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巴格達大聖若瑟主教座堂裡主持彌撒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6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從伊拉克烏爾平原返回首都巴格達,並於當地時間傍晚六點在大聖若瑟主教座堂主持彌撒聖祭。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這座聖殿的奠基儀式和啟用典禮均由加色丁禮尤素福七世宗主教所主持,建築物內可容納4百多名信友。祭台左側供奉著一幅大聖若瑟抱著年幼耶穌的畫像。當天傍晚,教宗依循加色丁禮主持了感恩祭,禮儀中使用了意大利語、加色丁語、阿拉伯語、阿拉米亞方言、庫爾德語、土庫曼語和英語。教宗在用意大利語發表的彌撒講道中,點出了這台彌撒經文裡的三個關鍵詞:智慧、見證和許諾。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首先指出,對智慧的尋求不斷吸引著世間男女。擁有更多渠道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知識、更多機會,而渠道較少的人只能退居一旁。「如此的不平等在我們的時代裡與日俱增,這種情況令人無法接受」。然而,當天選自《智慧篇》的第一篇讀經卻扭轉了這個邏輯,強調:「卑微的人,還堪憐可恕;有權勢的,必受嚴厲的拷問。」(參閱:智六1-11)

而耶穌作為「位格化的智慧」,以真福八端帶來了這全然的翻轉。「貧窮的人、哀悼的人、受迫害的人,被稱為有福的」。偉大的不再是有錢人,而是神貧的人;不再是那些能在他人身上強加自己意願的人,而是那些謙和有禮地與眾人相處的人;不再是那些接受群眾喝采的人,而是慈悲善待弟兄姊妹的人。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闡明,耶穌邀請人們去愛,此乃真福八端的核心。即使在世人眼中看似軟弱,實際上卻大獲全勝。在十字架上,經得起考驗的愛比罪惡更為強大;在墳墓裡,愛使得死亡灰飛煙滅。同樣的愛也讓諸位殉道者在試煉中取得勝利。教宗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殉道者數量,遠比以往來得多。愛一直以來都是伊拉克基督徒的力量,他們為了耶穌的名字而遭遇偏見、侮辱、虐待和迫害。

當天禮儀的第二篇讀經著重談論了這一點。聖保祿宗徒對格林多人說:「愛永存不朽。」(參閱:格前十二31-十三8)教宗解釋道:「世俗的權勢、榮耀和浮華終會消逝,而愛永遠長存。」身體力行真福八端,意味著我們要日復一日地做出見證,溫良待人、慈悲為懷、心地純潔。「見證是踐行耶穌智慧的方法」。改變世界的並非權力或武力,而是真福八端。

聖保祿宗徒進一步闡述了如何能為耶穌的愛做見證。愛似乎是美善、慷慨和善行的同義詞,但聖保祿卻說:「愛是含忍的。」《聖經》講述了天主耐心善待那些在歷史上不忠不信、重蹈覆轍的男女。與此同時,天主始終是忠信的,祂予以寬恕、樂於重新開始。這份隨時願意重來的耐心,便是愛的首要特質。愛是不氣餒、不放棄、不認命,卻時常發揮創意,以善報惡。教宗表示,天主的見證絕非負面消極或聽天由命,而是常懷希望。

面對逆境,常出現的誘惑有兩種:一是避之唯恐不及,二是以憤怒和暴力相對。因此,在革責瑪尼莊園裡,許多門徒倉皇逃走,而伯多祿拔劍相向。但是逃跑或拔劍都成不了事。相反地,耶穌卻以愛的謙卑力量改變了歷史。祂做出含忍的見證,這也是我們蒙召去做的事。天主以這含忍的見證實現諾言。

耶穌的智慧在真福八端裡得到實踐。教宗表示,耶穌敦促我們做出見證,並提供天主的許諾,諸如天國、安慰、滿足和享見天主的面容,保證賜下無比的喜樂,絕不叫人失望。這一切通過我們的軟弱和神貧來滿全,聖經的眾多人物,包括亞巴郎和他的妻子撒辣、梅瑟、聖母瑪利亞和聖伯多祿,都證明了這一點。為此,教宗勉勵伊拉克基督徒切莫在無助感和無用感中屈服,因為「天主恰恰想要在我們的軟弱中行奇事」。

