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宣布召開御前會議擢升21位新樞機,當中包括周守仁主教及慈幼會總會長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3年7月9日,教宗方濟各誦唸三鐘經後宣布將於2023年9月30日召開御前會議擢升21位新樞機,他們當中有18人年齡未滿80歲,因此有權參加未來的選舉教宗會議,當中包括周守仁主教及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御前會議將在主教代表會議開始之前舉行,主教代表會議定於今年10月舉行。

以下是教宗的話: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很高興地宣布,9月30日,將召開御前會議擢升新樞機。他們的出身體現了教會的普世性,教會繼續向全球的人宣揚天主的仁慈之愛。此外,新樞機加入羅馬教區表明了聖座與遍布世界各地的教會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21位新樞機中,包括教廷教義部新任部長費爾南德斯總主教(Víctor Manuel Fernández)、教廷主教部部長普雷沃斯特主教(Robert Francis Prevost)、聖座東方教會部部長古杰羅蒂總主教(Claudio Gugerotti.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 駐美國宗座大使皮埃爾總主教(Christophe Pierre)、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等等。

按此閱覽新樞機名單

在與聖伯多祿廣場上向信徒告別之前,教宗方濟各呼籲眾人為候任樞機們祈禱:

「讓我們為新任樞機祈禱,使他們成為一個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參見希伯來書2:17),願他們能協助我作為羅馬主教的工作,來造福所有忠於天主的神聖子民。」

聖座公布教宗蒙古之旅的行程、徽標和格言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新聞室7月6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今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蒙古訪問的行程。這將是首次有一位教宗訪問這個亞洲國家,屆時教宗要發表四篇講話和一篇講道。

8月31日

教宗將於8月31日傍晚6時30分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出發,啟程前往烏蘭巴托。

9月1日

教宗專機預計將於9月1日、蒙古時間上午10時降落在蒙古首都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將有官員到場迎接教宗。

9月2日

此日活動將密鑼緊鼓地展開。當天上午9時,在烏蘭巴托的中央廣場,即蘇赫巴托廣場,將舉行正式歡迎禮。隨後,教宗將於9時30分在國家宮禮貌拜會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同一天上午10時20分,教宗將在國家宮大蒙古廳會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發表他此行的首篇講話,然後11時與國家大呼拉爾主席舉行會晤,11時10分與總理會晤。下午4時,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和保祿主教座堂會見主教、司鐸、傳教士、度奉獻生活者和牧靈工作者,發表此行的第二篇講話。

9月3日主日

當天預計有兩項活動。教宗將於上午10時在匈奴劇院出席大公運動及宗教交談聚會,發表此行的第三篇講話;下午4時將在草原體育館內主持彌撒聖祭,發表一篇講道。

9月4日

教宗此行的最後一天,教宗先是在上午9時30分與愛德工作者會面,為慈悲之家主持啟用禮,並發表他此行的最後一篇講話。然後,教宗將於上午11點半在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出席歡送儀式。中午12時,教宗專機起飛前往羅馬,預計於羅馬時間當天下午5時20分抵達達芬奇機場。

格言

「共同希望」是教宗此行的格言。聖座新聞室解釋道,這個格言「意在凸顯聖父教宗在蒙古進行使徒訪問的雙重意義,即:牧靈訪問和國事訪問」。因此,格言的選擇一方面是為了基督徒的望德,另一方面也激發與非基督徒環境的廣泛共鳴,將「希望」這個動詞與「共同」這個副詞相連結,「強調聖座與蒙古雙邊合作的重要性」。

聖座新聞室指出,「共同希望」既是「共同的理想」,也是此行的特色。「聖父教宗的臨在為這一小群天主子民來說,是深厚希望和鼓勵的標記。此外,在蒙古的教會儘管渺小又地處邊緣,依然能為普世教會提供希望的記號」。

徽標

關於蒙古之行的徽標,那是由該國國旗的紅藍兩色勾勒而成的蒙古地圖,中間有個蒙古包。蒙古包冒著一縷帶有梵蒂岡國旗顏色的黃煙,右方是一尊十字架的剪影。在蒙古包和十字架的左右兩側,有兩排豎寫的蒙古傳統文字,意思是此行的格言:共同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馬倫戈樞機:我們將珍惜教宗方濟各對蒙古的訪問

