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巴羅鼓勵向各部族傳播福音的工作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8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尼莫主教座堂前的場地上接見了兩萬名信友後,前往巴羅村聖三人文學校會見在那裡服務多年的阿根廷傳教士,其中一位是35歲的道生會會士馬丁·普拉多(Martin Prado)神父,他與教宗是老相識,多年來他們一直保持聯繫。

聖三人文學校是一座兩層的白色建築,教宗乘車前往該學校的途中,人們載歌載舞、拋擲鮮花,熱烈地歡迎他。教宗來到學校庭院後,在那裡等待他的是許多穿著學校的橘黃色運動衣的孩童,他們在花園中或者在陽台上整齊的排著隊等候教宗。兩名盲童上前迎接教宗,他們贈送給教宗一串用鮮花和羽毛製作成的項鍊,教宗則送給他們玫瑰經唸珠和糖果。其中一名兒童將臉趴在教宗白色的長袍上,教宗在這名兒童的頭上輕輕的摸了一下。

教宗在學校和天皇后大廳中(School & Queen of Paradise Hall),欣賞了學校樂團的表演。他讚賞了學生們的才能,並贈送給他們一些樂器。一位名叫瑪利亞若瑟(Maria Joseph)的女童向教宗做了見證,她也是一名小提琴手。

接著,教宗來到一個用鮮花、植物、蝴蝶結佈置的小舞台。舞台上還放置了一尊盧漢聖母像。盧漢聖母是阿根廷的主保,村民們非常敬禮盧漢聖母,稱她為盧漢媽媽。這要歸功於普拉多神父和其他阿根廷傳教士,以及在傳教工作上給予協助的修女們。修女們在各堂區進行各種使徒工作,特別是照顧病患。她們也為一座建築取名為“盧漢之家”,以接待遭暴力和侵犯的人。

就如前面提到的,在福傳工作上修女們協助道生會的傳教士們。修女們講述說,她們也會長途跋涉前往偏遠的地方,在那裡停留數日,與當地團體同在。

服務是教宗私下接見他的同胞和修女們時提到的其中一個主要議題。普拉多神父說,“我們非常高興,仍然無法相信教宗會來到我們這裡,這是一件極其美好的事。教宗來這裡,他的愛心真大!”

教宗方濟各抵達東帝汶首都帝力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第45次國際牧靈訪問已經有一個星期,完成了在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行程,現在進入此行的第三個階段,即訪問東帝汶。教宗於9月9日當地時間下午2點20分抵達東帝汶首都帝力,那裡的居民幾乎全部都是天主教徒。

在“尼古勞·洛巴托總統”國際機場迎候教宗的,是東帝汶共和國總統若澤·拉莫斯·奧爾塔(José Manuel Ramos-Horta)、總理沙納納·古斯芒(Xanana Gusmão),以及聖座大使扎武斯基(Wojciech Załuski)總主教。如以往的慣例那樣,兩名身穿傳統服裝的兒童向教宗獻上鮮花和一條東帝汶風格的圍巾。

帝力

帝力是東帝汶主要的港口和貿易中心。1520年,這裡成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並受到西班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的爭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人占領,直到1945年9月26日,這片土地才回到葡萄牙人手裡。東帝汶於1975年脫離葡萄牙而獨立,但隔年1976年又受到印度尼西亞軍隊的入侵。

2002年,東帝汶宣布獨立,不再受印尼的控制,於是帝力再次成為新的主權國家的首都。帝力是一個以天主教徒為多數的城市,兩個重大的敬禮場所分別是莫泰爾(Motael)聖堂和聖母始胎無原罪聖堂,前者是該國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在葡萄牙人占領時期建於1955年;後者則是東南亞最大的羅馬式天主教主教座堂。

帝力的氣候是典型的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全年氣溫高,每個月都有充沛的降雨量。

第一天的活動

在機場接受禮節性歡迎後,教宗和隨行人員便前往聖座使館。之後,教宗乘車前往出席這段旅程的第一個約會,即歡迎儀式和禮節性拜訪東帝汶國家元首,並於下午大約7點會晤東帝汶的政治當局、公民社會及外交使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瓦尼莫會晤信眾:你們是美的行家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8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於當地時間正午過後搭乘澳大利亞提供的軍用飛機離開莫爾斯比港,前往將近1000公里外的瓦尼莫港城。兩個小時後,教宗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這個幾乎沒人過問、被面向太平洋的白色沙灘所環繞的地區。在烈日下迎接他的是當地婦女的歌聲,她們半裸著身體或穿著節日的服裝。