在彌撒講道的最後,教宗方濟各為伊拉克基督徒和「我們時代」的許多見證而感謝天主。他們「經常遭到新聞的忽視,卻是天主眼中的珍寶」。他們「活出真福八端,從而做出見證」;他們的見證「有助於天主實現祂所許諾的和平」。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亞巴郎的家鄉與三大一神宗教代表會晤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伊拉克牧靈訪問的第二天3月6日,來到了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即:伊斯蘭教、基督信仰宗教和猶太教的誕生地:加色丁人的烏爾(Ur)古城。教宗在上午11點10分與三大一神宗教代表的會晤成為了他努力促進中東國家宗教間對話及和諧的高潮,教宗向代表們發表了重要講話。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首先表示:「烏爾這個蒙受祝福之地把我們帶回到我們的根源,回到天主工程的源頭,回到我們宗教的誕生之處。回到亞巴郎的出生地烏爾,仿佛回到了故鄉。亞巴郎就是在此聆聽到天主的召喚,他從這裡啟程踏上了改變歷史的旅程。我們就是那召喚和那旅程所結出的果實。」

「天主請亞巴郎數天上的星星,並向聖祖許諾,他的後裔將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祂看到了我們。今天,亞巴郎後裔的代表聚集在他的出生地,教宗敦促在場的每一位,在他們的塵世生活中都要仰觀蒼天。」

教宗解釋道:「我們的祖先亞巴郎仰望的那些星星仍然在照亮我們漆黑的夜晚,因為它們一同閃爍。蒼天如此傳遞著團結的訊息,至高者邀請我們絕不要與我們的鄰人分離。與我們相異的天主指示我們轉向我們的弟兄姐妹。」聖父教宗也敦促所有宗教的信徒在舉目向天和敬拜天主時,要通過愛來保持兄弟情誼。

「這是真正的宗教信仰:敬拜天主和愛鄰人。在今天這個經常忘記或歪曲至高者形象的世界裡,信友們蒙召來見證祂的美善,通過我們的友愛顯示出祂的父愛。」

接著,教宗強調:「天主是慈悲的,最大的褻瀆是因仇恨弟兄姐妹而令天主的聖名受褻瀆。當恐怖主義妄用宗教時,信徒們不能保持沉默,因為暴力和極端主義並非出自懷有宗教信仰的心靈。」

教宗特別提及長期飽受暴力之苦的伊拉克,他為那些逃亡和被綁架的伊拉克人祈禱,祈求天主讓他們能盡速返回自己的家園。教宗說:「讓我們祈禱,使良心自由和宗教自由在世界各地得到承認和尊重;這些是基本權利,因為它們讓我們能夠自由地沉思默想那創造我們的至高者天主。」

教宗也提到所謂的「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北部造成的破壞和傷亡。他說道,儘管遭到破壞,但「一些星星仍然在閃耀」,他指出了許多共同努力重建教堂和清真寺的例子。教宗敦促:「當這些崇拜場所重建後,人人都該去這些神聖之所,因為這是在世上思慕天鄉最美的標記。」

教宗表示:「亞巴郎在不同的地方為天主建立祭臺,祈願所有人能在聖祖身上得到啓發,使崇拜之所成為和平及所有人相遇的綠洲。願我們今天跟隨他的腳步來到這裡,成為伊拉克、中東和全世界蒙受祝福和希望的標記。蒼天沒有厭倦大地:天主愛祂的子民,愛祂的每一個子女。」

隨後,教宗把仰觀蒼天的思緒帶囘到生活於塵世的視野。教宗說:「對亞巴郎來説,仰望天空而不是不經意地觀看天空,是推動他走向塵世旅程的緣由,為走出一條經由他的後裔而達到每一時間和每一地方的道路。」

聖祖的旅程與犧牲交織在一起,他也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彼此。在我們自己的旅程中,我們被召喚抛棄那些把我們封閉在自己的團體中、阻止我們接納天主無限的愛和視他人為弟兄姐妹的束縛和依戀。」

教宗指出:「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向我們表明,任何人不能忽視他人的痛苦,特別是那些最脆弱的人。和平所需要的,不是令『我們』與『他人』對抗的聯盟,而是令我們克服分裂的聯盟。仇恨是真正的敵人,任何以勇氣仰觀星星的人;任何相信天主的人都無敵可戰。『他』或『她』只有一個敵人要面對,一個站在心門前敲門想要進入的敵人,這敵人就是仇恨。」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最後,教宗鼓勵三個一神宗教的信友們在我們共同父親的身上得到啓發,把我們手中的工具變成和平的工具。「我們有責任提醒世界,人生命的本身是有價值的,而不是人佔有的那些東西有價值。那些未出生者、年長者、移民、男人和女人,無論他們的膚色和國籍如何,都是神聖的,與其他人的生命一樣重要。」

