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天主聖三節

主日福音分享
天主聖三節
「對真理的堅持」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天主聖三節。

我記得有一套電影名叫《激辯風雲》(The Great Debaters),描述美國30年代,一位叫托爾森(Melvin B. Tolson)的教授,從一個僅350位黑人學生的維利學院中,挑選4名學生成立辯論隊,與其他州立大學展開辯論比賽,希望學生透過辯論,提升黑人競爭力。儘管這對當時的黑人青年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托爾森還是開了班,且教導學生辯論的要訣就是-「說出真理」。

然而,托爾森的解放思想並未被大多數黑人接受。不管是白人、黑人,幾乎都會認為托爾森作法與言論太過激進,甚至會使黑人各個生活層面中,受到更嚴重的壓迫。因此,四位參賽學生的生命從中成長或掙扎,甚至面對比賽的壓力與觀感,幾位學生因而退出。

他們在沒有老師的協助下,從意見不合到彼此信任的討論出論証內容。整場比賽堪稱是黑人大學首次與白人大學的公開辯論賽,不僅有廣播電台現場直播,最後維利學院不負眾望擊敗哈彿大學。「真理」是重要的。

從這套電影我們看到師生的互相支持和關心,還有對真理的一份堅持。今天,我們慶祝聖三主日,聖三這種特殊的關係是令人,特別是教會團結合一。天主聖三使教會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團體,一個由聖父、聖子和聖神的合一所聚集的民族,而且是需要與天主合作。因此,這種合一不是一種人造或者外表的,而是在信仰之中,找到這種統一。所以,必須包含對真理的探索,不輕易妥協,否則天主教會失去自己的特性。

我們感謝天主賜給香港教區一位主教,希望我們學習天主聖三,保持神職人員和教友之間的相互信任,集體辨別,共同負責,分享教會團體的管理和規劃。三位一體教會中,以加強教會不同層面的參與、合作和協作。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今天是向世界傾注慈悲的時候了!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2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紀念聖神在五旬節那一天降臨在晚餐廳中的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教宗指出,聖神繼續提醒教會活在當下而不停留在過去、尋找聚合而非部分、將天主放在首位而非我們自己的力量。

彌撒福音記述耶穌要為門徒們派遣聖神的一番話,耶穌稱聖神為「護慰者」(若十五26)。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護慰者」有兩層含義,即慰藉和護衛。

慰藉

說聖神是慰藉者,教宗解釋說:「我們衆人在困難時刻都設法尋求安慰,但塵世的安慰很快就消失。它們就如麻醉劑那樣,只給出一時的安慰,卻不醫治我們内心深處的病痛。只有讓我們感到被愛的那一位才能賜予人心平安。聖神,天主之愛正是賜予平安的那一位。」

「弟兄姐妹們,如果你感到孤獨的黑暗,你心中有一塊鐵石將希望窒息,如果你心中有灼痛的創傷,找不到出路,你就要向聖神敞開心門。聖文都拉寫道,聖神『將最大的安慰帶到困苦最大的地方,不像俗世那樣在順境中給予安慰和奉承,而在逆境中卻給予嘲笑和譴責』。」

教宗繼續表示:「魔鬼竭盡全力對我們落井下石,聖神則願意救助我們。門徒們在耶穌復活後,最初感到迷惘和恐懼,但他們一領受了聖神,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從那時起,擔心的只是能否見證所蒙受的愛。

「我們也蒙召在聖神内作見證,成為護慰者。聖神要求我們將祂的慰藉付諸實行。我們該如何做呢?無需高談闊論,只做近人;不要逢場作戲,而要有關懷的祈禱。我們當牢記,關懷、憐憫和溫柔始終是天主的風格。」

護衛者

關於護衛者,教宗解釋說:「在耶穌的時代辯護者並不代替被告説話,而是在被告的耳邊提示他該說什麽。聖神也是這樣,祂不取代我們,而是啓發我們,卻不强迫我們。」

聖神對我們的三個提醒

教宗强調聖神對我們的三個提醒,即三個對抗誘惑的解毒劑。第一個是「活在當下」。

教宗說:「聖神肯定今天的首要地位,不願讓煩惱和懷舊的誘惑將我們困住,或是只想明天的不確定,陷入畏懼未來的折磨中。聖神提醒我們當下的恩寵。對我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時候了:現在和我們所在的地方,正是行善、使生命成為恩典的唯一和不可重複的時刻。我們要活在當下!」

聖神的第二個提示是「尋找聚合」,而非部分。

教宗解釋說:「教會的合一絕非清一色,而是在各式各樣的神恩中取得和諧。在門徒們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一旦領受了聖神,就學會將天主放在首位,而非他們人性的觀點。」

「今天,若我們聆聽聖神,我們就不會專注於保守者或進步者、守舊者或革新者、右派或左派:若準則只是這些,那就意味著在教會内忘記了聖神。護慰者聖神促進異中求同、和睦與和諧。祂讓我們看到奧體的各個部分,我們彼此皆為兄弟姐妹。我們要尋求聚合!敵人希望差異轉化為對立,因此製造意識形態。我們要對意識形態說『不』;對聚合說『是』。」

