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日內瓦大公祈禱

2018年6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日內瓦世界基督教協會(WCC)的大公祈禱中表示:「大公主義是一個『大型虧損企業』,但它是攸關福音精神的虧損,是跟隨耶穌的路。」

面對230位協會成員,教宗指出:「上主要求合一,世界呼籲合一;世界被太多的分裂所撕碎,而最脆弱者首當其衝遭受影響。當然,人們或許會爭辯說,一同行走或許是一種有所損失的工作。然而,基督的門徒必須按照聖神行事,淨化心中的惡,以聖潔的頑強態度選擇福音的道路,拒絕世界的捷徑。」

教宗繼續說:「人是一個行走的受造物,需要不斷地走出去:從離開母親的子宮,到走出一個年齡段而進入另一個年齡段;從走出父母的家,直到離開現世的生命。行走是一種紀律,一種勞苦,需要每日的耐心和持續不斷的訓練,需要放棄許多道路,而選擇那通往目標的道路,選擇恢復記憶,以免失去它。行走需要謙卑地回歸我們自身的腳步,並對旅途同伴表示關切,因為只有我們一起走才能走得好。總之,行走要求不斷地自我皈依。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放棄行走,而寧選擇家裡的安靜,舒舒服服地打理自己的業務,而不讓自己去冒旅行的風險。」

「倘若每個人都是一個走在路上的人,那麼對於基督徒而言更是如此。基督徒蒙召跟隨聖洗聖事所開啟的道路,而不是去滿足肉體的欲望。具體而言,這意味著不要試圖以佔有或自我中心的邏輯來實現自我,因為這種邏輯將不可避免地使人看不到旅途中的同伴。」

教宗說:「人在本能的驅動下成了無止境消費主義的奴隸。如此一來,天主的聲音被緘默;其他人,特別是無法靠自己雙腿前行的人,如小孩子和老人,將成為煩人的廢物;那些不能用以生產而滿足需求的受造物將不再有任何意義。」

在世界基督教協會成立70年之際,教宗籲請該協會成員按照天主的步伐構築歷史。教宗說:「這不是轟隆隆的濫權之步,而是福音之愛的腳步。事實上,基督徒之間經常出現分裂,說到底是因為世俗的心態已經滲入團體生活中,今天合一的道路非常容易在依舊存在的分歧面前止步。」

教宗表明:「我們不應當拿距離當藉口,因為在聖神的指引下現在就可以前行:一同祈禱、傳福音、服務他人,這是有可能的,也是令天主喜悅的!同行、共禱、協力,這是我們應當走的路。耶穌為了愛,成為在我們中間的朝聖者,今天祂仍然在提醒我們,中間阻隔的牆壁已被拆毀,一切仇恨都已被打敗(厄2:14)。對我們基督徒而言,一同前行不是讓我們的地位更加重要的策略,而是我們順從上主和愛世界的舉動。」

最後,教宗總結說:「平息仇恨,培養共融很難,走出幾個世紀以來的互相對立與拒絕難上加難,但是,天主聖子的門徒蒙召頑強地追求合一,因為分裂只會帶來戰爭與破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受《路透社》訪問中論及與中國對話

2018年6月20日,《路透社》公布了記者浦拉(Philip Pulella)上星期天與教宗方濟各進行的長篇訪談,其中的議題包括與中國的對話、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智利司鐸的性侵犯,以及保護環境等問題。

與中國的對話

關於與中國的對話行程,教宗表示樂觀,並稱中國人是充滿智慧和富有文化,而且極有耐心的民族。

教宗強調:「在與中國的對話上我們進行得良好,但這種對話關係應遵循3個不同的途徑。首先是官方途徑,即中國代表團前來這裡且出席會議,然後梵蒂岡代表團前往中國。這是官方對話。我們還有第2個途徑,即以開放卻屬於周邊的管道與所有人對話,建立人際關係。」

談到第3條途徑,教宗表示:「這對我最重要,那就是文化上的對話。有些司鐸在中國的大學工作。然後還有文化交流,我們在梵蒂岡和在中國所做的就是明證:這是傳統的途徑,就如利瑪竇這樣的偉人所開闢的途徑。」

教宗承認:「對話總是一種冒險,但我寧願冒險,卻不會因為肯定失敗而不去對話。」

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

在這篇訪談中,教宗也提到女性在教會內的角色,以及女性在聖座部門擔任負責人的可能性。教宗說:「我贊成應讓女性負起更多的責任。為了讓一位女性擔任聖座新聞室副主任,我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無論是平信徒,還是奉獻生活者,女性的貢獻極其重要。女性善解人意,她們的生活觀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容忽視。」

