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君樞機:我的教宗本篤

圖片來源:陳日君樞機

我的教宗本篤

撰文:陳日君樞機

1. 我回憶中的教宗本篤

我不記得何時開始認識教宗本篤,但我記得,當親身認識他後,會感覺到他與某些人對他的描述恰好相反 —— 有人稱他是「天主的獵狗」,但我覺得他是我認識的人之中最溫和良善的。當然,他主管信理部多年,其間肯定需要質問抱持著有問題觀點及道理的神學家,但我知道他對這些神學家仍是非常尊重且以禮相待,甚至可以說是很友善。

而本篤對一般教友更加和藹可親。他那時服務的信理部位於伯多祿大殿的右邊,而其住處則在伯多祿大殿的左方,所以他每天均須來回經過伯多祿廣場,任何人遇到他、問候他,他總會停步親切與其對話,給予祝福。

我有較多機會接觸本篤應該是在傳信部唐高樞機(Cardinal Tomko)組織的那些討論中國教會的會議上。他發言時有條不紊,語氣謙虛,且記性特別驚人,任何人的論點說話他都記得很清楚。

2. 我最敬愛的教宗本篤

感謝天主,讓我於慈幼會受到很好的信仰培育 —— 在備修院、初學院、哲學院所受的培訓可說是相當保守;後來到意大利進修哲學、神學時所受的培訓也很深入認真,讓我更懂得尊重教會的傳統。當然那時充斥著梵二大公會議前的氣氛:我們這些年輕學生對教會革新當然有很大希望,但那絕對不是一種拋棄過去、擁抱將來的態度。教宗若望廿三在梵二開幕大禮上的訓詞正正說出我們的期待。

如果純粹以保守或先進來形容,我們可以說是先進的一派。而那時德國科隆(Cologne)教區的若瑟弗林斯樞機(Cardinal Joseph Frings)帶入梵二的專家 —— 年輕的拉辛格教授(Joseph Ratzinger,即以後的教宗本篤)也屬於先進派。但這樣的二分法是有問題的,生命的進展全靠保守和前進的互相平衡。大公會議是教宗和主教們執行最高權威的信理領導,曾被稱為先進的拉辛格後來也被人標籤為保守派,但其實他從沒有改變,他主張並接受教會的更新,同時也絕對珍惜並尊重教會純正寶貴的傳統。很多人都會欣賞教宗本篤的神學思想,而我在慈幼會內的培訓使我特別容易認同他的訓導。

大公會議之後,教會內的混亂是因為有人堅持極左或極右的立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這個「雙名」也正是取自領導了教會大公會議的教宗若望廿三世和教宗保祿六世)藉着拉辛格樞機的協助,穩固地領導了梵二後的教會。

3. (我以為)最寵愛我的教宗本篤

前面曾提到唐高樞機所組織的會議 —— 當時傳信部和國務院一起處理中國教會的事務,拉辛格也以信理部部長的身份參加。

當他接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並取名本篤十六世後,對我們中國的教會特別展示關懷 —— 教宗選擇樞機時絕對是出於他自己的個人選擇,而他竟然在第一批所選的樞機中,也加上我這位已作出退休請求的香港主教於名單之列,很明顯是希望我能為中國教會事務作出貢獻。

我曾有機會遇上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他是教宗本篤的好朋友。我問他:「你對我們的教宗有怎樣的看法?」他毫不猶豫地說:「他很害羞(He is very shy)。」本篤從不願意用權威辦事。那時傳信部的部長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亞洲樞機迪亞斯(Cardinal Dias),雖然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Cardinal Bertone)是站在教宗一邊,跟我同是慈幼會會士,但國務院負責中梵談判的官員帕羅林蒙席(Monsignor Parolin)跟隨傳信部部長,不太同意教宗本篤的策略,更不歡迎我的參與。

我曾為這事向教宗抱怨,並要求他讓我在他面前與那兩部門的首長面對面談論這事。本來當面投訴他的兩位高官,不是會令教宗很尷尬嗎?但教宗竟接受了我的要求。只可惜這次會面並沒有任何成效。

