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耶穌偉大的愛寬恕一切

九月二十日 聖金大建及同伴 彌撒

讀經一(宗徒們宣講耶穌的復活,我們也就這樣信了。)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5:1-11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認清,我們先前給你們所傳報的福音,這福音你們已接受了,且在其上站穩了;假使你們照我給你們所傳報的話持守了福音,就必因這福音得救,否則,你們就白白地信了。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以後顯現給那十二位;此後,又一同顯現給五百多弟兄,其中多半到現在還活著,有些已經死了。隨後顯現給雅各伯,以後顯現給眾宗徒;最後,也顯現了給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我原是宗徒中最小的一個,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然而,因天主的恩寵,我成為今日的我;天主賜給我的恩寵沒有落空,我比他們眾人更勞碌;其實不是我,而是天主的恩寵偕同我。總之,不拘是我,或是他們,我們都這樣傳了,你們也都這樣信了。

福音(婦人的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
恭讀聖路加福音 7:36-50

那時,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她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吧!」「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的正對。」他遂轉身向著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你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吧!」

2018年9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說:「讓我們祈求耶穌以祂的慈愛和寬恕常護佑我們的教會,教會是母親,是至聖的,但是充滿了像我們一樣有罪的子女。」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格林多人前書》(15:1-11),福音選自《路加福音》,記述婦人的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七36-50)。教宗論及這兩篇讀經中的兩組人:一組是保祿和罪婦,另一組是法學士。他說,這位婦人展示了她對耶穌的熱愛,她不隱瞞自己是一位罪人。保祿也是如此,他領受了“真愛”,即基督。耶穌注視著這微小的愛的舉動,帶著它前行。這是祂的仁慈,祂始終寬恕。

關於法學士,教宗說:「他們有一種只有假善人才經常使用的態度:就是憤憤不平。他們說:『看看,這是個醜聞!不能這樣生活!我們失去了價值觀。現在任何人都有權利進入聖堂,連離婚者也可以,所有人都可以。我們是怎麼了?』這是假善人的憤憤不平,而耶穌偉大的愛能寬恕一切。耶穌對假善人說,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固然顯得美麗,裡面卻污穢不堪。當教會在歷史中前行時,遭假善人迫害。魔鬼對悔改的罪人無能為力,因為悔改的罪人注視天主說:『上主,我是罪人,請援助我』。在這情況下,魔鬼無法施展力量,但是牠在假善人前卻是強勢的。牠利用假善人摧毀人們、摧毀社會和教會。」

教宗敦促信徒不要忘記耶穌的寬恕,祂的仁慈:「我們說別人閒話時,很多次忘記了仁慈一詞。我們要像耶穌一樣慈悲,不要譴責他人,卻把耶穌置於生命的中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遇到真愛,即耶穌,而假善人沒有能力遇見愛,因為他們的心是封閉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立陶宛主教團主席:教宗將為我們指出希望的方向

教宗方濟各不日將在立陶宛進行牧靈訪問。與聖若望保祿二世25年前訪問時相比,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已有很大的變化。立陶宛主教團主席、維爾紐斯總主教格魯沙斯(Gintaras Grušas)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道:「人們此刻懷著莫大的期待推展準備工作。我們期待教宗方濟各,以及他將對我們說的話、與我們分享的內容。這次訪問適逢若望保祿二世到訪25週年紀念。當年,聖若望保祿二世跟我們談論了我們25年前的問題和處境:共產主義的結束。」

而今,立陶宛主教團主席表明:「我們期待教宗方濟各,期待他對我們講述該如何應對當前的處境,並帶給我們希望與省察自己內心的能力。我祈願教宗能以他的喜樂和希望感染我們,為我們指出希望的方向,以及我們能如何應對今日社會的挑戰」。

