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記憶、和解與治癒為教會帶來希望

CNS photo/Paul Haring

經歷了7月份暫停一個月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後,教宗方濟各於8月3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再次與信眾相聚,並在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於7月24日至30日在加拿大進行的「懺悔朝聖之旅」。教宗表示:「這段與原住民並肩同行的進程充滿了記憶、和解與治癒,由此在加拿大和各地為教會帶來了希望。」教宗期勉眾人:「恢復現代性與祖先傳下來的文化之間,以及世俗化與靈性價值觀之間的和諧關係。教會蒙召撒播普世友愛的種子,尊重並促進地方層級許許多多的富饒。此行也有不少悲痛不已的時刻,加拿大原住民、長者因同化政策而失去子女的痛苦,有如一記耳光。然而,我們理當正視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罪過。」

教宗回憶起這次牧靈訪問的重要行程。教宗指出,他向該國執政當局、原住民領袖和外交使團重申了聖座與當地教會在促進原住民文化方面的「積極」意願,途徑包括「適當的靈修進程,以及關注各民族的習俗和語言」。教宗強調,他譴責了「殖民思想」。這種思想如今體現在「各種形式的植入意識形態上,對各民族的傳統、歷史和宗教聯繫構成威脅,試圖抹去差異」,而且往往忽視「對最弱小、脆弱者的義務」。教宗勉勵所有原住民族跟隨「加拿大原住民堅強且和平行動」的榜樣,不要封閉自己,卻要「為增進人類的兄弟情誼作出必不可少的貢獻,促使人們更懂得愛護受造界、敬愛天主」。

教宗此行不同於其它旅行,因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與原住民會晤」。當年在加拿大有些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基督徒,配合了時任政府的同化政策等措施,對原住民造成傷害;教宗此行是為了向原住民「表達關懷、悲痛之情,並請求寬恕」。在加拿大,教會長期與原住民同行,此刻正走在一條新開展的進程上,以譜寫新篇章。為此,教宗此行的格言是「並肩同行」。

當初在加拿大,不少教會男女果決又勇敢地支持原住民尊嚴,捍衛他們的權益,並在推廣原住民語言和文化方面作出貢獻,卻也有些司鐸、男女會士和平信徒「參與了那些今天我們明白它們不可接受、違背福音的計劃」。教宗說:「為此,我前去以教會的名義請求寬恕。因此,這是一次懺悔的朝聖之旅。很多時刻洋溢著喜樂,但是整體的意義和語氣是反省、懺悔及和解。」

在這次訪問中,教宗首先在馬斯克瓦西斯與加拿大全國各地主要原住民族的成員和領導人會面。教宗說:「我們一起回憶過往:那是這些民族千年歷史的美好記憶,與他們的土地和睦共處。原住民族最美的就是與大地的和諧關係。他們從不糟蹋受造界,從不如此,卻與大地和諧共處。我們也網羅了被壓迫的痛苦記憶,包含因文化同化政策而在寄宿學校裡的記憶。」

進程的第二步是和解。教宗解釋道,這並非「我們之間的妥協」,而是「由基督來使我們修和」,得到「我們的平安」。進程的第三步是治癒。教宗指出,這點在聖若亞敬和聖婦亞納瞻禮當天在聖亞納湖畔實現了。在那裡,「在耶穌內,我們看見了天父的關愛,祂治癒我們的創傷並寬恕我們的罪過」。這進程充滿了「記憶、和解與治癒」,由此「湧出了在加拿大和各地對教會的希望」。厄瑪烏的門徒們與復活主耶穌同行後,與耶穌並因著耶穌,從挫敗走向希望。

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為加拿大主教們的團結表示感謝。教宗指出,我們之所以能成就這一切,「是因為主教們很團結;哪裡有團結,那裡就能前行」。關於這次在加拿大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指出,在因紐特人的土地上與青年和長者的相聚「帶著希望的記號」。「我向你們保證,在這些會晤中,特別是最後一項會晤,我必然因那些人的傷痛而感到被打了耳光。他們因同化政策而失去了許多,長者失去了子女,不知道孩子最終去了哪裡。這是悲痛不已的時刻,但我們理當予以正視: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罪過。」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加拿大,青年與長者互相對話,好能在記憶與先知性恩賜的歷史中並肩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原住民信友為在堂區中保有民族身份感到自豪

