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牧放天主子民靠謙卑,不可以統治者自居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5:13-21

阿格黎帕王同貝勒尼切到了凱撒勒雅,向斐斯托致候。他們在那裏住了多日,斐斯托就將保祿的事件,陳述給王說:「這裏有一個人,是斐理斯留在獄中的囚犯。我在耶路撒冷的時候,司祭長和猶太人的長老告發他,要求定他的罪。我回答他們說:當被告還沒有與原告當面對質,還沒有機會辯護控告他的事以前,就將那人交出,不合羅馬人的規例。及至他們來到這裏,我一點也沒有遲延,次日便坐堂,下令把那人帶來。原告站起來,對他沒有提出一件罪案,是我所逆料的惡事;他們的爭辯,僅是關於他們的宗教及關於一個已死的耶穌,保祿卻說他還活著。我對這爭執不知如何處理,就問他是否願意去耶路撒冷,在那裏受審。可是,保祿卻要求上訴,將他留給皇帝審斷,我便下令留下他,等我解他到凱撒那裏。」

福音:聖若望福音 21:15-19

耶穌顯現給門徒,同他們吃完了早飯,就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耶穌又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吧!」

2017年6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把祂的羊群委託給伯多祿,叫他以謙卑和愛牧放天主子民,即使他有缺失和罪過。

當天的《福音》記述復活的耶穌在湖邊與伯多祿的一場談話(若21:15-19),這位門徒正是在湖邊蒙受了耶穌的召叫。在主耶穌復活的氛圍中,這是一次朋友之間心平氣和的談話。耶穌三次詢問伯多祿是否愛祂,同時也把自己的羊群託付於伯多祿。

教宗解釋道:「耶穌揀選了宗徒中最大的罪人。當初,其他宗徒四處逃散,這位宗徒也背棄了耶穌,說:『我不認識祂』(谷14:71)。現在,耶穌詢問伯多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於是,祂揀選了最大的罪人(谷14:15)。」

「最大的罪人被揀選去牧放天主子民,這發人深省。而且,耶穌要求伯多祿懷著愛去牧放祂的羊群。牧放羊群不可趾高氣揚,如同統治者那樣;卻應秉持謙卑和摯愛,如同耶穌所做的那樣。這就是耶穌交給伯多祿的使命。」

「伯多祿有罪過,也有缺失。正因為如此,他在這次談話後又再次跌倒。他陷入好奇心的誘惑,就對主說:『那個門徒將去哪兒,將會怎樣?』(若21:20)。伯多祿雖然有過錯,但他應懷有愛,就如上主所說:『因為這些羊群不屬於你,他們是我的羊群。你應懂得愛。你如果是我的朋友,就必須成為這些人的朋友。』」

談到伯多祿在大司祭的侍女前背棄耶穌的光景,教宗說:「他背棄上主時是那麽肯定,就如他宣認:『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那樣堅定(瑪16:16)。」

教宗也談到耶穌與這個不久前才背棄祂的伯多祿目光相接的場景,稱伯多祿敢於背棄,也能痛哭。

「伯多祿為上主服務了一生,最後也像上主那樣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他沒有自誇說:『我的結局如同我的上主那樣!』他沒有這樣說,而是請求道:『拜託,請把我頭朝下釘在十字架上,這樣至少讓人看到我不是上主,我只是僕人。』」

教宗總結道:「這才是我們能了解那託付羊群談話的態度。那次談話如此美妙,如此祥和,如此友愛,如此莊重。願上主常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謙卑地度過一生。我們昂首挺胸是因著天主恩賜我們的尊嚴,而低頭垂目則是我們知道自己是罪人,知道唯一的上主是耶穌,而我們是僕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將於6月20日前往意大利博佐洛和巴爾比亞納朝聖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6月20日週二前往意大利曼托瓦省博佐洛和佛羅倫薩省巴爾比亞納朝聖,在普里莫‧馬佐拉里(Primo Mazzolari)神父和老楞佐‧米拉尼(Lorenzo Milani)神父的墓前祈禱。這次訪問將以私人而非官方形式進行。

當天行程如下: (羅馬時間)