維爾紐斯總主教堅信,自由的主題將是教宗這次訪問的核心。他強調:「25年前,我們把自由視為與外來獨裁的壓迫相對立的事物:自由等於是一個國家的自決。然而,我們今天應對自由的挑戰截然不同:為了公益而正確地運用我們的自由。自由不只是讓人實踐自己的願望,更要把自由理解為展望未來的責任。至於立陶宛社會當前的其它挑戰,則包括龐大的移民潮、居高不下的酗酒、自殺和離婚率,以及受到過往傷痕影響的種種問題。」

此外,格魯沙斯總主教也強調了立陶宛教會殉道的歷史。他闡明:「我認為,教宗訪問波羅的海三國時,將看到人民和教會曾經受難的地方。人們學會了藉著祈禱重獲新生的重要性:過去25年是我們教會重生、醫治傷口的歲月。這些傷口正在結出許多果實。教宗將參訪立陶宛的克格勃監獄,以及猶太人在隔離中心遭屠殺的紀念碑。這些都是我們基督奧體在最近100年來受到重創的標記。透過祈禱和治癒傷口,我們的社會得以向前邁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你當孝敬父母,絕不可辱駡他們

厄弗所書6:1-4

你們作子女的,要在主內聽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敬你的父親和母親──這是附有恩許的第一條誡命──為使你得到幸福,並在地上延年益壽。 』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你們的子女發怒;但要用主的規範和訓誡,教養他們。

2018年9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指明的一條道路:為過幸福的生活,就需要孝敬父母。教宗反省天主十誡第四誡「你當孝敬你的父母」,強調這條誡命與一項許諾相關,即你能延年益壽並獲享幸福。

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禄廣場上的各國朝聖信友解釋道:「藉著耶穌,我們在童年的創傷確實能轉化為潛力,正如許多聖人所經歷的那樣。因此,應與自己的生活重新和解,不再詢問自己為何受這樣的苦,而要反省為了哪項使命天主才透過這經歷來磨練我。當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生命!倘若你遠離了你的父母,你就要作出努力,回到他們身旁;可能他們已經年邁…。他們養育了你。此外,我們也有彼此說粗話,甚至說髒話的惡習。請你們絕對、絕對不可辱駡別人的父母。萬萬不可!決不可辱駡母親,決不可辱駡父親。絕對、絕對不可!你們要從内心下這個決心,從今以後我不再辱駡別人的母親或父親。父母給了他生命!他們不該受到辱駡。」

教宗接著提到:「童年的印記的確能影響人的一生,它如同一滴擦不掉的油墨在人的舉止和行為上反映出來。這個數千年的智慧所表達的就是人文科學在一個多世紀前才確定的理論。事實上,我們常能容易了解某人是在一個健康和平穩的環境中成長,還是經歷過遺棄和暴力。但這第四條誡命並不要求父母是完美的人,因為幸福的許諾與子女的行為有關,而與生養他們的人的行為毫不相干。」

教宗說:「第四誡論及的是子女的行為,與父母是否有功勞並不相干。這條誡命表明的是一件非凡和不受約束的情況:即便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良善的人,即便不是所有的童年都是平靜安詳的,但所有子女都能成為幸福的人,因為實現一種美滿和幸福的生活取決於他們能否對生養他們的人懷著應有的感恩之情。許多聖人在經歷了痛苦的童年後,依然能活出一種受到光照的生活,因為藉著耶穌基督,他們已與自己的生活和解。」

教宗最後舉出幾個我們該當效法的典範,他們是:下個月將被封聖的真福蘇爾普里齊奧(Sulprizio),他受了許多痛苦,卻從未背棄父母;聖嘉彌祿(San Camillo de Lellis),他由紊亂的童年轉變為度一種愛和服務的生活;還有在可怕的奴隸生活中長大的聖女柏姬達(Giuseppina Bakhita)、曾是孤兒和窮人的真福尼奧基(Carlo Gnocchi),以及從小失去母親的聖若望保祿二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新聞室:教宗將在波羅的海三國向受苦者致敬