教宗本篤於2007年為中國所寫的一封信,部份被糟蹋了(詳見我所寫的《為了熙雍,我決不緘默》一書);他所設立的一個龐大委員會也未能發揮太大作用,後來新主席上任,更使到這委員會毫無聲息地消失了。

教宗本篤退休後,我也有機會去梵蒂岡問候他,但那時當然不便再跟他討論任何問題。當他出版《最後談話》(Ultime Conversazioni)一書,他立刻送一本給我,並附上一句親自寫上的說話:「在祈禱中我倆合一 」(“in unione di preghiera”)。過了不久,韓大輝總主教大概不知道教宗已送了一本給我,也買了一本帶給教宗,請他簽名後再送給我。這次教宗所寫的竟是:「我倆在祈禱和思想上合一 」(“in unione di preghiera e pensiero”)。我以為「我是教宗特別寵愛的一個」這想法,不會是太過份吧?

教宗若望保祿經常會宴請客人,教宗本篤卻鮮有為之。記得那一年,我陪香港終身執事朝聖團到意大利,打算參與教宗主日的三鐘經祈禱,豈料本篤當時正在意大利東北貝盧諾 (Belluno)避暑,他知道我從威尼斯去他避暑之處並不方便,竟然找到意大利警方幫忙,用直升機送我去;而終身執事乘坐的旅遊車也有警車開路。三鐘經後,他們對我說:「教宗請你吃午飯。」那天溫馨的景像,我一生也不會忘記。

圖片來源:陳日君樞機

來源:陳日君樞機個人網誌-平安抵岸全靠祂

教宗本篤十六世:梵二後教會的教父

CNS photo/Tony Gentile, Reuters

就在今天,2022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一位偉人離我們而去。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其人生的最後居所裡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五歲。天主子民今天在祈禱中,向這位真正屬於天主的人致敬。

無容置疑,我們難以總結像他這樣的一生。在他多面向的事奉裡,實在無法將之歸類。我們可以從這位偉大教宗的精神遺產保留甚麼呢?

首先,讓我們說說他仍是神父時懷著信德領受的恩寵;之後就是他精闢的神學工作和他與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緊密的合作;最後是他在任教宗時深刻改革的一面。

對我來說,這些是重要的元素。簡而言之,若瑟‧拉辛格身為已受洗禮的人,在其生命的每個階段,他都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工作放置在更新一切的天主手中。

梵二後教會的教父

若瑟‧拉辛格是位首先熱切地注視神聖奧蹟的神學家,並是很重要的一位,他在德國最享負盛名的大學裡擔任教授多年。無論在他對聖文德的博士研究,抑或他在此時期在大辯論中所受到的知性影響,他總是知道如何抗拒將把「啟示」囚禁在意識形態束縛中的誘惑。他懂得如何把透過忠信之恩所賦予給他的堅定,帶入教會兩千年歷史神學傳統精神中,並將之翻譯成為我們今天男男女女都能夠明白的方式。

我記得他與哲學家Jürgen Habermas合著的對話錄;它肯定幫助當代不同大學解答很多問題。正如他後來所說,他的人生在本篤會士的形象中發展出來。這些修士在不斷尋找天主當中成為了是歐洲的建設者,「彷彿他們正期待著世界的末日或自己的死亡,但於存在的的意義上:他們正在尋找在臨時背後的最終結果」。

這種開放態度的對話,同時也使他非常清醒地面對1970年代不少知識份子的天真,他們準備用信仰的寶藏換取膺品。尋求維持天國「既濟」(already there)和「未濟」(not yet)之間豐富的張力,儘量簡化主義當時是多麼受歡迎,拉辛格經常知道如何從這思想中分辨出在基督內的真實啟示。站在可以被視為「混亂的浪潮」面前需要莫大的勇氣。 這當然是他後來被召到羅馬的原因之一。

