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普世教會將於2022年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其中一位就是慈幼會會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讓我們一起認識柯蒂美‧澤德修士(Artemide Zatti)。

《鹽與光》將於10月9日,
東岸中午12時,西岸上午9時,中港台澳晚上12時,
電視及網上英語播放封聖大典。
按此收看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粵語配音及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普通話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原聲及中文字幕】

 

仁心神醫: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The Second Miracle of Saint Zatti)

內容:慈幼會會士張心銳神父專訪Roberto Narvaez修士來細說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手繪描述聖人故事簡介【粵語】

聖人生平簡介【粵語】:

柯蒂美‧澤德於1880年10月12日在義大利南部波樂托(Boretto)的一個貧窮家庭出生。當他十七歲時,他與家人一起移民到阿根廷布蘭卡港(Bahia Blanca)。年青的他常與本堂,慈幼會會士嘉祿‧嘉華里神父(Carlo Cavalli)去探望病人。澤德十分信任他,在與他一同服務時發現了自己的聖召。

澤德在賈烈勞主教手中成為慈幼會的備修生。他被召去照顧一位患了肺病的年輕神父時,不幸也染上此病;之後,他被送往聖若瑟醫院,並祈求若他得到進教之佑聖母的恩佑,便會貢獻自己的一生為照顧病人。他的疾病奇跡般地得到了痊癒。他便認真投入醫院的生活,全情為病人服務。醫院成了他成聖的地方。

澤德修士每天四點半起床,祈禱及參與彌撒後,便巡視醫院病人,再踏單車到鎮內各家探訪病人,然後處理雜務或到藥房工作,一直到晚上八時。夜晚,他會陪伴病重者,直到晚上十一時。他還會自修醫學的知識,有時半夜還要為急症病人應診。他每天這樣工作了半個世紀,直至因癌病去世前的四十一天。

澤德修士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天主的信心、他的堅毅與幽默感。一如其他的慈善機構,醫院經費長年不足,但澤德修士相信『只要求,主必給他。』所以他常說:「我不祈求上主賜我金錢,只求祂告訴我錢在哪裏,我會自己去取!」他不會叫人捐錢給醫院,而是問人可否「借錢給主」。

有一次,有一位窮人急需旅費,澤德修士搜了全身,湊足錢給他;稍後他卻碰到另一個人捐錢給他,剛好是剛才的金額,外加五比索。他說:「那是天主額外打賞的小費!」 有時病房滿了,他會讓病人睡自己的床。有次病人鼾聲如雷,他很高興地說:「我整晚都肯定他還活著!」甚至當殮房滿了,他也把屍體抬回自己睡房。別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怕甚麼?我倆都在睡覺,死人還不會打鼾呢!」 澤德修士行醫不忘傳道。有次,一位小孩到醫院求診,他跟修女說:「你有沒有熱湯和衣服給十歲的耶穌?」有病人衣服太髒,他問附近的家庭「借」衣服,別人給他一些舊衣物,他則說:「你們沒有更好的嗎?要給上主最好的啊!」

澤德修士一生都在為那些最有需要的人工作,認識他的人都見證了他的樸實和喜樂。他的嘴邊時常掛著微笑,飄著的歌聲。

1951年3月15日他因肝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的遺體安放於越瑪(Viedma)的慈幼會小堂內。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4月14日宣佈他為真福。2022年10月9日,他將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

按此閱讀
詳盡的聖人生平

柯蒂美‧澤德修士的重要日期:

  • 1880年-生於意大利南部波樂托。
  • 1897年-與父母移居阿根廷。
  • 1900年-加入慈幼會備修院。
  • 1908年-宣發聖願。
  • 1911年-負責管理越瑪醫院。
  • 1912年-興建新醫院。
  • 1933年-加建醫院新翼。
  • 1941年-醫院遷址。
  • 1950年-失足墮下梯子。
  • 1951年-與世長辭。
  • 1997年-榮列可敬者
  • 2002年-榮列真福品。
  • 2022年-冊封為聖人。

來源: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周年:聖方濟‧沙雷氏與聖若望‧鮑思高

聖方濟‧沙雷氏

聖若望‧鮑思高

撰文:梁保得
(慈幼會修生,現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攻讀神學)

20211228日,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文神父 (Don Ángel Fernández Artime, SDB,鮑思高神父第十任的繼任人),宣佈正式啟動「聖方濟.沙雷氏 年」,以紀念聖人逝世400周年 (聖人於16221228日逝世)。慈幼式神修經歷著不同時代的變遷,越見深入和穩固,皆因是建基並聯合於教會歷史當中兩位得天獨厚的聖者聖方濟.沙雷氏和聖若望.鮑思高。但這兩位都相差兩個世紀的人物是如何相遇的?為何鮑思高又會以這位聖人作為修會的主保呢?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看看吧!

