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禧年特別公開接見: 活出慈悲,做慈悲的使徒

blog_1454337148

1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首次週六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慈悲與使命的關係,強調天主慈悲地接納所有的人,基督徒應做傳遞基督喜樂的人。

教宗表示:「我們應不斷地感到需要天主的寬恕,因為當我們軟弱時,天主的臨在使我們變得強壯,使我們更加喜悅地活出信仰。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告訴我們,『倘若教會宣認並宣講天主的仁慈,帶領眾人更加接近慈悲的泉源,那麼教會便是度一種真實無偽的生活』(《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13號)。因此,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著一種密切聯繋。」

教宗指出:「身為基督徒我們有責任做福音的使徒。若我們聽到一個美好的消息,或經歷一個美好經驗,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感到需要與別人分享。我們内心會感到無法將這喜樂藏在心底,不說不快。因此,我們與主耶穌相遇的喜樂也是一樣。與主相遇並體驗到祂慈悲的喜樂後就必須把上主的慈悲傳揚出去。我們與耶穌真實相遇的具體標記,就是我們感受到也應讓別人知道的喜樂。這樣做並不是勸人改教,而是贈送一份禮物。我把那令我喜樂的恩典贈送給你!」

教宗強調:「與耶穌相遇相等於與祂的愛相遇,這愛改變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傳遞給別人我們所獲得的力量。藉著聖洗聖事,我們人人都成了身上帶著基督的人,傳遞“基督喜樂,基督慈悲的人。」

「我們從天父那裡領受的慈悲不是一個私人的慰藉,而是使我們成為讓別人也能蒙受同一恩賜的工具。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一種美妙的循環。活出慈悲也就使我們成為慈悲的使徒;成為使徒我們便能在天主的慈悲中日益成長。」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認真「做基督徒,專心致志地度信仰生活。只有這樣,福音才能觸動人心,使它接受愛的恩寵,蒙受天主偉大的慈悲。天主的慈悲接納所有的人。」

教宗在要理講授結束後,告訴參加接見活動的信友們一件令他難過的事,一位曾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女士剛過世。

教宗說:「我想告訴你們,今天教宗有些悲傷,因為一位多年來幫了我們很大忙的太太昨天去世了。她的先生也在聖瑪爾大之家這裡工作,同我們在一起。這位太太名叫埃爾維拉。久病之後,上主召叫了她。今天我請你門做兩件慈悲善工:為亡者祈禱並安慰悲痛者。請你們為使埃爾維拉太太獲享永遠的安息和福樂誦念一遍《聖母經》,並祈求天主安慰她的先生及子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瞻仰耶穌聖嬰 , 增進我們的信德

blog_1451505850

12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今年最後一次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了耶穌聖誕在慈悲禧年中的意義,強調為基督信仰而言,天主絕非無緣無故地成為嬰孩。基督的死亡與復活是祂愛人類的最高表達,但除了注視加爾瓦略山的十字架,我們也不可忘記白冷城。為增進信德,我們應常去瞻仰耶穌聖嬰。

教宗提到,在教會歷史上曾有許多聖人聖女特別恭敬耶穌聖嬰,里修的聖女小德肋撒就是以耶穌聖嬰作為她修道的名字。在基督的天主性及人性的位格中,有一段時期天主曾以嬰兒的面貌出現。這個事實為我們的信仰必有特殊意義,絕不可被忽略掉。

那麽,耶穌聖嬰對我們的信仰生活有何特殊意義呢?

教宗說:「我們其實對耶穌聖嬰知道得很少,但若關注兒童們的生活,我們便能從嬰孩耶穌那裡學到很多。這需要我們注視兒童,看他們在做什麽以及他們喜好什麽。我們又怎樣才能愛耶穌聖嬰呢?」

教宗舉例說:「首先必須知道每個兒童都渴望被置於中心,因為他需要感到受保護。」

教宗說:「我們也必須把耶穌置於生命的中心,曉得有責任保護祂,雖然這似乎有點自相矛盾。耶穌希望我們把祂抱在懷裡,渴望得到照顧並能定睛注視我們。此外,我們也應逗耶穌聖嬰微笑,向祂表達我們的愛和喜樂,因為祂已經在我們當中。祂的微笑是愛的標記,使我們感到自己確實被愛。」