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22日至25日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進行牧靈訪問。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9月19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教宗也將藉此機會「向為信仰受苦的人致敬」。這次訪問適逢聖若望保祿二世訪問波羅的海三國的25週年紀念。

聖座新聞室主任隨後向《梵蒂岡新聞網》強調,波羅的海三國可以看似「大同小異」,但它們「可以是非常不同的三姊妹」。伯克解釋道,立陶宛有將近80%的人民信奉天主教;拉脫維亞大部分的國民是信義會信徒,而且拉脫維亞民族和俄羅斯民族混居;愛沙尼亞則有75%的人自稱沒有宗教信仰。伯克認為,愛沙尼亞這個「挑戰肯定令教宗感興趣」。教宗將在愛沙尼亞探訪一個只有5千人的天主教團體,相當於西歐一個堂區的人數,因此可以視之為教宗再次臨在於邊緣地區的記號。

此外,伯克特別提及,教宗將於9月23日參訪立陶宛維爾紐斯的佔領和爭取自由之戰博物館,在猶太人隔離區受害者紀念碑前祈禱片刻。伯克表明,教宗到訪的日期正是「拆除猶太人隔離區75週年紀念日」。這座博物館恰好是「這些人民受過苦難的象徵」,教宗「將參訪牢房、處決室,以及包括司鐸和主教在內的許多人曾忍受折磨與酷刑的地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主教共融》宗座憲令

2018年9月18日上午,聖座新聞室公布並介紹了教宗方濟各論述世界主教會議結構的《主教共融》宗座憲令,強調其中的重點在於共融、集體領導、動員全體天主子民並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及大公合一運動。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Lorenzo Baldisseri)樞機、副秘書長法比奧·法貝內(Fabio Fabene)主教,以及宗座額我略大學信理神學顧問達里奧·維塔利(Dario Vitali)教授在會上發言。

世界主教會議是梵二大公會議的成果,教宗方濟各堅持這個傳統,再次肯定在天主子民的需求和所有教會彼此共融方面主教團負有責任。巴爾迪塞里樞機強調:「對教宗方濟各而言,需要深入重整教會的所有結構,使其『更具傳教性』,更加關注眾人的需要,向新的情勢開放,以及更加適應快速轉變的時代。」

教宗重提《教會憲章》第二章「論天主子民」的思想指出:「世界主教會議不能離開信眾。相反地,它正是一個透過主教們讓全體天主子民發言的適當途徑,因為天主立了主教們為整個教會的真正守護者、代言人和信仰的見證人。」

可見,教會成員雖然身份不同,但全體天主子民都應參與世界主教會議。法貝內主教解釋道,憑著這一點,世界主教會議便從事件轉為進程,天主子民得到了傾聽並應邀參與其中。主教表示,這個進程在《最後文件》公布前還需要經歷不同的階段。

《最後文件》經由大會通過後再呈交給教宗。這關乎世界主教會議的幾項新意:在咨詢型的大會上,教宗可決定是否批准該文件;在決議型的大會上,教宗可決定是否認可並公布該文件。在兩種情況下,《最後文件》都會列入伯多禄繼承人的常規訓導,因此具有一種特定的訓導權威。

此外,在世界主教會議有決議權力的情況中,教宗認可的文件將由全體與會神長簽名,然後再公諸於世,這又是一個類似大公會議的作法。新的宗座憲令將首次應用於今年10月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藉此回應天主子民在教會這段特殊歷史時期的需要和期待。

教宗方濟各以《主教共融》宗座憲令忠於梵二會議和他對至關重大議題加以更新的渴望。維塔利教授解釋道,過往的世界主教會議只是與會者的事件,自高處下降到天主子民的生活中。而《主教共融》宗座憲令欲將全體信眾包括在世界主教會議的進程中。

在這方面,論及徵詢天主子民意見的第5條乃是一個決定性的新事物。這個新意是教宗對大公會議訓導的踐行,因為天主子民藉著所有領受聖洗者的信仰意識而參與基督的先知性職務(《教會憲章》12號)。