聖若瑟.賈法素神父

神修導師

聖若瑟.賈法素神父 (San Giuseppe Cafasso1811 – 1860) 是十九世紀意大利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倫理神學家和聖職人員神師。賈法素神父是於18411860年間為鮑思高作神修指導,並協助和鼓勵他追隨聖召,使他成為貧苦和被棄青年的良師。賈法素神父於司鐸培養院 (Convitto Ecclesiastico di S. Francesco d’Assisi 是培育已晉鐸人員的牧民和倫理神學中心,設於杜林。) 工作共24年,先擔任學院監督,接任院長後,致力栽培年輕神職人員 (其中包括聖若望鮑思高),特別以聖方濟沙雷氏及聖亞豐索的理論來教授倫理神學,將成聖變成每日應做的事情,服務的精神、祈禱的生活和對天主的絕對開放。他深入了解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也常介紹他為司鐸的學習模範,是一位為了靈魂的事工而孜孜不倦的牧者,他以整個的生命去追尋羊,為了拯救他們的靈魂。他常說:「主,為了愛祢,請給我所要拯救之靈魂。」鮑思高因此也被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深深吸引,也為他日後的使命帶來深厚的影響,形成他的神修。

『與我靈,取其餘』(Da mihi animas, cetera tolle) 成為了鮑思高的生活準則,甚至連他小小的辦公室入口處都寫上了這句話,是他生命的計劃,他的整個生命就是被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和風格,溫和良善和樂觀所引導著,帶領會士們和青年人走向聖德之路。「鮑思高神父嚮慕聖方濟各撒納爵 (現通譯沙雷氏)的溫良和熱心,因而命名本會為撒納爵會 (意譯:Salesiani;中譯稱慈幼會或鮑思高慈幼會),及以『與我靈,取其餘』(Da mihi animas, cetera tolle) 為座右銘,指明了我們生活的理想。」(慈幼會會憲 4)

晉鐸善志

184165日,天主聖三節的前一天,是鮑思高晉鐸的日子。於1841526日,在準備領受司鐸聖秩而避靜時,寫下以下的思想在他在日記簿上:「司鐸不會獨自升天堂,也不會獨自落地獄。如果他行善,將升天堂,帶着他以自己善表所救的靈魂一起升天……」他並立下九項的善志,而第四項是首次提及聖方濟.沙雷氏,「要以聖方濟.沙雷氏的愛心和溫良的態度作為生活指引。」鮑思高的性格其實與聖方濟.沙雷氏都很相似,可說是一種易怒型的,不算是溫和的。他於修院裡都被公認為最易動怒的,有些時候程度有如火山爆發般,但他效法聖方濟.沙雷氏,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要以溫和良善來修德,也是生活的方向。

於慈幼會會憲中這樣寫著:「……常以溫良、尊重和忍耐的態度接待青少年。慈幼會會士具備一顆慈父、長兄和朋友的心,他會引起青少年的回應而建立友誼:這就是會祖敦囑會士要培養的『親切的愛』。」(慈幼會會憲 #15) 這份愛的分享、給予,絕不是來自於暴躁、不耐煩等等,而是出自於一份溫和溫柔的表達,良善心謙的陪伴同行。這份溫和良善而親切的愛,是鮑思高指導我們慈幼會會士的生活方向,一方面是受到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生活所啟發;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回到他於九歲時的一個預示未來的奇夢,「我九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在我心中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終身難忘。我看見廣場上有許多孩子在玩耍,但有不少的是在咒罵天主,我便立即走過去,用拳頭和說話,叫他們住口。後來有位面孔發亮,衣服華貴,令人起敬的男子,使我不能注視。他叫我的名字,對我說:『不要打他們,卻要用溫良和愛德,去獲得他們的心。要給他們說明罪惡的醜陋和德行的美麗……』鮑思高的這第一個夢指示了他一生的奮鬥方向,也讓他明白自己使命的具體圖像,雖當時的他不甚明白,卻沒有忘記,天主就一步一步的啟示給他,引領他活出祂所交付給鮑思高的使命。