圖片:Vatican Media

據信仰通訊社報導,7月7日星期五上午,在由蒙古國男女傳教士參加的一個會議上,烏蘭巴托宗座監牧喬治·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向他們介紹了教宗方濟各蒙古國際牧靈訪問的行程、徽標和格言。

馬倫戈樞機提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計劃於2003年訪問蒙古,但由於健康狀況惡化,該計劃被取消。他向與會的男女傳教士表示:「在蒙古,我們正在收穫黃旭東(Wenceslao Padilla)主教和其他許多傳教士的偉大傳教工作的成果。我們正在為這一歷史性事件做準備。」

他還闡述了徽標以及此次教宗旅行座右銘「共同希望」的含義,樞機也強調了這次訪問對與其他信仰團體對話的影響。在這個佛教徒佔多數的國家,天主教會僅在31年前才開始再次結出果實。

訪問期間,教宗還將接見慈善工作者,並為「慈悲之家」正式揭幕,這是一個設有診所的接待中心,旨在滿足無家可歸者和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迫切需求。烏蘭巴托宗座監牧區發表的新聞稿介紹,慈悲之家「代表了由傳教士支持的國家內,地方天主教會從事的首批重大項目之一」。

最後,馬倫戈樞機主教表示,當然,蒙古教會將會珍惜迎接伯多祿繼承人的寶貴經驗,從而更深地理解並體驗到作為一個緊密團結、深植於這個國家的統一體的真正意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到花地瑪為烏克蘭和世界祈求和平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再度前往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朝聖,為世界懇求和平。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Tornielli)7月6日發表社論,強調教宗此舉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宗將於8月5日星期六乘坐直升機抵達花地瑪,在那裡停留數個小時,這個計劃是隨後添加的,因為教宗這次的朝聖之旅最初安排只在里斯本參加世界青年節。」

花地瑪是聖母於1917年顯現給三位牧童的地方,而且聖母在多次的顯現中向他們傳達了關於人類未來的訊息。如今兩位牧童已被封聖,第三位的列品案正在進行當中。在2017年5月聖母顯現百週年之際,教宗方濟各來到花地瑪朝聖並藉此機會將目睹過聖母的兩位小牧童方濟各和雅欽大列入聖品。

托爾涅利接著寫道:「教宗決定再次來到法蒂瑪聖母腳前,這件事意義重大。教宗想到遭俄羅斯軍隊轟炸、導致『烏克蘭苦難』的戰爭悲劇,以及世界上許多被遺忘的戰爭。羅馬主教的這個舉動與他在戰爭爆發一個多月後作出的另一舉動能有直接的關聯,即2022年3月25日在聖伯多祿大殿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獻於聖母無玷聖心。事實上,聖母在傳給法蒂瑪牧童的訊息中,正是要求將俄羅斯奉獻給她的無玷聖心。」

教宗方濟各在16個月前的奉獻禮中,這樣祈禱說:「我們已經迷失了通往和平的道路。我們忘記了上個世紀慘痛的教訓,忘記了在世界大戰中數百萬生命的犧牲。我們無視以國際團體所作出的承諾,我們正在背叛各國人民的和平夢想和年輕人的希望……。妳是大海的明星,請不要令我們在戰爭的風暴中遇難……。請把我們從戰爭中解放出來,保護世界免受核戰的威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3年7月祈禱意向:為感恩聖事生活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3年7月意向

意向:請為感恩聖事生活祈禱

願天主教徒將慶祝感恩聖事置於生活的中心,這聖事將深刻地改變人際關係,讓人與天主和弟兄姊妹相遇。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主持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彌撒:跟隨耶穌、宣講聖言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2023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正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降福了要授予新任教省總主教的羊毛肩帶。在彌撒講道中,教宗強調了聖伯多祿和保祿的教導,他們透過作耶穌的門徒、跟隨祂,並宣講福音,來回答人生的關鍵問題——「為我來說,耶穌是誰?」

教宗省思道,教會蒙召以同樣的方式成長,「跟隨上主,持續謙遜地尋找祂」,以及「在世界前宣講福音,使人心向天主的臨在敞開」。教宗邀請信眾將耶穌帶到各地,特別是「貧困、衰敗和排斥現象根深蒂固的地方」。

教宗稱聖伯多祿和保祿是兩位深愛上主的宗徒,是「教會信仰的兩大柱石」。教宗指出,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參閱:瑪十六15-16)教宗表明,這個答案是「一段旅途的果實」,是伯多祿跟隨上主、與祂同行、跟在祂身後一段時日的親身經歷的結果。

