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在11月訪問巴林行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1月3日至6日訪問巴林,進行他的第39次國際牧靈訪問。此行短暫而緊湊,格言引用了《路加福音》:「善意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4)這將是首次有一位教宗訪問這個波斯灣國家。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4日在該國出席「巴林對話論壇」,探討東西方之間人類和睦共處的議題。

11月3日

教宗專機將於11月3日週四上午9時30分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起飛前往巴林王國中心的阿瓦利(Awali)。依照聖座新聞室10月6日發布的行程,教宗專機將於巴林時間當天下午4時45分降落在薩基爾空軍基地(Sakhir Air Base),該國官員將到場接機。隨後,教宗將禮貌拜會巴林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Hamad bin Isa al Khalifa)。2021年12月10日,在祝聖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的機會上,教宗請塔格萊樞機向巴林國王轉交了一封信函。阿拉伯聖母是波斯灣的主保,這座聖殿是巴林王國贈送給該國天主教會的一份禮物。當時,巴林國王在回函中表示「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巴林見到教宗」。

因此,藉著在薩基爾皇宮(Sakhir Royal Palace)的會面,這個心願將要實現。教宗將在那裡進行他此行的第一項公開活動,並會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發表此行的首篇講話。

11月4日

11月4日上午10時,巴林對話論壇的閉幕式將在薩基爾皇宮艾爾・菲達廣場舉行。屆時,教宗將在這個機會上發表一篇講話,然後於當天下午4時與阿茲哈爾大伊瑪目私下會晤。教宗總是稱這位大伊瑪目為他的「朋友」、「弟兄」,兩人這些年來多次相會,最後一次是在哈薩克斯坦的宗教領袖大會上。

隨後,當天下午4時30分,教宗將於薩基爾皇宮清真寺與「穆斯林長老委員會」成員舉行會晤,並發表一篇講話。當天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在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為和平舉行的大公祈禱聚會,屆時教宗也要發表一篇講話。

11月5日

11月5日週六的首項活動,教宗在阿瓦利巴林國家體育場(Bahrain National Stadium)舉行的彌撒聖祭,彌撒將於上午8時30分開始,之後教宗將於下午5時在聖心學校與青年相聚。

11月6日

到訪巴林,教宗必定前往首都麥納麥(Manama)。那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居民人數佔全國人口四分之一。教宗將於11月6日主日在該城市的聖心堂與主教、司鐸、奉獻生活者、修生和牧靈工作者舉行會晤,誦念《三鐘經》。然後,教宗將返回阿瓦利。歡送儀式將於中午12時30分在薩基爾空軍基地舉行,然後教宗專機將於下午1點起飛,預計下午5時抵達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

格言和徽標

除了行程以外,聖座新聞室也公布了教宗這次牧靈訪問的格言和徽標。此行的格言「善意的人在世享平安。」受到《路加福音》記載的耶穌誕生事跡的啟發(路二14),徽標則由巴林王國和聖座的國旗組成。經過設計後,這兩面國旗有如一雙向天主敞開的手,也象徵著列國萬民懷著開放的精神彼此相遇,不帶偏見,如同「弟兄姊妹」那樣。友愛相遇的果實是和平的恩典,其象徵物是在這雙手中間的橄欖枝。徽標裡以藍色字體寫著「教宗方濟各」,意味著將這次牧靈訪問託付於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轉求。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尊稱她為阿拉伯聖母。

A statue showing Jesus, Mary and angels is seen in the new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Arabia in Awali, Bahrain, in this recent photo. The cathedral, the largest in the Gulf region, was consecrated Dec. 10, 2021. (CNS photo/courtesy Hubert Estel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主持紀念梵二大公會議隆重揭幕60週年彌撒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羅馬時間2022年10月11日下午5時,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紀念梵二大公會議隆重揭幕60週年。教宗在講道中指出,教會基本重要的是愛天主、以慈愛關懷衆人、謙卑、喜樂和團結。

彌撒中的福音選自《若望福音》第21章第15到17節,記述耶穌復活後與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談話,並把羊群委託給他。耶穌三次問伯多祿「你愛我嗎?」及「你餵養我的羊群」。教宗的講道以此為切入點。