創立修會

1854126日的禱之後,在鮑思高神父那間小小的房子裡,他聚集了四位年輕的修生,分別是 十五歲的阿底利亞 (Giacomo Artiglia)、十六歲的彌格‧盧華 (Michele Rua,日後他成為了鮑思高神父首位繼任人) 和賈利哀勞 (Giovanni Cagliero,日後他被祝聖為主教,也是首批被鮑思高神父派遣的傳教士,派往南美洲),及十七歲的羅凱蒂 (Giuseppe Rocchietti),跟他們講話:「你們都看見,鮑思高神父盡其所能地工作;可是,他究竟只是一個人。如果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那麼我們就可以做許多善事。有成千成萬的窮苦孩子,正在等待著我們去救助他們。我敢向你們保證,聖母將會賞賜我們許多廣大的青年中心、聖堂、房屋、學校、工房,以及許多準備幫助我們的司鐸。這樣的事,將在義大利、歐洲、甚至於也在美洲各地實現。我在你們中間,已經看到有人戴著主教的禮帽……」接著又說:「聖母願意我們開始成立一個修會。我想了很久,要給它取一個什麼名字。後來我決定了,我們名為『撒肋爵會士』。」(原文: Salesiani,奉聖方濟‧沙雷為主保。現已改為慈幼會會士。) 彌格‧盧華在他自己的日記也寫下了那晚的事情:「我們羅凱蒂、阿底利亞、賈利哀勞和盧華都聚集在鮑思高神父的小室裡。他向我們提示的,是仰賴上主的寵佑和聖方濟‧沙雷氏的援助,嘗試對別人實行愛德的工作。後來我們要許下一個承諾;如果可能的話,以後再向上主發願。凡是實行這個嘗試,並繼續實行的,將被稱為慈幼會士。」(摘錄自《青年良友》)

四位青年人都答應了,他們的愛德工作毫是在慶禮院中服務,鮑思高神父就以友愛交談、靈修陪伴、和好聖事來帶領他們,同時也接受哲學、神學的培育;幾年後,團體的人數增多了,有些在鮑思高神父的指導下宣發了個人聖願。約六年後,就在1859129日,鮑思高神父正式邀請有意的青年人 (共十八位) 和他一起組織一個修會團體,度聖願生活;並於1218日再次聚集各人,當中只有兩人缺席,他們都宣發了聖願,「聖方濟撒肋爵會」(即:慈幼會) 正式成立;1864年,獲教廷頒發成立修會的暫准令,並於1869年得到完全確認。

鮑思高神父當時身處的社會狀況極為不穩定,平民百姓生活艱苦,青年人同樣面對著種種生命各階段的考驗,他寄願慈幼會會士要懷著聖方濟沙雷氏的心火,以慈悲、溫和良善及牧者的愛德去陪伴、引領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意識到他們生命中所經驗的,於他們的需要中帶來希望;這也是為各慶禮院、堂區、學校、會士團體,及其他機構,都同樣得到聖方濟沙雷氏的啟發,為人帶來希望,引領人走向聖善的道路。

……鮑思高神父恭奉聖母瑪利亞為本會首要的主保,他也將本會特別託付給聖若瑟及聖方濟沙雷氏後者是一位熱心的善牧和愛德的聖師……(慈幼會會憲 #9)

慈幼會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圖片:infoans.org)

步武鮑聖芳蹤

時至今日,鮑思高慈幼會在全世界有超過14,000的會士兄弟,其中包括主教和初學生。會士們遍布全球各大洲的 134 個國家,當中包括有 90 個會省分佈於各地,我們以「慈幼式臨在」親臨於青年中心、學校、宿舍、職業培育、堂區、社會工作、社會傳播、偏遠地區等等,以會祖的精神,及懷有聖方濟沙雷氏的心火,與青年人同行,攜手走上聖德之路。

鮑思高神父不僅創立了慈幼會,他也激勵了各界人士,在其不同的身份,以不同方式,分享同一神恩,活出鮑聖精神,陪伴及協助青年人,共同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些熱心人士就是我們慈幼大家庭的成員。全球的慈幼大家庭由超過 30 個不同的團體組成,有超過400,000名成員,鮑思高神父在生時也建立不同的慈幼大家庭成員:母佑會 (全稱: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Figlie di Maria Ausiliatrice1872)、慈幼協進會 (Associazione Salesiani Cooperatori1876) 及聖母進教之佑善會 (Associazione di Maria Ausliatrice1869)。這些團體彼此共融,承蒙聖母瑪利亞的指導,按照鮑思高神父的風格和神恩而發展,於生活中將基督的愛,以「慈幼式臨在」分享給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貧苦無告的青少年。

……在這大家庭內,會祖要我們負起特別的責任:就是保持精神合一,促進友愛的交談和合作,達致相得益彰的好處,並在使徒工作上產生豐美的果實……(慈幼會會憲 #5)

接下來的兩期,將會有於台灣服務和接受培育的慈幼會兄弟分享他們的聖召歷程喔!

天主保佑!