另一方面,兒童也「喜愛玩耍」。

教宗指出:「讓兒童玩耍意味著要放下我們的思維邏輯而進入他的邏輯。若我們想要兒童玩耍,就需要懂得他喜愛什麽,而不是自私地讓他們做我們所喜愛的事。這為我們是一項訓誨。在耶穌面前,我們必須放棄對個人自由的訴求。尋求有個人的自由,這不正是問題的核心嗎?放棄對個人自由的訴求,就能接納真正的自由,曉得在我們面前的是誰並服事祂。」

最後,教宗談到謙卑,這是天主成為嬰孩最典型的特徵。

教宗表示:「耶穌正是以謙卑的面貌來到我們當中,向我們顯示富有仁愛與慈悲的天父的面容。因此,我們應緊緊地把耶穌聖嬰抱在懷中,為祂服務:祂是愛及祥和的泉源。今天,當我們回到家裡時,若能走近聖誕馬槽並親吻耶穌聖嬰說:『耶穌,我願意謙卑如同祢,謙卑如同天主』,那將會是一件美事!讓我們向祂祈求這恩寵。」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 彼此尊重、和而不同是宗教交談的條件和宗旨

blog_1446059782

恭讀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

對於今日一如往日,那深深激動人心的人生之謎,人們由各宗教期求答覆:人是什麼?人生的意義與目的何在?什麼是善?什麼是罪?痛苦的由來與目的是什麼?如何能獲得真幸福?什麼是死亡,以及死後的審判和報應?最後,還有那圍繞著我們的存在,無可名言的最終奧祕:我們由何而來?將往何處?

如果我們不願對依照天主肖像所造的人,以兄弟手足相待,那末我們便無法呼求萬民的天父。人類與其天父的關係,以及人類與其同胞弟兄的關係,密切相連,正如聖經所說:「誰不愛人,即不認識天主」(若一 4:8) 。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 願每個家庭活出遵守諾言的榮譽

blog_1445458797

10月21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讀經:

恭讀聖詠第九十八篇

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因為衪行了奇事。衪的右手和衪的聖臂,為衪獲得了勝利。上主已經宣佈了自己的救恩,將自己的正義已啟示給萬民。衪記起了自己的良善和忠誠,即向以色列家族廣施的寬仁。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

上主的話

 

10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 家庭的身份建立在許諾的基礎上;今天我們應該恢復對愛情忠貞的社會榮譽。

「父母對子女的許諾容不得輕率」。這是教宗方濟各在上週要理講授中強調的重點,在這週他繼續「許諾」主題,進一步反省了「婚姻許諾」的意義。教宗首先指出:「家庭身份建立在許諾的基礎上。可以說,家庭的存在有賴於男女相互作出的愛情與忠貞的許諾。這許諾意味著接納和教育子女的責任;但它也體現在照顧年邁父母、保護和照料家中弱小成員以及相互幫助上,從而塑造自己的品質,接納自己的限度」。

在今天,忠於婚姻生活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項榮譽;因為人們曲解了權利的意義,為滿足私欲而不擇手段,縱容任何關係,自由似乎也被升為一項不容置疑的原則。另一方面,婚姻關係和夫妻對共同利益的責任僅受到法律的約束。教宗說:「事實上,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的愛情出於他人對財富的垂涎,或被迫而為。愛情,包括友情在內,其魅力源自這樣的一個事實:建立關係卻不失去自由。愛是自由的,家庭的許諾是自由的,這是一種美。缺乏自由則不存在友誼;缺乏自由則不存在愛;缺乏自由則不存在婚姻」。

因此,自由和忠貞並不對立,反而相互扶持,不論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社會關係中都是如此。教宗繼續說,我們應該想想:「在全球溝通的文明中,出爾反爾在不同領域的氾濫、對不遵守諾言和背信棄義的放任自流,將帶來多大的損失!」