按此閱讀
英語講道全文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in St. Peter’s Basilica Oct. 11, 2022, to mark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說:「我們今天聽到的上主的這些話,也是對我們,對作為教會的我們所說的。大公會議是對耶穌的詢問作出了積極回應。教會在那個事件中反思自己、自己的性質和使命,發現自己是由愛而生的恩寵的奧蹟,聖神的活殿宇。」

「讓我們撫心自問,我們在教會中是否以天主、以祂對我們慈愛的注視為起點。總是有以自我而不是以天主為起點的誘惑,把我們的事務置於福音之上,順從世俗之風,追隨時代的時尚,或者是棄而不顧天主賜與我們的時光。因此,我們要當心:無論是追隨塵世的進步主義,還是傳統主義,或是懷舊的倒退主義,這些都不是愛,而是不忠的體現。」

The program for the Mass celeb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and the feast of St. John XXIII is seen near a glass urn containing the body of the pope, who opened the council Oct. 11, 1962.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接著,教宗提到召集梵二大公會議的若望二十三世的見證,說道:「若望教宗在他生命即將結束的時日寫道:『我這走向晚年的生命,最好就是將我的一切都集中於耶穌、瑪利亞之子身上,與耶穌保持緊密且繼續不斷的親密關係,藉著圖像默觀耶穌:聖嬰、十字苦像和在聖事中受到的朝拜。』看,這就是我們永生的源頭:耶穌。」

「若望二十三世在大公會議的講話中談到教會必須生活出喜樂。」教宗對此強調:「教會如果不喜樂,那就是自我否定。一個愛耶穌的教會沒有時間去爭吵、惡毒攻擊和論戰。願天主讓我們免於批評和不容忍、刻薄和憤怒!這不只是風格的問題,也關乎愛,正如保祿宗徒所教導的,因為懷有愛的人,做任何事,總不可抱怨(參閱《斐理伯書》二14)。」

教宗繼續表示:「梵二大公會議的另一個教導是:在世界中與他人共處,從不覺得自己高於他人,而是做天主的國的僕人;將福音的美好訊息帶入人們的生活和語言中,分享他們的喜悅與希望。大公會議是多麽合乎時宜:幫助我們擊退封閉在安逸和自信的誘惑,效法天主的風格,正如厄則克耳先知今天給我們描述的:去尋找迷失的羊並把它領回到羊棧,包紮傷口並治癒有病的羊(參閱《厄則克耳》三十四16)。」

為此,教宗強調:「教會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世界,不是為牧養自己和往上爬升,而是懷著愛為他人著想,為所有人著想。如若望教宗所說,成為『所有人的教會,特別是成為窮人的教會』。」

教宗隨後解釋:「當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時,祂指的是所有的羊,沒有作任何的區分。教會是共融的教會,而魔鬼卻要帶來分裂。在大公會議之後,多少次,一些基督徒喜歡在教會內選擇站隊,卻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刺痛慈母教會的心!有多少次,他們寧願作『自己群體的支持者』,而不是衆人的僕役;寧願作激進者或保守者,而不願做弟兄姐妹;選擇『右派』或『左派』而不選擇耶穌;將自己標榜為『真理的守護者』或『創新的獨唱者』而不願承認自己是對神聖慈母教會心存感激和卑微的子女。」

教宗強調:「我們衆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在教會內衆人都是弟兄姐妹。我們是祂的羊,是祂的羊群,我們唯有團結在一起,才能成為祂的羊群。」

教宗也感謝當天參加紀念慶典活動的其他基督信仰教會團體的代表。最後,教宗祈求上主把教會從自我封閉的危險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像伯多祿一樣向上主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們愛你(參閱《若望福音》二十一17)。」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封聖大典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五萬名信友於2022年10月9日主日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喜迎普世教會的兩位新聖人:斯卡拉布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澤德(Artemide Zatti)。教宗方濟各在封聖大典的彌撒講道中指出兩大重點:並肩前行和心存感激。教宗邀請眾人克服以自我為準則的誘惑,真正做個「同道偕行」的教會、包容眾人的社會。談到常懷感恩的重要性,教宗期勉要克服不滿情緒和冷漠待人的誘惑。在此機會上,教宗特別提到排斥移民的現象,稱這是種犯罪。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for the canonization of new Sts.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and Artemide Zatti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Oct. 9, 2022.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的講道從主日福音出發:那時,有十個癩病人蒙耶穌得到痊癒,卻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祂(參閱:路十七11-19)。教宗指出:「這疾病不只是身體的、也是社會性的。這些癩病人並肩同行,向排斥他們的社會高聲喊叫。這群自成小團體的癩病人中間有個撒瑪黎雅人,儘管他被視為外鄉人,卻也加入到這個小團體中。教宗闡明:「這是因為「共同的疾病和脆弱使得藩籬倒下。」