1月31日-聖若望鮑思高瞻禮

圖片:infoans.org

集禱經

天主!你曾召選聖鮑思高,使他成為青年的慈父,兒童的導師;求你恩賜我們效法聖人,用同樣的愛火拯救人靈,專心為你服務。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按此收看
《生活故事:我們信仰的寶藏》之「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John Bosco)於1815年在意大利北部杜林教區新堡附近出生,他在兩歲時便喪父,從此,便由他的母親將信仰傳授給他,並不斷地給予福音的教導。

他在九歲的時候,在夢中得到了上天的啟示,他將會一生為教育青少年而工作。當他年輕的時候,他以遊戲來娛樂他的朋友,但同時趁這機會教導他們祈禱和道理。他早年時遇到很大的經濟困難,藉著Guala神父的幫助,他在廿歲時進了修院。他於1841年6月5日領受鐸品時,選擇「與我靈、取其餘」(創14、21)作為他的座右銘。他得到Borel神父的協助,一起創立了青年中心,開始教導貧苦青少年的工作,並以聖方濟.沙雷氏作為青年中心的主保。

Don-Bosco-Illustration

那時候的杜林市,正是工業革命的溫床,特別為青少年帶來了很多挑戰及困難。作為一位教育家及領袖,鮑思高以理智、宗教及仁愛的教育牧民方式──預防教育法,協助青少年認真地反省他們的生活,與基督相遇,接納同伴,學習信仰和聖事,使他們參與宗徒工作。他的教育碩果,就是十五歲的聖道明‧沙維豪。

他不理會其他人的批評和攻擊,為不同需要的青少年,興建了很多工房和學校,教給青少年一門手藝,或準備他們將來領受鐸品。 他那份孜孜不倦及有效工作的力量泉源,是來自他不斷與主契合,和對進教之佑聖母的無限信賴,他相信聖母是他工作的鼓舞和支持者。他給神子們留下了「工作與節制」,作為一項簡單,但以基督徒德行為主的訊息。

1868年時,他照顧著八百多名學生。為了延續他的工作,他在所服務的青少年中,揀選最好的一群,創立了慈幼會;於1869年得到教廷批准,並與聖女瑪利亞.瑪沙利羅一起,創立了母佑會。最後,他為在俗教友,創立了協進會,來支持他的工作,因而在教會內形成一項新穎的宗徒工作。

1875年,大批意大利人湧往南美洲移民,鮑思高神父便藉此機會,開展慈幼會的傳教工作。他為了傳教事業,奔波於歐洲各國籌款,當時曾有人稱他為「現代的聖文生」。他亦出版流行的教理傳單,並出版《慈幼家庭通訊》。

don-bosco

鮑思高神父於1888年1月31日去世,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34年冊封他為聖人。他在逝世一百週年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稱他是「青少年的慈父和導師」。

歡迎下載禱詞,齊來祈禱!

向聖若望鮑思高禱文

求聖若望鮑思高轉禱

青年向鮑思高神父誦

天主!我們感謝祢

為兒女祈求聖若望鮑思高

為尚未認識天主的人祈禱

聖若望鮑思高九日敬禮祈禱經文

職工青年的禱告

在2015年慶祝聖鮑思高神父兩百冥誕時,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向梵蒂岡電台表示:

「鮑思高神父著實是天主賜給全教會及世界的禮物。慈幼會大家庭在鮑思高神父紀念日團聚一堂,更新他們對青年男女的使命,特別是服務那些有迫切需要的青年。鮑思高神父和慈幼會的神恩非常符合時宜,因為世界上永遠有年輕人。當然,今天青年與以往的不同,但各時代的青年卻有相同之處,因為青年的心始終不變。當青年看到我們對他有信心,當他感受到真正被愛,他就會向所有給他的好事物敞開心扉。因此,我們相信鮑思高神父在幫助青年接近天主和希望他們幸福快樂上極具現實意義。」

Bicentenary_logo_english-large
2015年是慶祝「鮑思高誕生二百周年」的時間,教宗方濟各也特別為此頒賜全大赦至2015年8月16日,讓信徒藉著重溫鮑聖的精神獲得神益。有關得到全大赦的條件,請瀏覽慈幼會網頁

祝您聖鮑思高瞻禮快樂!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為我等祈!

來源:慈幼會網頁

范達民神父連任為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

圖片:infoans.org

經過三天個人與團體的辨識和祈禱後,鮑思高慈幼會(Salesians of Don Bosco)第28屆全會代表大會於2020年3月11日舉行第十一任總會長選舉。第十任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在第一輪投票中再次被選出,現年59歲的他會連任成為慈幼會總會長,延續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的第十位繼任人,在未來六年繼續帶領慈幼會及慈幼家庭,以鮑思高的神恩,服務青年。

第十一任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向大家致候

范達民神父說:「親愛的慈幼家庭,親愛的慈幼會士,我向您們問好。在幾分鐘前,我再被選為慈幼會總會長,我在想,我非常相信透過全會代表大會的會士代表,天主再次召叫了我為此服務,我想向你們特別是全世界的慈幼會士問候和擁抱,也皆同所有參加大會的會士向您們致以問候和擁抱。

