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反省

by Duccio, 1308–1311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常以真理之光,照耀迷途的人,引導他們返回正道。求你使所有基督信徒,都能棄絕任何相反這稱號的事物,並以相稱的生活,追隨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你去向我的百姓講預言吧!)
恭讀亞毛斯先知書 7:12-15

那時候,阿瑪責雅又向亞毛斯說:「先見者,你走吧!趕快到猶大國去,在那裡餬口,在那裡講預言。在貝特耳,不可再講預言,因為這裡是君王的聖所,王國的殿宇。」亞毛斯回答阿瑪責雅,說:「我原來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弟子,我只是一個放羊、兼修剪野無花果的人。但是,當我正在趕羊時,上主提拔了我。上主對我說:你去向我的百姓以色列,講預言吧!」──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85:9-10, 11-12, 13-14

: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賜給我們你的救恩。(詠 85:8)
:我要聽天主上主說的話;他向自己的聖者和子民,及向全心皈依他的人,所說的話,確是和平綸音。他的救恩必接近敬畏他的人,為使光榮在我們的地上久存。
: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賜給我們你的救恩。
:仁愛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忠信從地下生出,正義由天上遠矚。
: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賜給我們你的救恩。
:上主也必賜下康樂幸福;我們的土地,必有收穫。正義在上主前面行走,救恩必隨上主的腳步。
: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賜給我們你的救恩。

讀經二(天主在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人書 1:3-14

弟兄姊妹們: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讚美!他在天上,在基督內,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因為他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為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又由於愛,按照自己旨意的決定,預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義子的名分,而歸於他,為頌揚他恩寵的光榮;這恩寵是他在自己的愛子內賜與我們的。我們就是全憑天主豐厚的恩寵,在他的愛子內,藉他愛子的血,獲得了救贖,罪過的赦免。的確,天主豐厚地把這恩寵,傾注在我們身上,賜與我們各種智慧和明達,為使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是全照他在愛子內所定的計劃:就是依照他的措施,當時期一滿,就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我們也是在基督內,才得作天主的產業,因為,我們是由那位按照自己旨意的計劃,成就萬事者,早預定了的,為使我們這些首先在默西亞內,懷著希望的人,頌揚他的光榮;在基督內,你們一聽到了真理的話,即你們得救的福音,便信從了,且在他內,受了恩許聖神的印證;這聖神,就是我們得嗣業的保證,為使天主所置為嗣業的子民,蒙受完全的救贖,為頌揚他的光榮。──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光照我們心靈的眼目,為叫我們認清:他的寵召有什麼希望。(弗 1:17-18)
眾:亞肋路亞。

福音(耶穌開始派遣他們出去。)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6:7-13

那時候,耶穌召集那十二人,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出去,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耶穌囑咐他們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裡帶銅錢;卻要穿鞋,不要穿兩件內衣。耶穌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在那裡,進入那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裡。無論何處,不接待你們,或不聽從你們,你們就離開那裡,拍去你們腳上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那十二人就出去宣講,使人悔改,並驅逐了許多魔鬼,且給許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福音中,耶穌派遣十二門徒去學習福傳;使沒有認識天主慈悲的人都能分享聖三的恩澤,同時讓沒有經驗的門徒從而得到一些生活的寶訓!我們身為基督徒,深感殊榮,蒙召認識到至聖至尊耶穌,那麼我們又怎能不讓別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看到祂的救恩?

的確,天父「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因為祂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弗1:3-4 因此我們應放心大膽「使祂置為嗣業的子民,蒙受完全的救贖,使天父獲得榮幸。」參閱弗1:14

老實說,魔鬼真的不願意我們和衆人得救,所以它會時常在我們的耳邊細語:「外面有很多偉人,你算老幾,天主那會叫你去傳揚福音?」親愛的諸位,千萬不要上當,相反的,我們務要更為熱心,衆志成城,跟隨耶穌去把天國耕耘!可是有人仍然會問:「我無德無能,不知道如何福傳,恐怕將好事變壞,把耶穌的名字化為灰塵?」請不要懼怕,天主的軟弱勝過我們所謂的大能,天主的計劃確是廣闊高深。

且看,先知亞毛斯在未被召叫之前「只是一個放羊、兼修剪野無花果的人….. 上主卻叫他去向百姓以色列講預言!」亞7:14-15 希望他們悔改自新。同樣,耶穌派遣的十二宗徒,他們在世人眼前都可算是升斗小民,不是顯要,更沒有皇親,但耶穌卻偏偏揀選了他們去牧民,日後還成爲敎會的聖人。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何況救贖是天主的事業,我們只不過是祂的工具,願意步祂的後塵,再者,「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依52:27 讓我們一起學習保祿宗徒的精神「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6

這句話看來簡單,但却流露出他愛主愛人的真心!話說回來,當然能為主傳播福音,的確是我們的福份,但我們亦要用心準備,將生活福音化,成為別人真善美的明燈,無怪乎耶穌在門徒離開之前,特別提醒他們,不要墮入享樂舒息吃渴的誘引!

話說有位信主多年的女人,嫁給了一位品德不錯的郎君,結婚五年,彼此相親相愛,享受著美滿的婚姻。結婚五周年的早晨,她很開心對丈夫說:「我何其幸運,得作你的妻子,你真是一位好男人,五年結婚生活,使我十分感恩。但我有一事要求,你若答應,會使我更加興奮。」丈夫叫她直言,他會盡力答允,於是她說:「我希望你信耶稣,跟隨基督攫取永生!」

丈夫聽後對她說:「你是信奉耶穌的,我差不多忘記了,但我要問你,你信耶穌,你殺不殺人?」 她說:「當然不能殺人啦!」她的丈夫再問:「你們信耶穌的放火嗎?」 她心急的回答說:「這不可以的!”」丈夫繼續問:「信耶穌的人,偷東西嗎?說假話嗎?」

屋𥚃突然寂靜下來,心情有些拉緊。她遲疑了片刻才回答:「偷東西就沒有,但說假話有時是有的,因為到了事情不好辦的時候,說一两句的就過去了!」她的丈夫說:「我也是這樣,有時出於真的不得已。」 丈夫之後又問了許多問題,然後說:「你的答案與我相近,我又何必特別要信祂呢?」 她聽了這話心如刀割,跑進房間,跪在主前;痛哭祈禱,決定悔改更新!