忠誠的合作者與朋友

在慕尼黑總教區四年的短暫時光之後,拉辛格主教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召喚到信理部服務,擔任該聖部的部長。在長達24年的部長生涯裡,他在新的千禧年開始之際,便參與了波蘭籍的聖教宗在闡釋和應用梵二的艱巨工作裡。遠超局限於學術界和流行文化的世界,一些當時流行的烏托邦在教會內找尋到化言人。再一次,這種保存和辨別信仰在教會中蘊藏的意義的使命,不會為他贏得同情。與此同時,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危機和鬥爭,不是反對(因為他們不允許任何怨恨佔據他們的判斷),而是在西方世界面前,這個世界越來越癡迷於海市蜃樓。多年來,兩人之間建立了非常美好的友誼。思想和心靈的合一,其中心點是他們對基督共同的愛。

從個意義上,我記得當我在羅馬學習的幾年裡,本篤十六世以如此開放的方式分享他的經歷時,我被震撼了。事實上,在司鐸年結束的晚禱裡,他說:

我自1946年追隨神學。我在46年的一月開始攻讀神學,也因此,我見證這三代神學家,而我可以說,當時的,以及 1960 年代和 1980 年代的假設是最新的、絕對科學的、絕對幾乎是教條的,但已經過時並且不再有效! 它們中許多看起來幾乎是荒謬的。 所以,要有勇氣抵制表面上的科學方法,不要屈服於當下的所有假設,而要真正從教會的偉大信仰開始思考,它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打開通往真理的大門。

這種對教會傳統極大的忠誠,使他能夠表現出必要的辨別,以辨識真實的「時代徵兆」。從這個意義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擔任信理部首長時,該部門的文件並不「荒謬」,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根本沒有老化!因此,我敢於在這個悲傷但充滿希望的日子裡做推測。基於若瑟·拉辛格的作品和著作而成的「個人集作全集」(Opera Omnia)將載入史冊,並有助於滋養未來幾個世紀神學家的思想。

改革的教宗

自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返回天家之後,拉辛格樞機獲他在樞機院的兄弟選為伯多祿的繼任人。他取名號為本篤十六世,藉此帶出雙種訊息。以歐洲主保聖人之名,他試圖說服他其同時代的人,他有必要回到其出生大陸的基礎(包括耶路撒冷、羅馬和雅典)。取名本篤,他也還繼承了本篤十五世的遺風,這位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宗不得不治癒這場大屠殺造成的創傷。因此,教宗本篤十六世希望警告世人可能有一種暴力的後果,是來自於理性與信仰的分離,或者換句說話,產生自這種「相對主義的獨裁統治」,以及一種與偉大宗教傳統貢獻無關的自指理性。 

如果不回顧司鐸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位的總結將不會完整,他以聖若望維亞納(St. John Vianney)的芳表給司鐸們榜樣。他強調不只聖秩聖事的美麗,也有數以千百計的執事、神父、主教在其每日生活中服務天主子民的無價貢獻。 

本篤十六世數年後以拉丁文宣布退休,震驚全球。不同身體虛弱的狀況出現後,本篤十六世辭任羅馬主教一職是再次展現其勇氣、膽量和自由。猶如被放遂的僧侶,這位聖本篤忠誠的追隨者在梵蒂岡花園的迴廊裡榮休,一所謙卑的住處。

榮休教宗以默禱與默觀來完成他的生命,以證明祈禱為先的重要。在被速度和技術發展所迷惑的世界中心,他向我們展示真正有效性的地位。就像耶穌生命的前三十年一樣,本篤十六這種隱藏生活的遺風,必讓他的繼任人會在其中發現許多回響。我舉個例子,就好像教宗方濟各在通諭《願祢受讚頌》的默觀核心。還有什麼比重新學習如何運用心眼看待世界的美麗這更好的方法來,減緩瘋狂和毫無意義的消費主義競賽呢。

顯聖容下的人

2013224日的主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榮休前主持最後的《三鐘經》,道出了他默想主在大博爾山顯聖容的成果,這一充滿神學的情節:

在我生命中的這個時刻,我感到這是天主特別對我說的話。上主召喚我『上山』,以祈禱和默想作更多奉獻。這並非放棄教會,相反地,天主要我這麼作,好使我能以至今懷抱的獻身精神與愛,繼續服務教會,而且是以更適合我的年紀、體力所及的方式。