我想向大家分享兩件簡單的事,也是發自內心的。因為,我們在大會深刻地體會,也感謝教宗方濟各經對我們的說話,與及幾天前,來自大會中青年代表所做的分享。我想告訴您們慈幼家庭及會士們,青年是需要我們的。青年告訴我們,他們重視我們,青年愛我們,他們需要我們的臨在。不過,他們需要一位能傳達天主的愛的人,知道如何向青年說『天主愛您』,我覺得這是過去六年來任期很強的信念:『我們一定要將天主帶給青年人。』同時,正如我經常說,也向全世界提及的,特別要為那些很有需要的人、最貧窮的、被剝削的,被拋棄的,我們的誕生是為了他們。

我想向大家來一個大的擁抱。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我也在這時刻經常及特別需要,『請為我祈禱,請為我們(慈幼會士)祈禱』,同時,我也應承在天主面前為你們祈禱,謝謝,我向你們深切問候。再見!」

中文譯自:鹽與光

影片來源:Agenzia Info Salesiana – Ans

范達民神父資料簡介:

1960年8月21日,生於在西班牙戈松;

1978年9月3日,矢發初願;

1984年6月17日,宣發永願;

1987年7月4日,晉鐸;

在萊昂會省,曾任院長,青年牧民委員、會省議會議員及副省會長;

2000至2006年,被委任為萊昂會省省會長;

2009年,被委任為阿根廷南部會省省會長;

2013年,被委任為西班牙瑪利亞進教之佑新會省的省會長;

2014年,被選為鮑思高神父第十位繼任人至現在;

2020年3月11日,連任成為慈幼會總會長直至2026年。

 

鮑思高慈幼會簡介

慈幼會是由一群願意為服務青少年 (尤其為貧苦的和處於困境的青少年) 而奉獻一生的男性所組成的國際團體。

無論在哪裏工作,他們都特別注重透過教育及福傳來促進青少年的發展,因為他們相信:為青少年作出完全的奉獻是我們送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

創會者 (會祖) 是聖若望鮑思高 (St. John Bosco) 神父,他是十九世紀意大利的聖人和教育家。現在慈幼會服務的範圍已遍佈於一百二十八個國家。

來源: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教宗方濟各:鮑思高神父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

教宗方濟各在一本名為《與鮑思高神父同讀〈福音的喜樂〉》的新書中作序,指出:「他不是聖週五那樣愁眉苦臉的聖人,而是復活主日的聖人。他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總是快樂、熱情,儘管他每天有數不清的問題要面對。對他來說,聖德就在於感到非常幸福。」

教宗寫道:「鮑思高神父的訊息在那個時代是一個革命性的信息,當時的司鐸與百姓的生活距離較遠。在都靈這個吸引許多求職青年的工業城市,鮑思高神父在社會和存在的邊緣發揮他的傳教熱忱:走上街頭,進入建築工地、工廠和監獄,將真正的教育者的喜悅和關懷帶給街頭的不良少年。」

在題為「親愛的慈幼會士」的序言中,教宗方濟各特別提出一個問題:「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慈幼會士應當是什麼樣的?」

教宗表示:「慈幼會士應當懂得環顧四周,看到危急情況和問題,並加以面對和分析,然後做出勇敢的決定。慈幼會士蒙召去會晤世界和歷史的一切邊緣、工作和家庭的邊緣、文化與經濟的邊緣,以及需要治癒的地方。」

教宗的序言繼續寫道:「慈幼會士是一位教育家,擁抱那些被邊緣化、沒有未來的青年的脆弱,並像慈善撒瑪黎雅人那樣俯身包紮他們的創傷。慈幼會士也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他們能以積極的現實主義看待青年人。正如鮑思高神父今天依然所教導的,慈幼會士在青年身上,即使是最叛逆和失控的青年,總能找到好的切入點,並以耐心和信任展開工作。」

教宗寫道:「慈幼會士是喜樂的攜帶者,這喜樂源自耶穌基督復活的消息,其中包含著一切的人性狀況。事實上天主不排斥任何人。為了愛我們,祂並沒有要求我們變得更好。祂只要求我們允許祂愛我們。祂愛我們,寬恕我們。」

教宗最後強調:「如果我們因祂那單純的愛所驚喜,我們就會感到內心充滿喜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祝聖150週年

聖母進教之佑大殿位於意大利都靈市華道角,亦是整個慈幼會大家庭的核心所在。1875 年,首批傳教士是在這裡被派遣出外傳教的,直到今日,所有慈幼會的傳教士也在這裡受派遣到世界各個角落去的。