教宗說:「遵守諾言是人類真正的傑作!如果我們看到它的勇敢之美,我們會感到震撼,但如果我們鄙視它的勇敢堅毅,我們就會失去方向。如果我們達不到忠貞的心靈奧跡,任何愛情關係,甚至一切友誼、任何形式的愛、所有的公益福祉都不會達到我們的渴求與希望。遵守諾言,忠於許諾,是無法買賣的。这不能靠武力來強迫,但也不能不做出犧牲。」

最後,教宗發出呼籲,他說:「我們應當恢復對愛情忠貞的社會榮譽:恢復對愛情忠貞的社會榮譽!我們應該褒獎在日常生活中行奇跡的無數男女,唯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所更新的家庭基礎,每個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

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問候在場的波蘭朝聖者時,提到22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紀念日,稱他是一位「家庭的教宗」。

教宗方濟各說:「在關注你們的家庭和所有家庭,尤其是那些在精神和物質上困窘的家庭時,願你們以他為善表。但願你們忠於宣發的愛的誓言和源自責任感的承諾和努力成為你們的力量。藉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代禱,願即將結束的世界主教會議更新整個教會的意識,增進婚姻不可拆散性和健康家庭不可否認的價值。這價值以男女雙方彼此的愛和神聖恩典為基礎。」

在問候青年、病患和新婚夫婦時,教宗也提到聖若望保祿二世。他說:「親愛的青年,願聖若望保祿二世的生命見證成為你們生命旅程的榜樣;親愛的病患,你們要以喜悅的心情背負痛苦的十字架,就如他教導我們的那樣;親愛的新婚夫婦,你們要懇求他的轉禱,好使你們的新家庭永不缺乏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對孩子們的許諾容不得輕率

blog_1444852064

「我為最近在羅馬和梵蒂岡發生的醜聞請求寬恕」。教宗方濟各10月1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時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要理講授。在要理講授中,教宗反省了父母在生育子女時對他們的子女作出的「許諾」,強調天主會看顧這些子女。

在開始要理講授前,教宗方濟各引用耶穌在《瑪竇福音》中強硬的話說:「惡表固然免不了要來,但立惡表的那人是有禍的。」(18:7)教宗然後「以教會的名義,為最近在羅馬和梵蒂岡發生的醜聞請求寬恕」。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談到家庭生活的一個特殊層面,「對子女的許諾」,並以敏銳和謹慎的態度把惡表與寬恕聯繫起來。這許諾不是為了讓孩子停止任性而給他們的糖果,也不是父母為使他們不哭鬧而想出的「小把戲」。教宗所謂的許諾是一個媽媽和一個爸爸在打算把他們的子女帶到世界時對他們的子女作出的許諾。這樣的許諾容不得輕率。

教宗說:「我們都說:孩子是生活的指望。我們也很容易感動地對青年人說,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這是真的。但我有時候問自己,我們是否以同樣的嚴肅態度對待他們的未來,對待孩子們和青年人的未來?我們應該常常省思的是這樣的一個問題:對於我們在生育子女時對他們作出的許諾,我們保持著多大的忠誠度?」

教宗舉例說道:「我們所許諾的是接納與呵護、關懷與關切、信賴與希望,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愛是男人和女人對每個子女作出的許諾,從他們擁有生育子女的念頭時開始。孩子們來到世界,期待著這份許諾得到肯定:他們全身心地等待著,既信賴又無助。只要看看孩子們就可明白這點,無論他們屬於哪個種族,處在何種文化和生活條件!倘若期待落空,孩子們會被一種『醜聞』,一種難以承受的醜聞所傷害,且傷得很嚴重,因為他們不具備詮釋的能力。」

教宗繼續說:「的確,他們與生俱來對天主的信賴絕不該被傷害,尤其不該被我們(或多或少在無意識當中)打算以自己來替代天主的意圖所傷害。天主與幼小心靈之間的親密和神奇的關係絕對不該被侵犯。這是一種真實的關係,是天主所願意和受天主保護的關係。孩子一出生就做好了感受到被天主所愛的準備,他們為此做好了準備。當子女能夠感受到這愛是針對他們的那一刻,他們也就明白了存在一位愛小孩的天主。」

