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愛天主愛近人是一切的根本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10月29日上午10點,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為世界主教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第一會期主持閉幕彌撒,大約5千人參禮。這次會議於10月4日開啟,為期4週,樞機、主教、司鐸、男女平信徒、男女會士、專家及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的代表們圍繞著同道偕行的主題進行了討論。

更加同道偕行和致力於傳教的教會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在這段時期我們得以“發現兄弟友愛的美好”,我們“彼此聆聽”。更重要的是,“憑藉我們豐富多采的經歷和敏銳性,我們聆聽了聖神”。

“今天我們還看不到這個進程的全部成果,但憑著遠見,我們能展望在我們面前敞開的視野:上主將引領我們、幫助我們成為更有同道偕行精神和傳教使命的教會。她朝拜天主、為當代的男女服務,且走出去將福音慰藉人心的喜樂帶給所有人。”

天主居首位

除了宣講,也需要接納、朝拜及愛天主和愛人。教宗在反思中引用馬蒂尼樞機和金口聖若望的思想,指出“愛”是首要誡命、“啟發人的根源”。“不是我們的策略、不是人性的算計、不是塵世的風尚”,更不是偶像崇拜,它們看似提供生命,卻要求以生命作為交易。教宗表明,“以整個生命愛天主和愛人如己”,這是“一切開始及重新開始的根本和基礎”。

偶像崇拜使人為奴

那麼,如何將愛化為行動呢?首先是朝拜,這是對天主“無償和出人意料”的愛的第一個回應。朝拜意味著承認天主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在朝拜天主的同時,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自由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在《聖經》中,將愛上主與對抗各種偶像崇拜聯繫在一起。教宗說:“朝拜天主的人拒絕偶像,因為天主使他自由,偶像則使他為奴。偶像欺騙我們,從未兌現所承諾的事,因為它們是出於人手的作品。”(參閱:詠一百一十五,4)

教宗告誡道,“我們必須始終對抗偶像崇拜;那些世俗的偶像崇拜往往來自個人虛榮心,如貪求成就、不惜一切代價地自我肯定、對金錢的貪婪,我們不要忘記,魔鬼是從錢袋裡進入的,還有升遷的誘惑;但也有那些喬裝成靈修的偶像崇拜:我的宗教思想、我的牧靈才能……”。

教宗說,“我們要保持警惕,不將我們自己,而是將天主置於中心”。這就需要返回聖體龕前“朝拜”天主。“教會應是朝拜的團體:在每個教區、每個堂區、每個團體中都應朝拜上主!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祈求耶穌,而不是我們自己”。

對世界的呼喊充耳不聞算不得真正的信仰體驗

教宗指出,踐行愛的另一個舉動乃是“服務”,即愛天主和愛近人。“若對世界的呼喊充耳不聞,就不會有真正的信仰體驗。若不關懷近人,就不會愛天主,這樣恐怕會成為法利塞人”。教宗說:“我們可能確實有許多改革教會的好主意,但我們要牢記:朝拜天主、以祂的愛去愛我們的兄弟姐妹,這才是重大而持久的改革。”

為卑微的人服務

教宗希望,教會為眾人服務,尤其是戰爭的受害者、移民、窮人及弱勢人群。“作為耶穌的門徒,我們願意將另一個酵母帶給世界,就是福音的酵母:天主居於首位,與祂在一起的是那些祂所鍾愛的人,窮人和弱勢人群”。

一個為眾人服務、為最卑微的人服務的教會:這就是我們該當夢想的教會。教宗強調,這個教會“接納、服務、愛,以及寬恕”。總之,這是一個更有同道偕行精神和傳教使命的教會。教宗在此感謝所有參加這次世界主教會議的成員,勉勵他們繼續“一起行走、聆聽和對話”。他最後祝願眾人“在朝拜天主和服事近人中,一起成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樞機:同道偕行,邁向希望、和平與正義的遠行

Photo courtesy of Salt + Light Media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大會
講道:「同道偕行,邁向希望、和平與正義的遠行」
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Charles Bo)樞機
亞洲主教團協會(FABC)主席
聖伯多祿大殿,2023 10 23

我親愛的朋友們:

願基督的平安與你們同在。

按聖經的記載,我們追溯到原祖父母亞當和厄娃的旅程。他們決定要離開熟悉的舒適與恩寵而選擇了一條黑暗籠罩的道路。從那時起,人類便展開了一趟尋找之旅,不停地找尋人生的意義,不斷地探索靈性的奧祕。出谷紀裡所記載的其中一個旅程,描述天主為拯救受壓迫的人們的天主,祂召叫一個名叫梅瑟的牧羊人,為了要對抗法郎的驕傲蠻橫。在這關鍵時刻,天主展現了逾越奧蹟──一個在聖經中反覆出現的主題。這訊息意思清晰明確:天主永遠不會拋棄祂的子民。