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2022年7月2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的訪問活動是在埃德蒙頓聖心堂會見其他原住民和堂區團體成員。在本次聚會上發言的堂區成員,除了主任司鐸蘇薩伊(Susai Jesu)神父外,還有兩名原住民教友,坎迪達(Candida Shepherd)和比爾(Bill Perdue)。

圖片:Vatican Media

坎迪達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是聖心堂的成員。她說:「為能屬於亞爾伯塔的梅蒂民族感到自豪。作為天主教徒,我會永遠感謝我們的團體將我們原住民祖先的精神和我們與造物主深厚的關係聯繫在一起。」

比爾是聖心堂財務委員會的主席。他在這一社區成長,並於1963年在該堂區領洗。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在此祈禱。比爾也提到自豪感。他本身來自混血家庭,他很榮幸能在一個承認和尊重原住民和愛爾蘭祖先的堂區善度天主教信仰生活。

聖心堂建於1913年,最初由各國來到加拿大的移民聚集的堂區,起先是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克羅地亞人,以及最近有厄立特里亞人。在原住民獻主會會士加里(Gary Laboucane)神父的領導下,該堂區開始在天主教禮儀中表達原住民的傳統。聖心堂於1991年被指定為加拿大全國原住民堂區。現今,從種族的觀點來看,耶穌聖心堂是一個多元融合的團體,那裡有眾多的加拿大第一民族原住民、梅蒂人、因紐特人、厄立特里亞天主教教徒,以及埃德蒙頓麥考利社區的居民。坎迪達和比爾見證說:「雖然被指定為原住民堂區,我們依然歡迎所有民族,因為我們人人都是唯一生物界的一部分。我們的堂區尊重整個生物界,並活出基督宗教信仰、禮儀生活和服務。」

這個堂區的基本價值是照顧貧困者和有需要者,給予無家可歸者和原住民幫助。在這方面,該堂區是埃德蒙頓總教區最活躍的一個堂區。坎迪達和比爾見證道:「我們每天回應數百人的迫切需求。他們來到我們的門前,尋找充飢的食物、衣服、一些應急的糧食,或只是單純的鼓勵和祈禱。通過這兩位見證人的見證,人們瞭解到與其它堂區和組織的網絡能加强團體間的聯繫。他們說,我們在經濟上貧窮,但在天主教信仰和實踐慈悲善功上非常富有。」

此外,坎迪達和比爾也感謝教宗方濟各聆聽他們的見證。「今天,教宗的臨在,讓我們有機會互相交流、瞭解、釋放和超越我們的創傷。」他們也提到在堂區推進的「和解」工作。「今天,我們的教宗來到這裡,他本人也捍衛兒童的普遍權利,强調家庭的重要性。他的臨在是對我們信念的認可,我們堅信每個兒童在其生命中有擁有父母和祖父母的權利、有慶祝他們的文化的權利,無論是否原住民,以及每名孩童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利”。最後,坎迪達和比爾也强調務必建設一個包容眾人的團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到訪愛民頓第一民族聖心堂:在寄宿生內受難的基督,使我們在十字架上修和

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這是一條向前邁進的道路:我們要一同注視基督,去愛那為我們而被出賣和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要注視基督,祂在許多寄宿學校的學生內被釘十字架。」教宗方濟各7月25日在加拿大唯一的原住民堂區聖心堂向信眾如此表示。此前,教宗為了教會成員在管理寄宿學校中的角色公開道歉。