教宗最後指出:「你們做父母的,擁有天主給予兒童的這種愛的火花,你們是天主傳遞愛的工具,這實在是美好之極!我們只有用耶穌的目光注視孩子,才能明白捍衛家庭就是保護人類的意義!孩子們的觀點就是天主子的觀點。」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 家庭精神為教會是一份憲章

blog_1444247559

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和要理講授。10月7日是教會紀念玫瑰聖母瑪利亞的日子。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中特別提到這個紀念日,並將全世界的家庭和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託付於玫瑰聖母。教宗還勉勵信徒向聖若望宗徒學習。他說:「你們要像聖若望那樣把聖母迎入你們家中,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為聖母留出空間,好讓她的母愛呵護成為安寧與力量的泉源。」

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主題,這一次他反省了教會與家庭的關係,藉此陪伴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強調教會與家庭的關係「不可被拆散」。教會的使命和世界的生存需要受到「家庭精神」的激勵;政治和經濟必須支持家庭。

教宗首先指出,家庭是每個國家和每個文化日常生活的主角。

「若仔細環顧今日男女的日常生活,便馬上看出到處都需要打一劑『家庭精神』的強心針。的確,人建立公民、經濟、司法、職業、國民關係的方式似乎非常有理性、重形式並安排妥當,卻也非常失去水分、枯燥、沒有個性特徵。這種建立關係的方式有時令人無法忍受。儘管它希望將所有人都包括在這些形態内,但實際上卻把越來越多的人遺棄在孤獨和被淘汰的境地。」

人與人的關係缺乏「人性」,而人性正是家庭使每個成員在不計較得失的愛中彼此扶持的基礎。

教宗表示:「家庭使每個成員感到需要彼此忠貞、誠懇相待、相互信賴、合作及尊重;家庭鼓勵人去建設一個適合人居住的世界,相信彼此能夠信賴,在困境中也如此;家庭教導人言出必行,尊重每個人並彼此擔待。我們人人都必須意識到,在對弱小、脆弱、受到傷害者,甚至在生活行為上最糟糕者的關注上,家庭的角色不可被取代。」

然而,家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卻沒有受到重視。

教宗表示:「在當今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事務中沒有給予家庭應有的份量,家庭的貢獻沒有受到認可和支持。在一個與人類基本關係毫無牽連的官僚主義習氣下,不僅公共生活越來越受到阻撓,甚至社會和政治風氣也經常顯示出墮落的跡象,遠遠低於家庭教育的最低限度。這些跡象是:人受侵犯,遭粗俗對待及被漠視。在這種情況下,與之完全相反的技術至上論和違反道德的家庭觀便湊合在一起,而且彼此呼應。這實在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

在今天這個確切時刻,教會能識別出關於家庭和真正家庭精神的歷史使命,從認真改變自身生活來展開這項使命。

教宗表示:「可以這樣說,『家庭精神』為教會是一份憲章:基督信仰必須如此體現,必須如此做。我們可以說,今日家庭是伯多祿和教會使命的一個最重要的網。這網絕不是使人做俘虜!相反地,它把人從遭遺棄和冷漠,並能被淹死的惡水中解救出來。家庭很清楚什麽是感到自己是子女的尊嚴,而不是奴隸或陌生人,或只是一個身份證的號碼。」

在紀念玫瑰聖母瑪利亞的日子上,教宗也向青年、病人和夫婦作了一番鼓勵:「親愛的青年們,願存留在聖母心中的希望,激勵你們勇敢地面對生命的重大抉擇;可敬的病人們,願聖母站在十字架前的堅強,幫助你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可愛的新婚夫婦們,願聖母在腹中接納耶穌的那份母愛溫柔,陪伴你們剛剛開啟的全新家庭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圍牆必將倒塌 , 慈悲必勝衝突

blog_1443639379

9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公開接見中表示:「天主始終願意建設橋樑,豎起圍牆的常是我們。」教宗強調,天主的慈悲遠勝於衝突和意識形態。在要理講授前,教宗首先來到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許多由馬爾他騎士團德國支團陪同的病人。在以家庭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還談到家庭的重要性。