我們的信德之父亞巴郎,蒙召踏上不熟悉的旅程。在讀經一羅馬書中,聖保祿宗徒鼓勵我們以亞巴郎為榜樣。當我們踏上生命和信仰的旅程時,常常發現自己不知何去何從,但我們受召在堅強的信德引導下冒險進入未卜的前途。正如亞巴郎因信德成義一樣,我們也因信德成義,相信天主總會實現祂的許諾。我們共議性的旅程並不是一場由數學方程式、預先策劃好的太空探索。相反地,天主召叫我們,祂就成為我們的嚮導、我們的路線圖、我們的同行夥伴。

在人生最黑暗、最動盪的時刻,信德照亮了前路,天主的恩寵貫穿陰霾,幫助我們走出陰森的幽谷。教會一如亞巴郎,受召成為正義的教會,體現富有共議精神的信德之旅,堅信天主的信實。儘管在尋找之旅的遠行中,會有疑惑和感到焦慮,但我們可以從天主的召選者梅瑟身上汲取靈感,他是我們所有人的典範。即便我們的旅程可能無法到達預定的目的地,但參與旅程本身就是一種祝福。鑑於最近西亞和世界其他地區所發生的事件所造成全球的動盪,我們便知道,這次由教會發起的共議性的旅程,是跨世代的、為全人類帶來希望的遠行。

今天的福音直指人內心深處的貪得無厭、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這是人類許多苦難和衝突背後的原罪。耶穌以一個比喻教導我們──一個貪婪的地主由於慾望導致自我毀滅。天主為每個人、為我們的教會都有一個計畫。我們的旅程和計畫必須符合祂的旨意。那富有的地主和他過分囤積的比喻,是當今世界的隱喻。今日,戰爭和軍火工業以數百萬人的痛苦為代價,累積巨大的財富。聖保祿宗徒在讀經一中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良方:「你們要信賴那位渴望人類踏上希望和治癒之旅的天主。你們的夢想要與天主對你們的計畫一致。」這訊息就是對今天的福音所作的響應。

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最近的文獻中所強調的,人類的貪婪已經對我們的地球造成傷害,剝奪了數百萬人的尊嚴。這些文獻呼籲儘速展開三個層面的和好,以拯救人類和我們的地球:與天主和好(《福音的喜樂》)、與自然和好(《願祢受讚頌》,《請讚頌天主》),以及人與人之間彼此和好(《眾位弟兄》)。我們同道偕行是為了要拯救人類,以及在正義與和平中治癒世界,並使世人和好。塑造一個充滿希望、和平與正義的世界,唯一的途徑就是使所有人一起同道偕行。

今天福音的比喻來自有人尋求耶穌的幫助,以解決他們兄弟間的繼承糾紛。在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我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是我們將為下一代留下什麼遺產。我們這一代透支了生活環境的資源,而年輕的下一代理應繼承一個更祥和的世界、一個完整無損的受造界。然而,這個世界卻正處於危險之中。全球暖化摧毀了社區和數百萬人的生計,我們的家園有可能從下一代手中消失。教宗方濟各呼籲我們要注意跨世代之間的公平正義。

身為亞洲的主教,我們清楚意識到,氣候變遷造成災害,地區的環境因而遭到嚴重破壞。在印度中部、越南和緬甸,特別是在南中國海一帶,有為數眾多的在地基督徒社群人口,他們長期以來作為自然環境的保護者,現在也受到當今的一些意識形態、殖民文化和資源開發的衝擊。在亞洲主教團協會(FABC)慶祝成立50週年之際,這些地區保留大片的森林──那是地球在這地區的肺部──竟遭到恣意破壞,而且當地的人民遭受的暴力行為也持續增加,所以我們呼籲,要全球人民強烈關注這問題。

亞洲是世界主要宗教的發源地,耶穌的福音首先在此扎根。儘管在過去歷史上經歷諸多困難與挑戰,但亞洲教會仍屬年輕且充滿活力。我們在亞洲的信仰旅程並非一帆風順,但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激勵我們,重返宗徒福傳的顯赫歲月。在普世教會共議性之旅的啟迪之下,我們樂觀地回應主基督的召叫,肩負起廿一世紀在亞洲的福傳使命。

在亞洲的基督信仰旅程中,沒有哪個地方比緬甸所面臨的挑戰更為艱鉅。我們這一小小羊群,正因天災人禍在各方面所導致的危機而流離失所,使人們必須忍受巨大的痛苦。我們的人民在遷移流徙。不但家破人亡,有些教堂更是首當其衝,遭到嚴重地破壞與摧毀,十字架的苦路在亞洲許多地方是痛苦的現實。

然而,緬甸和亞洲的教會矢志為和好努力,就像那群在十字架苦路上跟隨了耶穌的忠信婦女一樣。我們像那些婦女一樣地繼續含淚前行,深信在相互尊重、彼此友愛的過程中,將看到所有的傷口癒合,看到一線希望、一道和平和正義的曙光,普照在每一個飽受苦難的國家。讓我們祈求,願在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天主教會帶領整個人類大家庭踏上治癒世界和地球的遠行,最終帶領我們走向新天新地。