唯有到了此時,「伯多祿才達到靈性的成熟,使他在恩寵下如此明確地宣認信仰」。「伯多祿告訴我們,針對『為我來說耶穌是誰』的問題,光是教條式毫無瑕疵的說詞,或者一套先入為主的觀念,是不足以答覆的。不。唯有通過跟隨上主,我們才能每天認識祂;唯有藉著成為祂的門徒,聽從祂的聖言,我們才能成為祂的朋友,體驗到祂具有改變力量的愛。」

為此,教宗勸勉信友們不要遲疑或找藉口,因為魔鬼慣用的伎倆是「讓我們以為一切全靠自己的能力,從而剝奪我們對天主聖寵的信心」。伯多祿對我們的叮囑則是要「擺脫一切形式的塵世安全感」,每天跟隨耶穌。只有奮力做「上主的門徒、福音的謙遜僕人」,教會才能「與所有人交談,成為我們當代人的陪伴者、親近者和希望之地」。

談到外邦人的宗徒保祿教宗表示,對於耶穌的同一個問題,伯多祿的答覆是「跟隨」,保祿的答覆則是「宣講」。為了宣講耶穌基督,保祿宗徒翻山越嶺、遠渡重洋,走遍城市鄉間,不顧匱乏和迫害。

「我們要是回顧保祿的生平,他似乎越是宣講福音,就對耶穌的認識越深。通過向他人宣講聖言,他能更深入理解天主的奧秘。」教宗說,外邦人的宗徒教導我們,「每當我們投入福傳使命時,我們自己也在接受福音」。

隨後教宗提到,在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當天,新任教省總主教領受羊毛肩帶,那是「與羅馬教會共融的標記」。教宗期勉這些總主教說:「願你們效法伯多祿和保祿宗徒。你們要做跟隨的門徒、宣講的宗徒。你們要與全體天主子民一起把福音之美帶到各地。」

在彌撒講道的結尾,教宗向巴爾多祿茂大公宗主教派遣的代表團表達問候。教宗說:「謝謝你們的臨在!讓我們攜手前行,跟隨並宣講天主聖言,增進手足情誼。願伯多祿和保祿陪伴我們,並為我們轉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女麥基洛普把基督聖愛帶到澳洲鄉村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6月28日,教宗方濟各主持了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傳教使徒熱忱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這次的焦點是聖若瑟聖心修女會創始人聖女麥基洛普(Mary MacKillop)的生平及芳表。她於1842年出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附近的蘇格蘭移民家庭,自幼蒙召以獨特的方式服事天主。

St. Mary MacKillop

教宗指出,聖女麥基洛普堅信自己被派遣「去傳揚喜訊,邀請其他人與生活的基督相遇」。她解讀了她所處時代的記號,受到吸引去創建多所學校,通過天主教教育來傳播福音。

「她對福音的熱忱的一大特點是她渴望照顧貧困和受排斥者。這催促她前往其他人拒絕或不能去的地方」。1866年3月19日大聖若瑟瞻禮,聖女麥基洛普在澳洲南部開辦了她的第一所學校。後來在該國其它地方和新西蘭的鄉村,陸續開設了其它所學校。

教宗強調了這位聖女的理念,即教育應該促進「人作為個人和團體成員的整體發展,這需要每個老師的智慧、耐心、愛德」。「教育的意義並非灌輸思想,而在於伴隨並鼓勵學生走他們的人性和靈性成長之路,向他們展現出與復活主耶穌的友誼如何開啟心靈,增進生活的人情味」。這番見解在我們當今世代也極為重要,與教宗倡導的全球教育契約相呼應。

此外,聖女麥基洛普的傳教使徒熱忱也促使她創立了多個愛德之家,頭一個便是在阿德萊德的「主顧之家」,以接納那些遭遺棄的青年和長者。聖女麥基洛普在她每天面對的無數財務和機構問題中,格外信賴天主的眷顧。教宗表示,「儘管問題重重,她依然保持冷靜,耐心地背負十字架,視之為其使命的重要部分」。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女麥基洛普學會了愛基督的十字苦架,找出應對她時代需求的一套方法。「願她培育青年的努力能在今天啟發我們。願她的轉求能支持家長、老師、要理教員和所有教育者為青年的益處而推進的日常工作。」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寄發致謝函予傑梅利醫院:親如家人的友愛氛圍幫助了我康復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今年6月7日在羅馬傑梅利醫院開刀住院,16日出院後向該醫院基金會總幹事埃萊凡蒂(Marco Elefanti)寄發一封感謝函。教宗寫道:「在那夾雜著痛苦和希望的地方,我能再次感受到親如一家的友愛款待氛圍,這對我手術後的康復助益良多。」教宗為他住院期間受到的「體貼又細心」的照顧表達了感激之情。