她的丈夫以為說話得罪了她,覺得難過,也就追上樓去,請她原諒。她含淚傷心的說:「親愛的!不是我要原諒你,乃是你要原諒我,我作你的妻子五年了,不能讓你看出我是基督徒來,我真感覺慚愧萬分。親愛的,我會多求天主,希望以後做個名符其實跟隨基督的人!」過了一年多,她的丈夫高興的告訴別人:「我信了耶穌,因為我看出了信主與不信主的區分!」

親愛的諸位,福傳重要,以身作則的福傳更為重要,讓我們一起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一顆痛悔改過的心!啊!基督徒的我們,快來歡欣!感恩!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藉聖子的謙卑自下,拯救了陷於死亡的世界。你既使你的子民,擺脫了罪惡的奴役,求你恩賜他們聖潔的喜樂,將來得享永恆的幸福。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他們原是叛逆的家族,但終究要承認:在他們中有一位先知。)
恭讀厄則克耳先知書 2:2-5

當上主向我講話時,有一種神力,進入我內,使我站起來;我聽見上主同我講話。他向我說:「人子,我派遣你到以色列子民,到反抗我的叛逆之民那裡去;他們和他們的祖先,直到今天,還違背我。雖然那些子民厚顏無恥,心腸頑硬,我仍派遣你到他們那裡,向他們說:『我主上主這樣說』。「他們原是叛逆的家族;無論他們聽,或是不聽,終究都要承認:在他們中有一位先知。」──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123:1-2, 2, 3-4

:我們的眼睛注視著上主,直到他憐憫我們為止。(詠 123:2)
:高居於諸天的上主,我舉目仰望你,正如僕人的雙目,怎樣仰望主人的手。
:我們的眼睛注視著上主,直到他憐憫我們為止。
:看,正如婢女的眼睛,怎樣注視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就怎樣注視著上主、我們的天主,直到他憐憫我們為止。
:我們的眼睛注視著上主,直到他憐憫我們為止。
:上主,求你垂憐,垂憐我們!因為我們已嘗盡了欺凌;我們的心靈,已經飽受驕傲人的欺凌、富貴人的恥笑。
:我們的眼睛注視著上主,直到他憐憫我們為止。

讀經二(我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 12:7-10

弟兄姊妹們:為了使我不會因那高超的啟示,而過於高舉自己,故此,有一根刺,加在我身上,就是撒旦的使者來拳擊我,免得我過於高舉自己。關於這事,我曾三次,求主使它脫離我;但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為此,我為基督的原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參閱路 4:18)
:亞肋路亞。

福音(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是沒有不受尊敬的。)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6:1-6

那時候,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隨著他。到了安息日,耶穌便開始在會堂教訓人。眾人聽了,就驚訝說:「他這一切,是從那裡來的呢?所賜給他的,是何等的智慧?怎麼藉他的手,行出這樣的奇能?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們這裡嗎?」他們便對耶穌起了反感。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之外,是沒有不受尊敬的。」耶穌在那裡,不能行什麼奇能,只給少數的幾個病人覆手,治好了他們。耶穌因他們的無信心,而感到詫異。──上主的話。

各位主內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四主日,敎會溫馨提示;主耶穌是天父的獨生子,天父的代言人,祂甘心情願犧牲自己,使我們成為天父的兒女,我們深感鴻恩和榮幸,讓我們熱心祈禱,在生活中實行基督的真理,去見證福音,使衆人獲得永生!

問題是,我們人性軟弱,怎麼去承擔這崇高的使命?如何去實踐愛主愛人的聖訓?「不要怕,只管信!」谷5:36b 因為主答應我們像祂答應聖保祿宗徒一樣;祂的恩寵將常與我們同在,尤其是在「凌辱中,艱難中,迫害中,和困苦中,祂的大能將會全顯出來!」參閱格後12:9-10 所以我們無需懼怕,讓我們學習厄則克耳先知的精神,那怕被派往「反抗天主的叛逆之民那裡去。」則2:3

我們都願意實行,以溫和友善的態度「只說幫助人,對人有建設性的話」弗4:29 用接納關懷的情懷去看待身邊的人, 讓我們不要再使耶穌失望「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外,是沒有不受尊敬的。」參閱谷6:4 從今以後做個名符其實的見證人!

話說一位當天上任的新牧師,將自己改頭換面,打扮成一名骯髒的流浪漢,走進一間偌大的超級教會,在崇拜開始之前,成千上萬的敎友都紛紛進入教會,但其中只有三幾位與這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打招呼,大部分的人對他敬而遠之!後來他走到教會禮堂的前面,正要坐在前排座位,竟被招待人員請他坐在禮堂的最後排位置。他邊走邊與附近的人點頭問安,但卻換來冷漠歧視的面孔和判斷指責的目光,讓這位新牧師極感不安!

當他坐在禮堂後排位置時,他留心聆聽離任牧師的宣講,和他特別讚揚坐在前排某些教友對他和教會所捐贈的款項,之後他便興奮地向會眾介紹新牧師,邀請他上台與大家分享。台下會眾都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這位新牧師,期待一睹他的風光。

當他一上台,眾人都詫異非常,大會頓時鴉雀無聲,稍為沉靜一點的他,便開始宣講:「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牧師誦讀完這段馬太「瑪竇」福音二十五章主耶穌的聖言之後,他沒有立刻出聲,只是用悲傷和失望的眼神望著會眾,然後慢慢的將那福音和大家分享,聽後當中有很多人流淚痛哭,亦有很多人垂下頭來感到羞愧和不安,牧師接著說:「我今天只見到一大群人的聚集,但卻見不到主耶穌基督所設立的教會。這個世界已經有足夠的人,但卻沒有足夠的基督門徒!你們何時才決定要做主耶穌基督的門徒,與別人分享和見證祂聖善的真光?」

這位牧師的問題其實對我們都有異曲同工的迴響?可能有人卻說「我來敎會是我與主的關係,與其它人無關!我亦不希望參加是是非非的小團體,以免影響身心靈健康!」這是不是自欺欺人的說法?若沒有慕道,靈修和禮儀的小團體,何來領洗課程,誰人幫助神父將福音廣傳,使聖祭舉揚?