我們代表亞洲人民祝福你們,願每一位都有一個蒙受祝福和鼓舞人心的旅程。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譯)

教宗主持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開幕彌撒:讓我們與聖神同行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 Salt+Light Media

10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感恩祭,正式開啟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會議。這一天是亞西西聖方濟各瞻禮,有490位司鐸和主教與教宗共祭,其中370位是出席本屆主教代表會議的神長。全體新樞機和樞機團成員以及25000名信友在場參禮。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首要之務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明,“我們在此不是為開一場國會會議或討論一項改革方案”。我們在此是為了“以耶穌的目光一起行走,祂讚頌天父,接納勞苦和負重擔的人。因此,我們要以耶穌的目光為起點,這是祝福和款待的目光”。

“這就是主教會議的首要任務:將我們的目光重新聚焦於天主,成為一個慈悲地看待人類的教會。一個團結友愛的教會,或至少是尋求團結和友愛、聆聽和對話;一個祝福和鼓勵人的教會,幫助那些尋求上主的人,以善意來撼動冷漠者的心,為使人接納信仰之美開闢道路。一個以天主為中心的教會,因此對內不製造分裂,對外決不苛刻。一個與耶穌一起冒風險的教會。這就是耶穌所希望的教會。”

教會與當今的文化和牧靈挑戰

教宗省思的中心是彌撒福音敘述的事件,其中顯示耶穌“那種看得遠的目光”。洗者若翰對耶穌的身分有懷疑,耶穌“走遍了許多城市,儘管行了奇蹟,這些城市也沒有悔改;人們指控祂貪吃嗜酒,可在不久前他們卻埋怨洗者若翰過於節制”。(參閱:瑪十一2-24)但耶穌並沒有因此而悲傷,反而讚頌天主,因為祂啟示給小孩子和神貧的人(參閱:同上25)。

教宗解釋,耶穌“能夠發現隱藏的善在成長、聖言的種子得到純樸人的接納、天主國的光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同時,耶穌的目光也“轉向最弱小者、受苦的人和被丟棄的人”。“耶穌這款待的目光也邀請我們成為一個好客的教會,不關閉大門”。

“在如同我們這樣的一個複雜的時代,呈現出文化和牧靈上的新挑戰,這要求我們內心保持親切及溫和的態度,好能沒有顧慮地進行交流。在同道偕行的對話中,在這美妙的‘聖神內的行程’中,我們作為天主子民一起行走,能藉著上主在合一及友誼中成長,以上主的目光看待當今的挑戰;用聖保祿六世的一句美好的話語表達,就是成為一個“以交談的形式出現”的教會。(《祂的教會》通諭67號)”

沿著聖方濟各的足跡行走

教宗告誡,今日的困難和挑戰不能導致教會 “僵化,成為海關”,將自己武裝起來“與世界對抗”,並“向後”觀望、變得“不冷不熱”、屈服於“世界的時尚”,以及只顧自己。相反,我們需要的則是“沿著亞西西聖方濟各的足跡”行走,去修復基督的教會。

“召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正是為提醒我們:我們的教會常需要淨化,需要‘得到修復’,因為我們眾人都是一個得到寬恕的罪人的子民,都是被寬恕的罪人,總是需要回到耶穌的源頭,重新走上聖神的道路,將祂的福音傳給每一個人。”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恩寵與共融的場所

教宗再次要求眾基督徒效法聖方濟各,他“在一個充滿爭奪和分裂的世代,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聖統的教會與異端潮流、基督徒與其他信徒的對立中,沒有批評或痛斥任何人”,他“只使用了福音的武器,即謙卑與合一、祈禱與愛德”。

教宗最後表明,正是聖神“常打破我們的期望,為的是創造一些新事物,它們超越我們的預知和我們的消極情緒”,聖神才是世界主教會議的主角。“讓我們向祂敞開心扉、向祂呼求,以信賴和喜樂之情與祂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蒙古主持彌撒:無償的愛帶來持久的喜樂

圖片:Vatican Media

唯有愛能真正滿足人的心。什麼愛呢?天主對人類無償的愛,以及人類以同樣無償的愛,懂得愛天主愛他人。教宗方濟各將基督信仰的這個基本真理作為他彌撒講道的中心,將這個信息留給蒙古的教會小團體。9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烏蘭巴托的草原體育館主持彌撒聖祭,大約2000人在場參禮。

天主的游牧者

彌撒當中,教宗身後是一個巨大的櫻桃紅木十字架,側面則是一尊聖母木雕像,是多年前一位蒙古婦女在垃圾堆裡撿到的那一尊。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開門見山,以當天彌撒聖詠中的祈禱為線索,論述“我們心中的渴求”和“為我們解渴的愛”。

關於“我們心中的渴求”,教宗說,“你們中的許多人對行走的美好及疲勞已習以為常”,就像亞巴郎和跟隨基督的每一個人那樣。換句話說,“我們是天主的游牧者”、“尋找幸福的朝聖者”,同時也尋找“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方向、生命活動的動力”。