喜慶迎接

歡迎的隊伍從機場開始,一直延伸到瓦尼莫簡陋的木製主教座堂前的綠色空曠地。教宗方濟各在布滿熱帶鮮花、黃白絲帶的紅色主席台上,向兩萬名不同年齡和部族的信友揮手致意。這裡的25個堂區約有41,656名天主教徒,其中半數都前來參加了與教宗會晤的活動。

一個極感人的場面是,在部落的歌舞、歡呼聲,以及手鼓的敲擊和其它敲擊樂器的歡樂氣氛中,阿根廷人馬丁(Martin Prado)神父與教宗擁抱。這位35歲的傳教士在瓦尼莫服務已有10年,協助最偏遠地區的村落團體。多年來,他與教宗方濟各互通信件,有時也打電話。教宗來此的原因之一,正是要鼓勵像他那樣的傳教士的使命。

美的行家

瓦尼莫教區主教梅利(Francis Meli)先向教宗致詞,表示歡迎。接著是4組信友的見證,他們是一位要理教員、一個小女孩、一位修女,以及一個家庭。教宗在講話中,稱瓦尼莫人是“美的行家”。這種美不但來自大自然,也來自當地人的心靈。

然而,敵對、部族分裂、迷信和巫術造成的恐懼、剝削、酗酒和吸毒都使這種美受到傷害。教宗說:“這些禍害使許多兄弟姊妹遭禁錮,也使他們不幸福,這裡也如此。”

一件羽毛頭飾

在教宗面前做見證的要理教員,將一件用羽毛、皮革和毛皮製成的頭飾戴在教宗的頭上,這是權威的象徵。教宗將它留在頭上數分鐘,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從主席台上守護在場全體信友的,是一尊“盧漢聖母像”(Mama Lujan)。盧漢聖母是阿根廷的主保,教宗向聖母獻了金玫瑰。此前,在沿著綠地的一小段行程中,教宗向許許多多的兒童派發糖果,甚至還有一些阿根廷的棒棒糖。這些兒童手裡舉著小旗和氣球,在人行道旁指點著舞步,卻在智能手機和攝影機前將自己遮住。

傳教地區

當地的氣溫超過30度,濕度則達81%,蒼蠅和其它昆蟲黏在臉上和手臂上,灰塵也進入口中。然而,在世界邊緣的這片土地上,一切都是“美”。羅馬主教以牧者的身份來到這裡,帶來一包包禮物和其他援助。教宗說:“我很高興在這片美妙、年輕和傳教的土地上與你們見面!”

教宗提到,這片土地的傳教歷史始於十九世紀中葉,隨後伴隨著幫助弟兄姊妹、牧靈服務、教育、醫療,以及許多領域的工作而發展壯大,也遇到不少困難。正是這些物質工程,如聖堂、學校和醫院,這些沿街可見的建築結構簡樸、也很簡陋,它們卻“見證了基督的到來,給所有人帶來了救恩,使每個人都能為公益展現出其全部的美”。

美如伊甸園的大自然

接著,教宗的目光移向周圍的景觀,原始的大自然彷彿凝結了亞馬遜或加勒比海的特質,讓瓦尼莫看似一幅藍綠色彩不同濃淡層次的油畫。“你們在這裡是美的‘行家’,因為你們被美所環繞!你們生活在一片極美的土地上,有豐富多樣的植物和鳥類,令人在色彩、聲音和馨香面前驚嘆不已,大自然迸發出生命的壯麗景象,讓人聯想到伊甸園的樣貌!”這富饒是上主的恩賜,是“讓你們也如此生活,與祂和弟兄姊妹和諧一致,尊重共同家園,守望相助”。

每個人內心的美

這美景不僅體現在外表,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若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內心的美就會增長”。教宗說,“透過愛天主愛弟兄姐妹,基督福音的美就會處處傳播”,這是有待我們每個人去履行的使命。為履行這項使命,有些人長途跋涉,抵達最偏遠的團體,有時甚至離開自己的家。