聖神的第三個提示,乃是「將天主放在你的自我之前」。

教宗表示:「聖神肯定恩寵的首要地位,唯有給上主騰出空間,我們才能找到我們自己,對於教會也是如此。我們憑自己的力量救不了任何人,也救不了自己。若我們將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結構和我們的改革方案放在首位,我們就會陷入功能主義、效率主義和水平主義之中,我們將結不出果實。『主義』是製造分裂和隔離的意識形態。教會不是人性機構,教會是聖神的宮殿。耶穌將聖神的火把投在地上,教會的改革靠的是塗油,白白領受的恩寵香脂,靠的是祈禱的力量、傳教的喜樂、貧窮的自然美。我們要將天主放在首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聖神降臨節反省

聖神降臨節

集禱經

天主,祢藉著我們今天所慶祝的奧蹟,聖化遍布各國和各民族的普世教會。求祢把聖神的恩寵,傾注整個寰宇,並繼續在信徒心中,完成祢的神妙工程,猶如當初福音開始傳布時,祢所完成的一樣。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眾人都充滿了聖神,說起外方話來。)
恭讀宗徒大事錄 2:1-11

五旬節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那時,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猶太人。這聲音一響,就聚集了許多人,都倉皇失措,因為人人都聽見門徒說各人的方言。他們驚訝奇怪地說:「看,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里肋亞人嗎?怎麼我們每人聽見他們說我們出生地的方言呢?我們中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及卡帕多細雅、本都並亞細亞、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以及僑居的羅馬人、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人、克里特人和阿剌伯人。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呢?」──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104:1,24,29-30,31,34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我的靈魂,請頌讚上主!上主、我的天主,祢偉大無比。上主,祢的化工,何其繁浩,祢創造的萬物,充滿大地。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祢若停止牠們的呼吸,牠們就要死去,歸於原來的灰土。祢一噓氣,萬物化生;祢使大地,更新復興。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願上主的光榮,永世無窮;願上主喜愛自己的化工!願我的祈禱蒙上主喜悅;我將常在上主內歡樂。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讀經二(聖神的效果。)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5:16-25

弟兄姊妹們:你們如果隨從聖神的引導行事,就決不會去滿足本性的私慾,因為本性的私慾,相反聖神的引導,聖神的引導,相反本性的私慾;兩者互相敵對,致使你們不能做你們所願意的事。但如果你們隨從聖神的引導,就不在法律權下。本性私慾的作為,是顯而易見的:即淫亂、不潔、放蕩、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競爭、嫉妒、忿怒、爭吵、不睦、分黨、妒恨、【兇殺】、醉酒、宴樂,以及與這些相類似的事。我以前勸戒過你們,現在再說一次:做這種事的人,決不能承受天主的國。然而,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關於這樣的事,並沒有法律禁止。凡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如果我們因聖神生活,就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行事。──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聖神,請祢降臨,充滿祢信徒的心;在他們心內,燃起祢的愛火。
:亞肋路亞。

福音(真理之神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
恭讀聖若望福音 15:26-27;16:12-1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裡,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祂必要為我作證;你們並且也要作證,因為你們從開始就和我在一起。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負擔。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到時,祂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祂不憑自己講論,只把祂所聽到的,講出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你們。祂要光榮我,因為祂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為此,我說:祂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普世敎會誕辰「聖神降臨節」!感謝聖神將恩寵充盈大地,使我們有力量更新,使我們的靈魂興奮。可是為何我沒有察覺?更沒有感受到祂的神恩?啊!是不是我的心沒有地方讓聖神留下,我的五臓六腑因罪惡而變成麻木不仁?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凡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迦5:24 那麼我們就應各自反問,看看我們是不是屬於基督「是不是因聖神而生活,隨從聖神的指引」?參閱迦5:25

親愛的諸位,可能有人仍會再問:「如何才算是聽從聖神的指引?」今天的福音,耶穌告訴我們聖神的來臨和給予我們的指引:「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裡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他必要為我作證;並且你們也要作證!」若15:26-27a

是的,在這充滿魔鬼謊言,邪惡混亂的世代,的確需要聖神的護慰,倚靠這位真理之神,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耶穌作見證,不然的話,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魔鬼引誘,使我們成為無「主」孤魂!

話說一對夫婦剛參加完聖神降臨節彌撒,太太神彩飛揚心情開朗,但丈夫卻在車上不停地詛咒;投訴道理和禮儀實在太長,使他來不及準時到達「馬場」,由於心情激昂,沒有注意超速,直到被警察停下,那時才開始驚慌!警官禮貌地說:「先生,你在五十公里路行駛八十公里,你知道嗎?」那敎友完全忘記了「真理」,馬上說謊:「我把車子設定時速五十公里,不可能超速的!

警察還未開口,他太太已馬上搶答:「親愛的!神父今天不是提醒我們要為耶穌真理作證,千萬不要說謊?我們的車子你知道是沒有這設定器的!」她繼續說:「你應該感謝天主,因為你按裝的非法雷達探測器失靈,讓你嘗嘗超速駕駛的後果!」警官聽後把超速和非法按裝雷達器的告票遞交給他,同時,他也注意到他沒有配上安全帶,於是告訴他這可以被罰二百元的!