話說回來,的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待人善劣的態度和不同的思想,家庭如是,敎會亦同樣,問題是我們選擇用那些態度去處理事情?效法跎鳥一樣把頭放入沙丘,不理別人的生死存亡,這是不是最好的方案?其實態度好一切都好,相反的,任何家庭或教會團體,後果一定不堪設想!

那麼我們用甚麼態度去歡迎或與別人溝通,是用偏見岐視的態度?又或是用接訥包容愛護的行為?若別人沒有禮貌對待我們,我們又如何為他們設想?「父阿,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教宗方濟各:效法伯多祿和保祿,做自由和謙卑的人

圖片: vatican.va

2021年6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大祭台主持隆重彌撒,慶祝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瞻禮。在遵守衛生安全的規範下,衆多信友、主教和樞機參禮,由加采東都主教厄瑪奴耳率領的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團也在場,每年這個代表團都在這個機會上前來羅馬參加慶祝大典。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提到兩位宗徒的見證,指出:「在他們的歷史中沒有將他們的才幹置於中心,而是與基督的相遇改變了他們的生命。他們體驗了使他們獲得痊癒和自由的愛,因此成為使徒和幫助他人獲得釋放的司祭。教會需要的正是獲得自由,我們總是需要獲得釋放,因為唯有自由的教會才是令人相信的教會。」

教宗强調:「伯多祿和保祿是自由的人,因為他們獲得了自由。伯多祿是加里肋亞的漁夫,他首先因耶穌無條件的愛,從感到不適合及失敗的苦楚中釋放出來。」

「他雖然是老練的漁夫,也多次在深夜中體嘗到一無所獲的失敗苦味,在空網面前試圖放棄;雖然剛烈和衝動,卻經常被嚇住;雖然是上主的熱心門徒,卻不斷依循塵世的邏輯來推理,無法理解和接納基督的十字架的意涵;雖然說準備為耶穌捨棄生命,卻一聽到自己被懷疑是祂的門徒,就出於害怕而背叛了老師。」

「儘管如此,耶穌還是不求回報地愛了他,將賭注壓在他身上。耶穌鼓勵他不要屈服,再次把網撒在海裡,鼓勵他在水上行走、勇敢地注視自己的軟弱、在十字架的路上跟隨祂、為弟兄們捨命,以及牧放祂的羊群。就這樣,伯多祿“掙脫了恐懼,以及只依靠人性安全和為世俗操勞的心態。」

「耶穌賦予伯多祿勇氣,使他敢於為一切而冒險,並且樂於做漁人的漁夫。耶穌特別召喚他堅固眾弟兄的信德,因此伯多祿的經歷是一段開放、獲得自由、折斷枷鎖,以及走出緊閉的監獄的歷史,如同以色列子民脫離埃及奴役的重軛那樣。」教宗說:「伯多祿經歷了逾越,上主使他擺脫了禁錮。」

「同樣,保祿宗徒也體驗了基督使他獲得的自由。他被奴役的狀況更為沉重,那是他的自我、固執於傳統和瘋狂迫害基督徒的宗教熱忱。」教宗說:「保祿是個粗暴的人,基督使他獲得釋放。」

「在形式上奉行宗教和拔出利劍來維護傳統,不僅無法使他向愛天主和愛弟兄開放,反而令他變得强硬。他是個基要主義者。天主將他由此解救出來;天主卻未使他免去諸多軟弱和困境:使徒工作的辛勞、身體上的病痛、遭受暴行和迫害,以及遇到翻船和飢渴,這些使他的福傳使命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教宗說:「如同伯多祿那樣,我們必須在有時我們的挫折面前掙脫失敗感;從令我們無法行動和膽怯的恐懼中釋放出來,切莫封閉在我們的安全感和喪失先知性勇氣的狀況。如同保祿那樣,我們必須脫離外表的偽善,不以俗世的力量,卻以給天主騰出空間的軟弱來使自己立足;擺脫使我們變得僵化和固執的宗教儀式,從與權勢的曖昧關係和生怕不被瞭解和受攻擊的憂慮中釋放出來。」

最後,教宗將他的思緒轉向將要領受羊毛肩帶的總主教們。他說:「這個與伯多祿合一的標記提醒牧者的使命是為羊群捨去性命。」然後他問候了巴爾多祿茂一世派遣的大公宗主教代表團,説道:「基督信徒分裂的惡表造成彼此的距離,在擺脫這距離的行程上,你們的光臨是我們合一的寶貴標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 vatican.va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十三主日反省

攝於Duc In Altum Church, Magdala, Holy Land 圖片提供:Rodney Leung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 你既恩賜我們義子的名分,並揀選我們成為光明之子;我們懇求你,不要讓我們陷入錯謬的黑暗,而常能生活於真理的光輝。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進入了世界。)
恭讀智慧篇 1:13-15;2:23-24

天主並沒有創造死亡,也不喜歡生靈滅亡。他創造了萬物,為叫它們生存;世上的生物,都有生命力,本身都沒有致命的毒素;陰府在地上,也沒有權勢,因為正義是不死不滅的。其實,天主創造了人,原是不死不滅的,使人成為天主本性的肖像;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進入了世界;只有與魔鬼結緣的人,才經歷死亡。──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30:2,4, 5-6, 11-12,13

