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個祈禱、親民又慈悲正義的人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在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百歲冥誕當天,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內這位先教宗長眠的祭台前主持了清晨彌撒。共祭的神長有教宗梵蒂岡城國代理主教及聖伯多祿大殿總鐸科馬斯特里樞機、在若望保祿二世牧職期間服務18年之久的教宗禮儀長馬里尼總主教、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以及聖座國務院第三部門負責人鮑洛夫斯基總主教。後兩位神長均為波蘭籍。

這台感恩祭是在新冠疫情下最後一次進行現場直播的教宗清晨彌撒。從今年3月9日起,由於意大利等許多國家暫停了公開的宗教儀式,教宗方濟各便透過直播,在清晨彌撒中關懷無法參禮的信友。而今,意大利等國家開放信友參與彌撒,教宗決定於5月19日停止直播清晨彌撒。為了繼續防控疫情,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於5月15日進行了清潔消毒,教宗方濟各也於5月17日在天皇后喜樂經結束時,呼籲信友進堂時不忘遵守防疫規則。

在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百歲冥誕的彌撒裡,答唱詠的對經是:「上主喜愛自己的百姓。」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指出,「當上主為了愛,派遣一位先知、天主的人時」,以色列子民說:「上主眷顧了自己的百姓,因為祂愛他們。」同樣地,跟隨耶穌的群眾看見祂所行的事,也說:「上主眷顧了自己的百姓。」貝爾格里奧教宗表示,「今天在這裡,我們可以說:『一百年前,上主眷顧了自己的百姓,派遣了一個人,預備他擔任主教並帶領教會。』上主喜愛自己的百姓,眷顧了自己的百姓,派遣了一名牧者」。

接著,教宗方濟各指出聖若望保祿二世這位善牧的三大特徵,分別是:祈禱、親民,以及熱愛正義。

祈禱

「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是天主的人,因為他祈禱」。儘管帶領教會的工作繁忙,他依然熱切祈禱。「他深知,主教的首要之務是祈禱。他明白這點並且身體力行。主教祈禱的楷模是第一要務。他教導我們,主教每晚做良心省察時,必須問自己:我今天祈禱了幾個小時?他是個祈禱的人。」

親民

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第二個特徵是親民。教宗方濟各表示,若望保祿二世「沒有脫離子民,反倒前去尋找子民,走遍世界各地,尋找他的子民,親近他們。親民是天主對自己百姓的特徵之一。我們要記得,上主對以色列子民說:『看看,哪個民族跟自己的神如此親近,像你我一樣?』天主親近子民,而子民隨後與耶穌緊密相連。一名牧者親近子民,否則他就不是牧者,只是個教長、管理者而已。他或許和善,卻不是個牧者。聖若望保祿二世為我們樹立了這親民的典範:無論地位高低、親疏遠近,他一律親近」。

熱愛正義

熱愛正義是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第三個特徵。教宗方濟各強調,這正義指的是「完整的正義」,涵蓋了「社會正義、民族正義,以及終止戰爭的正義」。因此,「聖若望保祿二世是個慈悲的人,因為正義與慈悲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脣齒相依」。談到正義與慈悲的人,「我們會想到聖若望保祿二世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讓百姓了解天主的慈悲,想到他推動對聖女傅天娜的敬禮」。現在,對傅天娜修女的禮儀紀念已推廣至整個教會。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深知,「天主的正義擁有這個慈悲的面容、這個慈悲的態度。這是他留給我們的禮物:正義與慈悲一體兩面,以及正義的慈悲」。

教宗最後祈願「我們眾人,尤其是教會的牧者能得到祈禱的恩寵、親民的恩寵,以及正義與慈悲的恩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公布2020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疫情使我們了解流離失所者的苦楚

CNS photo/Elias Marcou, Reuters 2020年3月20日,為防疫而戴著防護口罩的移民,準備由萊斯博斯島乘渡輪前往希臘內陸。

《跟耶穌一樣,被迫逃難》
教宗方濟各第106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

按此閱覽英語全文

《跟耶穌一樣,被迫逃難》,這是2020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主題。本年度的移民與難民日將於9月27日舉行,聖座於5月15日公布了文告全文。今年伊始,教宗方濟各在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時,便呼籲各國關注流離失所者的需求。隨後,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與難民事務處發表了《關於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牧靈指南》,為教會提供了行動與合作的具體路線。本年度《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開門見山地談論上述的事實,呼籲在疫情下別忽略許多其它的人道危機,並關切所有在新冠疫情下「生活不穩定、遭遺棄、被排斥和受拒絕的人」。