“基督信仰回應這種渴求,並認真對待這渴求,不將它移開,不試圖以權宜之計或替代品來滿足這渴求。因為在這渴求中蘊含著我們的偉大奧秘:它使我們向永生的天主敞開心扉,明認天主是愛,祂與我們相遇、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並使我們彼此為兄弟姐妹。”

當心不能解渴的捷徑

接著,教宗談到“為我們解渴的愛”。教宗指出,每個人的生命都經歷過乾旱枯竭的土地,就是我們所稱的孤獨、辛勞及貧瘠。我們內心的乾枯有如此多的形式和時刻,但我們不可釀成錯誤,採用有誘惑力卻無法令人滿足的捷徑來予以消除。

“如果我們認為,成功、權力、財物足以解除我們生命中的飢渴,這是一種世俗的心態,不會帶來任何益處,甚至會讓我們比以前更覺得乾枯。耶穌卻為我們指明道路:‘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

唯獨愛能治癒創傷

教宗解釋說,“在基督信仰的核心,有這樣一個令人震驚和非同尋常的道理:若你失去生命,若你慷慨地奉獻生命,若你冒著危險將生命致力於愛,若你將生命作為無償的禮物奉獻給他人,那麼生命就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在你內傾注永不消逝的喜悅、內心的平安和支撐你的內在力量”。教宗又補充一句說,“我們需要內心的平安”。

“這是耶穌邀請我們去發現的真理,也是耶穌願意向你們所有人、向蒙古這片土地揭示的真理:成為快樂的人,無需強大、富有或有權勢。唯有愛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唯有愛能治癒我們的創傷,唯有愛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喜悅。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並為我們敞開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第三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彌撒:祖父母與青年在豐富交流中一起成長

圖片:Vatican Media

普世教會於7月23日主日慶祝第三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主題是「祂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路一50)。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參禮信友超過8000人。教宗在講道中省思了當天福音的三個比喻,指出其共同點是「一起成長」。

麥子和莠子一起長

當天福音的第一個比喻是麥子和莠子長在同一塊田裡(參閱:瑪十三24-30),這提醒基督徒要腳踏實地展望生活。教宗解釋道:「在人類歷史中,正如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那樣,夾雜著光明與陰影、愛與自私,甚至連善與惡都在某種程度上彼此交織、密不可分。」因此,腳踏實地的態度使人放下意識形態,「理解到罪惡不只來自於外界,更要與我們每個人內在的惡作鬥爭」。

耐心信賴上主

基督徒不可「衝動、激進」地剷除惡的種子、留下善的苗子。「我們常見的一種誘惑是追求『純淨的社會』、『純淨的教會』。而在淨化的過程中,我們恐怕會失去耐性、毫不妥協,甚至對犯錯的人暴力相向。」

教宗指出,面對惡的正確態度是要有耐心。這讓我們能尊重他人,意識到「天主的化工最終必定勝過於惡」。

接受生命的奧妙

教宗接著提到,年長者有時眷戀過去,想要改正以前的過失。然而,耶穌邀請祖父母和年長者「祥和又有耐心地接受生命的奧妙,把判斷留給上主,不要遺憾又懊悔地度過餘生」。

「晚年的確是一段蒙福的時光,因為這是一段修和的時節,要溫柔凝視那已顯露的光明,即使存在著陰影,也要信賴盼望天主播下的好麥子必將勝過於魔鬼要使我們心煩意亂的莠子」。

通過豐富交流來建設友愛社會

當天福音的第二個比喻是天國在人類歷史中有如一粒渺小的芥子。成長茁壯、日漸老去,相似於芥子長成大樹,讓他人得以乘涼。

教宗表示,祖父母為兒孫提供一個學習家庭溫暖、溫柔呵護的地方。「在這豐富的交流中,我們能學習到生命之美,建設友愛的社會,並在教會中促進彼此相遇,聖神所啟發的傳統與新穎得以對話」。

信仰傳承

第三個比喻是以天國的酵母揉和麵團。教宗強調,這「揉和」的動作意味著邀請代際交流。因此,我們必須克服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避免老人遭到邊緣化、被遺棄、孤獨終老。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邀請青年與長者分享恩典、一起成長、互相聆聽、彼此交談、互相扶持。

彌撒禮成時,五名年長者把世青節十字架交予五名青年。後者即將啟程前往里斯本,參加將於8月1日至6日在葡萄牙舉行的世青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彌撒:跟隨耶穌、宣講聖言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2023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正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降福了要授予新任教省總主教的羊毛肩帶。在彌撒講道中,教宗強調了聖伯多祿和保祿的教導,他們透過作耶穌的門徒、跟隨祂,並宣講福音,來回答人生的關鍵問題——「為我來說,耶穌是誰?」