教宗指出,這是一件“極美的事”,團體必須支持他們,讓他們也能“兼顧傳教的需求與家庭責任”。另一個幫助傳教士的方法,乃是“我們每個人都在所生活的地方推動傳教使命,即在家庭、學校、工作場所,應在森林、鄉村和城市等任何地方,都反映出我們彼此相愛的團體的美景”。

大型管弦樂團

如此一來,將會形成“一個大型管弦樂團”,“調和敵對、克服個人、家庭及部族的分歧、驅除人們心中的恐懼、迷信和巫術;終止暴力、不忠、剝削、酗酒和吸毒等破壞性的行為,這些禍患禁錮了許多兄弟姊妹,使他們不幸福,這裡也如此。教宗最後表示,“我們要記住,愛比這一切更強而有力,它的美能治癒世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巴新會見青年:選擇和睦,扶持那些跌倒的人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莫爾斯比港約翰·吉斯爵士體育場與上萬名巴布亞新幾內亞青年見面。這場會面很快就變成了充滿微笑、手勢和集體回應的對話。這個場地也是他主日早晨主持彌撒的地點。

心靈、愛與服務的共同語言 

在放下預先準備好的講稿後,教宗方濟各微笑著邀請青年們在分裂與和睦之間做出選擇,並提到梅瑟後裔在建造巴貝耳塔時的行為。青年們齊聲選擇了“和睦”。然後教宗提醒他們:“上主創造我們,是為了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在這個擁有800多種語言的國家,教宗告訴青年們,他們需要“一種語言來幫助大家保持團結。是什麼語言呢?”有些人回答“愛”。教宗進一步澄清:“你們的共同語言是心靈的語言,愛的語言、關懷與服務的語言”,並希望“你們都能講這種語言,成為愛的‘母語人士’!”

“如果你們看到有人跌倒,請扶他站起來”

最後,教宗方濟各提出了一個他非常關心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犯錯,所有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們必須時刻改正自己。”他還提到一首登山歌:“在攀登的技巧中,重要的不是不要跌倒,而是不要倒在地上爬不起來。”教宗繼續說:“如果你們看到你們的朋友、同伴,你們同齡的人跌倒了,你們該怎麼做?你們應該關注他,幫助他站起來。記住,我們在生活中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可以俯視他人,那就是幫助他站起來的時候。”

主教奧拉姆與巴新青年面臨的挑戰

在約20位身著色彩繽紛的傳統羽毛服裝的青年跳完歡迎舞後,金貝教區的主教兼青年代表若望·鮑思高·奧拉姆(John Bosco Auram)向教宗致辭。他提到,巴布亞新幾內亞青年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一個充滿深刻挑戰的現實中發現基督”。這些深刻挑戰包括“在家庭和社會中踐行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有限的成長和發展機會,以及對社會、政府甚至教會的期望落空,因而產生的各種挫折”。

三位見證者

接著,一些年輕人上前發言並向教宗分享了他們的見證。

第一位見證者是帕特里夏·哈里克寧-科爾波克(Patricia Harricknen-Korpok),她是“天主教專業人士協會”的成員。她談到在一個深受娛樂產業、社交媒體和科技影響的社會中,見證天主教信仰和倫理所面臨的挑戰。

然後,瑞安·沃魯姆(Ryan Vulum)分享了他在破碎家庭中度過的艱難童年。他表示,教會成為了他的避難所。他解釋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許多年輕人都面臨同樣的挑戰,難以與那些分居或不在身邊的父母溝通。這通常會導致濫用藥物、非法活動,以及失去希望。

最後一位見證者是“聖母軍”的成員伯爾納德·圖爾莫尼(Bernadette Turmoni)。她談到了家庭虐待對年輕人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她說:“受害者感到不被愛、不被尊重,這可能會導致他們自殺或離家出走。”伯爾納德還強調了貧窮問題,儘管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卻有許多年輕人中途輟學,靠販毒、偷竊或行乞為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莫爾斯比港主持彌撒:天主是我們人生的指南針