聖家逃往埃及的圖象貫穿了這份文告:耶穌聖嬰、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體嘗到流離失所者和難民的悲慘處境(參閱:瑪二13-15;19-23)。不幸的是,在我們的時代,仍有數百萬家庭親身體驗到這種慘痛現實,「逃離飢荒、戰爭和其它嚴峻危險,為自己和家人尋求安全和體面的生活」。耶穌臨在於他們每個人身上,而「我們蒙召在他們的臉上認出基督飢餓、口渴、赤身露體、患病、作客和在監牢裡的面容」(參閱:瑪廿五31-46)。

「這些流離失所的人提供給我們這個與主相遇的機會」。我們蒙召以2018年文告中的四個動詞回應這個牧靈挑戰,即:接納、保護、促進與融合。在本年度的文告中,教宗添加了六組有著因果關係的動詞,以便於採取具體行動。這六組動詞分別是:認識方能理解;親近方能服務;聆聽方能修和;分享方能成長;參與方能促進;以及合作方能建設。

談到「認識方能理解」,這是耶穌對厄瑪烏門徒的教導:當時,復活主耶穌與門徒們同行,他們的眼睛卻被阻止住,認不出祂來(參閱:路廿四15-16)。教宗指出,「在談論移民和流離失所者時,我們往往停在數字上。但是這與數字無關,而是攸關人!不認識他們的故事,怎能理解他們」。在當前疫情中,我們體嘗了不穩定的煎熬,這便有助於認識流離失所者的生活。

在「親近方能服務」方面,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堪為典範(參閱:路十33-34)。恐懼和偏見令我們從遠處觀望他人,不敢加以親近,或是懷著愛服務他們。「親近往往意味著冒險犯難,如同最近幾個月許多醫生和護士教導我們的那樣」。這個親近服務遠超越單純的責任感,最大的榜樣莫過於耶穌俯身為門徒濯足(參閱:若十三1-15)。

「聆聽方能修和」是天主以身作則的教導:「祂派遣聖子來到世界上,渴望以人性的耳朵傾聽世人的呻吟」(參閱:若三16-17)。那具有修和與救恩能力的愛,正是從聆聽開始;但是「在信息倍增的今日世界裡,聆聽的習慣卻日益流失」。唯有通過謙卑而細心地聆聽,才能真正地達致修和。而在2020年,寂靜籠罩著大街小巷長達數週。教宗鼓勵眾人把握機會,聆聽最弱小者、流離失所者和病入膏肓的地球的哀號。「在聆聽中,我們有機會與近人、與許多被丟棄者、與自己,以及與天主修和」。

「分享方能成長」是初期教會團體的要點(參閱:宗四32)。天主並不希望大地的資源只能惠及少數人。「我們必須學會分享,好能一同成長,不讓任何人被排除在外。全球疫情提醒我們,人人同在一條船上。眾人擁有同樣的擔憂和恐懼,這再次展現出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分享方能成長」的原則就像是增餅的奇跡:一名兒童拿出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最終竟能使5千個男人吃飽(參閱:若六1-15)。

「參與方能促進」正是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的親近、聆聽和心靈交談,然後促使她面對真理,成為福音的宣講者(參閱:若四1-30)。教宗警惕道:「有時候,服務他人的動力阻礙我們看見他們的富饒。我們如果真的渴望促進受援助的人,就要讓他們參與其中,使之成為自身救贖的主人翁。」這次的疫情提醒我們,共同負起責任是多麼重要,唯有人人貢獻己力才能應對危機。

至於「合作方能建設」,這是聖保祿宗徒對格林多團體勸誡的「不要分裂,卻要同心合意」(參閱:格前一10)。教宗強調,「建設天國是所有基督徒共同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合作,不可陷入嫉妒、失和及分裂的誘惑」。再者,為了守護共同的家園,讓大地更加符合天主最初的計劃,我們必須努力「確保國際合作、全球團結,以及地方任務,不落下任何一人」。

教宗最後以一篇禱詞為這份文告畫下句點,其中提及大聖若瑟拯救耶穌聖嬰、逃往埃及的榜樣。教宗祈求天父也讓我們眾人感受到大聖若瑟的護佑,願大聖若瑟能安慰並守護被迫逃離家園的弟兄姊妹,求勞動者的主保大聖若瑟為一無所有的人提供所需,讓他們擁有工作的尊嚴和家庭的安寧。

Father, you entrusted to Saint Joseph what you held most precious: the child Jesus and his Mothe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 from the dangers and threats of the wicked.