教宗總結道:「亞巴郎的生命之旅是一個和平的祝福。在我們自己的時代,我們走向和平的旅程需要友愛的具體行動,共同努力,以成就一些好事。不同宗教的弟兄姐妹們,在這裡,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家,從這裡一起出發,我們希望致力於實現天主的夢想,那就是人類大家庭能夠變得熱情好客,接納所有的子女;全人類仰觀同一的天空,而能在同一個大地上和平前進。」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會晤伊拉克什葉派團體領導人西斯塔尼

圖片:Vatican Media

「宗教團體間的合作及友誼極其重要,因為培養彼此尊重和對話,就能對伊拉克、該地區,以及整個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2021年3月6日早晨與伊拉克什葉派團體領導人大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胡賽米·西斯塔尼(Sayyd Ali Al- Husaymi Al -Sistani)會晤時强調的一個主題。

聖座新聞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歷時約45分鐘的會晤中,教宗感謝西斯塔尼「面對過去幾年的暴力和極艱難的處境,與什葉派團體一起高聲維護最弱小者和受迫害的人,表明人的生命的神聖性和伊拉克人民團結的重要性」。在與大阿亞圖拉告別時,教宗重申,他祈求天主,萬物的造物主降福伊拉克這片可愛的土地,以及中東和全世界。

大阿亞圖拉的寓所就在伊瑪目阿里朝聖地内,這所朝聖地是獻給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表兄弟兼女婿伊瑪目阿里的。教宗在從納傑夫機場乘車前往拜會西斯塔尼的沿途中受到了熱烈歡迎,一些少年揮舞著伊拉克和梵蒂岡城國的國旗。在路旁顯著的地方樹立的巨型標語牌上寫道:「你們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也是你們的一部分」,下方是教宗和西斯塔尼的頭像。

伊拉克什葉派教徒超過全國人口的60%,西斯塔尼在伊拉克和全世界的什葉派信徒中是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多次為伊拉克國家的團結作出貢獻,例如在2004年支持自由選舉,使這個國家產生了首個民主政府;2014年號召衆人聯合對抗自稱的伊斯蘭國,以及在去年呼籲國人保持鎮靜,不要以暴力來抗議物價上漲和國家政治的不穩定。

教宗與西斯塔尼的會晤是本著《衆位弟兄》通諭和阿布扎比聯合聲明的思想,在與穆斯林對話的道路又向前邁出了一步。伊朗神學家侯舒曼(Shahrazad Houshmand)女士向梵蒂岡新聞網表達了上述看法,她是取得基督信仰基礎神學學位的首位穆斯林女性,也是聖座文化委員會女性諮詢會議的成員。

侯舒曼女士稱教宗與西斯塔尼的會晤具有歷史意義。她說:「西斯塔尼在伊拉克是穆斯林宗教、神學和法律上的重大參照點。不僅如此,對巴基斯坦、印度、波斯灣,甚至歐洲和美洲的什葉派信徒而言,他也具備這個角色。這兩位宗教領導人的會晤不僅在世界上是絕對重大的新聞,其重要性也在於這兩位精神領導人有共同點。西斯塔尼很尊重其它宗教的信徒,一如我們所看到的羅馬主教這些年的表現。」

伊拉克什葉派信徒在全國人口中佔多數,他們與其它國家的什葉派信徒有何區別?侯舒曼女士表示:「伊拉克和伊朗的什葉派信徒都遵循同一個神學學派,尊奉12位伊瑪目。伊拉克什葉派信徒期待最後一位伊瑪目的返回,對一般什葉派信徒,尤其是伊拉克什葉派而言,納傑夫和卡爾巴拉這兩座伊拉克城市意義非凡。」

「穆斯林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區別並非那麽大,真正的區別在於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上。遜尼派主張通過自由民主選舉選出,什葉派則認為不能經由投票選出,而應得到上天或先知穆罕默德的任命。這就是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在解讀上的根本差異。」