「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時,我們會記得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些毛病,人人都是罪人,所有人都需要天父的慈悲。於是,我們不再基於各自的功勞、所承擔的角色,或者生活中其它外在因素而彼此疏離,於是內在的藩籬倒下,偏見不復存在。如此一來,我們終於重新發現彼此是弟兄姊妹。」

此外,這段章節也透露出「並肩同行」的福音風格。教宗指出:「基督信仰始終要求我們與他人並肩同行,而非獨自前進;總是邀請我們走出自我,邁向天主和弟兄姊妹,絕對不要自我封閉;時時刻刻敦促我們承認自己需要治癒和寬恕,需要分擔近人的脆弱,不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教宗由此鼓勵眾人做良心省察:「我們要自問,我們是否真正是個向所有人開放、包容所有人的團體;司鐸與平信徒是否一起工作,為福音效勞;我們是否抱持接納的態度,不只以言語,更以具體舉動,來對待那些疏遠的人、所有接近我們又因他們人生的崎嶇旅途而覺得當不起的人。我們讓他們覺得是團體的一員,或者把他們排斥在外?」

教宗說:「每當我看到基督徒團體把世界分成好人與壞人、聖人與罪人,我就感到擔心。這樣會導致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好,把天主渴望擁抱的許多人拒之門外。」

「要包容所有的人。今天,在斯卡拉布里尼列聖品的日子,我要念及移民。把移民排斥在外是個醜聞。更好地說:把移民排斥在外等同於犯罪,讓他們在我們面前喪命。」

回到主日福音,耶穌治好的十個癩病人裡,只有一個回來道謝。教宗表示:「這不光是禮貌的舉動,更蘊含『朝拜』的意義。這段福音章節教我們所有人的一堂課是:不要忘記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寵。我們往往自顧自地前行,忘記培養與天主的活潑關係。這是糟糕的靈性疾病: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連信仰、連我們與天主的關係都如此,甚至成了基督徒也不再有驚奇之心,不再懂得說『謝謝』,不表達感恩,看不見上主的美妙。」

教宗勉勵眾人懂得說謝謝,以肯定天主愛的臨在。「這需要每天在家庭、在工作關係、在基督徒團體內多加鍛煉。「承認他人的重要性,克服不滿和冷漠。」

封聖大典的講道到了結尾,教宗提出兩位新聖人的若干特質。「斯卡拉布里尼主教成立了兩個關懷移民的修會,並說過:『因著當今的移民潮,教會將成為萬民彼此和平、共融的工具』。

教宗由此念及國際現況,特別是在烏克蘭的衝突。「當下在歐洲這裡的移民潮,格外使我們感到痛苦,催促我們敞開心扉:那是烏克蘭人民逃離戰爭的移民潮。我們今天不要忘記飽受磨難的烏克蘭。」

教宗最後也談到慈幼會士澤德的聖德芳表:「他騎著自行車,成了感恩的活典範。澤德的結核病痊癒後,一生慈愛地照顧病患。他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細心照料別人的創傷。」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for the canonization of new Sts.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and Artemide Zatti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Oct. 9, 2022.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在冊封真福斯卡布拉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為聖人的彌撒結束時,提及60年前召開的「梵二大公會議」,並強調「我們不應忘記當時威脅世界的核戰爭的危險」。

教宗說:「我們為什麼不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即使在那時刻,存在著衝突、局勢非常緊張,但最終選擇了和平的道路。」

接著,教宗將思緒轉到了泰國,那裡日前「發生了瘋狂的暴力行為」。泰國東北部烏泰沙旺鎮(Uthai Sawan)發生槍擊事件,造成37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兒童。教宗說:「我懷著感傷的心情,尤其是把幼童和他們的家庭託付給掌管生命的天父。」