: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詠 30:2)
: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你沒有讓我的仇敵,向我誇耀。上主,你由陰府中把我救出,又使我安全復生,免降幽谷。
: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
:上主的聖民,請向上主歌頌,稱謝他的聖名。因為他的憤怒,瞬息消散;他的恩愛,卻要終生綿延。晚間雖令人哭泣,清晨卻使人歡喜。
: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
:上主,請俯聽我,憐憫我;上主,求你前來助佑我。你把我的哀痛,化成了舞蹈。上主,我的天主,我要永遠稱謝你!
: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

讀經二(你們的富裕,彌補了貧苦人的不足。)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 8:7,9,13-15

弟兄姊妹們:正如你們在一切事上,在信德、語言、知識,和各種熱情上,並在我們所交於你們的愛情上,超群出眾,所以,你們也要在這慈善工作上,超群出眾。因為,你們知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賜:他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這不是要使別人輕鬆,叫你們為難;而是要出於均勻。現在,你們的富裕,彌補了他們的缺乏,好使他們的富裕,也彌補你們的缺乏;這樣就均勻了,正如所記載的:「多收的,沒有剩餘;少收的,也沒有不足。」──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毀滅了死亡,藉著福音,彰顯了不朽的生命。(參閱弟後 1:10)
:亞肋路亞。

福音(女孩,我命令你起來!)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5:21-43

那時候,耶穌乘船,回到對岸;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耶穌於是留在海濱。當時,來了一個會堂長,名叫雅依洛,一見耶穌,就跪伏在耶穌腳前,懇求耶穌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請你來,給她覆手,叫她康復,使她活下去。」耶穌就同會堂長一起去。有一大群人,跟隨著耶穌,擁擠著耶穌。當時,有一個婦人,患血漏已有十二年。她在許多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痛苦,花盡了她所有的一切,不但沒有見效,反而病勢日益加重。她聽了有關耶穌的傳說,便來到人群中,從後邊摸了耶穌的衣裳,因為她心裡想:「只要我一摸他的衣裳,我的病就會好了。」結果,她的血漏,立刻停止了,並且覺得身上的疾病也好了。

耶穌立刻覺得,有一種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於是,在人群中,回過頭來,說:「誰摸了我的衣裳?」耶穌的門徒向耶穌說:「你看!群眾四面擁擠著你,你還問:誰摸了我?」耶穌四周觀望,要看做這事的婦人。那婦人明知在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事,就戰戰兢兢地前來,跪伏在耶穌腳前,把實情完全告訴了耶穌。

耶穌便向那婦人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吧!你的疾病必得痊瘉!」

耶穌還在說話的時候,有人從會堂長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你還勞煩師父做什麼?」

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給會堂長說:「不要怕,只管信。」

除了伯多祿、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外,耶穌沒有帶任何人跟他去。他們到了會堂長的家裡,耶穌看見群眾非常喧嘩:有的哭泣,有的哀號;耶穌便進去,給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喧嘩哭泣呢?小女孩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他們都譏笑耶穌。耶穌卻把眾人趕出去,帶著小女孩的父親和母親,以及同他在一起的人,進去小女孩所在的地方。

耶穌拿起小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我命令你起來!」那女孩就立刻起來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了。

眾人都驚訝得目瞪口呆。耶穌卻嚴厲命令他們,不要叫任何人知道這事;又吩咐給女孩子食物吃。──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三主日,我們心感慶幸能認識一位多麽愛我們的天主父,今天敎會藉著讀經和福音,再度鼓勵我們去加深體驗上主的仁慈,與祂親近,讓我們聽從祂的指引,去愛護別人,這就是信仰的真諦;我們深信無論魔鬼多麼兇險,憑著耶穌的大能,祂一定會將負面的情況扭轉,使正能量飛揚,最後帶領我們進入永生!

今天的福音,主耶穌藉著醫治患血漏的婦人和拯救會堂長的小女兒,將她起死回生,再次告訴我們天主的全能和祂對我們的憐憫,祂對我們罪人如此厚愛,我們豈能忘恩?我們怎能對祂失去信任?事實上魔鬼每天都會製造一些事情來挑戰我們的信仰,因為它希望我們遠離上主,做它的子民!真好,幸有聖體聖言的幫助,我們可以呼求天主,幫助我們對抗惡魔,拒絕步它的後塵!問題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在公利主義的社會裡,我們是否仍然記得天主的慈愛?當我們面臨痛苦或死亡,我們是否都會效法「會堂長和那婦人,堅持對耶穌的信念,跪地求恩?」參閱谷5:22b,33b

的確,不幸和無辜以及難明的事情每日都會發生,執筆時,新聞傳來,美國佛州便發生高樓倒塌,使很多無辜的生命喪生,若事情發生,尤其是影響到自己或家人,我們的信仰好可能就會受到考驗,跟隨耶穌的步伐可能亦會有些不穩!有智者曾說:「一個未經反思和沒有受過挑戰的信仰根本不是信仰!」所以讓我們「不要怕,只管信!」谷5:36b 勇敢接受生命中種種漩窩的挑戰,全心信賴天主的計劃,不要因為受到魔鬼的試探而放棄與天父結盟。

智慧篇的作者告訴我們:「天主並沒有創造死亡,也不喜歡生靈滅亡!」他說「只有與魔鬼結緣的人,才經歷死亡!」參閱智1:13, 2:24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上它的當,因為藉著耶穌的救贖,我們已經可以大膽地向死亡挑戰:「死亡,你的勝利在哪裡?」格前15:55 我們不要害怕,因為死亡已經不再是生命的毀滅和終結,而是為我們通向永生的門檻,回歸天父的懷抱,享受祂為我們擺設豐富的盛宴呢

話說一天放學時份,大雨滂沱,雷電交加,小明的媽媽十分擔心,恐怕小明受驚,於是提早到達學校門前,把雨傘打開將他拉近,其怪的是,每次在閃電之際,五、六歲的小明一定鬆開母親的手,走向雨中,面對天空,發出很可愛的微笑,母親於是驚訝地問他為何原因?他卻喜悅地回答:「天主正在為我們拍照呢!我能不興奮?」

的確,「信仰」像近代神學家Paul Tillich 保羅·田立克 所說,是一個很讓人誤解的名詞,有人說:信仰就是我們的生活態度「全心倚靠上主,接受祂上智的安排。」所以當我們口口聲聲說信耶穌,而沒有放棄自己的執著,繼續自私自利的掌舵,只顧自己,輕視別人,那麼我們是真正的基督徒嗎?