剛完成古巴和美國牧靈訪問的教宗,首先向古巴總統卡斯特羅、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感謝。教宗也感謝古巴和美國的主教們,以及為他這次牧靈訪問貢獻心力的兩國人民。教宗首先談到在古巴的行程,他說:「我以慈悲使徒的身份去了古巴,這片充滿自然、文化和信仰之美的土地。天主的慈悲遠勝於每道傷痕、一切衝突、各種意識形態;我以這慈悲的目光擁抱了海內外、超越了一切分裂的全體古巴人民。古巴主保科夫雷愛德聖母,希望之母,將帶領古巴人走上正義、和平、自由與修和的道路。」

聖若望保祿二世曾預言:「古巴向世界開放,世界也向古巴開放。不再有封閉,不再有貧困剝削,而是體面的自由。」在訪問古巴期間,教宗與該國人民分享了他對這預言成為現實的渴望。教宗說:「這條路震撼了許多古巴青年的心:它不是逃避和便捷致富的道路;而是肩負起責任、為近人服務、關懷弱者的道路。這條路必須從深受苦難的古巴人民的基督信仰根基中汲取力量。」

對教宗而言,從古巴到美國的旅程具有象徵意義,是一座在天主助佑下正在建設的橋樑。教宗說:「天主始終願意建設橋樑,豎起圍牆的常是我們!圍牆必將倒塌!」

在訪問美國期間,教宗先後訪問了華盛頓、紐約和費城,不僅會晤了政府官員,也會見了普通百姓、聖職人員、窮人和邊緣人士。教宗特別強調,美國和美國人民最大的財富是它的“精神和道德遺產。

教宗在華盛頓主持了冊封胡尼佩羅•塞拉神父為聖人的彌撒。關於這位加利福尼亞宗徒,教宗表示:「聖人指出了喜悅的道路——前去與他人分享基督的愛。不把愛佔為己有,卻與他人分享愛。這是基督徒的道路,也是每個懂得愛的人的道路。在這樣的宗教和倫理基礎上,美國誕生並成長起來;在這基礎上,美國能夠繼續成為自由和友善之地,繼續為更加正義和友愛的世界貢獻一己之力。」

隨後,教宗談到他對聯合國的訪問。

教宗說:「我更新了天主教會對聯合國、對該機構促進發展與和平角色的鼓勵,並特別呼籲為照料受造界作出一致和實幹的努力。我也強調了應制止並預防對種族或宗教少數群體、對平民百姓的暴力行徑。此外,我懷著和平與友愛的意向,在世貿大廈遺址與各宗教代表、眾多遇難者親屬和紐約民眾一同作了祈禱。」

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高潮是在費城舉行世界家庭會議。家庭是「男人和女人的繁衍盟約」,家庭回應了今日世界的巨大挑戰。教宗說:「這是一項雙重的挑戰:破碎化和大眾化,這兩個極端相互依存,共同支撐著消費主義的經濟模式。家庭之所以是這項挑戰的回應,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能夠保持個體性與集體性之間的平衡;與此同時,家庭可以成為以可持續方式管理自然財富和資源的模範。家庭也是整體生態的主角,因為家體是社會的主體,其中包含著地球人類文明的兩大基本原則:共融原則和繁衍原則。」

最後,教宗表示:「美國在上個世紀獲得了經濟和技術的長足發展,但並沒有否認自身的宗教根源。世界家庭大會的見證出自這樣一個國家絕非偶然,而是天主的聖意。此刻,這同樣的宗教根源要求我們從家庭開始,為全人類的益處反省和改變發展模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必須鞏固家庭與堂區的密切關聯 , 教會不可成為博物館

blog_1441832183

9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談了家庭與信仰團體的關聯。教宗強調,必須鞏固家庭與堂區的密切關聯,好能面對社會的「權力中心」;教會必須敞開大門成為好客的家,否則就成了博物館。