維塔利教授強調,《主教共融》宗座憲令還有另一個更具本質性的新意,那就是伯多禄繼承人能夠開啟並實現同道偕行的進程。關於同道偕行,教宗方濟各表明,教會應向東正教會學習很多東西,因為她們保持了她們教會的慣例。

伯多祿牧職的一個新概念正是能夠帶動和實現同道偕行的理念,將之作為教會前行的形式。只有透過共同前行的旅程,才能抵達天國。

新憲令最後提到大公運動。巴爾迪塞里樞機解釋說,教宗方濟各表明他深信,透過對教會同道偕行幅度的應有重視,以及對關於首席權教義的重新審閲,最終能開啟聖若望保祿二世所祈願的「教宗牧職的轉變」進程(《願他們合而為一》通諭95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耶穌親近人群,我們牧人也要如此

常年期第二十四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你們是基督的身體,各自卻是肢體。)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2:12-14,27-31

弟兄們:就如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原來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許多。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有治病奇恩的、救助人的、治理人的、說各種語言的。眾人豈能都做宗徒?豈能都做先知?豈能都做教師?豈能都行異能?豈能都有治病的奇恩?豈能都說各種語言?豈能都解釋語言?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

福音(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
恭讀聖路加福音 7:11-17

那時,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

2018年9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賦予耶穌權威的是祂的謙卑、親近人群和憐憫。

當天福音記述耶穌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子(路7:11-17)。教宗說:「耶穌在民眾面前有權威,因為祂良善心謙。耶穌沒有責怪別人,沒有說『我是默西亞』或『我是先知』;當祂治癒病人、向人們宣講以及行奇跡時,並沒有大肆宣揚。耶穌謙卑行事,接近人群。在福音的記載中,耶穌不與人群在一起時,祂就與天父同在,向天父祈禱。在耶穌的公開生活中,祂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路上、與人群共同度過的。耶穌的謙卑賦予祂權威,使祂與人接近。祂撫摸人、擁抱人、注視人們的眼睛,聆聽人們的講話。聖史路加在福音中指出,耶穌一看見這位寡婦和她死去的獨生子,就動了憐憫的心。祂能夠與人一起受苦,而不是一個理論家。」

教宗強調了憐憫的兩個特性,即寬仁和溫柔:「耶穌說,『你們要向我學習,我是良善心謙的』。耶穌是寬仁的,祂不責怪人,不懲罰人,始終寬仁。耶穌會發怒嗎?祂會發怒。我們想想當祂看到父的殿宇變成了商場,出售東西,兌換錢幣時,祂非常生氣,就用鞭子把眾人趕出去了。祂如此做,因為祂愛天父,在天父前自謙自卑。」

至於溫柔,教宗表示:「耶穌沒有對那位寡婦說‘不要哭了’,而後遠離了她。沒有。祂走近她,可能也拍拍她的肩膀,說:『不要哭了』。這就是耶穌。祂對我們也是如此,因為祂親近人,在人群當中祂是牧者。耶穌另一個溫柔的舉動是把寡婦的獨子交給她。總之,耶穌良善心謙,親近人群,憐憫人,慈悲為懷和寬仁溫柔。這就是耶穌。這是牧人的圖像,我們牧人要學習祂,親近人群,而不是有權勢的少數群體和理論家。這些人毒害我們的靈魂,對我們無益!牧人該當有耶穌的威力和威嚴,那就是謙卑、寬仁、親近、憐憫和溫柔。」

最後,教宗籲請信徒重讀這段福音,從而發覺耶穌的權威在哪裡。他說:「讓我們懇求這恩寵,使我們所有的牧人都有這權威,這聖神恩賜的權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公布本屆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名單

2018年9月15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世界主教會議第15屆常規會議的與會者名單。本屆會議將於2018年10月3日至28日在梵蒂岡召開,主題為「青年、信德和聖召分辨」。