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於 1844 年的夢境中預見大殿,鮑思高神父敘述自己的夢境說:

「我彷彿是在一塊很大的草地上。那裡有無數的青年:有的打架,有的咒罵。他們所投的石子像雨點似的在空中亂飛。我正想離開那個地方,忽然出現一位女人;她給我說:『你到那些青年們中間工作去吧!』我服從她的命令,朝著那些青年們那裡走去。可是,我能做些甚麼呢?沒有一個可收容他們的地方。

我就央求那位女人了。她對我說︰『看!這裡有地方。』說著她指給我看一塊草地。

我說:『這裡只有一塊草地。此外,甚麼都沒有。』

她回答說:『我的兒子和使徒們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啊!』

我就到那塊草地上去工作,講道理、聽告解,教導那些青年。但我發覺若無一處四周有圍牆的地方,和幾間房屋為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青年,不管甚麼工作也沒有用。

那位女人便對我說:『你看!』

我望了望,只見一間又小又低的聖堂,一個小小的運動場和許多青年。我就繼續工作。但因為那間聖堂太小,我再向她請求。她又給我看一座比方才那間寬大得多的聖堂,旁邊還有一座房屋,我還看到一處種滿了玉米、馬鈴薯、捲心菜和其他疏菜的田園。

她又對我說:『都靈城的光榮殉道者亞文道雷和屋大維奧是在這裡壯烈成仁的。就在這塊被他們熱血濺濕和聖化的地方,我要天主受人特別的恭敬』。

在那一座宏偉的大聖堂裡面掛著一張橫額,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幾個大字: “Hic Domus mea, inde gloria mea”。意即:『這是我的家,從這裡將發顯我的光榮。』

我於是記著這塊種滿了馬鈴薯和玉米的地方。我很快就發現這正是青年中心外面的那塊田地,從此,我就稱它為「夢境之地」,即現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所在的地方。」

就在1850年6月20日,鮑思高神父購買了那塊田,可是後來於1854年,由於急欲還債,而把它賣去。 直到1863年2月11日,他又再度獲得了那塊田的主權。

1862年,鮑思高神父認為當時所使用的聖堂太小了,容納不下所有的學生。所以,他要造一座更美更大的聖堂,要造得很壯麗。要給它取名為:聖母進教之佑堂。雖然,鮑思高神父沒有一文錢,也不知道什麼地方去找;可是,他認為這沒有關係;只要天主願意,一定會成功的。

正當教會面對「悲慘的時局」、「劇烈的衝突」的時刻,鮑思高神父亦做了「兩根大柱」的奇夢。在夢中,教會這艘巨艦由教宗掌舵著,在炮彈和波浪之中,安穩地前進。教宗最後把巨艦駛進兩根大柱中,找到安全的地方。而兩柱分別有耶穌聖體和無原罪聖母像,無原罪聖母像下則寫了「進教之佑」這個名稱。就是這樣,鮑思高神父就發動建造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浩大工程。

鮑思高神父說:

「1862 年,我對賈理哀勞神父說:聖母希望我們以『進教之佑』的稱號來恭敬她。因為現在時勢不好、環境惡劣,我們十分需要聖母的幫助和保護公教的信仰。我們要在這裡建一座聖堂,那將是一座雄偉、敬禮聖母的聖堂。

我於是選了 Antonio Spezia 工程師來建設這座聖殿。他採用了威尼斯聖佐治大教堂的外牆設計;聖堂的圓頂上有聖母的雕像;兩座鐘樓;在外牆上有八位聖人,而在每個鐘樓上有天使;在外牆的中間有耶穌與兒童的塑像;在下面有聖若瑟和聖類斯。在鐘上面有都靈的主教、聖默示 (Maximus) 和聖方濟沙雷氏主教;外牆正上面,有都靈市的三位殉道者:Solutor, Adventor 和 Octavian。

政府官員批准了這個設計,但他們覺得稱它為「進教之佑」大殿卻有些不妥,我照樣讓他們去談論,但我仍堅持用這稱號。

我將建築的工程交託給 Charles Buzzetti,他是我在廿年前所遇到的一位磚匠,但現時已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築商了。

財務長安琪‧沙維豪神父卻不希望我開始建這聖堂,因為我們沒有錢。但我對他說:『我們在哪個時候是因手上有錢才開始我們的工作呢?我們要讓上天去安排呀!』當 Buzzetti 向我索取首批的建築費時,我將我口袋內所有的錢、八毛錢,都放在他的手中!Buzzetti 驚愕地望著我,但我對他說:『不要怕,聖母會送錢給我的。』

她真的送錢給我。當這座宏偉的聖殿於 1868 年落成及祝聖的時候,我清楚地記著:這個聖殿內每一塊磚頭,都代表著聖母所給予的恩寵。當時都靈的報章這樣記載著:這座聖殿是由窮人所建,亦為窮人而建的。」