今天第二篇讀經,聖保祿宗徒再次提醒我們;什麼是信仰?他邀請我們要活出天主的慷慨和對別人的大方,因為主耶穌「他本是富有的,為了我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我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參閱格後8:9

印度聖德蘭修女做到,聖方濟各亞西西做到,聖高比做到,所有聖人聖女都做到,究竟做到甚麼?

原來是「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靠我對天主子的信仰而生活,祂愛了我,且為我犧牲了自己。」迦2:20 讓我們一起像小明一樣獻給上主一個甜蜜的微笑!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願天主永受讚美!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十一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是仰望你者的力量;求你仁慈地俯聽我們。我們本性軟弱,沒有你的助佑,便一無所能;求你廣施恩寵,使我們常常遵守你的誡命,所思所行,都能中悅於你。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我使矮小的樹長高。)
恭讀厄則克耳先知書 17:22-24

我主上主這樣說:「我要親自由高大的香柏樹梢,取下一條枝條,從嫩枝的尖上,折下一根嫩芽,親自把它栽植在高山峻嶺之上,栽植在以色列的高山上。「它要生長枝葉,結出果實,成為一棵高大的香柏;各種飛鳥要棲息其中,棲息在他枝葉的蔭影之下。「如此,田野間的一切樹木,都承認我是上主,都知道:我曾使高大的樹矮小,使矮小的樹長高,使綠樹枯萎,使枯木發綠;我上主,言出必行。」──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92:2-3, 13-14, 15-16

:上主,歌頌你的聖名,多麼美好!(參閱詠 92:2)
:至高的上主,感謝你,歌頌你的聖名,多麼美好;清晨傳述你的慈愛,夜間宣揚你的仁義,多麼幸福。
:上主,歌頌你的聖名,多麼美好!
:正義的人像棕櫚樹一樣茂盛,似黎巴嫩香柏一樣高聳。他們被栽植在上主的殿裡,在我們天主的庭院裡,開枝散葉。
:上主,歌頌你的聖名,多麼美好!
:他們雖已年老,仍然結果,枝葉茂盛,永遠長青。可見上主是多麼公義;他是我的磐石,他處事無不公允。
:上主,歌頌你的聖名,多麼美好!

讀經二(我們或住在或出離肉身,都要專心以討主的喜悅為光榮。)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 5:6-10

弟兄姊妹們:不論怎樣,我們時常放心大膽,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幾時住在這肉身內,就是與主遠離,因為,我們現在只是憑信德往來,並非憑目睹。我們放心大膽,是為更情願出離肉身,與主同住。為此,我們或住在或出離肉身,都要專心以討主的喜悅為光榮。因為我們眾人,都應出現在基督的審判台前,按照各人藉肉身所行的,或善或惡,領取應得的報應。──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天主的話是種子;基督是撒種者;所有來到他那裡的人,將生活到永遠。
:亞肋路亞。

福音(它比一切的種子都小,生長起來,卻比一切蔬菜都大。)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4:26-34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覺或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長滿麥粒。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他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耶穌又說:「我們以什麼比擬天主的國呢?或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它呢?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裡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粗大的枝條,以致天上的飛鳥,都能棲息在它的葉蔭下。」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群眾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如果不用比喻,耶穌就不給他們講什麼,但私底下,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一主日,敎會用「天國與種子」的比喻來提醒我們;天主的愛常與我們同在,特別是在我們處於黑暗的日子裏,天主將會半步不離,加倍的愛著我們,所以我們應不斷的信賴祂,耐心地接受祂尚智的安排,好像農夫信靠天然的心態,把種子放在土地上,使它「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谷4:27 讓我們效法「田野間的一切樹木,都承認祂是上主」永生永王!參閱則17:24a 同時在彌撒中特別祈求天主;使我們的信仰如同芥子一樣不斷成長,讓世人像「天上的飛鳥,都能棲息在它的葉蔭上。」參閱谷4:32

說到信仰成長,幾千年前秦始皇建築了萬里長城,直到今天依然是一模一樣,可是基督徒的我們是否依然保持舊我,對別人的態度還是惡劣非常?

需知我們認識耶穌和領洗後,我們的行為必須不斷成長,對主對人的愛理應越來越強,因為我們不是萬里長城而是基督的肖像!基督徒若是停止信仰成長,那後果真的不可想像!

話說在美國某出名公司,一天,職員吃完午餐,回到公司門口,看到一個大告示,上面寫著:「昨天,那位阻礙你在公司成長的人,去世了。公司並在運動中心為他設置靈堂供祭。」 頓時,每位員工都對這位逝去的同仁感到難過,但後來他們開始好奇的問「這位同事到底是誰?」於是,他們帶著一種好奇的心情,走到運動中心,向死者致哀。每個人都在心裡猜想著:「這個人到底是誰呀?」「他怎麼會妨礙到我們的成長呢?」「算了!不想了!反正他已經死了。」 然後,每位員工慢慢靠近棺材時,當他們看到棺材後,每個人忽然間都無言以對…為什麼呢?原來棺材中有一面鏡子,探頭進去看的人,必定會看到自己,而且鏡子旁邊還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你的成長,那就是你自己。」

親愛的諸位,或許有人會問:「我怎麼可能成為妨礙自己成長的人呢?」今天社會品流複雜,尤其是在工作場所,爾虞我詐,很多人自以為是,傲慢非常。所謂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耶穌告訴我們:「你們的寶藏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必在那裡。」路12:34 的確,我們無論生活在何處,務要以耶穌為中心,因為祂是我們信仰的寶藏,依靠祂才能到達永久的家鄉,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專心以討主的喜悅為光榮!」格後5:9b 學習耶穌扶弱濟貧,使天恩浩蕩!當我們信賴上主,實行祂的教訓,祂的光就會在我們心中顯揚,我們的生活才會步入正當的方向!讓我們細心撿討一下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與基督同行,效法祂的謙遜,寬恕和慈祥?