他還沒有解釋之前,他的太太又已經開口:「他從來在駕車時都沒有使用安全帶的!」警官聽後,手又開始工作….丈夫忍不住大聲對太太叫喊:「你可不可以閉上你的嘴巴?」警官遞交安全帶的罰單給他時,好奇的向他的太太詢問:「他經常這樣大聲對你說話嗎?」他太太無奈地回答:「聖神敎訓我們要說「真理」,我的丈夫平常是一位很好的先生,只是在開車前喝多了威士忌而矣!」警察的手再度忙過不亦樂乎!

親愛的諸位,可能我們還是被那些「邪情私慾」;小則「賽馬賭博」,大則「我們各人填上」影響著,聽不到聖神的呼喚,看不到別人的生死存亡,繼續沈浸自我,不理會聖父為我們安排永生的地方!今天我們再度慶祝聖神的降臨,耶穌說:「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到時,祂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 耶穌說得一點都沒有錯,像那位太太一樣,接受了聖神,見證了真理。錯的就是我們沒有好好的接受聖神,反而跟隨魔鬼自大狂妄!所謂「誰人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此刻,聖神邀請我們洗心革面跟隨耶穌,須知道罪惡阻擋天主的恩寵,修和聖事是重投聖父懷裏的最佳拍檔。那麼我們是否願意接納從聖父聖子共發的聖愛;祂那「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節制….的果實呢!」 參閲迦 5:22-23

各位弟兄姐妹,明天是聖母進敎之佑瞻禮,讓我們一起祈求聖母,特別為中國和海外各華人敎會祈禱,在聖母帶領下重新接受聖神的更新,步武基督,勇敢為耶穌作見證!「主!求你以真理祝聖我們!你的話就是真理!」參閲若17:17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張汝南執事-復活期第六主日反省

復活期第六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的天主,在這歡欣的日子,求祢賜我們熱誠地慶祝主的復活,並幫助我們時常在生活中,反映出我們所紀念的逾越奧蹟。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聖神的恩惠也傾注在各民族身上。)
恭讀宗徒大事錄 10:25-26,34-35,44-48

當伯多祿到了凱撒勒雅時,科爾乃略去迎接他,跪伏在他腳前叩拜。伯多祿拉他起來,說:「起來!我自己也是個人。」伯多祿遂開口說:「我真正明白了:天主是不看情面的,凡在各民族中,敬畏祂,而又履行正義的人,都是祂所中悅的。」伯多祿還在講這些話的時候,聖神降在所有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受過割損與伯多祿同來的信徒,都驚訝聖神的恩惠,也傾注在外邦人身上,因為聽見他們說各種語言,並頌揚天主。那時,伯多祿就發言說:「這些人既領受了聖神,和我們一樣,誰能阻止他們接受水洗呢?」於是,他吩咐人以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付洗。以後,他們要求伯多祿再住了幾天。──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98:1,2-3,3-4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因為祂行了奇事。祂的右手和祂的聖臂,為祂獲得了勝利。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上主已經宣布了自己的救恩,將自己的正義,啟示給萬民。祂記起了自己的良善和忠誠,即向以色列家族廣施的寬仁。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普世大地,請向上主歌舞,請踴躍,請歡樂,請彈琴演奏。
:上主已將祂的救恩顯示給萬民。

讀經二(天主是愛。)
恭讀聖若望一書 4:7-10

親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示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祂,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
:亞肋路亞。

福音(人如果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恭讀聖若望福音 15:9-17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祂的愛內一樣。「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人如果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如此,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祂必賜給你們。「這就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應該彼此相愛。」──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六主日,適逢母親節和中華聖母瞻禮的翌日,讓我們齊聲感謝,歌頌天主的聖名;因祂慷慨無私地賜給了我們祂的聖子,聖母瑪利亞和我們地上的母親,使我們無論在靈性或肉身上都得到了愛的滋養,並分享到祂永恒的生命!

今天的讀經和福音都是圍繞在耶穌基督給門徒們(我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 15:12 請不要以為耶穌交給我們的命令,是為了約束我們,使我們失去自由和喜樂,相反的,耶穌的命令,使我們不單止在靈性上增添喜樂,更讓我們在家庭和工作中得到和諧與平安!問題是,我們怎樣聽從祂的命令,如何攫取喜樂與平安?

曾有姊妹說:「且看,我愈愛他們,他們愈變本加厲,恩將仇報!」亦有弟兄說:「愛是吃虧的,為什麼要做蝕本生意?」的確,在唯利主義的社會裏,人們的眼光大部分都是注意在功利上,敎宗聖額我略一世卻反問我們:「我們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嗎?」他又說:「一個人,在路上觀看美麗的草地,而忘記他此行的目的地,便是一個愚蠢的旅客。」也許我們不一定正在享受人生,觀看美景,好可能我們被其他事物的騷擾,如疫情影響,人際關係,家庭糾紛,而忘記了人生真正的方向!

敎會時常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是我們生活的指標,我們千萬不要與祂分離,今天祂又籍著福音再次告訴我們如何去愛,的確唯有真愛才能化解仇恨,增長安祥!

聖保祿宗徒亦說過:「愛,不求己益….. 凡事包容!」格前13:5,7 真的,去愛一個人,除了學習自我犧牲之外,尊重和包容別人亦是非常重要,這包括他們的喜好和性格,缺點和長處 ,可是許多人,特別是家長們和領導們,在愛人的口號之下,查實是控制對方,強行改造對方,這樣做只會導致孩子缺乏信心,阻礙子女的成長,在團體內種下誤會和仇恨,使關係難以正常,雖然口口聲聲說「愛你」,但是強加給對方的卻是自己的偏見和喜好。一旦對方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就會被列入黑名單,從此關係喪亡!這樣的「愛」,其實就是變相地相反愛德,沽名釣譽!