關於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鮑思高神父描述:

「當進入大殿後,會立刻注意到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我有著這樣的構思,邀請 Tommaso Lorenzoni 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它繪畫成畫。讓我向你們解釋吧:

聖母站在光耀的雲彩中,她的四周有天使包圍著,尊敬她為母后。她的右手拿著權杖,代表著她的權威;左手抱著耶穌,而耶穌的手而向外伸出的,把恩寵賜給那些恭敬祂母親的人。在她的周圍有宗徒及聖吏們,他們都仰望著這位童貞女。在壁畫的一端繪畫了杜林市,特別見到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和背景所見的 Superga 山崗。」

關於鮑思高神父的遺體安放處,鮑思高神父表示:

「這祭臺原來的地方,是特別為恭敬聖伯多祿、宗徒之長的。我每天早上都在那裡獻彌撒。但當我去世後,被立為真福品時,我的神子 ─ 慈幼會士便將它重建,特別為恭敬我,並將我的遺體安放在一個尊貴的水晶棺木內。你們見到我所穿的那件祭衣,是教宗本篤十五世數年前所送贈的。雕塑家 Cellini 用臘做了我的臉和手。現在,很多朝聖人士不斷繞過這祭臺的後面,靜靜地祈禱。」

來源: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basilicamariaausiliatrice.it

中國殉道聖人: 聖雷鳴道主教及聖高惠黎神父

02253 blog

聖雷鳴道主教 及 聖高惠黎司鐸 感恩祭禮儀經文

聖雷鳴道主教 及 聖高惠黎司鐸 時辰頌禱

1930 年(民國十九年)2 月 25 日, 廣東韶關代牧雷鳴道主教(St. Luigi Versiglia, SDB), 由連縣的本堂主任高惠黎神父(St. Callisto Caravario, SDB)陪同, 在連江口搭乘一艘載客的木船, 要到連縣去。陪同兩位傳教士一起去的, 尚有傳道員、老師和學生共十餘人, 都希望和傳教士一起能躲避當時土匪的搶劫。

約中午時, 到達一個名叫犁頭明的地方, 一隊十餘人的土匪喝令他們靠岸, 一開口就要求傳教士付出一大筆他們無法支付的買路錢。當土匪發現船上有幾個女孩時, 就試圖抓走她們。兩位傳教士還想好言相勸, 懇求土匪不要搶走女孩, 但土匪終究就是土匪, 根本不可理喻, 立即跳上船, 動手來搶女孩。兩位傳教士用身子擋住船艙門, 不讓他們進入船艙。土匪老羞成怒, 用長槍的柄托猛打傳教士的身軀, 致使他們週身受傷流血, 直至暈倒在地, 仍伸長手臂拉住女孩的手, 但她們還是被強力拖離, 然後土匪又把受傷的傳教士拖上岸, 將他們捆綁在一起。

距離傳教士只有三四公尺的三位女孩子, 看見高神父輕聲在主教耳邊細語, 她們認為是傳教士正在互相使告解聖事。此後土匪喝令傳教士走進竹林, 當時雷主教和高神父都同聲祈禱, 女孩們認為傳教士正在唸禱文來面對這最後時刻。

土匪中有人說: 「讓我們快快殺死他們, 因為他們是傳揚宗教的外國鬼。」

高神父曾問一土匪: 「你要多少錢?」

他回答說: 「我們不要錢, 我們要殺死洋鬼子! 」

傳教士用盡所有的辦法仍然無法救回女孩子們, 知道土匪非殺死他們不可, 於是兩位傳教士就在土匪的槍下英勇就義。土匪頭派人上前, 要殺傳教士時, 雷主教指著高鐸懇求說: 「我已老了, 就殺我罷! 但他尚年輕, 請饒了他罷! 」但被拒絕了;雷主教和高神父明白已經到了要獻上生命為基督耶穌作証的時候已經來到,於是安詳地、高聲地用一種在場的人聽不懂的意大利語祈禱。忽然一聲號令,他們都停下來。兩位傳教士端正地跪在地上,沉默地跪禱。

兩個負責行刑的土匪舉起槍描準兩位傳教士。被扣留在不遠的三個女青年聽到砰、砰、砰、砰、砰五聲槍響,馬上就號啕大哭起來,然後就被逼地跟著土匪到附近的山頭去了。

雷主教和高神父慷慨、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的生命,為善盡他們的牧職,為保護三個女青年,他們的羊群,他們一字不漏地實現了福音的聖訓:「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若10:11)

1983年 5月 1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佈他們為殉道真福, 讚揚他們為傳揚福音牧者的理想: 「善牧為羊群捨命。」2000年 3月 10日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為聖人,並定於十月一日在羅馬舉行冊封大典。

中華地區每年2月25日慶祝這兩聖人的任選紀念日。

聖雷鳴道主教、聖高惠黎司鐸,為我等祈!