教宗解釋道:「女性懂得如何更好地解決紛爭,她們在這些事上較為出色。我認為在聖座內也該如此,也該有更多的女性,即使有人說這樣就會有更多的閒言閒語。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男人也會說閒話。」

此外,教宗再次斷然否決了女性晉鐸的可能性。他說:「若望保祿二世的態度很明確。他關閉了這道門,而我也不再談這個問題。這是一件嚴肅的事,不能由著性子來。我們也不該把女性在教會內的臨在簡化為一種職務。在晚餐廳中聖母瑪利亞似乎比宗徒們更重要,對這點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而不可持有一種女權主義的態度。」

智利司鐸的性侵犯

教宗方濟各沒有隱瞞他的痛苦。他說:「根據統計,絕大多數的性侵犯事件都是在家庭和社區、學校和健身房發生的,在教會內也有這樣的事。有人會說,司鐸人數很少,但如果只有一個司鐸做這樣的事,那將是個災難,因為那個司鐸有義務將那個人帶到天主面前,但他卻摧毀通往天主的道路。」

保護環境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並在與古巴的關係上走回頭路,教宗對此感到痛心。他表示:「站在主教們一邊,支持主教們有關的聲明,同時希望特朗普總統重新考慮對待氣候和環境的立場,因為這關係到人類的未來。」

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問題

此外,特朗普政府收緊在移民問題上的政策,約有2000名未成年人與家人和父母隔離,被關閉在與墨西哥邊界一帶的鐵籠內。教宗對此重申:「我與主教們站在一起,充分展現出他關懷弱小者的牧靈作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請你們為我在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祈禱

2018年6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德語的信友時表示:「請你們為我祈禱,為我明天在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祈禱。」教宗提及他的第23次牧靈訪問,也就是隔天21日將前往世界基督教協會總部所在城市日內瓦;該協會今年慶祝成立70週年。

意大利博洛尼亞衛理公會牧師沙博尼耶(Michel Charbonnier)向梵蒂岡台解釋道:「教宗此行的意義在於參加世界基督教協會70週年紀念、全球層級的眾教會朝聖之旅。我相信,教宗的訪問在某種程度上是個並肩前行的參與,世界基督教協會的所有成員教會和羅馬天主教會攜手走向合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將訪問日內瓦博賽大公運動學院

6月21日(星期四),教宗方濟各訪問日內瓦期間,將訪問博賽大公學院,並在那裡用午餐,會見三十名學生。學院系主任談及教宗的訪問,稱這是「大公運動的夏天」。

博賽大公運動學院(Istituto ecumenico di Bossey)是一個相遇、對話與培育的國際中心,1946年由世界基督教協會(WCC)成立。該學院位於博賽城堡內,距日內瓦約25公里。自中世紀以來,這個小地方便因其特殊的基督宗教歷史而被當地人稱為「聖地」。來自不同教會、文化和背景的人們因著對大公主義的共同興趣,為了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而聚在博賽大公運動學院。

該學院每年都為世界各地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有關大公神學、傳教學和社會倫理學的專修課程。教學隊伍由不同基督宗派和神學背景的教師組成。培育課程採取全面的教育方法,通過團體生活、靈修體驗、討論、會見其他宗教團體,以及在生態神學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培訓,來實現學術研究和跨文化學習。該機構及其頒發的文憑得到了日內瓦大學的認可。

教宗參觀博賽大公學院對於他的大公使命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正如學院系主任伊瓦馬迪(Lawrence Iwuamadi)神父6月19日接受本台採訪時所說的那樣。

伊瓦馬迪神父是該學院歷史上擔任系主任的首位天主教聖職人員。他說:「教宗將大公運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並不否認神學對話的重要性,但他一直堅持要求我們先開始攜手同行。在同行中我們就可以彼此瞭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便可相互信任,開始談論最棘手的問題。因此,這次訪問非常重要。」

伊瓦馬迪神父繼續說:「身為這裡的教師我想說,教宗引起了世界基督教協會的極大興趣。我們看到,從他當選教宗後,天主教會和世界基督教協會之間的合作在不同層面有所增加:無論是關於移民問題的立場,還是與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的對話。這些事情一直由聖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來協調。在這裡我也看到,世界基督教協會的文件常常引用教宗方濟各的話。人們對此高度關注,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們從『大公運動的春天』邁入了『大公運動的夏天』。教宗的到訪也是對日內瓦和瑞士所有天主教團體的鼓勵。我們非常高興,懷著喜悅的心情期待聆聽他的話語,感受他所帶來的溫暖,因為教宗方濟各的話總能深入人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難民與和平是教宗訪問日内瓦的重要議題

