各進行的長篇訪談,其中的議題包括與中國的對話、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智利司鐸的性侵犯,以及保護環境等問題。

與中國的對話

關於與中國的對話行程,教宗表示樂觀,並稱中國人是充滿智慧和富有文化,而且極有耐心的民族。

教宗強調:「在與中國的對話上我們進行得良好,但這種對話關係應遵循3個不同的途徑。首先是官方途徑,即中國代表團前來這裡且出席會議,然後梵蒂岡代表團前往中國。這是官方對話。我們還有第2個途徑,即以開放卻屬於周邊的管道與所有人對話,建立人際關係。」

談到第3條途徑,教宗表示:「這對我最重要,那就是文化上的對話。有些司鐸在中國的大學工作。然後還有文化交流,我們在梵蒂岡和在中國所做的就是明證:這是傳統的途徑,就如利瑪竇這樣的偉人所開闢的途徑。」

教宗承認:「對話總是一種冒險,但我寧願冒險,卻不會因為肯定失敗而不去對話。」

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

在這篇訪談中,教宗也提到女性在教會內的角色,以及女性在聖座部門擔任負責人的可能性。教宗說:「我贊成應讓女性負起更多的責任。為了讓一位女性擔任聖座新聞室副主任,我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無論是平信徒,還是奉獻生活者,女性的貢獻極其重要。女性善解人意,她們的生活觀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容忽視。」

教宗解釋道:「女性懂得如何更好地解決紛爭,她們在這些事上較為出色。我認為在聖座內也該如此,也該有更多的女性,即使有人說這樣就會有更多的閒言閒語。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男人也會說閒話。」

此外,教宗再次斷然否決了女性晉鐸的可能性。他說:「若望保祿二世的態度很明確。他關閉了這道門,而我也不再談這個問題。這是一件嚴肅的事,不能由著性子來。我們也不該把女性在教會內的臨在簡化為一種職務。在晚餐廳中聖母瑪利亞似乎比宗徒們更重要,對這點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而不可持有一種女權主義的態度。」

智利司鐸的性侵犯

教宗方濟各沒有隱瞞他的痛苦。他說:「根據統計,絕大多數的性侵犯事件都是在家庭和社區、學校和健身房發生的,在教會內也有這樣的事。有人會說,司鐸人數很少,但如果只有一個司鐸做這樣的事,那將是個災難,因為那個司鐸有義務將那個人帶到天主面前,但他卻摧毀通往天主的道路。」

保護環境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並在與古巴的關係上走回頭路,教宗對此感到痛心。他表示:「站在主教們一邊,支持主教們有關的聲明,同時希望特朗普總統重新考慮對待氣候和環境的立場,因為這關係到人類的未來。」

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問題

此外,特朗普政府收緊在移民問題上的政策,約有2000名未成年人與家人和父母隔離,被關閉在與墨西哥邊界一帶的鐵籠內。教宗對此重申:「我與主教們站在一起,充分展現出他關懷弱小者的牧靈作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