圖片:Vatican Media

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約翰·吉斯爵士體育場9月8日主日成了教宗方濟各與當地天主子民一起向天主獻上感恩祭的神聖場所。大型的白色舞台化為祭台,支柱畫上了原住民五顏六色的圖騰。身穿綠色祭衣的教宗,舉目所見皆是黃色、紅色、米色的鮮豔羽毛,呈現出巴布亞新幾內亞「在差異中的和諧」。共祭神長們踩著鼓聲及歌聲的節奏,朝著祭台邁進。這台彌撒用英語舉行,參禮者共有3.5萬人,有些人從半夜兩點開始等候教宗,與莫爾斯比港的一些司鐸一起「守夜」。彌撒一開始,歡樂的氣氛便有所收斂,全場沉浸在靜心祈禱的氛圍中,聆聽以皮欽語和克里奧爾語恭讀的兩篇讀經。

勇氣

勇氣與希望是伯多祿繼承人此行帶給這個「如此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國的訊息。教宗在講道中闡明,巴新人民會覺得與世人、與上主隔絕,但他們其實「在聖神內、在上主內團結合一」。

「上主今天也對你們說:『巴布亞人民,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你要開放,向福音的喜樂開放、向與天主的相遇開放、向弟兄姊妹的愛開放。』願我們任何人都不要對這份邀請裝聾作啞。」

封閉的心

教宗指出,今天的人也會跟《馬爾谷福音》中的聾啞者一樣(谷七31-37),因為一個人若是把自己當成唯一的準則,他就會聽不見、看不到,無法與他人溝通交流,「受困於自己的聾啞」。為此,教宗鼓勵大家把目光放得更遠,同時也警惕心靈的無所作為。

「心靈的聾啞取決於我們的自我封閉,我們對天主、對他人關上了門:自私心態、冷眼旁觀、害怕冒險、埋怨、仇恨,以及還能繼續列舉的一大串。這一切使我們彼此疏遠:遠離天主、遠離弟兄姊妹,甚至遠離我們自己;它使我們遠離生活的喜樂。」

天主的親近

「對於這種疏遠,天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以耶穌的親近」來回應。「祂是親近人們的天主、慈悲憐憫的天主,祂眷顧我們的生活,超越一切距離」。

指南針

治癒了聾啞者的是耶穌。「事實上,當我們感到彼此疏遠時,或者當我們選擇與天主、與弟兄姐妹、與異己者保持距離時,我們就自我封閉,把自己關在自己裡面,結果只是繞著自己轉,對天主聖言、對近人的吶喊充耳不聞,因為我們無法與天主、與近人交談」。

「『開了吧!』這是最重要的事:我們要向天主敞開、向弟兄姐妹、向福音敞開,使之成為我們人生的指南針。」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走這條道路,效法真福馬祖科尼(Giovanni Mazzucconi)的芳表。他是宗座外方傳教會的傳教士,在仇恨信仰的浪潮下遇害身亡。「他在重重困難和敵意中,將基督帶到你們中間,不讓任何人對救恩喜訊裝聾作啞,卻使人人都能開口傳唱天主的聖愛。」

向加強軍備說不,願各國和受造界得享和平。教宗方濟各9月8日主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約翰·吉斯爵士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後,帶領在場約3.5萬人誦念《三鐘經》。教宗懇請聖母的轉禱,願世人能和諧共處、團結一心。

「從這片蒙造物主所祝福的土地,我願與你們一起呼求至聖聖母瑪利亞的轉禱,為所有民族懇求和平之恩。我尤其為亞洲、大洋洲與太平洋這個世界上遼闊的地區祈求和平。和平,願各國享有和平,也願受造界得到和平。要向加強軍備和過度開發共同家園說不!向各民族與各文化的相遇說是,向人與萬物的和諧說是!」

願聖母助佑基督徒皈依

接著,教宗邀請信眾向聖母祈禱,並將「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教會的旅途」託付給聖母瑪利亞。教宗懇求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護佑家庭,鞏固其團結,使「青年的夢想美好又有勇氣」,扶助並安慰「老人」,寬慰「病患和受苦者」。教宗也懇請聖母助佑所有基督徒轉向「天主的計劃、那些為人類大家庭帶來和平與正義的計劃」。