最後,教宗說:「讓我們向聖母瑪利亞祈禱,願她幫助我們成為福音的見證者,並因諸聖人的榜樣而活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澤德修士一生度服務病患者的奉獻生活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將於10月9日榮列聖品

教宗:澤德修士一生度服務病患者的奉獻生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Pope Francis walks near an image of Blessed Artemide Zatti, during an audience with Salesians gathered for Blessed Zatti’s canonization, at the Vatican Oct. 8, 2022. The pope celebrated the canonization Mass of new St. Zatti and St.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the founder of the Scalabrinians, at the Vatican Oct. 9.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慈幼會終身修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封聖的前夕,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慈幼家庭的成員。教宗的講話圍繞著新聖人的四大特質展開,即:移民、窮人的朋友、慈幼會終身修士,以及聖召的代禱者。

教宗在講話中首先指出,在很多移民丟失信仰的背景下,澤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教宗接著強調澤德對窮人的關懷。教宗說:「澤德在因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的轉禱而獲得病癒之恩後,就“將他的一生奉獻於病患者,尤其是那些最貧窮、被拋棄和被遺棄的人……他度著全然奉獻於天主和竭盡全力服務於鄰人的福祉。」

接著,教宗講到:「澤德作為一個忠實的慈幼會終身修士,將他的聖召歸於他所獲得的病癒之恩,他相信是賴聖母的護佑而得到治癒,並承諾照顧病患。」教宗解釋道:「相信、承諾和治癒這三個動詞表達出天主的祝福與安慰貫穿於澤德的生命之中。」

最後,教宗說真福澤德是聖召的代禱者。教宗談到他個人的經驗,說他在做耶穌會省會長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澤德的非凡聖德,於是,就為耶穌會終身修士的聖召請求他的代禱。通過澤德的代禱,年輕的耶穌會終身修士聖召顯著增加了,他為奉獻生活作出了特殊的見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教宗:聖人是珍寶,永遠長在且具有現實意義

2022年10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今日之聖德學術研討會」的全體與會者。為期3天的研討會是在教廷冊封聖人部的推動下召開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50位專家和學者就英勇聖德在當代的意義,以及在數字化時代的聖德名聲展開討論。

教宗首先指出,這個研討會選擇的主題與宗座勸諭《你們要歡喜踴躍》相呼應,重申要以實際的方式在我們自己的時代回應成聖的召叫(參閱:《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第二號)。人人成聖的召叫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導的核心。教宗指出:「在天主聖潔子民日常的生活中發現當下的聖德很重要。」

教宗接著談到他常說的「鄰家的聖人」(參閱:《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第七號)。在天主聖潔的子民當中,已列真福品和聖品的人是「典範、代禱者和導師」,提醒我們圓滿地活出福音不僅是可能的,也是美好的。

接著,教宗強調:「聖德首先是經驗到我們被天主所愛,並白白地接受祂的愛和憐憫。這份神聖的恩典導引出感激和喜樂,而喜樂是聖人們的生活特徵,諸如若望保祿一世、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和亞西西方濟各。」

教宗指出:「聖德在基督徒團體的具體生活中湧現,聖人聖女在各種處境中不畏懼地承行天主的聖意。天主子民能通過有一種特殊的天賦直覺,辨認出聖德的典範和福音的傑出見證。這種聖德的名望是宣認未來聖人聖德的重要因素。」

教宗繼續說道:「無論如何都有必要核實如此聖德的聲望是自然產生、穩定持久,並在大部分基督徒團體中傳播。在數碼化世界中,有誇大或歪曲事實的危險,因此,所有審核聖德名聲的人都應有明智的分辨力。此外,一個能為聖德名聲作證的要素是因代禱而獲得的奇蹟。當信友們堅信某位基督徒的聖德時,他們會熱心地懇求這位芳名遠播的人在天上替自己轉求。」

教宗強調:「聖人是珍寶,永遠長存、具有現實意義,並且永遠不會失去其重要性。」教宗希望「聖人的榜樣能夠啟迪我們這個時代男人與女人的心智、重振信德、點燃望德與愛德,讓每個人都能被福音的美好所吸引,而不迷失在毫無意義和絕望的陰霾中。」