教宗省思道,教會蒙召以同樣的方式成長,「跟隨上主,持續謙遜地尋找祂」,以及「在世界前宣講福音,使人心向天主的臨在敞開」。教宗邀請信眾將耶穌帶到各地,特別是「貧困、衰敗和排斥現象根深蒂固的地方」。

教宗稱聖伯多祿和保祿是兩位深愛上主的宗徒,是「教會信仰的兩大柱石」。教宗指出,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參閱:瑪十六15-16)教宗表明,這個答案是「一段旅途的果實」,是伯多祿跟隨上主、與祂同行、跟在祂身後一段時日的親身經歷的結果。

唯有到了此時,「伯多祿才達到靈性的成熟,使他在恩寵下如此明確地宣認信仰」。「伯多祿告訴我們,針對『為我來說耶穌是誰』的問題,光是教條式毫無瑕疵的說詞,或者一套先入為主的觀念,是不足以答覆的。不。唯有通過跟隨上主,我們才能每天認識祂;唯有藉著成為祂的門徒,聽從祂的聖言,我們才能成為祂的朋友,體驗到祂具有改變力量的愛。」

為此,教宗勸勉信友們不要遲疑或找藉口,因為魔鬼慣用的伎倆是「讓我們以為一切全靠自己的能力,從而剝奪我們對天主聖寵的信心」。伯多祿對我們的叮囑則是要「擺脫一切形式的塵世安全感」,每天跟隨耶穌。只有奮力做「上主的門徒、福音的謙遜僕人」,教會才能「與所有人交談,成為我們當代人的陪伴者、親近者和希望之地」。

談到外邦人的宗徒保祿教宗表示,對於耶穌的同一個問題,伯多祿的答覆是「跟隨」,保祿的答覆則是「宣講」。為了宣講耶穌基督,保祿宗徒翻山越嶺、遠渡重洋,走遍城市鄉間,不顧匱乏和迫害。

「我們要是回顧保祿的生平,他似乎越是宣講福音,就對耶穌的認識越深。通過向他人宣講聖言,他能更深入理解天主的奧秘。」教宗說,外邦人的宗徒教導我們,「每當我們投入福傳使命時,我們自己也在接受福音」。

隨後教宗提到,在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當天,新任教省總主教領受羊毛肩帶,那是「與羅馬教會共融的標記」。教宗期勉這些總主教說:「願你們效法伯多祿和保祿宗徒。你們要做跟隨的門徒、宣講的宗徒。你們要與全體天主子民一起把福音之美帶到各地。」

在彌撒講道的結尾,教宗向巴爾多祿茂大公宗主教派遣的代表團表達問候。教宗說:「謝謝你們的臨在!讓我們攜手前行,跟隨並宣講天主聖言,增進手足情誼。願伯多祿和保祿陪伴我們,並為我們轉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聖神帶來和平,惡神則樂見不和

2023年5月28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慶祝聖神降臨節,5千信友參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著重論述了促進「和諧」是聖神行動的果實。世界則存有太多的不和及分裂,「我們眾人雖然互為一體,卻感到彼此分離,因冷漠而麻木,因孤獨而感到壓抑」。

教宗指出:「在我們順從惡和製造分裂的行動中,存有“那欺騙了全世界的(默十二9)惡神。牠樂於見到對抗、不義和誹謗。面對不和睦的惡,我們的努力不足以建立和諧。上主於是在祂逾越奧蹟的高峰、施予救恩的高峰,向受造的世界傾注了祂聖善的神,以此對抗分裂的神,因為聖神創建和諧,是帶來平安及合一的神。」

關於和諧的特性,教宗闡明這並非同化或一律化,而是尊重和珍視每個人的特恩。教宗說:「聖神不像我們那樣以結構化的計劃開始行動,我們卻經常迷失在自己的計劃中;聖神則不,祂以慷慨施予不求回報和豐厚的恩典為開端。事實上,經上記載在五旬節那天『眾人都充滿了聖神’』(宗二4)。眾人都充滿了,教會的生活就是這樣開始的:不是來自於一個確切和清晰的方案,而是源自體驗到天主同樣的愛。聖神就是這樣創建和諧,邀請我們對祂的愛和祂在別人身上呈現的恩典感受到驚奇。」

 教宗自然也談到正在行進中的同道偕行進程,強調這段行程必須在聖神的吹拂下進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能成為一種議會,提出根據塵世議程的權利和需求,它不是隨風而去的機會,而是順從聖神的氣息的大好時機。」

教宗強調:「藉著賦予生命的聖神,我們蒙受上主的愛,希望獲得了重生。我們要在教會內建立和諧。如果我們願意有和諧,就去尋找聖神,而不是用世俗來填充。沒有聖神,教會就沒有活力,信仰只是一種教義、道德只是一份義務、牧靈只是一項工作而已。」

教宗再次叮囑信友們:「讓聖神來塑造我們,超越我們草率的判斷和對促進修和與共融的抗拒,超越我們一切可能的固執。」教宗也請眾人詢問自己:「我活出信仰的方式是順從聖神,還是固執?固執於文字、固執於僅是一種生活冰冷表達的教義嗎?」