法國露德聖母朝聖地淹水

適逢9月8日聖母誕辰瞻禮,教宗最後念及「不幸遭到洪水打擊」的法國露德聖母朝聖地。該地區豪雨成災、河水暴漲,露德朝聖地部分區域淹水,聖母岩洞暫時關閉數小時。朝聖地表示,由於水災發生在深夜,沒有任何人受傷。朝聖地其他區域依然向公眾和朝聖者開放。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見巴新教會成員:成為勇敢、美好和希望的見證人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當地時間9月7日下午,在莫爾斯比港的進教之佑聖母朝聖地會見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的主教、司鐸、執事、男女奉獻生活者、修生及要理教員。在場的幾位參與者首先作了信仰見證,然後教宗發表講話,省思“勇於起程、臨在之美,以及切望成長”。

送給當地教會的珍貴禮物

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主教團主席舍帕利(Otto Separy)主教在向教宗的致詞中,感謝教宗的到來。他說,“對於這片土地上的教會和我們每個人而言,教宗的臨在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因為他堅固我們在至一信仰中的共融”。

傳教旅程的三個方面

教宗在講話中,指著他們這次相聚的地點,莫爾斯比港的朝聖地說,這個聖堂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象徵基督徒和傳教旅程的三個方面:勇於起程、臨在之美,以及切望成長。

邁出第一步

首先是“勇於起程”。教宗提到,傳教士們於十九世紀中葉來到這裡,“他們最初的工作並不容易”,但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以極大的信德和使徒熱忱,繼續傳揚福音和服事弟兄姊妹,屢次在沒有成功的地方重新開始,作出許多犧牲”。

“多虧了他們,多虧了他們的‘起程’和‘再啟程’,我們才會聚集在這裡。今天,儘管不乏挑戰,我們仍繼續前行,無所畏懼,因為知道我們並不孤單:是上主藉著我們而施展作為並與我們同行,使我們像他們那樣,成為祂恩寵的器皿。”

啟程前往邊緣地區

談到啟程,教宗叮嚀需要走的“一條重要道路”,就是前往國家的邊緣地區,心想“城市居民中最貧困的人”,以及生活在“最偏遠和被遺棄的地區,時而缺乏生活必需品”的人。教宗非常關心那些被邊緣化和受傷的人,“他們在精神和身體上都受到偏見和迷信行為的傷害,有時甚至生命處於危險”。

“教會願意親近這些弟兄姐妹,因為耶穌以特別的方式臨在於他們當中,耶穌是教會之首,我們是祂的肢體,祂在哪裡,我們也就在那裡。”

最美的寶藏

傳教旅程的第二個方面,是“臨在之美”。教宗在裝飾這座聖堂的貝殼上看到這美的象徵。他說:“它們提醒我們,在天父眼中,最美的寶藏就是我們,我們在聖母瑪利亞的外氅下,在精神上與耶穌託付於我們和無法在這裡的所有弟兄姐妹團結在一起,渴望讓全世界都能認識福音,並與我們分享福音的力量和光明。”

關於在這次會晤之初的見證中的一個提問:如何把傳教的熱情傳遞給青年,教宗承認,他不認為這是“技術”上的問題。不過,一個“經過驗證的方法”,乃是本篤十六世說過的,即培養及與他們分享我們作為教會的喜樂,那是款待的家,用天主所精選的一塊挨著一塊的活石砌成。(參閱:伯前二4-5)

“因此,臨在之美並不在於體驗重大事件和有所成就,而在於忠信和愛,以我們每天的努力一起成長。”

在世界上播撒善的種子

最後,教宗從聖堂中描繪過紅海的圖像,引申到傳教的第三個方面,即“切望成長”。教宗說,這個圖像所反映的是亞巴郎、依撒格和梅瑟“因信而結出豐碩的果實”。“這是一個重要的標記,因為它也鼓勵我們,今天應對我們傳教的豐碩成果有信心,繼續在世界上播下善的小種子。”

教宗肯定地表示,這些種子雖然“像芥菜種那麼小”,但只要我們懷有信賴,不停地播撒,這些種子就會在天主的恩寵下,“發芽、豐收,並長出能讓天上的飛鳥棲息的樹木”。因此,我們要“繼續耐心地傳福音,不因困難和誤解而氣餒”。

“你們要以這種方式繼續你們的使命,成為勇敢、美好和希望的見證人!請你們切莫忘記天主的風格:親近、同情和溫柔。你們也要永遠以此風格向前邁進!”