教宗方濟各將於6月21日前往日內瓦,訪問世界基督教協會(WCC)。該協會傳播總監艾德斯滕(Marianne Ejdersten)女士6月12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在教宗訪問期間,他將問候一支來自朝鮮的基督教代表團。主辦單位預計,約有150位世界基督教協會成員和200多位嘉賓出席6月15日至21日在日内瓦召開的會議。在這些賓客中,包括韓國和朝鮮代表團。世界基督教協會自1984年起,就與韓國和朝鮮建立了良好關係。」

艾德斯滕女士說:「和平是教宗訪問日內瓦期間所關切的一個核心議題。因為它是我們世界基督教協會憲章的一部分。世界基督教協會的宗旨是在基督信徒之間促進合一,但也致力於促進正義與和平。眾所周知,沒有正義就無法實現和平。」

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人員霍羅曼斯基蒙席表示:「教宗訪問日內瓦期間談論的另一個主題,將是基督教會對難民的援助。在世界基督教協會約350個成員教會中,大多數代表非洲或亞洲的現實,從那裡來了很多逃往歐洲的難民。歐洲是天主教會、正教會和新教的搖籃。」

霍羅曼斯基蒙席強調:「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與世界基督教協會,正在為基督信仰教會編寫一份關於接納移民和難民的說明和援助文件。我們必須協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長期以來,我們在這方面有相當豐富的大公合作經驗。這項工作對世界基督教協會而言非常重要。」

聖座新聞室公布教宗訪問日內瓦行程

2018年6月18日,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宗即將訪問日內瓦的行程時表示:「教宗方濟各將以『大公運動朝聖者』的身份前往瑞士日內瓦,與其它基督信仰教會的信徒一起『行走、祈禱、攜手合作』。」

教宗將於6月21日前往日內瓦,在世界基督教協會(WCC)創建70週年的機會上訪問該協會總部。瑞士將是教宗方濟各履行牧職以來到訪的第35個國家。

伯克表示,教宗此行將發表3篇講話:當天上午在世界基督教協會大公祈禱時的反省;下午在大公運動中心菲瑟特·霍夫特大廳(Visser’t Hoot Hall)的講話,以及傍晚5時30分在日內瓦會展中心主持彌撒時的講道。

這位聖座發言人繼續表示,世界基督教協會秘書長特韋特(Olav Fykse Tveit)牧師和總發言人阿布歐姆(Agnes Abuom)女士也將在大公運動中心的會晤中發表講話。

此外,6月21日是耶穌會士聖類思·公撒格紀念日,預計將有4萬信友參與教宗主持的彌撒,其中有的來自鄰近法國,場外將安裝寬大屏幕。彌撒結束時,洛桑(Lausanne)、日內瓦和弗里堡(Fribourg)教區主教兼瑞士主教團主席莫雷羅(Charles Morerod)主教將向教宗致詞。

教宗抵達日內瓦後,不但拜會瑞士聯邦主席阿蘭·貝爾塞(Alain Berset),會晤瑞士主教們,以及聖座大使和駐聯合國觀察員,彌撒之後也將問候世界基督教協會來自朝鮮和韓國的8名成員。

教宗將在博賽大公運動學院用午餐,與30位學生和伊瓦馬迪(Lawrence Iwuamadi)神父一起參訪那裡的小堂。這位神父是該學院歷史上擔任系主任的首位天主教聖職人員。

伯克最後表示,按照瑞士接待教宗來訪的禮節,將有兩位已退役的教宗衛隊成員到日內瓦機場迎接教宗,而教宗衛隊現任司令赫拉夫(Cristoph Graf)上校將是教宗此行的隨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將前往日內瓦進行「大公運動朝聖之旅」

教宗方濟各應瑞士聯邦主席、世界基督教協會(WCC)和瑞士天主教主教團邀請,將於2018年6月21日訪問日內瓦(Genève),在慶祝世界基督教協會創建70週年的機會上前往該協會總部參與大公運動祈禱。教宗此行的格言是「行走、祈禱、攜手合作」。

教宗方濟各將是現代史上到訪日內瓦的第三位伯多祿繼承人。真福保祿六世曾於1969年6月10日來到該城參加世界勞工組織(ILO)成立50週年的慶祝活動,同時也拜訪了設在那裡的世界基督教協會總部。