傑梅利醫院基金會總幹事埃萊凡蒂和該基金會主席帕西尼(Carlo Fratta Pasini)接獲這封教宗感謝函後,與該醫院同仁們分享。埃萊凡蒂和帕西尼表示:「我們必須且渴望與你們所有人分享對聖父教宗這番感激話語的喜樂和感動。」

教宗在感謝函中寫道:「我向傑梅利醫院的整個團體,表達我對人性和靈性關懷的由衷感激。」教宗也在信中保證為埃萊凡蒂及其家庭祈禱,並請埃萊凡蒂也為他祈禱。

教宗早在住院期間,就渴望向所有照顧他的人親口道謝。聖座發言人布魯尼當時透露,教宗也與他住院那幾天照顧自己的人共進了晚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發表牧函:人的偉大和不幸,帕斯卡思想的悖論

在紀念法國哲學家和神學家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誕辰400週年之際,教宗方濟各頒布《人的偉大和不幸》(Sublimitas et miseria hominis)宗座牧函,稱讚這位偉人是「不辭勞苦尋求真理的人」、「傑出的思想家」、「關注眾生的物質需求」、「熱愛基督」,以及秉持「卓越理性」的基督徒並具有「無限及不安於現狀的智慧」。

閱讀英語牧函全文

心靈深處的遠古詢問:世人算什麼

帕斯卡於1623年6月19日在法國中部的克萊蒙出生,1662年8月19日在巴黎去世,年僅39歲。從小且畢生都在「尋求真理,憑著理性捕捉到真理的蹤跡,尤其在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和哲學的領域」。教宗在牧函中提到,帕斯卡「早期就有了卓越的發現」,但他並不滿足。於是聖詠作者那句遠古的詢問在他內心深處激盪著:「世人算什麼,袮竟對他懷念不忘?人子算什麼,袮竟對他眷顧周詳?」(詠八5)

關心社會問題,臨終時仍向他人開放

教宗方濟各認為,帕斯卡的基本態度是堅持實事求是,這使他向知識的其它幅度,乃至向社會敞開心懷。例如,1661年他在巴黎建構了「歷史上首個交通網絡」,即「公共馬車」的服務。教宗強調,即便在皈依基督方面,帕斯卡也「不與時代脫節」。他關注社會問題,「即使在最後一次病危的時刻,也不封閉自己」。

在他的傳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表達了他在福音旅程上走出的最後一步:「如果醫生們說的是真話,若天主允許我在這疾病中重新站起來,我就決定不再幹其它的任何事,也不操任何心,只在餘生中全部投入為窮人的服務。」教宗對此評論道,這實在令人感動,像帕斯卡這樣的傑出思想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除了把精力放在慈善工作上,看不到任何其它緊要的事」,因為《聖經》講的就是仁愛。

他陪伴我們尋找真正的幸福

教宗在牧函中強調,帕斯卡的思想和生活能激勵當代的基督徒和尋求真正幸福的所有男女,因為4個世紀之後,他對我們來說「仍是伴隨我們尋找真正幸福道路的夥伴」。在帕斯卡的思想中,常將耶穌基督和《聖經》置於中心地位。他以哲學家的話語堅信「若不經由耶穌基督,我們不僅不認識天主,也不認識我們自己」。教宗闡明,這是個「最高超的」表示,但不是教義上的。

在愛之外,不存在具有價值的真理

帕斯卡急於使所有人懂得「天主與真理是分不開的」,也願意讓人知道「在愛的願景之外不存在有價值的真理」。他在《思想錄》中寫道,「人們甚至把真理本身當作偶像,而在仁愛之外的真理不是天主,而是祂的肖像,是既不能愛也不能朝拜的偶像」。教宗認為,帕斯卡的智慧及活躍的信德「能幫助我們在這個黑暗和不幸的世界中前行」。