其實人生的價值,就好像各色各樣的水杯一樣,無論是貴重或好看,只是盛載飮料而矣,重要的是內邊的飲品是否健康?有些渴了會帶來益處,有些卻令你寢食不安。我們信仰的成長亦是一樣,別以為認識了耶穌就能直通天國找到了烏托幫!

一個頑固的信仰,一個不願意悔改,自以為是,自我膨脹的性格,信仰為他/她們就是毒藥,就是魔鬼的家鄉!親愛的諸位,千萬不要恐慌和失望,只要我們誠心悔改,切實跟隨聖言,世界就會美好,家庭就會變成和氣,夫妻相愛,兒女孝順的好地方。本來煩亂的團體和工作的地方,亦會因我們信仰的成長成為人間的天堂!

問題是,我們希望在我們心內信德的種子,將來長大成為「和平,融合,相親相愛的大樹?」還是成為刺傷別人的荊棘?原來選擇就在我方!

讓我們將「阻止信仰成長的行為,永遠埋葬在棺木那裡,」讓我們祈求上主,使信,望,愛的種子繼續在我們的心內發芽茁壯,成為庇蔭別人使衆人內心清涼!讓我們同聲頌揚「上主,歌頌你的聖名,多麼美好!」參閱詠 92:2

耶穌至聖聖心,我們愛慕禰!

聖母聖心,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教宗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禮儀

圖片:vatican.va

2021年6月6日主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大禮彌撒,因現時採行的防疫措施,參加的信友有限而且未能像往年那樣舉行聖體遊行。當天的彌撒福音記述耶穌打發門徒去預備吃逾越節晚餐的地方,教宗詳細論述了這段福音中的3個圖像:寬大樓廳、拿著水罐的人和耶穌掰餅(谷十四12-16;22-26)。

教宗首先表示:「教會必須是個寬大樓廳。天主的臨在如此謙卑、隱秘,需要有一顆預備好、警醒及好客的心,才能認出祂的臨在。若我們的心好似一個櫥櫃,以遺憾的心情存放著陳年往事,或好似一層閣樓,把我們許久前的熱忱和夢想收藏起來,或更好似一個狹窄和陰暗的房間,只有我們自己、我們的問題和我們的辛酸活在其内,這樣則將無法認出天主無聲和謙卑的臨在。」

教宗問道:「當有人帶著創傷、錯誤和生命的不同路程走近時,教會能否是一個接納他的寬大樓廳,並將他引向與基督相遇的喜樂?」教宗接著說:「聖體聖事就是要滋養在行程中感到疲累和飢餓的人,我們切莫忘記這點!完美和純淨人的教會是一個容不下任何一個人的房間;敞開門戶、圍繞著基督歡慶的教會則是人人都能進入的寬大樓廳。」

「福音的另一個圖像是拿著水罐的人。耶穌囑咐被派往城裡的門徒們跟著他去,因為那個人會帶他們到預備慶祝逾越節晚餐的地方。」

教宗說:「這個無名者成了門徒們的向導,而他的水罐則是識別的標記,這讓人想到飢渴的人類,他們總是尋找能解渴和獲得新生的水泉。」

「我們每個人都手持一個水罐走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衆人、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喜樂,以及在更有人性的世界上度一種有所成就的生活。對這個渴望,俗世事物的水派不上用場,因為這是一種更為深切的渴望,唯有天主才能予以滿足。」

「因此,為慶祝感恩聖事就需要認出這種對天主的飢渴。即是説,必須感受到需要天主,意識到我們單靠自己無法做到,我們需要永恆生命的‘『食糧』和『飲料』來支持我們的行程。然而,渴望經常被撲滅,這是今天的悲劇,天主不再有吸引力,因為我們不再感受到我們深切的渴望。」

教宗强調:「對天主的飢渴“將我們帶到祭台前,若沒有這種飢渴,我們的慶典就成了乾枯的。即使是教會,不能只依靠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小團體來慶祝感恩聖事;我們必須往城裡去,接觸人群,學習識別和喚醒人們對天主的渴望和對福音的需求。」

「彌撒福音的第三個圖像是耶穌掰餅。」教宗表示:「這是個卓越的感恩聖事的舉動,和識別我們信仰的舉動,同時也是激動人心的舉動,因為直到那時都是將羔羊宰殺作為獻給天主的祭品,現在耶穌自己成了羔羊,為賜予我們生命而奉獻自己。上主不折損任何人,而是施與自己;上主不要求犧牲,卻犧牲自己;上主什麽也不索求,卻賜予一切。」

「我們也應邀為慶祝感恩聖事而活出這個『愛』,因為如果我們的心向弟兄關閉,我們就不能掰開主日的餅。如果我們不給予飢餓者食糧,我們就不能食用這餅。如果我們不分擔需要幫助者的痛苦,我們就不能分享這餅。在一切終結時,即使在我們隆重的感恩禮儀結束後,只有愛將存留下來。從現在起,我們只有接受轉變,為他人成為掰開的餅,我們的感恩聖事才能轉變世界。」

基督聖體聖血節禮儀結束時,教宗勉勵眾基督徒「成為一個拿著水罐、喚起渴望和送去水的教會。」他說:「我們要在愛中敞開心門,成為寬敞和好客的樓廳,讓衆人都能進入與上主相遇。我們要在憐憫和關懷中分施我們的生命,讓世界透過我們看到天主聖愛的偉大。」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聖體聖血節