上午7時30分-教宗從梵蒂岡乘直升機出發。

上午9時-教宗抵達博佐洛體育場。

博佐洛市市長和克雷莫納教區主教拿波里奧尼(Antonio Napolioni)將在場迎接教宗。教宗隨後將前往聖伯多祿堂區,在馬佐拉里神父(1890-1959)墓前祈禱片刻,並在聖堂內向在場信友發表紀念講話。之後,教宗將繼續乘直升機前往巴爾比亞納。

上午約11時15分-教宗抵達巴爾比亞納。

到場迎接教宗的會有佛羅倫薩總主教貝托里(Giuseppe Betori)樞機和維奇奧市市長。在米拉尼神父(1923-1967)逝世50週年的機會上,教宗將私下前往墓園,在他的墓前祈禱片刻,並在聖堂內接見他的追隨者們,短暫訪問堂區的神父寓所,在比鄰的花園裡發表紀念講話;米拉尼神父的追隨者們、該教區的司鐸團體和幾名寄住在青年之家的少年將在場等候教宗。

中午12時30分-教宗將啟程返回梵蒂岡,預計下午1時15分抵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宣講基督,在祈禱中與耶穌相遇

六月一日 聖猶思定瞻禮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2:30;23:6-11

那時,千夫長願意知道保祿為什麼被猶太人控告的實情,就解開他,並命令司祭長及全體公議會集合;隨後將保祿帶下來,叫他站在他們面前。保祿一看出他們一部分是撒杜塞人,另一部分是法利塞人,就在公議會中喊說:「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兒子,我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現在受審。」他說了這話,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便起了爭辯,會眾就分裂了。原來撒杜塞人說沒有復活,也沒有天使,也沒有神靈;法利塞人卻樣樣都承認。於是喧嚷大起,有幾個法利塞黨的經師起來力爭說:「我們在這人身上找不出一點過錯來;或者有神靈或天使同他說了話!」爭辯越來越大,千夫長怕保祿被他們撕裂,便命軍隊下來,把保祿從他們中間搶出來,帶到營裏去了。次夜,主顯現給保祿說:「你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證,也該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證。」

福音:聖若望福音 17:20-26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祈禱說:「我不但為他們祈求,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將你賜給我的光榮賜給了他們,為叫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為一體一樣。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並且你愛了他們,如愛了我一樣。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裏,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使他們享見你所賜給我的光榮,因為你在創世之前,就愛了我。公義的父啊!世界沒有認識你,我卻認識了你,這些人也知道是你派遣了我。我已經將你的名宣示給他們了,我還要宣示,好使你愛我的愛在他們內,我也在他們內。」

2017年6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以宣講、受迫害和祈禱這三個特徵來描述保祿宗徒的生活。

當天的讀經一取自《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在公議會受審。

教宗說:「保祿宗徒的生活一直處於動的狀態,很難想像他在沙灘上曬太陽、休息。保祿的第一個特徵是宣講,宣告,他四處宣講基督,若在一個地方不宣講,他就工作。」

教宗說:「保祿做的更多的是宣講:他必須去宣講,且宣講耶穌基督,這是他的酷愛!他不是坐在寫字台前,不是的。他總是在行動,總是不斷地宣講耶穌基督。他心中有一股熱火,一份熱忱,一份推動他前行的使徒熱忱。他沒有後退,始終前行。這是保祿生活的一個特徵,但這種生活的確也給他帶來了困難。」

保祿生活的第二個特徵正是困難,更確切地說是受迫害。

「在第一篇讀經中,所有人聚在一起控告保祿。保祿受審,因為他們認為他是一位搗亂的人。在聖神的啟發下,保祿知道他們並非是『一夥的』,他們中的撒杜塞人不相信復活,而法利塞人卻相信復活。保祿想從那個時刻擺脫出去,遂在公議會中喊說:『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兒子,我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他說了這話,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便起了爭辯,因為撒杜塞人說沒有復活。這些看上去好似是『一夥的』人,現在全部分裂了。」

教宗說:「他們是法律的守護人,是天主子民教義的守護者,信仰的守護者。但他們中有人相信這個,有人卻又相信那個。這些人失去了法律,失去了教義,也失去了信仰,因為他們把這些變成了意識形態。」