Grant that we may experience his protection and help. May he, who shared in the sufferings of those who flee from the hatred of the powerful, console and protect all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driven by war, poverty and necessity to leave their homes and their lands to set out as refugees for safer places.

Help them, through the intercession of Saint Joseph, to find the strength to persevere, give them comfort in sorrows and courage amid their trials.

Grant to those who welcome them some of the tender love of this just and wise father, who loved Jesus as a true son and sustained Mary at every step of the way.

May he, who earned his bread by the work of his hands, watch over those who have seen everything in life taken away and obtain for them the dignity of a job and the serenity of a home.

We ask this through Jesus Christ, your Son, whom Saint Joseph saved by fleeing to Egypt, and trusting in the intercession of the Virgin Mary, whom he loved as a faithful husband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will. Amen.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願愛在家庭內增長;僵硬態度妨礙聖神的自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禮儀開始時念及家庭,說:「今天是國際家庭日:讓我們為家庭祈禱,願上主的神,愛、尊重和自由的精神在家庭內增長。」

當天的讀經一記載,宗徒致函在安提約基雅由外邦歸化的基督徒,解釋他們為什麼不必按照梅瑟的法律行割損禮(參閱:宗十五22-31)。教宗闡明,由外邦歸化的基督徒「相信了耶穌基督,接受洗禮,滿心歡喜,領受了聖神。他們從外邦文化進入基督信仰,中間沒有任何過渡階段」。

然而,有些「猶太化」的基督徒「認為不能這麼做」。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原本是外邦人,他應該先成為猶太人,再變成基督徒」。由外邦歸化的基督徒不明白這一點,心想:「我們難道是次等的基督徒?不能直接從外邦文化進入基督信仰嗎?」為此,他們感到心煩意亂,互相爭論。

「猶太化」的基督徒「以牧靈、神學,甚至是若干倫理的論點來支持他們的論調」。這種作法等同於「對聖神的自由、基督復活和恩寵的無償性提出質疑」。他們的態度僵硬。而此前,耶穌早已譴責這些經師把皈依者看作次等人的舉止。這些人「把天主的法律和教義貶低為一種意識型態」,剝奪聖神的自由。他們的跟隨者則是「態度僵硬的人」,不認識福音的喜樂。「這些經師操縱信眾的良心,使他們成為僵硬的人或者從此遠離」。

教宗重申,「僵硬的態度不來自於好的精神,因為它質疑救恩的無償性、基督復活的無償性。在教會的歷史中,這種情況反覆出現」。讓我們想想白拉奇主義者、知名的僵硬的人。「而我們在當代也看到,某些使徒團體看似組織完善、運行良好,但是人人僵化、一模一樣;然後我們又聽聞內部的腐敗,連創始人也不例外」。

「哪裡有僵硬態度,那裡就沒有天主聖神,因為天主聖神是自由」。這種人剝奪「天主聖神的自由和救恩的無償性」。然而,「一個人白白地成為義人,基督白白地死而復活。這一切絕非買賣得來,而是一份恩典」。

由外邦歸化的基督徒收到宗徒的信函,深受鼓舞,歡欣踴躍,「從煩憂變成喜樂」。教宗指出,「僵硬的精神不斷地帶給你煩憂。相反地,福音的自由精神則讓你喜樂,因為這正是耶穌藉著祂的復活所做的:喜樂」。耶穌與門徒的關係是不求回報的,因為耶穌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而是朋友。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參閱:若十五12-17)這就是不求回報的無償性。

教宗最後祈禱說:「讓我們祈求上主助祐我們分辨符合福音精神的無償性的果實,以及不合乎福音勸諭的僵硬態度的果實。求主使我們擺脫各種以枝微末節、毫無意義的條文來限制信仰和信仰生活的煩憂。我指的是毫無意義的條文,而非天主十誡。懇求天主使我們遠離這種剝奪自由的僵硬精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請眾弟兄姊妹為終止所有全球災難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會今年5月14日不僅慶祝聖瑪弟亞宗徒慶日,也為新冠疫情的結束祈禱。當天,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並在禮儀開始之際,說:「《人類兄弟情誼》高層委員會訂定今天是祈禱守齋日,祈求天主在這全球疫情的悲慘時刻廣施慈恩與憐憫。我們大家是弟兄姊妹。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說過:『人人都是弟兄姊妹。』因此,我們各宗教信仰的男女今天要同心祈禱、一起懺悔,祈求治癒這全球流行病的恩寵。」