親愛的諸位,且不要以為這些行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執事亦是過來人,所以勸勉大家不要重蹈執事覆轍,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話說一名女侍正在幫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小男孩點菜,這對夫婦點菜的時候,女侍靜靜聆聽,並緩緩地在單子上記上。終於輪到男孩點菜的時候,他以害怕的口吻說:「我要一條熱狗。」這時,他的父母同時喊道:「不准吃熱狗!」他母親又說:「給他馬鈴薯﹑牛肉﹑和兩樣蔬菜!」可是那位女侍好像對這位母親的話置之不理,從容地對小男孩說:「你的熱狗上要加什麼?」小男孩臉上頓時閃現出驚訝的笑容,說:「蕃茄醬,我要加很多蕃茄醬,還有…再請給我一杯牛奶。」女侍邊走邊說:「馬上送到。」男孩的父母尷尬得沉默不語。小男孩目送女侍離去,轉過頭來驚喜地對父母說:「她當我存在的!」同時,他亦很開心的向爸媽道謝!

真的,一般的家長都希望小孩具備好的品格,懂得「尊重」別人,但在愛的過程中,自己卻時常做出「不尊重」孩子意見的行為。對父母來說,熱狗是垃圾食物,馬鈴薯﹑牛肉、蔬菜才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所以就會直接否決了小孩的意見,那麼又為什麼讓孩子自行選擇,然後又在人前否定孩子使他尷尬非常?這種沒有溝通,直接否決的行為,在孩子眼裡其實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愛子之心並沒有錯,但在過程中孩子是感受到父母的愛還是他們的不尊重與控制慾呢?請不要讓做父母或領導的我們,過度的關愛甚至控制,成為拉開和孩子或同事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熱心祈禱,學習如何去愛,說不定,日後我們才可談論和實踐為朋友捨掉自己的性命呢!「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3

祝福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平安喜樂!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復活期第五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復活期第五主日
與「葡萄樹」的結合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本主日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五主日。

我記得最初晉鐸的時候,很多朋友都來恭喜,希望接受新神父的祝福。當然,做神父是一件開心的事。晉鐸已經六年,加入慈幼會都有十六年,當然不會跟以前一樣,對教會、社會及人際關係的想法,未必同所有人一樣,可能也有些人未必贊同你的想法。但是,很多兄弟姊妹真的會問我「開心與否」,當然是開心。不過,我們做神父這份開心是否來自別人的讚賞?絕對不是。因為不論是當神父,我們每位基督徒快樂的來源是來自與耶穌基督那份關係。

在今天的福音,我們知道《若望福音》經常都用很多不同的圖像,第三章的「風」,到第四章的「水」,再到第十五章用「葡萄樹」,其實是代表耶穌基督的血和水,透過衪的聖死和聖體聖事與我們建立一份友誼,換取我們的信任,希望我們與祂一起,返到天父那裡。

所以,這種友誼是「血濃於水」,這種親密的程度就好像是同一棵樹,如何都不能與我們分開。耶穌是真葡萄樹,宗徒是枝條,這是一個比喻;但也足夠清楚地表示基督與宗徒在生命上的連繫,而這個連繫,就是藉著那葡萄樹,在聖體聖事中充分地表達出來。

正因為復活的耶穌透過聖體聖事彰顯出來,這個復活的身體不受物質世界的限制,同樣,凡是領受聖體的人,都融合在同一基督身體內,所以祂說你們在我內,因此都不會受到這份限制。

其實,關係是鎖不住,人的意志和理智都是。耶穌在今天福音中也應許我們,只要我們與衪結合,我們都能得到這份自由和力量。所以,希望我們特別在這個主日珍惜聖體聖事,每次參加感恩祭時能夠專心,並有意識地與耶穌結合。

我們還要多些朝拜聖體。朝拜聖體不只是明恭聖體、顯恭聖體,耶穌在聖體龕,我們每次到聖堂都可以朝拜祂。此外,我們要學懂成為一個有質素的人,有質素的基督徒。因為這個質素就是聖體聖事的助證,如何轉變和提升我們,使我們有力量繼續去生活。

就讓我們與耶穌結合,使我們成為葡萄樹的枝條。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祝聖九位新司鐸:你們要做牧人,而非企業家!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4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内的教宗祭台為9位執事舉行了晉鐸典禮,數百名信友參禮。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幾位樞機、輔理主教、新鐸所屬修道院的院長和本堂神父與教宗共祭。參禮者都載著口罩,新鐸也不例外。

這一天是耶穌善牧主日,也是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邀請新祝聖的司鐸做牧人,就如上主那樣。他說:「上主要他們做牧人,做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的牧人,與天主子民同行的牧人。牧人有時走在羊群的前面,有時在當中或後面,但總是在那裡,與天主子民同在。」教宗邀請他們超越人們曾談論的「教會職業生涯」一詞,指出司鐸職務不是一項職業,而是一項服務,就如天主對祂子民的服務那樣。