面對聖心堂的堂區信眾,教宗表示他很高興有機會「以朋友和朝聖者的身份」踏上他們的土地。教宗這次在加拿大的牧靈訪問是他渴望支持治癒進程的具體記號。埃德蒙頓教區的原住民聖心堂不僅接納第一民族、梅蒂人和因紐特人團體,也向其它國家來的移民開放。教宗讚許該堂區為教會樹立了優良榜樣,讓人看到教會該如何成為「眾人的家,一個人人都會感到接納的家,不分他的過往經驗和個人經歷」。

接著,教宗解釋了他將本次加拿大之行稱為「懺悔的朝聖之旅」的原因。教宗說:「我一想到天主教徒在同化政策和拔除根基方面的推波助瀾,就感到痛苦。這情況導致自卑感,奪走團體和個人在文化和精神層面的身份認同,斬斷他們的根基,助長偏見和歧視態度。這也以教育體系的名義來實行,而且當初人們以為那是基督信仰教育。」教宗強調,教育該當以尊重為基礎,絕對不可強加既定的模式。相反地,教育應當是個「一起發現生命奧妙」的旅途。

關於和解、修和的主題,教宗指出,基督帶來的修和方式遠超過事物的表面。「耶穌在十字架上、在『生命樹』上,使我們彼此修和」。以前的基督徒喜歡稱十字架為生命樹。教宗闡明,十字架這顆生命樹連接天地、擁抱萬物,即使是看似「意想不到、不可寬恕」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原住民為這些核心要點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世界觀」。這座原住民的聖心堂恰恰運用了這些象徵符號,並賦予了基督學意義。「耶穌通過祂十字架的四端,擁抱了四個核心要點,使天涯海角的萬民團結在一起;祂為一切帶來治癒及和平」(參閱:弗二14)。

許多原住民和家庭因加拿大的寄宿學校問題而飽受痛苦。教宗表明,那些本該做出基督徒生活榜樣的人,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教宗深知,對於這些受苦者來說,任何和解、修和的願景都是艱難挑戰。「任何事都無法抹去那段尊嚴受侵犯、遭罪受苦和信任遭到背叛的經歷,也不能消除我們信徒心中的羞愧。但是我們需要重新出發,而耶穌給我們的不是好話和善意,卻是十字架:那份使人跌倒的愛,讓祂的手腳被鐵釘貫穿、祂的頭戴上荊棘冠冕」。

教宗指出,向前邁進的道路,是一同注視基督,擁抱基督的修和之恩。那是「從耶穌聖心綻放光芒的和平,是必須尋求的恩寵」。「如果我們想要彼此修和,與自己和好,與過去和好,與忍受的錯事及受傷的記憶和好,與人的慰藉無法治癒的創傷經驗和好,那麼我們就必須舉目仰望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和平必須從祂十字架的祭台那裡獲得」。

教會是「修和的活奧體」,因為她是基督與我們和好的唯一奧體。教宗表示,教會將子民引向基督時,絕不可通過勸說悔改的方式來強加於人。相反地,在宣講耶穌時,必須用「耶穌渴望的方式來宣講」,即:「自由與仁愛」。教會必須是個慷慨接納的地方,由聖神來醫治那些受傷的記憶。在地方層級的實踐方法是祈禱,以及彼此分享生活。

在這個原住民堂區,教宗也提到帳幕的圖像。這座聖堂的祭台上有四根木柱,象徵原住民傳統的帳幕。教宗指出,這令人想起以色列子民在曠野的四十年期間,天主居住在會幕裡(參閱:出卅三7)。「帳幕提醒我們,天主在我們的旅途中陪伴我們,祂喜愛與我們相會」。天主是與子民同在的天主,「祂在基督內教導我們憐憫與慈愛的語言」。

教宗最後祈求天主「牽著我們的手,即使要走過歷史的曠野也不例外」。求主「在和解的道路上繼續引領我們的步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將於2021年12月在羅馬與教宗會面

【鹽與光傳媒資訊】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繼早前在2021年6月10日宣布計劃安排原住民代表團與教宗會面,以促進有意義的對話和治愈之後,2021年6月29日,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發布了有關原住民代表團與教宗會面的安排事項,以下是非官方翻譯的聲明內容。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聲明
原住民代表團與教宗會面日期