最後,教宗向參加「今日之聖德」的全體與會者表達出誠懇的願望,說道:「希望你們研討會的真知灼見和建議,能夠幫助教會和整個社會去認識到上主從未停止興起聖德的記號。這些記號有時甚至是以最不可想象的方式出現。」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認識自己,預防魔鬼的操縱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10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數千名朝聖信友在場參加。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分辨」的主題,邀請人們深挖自己的靈魂深處,好能「認識自己」,即識別出哪些事令我們喜悅,哪些又令我們痛苦、讓我們屈服。

教宗指出:「一種良好的分辨也要求我們認識自己。事實上,分辨牽連我們的人性因素:記憶、才智、意願及情感。我們往往不曉得分辨,因為我們沒有足以認識自己,如此一來,我們不知道我們真正要的是什麽。正是從這信仰生活與我們的人性、認知和情感維度不充分的對話中,產生靈性上的疑惑和聖召危機。我們不清楚自己要什麽,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認識。」

於是,教宗引用靈修作家多瑪斯·格林(Thomas Green)在《麥子和莠子》一書中的話:

「我竟然深信,真正分辨(和在祈禱中真正成長)的最大障礙,不是天主那看不見、摸不着的屬性,而是我們對自己認識不足,甚至也不願意瞭解自己真實的情况。幾乎我們每個人都躲在面具後面,不僅是在別人面前,在我們對著鏡子照自己時也是如此。」

教宗表示:「我們衆人都有偽裝自己的誘惑,即使面對我們自己也如此。在我們的生活中,忘記天主的臨在與對我們自己的無知並行存在,即無視天主也忽視我們自己,不瞭解我們的性格特徵和我們最深的渴望。」

「認識自己並不困難,但卻很費力:這牽涉到挖掘內心的耐心工作,要求我們能夠停下來,‘關掉自動駕駛儀’,以便能意識到我們做事的方式、我們身上的情緒,以及反復出現的想法,它們經常在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情况下影響著我們。」

「認識自己也要求我們能夠區分激動的情緒與靈性上的選擇。」

教宗解釋:「這就是覺察到我所感覺的不是我所信服的;我感覺到的並非我所願意的。如此就能認出我們看待自己和現實情況有時會曲解的眼光。」

教宗認為:「察覺到這一點是一份恩寵。的確,我們經常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對現實作出誤判,而這些經驗對我們有極大的影響,限制了我們為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進行拼搏的自由。」

接著,教宗用「密碼」這個信息詞匯來講解認識自己的道理。他說:「靈性生活也有自己的密碼:這些詞語觸動心靈,因為它們觸及我們最敏感的地方。」

「誘惑者,即魔鬼,非常瞭解這些關鍵詞,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瞭解它們,以免我們處於我們不情願的境地。誘惑不一定暗示壞事,但往往是沒有頭緒的事,以過於重要的面貌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它以這些事物在我們身上激起的誘惑力來催眠我們。這些事物美好,卻是虛幻的,不能持守承諾,最後留給我們的是一種空虛和悲傷的感覺。這種空虛感和悲傷感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們‘走上’了一條不正確的道路,使我們迷失了方向。」

「這些事物可以是學位、仕途、關係,所有這些其本身都值得稱讚,但在這些事物面前如果我們不自由,我們就會懷著不切實際的期待,例如確認我們的價值。」

教宗舉例說:「當你思索你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時,你只想到提升你自己,為自己的利益,還是也為用於服務社會?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每個人的意向是什麽。」

教宗指出:「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知道我們內心的密碼,知道我們對什麽最敏感,保護自己不受那些試圖以言詞來説服我們的人的操縱,但也要認識到什麽對我們是真正重要的,識別出當下的時尚或引人注目的膚淺的口號。」

教宗最後總結道:「認識自己的最好幫助是良心省察。要養成這個好習慣, 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一天中所發生的事,學會在我們的評估和選擇中,注意到我們最重視的是什麽,我們在尋找什麽和為什麽,以及我們最終找到了什麽。最重要的是,學會識別出什麽能滿足內心。因為只有上主能説出我們有多少價值……沒有任何障礙或挫折能阻止祂溫柔的懷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致函海員宗會世界大會,為海上工作者的尊嚴發聲

海員宗會第25屆世界大會於10月2日至5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教宗方濟各致函與會者表示鼓勵。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這是海洋宗會首次舉行實體會議。教宗祝願他們能藉此歡慶海員宗會成立百週年,以及聖若望保祿二世頒布《海洋之星》手諭25週年。