教宗說:「天主的風格以3個詞為特徵:親近、憐憫和溫柔,新司鐸們應效法這個風格。」教宗特別解釋了親近,指出:「在祈禱、聖事和彌撒中,應親近天主;在弟兄和子民當中,應親近主教。要與上主交談,接近上主。因為天主藉著祂的聖子接近了我們,祂也在領受鐸品者的聖召分辨過程中接近了他們,在罪的醜惡時刻,祂也在那裡。你們要接近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但首先應藉著祈禱接近天主。一個司鐸若不祈禱,就會慢慢熄滅内心聖神的火焰。」

接著,教宗叮囑這9位新鐸要成為主教的助手。他說:「在主教内你們會有合一,這便是牢牢留守在自己主教身旁的主要原因。」教宗强調主教在靈性上的父愛,司鐸應謙卑地信賴主教,「即使在惡劣時刻也應呼喚主教,與他接近」。此外,教宗再次强調:「身為司鐸的人斷不可論長道短。你們切不可做愛說閑話的人,不要陷入流言蜚語,而要合一,在諮議會、委員會和工作中都該如此。」

教宗向新鐸們表示:「你們中沒有人為成為司鐸而做學問,你們學的是教會的學問。你們是從天主子民中揀選出來的。上主向達味說:『我把你從羊群中領出。』教宗邀請他們:「不可忘記自己從哪裡來, 你們來自你們的家庭、你們的子民。你們不可失去天主子民的嗅覺。聖保祿宗徒也對弟茂德說,要記住自己的母親和祖母,記住那些將自己領入信仰的人。」教宗邀請新鐸們:「做子民的司鐸,而非國家的神職人員!」

教宗勉勵新鐸們:「要花費時間去聆聽和撫慰別人,成為天主寬恕的施與者;要運用家庭、父親的慈悲憐憫,讓人知道你在天主的家裡。」

教宗也叮囑司鐸們:「切莫攀附權貴、追求金錢。」他再三表示:「司鐸不是企業家。」

最後,教宗邀請這些新司鐸:「不要害怕,如果你們有天主的風格,一切都會順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耶穌開闢新道路,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圖片:Vatican Media

光和祈禱從羅馬傳到遭受戰爭、貧困和疫情蹂躪的全世界,讓人再次看到上主的復活,將目光轉向死而復生的耶穌。教宗方濟各聖週六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前主持了復活前夕守夜禮,祭台前降福了的新火和教宗點燃的蠟燭劃破了大殿内的黑暗,這復活蠟提醒人們復活的基督乃是真光,祂驅散了世界的黑暗。

隨後,聖伯多祿大殿内從黑暗逐漸過渡到半明半暗,燭光遊行的隊伍在舉著復活蠟的執事的引領下三次高唱「基督的光」。當他們走到祭台前,黑暗完全褪去,大殿内的燈全部點亮。接著是執事為禮儀書和復活蠟上香,參禮的信友們手持蠟燭站立著聆聽復活宣報,慶祝光戰勝了黑暗。

在宣讀了《舊約》三篇讀經和聖保祿書信,以及《聖馬爾谷福音》後,便是教宗方濟各的彌撒講道。以下是這篇講道的全文:

婦女們原以為會看到有待敷抹香料的尸體,不料却發現墳墓已空。她們原是去悼念死者,却聽到了生命的宣報。為此,福音說,那些女人「非常驚恐」(谷十六8)。驚恐,在這情况下,是恐懼中夾雜著喜悅,令她們內心驚訝的是,她們看到墳墓的大石頭滾開,裡面有一個穿白衣的少年人。她們驚訝地聽到:「不要驚惶!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6節)。然後是那邀請:「祂在你們之先,到加里肋亞去;在那裡,你們要看見祂」(7節)。讓我們也接受這個邀請——復活的邀請,我們也要前往加里肋亞,復活的主已先我們而去的地方。然而,“去加里肋亞”意味著什麽?

去加里肋亞首先意味著重新開始。對門徒們來說,是要回到耶穌第一次找到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的地方。那是初次相遇和初愛的地方。從那一刻起,他們丟下漁網,跟隨耶穌,聽祂講道,看到祂行的奇跡。他們雖然總與祂在一起,卻依然沒有完全理解祂,常常誤解祂的話,面對十字架,他們逃跑了,留下耶穌一個人。儘管經歷了這一失敗,復活主一如從前的「那一位」,又一次引領他們來到加里肋亞;祂先他們而行,也就是說,祂走在他們前面。祂呼喚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永不知疲倦。復活的主在對他們說:「讓我們從起點重新開始。大家重頭再來。儘管這一切,儘管一切都失敗了,我願你們重新與我在一起。」在這加里肋亞,我們學會對主耶穌無限大愛的驚奇,祂在我們失敗的道路上開闢出新道路。

看,這就是我要給你們的第一個復活宣報:你永遠可以重新再來,因為即使我們遭遇所有的失敗,天主依然能給我們一個新生命,讓我們重新起步。即使在我們內心的廢墟,天主依然能創造一件藝術品;即使在我們人類的斷壁殘垣,天主也能準備一段新的歷史。祂總是先於我們,在痛苦、悲傷和死亡的十字架苦路上如此,在生命復蘇、改變歷史、點燃希望的光榮道路上亦然。在這疫情的黑暗時期,我們聽到復活的主在邀請我們重新開始,永不失去希望。