當天的讀經一選自《約納先知書》,講述了約納先知邀請尼尼微的百姓悔改,以免遭受滅城之災;尼尼微的百姓因此改過向善,城市免於大災難。教宗說,這或許可稱為「道德災難」。而今,新冠疫情在世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席捲全球。「許多人斷送性命。很多人孤獨地離世,無能為力。 一個人經常會想:『我安然無恙。感謝天主,我得救了。』但是,想想他人!想想悲慘的處境、經濟和教育方面的後果,以及將會發生的後遺症」。為此,各宗教的所有弟兄姊妹今天受邀一同祈求天主。

每個人要按照自己的所知、所能,以及各自的文化同心祈禱。教宗說:「我們並非在祈禱中互相反對,這個宗教傳統抵制另一個宗教傳統。不是的:我們所有的人以弟兄姊妹的身份團結一心祈求天主,按照各自的文化、傳統和信念祈禱,但我們互為弟兄姊妹,並向天主祈禱。這一點很重要:弟兄姊妹守齋,為自己的罪過祈求天主寬恕,願上主仁慈恩祐我們,寬恕我們,求上主終止這個全球流行病。今天是個弟兄友愛的日子,眾人仰望唯一的天父。」這是弟兄姊妹的手足之情,以及慈悲天父的父愛。

這次的新冠疫情有如洪水突襲,讓世人稍微有所警醒。然而,教宗指出,「仍有許多其它的全球性災難使得人們失去生命,而我們尚未察覺到。在世界此刻的眾多悲慘處境前,我們不夠警覺」。接著,教宗引用官方統計數據,說:「今年的前四個月,已有370萬人死於飢荒。這是飢荒的全球大流行。今天懇求上主終止全球疫情的這個祈禱,必須促使我們也關注世界上的其它全球大災難。戰爭、饑荒和許多其它的全球災難。」

教宗最後再次勉勵眾人響應《人類兄弟情誼》高層委員會的邀請,在這日子裡按照各自的傳統,祈禱、懺悔、守齋、行愛德,以及援助他人。從《約納先知書》中可以得知,上主看到百姓悔改的反應時,便停止了祂的滅城計劃。為此,教宗祈禱說:「願天主終止這個悲慘處境,終結這個全球疫情。求天主垂憐我們,並遏止其它可怕的全球災難:飢荒、戰爭、兒童失學的災難。我們以弟兄姊妹的身份一同為此祈禱。願天主降福我們、垂憐我們每個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宗教信徒回應教宗的邀請,5月14日為終止新冠疫情守齋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14日,全世界各宗教信徒將通過祈禱、守齋或行慈悲善功,祈求天主終止致命性的新冠病毒大流行。」

5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說:「因為祈禱是人類的普遍價值,我接受《人類兄弟情誼》高層委員會的提議:所有宗教信徒於5月14日心神團結一致,一同祈禱守齋並力行慈悲善功,祈求上主幫助人類克服新冠疫情。請記得,5月14日,所有不同宗教信徒,一同祈禱、守齋和行善功。」

從梵蒂岡新聞網向您展示的視頻畫面,您會看到世界各地深受全球大流行病毒影響的弟兄姐妹,讓我們聆聽他們充滿希望的心聲:

「祈禱是我們抗擊病毒的最大武器。」

「對這段時間我們會記得什麼?會記得那些使我們團結起來的事情。」

「讓我們共同祈禱,以能有教堂和家庭的感覺,一同戰勝新冠疫情大流行。」

「讓我們共同祈禱,好能去愛我們的鄰人。」

「我們要士氣高昂地面對新冠病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是我們的忠實盟友,可以向祂懇求一切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13日,「基督徒的祈禱」是週三公開接見要理講授的主題。繼上週展開新一輪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後,這是教宗方濟各第二次深入探討祈禱是什麼。首先,教宗闡明:「祈禱的行為屬於每一個人、每個宗教信仰的信徒,或許也屬於那些沒有任何信仰的人。它發自我們內的隱密處、源自我們的心靈,涵蓋了我們的各種能力、情緒、知識和身體。因此,倘若一個人的心靈在祈禱,那麼他整個人都在祈禱。」