聖若望保祿二世接受世界勞工組織邀請原定於1981年訪問日內瓦,但當年5月13日他在聖伯多祿廣場遭到槍擊,不得不將這項訪問推遲到1982年6月15日,而且那次他只探訪了紅十字會組織、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以及國際天主教組織的代表們,兩年之後,即1984年6月12日才得以訪問世界基督教協會和博賽大公運動學院(Istituto ecumenico di Bossey)。

如今,教宗方濟各前往日內瓦專為參加世界基督教協會創建70週年的活動,與該協會秘書長特韋特(Olav Fykse Tveit)牧師一起帶領大公運動祈禱。在世界基督教協會透過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與天主教會處於良好關係的背景下,教宗方濟各此舉在大公意義上極其重要。

教宗此行是繼2016年到瑞典倫德(Lund)參加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活動之後,又一次「大公運動朝聖之旅」。此外,教宗方濟各與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建立了兄弟友愛的關係,並與莫斯科及全俄羅斯正教宗主教基里爾在古巴舉行了歷史性會晤。

在日內瓦訪問世界基督教協會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也將會晤一個與韓國基督徒一起參加大公運動會議的朝鮮團體。和平與基督信仰教會對難民的關懷也是教宗此行的議題,因為在世界基督教協會近乎350個教會中,大部分都是非洲和亞洲的團體。這兩個大洲的許多難民逃往歐洲,這裡是3個基督信仰宗教,即天主教、東正教及新教的搖籃。

作為天主教普世教會的牧人,教宗在每次牧靈訪問中總是會晤當地教會團體。教宗方濟各也將如同他的兩位前任那樣,在日內瓦的會展中心主持彌撒,屆時不僅洛桑(Lausanne)、日內瓦和弗里堡(Fribourg)教區,瑞士全境的天主教徒都將前往參與。

日內瓦主教莫雷羅(Charles Morerod)向宗教新聞社表示:「教宗將來到一個懂得和睦共處的富饒之地。但這個國家儘管經濟富足,自殺率卻在歐洲高居榜首,人們能夠因厭煩而輕生。雖然如此,為下週四參與教宗彌撒提供的線上免費入場卷僅在一天內便被一搶而空。」

那麼,瑞士對教宗懷有什麼期待呢?

莫雷羅主教不加思索地答道:「希望和喜樂的訊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不是一個主宰者而是一位父親

格林多人後書3:5-6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憑自己能夠承擔什麼事,好似出於自己一般;而是說:我們所以夠資格,是出於天主,並且是衪使我們能夠做新約的僕役:這約並不是在於文字,而是在於神,因為文字人死,神卻叫人活。

2018年6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他以天主十誡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教宗指出,十誡源自天主與祂子民的關係,在《聖經》中誡命被稱為「話語」,十句話,即使它們具有法律的形式。

關於二者的區別,教宗解釋說:「誡命是一種不需要對話的傳播,話語則是構建關係的基本工具,例如對話。愛以言語為食糧,一種是接受命令,另一種是意識到有人試圖與我們交談。魔鬼從一開始時就試圖灌輸給人暴君的天主的形像,使人認為愛的言語就是命令。」

教宗說:「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正是如此:天主給人的第一條誡命,是一個暴君給予禁止和強迫的命令,還是一位父親照顧他的孩子並保護其免於自我毀滅的殷情?在蛇對厄娃說的各種謊言中,最惡劣的是牠暗示天主嫉妒與專橫。事實證明蛇撒了謊。」

教宗在公開接見中詢問與會者,他們眼中的天主形象是怎樣的?是一個主宰者,還是一位父親?教宗勉勵他們反省這個問題,並告誡他們說:「天主是父親: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你們也要想到你們擁有一位愛我們眾人的父親。」

教宗繼續問道:「我們覺得自己是臣民,或是子女?奴隸的精神只能被迫接受法律,而這會產生兩個相反的結果:要麼出於義務和責任的生活,要麼是採取強烈的反抗。整個基督信仰是一個轉變過程,即從法律書邁向賦予生命的聖神。耶穌是天父的聖言,而不是天父的判決。耶穌來是為了以祂的話語拯救我們,而不是審判我們。有些基督徒以子女自居,有些則自命奴隸,其他基督徒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強調誡命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最後,教宗總結道:「世界不需要法律主義,卻需要呵護的態度。世界需要擁有赤子之心的基督徒。世界需要有孩子般心靈的基督徒:你們不要忘記這一點。」