Photo taken by Joseph Lam

主日福音分享
聖體聖血節
「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有一天,雷電交加下着大雨的時候,大家都想在行人路上避雨,馬路遍地泥濘。一位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迎面而來;有些意大利人一向不太喜歡西班牙人,他們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所以不給西班牙人讓路。而且,任何一位讓路,就要踏在泥濘上。西班牙人見到這種情況,卻這樣回應,我絕對不會好像你這樣一般見識,之後便把踏在馬路上,讓路給這位意大利人。

這兩個主日,教會在聖神降臨節之後,讓我們重溫信仰的道理;上主日是天主聖三,這個主日慶祝聖體聖血節,這個節日實在是教會生活的中心。

在褔音前歡呼,我們重溫了一句重要的說話:「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若6:51)耶穌說自己是天上的食糧,天上的食糧的意思是跟我們的食糧不同。而且,他的能力遠超過我們,因為他給我們能力繼續走下去。

我相信這一年來走到今天,甚麼支撐着我們?甚麼給我們力量走到今天?我們作為基督徒,甚麼使我們還有盼望和力量?是耶穌的食糧?或是其他的食糧?這個社會提供很多不同類型的食糧,我們接收不同的資訊,甚麼影響着我?

我是不是讓耶穌影響我,吸收從天上而來的食糧,使我的生活仍然懷着希望,雖然看起來不知道希望從何以來,不過耶穌向我們保證,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之量,我們的盼望正在於此。事實上,在最後晚餐時,門徒已經沒有希望,他們前無去路。不過,耶穌用祂的愛打開一條路,正如在今日的褔音中:「你們大家拿去吃」,「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谷14:22)

因為天主的愛,我們就有將來,我們有希望。就算,我們覺得不知道社會和自己去哪裏,我們覺得擔憂和害怕。讓我們返回耶穌,返到天主的聖言和聖體聖血(感恩聖祭)。在天主的愛之內,懷着盼望,繼續走下去,不是因為其他的原因,而是因為天主與我們同行。天主願意「講得出,做得到」,在最後晚餐和十字架上,拯救我們;何況在今日祂就不能幫助我們?希望我們每次聽聖經,領聖體的時候,都能夠再體驗我們所領受的,不是人間的食糧,而是天上降下來的生活的食糧。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陳日君樞機「追思亡者彌撒」講道全文

截圖自聖安德肋堂Facebook直播

2021年6月4日,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在香港、九龍及新界一共7所聖堂包括聖十字架堂、聖文德堂、聖方濟各堂、聖安德肋堂、天主教贖世主堂、聖本篤堂、葛達二聖堂,舉行「追思亡者彌撒」,為亡者祈禱。彌撒是按天主教香港教區指引進行,參加的人數只可佔聖堂容納人數的3成,因此有個別堂區安排了網上直播。

在聖安德肋堂舉行的「追思亡者彌撒」由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禮,以下是轉載自陳日君樞機Facebook專頁的講道全文:

截圖自聖安德肋堂Facebook直播

「我們不遺忘,我們不失望」

從1989到2021已是32年,我那年57歲,一位年輕的老人;而今年57歲、60歲的年輕老人,那年還只是二十多歲的青年,我想他們對那年5月35日發生的事會有一個深刻的,回憶;但今年二十多歲的青年祇能聽別人講述那即將被歷史冲淡的往事。

今晚90、60和30歲以下的兄弟姊妹卻共聚在這裡參與這台彌撒聖祭,因為我們屬於同一個家庭、香港人的家庭、香港天主教教友的家庭,亦是中國人民的大家庭,人類的大家庭。

明天的報紙不知會怎樣定位我們今晚的聚會,為我們這是一台追思彌撒。

先讓我們再温習一下什麼是追思彌撒。我們天主教徒相信,人死亡時他的一生就決定性地受審判,我們希望大家都會被邀請進入天庭永享榮福,但也不能排除有一些自我排除的人會喪失那福份。就算合格升天堂的,也可能還需要經歷一個淨煉的過程,這是我們天主教的信仰。過去犯了的罪已因痛悔而被寬恕了,但還可能留下一些污點、缺陷未有澈底地用善功彌補,死後要在痛苦的期待中淨化了,才能進入真福。在這淨化的過程中,他們能得到整個教會的幫助,因為教會是一個奧體,我們共享這奧體的財富,我們可以奉獻我們的祈禱和善功,而從這奧體的財富汲取恩寵,這些恩寵可幫助淨煉中的兄弟姊妹完成這痛苦的淨煉過程。

祈禱和善功的功能是不受時間限制的,我們深信那些兄弟姊妹早已在天堂,但我們今天的奉獻和祈禱能在他們需要的那刻已幫助了他們,這樣的幫助當然不限於領了洗的教友,因為善良的人都是天主的子民。

我們奉獻這追思彌撒是為追念32年前在天安門廣場及附近的街巷為我們的民主、我們的自由犠牲了他們生命的兄弟姊妹。他們那時要求的是一個廉潔的政府(反貪污、反官倒),他們希望的是一個真正強盛的祖國,但可惜,他們卻要帶着暴徒的烙印離開人間。

他們的犠牲是為了我們,我們擁抱他們未見成功的希望:就是一個正義和平的社會,一個受人民尊重的政權,一個受世界尊重的我們的強大祖國。

有人會說:烈士們已在天堂了;追念也追念了32年了,夠了吧!不,我們太敬愛愛國的烈士,我們太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希望不死。

這星期在彌撒中我們讀了《多俾亞傳》。多俾亞在充軍之地知道有同胞被殺而屍體被拋在市場上,他立刻把他們抬回家,太陽西落後把他們安葬,雖然他知道這樣做是冒生命的危險,鄰居也譏諷他:為尊敬死者的肉軀把活人的生命作賭注,值得嗎?但多俾亞不忍心讓那屍體作野狗的糧食;同樣地,我們不能讓烈士們的名字永遠蒙羞。

文化大革命也得到一個評估,1981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將文革定性為「領導者錯誤發動⋯⋯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毛澤東「應為這一局性的、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負主要責任」。

那麼,為六四做一個公道的評估不是更容易嗎?