2021年6月10日宣布了原住民代表團將與教宗會面以促進有意義的對話和治愈的相遇之後,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宣布,該代表團定於2021年12月17日至20日在遵守出境限制情況下前往羅馬與教宗會面。

教宗方濟各深切希望直接聆聽原住民的聲音,表達他衷心的臨在,解決殖民化的影響和教會在寄宿學校系統中的作用,期望能回應原住民的苦難和持續的影響所帶來的創傷。加拿大主教們對教宗的開明深表讚賞,他慷慨地邀請與三大原住民族群(原住民 First Nations、梅蒂人 Métis 和因紐特人 Inuit)進行個別會面,並與所有代表一起在2021 年 12 月 20 日進行最後一次會面。

來自全國各地的年長的及知識傳承者、寄宿學校倖存者和跨省份的青年,將在一個主教小組和原住民領袖的陪同下參與這次牧靈訪問。有關計劃正在進行中,將在日後公布更多的細節。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重申,他們真誠地希望這些即將來臨的相遇時刻,將引領加拿大原住民與天主教會共建和平與和諧的將來。

英語原文

來源: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譯自:鹽與光傳媒

教宗為馬普切原住民主持彌撒

2018年1月17日,教宗方濟各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乘飛機前往特木科(Temuco)看望那裡的馬普切原住民,為他們主持感恩祭。這台以促進各民族發展為意向的彌撒在特木科瑪奇哈(Maquehue)機場举行,約15萬人參禮。教宗表示,互相認可不能建立在暴力和破壞之上;文化沒有高低之分。

暴力招致暴力

「這個地方存在對人權的嚴重侵犯,土地喪失,保留地受到限制,人們為賠償和自治而抗爭。」教宗首先邀請眾人為受害者,以及那些日復一日因諸多不義與困苦而背負重擔的人靜默祈禱。因此,教宗要求警惕那些不但無法推進合一與修和進程,反而對其構成威脅”的暴力形式。這裡指的正是那些永遠不會落實的美麗協議。

教宗說:「我們必須意識到,相互認可的文化不能建立在暴力和破壞的基礎上,因為它們終將以人命為代價。我們不能通過殲滅對方來要求認可,因為這只會引發更多的暴力和分裂。暴力招致暴力,破壞加深裂痕和分離。再正當的理由也會因暴力而變得虛偽。因此我們宣稱『拒絕具有破壞性的暴力』。」

為合一而對話

教宗繼續說:「我們要不厭其煩地尋求促進合一的對話,祈求上主不允許衝突或分裂戰勝我們。耶穌所求的合一,乃是一項我們必須不斷懇求的恩典,好使我們的土地和她養育的子女獲得益處。我們必須警惕可能出現並從根源上污染這項恩典的誘惑;天主願意將這恩典賜予我們,並藉著它邀請我們成為歷史的真正主角。」

不要抑制差異

然而,我們不可把合一與劃一混為一談。教宗警告說:「合一不可以消滅差異而誕生,今天不是,將來亦然。合一不是一個幌子,不是強制的整合,也不是和諧的邊緣化。一方之富裕恰是因為它的每個成員都懂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

文化無高低之分

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受邀與基督一同為這蒙祝福之地作出貢獻。教宗說:「合一是一種經過調和的多樣性,因為合一不容許以它的名義將個人或團體的不義合法化。我們需要每個民族都能貢獻的財富,我們必須拋棄那認為文化有高低之分的邏輯。」

露天實驗室

教宗因而勉勵眾人做建設合一的工匠,懂得如何在村莊、街道、廣場和田園的實驗室裡調和差異。教宗指出:「這不是一件擺在書桌台上或單單依靠文書就能實現的藝術品,而是一門懂得聆聽和彼此認可的藝術。」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需要彼此間的差異,好使這片土地繼續保持美麗。我們唯有依靠這個武器,才能對抗希望的『森林退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祈求說:主啊,讓我們成為合一的工匠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