教宗說:「祈禱是個動力、是個呼求,超越我們自身:它源自我們的內在,並向外延伸,因為它感到思念著相遇。我們必須強調這點:它感到思念著相遇,那份思念勝過於需求;它是一條道路,是對相遇的思念。祈禱是一聲『我』,摸索尋求著『祢』。『我』與『祢』的相遇不可計量。」

「基督徒的祈禱源自於天主的啟示:『祢』不再神秘隱身,卻與我們建立關係。基督徒不斷地慶祝天主的彰顯。天主不再隱藏自己,而是啟示自身,一如祂在東方三賢士前彰顯自己,在約旦河受洗,在加納婚宴上變水為酒。聖子耶穌啟示了天父,祈禱便是與慈眉善目的天主建立關係。」

教宗強調:「這是基督徒祈禱的首要特色。如果以前的人總是習慣在親近天主時有點畏縮,在接近這個迷人又驚人的奧秘時帶些驚恐,在敬拜天主時卑躬屈膝,如同奴僕不願對主人失敬一般,那麼,基督徒反而懷著信任之情,大膽地稱天主為『父親』。」

「在基督信仰中,『奴隸』這樣的詞彙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盟約、友誼、許諾、共融和親近』。耶穌對眾門徒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而是朋友。』『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祂必賜給你們』(參閱:若十五15-16)這像是一張空白支票,我們可以放膽一試。」

「天主是朋友、是盟友、是新郎。在祈禱中,我們能與祂建立信任關係,而且在《天主經》裡,耶穌教導我們向祂提出種種請求。我們可以向天主懇求一切、解釋一切、講述一切。即使在與天主的關係中我們感覺有所缺失,天主仍然愛著我們。天主始終親近我們,在我們的心門外等著我們給祂開門。天主有時會敲門,但祂很有耐心,充滿關愛,從不強迫,宛如慈父慈母。」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天主慈愛的懷抱裡祈禱。」

當天適逢聖母首次顯現給花地瑪三位小牧童的紀念日,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對信眾說:「我邀請你們呼求童貞聖母瑪利亞,好使每個人努力不懈地愛天主和近人。」

隔天5月14日是為終止新冠疫情的祈禱守齋行善日,教宗勉勵眾人能「兄弟齊心,懇求上主拯救世人擺脫全球疫情,啟發科學家,並且治癒病患」。

有鑒於今年5月18日週一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百歲冥誕,教宗說:「下週一將是聖若望保祿二世誕生的一百週年,我將於早上七點在他墓前的祭台主持彌撒。這台彌撒將為所有的人進行全球電視直播。讓我們感謝天主賜給我們這位羅馬主教,我們要懇請他幫助我們:願他協助這個羅馬教會改過自新,向前邁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花地瑪聖母紀念日彌撒為師生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當天教會紀念花地瑪聖母顯現。教宗在彌撒開始前,特別提及學生和老師,他說:「今天,讓我們為學生,就讀的青少年和教師祈禱,他們要在教學中找到新的方法。願上主在這道路上幫助他們,給予他們勇氣,並且取得成功。」

當天的福音取自《若望福音》(十五1-8)。耶穌說:「你們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們内;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

教宗對此福音内容反省道:「上主再次提到留在祂内。祂對我們說:『基督徒的生活是存留在我内』。祂用葡萄樹的圖像,枝條留在葡萄樹上加以説明。這『存留』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互相的『存留』。為甚麽呢?因為耶穌說:『你們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們内』(4節)。祂也住在我們内,而不是只有我們住在祂内。這是互相存留。」

教宗接著表示:「這互相存留是奧秘、生活的奧秘,一個最美好的奧秘。枝條沒有葡萄樹就無法結出果實,為了生長和結出果實,枝條需要樹液。葡萄樹也需要枝條,為結出果實需要互相存留。」

教宗說:「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徒的生活是履行誡命、活出真福八端的精神且力行慈悲善功。但更重要的是互相存留。離了耶穌,我們什麽也不能作,就如枝條離了葡萄樹那樣。上主請允許我如此說,耶穌離了我們,好像什麽也不能作。果子是結在枝條上,而不是直接長在樹幹上”。在這互相存留中才能結出碩果。」