今天,這位偉人離開了我們,無論是其隱沒的生活見證;他對聖洗聖事和聖秩聖事之恩的忠信;他默觀的深度;他辨別真理的神恩;抑或他的判斷和他的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堅實的合作,教宗本篤十六世都留給我們雙重的遺產。一方面,將會成為一部巨大的作品,刻劃在教會傳統的偉大神學中,另一方面,使我們的生活成為人與人之間神性啟示之處的挑戰。就如顯聖容一樣,讓我們允許那耶穌使我們成為參與者的三位一體的活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因此,當時間到來時,我們也將能夠到達我們唯一的,真正的家園。

撰文: Francis Denis

中文翻譯:Porson Chan

里昂的聖依勒内主教-合一的聖師

Stained glass window representing St. Irenaeus of Lyons in the Church of St. Irenaeus in Lyons, France. Photo by Gérald Gambier on Wikimedia Commons.

「願這位偉大導師的訓導能越來越激勵所有上主的門徒走向完全共融的旅程。」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1月21日簽署的法令中所表示的。該法令宣布里昂的聖依勒内(Sant’Ireneo di Lione)主教為教會聖師,並授予他「合一的聖師」的榮銜。

教宗在法令中強調了聖依勒内生活和工作的兩個方面,他「來自東方,卻在西方履行了自己的主教牧職」。法令表示:「他是東西方基督徒之間一座靈修和神學的橋樑,他的名字依勒内帶有和平的印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依勒內生平

聖依勒內生於主曆一二五年,原籍小亞細亞的士麥拿城。青年時,受了高深的教育,除精通聖經外,對希臘文、哲學,也有深刻的研究。而且他有機會與宗徒的若干嫡傳門徒交往。其中最著名者為聖若望的門徒:聖波利卡普。聖波利卡普將他自己與聖若望宗徒和其他宗徒的談話、宗徒所傳的道理,講給聖依勒內聽。

那時候,小亞細亞和高盧(今法國)的馬賽間,商業交易頻繁。東方的商人沿高盧的洛納河上溯至里昂。漸漸地里昂成為西歐的主要商業中心,傳教士紛紛到高盧宣揚福音,創立教會。

里昂的首任主教是聖巴田諾,聖依勒內就是聖巴田諾的得力助手,里昂教會的司鐸。

主曆一七七年,教難爆發,里昂大部分神職人員均遭逮捕下獄,為主致命。依勒內恰巧奉教會當局委派,赴羅馬謁見教宗聖愛琉德里,所以他未獲致命的榮冠。

依勒內從羅馬回到里昂,就被任為里昂的主教,負責治理教務。他在主教任內,全力傳揚聖教,派聖斐理斯、聖福多那督、聖亞基萊烏斯到華倫斯傳教;派聖法魯休、聖藩萊祿到白桑仲傳教。他學習當地的方言,用當地的方言講道,所以傳教的成績,非常美滿。諾斯底邪說在高盧肆虐,淆惑人心。依勒內為了駁斥諾斯底邪說,先下一番苦功,研究是項邪說的內容。然後編撰了一部五大卷的書,引證宗徒的教訓和聖經的文字,針對邪說的內容,逐端予以駁斥。

諾斯底派異端所以能迷惑人心,迅速傳播,其主要原由是它故意帶上神秘的色彩。人們看了,如入五里霧中。依勒內將諾斯底異端的真相盡量揭露,讓它無所遁形,讓眾人認識它與聖教的正統教義完全不符。依勒內那部駁斥諾斯底異端的書,是用希臘文寫成的,其後譯成拉丁文。這本書,暢銷各地,予諾斯底異端以無情的打擊。自該時起,諾斯底異端的勢力,逐漸消沉。

小亞細亞一部份主教,對於復活節的日期,發生異議,不肯服從羅馬教廷的指示。依勒內努力調停,以期解決爭端。(按主曆三二五年,召開尼塞會議,小亞細亞主教不再堅持,完全服從羅馬教廷的指示。)「依勒內」的名字,希臘文原含有「和平」的意義。聖人努力從事和解的工作,使人言歸於好,的確是名實相符。

聖依勒內逝世日期未詳,約在於主曆二零二年左右。根據聖熱羅尼莫的記述,他傾流鮮血,為主致命,獲取致命的榮冠。

聖依勒內的著作,在聖教的神學系統,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生平故事來源:《聖人傳記》  思高聖經學會出版