保祿生活的第三個特徵是祈禱。

教宗表示:「保祿與上主有一種密切關係。保祿多次與上主相遇。有一次他說,他在祈禱中幾乎被帶到天國,而他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在那裡感受到的美好的事。這位信仰的鬥士、這位向各地宣揚基督的人,越來越感受到那種與耶穌相遇的神秘幅度。保祿的力量就是他在祈禱中與上主的相遇,有如他去大馬士革迫害基督徒的路上首次遇見基督那樣。保祿是一位祈禱的人。」

教宗說:「保祿的這三個態度給我們指出宣講耶穌基督的使徒熱忱、抵抗迫害和祈禱,也就是與耶穌相遇,讓上主與自己相遇。」

最後,教宗祈求道:「願上主賜予我們每位受洗者恩寵,學習這三種基督徒生活態度的恩寵:宣揚耶穌基督、抵抗迫害和使我們遠離耶穌基督的誘惑,以及在祈禱中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應播種希望的甘油,而非苦楚的酸水

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使你們因著聖神的德能,富於望德。我的弟兄們,我本人深信你們是充滿善意,滿備各種知識的,並能彼此勸勉。

2017年5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基督徒應該播種希望的甘油,而非苦楚的酸水,要像聖神那樣做安慰者與保護者。教宗繼續以基督徒希望為主題進行要理講授,當天談及希望與聖神的關係。下個主日6月4日將是聖神降臨節,教宗稱這一天是「教會的生日」。

教宗說:「希望如同一張帆,收納了聖神的風,並將其化為驅動船隻的動力。」教宗借用這幅圖像來解釋希望與聖神的關係。

教宗說:「聖神給予人希望,因為祂恩賜我們內在的見證,叫我們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讓我們在絕望仍懷著希望,一如亞巴郎和童貞瑪利亞那樣。基督徒的希望不令人失望,因為天主的愛經由祂賜予我們的聖神而傾注於我們心中。希望不令人失望,這是因為聖神在我們內推動我們前行,始終向前邁進。此外,聖神不僅使我們有能力希望,也叫我們播種希望,像祂那樣做弟兄姐妹的安慰者與保護者。」

教宗說:「基督徒是希望的播種者。一個基督徒或許會播種苦楚,播種困惑,這不是基督徒的作為;你若如此行事,你就不是個好基督徒。好基督徒播種希望:播種希望的甘油,播種希望的馨香,而非苦楚和失望的酸水。基督徒的聲音、目光、做事方式應該是客氣的,令人安心的,總言之,基督徒應該做安慰者,效法護慰者聖神給予安慰,一如真福紐曼(Newman)樞機所勉勵的那樣。教宗祈願聖神不僅沛降希望,更讓我們對有需要的人賦予希望。

教宗解釋道:「窮人、受排斥者、得不到愛的人更需要有人做他們的護慰者,即安慰者和保護者,一如聖神對我們廣場上的各位所做的那樣。」

聖神也在受造界內滋養希望。

教宗強調:「我們必須尊重受造界,因為我們“無法弄髒一幅畫卻不冒犯創作這幅畫的藝術家。」

教宗然後深入解釋了基督徒希望的深刻意義,他指出:「基督徒所希望的不僅是未來的幸福,死後的幸福,更是從今天就開始的喜樂,即希望的喜樂,而非盼望擁有喜樂。」

最後,教宗引用一句俗語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反之亦然,只要懷有希望就能活下去。人為了活著而需要希望,為了希望而需要聖神。」

神恩復興運動今年慶祝誕生50週年,該團體成員將於週六在羅馬舉行聖神降臨節前夕守夜活動。教宗借此機會向與會人士表達問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牧者應懂得告別,不把自己視為歷史的中心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0:17-27