教宗問道:「耶穌需要我們做什麽呢?祂需要的是我們的見證,為祂的名作見證,好使信德和福音因著見證而成長。這是互相存留的奧秘。反省我們存留在耶穌内和耶穌存留在我們内對我們大有裨益。我們存留在耶穌内為得是獲得活力、力量和結碩果,而耶穌留在我們内是為賜予我們見證的力量,教會因著見證而成長。」

教宗說:「我們與耶穌之間的關係是親密、奧秘和沒有言語的關係,這不只是針對神修家,而是為所有人。願上主賜予我力量,做祢要我所做的一切。與上主的對話是親密的對話。」

教宗最後總結道:「願上主幫助我們明白和感受到這種存留的奧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國際護士節:教宗指出護士是生命的守護者

CNS photo/Yves Herman, Reuters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Erasme護士醫院的護士,與他們收到的禮物(曲奇餅和糕點)合照,以慶祝國際護士日。

教宗方濟各於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發表訊息。他開門見山地表示:「由於當前的全球衛生緊急狀態,我們重新發現護士和助產士扮演的至關重要角色。面對這危急時期,我們每天目睹醫護人員,尤其是護士的勇氣和犧牲。他們捨己救人,不顧自身安危。令人悲痛的是,這一切通過眾多醫護人員的忠勇殉職彰顯出來。」

教宗寫道:「我為他們祈禱,為這次疫情的所有罹難者祈禱。天主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傳統以來,「護士在醫療照護方面扮演著核心角色」。適逢現代護理先鋒南丁格爾護士的兩百歲冥誕,教宗稱護士為「生命的守護者和保護者」。他們在執行必要的治療時,不停地給予「勇氣、希望和信任」。

接著,教宗寫道:「親愛的護士,道德責任感是你們專業服務的特色。護士在照顧人生各階段、從出生到死亡的男女老少時,一直側耳傾聽。面對每個獨特的處境,護士不僅遵守規則,更持續地努力予以分辨和關注。護士是鄰家的聖人。你們是教會作為『移動醫院』的肖像,持續實踐耶穌基督的使命。耶穌親近並治癒罹患各種疾病的人,俯身替門徒們濯足。謝謝你們對世人的服務!」

此外,教宗也向世界各國領袖發出呼籲,因為這次疫情暴露了許多國家在醫療供給上的短缺。教宗籲請各國領袖:「在醫療照護上進行投資,視之為首要的公共利益,強化醫療體系,聘僱更多護士,以確保人人得到適當的照護,每個人的尊嚴受到尊重。」

同時,教宗也強調:「務必提升護士與助產士的專業素養,他們的培育必須兼顧科學、人性、心理和靈性層面,並要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確保他們的權益,以期他們執勤時能享有完整的尊嚴。關於這方面,醫護人員的協會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提供全面的培訓以外,這些協會也支持個別成員,讓他們感到屬於一個更大的團體,以免他們在面臨職業相關的種族、經濟和人性挑戰時,感到沮喪和孤單。」

隨後,教宗特別問候助產士,稱之為「極為高尚的職業」,因為「它直接為生命和母性服務」。「在《聖經》中,史斐辣和普亞這兩名助產士的名字永垂不朽(參閱:出一15-21);而今,天父也心懷感激地眷顧每一名助產士。」

教宗最後保證為所有護士和助產士、他們的家人和他們照顧的對象祈禱,並向他們眾人頒賜宗座降福。「願這個每年一度的節日能彰顯你們工作的尊嚴,惠及全社會的健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請為護士祈禱,他們是英勇的榜樣

CNS photo/David Ryder, Reuters 在位於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西雅圖)的護士Leah Silver在新冠病毒心切治療病房照顧一名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

2020年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禮儀開始時念及護士,說:「今天是護士節,昨天我寄發了一個訊息。讓我們今天為從事這項職業的男女護士、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祈禱;這不僅是個職業、更是個聖召、奉獻。願上主降福他們。在這全球疫情期間,他們樹立了英勇的榜樣,有些人甚至獻出生命。讓我們為男女護士祈禱。」

在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中,耶穌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上所賜的一樣。」(參閱:若十四27-31)教宗指出,這裡所指的,不是世界和平、沒有戰爭的那種平安,而是指我們人人內在的心靈平安。

世界所賜的內在平安是生活順遂、心平氣和。它有如「你擁有的一項物件,使你與他人相隔離」。平安成了你擁有的物件,「你不知不覺地封閉在這平安裡」。這種世界的平安使你寧靜快樂,同時也令你「陶醉麻痺,停滯不前,有點自私」。這就是世界所賜的平安:「它的代價很高,因為你必須不斷更換平安的工具:某樣東西激發你的熱情,帶給你平安,之後熱情消逝,你必須換個目標。它之所以代價高昂,是因為它短暫又貧瘠」。