教宗本篤十六世
論第二世紀偉大教父
里昂的主教聖依勒內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上午,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接見來自各國的兩萬多名朝聖人士,天氣雖然陰冷,人們還是興高采烈的與教宗會晤。在這次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繼續上星期講解要理的脈路,向信友們介紹了初世紀教會另一位巨人,偉大的教父,法國里昂的主教聖依勒內。

教宗根據第三世紀教會歷史家歐塞比(Eusebio)所寫的《教會史》第五冊的記載,指出聖依勒內很可能在公元135年至140年之間出生於今日土耳其的伊茲密兒(Izmir)。少年時受教於那裡的主教波利卡波(Policarpo),這位主教是聖若望宗徒的弟子。我們不知道依勒內在什麼時候從小亞細亞前往昔日稱為高盧的法國,但很可能是教會在高盧里昂地區開始發展的時候。公元177年,依勒內的名字出現在里昂神職班名冊上。那一年里昂的教會團體派遣他攜帶一封信到羅馬,給當時的教宗埃萊烏泰里奧(Eleuterio)。由於他前來羅馬,恰好避開了羅馬皇帝馬爾可‧奧雷利奧對高盧教會的迫害,當時里昂的主教,九十歲的波迪諾(Potino)與其他至少四十七位教友一同殉道。依勒內回到里昂後,立刻被選為那裡的主教。就任主教後,依勒內全心執行主教的職務,約在公元202年至203年之間大概死於殉道。

教宗指出聖依勒內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也是一位善牧。他認為基督信仰不是少數知識份子的專利和特權,而是人人透過聆聽宗徒的繼承人主教的訓誨講道皆可獲得的恩典。這位偉大的教父生活於諾斯替教派盛行的時代,他致力維護教會由宗徒傳承而來的正統,並指出由這個傳承而來的基督信仰的三大特徵,即公開、至一、由聖神啟發而來的。教宗稱這位聖人為打擊異端的勇士,有能力維護宗徒傳承的純正性。

關於宗徒傳承的公開性,教宗說:「宗徒的傳承是公開的,而不是私下秘密的。聖依勒內毫不懷疑教會所傳遞的信仰是來自宗徒和天主子耶穌基督。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訓導。為此,誰若願意認識真正的教義,只要認識來自宗徒的傳承和他們向人宣講的信仰便足夠。這個傳承和信仰,就如聖依勒內說的,是藉著主教的繼承而傳遞到我們身上的。」

教宗繼續說:「關於宗徒的傳承,必須特別重視傑出並極其古老的羅馬教會的訓導。這個教會尤其具有更深的宗徒性質,因為它來自宗徒團體的兩位巨人伯多祿和保祿。從這兩位宗徒直到我們今日的主教們,宗徒的傳承更顯出它的至一性。」

關於這個至一性,教宗援引聖依勒內的話說:「教會即使散佈全球各地,仍然細心固守宗徒們的信仰,一如只住在一個家裡面。同樣地,教會信仰這個真理,一如它只有一個靈魂,有同一顆心。教會同心協意宣報、教導並傳遞這個真理,一如它只有一張口而已。」

教宗談到宗徒傳承的第三個特徵說:「事實上,宗徒傳承並不是委託給有學問的人,而是由天主聖神親自來保證信仰傳承的忠實可靠。這是教會的生命,這個生命使教會永遠保持新鮮、年青、有活力,充滿許多特殊神恩。」

來源:梵蒂岡電臺

英語介紹

按此下載
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祈禱手冊及閱覽更多資訊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反對將信仰歸結為意識型態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近日發表一篇文章,介紹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書面回答德國《赫爾德月訊》(Herder Korrespondenz)的採訪。「對我來説,『逃避到純全教義』的想法看來是完全不切實際的」,這是榮休教宗在接受德國《赫爾德月訊》書面採訪時所表示的。

榮休教宗強調:「最重要的是,信徒提出質疑,而且必須不斷探尋日常生活的艱辛現實背後的信仰現實。在這方面,我認為,『逃避到純全教義』的想法是絕對不能實現的。純全教義就像一個自然保護區一樣,它與信仰的日常世界及信仰的各種需要相分離。真正的教義必須以信德為出發點並在信德内發展,而非置身其外。」