32年還不聽人民的聲音,豈不使人害怕?有權者還相信:為「顧全大局」政權可以殘殺手無寸鐵、熱愛祖國的青年?那末六四慘劇不是漸漸遠離我們,而是漸漸又會再出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拒絕悲觀,我們不會失望。在追思亡者時,我們的祈禱也是求上主帶領執政者走上正義和平的道路。

願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諸聖宗徒及中華殉道聖人,將我們的祈禱送到天主台前。

收看:

夏志誠輔理主教「追思亡者彌撒」講道全文

圖片: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2021年6月4日,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在香港、九龍及新界一共7所聖堂包括聖十字架堂、聖文德堂、聖方濟各堂、聖安德肋堂、天主教贖世主堂、聖本篤堂、葛達二聖堂,舉行「追思亡者彌撒」,為亡者祈禱。彌撒是按天主教香港教區指引進行,參加的人數只可佔聖堂容納人數的3成,因此有個別堂區安排了網上直播。
圖片: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在聖方濟各堂舉行的「追思亡者彌撒」由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以下是由夏主教提供的講道全文:

剛才讀出亡者的名字,為自己全部都是素未謀面的,可是,一邊聽着,心裏卻有莫名的親切感,甚至在腦海中,憶起他們離世時所發生的種種,一切都是歷歷在目,揮之不去。誠然,人生下來,總有離世的一天,見到他們無辜而死,實在令人無限惋惜、感慨、心裏煩亂。

今天的福音,講述的是耶穌在晚餐廳裏,與門徒的談話。大概門徒意識到師傅即將面臨厄運,因而心裏煩亂。這也難怪,三年來,他們跟隨耶穌,以他為師,跟他學習。他們知道耶穌的行事為人,是如何的光明磊落,同時亦知道他的立場,不見容於當時的掌權者,但萬萬想不到的,是掌權者今晚就要以殘酷的手段,來剷除自己的師傅,一個手無寸鐵的人、一個對政權毫無威脅的人。意識到這一切,他們怎能不心煩意亂呢?

面對門徒的心煩意亂,耶穌反過來安慰他們,邀請他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他。要信賴天主,因為他們面對的挑戰,到最後,其實是信仰的挑戰、信念的挑戰、信心的挑戰。當無辜者被殺害,真理被踐踏,善意被糟蹋,熱誠被漠視時,我們就一定會失去信心、失去信念、失去信仰嗎?我們就一定會失望、甚至絕望嗎?耶穌為我們指出一條路,就是要信賴天主,相信宇宙的創造者,歷史的真正主宰,都關注這一切,全部知悉,而且祂絕不會讓這一切就如此的過去。有一天,正如第一篇讀經所說的,他要引領萬民到他的聖山上,為所有信靠祂的人,擺設肥甘的盛宴。那時候,他要由整個地面上除去自己民族的恥辱。

耶穌所說的,信得過嗎?因而他立即邀請門徒,也要信賴他,也就是建基於和他的相處,與及和他來往的經驗上來信賴他。耶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在他身上,我們接觸到一位與我們同在、同行、關懷我們、同情我們、為我們的苦難流涕落淚的天主。不但如此,在耶穌身上,我們學習到什麼是人性的尊嚴什麼是持守良知,什麼是不卑不亢,什麼是純潔如鴿子、明智如同蛇。正如今天的福音所說的,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因為他啟示出人應當如何在世上生活,如何活出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今天晚上我們所悼念的亡者,他們也曾經滿懷熱誠地追求真理、為愛捨生。他們所追求的,其實是人性共通的價值,因而他們雖然離世,仍然值得我們懷念他們,為他們感恩,為他們祈禱。為他們感恩,因為他們引證了人是可以為真理而活,為真理而死的。同時,我們也為這些亡者祈禱,祈求上主收納他們,在社懷內安息。

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心裏不要煩亂,信賴天主,也信賴耶穌。

收看: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天主聖三節

主日福音分享
天主聖三節
「對真理的堅持」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天主聖三節。

我記得有一套電影名叫《激辯風雲》(The Great Debaters),描述美國30年代,一位叫托爾森(Melvin B. Tolson)的教授,從一個僅350位黑人學生的維利學院中,挑選4名學生成立辯論隊,與其他州立大學展開辯論比賽,希望學生透過辯論,提升黑人競爭力。儘管這對當時的黑人青年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托爾森還是開了班,且教導學生辯論的要訣就是-「說出真理」。

然而,托爾森的解放思想並未被大多數黑人接受。不管是白人、黑人,幾乎都會認為托爾森作法與言論太過激進,甚至會使黑人各個生活層面中,受到更嚴重的壓迫。因此,四位參賽學生的生命從中成長或掙扎,甚至面對比賽的壓力與觀感,幾位學生因而退出。

他們在沒有老師的協助下,從意見不合到彼此信任的討論出論証內容。整場比賽堪稱是黑人大學首次與白人大學的公開辯論賽,不僅有廣播電台現場直播,最後維利學院不負眾望擊敗哈彿大學。「真理」是重要的。

從這套電影我們看到師生的互相支持和關心,還有對真理的一份堅持。今天,我們慶祝聖三主日,聖三這種特殊的關係是令人,特別是教會團結合一。天主聖三使教會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團體,一個由聖父、聖子和聖神的合一所聚集的民族,而且是需要與天主合作。因此,這種合一不是一種人造或者外表的,而是在信仰之中,找到這種統一。所以,必須包含對真理的探索,不輕易妥協,否則天主教會失去自己的特性。

我們感謝天主賜給香港教區一位主教,希望我們學習天主聖三,保持神職人員和教友之間的相互信任,集體辨別,共同負責,分享教會團體的管理和規劃。三位一體教會中,以加強教會不同層面的參與、合作和協作。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