去加里肋亞的第二層意義是「走新的道路」,是朝著與墳墓相反的方向前行。婦女們去墳墓裡找耶穌,也就是說,她們去追念什麽:祂曾與她們在一起,現在已經永遠逝去。她們去傾訴自己的悲傷。這表示信仰成了紀念過去美好卻已結束的事物,僅僅是回憶。許多人過著一種「回憶的信仰生活」,仿佛耶穌是過去的人,少年的夥伴,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還是在兒時上要理班的時候。這樣的信仰僅僅是習慣性的、過去的事、美好的童年記憶,如今不再觸動我,不再呼喚我。相反,去加里肋亞意味要懂得,信仰要想活著,就必須重新踏上旅途。我們必須每天更新啓程的熱情、第一次相遇的驚喜。然後是信賴,不要自以為什麽都懂,卻要謙卑,對天主的路徑感到驚訝。去到加里肋亞,我們就會發現天主不能被當作童年的記憶,祂是生活的,始終帶給我們驚喜。復活主帶給我們的驚喜從未間斷。

這是第二個復活宣報:信仰不是陳年往事,耶穌不是過時的人物。祂是生活的,此時就在這裡。祂每天和你同行,在你目前的處境中,在你經歷考驗時,在你心懷夢想時,都是如此。祂在你看來不可能的地方開闢新的道路,祂催促你逆流而行,而不是停留在遺憾和“已經看見”的事物上。即使敗局似乎已定,你也要以驚喜之情向祂的新意敞開心門,祂將帶給你驚喜。

此外,去加里肋亞也意味著「走向邊界」。因為加里肋亞是最遙遠的地方,在那片混合和多元的地區,居住著那些離耶路撒冷的禮儀純正最遙遠的人。耶穌也是從那裡開始祂的使命,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受排斥的人、脆弱的人和窮人宣講,成為天主的面容和臨在,祂不知疲倦地尋找那些灰心喪氣和迷失的人,直到存在的邊緣,因為在祂眼裡沒有人是最末的,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即使在今天,復活主也要求祂的跟隨者到那裡去。那是每日生活的地方,是我們每天走的路,是我們城市的各個角落,主耶穌在那裡先我們而行,並臨在那裡,臨在我們身邊的人和與我們分享時間、家庭、工作、勞苦和希望的人的生活中。在加里肋亞,我們學會能從兄弟姐妹的面容、夢想者的熱情和沮喪者的失望中,從喜悅者的微笑和受苦者的眼泪中,特別是窮人和邊緣人士的身上,看到復活的主。我們會驚訝於天主的偉大在微小中彰顯,祂的美善在淳樸和貧窮者身上閃耀。

於是,復活的第三個宣報正是:耶穌,復活主,愛我們無止境,探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境况。祂扎根於世界的中心,並邀請我們克服障礙,超越偏見,走近我們每天遇到的人,重新發現「日常生活的恩寵」。讓我們在自己的加里肋亞,在日常生活中認出祂來。有祂陪伴,生活將會改變。因為在一切失敗、邪惡和暴力之後,經歷重重苦難和死亡之後,復活的主書寫並引領歷史。

弟兄姐妹們,如果在這個夜晚,你內心存有黑暗的時刻,白天尚未到來,光被埋藏、夢想破滅,那就以驚喜之情敞開心門,聆聽復活的宣報吧:「別害怕,祂已經復活了!祂在加里肋亞等你。」你的期望將不會落空,你的眼泪將被擦乾,你的恐懼將被希望戰勝。因為上主先你而行,走在你前面。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講道分享-主的晚餐

講道分享-主的晚餐

愛到底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我很高興會一連三日與大家分享逾越節三日慶典的默想。今天是聖週四,我們紀念耶穌建立司祭職及聖體聖事。

一年前,當我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Salesian Pontifical University)生活的時候,我們都爆發了疫情,有不少的神父和修士染病。正當大家很害怕的時候,我們有一位來自西班牙的慈幼會會士,他戴着口罩,手拿酒精消毒液及紙巾去清潔升降機及咖啡機的按鈕。

眾所周知,那些按鈕有很多人接觸過,自然就會有很多細菌,但這位會士並沒有計較。這本身不是他的工作,但是他自動自覺地拿起消毒液在清潔。我好奇問他:「你不害怕嗎?」他回答說:「我都害怕,不過這些是我可以為團體做的,那麼我就盡力做,還有我也會保護自己的。」

這事情跟我們今天慶祝的節日十分有關係。耶穌建立了聖體及司祭職,就是一個愛的聖事。

在今日的福音看到若望用很多的筆墨描寫耶穌那一份內心世界。

耶穌愛到底

第一點,我想同大家分享的就是耶穌愛到底。衪知道將會被釘在十字架上,衪明白門徒會離棄衪,甚至乎會出賣衪,但是他依然愛到底。我們在香港社會,無論經濟、政治,我們覺得很困難和擔憂。耶穌同樣面對這些困難和擔心,不過衪仍然去愛。

一份有創造性的愛

第二點,我同大家分享的就是耶穌這份愛是有創造性的。衪在這麼困難的時候,拿起餅和酒向門徒說「這些就是我的肉和血」。我們可以與衪一起結合,而這個結合不單只是說與耶穌的關係,也有與人的關係。當晚,耶穌也會幫門徒洗腳。在這兩個動作當中,我們看到耶穌這份創造性,就是就算很困難,衪仍然有一份力量去付出和奉獻,而這份奉獻是沒有埋怨。耶穌明白自己是一步一步去滿全天主給衪的使命。