榮休教宗的思想,展現了一個以心靈講話的教會的面容,因為一個只用其正式的教條或其教會組織的功能主義説話的教會,結果是把人都趕走了而不是吸引人。

早在2001年,當時作為教廷教義部部長的拉青格樞機接受德國記者澤瓦爾德(Peter Seewald)的採訪。在記述那次採訪的《天主與世界》一書中,拉青格樞機說:「信德的本質不是從某個時刻開始,我就可以說:我擁有信德了,其他人沒有……信德始終是在旅程中。信德貫穿我們的一生,因而,信德常受到威脅並處於危險之中。信德若能遠離風險、避免轉變為一種可操控的意識形態,也是一件有益的事。一個人只有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忍受並承擔起不信的痛苦和強暴,並最終跨越它,直到在新的人生時期再次變得有生命力時,他的信德才能夠成熟。」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9月26日在飛往布拉格的途中與記者們談話、強調他的「外邦人庭院」的思想時表示,非信仰者與信仰者彼此需要。「天主教徒不能只滿足於擁有信仰,卻需要不斷尋覓天主,更重要的是,要在與他人的對話中以更深入的方式重新認識了解天主。」

信徒不是已經了解所有一切的人,但應在日常生活的現實面前提出問題。信仰不是一個一勞永逸地獲得的財富,而是一個旅程、是持續的發展。信仰絕不是逃避到一個宛如自然保護區的教義裡,與世界分開。信徒需要非信徒的探問和質疑,以免將他們的信仰淪為一種意識型態。這是作為樞機的神學家、後來的本篤十六世教宗多次談論的主題。我們在他的繼任者教宗方濟各的教導中多次看到這一脈相承的一點,例如,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3月25日在米蘭主教座堂與司鐸和修會男女會士交談時,邀請他們在傳福音時擺脫成功的羈絆,不要為今天教會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而悲傷,提醒他們防備把信仰轉化為意識型態的危險。

教宗方濟各說:「有挑戰很好,因為挑戰讓我們成長。挑戰是活潑信德的標記,是一個尋覓上主並保持眼睛和心靈開放的活潑團體的標記。我們應更擔心一種沒有挑戰的信仰,一種被認為是完整的、一切完美的信仰:我不需要其它的所有,一切都好了……自認為已經滿全,彷彿所說的一切都已實現了。」

在那次同樣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還說:「挑戰幫助我們確保我們的信仰不會變成意識型態,意識型態總是有危險。當一個人確信他已有完備的信仰時,各種意識型態就會發芽和長大,然後他自身會變成一種意識型態。所有的挑戰把我們從封閉和既定的思想中解救出來,並促使我們對啓示事實有更廣泛的理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撰寫信函向辭世的兄長告別

CNS photo/, Reuters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兄長格奧爾格(喬治)·拉青格(Georg Ratzinger)蒙席於2020年7月1日在德國雷根斯堡安息主懷,享年96歲。格奧爾格(喬治)蒙席的殯葬彌撒於2020年7月8日在雷根斯堡主教座堂舉行。在此機會上,榮休教宗撰寫了一封信函追念自己的兄長,同時也感謝雷根斯堡的主教沃德霍爾澤(Rudolf Voderholzer)以及向他表達慰問之情的人。

CNS photo/Uwe Moosburger, Bistum Regensburg via Reuters

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私人秘書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在葬禮中宣讀了這封信函。榮休教宗在信函開頭說:「在向我的兄長做最後告別的這個時刻,我與你們同在。」

在追憶兄長的這封信函中,榮休教宗首先提到格奧爾格的司鐸聖召一直有音樂伴隨。他這位身兼司鐸和音樂家的兄長在近乎完全失明的狀況下生活了20多年,但是他卻能以「內在」的力量加以應對。

隨後,本篤十六世也提及兄長的交際能力和幽默個性。他解釋道:「更重要的是,格奧爾格是『天主的人』,樸實和坦誠是他一生的核心。」

此外,本篤十六世在信函中寫說:「6月22日早上離開德國返回梵蒂岡之前,我知道那將是與哥哥最後一次的見面。但是,兩人也都知道,掌管另一個世界的仁善的天主將使他們再次相聚。」