相反地,耶穌所賜的平安是另一回事。耶穌的平安敦促你採取行動,走向他人,創造團體,締造溝通。「世界的平安代價昂貴,耶穌的平安則是白白賞賜的:上主的平安是一份恩典。它結實纍纍,催促你不斷前行」。舉例而言,福音中有個有錢人打算建造更大的倉房來儲藏財物,天主稱之為「糊塗人」,因為祂當晚就要索回這個有錢人的靈魂(參閱:路十二13-21)。這種世界的平安目光短淺,而上主的平安卻「向天國敞開」,並能引領他人跟自己一起前往天國。

為此,教宗邀請眾人省思自己內在擁有哪種平安:我是否安於享樂、所擁有的物品或是其它許多事務,或者我把平安視為上主的恩典?我必須為平安付出代價嗎,或者我是從上主那裡白白領受而來的呢?我的平安狀態如何?我是否一有所匱乏就忿忿不平?這不是上主的平安。我是否安逸度日,麻木不仁?這絕非來自上主。我是否心情平和,渴望把這份平安傳給他人,推動某些事務?這才是上主的平安。即使在艱難時刻,我是否從容安定?這源於上主。上主的平安對我也是助益良多,因為它充滿希望,展望天國。

教宗最後祈禱說:「願上主賜給我們這份充滿希望的平安。它使我們成果卓越,與他人溝通交流,創造團體,始終展望天國的最終平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請為失業的人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在禮儀開始時,他提到1945年在整修意大利泰爾莫利主教座堂時,尋獲了聖弟茂德的聖髑;今年適逢這事件的75週年紀念。隨後,教宗念及失業的人,說:「這幾天有很多人失業,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打黑工。讓我們為這些弟兄姊妹祈禱,他們飽受這失業之苦。」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表示,受派遣而來的護慰者聖神「必要教訓門徒們一切,也要使他們想起,耶穌對他們所說的一切」(參閱:若十四21-26)。教宗指出,「這是有關聖神的許諾。聖神居住在我們內,由聖父和聖子所派遣」,前來「陪伴我們的生活」。聖神又稱為護慰者,祂「提供支持和陪伴,以免人們失足跌倒」。

聖神的職責在於教訓我們一切並使我們想起耶穌的教導。教宗指出,「聖神教導我們信德的奧跡,教導我們進入奧跡,更加理解奧跡。聖神教導耶穌的教義,以及如何培養我們的信德,卻又不至於犯錯,因為教義會成長,卻始終在同一個方向上成長,在理解上有所長進。聖神協助我們更加理解信仰」。信仰和教義絕非靜止不變;相反地,它們不斷成長,在同一個方向上進步。聖神避免教義出錯,避免它停滯不前,以免它在我們內停止生長。「聖神將教導我們耶穌教過我們的一切,促使我們更加理解耶穌的教導,讓上主的教義在我們內成長茁壯,達致成熟」。

聖神的另一項職責是提醒。耶穌說:「他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說的一切。」聖神有如記憶,喚醒我們,使我們對上主的事保持警醒,並且使我們想起在生命中遇見上主或遠離上主的時刻。

教宗提到,有個人曾經如此祈禱,說:「上主,我依然是小時候的我,有過這些夢想的我。但是後來我走錯了路,現在蒙祢召叫。」教宗表示,這就是「聖神在個人生活中的記憶。祂帶給你救恩的記憶,使你記得耶穌的教導和自己的生活」。因此,一個美麗的祈禱方法是對上主說:「我還是原來的我。我走過了頭,犯了許多錯,但我還是原來的我、祢深愛的我。」這便是「生命旅途的記憶」。

在這記憶裡,聖神引領著我們,帶領我們分辨當做之事、正確道路和錯誤的路;在各種小決定上,聖神也是如此。若我們祈求聖神的真光,祂必會助祐我們在日常的大小事上做出正確的決定。此外,在《福音》中,除了護慰者以外,聖神還有另一個名字,即:天主的恩典。聖神本身就是天主恩賜的禮物。

教宗最後祈禱說:「願上主協助我們守護祂在洗禮中賜給我們的這份恩典、我們人人心中的這份恩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