當我們每一次領受聖體的時候,不是讓聖體成為我們的一部份,相反,我們是成為耶穌的一部份。我們的使命就是我們同樣在困難中需要愛到底,繼續去付出和服務。而在服務當中是有平安,有一份滿全。

就讓我們在今天的慶典中,繼續耶穌這個使命,並在聖體聖事中與主結合。

讓我們繼續耶穌的使命!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方濟各:仰望在十字架上得勝的耶穌,我們深感驚喜

圖片:Vatican Media

「面對基督的愛,請從驚喜之情重新出發。」

2021年3月28日聖枝主日,教宗方濟各於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大禮彌撒時,發出了這項呼籲。這台紀念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感恩祭,為聖週拉開了序幕。這段時期的禮儀伴隨著我們從迎接主耶穌騎著驢子進聖城的喜悅,到目睹祂獲罪受刑的痛苦。

教宗在講道中說:「我們要從驚喜之情重新出發;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對祂說:『主,祢多麼愛我!我對祢來說多麼珍貴!』我們要接受耶穌帶給我們的驚喜,好能重新生活,因為生活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擁有財物或功名成就,而在於發現自己被愛。這是生活的偉大之處:發現自己被愛!生活的偉大之處即在於愛的美好。在被釘十字架的耶穌身上,我們看見受屈辱的天主、全能的天主淪為被捨棄的那位。而因著驚喜之情的恩寵,我們明白在生活中接納一名被捨棄的人、親近一名受屈辱者的同時,我們便是愛耶穌:因為祂臨在於卑微弱小者、被拒絕的人,以及那些遭到我們如同法利塞人一般的文化譴責的人身上。」

「當天福音中深感驚喜的人是站在十字架對面的百夫長(參閱:谷十五1-39)。這名羅馬士兵看見精疲力竭的耶穌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依然去愛,遂宣認了他的信仰:『這人真是天主子!』天主的勝利在於十字架,這令跟隨的人失望。他們尋求的是『默西亞的形象,而非默西亞本人』;他們期待用刀劍打敗羅馬人。天主所揭示的則令他們感到驚奇,因為天主只靠愛而非武力的力量為王。」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驚喜之情不同於世界的欽佩讚嘆。今天也有許多人敬佩耶穌:祂說的很好,祂力行了愛與寬恕,祂的榜樣改變了歷史。這些人敬佩耶穌,但自己的生活卻沒有改變。因為光是敬佩耶穌還不夠,還需要追隨祂的芳蹤,接受祂的挑戰:從敬佩進入驚喜。」

「看到全能者變得無足輕重,目睹萬王之王以十字架作為祂的寶座,聽到前呼後擁迎接耶穌的歡呼之聲變成要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喊叫聲,這令我們驚訝。然而,這一切的羞辱為什麼會發生呢?」

教宗答道:「這是為了觸碰我們人性的最深處,不讓我們感到孤單;這是為了拯救我們。耶穌親身體驗到我們撕心裂肺的矛盾處境,以這種方式使之得到救贖,得到轉變。因此,我們需要讓天主聖愛來感動自己,擺脫流於慣例的信仰、在悔恨和失望中裹足不前的生活,向聖神敞開心扉,懇求祂賜下感到驚喜的恩典。」

教宗最後表示:「祂的愛親近我們的脆弱,直達我們深感羞恥的地方。現在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在每個創傷、每個恐懼中,天主都與我們同在;任何罪過都沒有最後的話語權。天主大獲全勝,而勝利的聖枝乃是經由十字木架而來。因此,聖枝與十字架密不可分。」

圖片:Vatican Media

此外,教宗方濟各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前,他說:「我們是第二次在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在疫情背景下度過聖週。」教宗提醒我們,希望乃是將我們的目光轉向聖母瑪利亞。她走過苦難之路,在心中保持信德之燈的火焰常點燃。

教宗說:「我們應該做什麼呢?聖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會向我們展示,她也是耶穌的第一個門徒。她跟隨她的聖子,背負了自己的痛苦、黑暗和迷惑,她走過苦難道路,在心中保持信德之燈的火焰常點燃。因著天主的恩寵,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走日常生活中的苦路時,沒有他人的協助“我們無法走的更遠,即使起初我們可能有基勒乃人同樣的想法,我們可能會想:『為什麼是我?』但隨後我們將會發現,那不是因我們的功勞而賜予我們的恩典觸及了我們。」

接著,教宗念及暴力受害者。他說:「讓我們為所有暴力受害者,尤其是今天早上在印尼望加錫主教座堂外發生的襲擊事件的受害者祈禱。」

印尼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聖枝主日早上,一輛摩托車駛近耶穌聖心大殿側門,那時剛結束聖枝主日感恩祭,許多信徒正從聖堂出來。該事件導致至少14人受傷,襲擊者喪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四旬期第五主日反省

四旬期第五主日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我們的天主,祢的聖子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捨棄了自己的性命;求祢幫助我們,以同樣的愛,在生活中,常樂於實行愛德。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我要訂立新的盟約,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
恭讀耶肋米亞先知書 31:31-34