教宗在莫爾斯比港探望兒童:沒有人是個負擔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的第二項活動,是到明愛技術中學探望由兩個仁愛機構(Street Ministry、 Callan Services)照顧的殘疾兒童和貧困者。這兩個機構為他們提供幫助、教育、生活必需品等,也保障為殘疾成年人提供培育。

在明愛技術學校等待教宗的是身穿傳統服裝或不同校服的青年和兒童。莫爾斯比港的總主教里巴特(John Ribat)樞機向教宗致辭後,孩子們為教宗表演了傳統舞蹈,接著有兩名兒童各自向教宗提出了一個問題。

第一個兒童問道,“為什麼我們和其他人不一樣?”另一個兒童問說,“我們如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教宗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說,“我想到一個答案,就是:因為在天主前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他肯定地指出,“所有人都有希望”。“在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別人無法履行的角色和使命,即使這些會帶來困難,但同時也會以不同的方式給予每個人極大的喜樂。所有的人都有和平與喜樂”。

接著,教宗鼓勵所有人始終給予愛,敞開雙臂接納愛。他說,“我們的喜樂不是取決於他人:我們的喜樂只取決於愛!”

教宗在回答第二個問題,即如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幸福”時,他也指出同一個答案,即愛。“全心全意地愛天主和他人!”教宗建議孩子們要努力學習,充分利用為他們提供的一切成長機會,特別是在學校。

最後,教宗說,“我們中沒有任何人是個負擔,我們都是天主的美好禮物”。“你們要一直維繫這光亮,它是希望的標記,不只為我們,為你們遇到的所有人和我們的世界也是如此。你們要維繫這光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見巴新當局:祈禱的人民有未來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心與該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及外交使團的代表們舉行會晤。他讚賞該國文化和自然資源的豐沛多元,籲請眾人克服各種張力,培養希望與靈性價值,並且重視祈禱。

莫圖-科伊塔布族的迎賓舞

教宗方濟各乘車抵達亞太經合會議中心,在大門前受到總督達達埃(Bob Bofend Dadae)的歡迎。這棟建築物是2018年亞太經合峰會的會場,屋頂呈現出莫圖族船帆的樣貌,它是一種在太平洋島嶼間進行貿易的商船。教宗進入會議中心前,收到了一艘小木船作為禮物,並與總督一起欣賞了莫圖-科伊塔布族的迎賓舞。這些原住民舞者穿著五彩繽紛的傳統服飾,身上插著各色的羽毛。

豐沛的文化資產

面對會場內大約300名政治和宗教領袖、大使、企業家,以及公民社會及文化界代表,教宗感謝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督敞開該國大門。雖然這個「美麗的國家距離羅馬這麼遙遠,卻與天主教會的心如此貼近」。

數以百計的巴新群島上住著800多個部落的人民,他們講的語言也多達800多種。每一種語言都代表了獨一無二的部族。教宗向他們表達敬意,稱之為「非凡的文化富饒」。

天然資源惠及眾人

提到該國豐沛的天然資源,教宗稱之為「天主賜給整個團體的物產」。即使需要外界的協助才能開採運用,也要「在分配收益和聘僱員工上,充分考慮到當地百姓,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這一切需要發揮極大的責任心與合作精神,透過平等及可持續的方式發展這些資源。

克服各種張力

此外,教宗也希望該國的部落暴力得以停止,但願不再有人受害,而且生活能有所改善。他敦促每個人「堅決走上那通往有效合作的道路,以惠及全國所有人民」。對話有助於找出前行的道路,進而在醫療衛生、教育,以及體面的工作機會等方面,全都能有所改善。