卓越的科學精神

教宗在牧函中也讚揚帕斯卡進行科學研究的精神,寫道「1642年,帕斯卡19歲時發明了一台算術機,即我們計算機的祖先」。因此,帕斯卡「喚醒人類理性的偉大,邀請我們用理性來解讀我們周圍的世界」。他的「幾何精神」是對自然理性持有信心的運用,「使他與所有尋求真理的人類兄弟姐妹結為一體」,而且「使他認識到理性本身的局限,同時向天主啟示的超理性敞開自己」。

秉持超自然信仰的堅定信念

教宗繼續寫道,「帕斯卡對基督的熱愛和為窮人服務,這並不是他在精神上的一個裂痕,而是對福音的徹底性的一種深化,在恩寵的助佑下朝向上主的真理邁進。他有超自然信仰的堅定信念,認為這信念符合理性。帕斯卡欽佩古希臘哲學家的智慧,但強調理性單靠自己無法解決更大和更急迫的問題。」

論人的生命完整意義的主題

教宗提到,在帕斯卡的時代以及今天,人們最關心的乃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希望的整體意義,以及爭取一種幸福的生活。他在《思想錄》中寫入現實高於理念的基本原則,我們當記住這一點,今天我們在經濟、社會、人類學和繼續承受有害的意識形態,使那些追隨它們的人處在理念取代現實的信念泡沫中」。

在不幸的命運面前,人類設法分散注意力

帕斯卡在談論人類的狀況時,依然用悖論的方式。教宗指出,「帕斯卡以現實主義的方式提到,存在一種難以忍受的不相稱情況,一方面是我們追求幸福和認識真理的無限意願,另一方面是我們有限的理性和導致死亡的身體上的脆弱。死亡“時刻在威脅著我們,且是世上最美好生命的結局。

「為此,人不能獨自存在,這也是因為他不幸的命運和不確定性令他無法忍受。人必須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由此而知“眾人如此喜愛喧囂和運動。人藉著工作、娛樂和家庭關係和友誼,甚至藉著惡習來予以實現。如此,人也體驗到自身的依賴性、自身的空虛和無聊、悲傷和絕望。」

只有天主能填平人類處境的深淵

談到人類這不幸的處境,帕斯卡稱「除了無限和永恆的那一位,即天主本身以外,誰也無法填平那無限的深淵」。他在《思想錄》中寫道,「人的偉大和不幸是如此地明顯,這必然需要讓真正的宗教教導我們,在人身上既有偉大的大原則,也有不幸的大原則。此外,也需要讓這宗教向我們解釋這些令人驚奇的對立狀況」。教宗指出,「帕斯卡就這樣以其獨特的智慧和力量來探索人類狀況、聖經和教會的傳統,他稱自己是福音的卑微見證人」。

「炙熱之夜」的神秘經驗

接著,教宗在牧函中分析了1654年11月23日的那個「炙熱之夜」的神秘經驗。帕斯卡在《回憶錄》中,稱他的相遇類似於梅瑟在燃燒的荊棘前的經歷。教宗評論道,「是的,我們的天主是喜樂的,帕斯卡向整個教會和每個尋求天主的人見證了這一點」。在帕斯卡的筆下,天主不是「抽象或宇宙的神明,而是一個人的、召叫人的天主,以及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又是靠得住、有情感和喜樂的天主」。

那個夜晚,帕斯卡「經歷了人而天主的耶穌基督的愛,這促使他走上了徹底皈依的道路,從而『完全且柔和地放棄塵世』,因為墮落的舊人在活出愛德時,能追隨那欺騙人的激情。在那個夜晚之前,帕斯卡對天主的存在沒有半點懷疑,古耶(Gouhier)寫道,他所欠缺和期待的“並非知曉,而是能夠,並非真理,而是力量。」教宗補充道,「他因恩寵蒙受了恩典」。

帕斯卡與相信天主的理性

教宗方濟各引述本篤十六世的教導,指出「天主教傳統從一開始就拒絕所謂的信仰主義,即違背理性的信仰意志。帕斯卡深深地依戀著相信天主的理性。若信仰是理性的,那也是天主賜予的恩典,但不會強迫人接受」。教宗闡明:「正如大公會議的神長們在《信仰自由》宣言中所表達的,耶穌為真理作了見證,卻“不願用武力強加給那些拒絕真理的人」。