保祿從米肋托打派人到厄弗所,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到了他那裏,他便向他們說:「你們知道:自從我來到亞細亞的第一天起,與你們在一起,始終怎樣為人,怎樣以極度的謙遜,含著眼淚,經歷猶太人為我所設的陰謀,而忠信事奉主。你們也知道:凡有益於你們的事,我沒有一樣隱諱而不傳給你們的,我常在公眾前,或挨家教訓你們,不論向猶太人或希臘人,我常苦勸你們悔改,歸向天主,並信從我主耶穌。看,現在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在那裏要遇到什麼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可是,只要我完成了我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穌叫我給天主恩寵的福音作證的任務,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我曾在你們中往來,宣講了天主的國,但現在,我知道你們眾人以後不得再見我的面了。因此,我今天向你們作證:對於眾人的血,我是無罪的,因為天主的一切計劃,我都傳告給你們了,毫無隱諱。」

福音:聖若望福音 17:1-11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說:「父啊!時辰來到了,求你光榮你的子,好叫子也光榮你,因為你賜給了他權柄掌管凡有血肉的人,是為叫他將永生賜給一切你所賜給他的人。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我在地上,已光榮了你,完成了你所委託我做的工作。父啊!現在,在你面前光榮我吧!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有的光榮吧!「我將你的名,已顯示給那些你由世界中所賜給我的人。他們原屬於你,你把他們託給了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現在,他們已知道:凡你賜給我的,都是由你而來的,因為你所授給我的話,我都傳給了他們;他們也接受了,也確實知道我是出於你,並且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界祈求,只為你賜給我的人祈求,因為他們原是屬於你的。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我因他們已受了光榮。從今以後,我不在世界上了,但他們仍在世界上,我卻到你那裏去。」

2017年5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真正的牧者懂得妥當告別他的教會,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歷史的中心,而是一個自由人;他曾服務,卻未妥協,沒有把羊群據為己有。

當天的彌撒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告別他創立的厄弗所教會,現在他得離開了。教宗稱這段讀經為「一位主教的告別」。

教宗說:「我們每位牧者都必須告別教會。在某一刻上主對我們說:你去另一個地方,去那裡,到這裡,來我跟前。一位牧者必須邁出的一步也包括準備好妥善告別,但不是告別一半。牧者不學習告別教會,因為他與羊群之間存在某種不好的關係,這種關係沒有得到耶穌十字架的淨化。」

保祿於是召集厄弗所教會的長老,在這個類似司鐸諮議會機會上向他們告別。教宗指出保祿宗徒的「三種態度」。

「首先,他表明自己從未退縮。這不是一種自誇,因為他稱自己是最大的罪人,他知道也承認這一點,他只是在講述歷史。牧者告別教會時的最大欣慰,就是回想起自己從不是一個妥協的牧者,知道自己沒有以妥協的態度帶領教會。這需要勇氣。」

「其次,保祿說他為聖神所束縛將前往耶路撒冷,不知在那裡會遇到什麼事。他順從了聖神。牧者懂得自己身在旅途中。他在帶領教會時懷著絕不妥協的態度;現在聖神要求他踏上旅途,不知未來會發生什麼。他繼續前行,因為他並不擁有什麼,並未把羊群據為己有,他只是服務。『現在天主不是要我離開嗎?』我於是離開,即使不知道將發生什麼事。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我不是退休了,而是去別的地方服務其他教會。我的心始終向天主的聲音開放:離開這裡,看看天主要求我做什麼’。這位不妥協的牧者現在成為行走中的牧者。」

教宗解釋保祿不把羊群據為己有的原因,也就是他的第三種態度。「保祿說: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我不是中心,而只是一個服務者。」

最後,教宗祈求說:「注視這如此美好的榜樣,讓我們為牧者祈禱,為我們的牧者、本堂神父、主教,並為教宗祈禱,好使他們的生命成為一種不妥協的生命、一種行走的生命,但願他們不把自己視為歷史的中心,如此他們才能學會告別。讓我們為我們的牧者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2017年5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了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Justin Trudeau)。杜魯多總理隨後會見了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以及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指出,雙方在會談中提及聖座與加拿大良好的雙邊關係,以及天主教會在國家的社會生活中作出的貢獻。之後,雙方談論了融合、修和及宗教自由的議題。此外,杜魯多總理也詳細討論了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行動訴求。最後,他們根據日前七國峰會的成果,探討了某些國際問題如: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移民情況等,及尤其關注中東和衝突地區。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熱那亞主持彌撒