在前往聖伯多祿廣場之前,教宗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不同的病人團體,尤其是一些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漸凍人症),6月21日將是世界漸凍人日。教宗方濟各感謝他們的來訪,保證將為他們祈禱,並請他們為他祈禱。教宗在要理講授前再次提到他們說,病人透過大屏幕參與活動,但我們共同組成一個團體。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德語的信友時表示:「請你們為我祈禱,為我明天在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祈禱。」教宗提及他的第23次牧靈訪問,也就是6月21日將前往世界基督教協會總部所在城市日內瓦;該協會今年慶祝成立70週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為自己的仇人祈禱

常年期第十一週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阿哈布使以色列陷於罪惡。)

恭讀列王紀上 21:17-29

納波特死後,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你起來,下去會晤住在撒瑪黎雅的以色列王阿哈布;看,他現在正在納波特的葡萄園內,他下到那裏去霸佔了那葡萄園。你要對他說:上主這樣說:你殺了人,還要霸佔他的產業嗎?繼而對他說:上主這樣說:狗在什麼地方舔了納波特的血,也要在什麼地方舔你的血。」阿哈布對厄里亞說:「我的對頭,你又找到了我的錯嗎?」厄里亞答說:「是,我找到了你的錯,因為你出賣了你自己,去行上主視為惡的事。我必要在你身上降災,消滅你的宗族;以色列所有屬於阿哈布的男子無論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一概滅絕。我要使你的家像乃巴特的兒子雅洛貝罕的家,又像阿希雅的兒子巴厄沙的家,因為你惹我發怒,使以色列陷於罪惡。至於依則貝耳,上主也預告說:狗要在依次勒耳的田間,吞食依則貝耳。凡屬阿哈布的人,死在城中的,要被狗吞食,死在田間的,要被空中的飛鳥啄食。」實在,從來沒有人像阿哈布一樣,受他的妻子依則貝耳的引誘,這樣出賣自己,行上主視為惡的事。他行了最可憎惡的事,歸依了邪神偶像,全像上主從以色列子民前,趕走的阿摩黎人所行的一樣。阿哈布一聽這些話,就撕破自己的衣服,身穿麻衣,禁食,穿著麻衣睡覺,低頭緩步行走。於是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阿哈布在我面前這樣自卑自賤,你看見了沒有?他既然在我面前自卑自賤,在他有生之日,我不降此災禍;但是,到他兒子的日子,我要使災禍臨於他家。」

福音(我們當愛你們的仇人。)

恭讀聖瑪竇福音 5:43-48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2018年6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當為那些想要摧毀你們的人和仇人祈禱,寬恕他們並愛他們。

當天福音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要求我們愛我們的仇人(瑪5:43-48)。教宗反省說:「我們明白,我們要寬恕仇人,我們每天都在《天主經》的祈禱文中如此表明。我們也要為他人祈禱,為那些給我們製造麻煩,以及試驗我們的人祈禱,這個也很困難,但我們會如此做,至少有時能夠做到這一點。」

教宗說:「要為那些想要摧毀我的人和仇人祈禱,為使天主也能祝福他們:這的確很難讓人理解。讓我們想想上個世紀俄羅斯可憐的基督徒,他們只因為是基督徒就被送往西伯利亞,死於寒冷的天氣。他們應該為送他們去那裡的劊子手統治者祈禱嗎?怎能如此呢?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做到了,他們確實祈禱了。再讓我們想想奧斯維茨集中營和其它集中營的情況:他們得為這個想要『純種』血統和無所顧忌殺人的獨裁者祈禱,他們祈禱為的是希望天主能祝福他們!很多人都如此做了。」

教宗說:「我們要學習耶穌和殉道者的邏輯。在福音中,耶穌那困難的邏輯包含為殺害祂的人祈禱,也為他們辯解。祂在十字架上時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耶穌請求寬恕他們,聖斯德望在殉道時也是如此。」

教宗說:「在我們與天主要求我們的作為之間有著無限的距離,很多次,我們在一些小事情上無法寬恕。然而上主要求我們寬恕,並給予我們寬恕的榜樣:寬恕那些試圖摧毀我們的人。在家庭中,有時很難在爭吵後寬恕配偶,或是寬恕婆婆或岳母,這並非容易的事。兒子要求父親的原諒也非易事。然而,要寬恕那些正在殺害你或者想要把你趕盡殺絕的人。不僅要寬恕,也要為他們祈禱,好使天主守護他們。不僅如此,甚至要愛他們。只有透過耶穌的言語才能解釋這一點。」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讓我們想想我們的仇人,這對我們大有裨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仇人:傷害了我們的人,想要傷害我們的人,或者試圖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為他祈禱,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愛傷害我們的人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專制始於誹謗