教宗指出,家庭與信仰團體存在著一種自然的密切關聯。教會是一個靈性家庭,家庭則是一個小型教會。耶穌就是在家庭内學習體驗人生經歷,而且一直體驗到底。

「重新瞻仰耶穌和這密切關聯的標記真美!祂生在一個家庭,在那裡學習了解世界:一個作坊、幾戶人家、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然而,在祂30年的這種體驗中,耶穌領會了人的境遇,在祂與天父的共融及祂的使命中接納了這境遇。」

教宗接著表示,「耶穌開始公開生活後,在自己身邊建立一個團體,一個會眾,這正是『教會』一詞的含義。上主建立的會眾有一個好客家庭的形態,而不是一個排他性的封閉宗派。耶穌不停地接待眾人,與他們談話,祂給教會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因此,必須重振家庭與信仰團體之間的盟約。」

教宗指出:「我們可以說,家庭和堂區是兩個實現愛的共融場所,這共融在天主那裡找到最終的泉源。一個真正遵循福音的教會不能不具有好客之家的形態,總是敞開著大門。關閉大門的聖堂、堂區、機構不該稱作教會,而該稱作博物館!」

教宗強調:「今天,為面對意識形態、金融、政治權力的中心,家庭與信仰團體間的盟約至關重要。我們蒙召將希望寄託在『愛的中心』,寄予家庭,它充滿人的溫暖,以團結互助和眾人參與為基礎。」

教宗指出,為找到更新這盟約的智慧和勇氣,需要豐厚的信德。

「家庭有時向後退縮,說自己勝任不了:『神父,我們是一個可憐的家庭,甚至有點搖搖欲墜,我們無能為力;我們家中已經存在許多問題,我們沒有能力。』這些話是真的。實在沒人當得起,沒人能勝任,沒人有能力!若沒有天主的恩寵,我們將一事無成。一切都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是白白賜予的!然而,上主從來都不會空著手來到一個新的家庭。」

教宗指出:「基督信仰團體必須發揮自身作用,設法克服過於以領導自居和過於把持職務不放的心態;家庭則應採取主動態度,感受到有責任將自己寶貴的恩典帶給信仰團體。我們大家都必須意識到,基督信仰需要在與眾人分享生命的寬闊視野上發揮作用,家庭和堂區必須為整個社會做出奇事,見證一種更具有團體性的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慈悲禧年每月多加一次公開接見活動

blog_1438695209

教宗方濟各從8月份起恢復公開會晤活動。

8月4日星期二,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會見操德語的輔祭員;8月5日星期三恢復週三公開接見活動 ; 8月7日星期五接見青年朝拜聖體運動成員。

根據教宗府提供的數據,8月26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將是教宗方濟各主持的第100次。此外,自從教宗方濟各上任後,參加他在梵蒂岡主持的公開接見、誦念三鐘經和其它特別接見活動的人數達到300萬。教宗府總管甘斯魏(Georg Gaenswein)總主教向梵蒂岡電台講述教宗與天主子民會晤的重要性。他說:

答:教宗方濟各將於下週三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公開接見活動,將有許多人參加。顯然,教宗方濟各非常渴望這項接見活動,他從中感到精力十足。信友們在這活動中也能看到教宗,聽他講話,與他直接接觸。對許多人來說,他們一輩子也許僅有這一次機會,卻終生難忘。在公開接見活動中,有話語,有氣氛,也有注視的目光;這也是一種感官上的會晤,為教宗方濟各十分重要。不僅教宗,我們的信友,我們的朝聖者也有同感。

問:慈悲禧年臨近了,您能告訴我們關於公開接見活動的新意嗎?

答:在慈悲禧年,我們將依照週三公開接見的範例,在每月的其中一個星期六多加一次這樣的活動,使其具有禧年特性。

問:您貼近地參加教宗方濟各的公開接見活動,讓您感覺最深刻的是什麼?

答:凡是參加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的人,都會看到、聽到、感覺到教宗的愜意。他經常談及相遇文化,在這項活動中他身體力行。看得出來,他在會晤信友時感到非常自在,任由群眾觸摸他,聽他們述説。我們尤其看到教宗在接見病人和處境困難者時,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他總是給予和接受。這是教宗方濟各的一大恩典,一大天份。

問:您曾是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私人秘書,您對這位教宗主持的公開接見活動有何深刻印象?