2017年5月27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了意大利西北部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va)。當天下午,教宗在該城海洋會展中心的肯尼迪廣場主持彌撒,這是他此行的高峰。根據當地有關部門的統計,8萬多名信友參加了這台彌撒,他們以熱那亞人特有的熱情歡迎了教宗。

普世教會於今年5月28日主日慶祝耶穌升天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解釋耶穌升天的意義。他說:「耶穌為了我們每一個人把地下和天上連接在一起。耶穌上升到天父跟前時,我們的人性肉體也跨過了天上的門檻,天主永遠不會離開人類。」

教宗接著談到祈禱和傳教這兩個重點。

關於祈禱,教宗使用「説情」這個詞解釋道:「耶穌在天父面前每天每時都為我們説情。在我們每次祈禱,每次祈求寬恕,尤其在每台彌撒中,都有耶穌的介入。因此,祈禱是把一個人,一種重要情況託付於天主的途徑。」

教宗指出:「世界和我們自己都需要祈禱。我們每日辛苦操勞,但到了晚上就可能會疲憊不堪,心情沉重。我們總是四處奔忙,事務纏身,這樣我們便會迷途,封閉自己,平白無故變得焦躁。」

教宗對此指明:「解決之道就是投奔天主,把重軛、人和事交給祂且全心信靠祂。這就是祈禱的力量,它將天上和地下連接在一起,讓天主進入我們的時間。然而,基督徒的祈禱並非為了讓自己心情更安寧,或找到内心的和諧。若祈禱在於説情,那麽祈禱便存有一種體現愛德的全部動力。這愛德不濫用職權,不依循這個世界的思維而呼喊,而是運用祈禱的溫和力量,藉此也能阻止戰爭,獲得和平。因此,就如耶穌在天父面前常為我們説情那樣,我們作為祂的門徒,也應不知疲倦地為拉近塵世和天鄉的距離而祈禱。」

教宗提出的第二個重點是「宣講」,以基督之名傳福音。

教宗說:「福音不能被鎖起來及貼上封條,因為天主的愛生氣勃勃,願意抵達所有人。因此,為了宣講,就需要前行,走出自己。與上主在一起,我們就不能安於現狀,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上主總是號召我們,希望我們走出去,當我們處境良好,掌控一切,卻要警惕切莫陷於自滿自足的誘惑。基督徒不可停止不前,卻要行走:與上主一起走向他人。」

教宗表示:「基督徒是一個朝聖者,一個傳教士,一個滿懷希望的馬拉松賽跑運動員。他在行走中溫和而果斷;信賴而活躍;有創意而謙恭;肯闖蕩且開放;勤勞且懂得團結關懷。」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我們要肩負起傳教的迫切使命,好能以清爽及溫和的力量宣講喜樂,見證基督,別管風言風語和只聽從自己的人在虛假討論。我們要實際努力促進公益及和平,勇於投注,堅信施予比領受更為喜樂。宗20:35」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聆聽聖神,分辨內心的感受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19:1-8

阿頗羅在格林多的時候,保祿走遍了高原地帶後,來到厄弗所,遇見了幾個門徒,向他們說:「你們信教的時候,領了聖神沒有?」他們回答說:「連有聖神,我們都沒有聽過。」保祿說:「那麼,你們受的是什麼洗?」他們說:「是若翰的洗。」保祿說:「若翰授的是悔改的洗,他告訴百姓要信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就是要信耶穌。」他們聽了,就因主耶穌之名領了洗。保祿給他們覆手,聖神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講各種語言,也說先知話。他們一共約有十二人。保祿進了會堂,放膽講論,一連三個月,辯論天主之國的事,來勸化人。

福音:聖若望福音 16:29-33

那時候,眾門徒對耶穌說:「看,現在你明明地講論,不用什麼比喻了。現在,我們曉得你知道一切,不需要有人問你;因此,我們相信你是出於天主。」耶穌回答說:「現在你們相信嗎?看,時辰要來,且已來到,你們要被驅散,各人歸各人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個,其實我並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父與我同在。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好使你們在我內獲得平安。你們在世界上遭受窘迫,但放心吧!我已戰勝了世界。」