常年期第十一週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

恭讀列王紀上 21:1-16

那時候,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在依次勒耳,靠近撒瑪黎雅王阿哈布的宮殿,有一個葡萄園。阿哈布對納波特說:「請將你的葡萄園讓給我,我可以用作菜園,因為離我的宮殿很近;我願拿一個更好的葡萄園來與你交換;或者,如果你認為好,我也可以照葡萄園的價值給你錢。」納波特回答阿哈布說:「上主決不許我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阿哈布由於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對他所說:「我決不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的話,便悶悶不樂地回到宮中,躺在床上,轉過臉去,不肯吃飯。他的妻子依則貝耳來見他,問他說:「你為什麼心裏這樣憂悶,連飯都不肯吃?」阿哈布回答說:「因為我對依次勒耳人納波特說:請將你葡萄園按現價賣給我,或者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拿另一個葡萄園來與你交換;他卻回答說:我決不將我的葡萄園讓給你。」他的妻子依則貝耳對他說:「你真會統治以色列!只管起來吃飯,心情愉快,我必將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交給你。」依則貝耳便以阿哈布的名義寫了一封信,蓋上君王的印章,送給與納波特同住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信上寫道:「請你們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然後再叫兩個流氓坐在他的對面,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你們應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那些與納波特同住在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便照依則貝耳吩咐他們的,照她在送給他們的信上所寫的去行: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兩個流氓前來坐在他的對面,當眾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眾人便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了。然後派人告訴依則貝耳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依則貝耳聽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就對阿哈布說:「你起來,去佔領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先前不肯照現價賣給你的葡萄園,因為納波特已經不在了,已經死了。」阿哈布一聽說納波特死了,就起身下到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霸佔了那葡萄園。

福音(我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

恭讀聖瑪竇福音 5:38-42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與你爭訟,拿你內衣的,你連外衣也給他。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求你的,就給他;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2018年6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圍繞「誹謗的傳播」展開他的彌撒講道。他表示,你若想摧毀一個機構或一個人,就會開始用語言攻擊對方。你利用了醜聞在傳播中的誘惑力。

教宗的反省源自當天第一篇讀經中納波特的事跡(列上21:1b-16)。

「撒瑪黎雅王阿哈布想要納波特的葡萄園,願意出錢購買。然而,那土地是納波特祖先留下的遺產,因此他拒絕出售。阿哈布非常任性,像小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時那樣,開始哭鬧。後來,他聽從了妻子依則貝耳的殘酷建議,作偽證指控並殺害納波特,並佔有了他的葡萄園。教宗指出,納波特是忠於遺產的殉道者。這葡萄園是他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這不僅是葡萄園的遺產,更是心靈的遺產。」

教宗指出:「納波特的事跡也代表了耶穌的事跡、聖斯德望及所有殉道者的事跡,他們被誹謗而定罪。這也代表了許多人,如許多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被起訴的方式。從一個謊言開始,之後利用誹謗來摧毀一個人或一個機構,最終給予審判和定罪。」

教宗強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你想摧毀一個人,就會從傳播開始:說壞話,誹謗,製造醜聞。傳播醜聞擁有巨大誘惑力。好消息不具備誘惑力,人們聽完好消息後,事件就會過去。醜聞則不然,輿論會沒完沒了,直到那個人、那個機構、那個國家最終被毀滅。」

「在這個意義上,聖斯德望的事跡堪稱典範,他以長篇演講來捍衛自己,但那些指控他的人更願意用石頭砸死他,而不是聽真話。這真是人類貪婪的悲劇。事實上,很多人被惡意傳播所毀滅。」

教宗說:「許多人、許多國家因惡意和誹謗的獨裁而毀滅。例如,我們想到上個世紀的獨裁統治。我們想到對猶太人的迫害。猶太人遭受傳播誹謗,最終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因為他們不配活下去。這真是恐怖,但它也發生在今天,發生在小社團、個人和國家身上。第一步是將傳播媒體據為己有,然後是破壞、審判,最後置對方於死地。」

最後,教宗勉勵說:「讓我們重讀《列王記上》第二十一章中納波特的事跡,想一想許許多多被摧毀的人,被摧毀的國家,以及戴著白手套的獨裁政權。」

來源: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