最後,教宗邀請信友們祈求聖神降臨,因為聖神「使被邪惡撕碎、因創傷破裂,以及因內疚而分散的心和諧一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主徒會總會長張少麟神父:復活期第六主日講道分享及祝賀兩位新神父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復活期第六主日講道
撰文:張少麟神父

各位主內兄弟姐妹,今天我們教會慶祝復活期第六主日。在今天的福音裡,我們聽到耶穌在升天前許諾遣發聖神來到教會,引導我們遵守天父的誡命,並以愛去生活。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生命就像讀經一中皈依的撒瑪黎亞人一樣,在領洗時,我們也領受了在聖神內的新生命。聖神會一直引領我們的生命歸向基督,愛慕基督,侍奉基督。而我們的態度就是不斷地向聖神開放自己,與天主的恩寵合作,才能結出永恆的果實。

一個擁有在聖神內新生命的人,不只要努力地成為一位好的基督徒,天主的好兒女;更該在信徒生命的成長中,成為基督的門徒,成為基督的見證人。就如在今日讀經二的伯多祿前書中所說的:「如果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

今日我們要特別感謝天主召叫了王天偉和王新亮成為神父。他們不但以成為一位好的基督徒,成為天主的好兒女,作為他們人生的目標。他們更加願意為基督踏出多一步,奉獻自己的一生為基督的教會服務,為天主的子民服務。

藉著這個機會,我邀請大家想一想,為何一個人願意為基督奉獻一生,成為神父呢?

我堅信,除了天主的召叫與恩寵,很關鍵性的一點,就是他們在生命中經驗到天主的愛。這個在聖神內所經歷天主愛的經驗,可以改變我們整個人的生命,整個人生的方向。這個在聖神內與天主的愛相遇的經驗,也能幫助我們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去為愛天主度一個以愛還愛的生活。

首先,讓我們注視耶穌基督。耶穌以愛克服了痛苦與死亡,給我們帶來更豐盛的生命。

聖若望福音告訴我們:「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 得永生」(若三16

當聖奧斯定體驗到天主對他的愛時候,他說:

「主呀,我愛你愛得太遲了,太遲了。」

「主啊,我們是因你而受造的,除非氣息在你內,我們的心靈將不得安寧。」

今日我們很有福氣,見證了王天偉神父和王新亮神父,在他們的生命中聽到耶穌對他們說:「你愛我嗎?」而他們一起回答了:「主,你知道我愛你」,而奉獻了自己,成為神父。與此同時,他們的父母,也一樣聽到了耶穌對他們說:「你愛我嗎?」而他們也一起回答了:「主,你知道我愛你」,而奉獻了他們心愛的兒子給天主,為天主的教會服務。我相信,此時此刻,耶穌也在問我們每一個人,「你愛我嗎?」

各位主內兄弟姐妹,如果今天或明天你發現了天主在你生命中的愛,也感受到天主對你的愛,我鼓勵你,勇敢和大方的去回應天主對你的召叫,為教會的益處奉獻自己,成為神父,終身執事,修女和修士。在我們當中,或者會有人說,我已經結婚了,沒有機會了。但耶穌卻邀請我們可以奉獻我們的孩子,為孩子的聖召祈禱。

讓我們為王天偉和王新亮兩位神父祈禱,使他們成為天主得力的助手,傳揚天國的福音;成為好的牧者,牧養天主的子民。在他們鐸職的生活裡,時時默想主的誡命,信仰所宣讀的聖道、教導所信仰的、實踐所教導的。

按此閱覽主徒會相關資訊

左二:王天偉神父;右二王新亮神父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教宗在匈牙利主持彌撒:基督呼喚我們的名字,派我們出去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4月30日、他牧靈訪問匈牙利的最後一天,第一項活動便是為該國信眾主持主日彌撒。當天數萬人齊聚在布達佩斯科蘇特・拉約什(Kossuth Lajos)廣場參加教宗主禮的彌撒。教宗的講道從該主日的福音出發(參閱:若十1-10),省思了耶穌善牧的形象,以及祂獨特的兩個作為:祂呼喚祂的羊的名字,引領他們走出去。

呼喚名字

教宗首先闡明,天主呼喚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渴望「救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賜予我們豐富的生命和無盡的喜樂」。耶穌是世人的善牧,祂來召叫我們、帶我們回家。

接著,教宗解釋道,耶穌善牧輕輕呼喚了我們每個基督徒的名字,邀請我們領受並廣傳祂的愛,「使祂的羊棧包容所有人,而非排斥其他人」。為此,我們蒙召培養友愛,避免分裂,「敞開心扉相親相愛」。

善牧「引領他們出來」

耶穌善牧呼喚祂的羊後,「引領他們出去」,派他們到世界各地去「為祂的聖愛作見證」。那是「善牧賜予我們新生命的愛」。

談到門的圖像,教宗表示,主耶穌這扇門不僅通往「教會的羊棧」,也「引領我們回到世界」。教宗提醒道,面對孤獨和弱勢的人、外來者和移民,千萬不可緊閉著門。有時候,連我們教會團體的門也是關著的,不向那些渴望天主寬恕的人敞開。

教宗叮囑信友們說:「拜託,讓我們敞開那些門!讓我們嘗試在我們的言語、行為和日常活動上效法耶穌,有如一扇敞開的門、一扇絕不在任何人面前關上的門、一扇讓每個人都能進入並體驗到天主聖愛之美的門。」

成為敞開的門!