2017年5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信友們:我們必須讓聖神來呼喚我們,學習先聆聽聖神再作決定。教宗表示,一個人若不分辨所發生的事,他的信仰就成了意識型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論及聖保祿宗徒在厄弗所傳教的事跡。厄弗所團體雖然接受了信仰,卻不知道聖神的存在。教宗指出:「他們是好人,有信仰的人,但他們還不認識天父賜予的這份恩典。當保祿給他們覆手時,聖神便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開始講各種語言。我們可以稱之為厄弗所的聖神降臨節。」

聖神觸動人心。一如福音所記載的,尼苛德摩、患血漏的婦女、撒瑪黎雅婦女和罪婦等,許多人正是在聖神的催促下接近耶穌。教宗因此勉勵我們自問:「聖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何等地位?我是否能夠聆聽聖神?我是否能夠先祈求啟示,再作決定、發言或做事?還是我的心靈靜如止水,毫無激情?我們如果拍一張心靈層面的心電圖,某些心靈的結果可能是一條直線,毫無情緒起伏。福音中也有這種人,讓我們想想經師:他們信奉天主,通曉一切誡命,但是心靈封閉、靜止,不會焦急不安。」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聖神的催促下焦急不安,也就是讓聖神呼喚我們;切莫擁有一種意識型態般的信仰。

教宗表示:「有人會說:『我有這種感受。可是,神父,那不是多愁善感嗎?』」

教宗答說:「你如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它就不是多愁善感。」

「有人還說:『我感到想做這件事,想去探訪病患、改變生活,或是放棄這個。』」

教宗解釋說:「感受和分辨:分辨我心中的感受,因為聖神是分辨的導師。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這些波動,沒有分辨所發生的事,他擁有的就是一種冷淡的信仰、意識型態般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個意識型態,如此而已!」

最後,教宗期勉眾人反省自己與聖神的關係說:「我是否每天祈求聖神指引我該選擇哪一條人生道路呢?我是否祈求聖神賜予分辨善與不善的恩寵?因為善惡能立即分辨出來,但存在著隱而不見的惡,它是不善,暗藏了邪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利古里亞大區聖職人員

2017年5月27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意大利利古里亞大區熱那亞,在聖老楞佐主教座堂接見當地聖職人員。教宗與他們促膝長談,逐一回答了4個提問,勉勵他們在奉獻生活中作出見證,遠離庸俗的生活、飛黃騰達的野心和背地裡的抱怨。

一名司鐸首先向教宗請教,該如何在牧職中善度靈修生活。

教宗鼓勵他們效法耶穌的榜樣:耶穌總是白天與群眾同在,晚上祈禱,好能與天父同在。教宗告誡聖職人員:「切莫變成墨守成規的司鐸,只求一切井然有序,凡事按表操課。這種有條不紊的生活不是基督徒的生活。」

「本堂神父絕不能抱持企業家的態度。他必須如同耶穌那樣與人民同在,與天父同在,必須從相遇的角度體驗一切。司鐸們,你們必須對此反躬自省:我是個懂得相遇的人嗎?我是個親近聖體龕的人嗎?我是個走上街頭的人嗎?我是個長了耳朵,善於傾聽的人嗎?我是否容許人們打擾我?」

「耶穌清楚意識到,祂是為他人而生活:為天父、為人民,而非為自己。祂不停奉獻自己:對人民奉獻自己,在祈禱中對天父奉獻自己。祂也度傳教的生活:『我是由天父派遣來宣講這些事的。』」

為此,教宗要求司鐸:「讓上主注視自己。我們在聖體龕前的祈禱,切莫淪為鸚鵡學舌,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司鐸若不與天主、與近人建立關係,他的生活就毫無意義;他或許將飛黃騰達,卻始終心靈空虛。」

關於如何增進司鐸之間兄弟情誼的提問,教宗表明:「司鐸之間的兄弟情誼需要每天的努力。我怎樣對待我的兄弟,我就怎樣對待我的司鐸兄弟:這就是祕訣所在。」

教宗指出:「自滿的危險,也就是司鐸自以為像谷歌或是維基百科那樣無所不知,進而不尊重弟兄的發言。背地裡抱怨和說三道四則是司鐸之間兄弟情誼的最大威脅。這行為會把弟兄剝一層皮,有時甚至玷污主教候選人的名聲。」