看,日子將到 ── 上主的斷語 ── 我必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訂立新約;不像昔日,我握住他們的手,引他們出離埃及時,與他們的祖先,所訂立的盟約。雖然,我是他們的夫君,但他們已自行破壞了我這盟約 ── 上主的斷語。在那些日子之後,我願與以色列家訂立盟約 ── 上主的斷語 ── 就是: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那時,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近人或兄弟,說:「你們該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 ── 上主的斷語 ── 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51:3-4, 12-13, 14-15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天主,求祢按照祢的仁慈,憐憫我,依祢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罪惡。求祢洗盡我的過犯,求祢除淨我的罪惡。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祢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求祢不要從祢的面前,把我拋棄,不要從我身上,收回祢的聖神。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求祢使我重獲祢救恩的喜樂,求祢以慷慨的精神,來扶持我。我要給惡人教導祢的道路;罪人們都要回頭,向祢奔赴。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讀經二(基督學習了服從,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5:7-9

當基督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祂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基督、天主聖言,願光榮歸於祢。
:基督、天主聖言,願光榮歸於祢。
:主說: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這樣,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
:基督、天主聖言,願光榮歸於祢。

福音(一粒麥子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
恭讀聖若望福音 12:20-33

那時候,在那些上來過節、崇拜天主的人當中,有些希臘人。他們來到加里肋亞貝特賽達人斐理伯前,請求他說:「先生!我們想拜見耶穌。」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然後,安德肋和斐理伯便來告訴耶穌。耶穌開口向他們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到了。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進入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這樣,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吧?但我正是為此才到了這時辰。父啊!光榮你的名吧!」當時有聲音來自天上:「我已光榮了我的名字,我還要再光榮它。」在場聽見的群眾,便說:「這是打雷。」另有人說:「是天使同祂說話。」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我而來,而是為你們。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祂說這話,是表明祂要以怎樣的死而死。──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四旬期第五主日,敎會提醒我們,天主一直以來都非常愛我們,就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讓上主傷心,祂始終一成不變的愛著我們,原諒我們,就像祂寬恕屢次破壞與祂訂立盟約的以色列子民一樣,正如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祂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參閱耶31:34  我們都是有「心」的人,是嗎?那麼我們怎麼可以讓這位愛我們的天主長期難過呢?就讓我們反省一下如何去回應天主祂那份情深大愛吧

今天聖詠的作者建議我們首先去祈求天主,「求祂給我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參閱詠51:12a,是的,親愛的諸位,是時候洗心革面了,是時候放棄一切阻礙我們與天主相愛的思,言,行為了;無論是我們的驕傲,自私的慾念或是我們的偏見等等,都會玷污我們的心靈,我們都應該與它立即斷絕!

話說某天,六歲的小明拿著不合格的算術成績表回家,憤憤不平的向母親投訴,母親卻和顏悅色的問他問題出在哪裏?他理直氣壯回答說:「我們的老師,前天教導我們四加四等如八,昨天她又告訴我們三加五等如八,今天又說二加六又是等如八,天啊,如果她不能決定什麼才是等如八,我又怎樣可以決定呢?」媽媽聽後耐性地向他解釋內裏原因,更提醒他不是老師的錯誤,勸他有錯誤發生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推卸責任,更不要去指責別人!的確,我們都是一些不完美的人,每人都有不同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往往都是阻擋我們去愛我們的隣人和那賜給我們永生的天主,假若讓這些弱點慢慢的累積起來,那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了!

今天的福音耶穌鼓勵我們要不停的檢討我們短暫的生命,不要迷戀它,因為永生才是我們的家鄉;「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進入永生!」若12:25 其實耶穌不是邀請我們憎恨自己的生命,祂卻提醒我們要憎恨在我們生活中那些影響我們遠離生命之源的那些行為和態度!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去悔改,去祈求一顆純潔的心,一顆悔改的心呢?

福音中更談及耶穌一生的渴望就是為了光榮聖父;「父啊!光榮你的名吧!」若12:28a 那麼我們又如何去光榮聖父呢?且看耶穌在福音中的指引:「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若12:24

的確,耶穌一生就像一粒願意落在地𥚃的麥子一樣,祂用祂的生命來光榮天父;祂願意服從父命,犧牲自己來拯救我們,爲的是使我們得到永生!同樣我們亦要用我們的生命來光榮天主提高別人,愛護所有的人!

再來話說小明,幾個月後的一天,媽媽去接他放學,今天的小明不單止算術進步了還乖了很多,媽媽買了些他喜歡吃的紅蘋果,他得到媽媽的同意在車上已開始拿著吃,媽媽雖然全神駕駛但間中亦留意他的動向,只見他拿出一個蘋果吃了一口,嘴嚼一會,又拿出另一個又嘴饞一點。此時媽媽有些失望和不滿,但她仍然保持沉默希望回家才教育小明,正所謂沉默是金,突然小明轉個身來拿著一個蘋果對媽媽說:「媽媽這個是你的,這個比較甜,我知道你喜歡吃甜蘋果的,就讓我吃另外一個酸的吧!」此刻喜出望外的她眼淚凝洭。小明的改變帶來喜樂和平安,相信我們的悔改不單上讓上主受到光榮同樣亦會帶來對親朋戚友正面的影響!

親愛的諸位,四旬期快要結束了,就讓我們將一顆懺悔的心賜給天主吧!

大聖若瑟,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