說到這裡,教宗特別勉勵所有主教和司鐸,也就是教會內的所有「牧者」,期許他們「愈加成為敞開的門,為天主聖寵提供助力」。教宗也鼓勵眾位平信徒,包括要理教員、牧靈工作者、從政人士和社會領袖,「成為敞開的門,打開心胸、包容一切,從而促進匈牙利在友愛中成長」。友愛是「和平的途徑」。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期勉信眾絕不可灰心喪志,卻要謹記耶穌善牧呼喚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以祂無限的慈愛照料我們」。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彌撒禮成時帶領信眾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在念經前的講話中,教宗將「全歐洲的信仰和未來」,特別是將和平託付於聖母聖心。

教宗念及鄰近匈牙利的烏克蘭,指出他已將烏克蘭人民和俄羅斯人民奉獻給聖母。在此訪問期間,教宗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前,祈求聖母說:「妳是和平之后。求妳在人民及其領導人的心中注入建設和平的渴望,使年輕世代得到一個有展望、而不是有戰爭的未來,一個充滿搖籃、而不是遍地墳墓的未來。」

聖母瑪利亞陪伴了初期教會的信友團體,以祈禱幫助門徒們團結一心。為此,教宗祈願在聖母的助佑下,在歐洲的教會能重新找到「祈禱的力量,常懷謙遜和服從的態度」,作出「令人信服的見證」,「喜樂地宣講」福音。

接著,教宗感謝匈牙利政府當局和全體人民的熱情款待。教宗尤其感謝那些遠道前來與他相會的人。教宗說:「我格外掛念病患和老人,那些無法與我們同在的人,那些孤獨的人,以及那些失去對天主的信心和對生活的盼望的人。我關心你們所有人,我為你們祈禱,我賜予你們我的降福。」

此外,這次也有許多基督信仰其它宗派的信徒對教宗此行投以關注。教宗為此期勉所有基督信徒始終互相扶持,因為我們都領受了基督的福音。

教宗最後鼓勵匈牙利人民傳揚基督的喜樂,並祈求天主降福他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專頁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記住且前行,回到與耶穌的初次相遇

教宗方濟各4月8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40位樞機、25位主教及200位司鐸共祭。禮儀於晚上7點30分開始,教宗降福了新火並點燃復活蠟燭。然後是燭光遊行,參禮的信友手持蠟燭,在三次高唱“基督之光”的執事的帶領下,共祭神長走向中央祭台。接著是復活宣報、聖道和聖祭禮儀。當晚有8位成年慕道者領受洗禮、堅振和聖體聖事。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邀請信友們“要記住且前行!如果你找回了初愛,找回了與天主相遇的驚奇和喜悅,你就會繼續前進”。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3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夜晚即將過去,黎明出現了第一縷曙光,這時,婦女們開始向耶穌的墳墓前行。她們猶豫不定,感到迷惘,心中因失去所愛的人而痛苦不已。但是,當她們來到那裡,看到空空的墳墓,就改變了方向,改變了路線;她們離開了墓地,跑去向門徒們宣告一個新行程:耶穌已經復活,並在加里肋亞等待他們。在這些婦女的生命中經歷了“復活”,也就是“逾越”: 事實上,她們從悲傷地走向墳墓,到喜悅地奔向門徒,告訴他們不僅主已復活,而且還有一個需要立即到達的目的地,加里肋亞。與復活者的約會就在那裡。門徒們的重生,他們心中的復活要從加里肋亞開始。讓我們也走入門徒們從墳墓到加里肋亞的這段行程。

福音說,婦女們“去看墳墓”(瑪二八1)。她們認為耶穌仍在死亡之地,一切都已經永遠結束。有時,我們也會認為與耶穌相遇的喜悅只屬於過去,而現在我們所瞭解的主要是被封閉的墳墓:那些我們的失望、苦澀和不信任,那些“什麼也做不了”、“事情永遠不會改變”、“最好活一天算一天”,因為“誰也不能確保明天會怎樣”。我們也一樣,如果我們被痛苦所折磨,被悲傷所壓抑,因罪惡而羞辱,被一些失敗所困擾,或被一些擔憂所糾纏,我們就會體驗到疲憊的苦味,看到我們心中的喜樂被熄滅。