認識事實不單靠理性,也憑內心

另一方面,帕斯卡也分析直覺的智慧,稱之為「內心」。他寫道,「我們認識事實不單靠理性,也憑內心」。教宗評論道,「關於天主的真理正如創造我們的天主是愛,是聖父、聖子及聖神的事實,這不能以理性來證明,但能以信德的信念來認識,然後從心靈抵達理性的大腦,後者承認這的確是真理,並能予以解釋」。

關於楊森主義和白拉奇主義的思想

教宗在牧函中也提到,在帕斯卡的寫作中涉及天主的恩寵與人的本性,以及自由意志之間的關係。1656至57年,他受楊森主義者的委託為他們辯護,發表了18封信函。教宗評述,他的一些觀點,例如關於奧思定神學中的預定論,說的「並不對」。聖奧思定抵拒白拉奇主義,後者認為人單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行善和得救,無需天主的恩寵。帕斯卡認為自己是在反對白拉奇主義。

教宗表示無意「重新討論這個問題」,而是強調「在帕斯卡立場中作出的正確警告對我們的時代仍然有效」。而且,帕斯卡去世前關於恩寵的思想,尤其是認為「天主願意所有人得救並認識真理」,這完全是「天主教」的立場。

渴望在臨終時有窮人陪伴

帕斯卡於1659年寫下了傑出的文字,向天主祈求善用疾病的恩典。教宗評述,他成了一個平靜的人,不再參與爭辯,也不再辯護。他在傳記中寫道,「極渴望在臨終時得到窮人的陪伴」。在領了聖事後,他說了最後一句話:「願天主決不捨棄我。」教宗祝願,「帕斯卡的輝煌成就和在耶穌基督內得到洗禮的生活榜樣」能幫助我們「在真理、皈依和愛德的旅程上一直走到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感謝眾人在他住院期間給予的人性及靈性上關懷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6月18日常年期第11主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他在念經前,特別感謝大家在他腹部手術後住院的這些日子裡所表達的關之情,以及在祈禱中的支持。教宗說:「這種人性與靈性的關懷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和安慰。謝謝所有人!謝謝你們!衷心感謝你們!」

天主是父親,我們不孤單!

教宗在念《三鐘經》前省思了當天的福音內容(參閱:瑪九36-十8)。他重複念聖史瑪竇描述耶穌派遣宗徒的一句話:「你們宣講說天國臨近了」。教宗強調:「這個宣講的中心是不求回報地去做見證和服務。耶穌在宣講的開始,宣布了天主愛的主權臨到我們中間。」他解釋:「這不是一個概念,而是生活的基本現實。事實上,如果天國臨近了,我們在世上就不孤單,即使在困難中我們也不要失去信心。這是要向人們宣講的首要之事。天主並不遙遠,是父親,祂了解你、愛你;他願拉著你的手,即使當你走在陡峭崎嶇的小路時,或當你跌倒、艱難地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時。」

親近天主,就會克服恐懼並去宣講

接著,教宗表示:「在你最軟弱的時刻,你能夠感受到祂最強大的臨在。祂與你同在,祂是你的父親!。因此,宣告親近的天主是邀請我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牽著父親的手走路的孩子。因而,這個廣闊而神秘的世界就“變得熟悉而安全,因為孩子知道他受到保護。他不再恐懼並學習敞開心扉:與他人相會,結識新朋友,喜樂地學習他不知道的東西。這孩子內心長大並願做他看到父親所做的事情的願望在成長中。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從這裡開始……。」

以愛和希望的行動宣告祂的親近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好的使徒,我們應該像孩子一樣:坐在『天主的膝蓋上』,以信任和愛看待世界,證明天主是父親,唯有祂能改變我們的心,並給予我們自己無法獲得的喜樂與和平。」教宗說:「宣告天國的臨近。但是該怎麼做呢?在福音中,耶穌建議不要說太多的話,而是奉主的名做出許多愛和希望的行動。這是宣告的核心:不求回報地去做見證和服務。我總是對那些只說不做的『文字匠人』感到困惑不已。」

隨後,教宗邀請在場的眾人捫心自問:「我們相信親近的天主,信賴祂嗎?我們是否知道如何充滿信心地向前看,就像一個知道自己被父親抱在懷裡的孩子一樣?我們知道如何坐在天父的膝上祈禱、聆聽聖言、領受聖事嗎?」

最後,教宗說道:「緊緊地靠近祂,我們知道激勵他人,接近那些受苦和孤獨的人,接近那些遠離我們的人,甚至那些對我們有敵意的人嗎?這才是信仰的實踐,實踐信仰最重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