名單上的第一位是會議主席教宗方濟各,緊接著是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四位主席代表、總發言人和兩位特別秘書。此外,本次會議設立了新聞組和爭議協調組:新聞組組長是教廷傳播部部長魯菲尼,秘書是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主編斯帕達羅神父;爭議協調組則在教育部部長威爾薩蒂樞機的領導下設有兩名主教成員。

最後,這份名單列出由教宗任命的世界各地神長代表,以及合作者、旁聽者、助理和其它兄弟教會的代表。

來自亞洲的主教中也包括台灣嘉義教區鍾安住主教馬來西亞古晉總教區傅雲生總主教,韓國及越南也各有兩位主教將到場參與。

本台《鹽與光天主教電視》也十分榮幸能參與這具歷史性的會議,當中包括參與主教會議工作的 Fr.Thomas Rosica,C.S.B.(羅思家神父,「鹽與光」行政總監)、Prevain Devendran、Allyson Kenny; 成為主教會議旁聽者之一的Emilie Callan、Julian Paparella。

與會者名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會透視:第9屆世界家庭會議

第9屆世界家庭會議已於201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愛爾蘭都柏林圓滿舉行,本屆主題為「家庭的福音,世界的喜樂」。會議的重點之一就是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8月25及26日也前往愛爾蘭,展開他上任後的第24次國際牧靈訪問,並出席世界家庭會議。本台的攝製隊也遠赴當地參與會議,也為大家帶來參與者的分享。今集我們會回顧本屆世界家庭會議。

教宗:十字架教我們別怕失敗,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勝利

九月十四日 十字聖架節 彌撒

讀經一(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恭讀戶籍紀 21:4-9

那時候,以色列子民在曠野,很不耐煩。他們抱怨天主和梅瑟,說:「你們為什麼領我們由埃及上來,死在曠野?這裡沒有糧食,又沒有水,我們對這些輕淡的食物,已感厭惡。」上主就打發火蛇,到人民當中,咬死了許多以色列人。人民於是來到梅瑟面前,說:「我們犯了罪,抱怨了上主和你;請你轉求上主,給我們趕走這些蛇。」梅瑟於是為人民轉求。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掛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一瞻仰牠,必得生存。」梅瑟就做了一條銅蛇,掛在木竿上;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

讀經二(祂貶抑自己,為此,天主極其舉揚祂。)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 2:6-11

弟兄姊妹們:耶穌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福音(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
恭讀聖若望福音 3:13-17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2018年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耶穌的十字架教導我們,生活中有失敗也有成功,切莫害怕困境,因為困境將會得到十字架的光照,那是天主戰勝邪惡的記號。邪惡的撒殫被擊潰,被拴起來,但牠仍在狂吠;你若是靠近牠,輕撫牠,牠就會把你撕爛。

教宗解釋道:「默觀十字架為我們不只是默觀失敗的記號,也是默觀勝利的記號。在十字架上,耶穌平生的一切作為都失敗了,跟隨耶穌的人所有希望都破滅了。但我們不怕把十字架當作一個挫敗時刻來默觀。」

教宗闡釋當天的第二篇讀經(斐2:6-11)強調:「保祿在反省耶穌基督的奧秘時,告訴我們耶穌空虛了自己、貶抑了自己,祂承擔了我們所有的罪過、世上所有的罪過。祂成了『孱弱者』、被判刑的人。保祿不怕讓我們看到這失敗,而這多少也令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因為十字架為我們基督徒也是勝利的記號。」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講述,以色列人民在出離埃及的時候,因為埋怨了天主和梅瑟,所以天主打發火蛇來咬死他們中的許多人(戶21:4-9)。