最後,榮休教宗向其長兄、親愛的格奧爾格表示感謝,感謝他所做的一切、所受的痛苦,以及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雷根斯堡的主教沃德霍爾澤表示,雖然榮休教宗無法親自參與長兄的殯葬彌撒,他卻透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參與了禮儀。

CNS photo/Uwe Moosburger, Bistum Regensburg via Reuters

CNS photo/, Reuters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為本篤十六世的兄長祈禱

秉持對教宗的孝愛服從,論司鐸獨身制的新書問世

CNS photo/Ignatius Press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以及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Cardinal Robert Sarah)聯合署名的一本新書 “From the Depths of Our Hearts”,論及司鐸獨身制,本書將於2020年1月15日在法國問世。法國《費加羅報》提前報導了兩位作者的論述,稱這兩位神長「秉持對教宗方濟各的孝愛服從,懷著熱愛教會合一的精神,來尋求真理」,捍衛司鐸獨身制 ,並且闡述他們認為不該改變這一制度的理由。這本新書厚達175頁,分為兩大部分,由榮休教宗和薩拉樞機個別撰寫,並由兩人一同為引言和結語署名。

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為此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他首先引用薩拉樞機的文章,提及「司鐸職務與獨身制在本質和聖事方面的關聯性」。薩拉樞機表示:「任何削弱這關聯性的行為,都會令人質疑梵二大公會議、教宗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訓導。我懇求教宗方濟各明確地保護我們免於這種可能性,否決任何削弱司鐸獨身制的提議,即使僅限於一兩個地區也不行。」對於已婚男子晉鐸的可能性,薩拉樞機稱之為「牧靈的災難、教會學的混亂,以及對司鐸職務的認識不清」。

本篤十六世則在簡短的文章中反省了司鐸獨身的課題,回溯到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榮休教宗表明,從耶穌訂立天人之間的「新盟約」起,司鐸職務與獨身制便彼此結合。在教會的第一個千年裡,「唯有禁性欲的已婚男子,才能領受聖秩聖事」。司鐸獨身制從不是一條信理,但它是拉丁禮教會的規範,近幾任教宗均視之為珍貴的禮物。天主教東方禮教會不排除已婚男子晉鐸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本篤十六世教宗在《聖公會的結合》宗座憲章中談論聖公會信徒尋求與天主教會共融的事務,在拉丁禮教會內通融少數特例。這份文件規定「按照聖座准許的客觀標準來審查個案,也可授予已婚男子的司鐸聖秩聖事」。

此外,針對司鐸守獨身的課題,教宗方濟各也多次表達了立場。他還是樞機時,曾與猶太經師什科爾卡(Abraham Skorka)促膝長談,那次交談後來彙整成書。在與猶太經師的對話中,時任的貝爾格里奧樞機(現任教宗)闡明,儘管司鐸獨身制有其優缺點,但他贊成維持這個制度,「因為千年以來,正面經驗勝過於錯誤。傳統有其分量和效力」。

2019年1月,教宗方濟各在從巴拿馬返回羅馬的途中,在飛機上向記者表示,在天主教東方教會內,執事候選人在祝聖禮以前,可以選擇守獨身或是度婚姻生活。但是,談到拉丁禮教會,教宗方濟各說:「我想到聖教宗保祿六世的那句話:『我寧可在改變獨身制度之前獻出生命。』我腦中浮現這句話,而且想要宣之於口,因為在1968年至1970年、艱辛無比的關頭,它是一句勇敢的話。我個人認為,獨身制是給教會的一份禮物……。我不贊成守獨身是個可有可無的選項。」

2019年10月,在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期間,這個主題再次引起熱烈討論。正如《最後文件》推出的結論,若干主教要求准許祝聖已婚的終身執事為司鐸。然而,教宗方濟各在全程參與會議發言和討論後, 2019年10月26日在閉幕式講話中絲毫沒有提及已婚男子晉鐸的問題。相反地,教宗強調了世界主教會議的四大幅度,即:本地化、生態、社會和牧靈幅度。教宗同時也鼓勵在新的教會職務上發揮創意,增進女性的角色,並談及在有些傳教區聖職人員短缺的現況。教宗指出,某些國家有大批司鐸前往美國和歐洲,「派去本國亞馬遜地區的卻屈指可數」。