針對不同修會的神恩,教宗說:「這是賜予教會的禮物。神恩必須落於實處,好能關愛具體的人,這也需要樂於服務的精神。一種樂於前往最危險之處、最需要幫助之處、最匱乏之處服務的精神,不是為了顧及自己,而是為了走出去奉獻神恩,投身於最匱乏的地方。我常用的詞彙是『邊緣之地』,但我指的是所有邊緣之地,而不只是貧困的邊緣之地。這些邊緣之地反映出創會神恩萌芽的地方。當我談論『樂於服務的精神』時,我說的也是重新考慮工作。」

教宗接著鼓勵各修會樂於走出去,反省自己的神恩是否符合現處教區的所需,或者需要離開現處的教區,前去另一個教區,秉持樂於服務的精神,「不怕任何危險」。

在聖召危機方面,教宗表明:「這是一個涉及整個教會、所有聖召的危機,連婚姻聖召也不例外。然而,我們必須詢問上主該怎麼做、怎麼改變;必須從困難中學習,並且尋找答案。為了促進聖召,我們尤其需要仰賴喜樂的見證,包括生活方式在內,見證耶穌作出的抉擇。反之,庸俗的生活和反見證則會引發某些聖召危機。」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需要牧靈上的皈依,傳教上的皈依。我鼓勵你們閱讀《福音的喜樂》勸諭中關於務必在傳教上皈依的章節,這是吸引聖召的見證。之後天主自會賜下聖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會晤熱那亞教區青年

2017年5月27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熱那亞的守衛者之母朝聖地會晤了該教區的青年們,教宗表示,傳教使命能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視野,因為它讓我們參與別人的痛苦,因而在痛苦中發現耶穌的面容。

熱那亞教區去年結束全國聖體大會後,趁熱打鐵立即成立了教區青年向青年傳教團,取名為「圓滿喜樂」傳教團。教宗在講話中勉勵眼前的這些傳教青年,要懷著摯愛和勇氣善盡使命,堅持希望,注視別人的痛苦和悲傷,堅信耶穌臨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在會晤活動中,幾位青年向教宗提出他們的問題,請教宗回答。一個名叫嘉辣(Chiara Parodi)的女青年的提問最具代表性,她問教宗:

「青年該如何向同齡人,尤其是吸毒、酗酒、暴力、以及惡意欺騙的受害者傳福音呢?」

教宗首先邀請青年們要感受到發自内心的真正喜樂,然後答道:

「首先,你們應洗心革面,放下遊客的態度,成為認真對待生命的青年。履行傳教使命意味著讓上主來改變自己,以嶄新,而非遊客的眼光看待生命。對青年而言,做遊客是一項誘惑。但我指的不是你們到那裡或別的地方遊玩:那倒是美事!不是的!我指的是以遊客,即膚淺的眼光看待生活,拍拍照片,指望來日再看。這樣做意味著我沒有接觸現實,沒有看發生了什麽事情。我沒有看事情原本是怎樣的。」

「傳教使命能淨化我們。作為天主子民,傳教使命關係到我們每個人,也使我們得以轉變:它改變我們的眼光,改變我們對待生活的方式,從遊客轉變為參與者。傳教使命也防止我們在大腦中分門別類,認為教會内有純潔和不潔者的概念:其實,我們眾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包括所有罪人和所有接受聖神的人,因為聖神有能力使我們成聖。因此,我們不可排斥任何人,絕不可孤立、忽略我們身旁的人,也不可判斷他們。」

「我們的社會趨向於鄙視他人,但惟有天主能判斷人。我們應做別人的近人,用手觸摸最小弱者的苦楚。愛就是能夠緊握別人骯髒的手,注視那些處境低微者的雙眼,對他們說:『在我眼裡,你就是耶穌』。這就是信德的『瘋狂』,基督十字架的『瘋狂』,宣講福音的『瘋狂』。」

最後,教宗勉勵青年們:

「你們要有利古里亞(Liguria)航海家們的勇氣,要去尋找真理;同時也要當心包括媒體在内的那些向我們抛售的東西。青年們需要展望未來,要有能力看穿說空話的銷售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