殉道地: 廣東連江

更多資料: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教宗致函慈幼會: 不要使青年失望 , 聆聽他們的渴求

blog_1437070492

一個月後,8月16日是鮑思高神父誕辰200週年。教宗方濟各在7月16日致函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神父,感謝天主賜予了我們這份「青年的聖人」的恩典。教宗指出鮑思高神父精神和牧靈遺產中的本質,勉勵慈幼會士勇敢地活出這些本質。

教宗表示:「鮑思高神父首先教導我們不要做旁觀者,而要身先士卒地為青年提供完整的教育經驗,這樣的教育涉及人的整體。」

教宗在信函中強調:「意大利和歐洲在最近兩個世紀發生很大變化,但青年人的心沒有變,因為今日的男女青年依然對生命開放,願意與天主和他人會晤。與此同時,也有許多青年面臨灰心喪志、精神貧乏和走向邊緣的危險。」

教宗指出:「鮑思高神父的教育學是親切和藹,而教育者的愛應該通過具體和有效的行為表現出來。」

教宗還說:「鮑思高神父將自己完全獻給天主,滿懷熱忱地拯救人靈,尤其是青年的靈魂。這些態度使得神父能『走出去』,作出勇敢的抉擇,決定為貧苦青年服務,立志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為了窮人的貧窮運動。」

教宗繼續說:「今天同樣如此,慈幼會大家庭投入教育和傳教使命的新陣線,走上社會傳播新媒體的道路,致力於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為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為移民地區的人民提供跨文化教育。」

此外,教宗還說:「十九世紀在都靈出現的挑戰已經具有了全球的幅度,這些挑戰是金錢崇拜、滋生暴力的不公平,意識形態的殖民,以及與都市環境有關的文化挑戰。」

在此,教宗邀請慈幼會士:「在教育機構內外復興神恩的創造力,願鮑思高神父幫助你們不使青人的深切渴求落空。」

教宗交給慈幼會士兩項任務:

1.是按照基督徒的人類學、以深刻影響青年人文化特徵的新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語言實施教育

2.是拒絕將市場與生產置於人類尊嚴和工作價值之前的意識形態。

教宗引用本篤十六世提出的「教育危機」的概念,勉勵慈幼會大家庭在各修會和平信徒機構之間建立有效的培育聯盟,帶著不同的神恩一同前行,以幫助世界各地的青年。這項工作也需要有家庭的參與,因為缺乏有效的家庭牧靈,也就缺乏有效的青年牧靈。因此,成年人蒙召耐心地聆聽青年,理解他們的焦慮或要求,學習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與他們交談。

最後,教宗寫道:「教會對青年培育的期望很高,因此你們要繼承你們修會創始人的遺志,與青年、為青年說話及行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慈幼會士:「我對那份慈幼會的喜樂永誌不忘!」

blog_1435005451

6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都靈牧靈訪問首日,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接見慈幼會大家庭,強調「能應對危機的教育措施」是首要工作。今年是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誕辰二百週年,教宗的接見意義格外非凡。

在慈幼會大家庭面前,教宗方濟各放下講稿,回憶起他與慈幼會的不解之緣,他所受的薰陶正是以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模式為基礎。慈幼會士幫助他勇敢面對人生,在喜樂和祈禱中向前邁進。

教宗強調,今日極為貧困的青年需要那能應對危機的教育措施,需要有一種應急教育,在短時間內培養學生學會一種專業技能。教宗說:「我們不要想這些街頭少年能立刻唸文科或理工中學,但我們必須提供給他們能作為工作泉源的一些事。」

在一個失業問題嚴重的世界,慈幼會的培育模式對青年格外珍貴。慈幼會的創意把握住今日的挑戰,即教育,以慈幼會的喜樂,帶領青年喜樂。教宗最後說:「慈幼會的喜樂是我學會的另一件事,我對那份喜樂永誌不忘。」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慈幼會大會代表: 關懷窮人、透明理財、重視青年

03312

3月31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鮑思高慈幼會第27屆大會代表,他表示,聖若望鮑思高的事業,以「工作和節制」為指導,關注人的靈魂,特別是青年的靈魂。鮑思高慈幼會在成立200週年之際,召開以「福音根基見證人」為主題的大會,選出範達民(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神父為新任總會長。教宗向范神父說:「願聖神幫助您抓住我們時代的期望和挑戰」,教宗也勉勵整個慈幼會家庭「在管理財物時,秉持透明和負責的態度」,度一種「基本和簡樸的生活」。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