教宗指出:「火蛇代表的是古老的蛇、撒殫、強大的指控者;但上主要求梅瑟豎立的銅蛇卻帶來救恩。這是『預示』。事實上,『替我們成了罪』的耶穌戰勝了罪的始作俑者,戰勝了蛇(格後5:21)。撒殫在聖週五那天歡喜至極,所以牠並未察覺到自己將陷入歷史的一大圈套。我們的勝利就是耶穌的十字架,祂在我們的仇敵、在古老的大蛇、在強大的指控者面前得勝。因著十字架,我們獲得救恩,誠如耶穌所說:『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12:32)

教宗說:「耶穌被高舉,而撒殫被擊潰。耶穌的十字架為我們必定是個吸引力:我們仰望祂,因為祂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而被擊潰的古老的蛇仍在狂吠、仍在作勢威脅,但就像教父們所說的,牠是一條被拴起來的狗:你只要不靠近牠,就不會被咬到;可是你若上前輕撫牠,因為牠看似一隻可愛的小狗,那麼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牠將會把你撕爛。」

教宗最後總結道:「十字架教導我們,生活中有失敗也有勝利。我們必須有能力忍受挫折,耐心地忍受我們的挫敗與罪過,因為主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贖價。我們要在上主內忍耐挫敗,在祂內請求寬恕,但絕對不要陷入這條被拴住的狗的誘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慈悲是基督徒的作風

九月十三日 金口聖若望 彌撒

讀經一(你們傷了弟兄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8:1-7,11-13

弟兄們:我們知道「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只會使人傲慢自大,愛德才能立人。若有人自以為知道什麼,這是他還不知道他該怎樣知道。然而,誰若愛天主,這人才為天主所認識。
至論吃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世上並沒有什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什麼神;因為雖然有稱為神的,或在天上,或在地下,就如那許多「神」和許多「主」,可是為我們只有一個天主,就是聖父,萬物都出於他,而我們也歸於他;也只有一個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藉他而有,我們也藉他而有。不過這種知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直到如今因拜慣了邪神,以為所吃的是祭邪神的肉,因為他們的良心軟弱,就受了玷污。
那麼,這軟弱的人,就是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也就因了你的知識而喪亡!你們這樣得罪了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為此,倘若食物使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的弟兄跌倒。

福音(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恭讀聖路加福音 6:27-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和群眾說:「我對你們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你們愛那愛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作。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不要再指望收回;如此,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他對待忘恩負義的人和惡人是仁慈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必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2018年9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再次闡述「基督徒作風」的特色。仔他表示:做個基督徒並不容易,卻令人欣喜:天父為我們指示的道路是慈悲與內在平安的道路。教宗從當天的福音出發(路6:27-38),表明上主不斷指引我們要透過真福八端和慈悲善工,善度門徒的生活。

當天禮儀格外強調「善度基督徒生活的4個細節」:「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27-28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基督徒絕不該說人壞話,或者秉持侮辱他人的邏輯,這樣只會引發戰爭。基督徒應當隨時找時間為討厭的人祈禱。」

教宗說:「這是基督徒的作風,這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但我若不力行這四件事,也就是愛仇人、善待惱恨我的人、祝福詛咒我的人、為毀謗我的人祈禱,難道我就不是基督徒了嗎?是的,你是基督徒,因為你領了洗,但你沒有活出基督徒的樣子。你活得像個外邦人,沾染世俗的精神。當然,說仇人或意見不同者的壞話比較容易,但是基督徒的邏輯是逆流而行,跟隨十字架的愚妄,並且言行舉止要符合我們作為天父兒女的身分,因為『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36節)。」

教宗解釋道:「這是一條與世界精神背道而馳的道路,思維不同,不指控他人。因為強大的指控者臨在於我們中間,它一直在天主面前控訴我們,試圖毀滅我們。撒殫就是強大的指控者。當我進入這指控、詛咒、試圖對他人行惡的邏輯,我便進入了強大的指控者、毀滅者的邏輯。它不認識『慈悲』這個詞,它從未體驗過。」

最後,教宗表示:「我們基督徒唯一合情合理的指控,乃是指控自己。對於其他人,唯有慈悲一途,因為我們是慈悲天父的兒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