有時,我們只是感到每日生活的艱難,厭倦了在這個世界的橡膠牆前冒險,這個世界似乎總是讓更狡猾和更強大的法則占上風。還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對邪惡的力量、撕裂關係的衝突、似乎主宰社會的算計和冷漠的邏輯、腐敗的毒瘤、不義的泛濫以及戰爭的殘酷感到無力和沮喪。此外,我們可能還與死亡面對面,因為死亡奪走了我們親人的甜蜜陪伴,或是在疾病或災難中與死亡擦肩而過,我們很容易陷入幻滅,希望之泉變得枯竭。因此,對於這些或其它情況,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情況,我們的步履在墳墓前停了下來,我們一動不動地哭泣和後悔,孤獨和無力地重復著“為什麼”。那一連串的“為什麼”……

然而,經歷到復活的主的婦女們並沒有在墳墓前癱瘓不動,福音說:“她們趕快離開墳墓,又恐懼又異常喜樂,跑去報告祂的門徒。”(瑪二八8)。她們帶來了永遠改變生活和歷史的消息:基督已經復活!(同上6)。同時,她們也守護並傳達了主的囑託,邀請門徒去加里肋亞,因為在那裡他們會見到祂(同上7)。然而,兄弟姐妹們,我們今天問自己:去加里肋亞意味著什麼呢?有兩點:一方面是離開封閉的晚餐廳,去到外邦人居住的地區(參閱:瑪四15),從隱藏中走出來,向使命敞開,擺脫恐懼,走向未來。另一方面,這很美,意味著回到起點,因為一切都是從加里肋亞開始的。在那裡,主耶穌第一次遇見並召叫了門徒。因此,去加里肋亞就是回到最初的恩典,重新獲得燃起希望的記憶,那是我們被復活的主所標明的“未來的記憶”。

這就是主的復活所做的:推動我們前進,從失敗感中走出來,移開我們經常把希望禁錮在其中的墳墓的石頭,充滿信心地展望未來,因為基督已經復活,祂改變了歷史的方向;但是,為了做到這一點,主的復活要將我們帶回到過去的恩典之中,讓我們再回到加里肋亞,我們追隨耶穌的故事開始的地方,第一次召叫是在哪裡。這要求我們重溫那些時刻、那些情境、那些經歷:在那裡我們遇到了主,經歷了祂的愛,並接受了對我們自己、對現實、對生命奧秘的全新而明亮的目光。為了重新站起來,重新開始,重新上路,我們總是需要回到加里肋亞,也就是說,不是回到一個抽象的、理想的耶穌那裡,而是回到我們與祂第一次相遇的鮮活、具體、內心激動的記憶中。是的,兄弟姐妹們,為了前行,我們必須回憶;為了擁有希望,我們必須滋養記憶。這就是我們的邀請:要記住且前行!如果你找回了初愛,找回了與天主相遇的驚奇和喜悅,你就會繼續前進。要記住且前行。

要記住你的加里肋亞,並走向你的加里肋亞。那是你親自認識耶穌的“地方”,在那裡,祂對你來說不再是一個像其他人一樣的歷史人物,而是生活中的人物:不是一個遙遠的天主,而是一個親近的天主,祂比任何人都更瞭解你,比任何人都更愛你。弟兄姐妹們,請記住加里肋亞,記住你的加里肋亞:記住你蒙召、那個在特定時刻對你說話的天主聖言;記住那在聖神內的強烈體驗,在辦告解之後感受到寬恕的巨大喜悅,那祈禱的濃厚和難忘的時刻,那在你內心燃起並改變你生命的光芒,那個相遇,那個朝聖之旅!……每個人知道自己的加里肋亞在哪裡,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內心復活的地方,那個最初、打下基礎、改變一切的地方。我們不能讓它留在過去,復活的主邀請我們去那裡度逾越節。要記住你的加里肋亞,使它成為記憶,讓它在今天重新煥發生機。你要回到與祂的第一次相遇。你要問問自己那是怎會回事,何時發生的,你要重建它的背景、時間和地點,重溫那份情愫和感受,重現那份顏色和味道。因為你知道,當你忘記了那初愛,當你忘記了那第一次相遇,你的心就開始積聚灰塵。你也就體驗到了悲傷,就像門徒們一樣,一切似乎都沒有前景,巨石將希望封閉。

但今天,弟兄姐妹們,上主復活的力量邀請我們移開失望和不信任的巨石;主耶穌,祂非常善於推翻罪惡和恐懼的墓石,祂想要照亮你神聖的記憶,你最美好的回憶,讓你與祂的第一次相遇具有現實意義。記住且前行:要回到祂身邊,找回天主在你心中復活的恩寵!回到加里肋亞,回到你的加里肋亞。

弟兄們,姐妹們,我們要跟隨耶穌到加里肋亞,在那裡遇見並朝拜祂,祂在那裡等待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重新體驗當初發現祂活著時,我們宣告祂為我們生命主宰的美好。讓我們回到加里肋亞,回到初愛的加里肋亞: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加里肋亞,在那初遇之地,讓我們重獲新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