培養希望與靈性價值

除了確保人人都能得到生活的基本所需,人們也要「能夠滿懷希望」,度一種圓滿且有意義的生活。為了有更廣闊的靈性願景,我們需要扎根於信仰。

教宗由此解釋了他這次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格言,為什麼濃縮成「祈禱」這個詞。他強調,「祈禱的人民有未來,他們從天上得到力量和希望」。祈禱的心帶來內在的自由,如同教宗此行的徽標和巴新國旗上的天堂鳥一樣,那是自由的象徵,「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使它窒息的自由,因為它在我們內,有天主的保護」。「天主是愛,祂渴望祂的兒女是自由的」。

信仰對社會大有裨益

巴布亞新幾內亞大部分的人口信奉基督宗教。教宗由衷希望他們的信仰不僅是遵守禮規教條,更要展現出耶穌基督的愛,以及跟隨祂的使徒作風。

教宗說,信仰「可成為活出來的文化,啟發理智和行動,變成一座照亮前路的燈塔」。他讚許基督徒團體活潑的信仰表現,以及他們在國內推動的愛德工作,並鼓勵他們與公共部門和所有善心人士合作。

教宗最後提起真福托羅特(Peter To Rot)和宗座外方傳教會士真福馬祖科尼(John Mazzucconi)的光輝見證,以及所有的傳教士。他們在這裡奉獻一生,給人們帶來力量和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禮節性拜會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督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牧靈訪問的正式行程於9月7日週六展開。他在聖座使館私下主持了彌撒後,前往總督府禮節性拜會該國總督鮑勃·達達埃(Bob Bofend Dadae)。

當地時間上午9點48分,教宗在總督府大門前受到總督的歡迎。那是一棟19世紀的建築物,英國殖民者以澳大利亞農場的風格興建而成。教宗旋即在貴賓簿上簽字留念,並留言道:「我很高興能與巴布亞新幾內亞人民相遇,祝願貴國人民始終在祈禱內找到光明與力量,在正義與和平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接著,教宗與總督合影留念,舉行不公開會晤,之後雙方交換了禮物。教宗送給總督的是一枚本次旅行的紀念徽章,背面的正中間是聖母站著抱聖嬰,周圍是教宗此行訪問的四個國家的象徵圖案。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象徵圖案是一隻天堂鳥,該國國旗上也有天堂鳥。

達達埃總督於2017年當選,已婚並育有四名兒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6日,教宗方濟各乘坐印尼航空公司的專機,於當天傍晚7點零6分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開啟第45次國際使徒之旅的第二段行程。除了首都莫爾斯比港外,教宗還要前往瓦尼莫城。他在這個國家的訪問將持續到9月9日。

繼若望保祿二世1984年的來訪後,教宗方濟各是到訪這個國家的第二位伯多祿繼承人。巴布亞新幾內亞副總理前來傑克遜斯國際機場迎接教宗,兩位身穿傳統服裝的兒童向教宗獻上鮮花。機場的歡迎儀式後,教宗立即前往聖座使館。

莫爾斯比港

莫爾斯比港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位於該國南部海岸的費爾法克斯灣內,可俯瞰巴布亞灣,人口32萬5千。最初,莫圖-科伊塔布人(Motu-Koitabu people)在此居住了數個世紀,但直到19世紀,英國航海家和探險家約翰·莫爾斯比(John Moresby)於1873年抵達,並決定建立一個以其父親費爾法克斯·莫爾斯比(Admiral Fairfax Moresby)上將命名的定居點,這個地方才首次出現在有文字記載的文獻中。

幾年後,該地區被英國併吞,成為英屬新幾內亞的首府。為了紀念這位英國探險家,這座港城就以莫爾斯比港命名。從1906年開始,莫爾斯比港一直由澳大利亞管理,直到1975年巴布亞新幾內亞宣布獨立,這座港城也就成了新生國家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

巴布亞新幾內亞天主教徒會集的中心,是莫爾斯比港的聖母主教座堂。這所聖堂建於1968年,莫爾斯比港總教區主教府設在此處。

隔天的官方活動

教宗方濟各此行的官方活動將於隔天9月7日開始。當天上午,教宗前往總督府禮節性拜訪總督,然後在亞太經合作組織(APEC)所在地會見當局、公民社會及外交使團。下午,教宗將在明愛技術中學探望兒童,並在進教之佑聖母朝聖地會見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的主教、司鐸、執事、奉獻生活者、修女、修生及要理教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