按此閱覽英語全文

教宗方濟各寫道:「在這個喜樂洋溢的機會上,我與你們,以及海員宗會所有相關人員一起感謝全能的天主。」教宗讚許了「海員宗會許多專職司鐸和志工一個世紀以來的信德見證,無數的友善舉動,以及他們對那些在海洋和水路上為眾人的益處而賣力的人所展現的愛德」。

海員宗會於1922年成立時,庇護十一世教宗曾期許該機構能收穫「豐盛的好果子」。因此,教宗方濟各在信函中表示:「我們大家現在可以為如此豐碩的果實心懷感激。」海員宗會起初「渺小又不起眼」,如今是個遍布各地的機構,「在船上、在岸邊,為不同國籍和宗教傳統的眾多航海者和海事人員提供靈性、心理和物質的協助」。

海員宗會在世界各地的臨在,是以獨特的方式回應了上主的召叫:「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十六15)教宗指出,耶穌的多項使命是在加里肋亞海邊實踐的,而且祂的多名門徒原本是捕魚的漁夫,後來成了漁人的漁夫(參閱:瑪四19)。

教宗接著強調了水的重要性。受造界和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多由水組成,而且水對於生命、商業和旅遊都必不可少。事實上,世界上約九成的貨物走水路,每天大約有150萬人從事這項工作。其中有許多勞工出門在外好幾個月,沒有家人、社會和宗教團體的支持。

因此,海員宗會的使命至關重要。教宗深知新冠疫情對他們帶來的影響,以及與隔離等措施有關的困境。教宗重申他對飽受煎熬的海員的訊息,請他們記得「他們並不孤單、沒有被遺忘」,因為教宗時常惦記著他們,為他們祈禱。海員宗會的專職司鐸和志工也是如此。

此外,教宗也表明,許多海上工作者忍受各式各樣不公義的勞動條件,遭受其它剝削。再者,海洋環境「不成比例地影響到我們最貧困、最脆弱的弟兄姊妹。他們的生活環境甚至面臨滅絕的威脅」。

在這方面,教宗期勉海員宗會毫不動搖地「吸引人們關注在海員團體內很多人被剝奪天賜的人性尊嚴的議題」。這樣便能延續它的崇高使命,落實耶穌的話語:「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在信函的結尾,教宗向本屆世界大會的與會者表達美好的祝願,並將海員宗會的專職司鐸、志工和所有相關人員都託付於我們的海星聖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收看相關節目

教宗2022年10月祈禱意向: 請為教會向眾人開放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10月意向

意向:請為教會向眾⼈開放祈禱

祈願教會忠於福音、勇於宣講,成為一個團結、友愛與接納的場所,越來越活出眾議的精神。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1月訪問巴林

CNS photo/Hamad I Mohammed, Reuters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1月3日至6日訪問巴林,出席以東西方同為人類共存為題的「巴林對話論壇」。他將是首位前往該國訪問的教宗。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9月28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教宗接受了巴林民政和教會當局的邀請,將前往那裡訪問。本次訪問的詳細行程將另行公布。

巴林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於2021年12月10日舉行了祝聖禮,而阿拉伯聖母則是波斯灣的主保。祝聖主教座堂當天,現任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代部長(Pro-Prefect of the Dicastery for Evangelization.)塔格萊樞機(Luis Antonio Tagle)將教宗方濟各的一封信函呈給國王哈馬德(Hamad bin Isa al Khalifa)。國王在回函中表達:「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巴林見到教宗。」他也重申:「願意促進該國更加對非穆斯林開放。」

教宗方濟各2014年在梵蒂岡接見了哈馬德國王。雙方討論了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促進社會所有成員之間的對話與和睦共處。在會談中,雙方也提到佔少數的基督信徒為巴林帶來的積極貢獻,以及國王對當地天主教團體的關懷。

Worshippers arrive for the weekly Friday Mass at Our Lady of Arabia Cathedral in Awali, Bahrain, in this Sept. 30, 2022, file photo. Pope Francis’ visit to Bahrain Nov. 3-6 will make him the first pope to visit the archipelago nation in the Persian Gulf. (CNS photo/Hamad I Mohammed, Reuters)