答:作為秘書,我覺得聆聽本篤教宗的講話很重要。他的話語充實了人心,賜予人食糧並給人指出方向。教宗方濟各的話語觸及人心,更需要用眼睛去看。本篤教宗的話則更需要多用耳朵聆聽。

問:我們看到本篤十六世在岡道爾夫堡度過短期休息時間,在那裡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接待。榮休教宗今年暑期過得如何?

答:教宗方濟各一再盛情邀請本篤教宗前往岡道爾夫堡度假,榮休教宗終於接受邀請,在岡道爾夫堡度過兩週。他在那裡始終感覺非常、非常好。我們乘車來到那裡時,許多人已在等候他,他也非常高興。這兩個星期對他非常、非常有益處。返回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後,他同往常那樣,每天祈禱、默想、閱讀。不久後,榮休教宗的哥哥將來這裡,幾乎整個8月都住在這裡。因此,8月份榮休教宗會同他哥哥在一起。天氣當然很熱,但感謝天主,我們教會之母隱修院的空調很管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方濟各6月2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的創傷。教宗強調,家庭一旦破裂,夫妻恩愛一掃而空,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教宗呼籲信友們陪伴“處在非正常境遇”的家庭,使“兒童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在家庭内“一切都相互關聯”,倘若家庭的核心受到傷害,“全家人都會受到感染。爸爸和媽媽的所有傷害及所遺棄的一切都銘刻在子女身上”。教宗表示:“一男一女彼此承諾,‘結為一體’並組成一個家庭,若他們一味索求個人自由和酬報,這錯誤就會深深地影響子女的心靈和一生。兒童經常私下獨自哭泣。”

教宗提及瑪竇福音的記述,耶穌告誡成年人不要使小孩子跌倒。教宗說,每個家庭都有成員彼此傷害情感的時刻。這傷害可能是言語、行為和疏忽造成的,非但沒有表達愛,反而將愛除去,或更糟糕的是,使愛受到淩辱。

“若這些傷害在尚可補救的時候卻被忽略,傷害就會加重,進而轉為蠻橫、仇恨、蔑視。到了這種程度,破裂就會加深,夫妻彼此對立,在別處尋求理解、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些‘支持’往往並不著眼於家庭的益處。”

教宗指出,夫妻恩愛的空洞在彼此的關係上散布著怨恨,這破裂的包袱經常壓在子女身上。儘管我們有“看似先進的敏銳性”,我們有“精細的心理分析”,談論“行為障礙、心理健康、兒童的幸福、家長和子女的焦慮”,但我們是不是對兒童心靈的創傷感到麻木了?“越是設法用禮物和點心做補償,就越會喪失對最悲痛的心靈創傷的感覺。”

注視著“夫妻相互欺壓、彼此傷害,甚至忠貞關係破裂”的家庭,教宗著重談到“壓在兒童心靈上的沉重包袱”,這是“錯誤選擇”的後果。“若成年人一時糊塗,若每個人只顧自己,若爸爸和媽媽彼此傷害,兒童的心靈就非常痛苦,就會感到絕望。這些傷害為他們一生留下印記”。

教宗也提到夫妻不可避免分離的個案。他說:“若是為避免夫妻中較弱的一方或年幼子女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分離在道義上有時甚至是必要的。這些傷害是由蠻橫和暴力、侮辱和利用、局外人和喪失家庭觀念造成的。”

然而,也有人“在信德和愛子女”的支持下,見證他們對婚姻的忠貞,挽回了表面似乎無可救葯的婚姻關係。不過,不是所有分居的夫妻都能感覺到這一聖召,在孤獨中聽到上主向他們發出的呼籲。教宗說:“在我們周圍有一些所謂非正常情況的家庭,對此我們提出許多詢問。如何幫助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使孩子們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教宗邀請信友們向上主祈求極大的信德,好以天主的目光注視現實;祈求上主賜予熱切的愛德,好以祂的慈悲去接近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