在閉幕式的講話中,教宗方濟各向媒體致以感謝。他最後期勉媒體從業人員多多報導大會中的「分析」層面,也就是「文化分析、社會分析、牧靈分析和生態分析」,而不將與會者區分派別,論誰輸誰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談說天地 認識離婚再婚與領聖體的問題 (嘉賓:葉泰浩神父)

本集我們請來葉泰浩神父(慈幼會) 與我們一起認識教會在婚姻、離婚、再婚的教導,與及在離婚再婚後領聖體的問題,節目中也會論及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論家庭之愛的宗座勸諭中對於相關議題的指引。

葉泰浩神父語錄:

「教宗本篤十六世曾經說過,目前在教會那麼多牧民困難中,離婚再婚領聖體的問題是最困難解決的問題。」

「我接觸過很多在婚姻路上有困難的兄弟姊妹,其實在教會不同立場的人都很努力地希望能夠幫助到這些(離婚再婚)的兄弟姊妹。」

「我熱切希望教會的神學家和牧者一起努力去思考,一方面去滿全婚姻不可拆散性,同時也幫助得到在婚姻中有困難的兄弟姊妹。」

相關文件:

《愛的喜樂》宗座勸諭

《家庭團體》宗座勸諭

為準備以信仰優先解除婚姻的程序之規則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4月16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致函慰問巴黎總主教
在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4月15日發生大火後,教宗方濟各在4月16日推文中表示,會以祈禱陪伴法國人民,願藉重建工程使之轉變成希望。詳盡內容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耶穌荊棘冠被獲救
巴黎當局動員400名消防員,經過9小時灌救,宣布火勢已經撲滅。塔頂雖然倒塌,但教堂內部尚算完整,祭台及十字架仍然保存,耶穌荊棘冠亦被獲救。大批群眾也在教堂附近守夜祈禱。事件中有一名消防員受傷。詳盡內容

-聖座將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
4月16日,聖座新聞室宣布,聖座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邀請將參加4月28日至10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並設立自己的展館。這項活動的目標之一將是傳達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表達的思想。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生日快樂
-4月16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92歲生日,在此祝榮休教宗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本篤十六世請辭六週年

本篤十六世教宗於在位將近滿8年,2013年2月11日,以健康和年邁的理由,宣布要在當月月底辭去伯多祿牧職,因為他感到身心無法負荷伯多祿牧職的重擔。事實上,履行伯多祿牧職的模式在上個世紀發生了重大變化,增加不少禮儀慶典、公務、會見和國際訪問。

這個出人意料的事件至今已過了6個年頭。針對這個教會歷史重大事件的評論不勝枚舉,但它們的論點很可能側重在這個謙遜的舉動,導致本篤十六世的個人見證,尤其是他的訓導退居次位。有鑒於保護兒童會議本月底將在梵蒂岡展開,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提及本篤十六世教宗在這方面的貢獻。

托爾涅利寫道:「最先開始會見侵犯受害者的恰好是本篤十六世教宗。他透過電視攝影機進行遠距離會晤,聆聽、祈禱並流淚;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更明確、果斷的規範,以打擊侵犯的恐怖災難。然而,無庸置疑地,為了改變思維,主教和神長們要率先會見受害者及其家屬,為他們的悲慘經歷痛徹心扉,明白這個現象絕不能只靠規範、法規或良好實踐來根除。」

教宗本篤十六世

教會透視:台灣主教團將邀請教宗來台訪問

最新內容:
-教宗為敘利亞發出和平呼籲
-教宗接見小阿爾菲的父親
-教宗探訪聖十字保祿堂區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慶祝91歲生日
-河南省禁止未成年人參與教會活動
-澳門聖老楞佐堂舉辦唸珠工作坊紀念病人之痊聖母400周年
-台灣主教團將邀請教宗來台訪問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