The faithful attend the weekly Friday Mass at Our Lady of Arabia Cathedral in Awali, Bahrain, in this Sept. 30, 2022, file photo. Pope Francis’ visit to Bahrain Nov. 3-6 will make him the first pope to visit the archipelago nation in the Persian Gulf. (CNS photo/Hamad I Mohammed, Reuters)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在分辨中離不開祈禱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2022年9月2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靈性分辨為主題進行他的要理講授。這一次,教宗講解分辨的第一個要素,即祈禱。教宗說:「祈禱幫助我們明白内心發生的事、我的情感和想法,以及我作出的決定。」

教宗表明:「尤其在涉及情感的時候,祈禱能讓我們以自發和親切感轉向天主,好似與一位朋友交談。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超越思想,以一種自發的親切感進入與上主的親密關係中。」教宗解釋:「聖人們生活的秘訣在於與天主的那種親密和信任關係,這使他們愈加更容易識別出哪些是天主所中悅的。」

「真正的祈禱是這種自發性和與上主的情感。這種親密感能戰勝恐懼或懷疑,因為這種意志不是為了我們的益處。這是一種有時會貫穿我們思緒的誘惑,使我們心中不安、神魂不定。此外,分辨不奢望一種絕對的確定性,因為這關乎人的生活,生活並不總是合乎邏輯的,它有許多方面,不能只是納入一種思想的範疇。」

教宗解釋道:「我們希望確切地知道應該做什麽,然而事情來了,我們卻並不總是按照意願行事。許多次我們也有過保祿宗徒描述的經驗:『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卻去作。』(羅七19)」

教宗繼續解釋:「事實上,我們人不僅有理性,我們不是機器,不能只接到指令就去執行:為下決心跟隨上主,有幫助也有阻礙,這阻礙首先是情感上的。」

教宗提到:「耶穌行的第一個奇跡乃是驅魔,將魔鬼從一個人身上趕出去,把他從對天主的虛假想象中解救出來,這是撒旦從一開始就對他暗示的,即天主不希望我們幸福。附魔者知道耶穌是天主,但這並不引導他相信耶穌。事實上,他説出:『祢竟來毀滅我們。』(參閲:谷一21-28)」

「許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内,也如此認為,耶穌也可能是天主子,但他們對祂是否希望我們幸福持懷疑態度。」教宗解釋說:「甚至有一些人擔心,要是認真對待耶穌的提議,就意味著毀滅自己的生活,使我們的渴望、我們最大的抱負受到屈辱。這些想法有時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内:天主對我們的要求過分。祂並不是真的愛我們。相反地,在我們的首次相遇中,我們看到與上主相遇的標記是喜樂。當我在祈禱中遇到上主時,我成為喜樂的人。悲傷,或恐懼,則是遠離祂的標記。」

「《瑪竇福音》記述的富少年就是這種情況,因為一些阻礙使他無法實現心中的願望,那就是更緊密地跟隨良善的師傅。」

教宗提醒道:「這是一個對耶穌感興趣的少年,主動接觸耶穌,但在所愛的人和事上也很分裂,財富對他過於重要。耶穌並沒有强迫他作出決定,但聖史瑪竇描寫這少年憂悶地離開了耶穌。」教宗評論說:「誰離開上主,絕不會歡喜,儘管他擁有極富足的財產和大好前程。」

「耶穌從不强迫人跟隨他,從來沒有。耶穌讓你知道祂的意願,祂誠心誠意讓你明白事理,但給你自由。這正是祈求耶穌的最美之處:祂讓我們有自由。」

教宗承認:「分辨我們內心所發生的事並不容易,因為外表有欺騙性,但與天主的親密關係能溫柔地消除疑慮和恐懼,使我們的生活更容易接受聖紐曼所表述的柔和的光。分辨首先需要祈禱,而祈禱並不是喋喋不休地念經,不是的。祈禱就是要向耶穌敞開心扉、接近耶穌、讓耶穌進入我的心,讓我們感受到祂的臨在。」

教宗提到聖依納爵·羅耀拉的名言,「活出與上主的友誼關係,像朋友那樣與祂交談」(參閲:《神操》,53號)。教宗最後總結道:「這就是我們在祈禱中必須有的關係:親近、情感上的親近,像兄弟那樣接近耶穌。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手勢,不要誦念一些不進入内心的話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