伊朗的什葉派團體與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關係密切,伊拉克什葉派的情況則不同。侯舒曼女士解釋道:「在1979年的革命後,尤其以霍梅尼為主的什葉派的烏里瑪和阿亞圖拉提出了政教合一的新立論。政治和社會領導也必須受到宗教界的直接關注。這個理論在伊拉克並未來到,也沒有實行。雖然如此,大阿亞圖西斯塔尼在政治事務的管理上也起到關鍵作用。即使沒有政治權力,他的精神權力對政治理想,尤其是國家統一具有强烈的影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巴格達會晤該國的主教、司鐸、會士、修生和要理教員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巴格達的救贖之母主教座堂會晤這個國家的主教和司鐸、男女會士、要理教員和平信徒領袖,這是他抵達伊拉克後的第二項活動。這座聖堂是伊拉克教會的象徵性場所,2010年10月31日遭到一夥恐怖分子的襲擊,48名信徒被殺,其中有兩名司鐸,還有數十名穆斯林死亡。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伊拉克使徒之旅專頁

在伊拉克天主教不同禮儀的教會領導人致詞後,教宗發表一篇講話。他首先讚許伊拉克的主教和司鐸、男女會士、要理教員和平信徒領袖與該國的信友們同甘共苦,分擔他們的期望和焦慮。教宗說:「天主子民的需求和每日面對的牧靈挑戰在這疫情時期變得更加嚴峻。然而,我們的使徒熱忱絕不該停頓或減弱。沮喪的病毒很容易傳染,有時似乎就在我們身旁傳播。」

「上主賜予我們一劑抵禦這可憎病毒的有效疫苗是希望,它來自恆心祈禱和每日忠實於我們的使徒工作。藉著這個疫苗我們能夠以常新的活力前行,如同傳教的門徒們那樣,分享福音的喜樂,成為天主的國,聖德國度的臨在,以及正義與和平的活標記。」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伊拉克的基督徒數十年來面對了戰爭和受迫害的考驗,基礎設施脆弱,以及不斷為經濟和人身安全而奮鬥,包括基督徒在内的許多人流離失所,移居其它國家。教宗對該國主教和司鐸留在子民身旁,給予他們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同時鼓勵他們堅持這項承諾,確保在伊拉克的公教團體繼續充實整個國家的旅程,儘管這個團體像一粒芥子那麽小。

教宗將臨在於伊拉克的不同教會比作掛毯上的家庭畫面,每個團體以其悠久的歷史、禮儀和精神財產,如同許多一根根彩色的細線那樣,共同編織成一張美麗之極的掛毯,不僅證實我們的兄弟情誼,也追溯到其根源。因為「天主就是設計這張掛毯的藝術家」,祂願意我們彼此編織完好,堪稱祂的子女。

教宗也提到:「在教會的使命中也會出現互不瞭解和緊張的情況,它們是阻礙編織兄弟友愛的纏結,是我們心中的纏結,因為我們都是罪人。但這些纏結能夠由恩寵、由更大的愛來解開;能由寬恕和友愛交談來鬆緩,耐心地彼此協助背負重擔(參閲:迦六2),在考驗和困境中彼此支持。」

接著,教宗特別對主教們說了一番話。教宗說:「我喜歡用『親民』二字來思考主教牧職。我們需要在祈禱中與天主一起留守在託付於我們照顧的信徒和我們的司鐸身旁。尤其要接近你們的司鐸。不可讓他們把你們當作管理人或經理,而視為掛慮子女是否安好的父親,隨時準備以開放的心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對司鐸、會士、要理教員和準備晉鐸的修生們,教宗指出:「你們在心中都已聽到了上主的聲音,並如年輕的撒慕爾那樣回答說:『我在這裡!』這個回答邀請你們日日更新,引領你們每個人熱情和勇敢地分享福音的喜訊,常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生活和行走。」教宗叮囑他們:「不可將時間全部花費在開會和辦公桌前,而應走向人群,陪伴城鄉的信友們。」

教宗也提到10年前在這座主教座堂殉道的弟兄姐妹,指出:「他們的死提醒我們,煽動戰爭、敵對、暴力和流血犧牲與宗教教導不相容(參閲:《衆位弟兄》通諭285號)。」教宗也念及所有暴力和迫害行動的受害者,無論他們屬於哪個宗教團體。他說:「我隔天要會晤這個國家各宗教傳統的領導人,再次提出這個信念,即宗教應為所有天主子女間的和平與團結效勞。」

教宗尤其念及青年,稱他們是承諾和希望的携帶者,在伊拉克尤其如此。教宗說:「伊拉克不僅有極寶貴的考古遺產,也有無法估量的未來財富:青年!他們是你們的寶藏,需要予以愛護,培養他們的夢境,陪伴他們的行程,增加他們的希望。」

最後,教宗勉勵伊拉克的主教和司鐸、男女會士、要理教員和平信徒領袖,透過聖洗和堅振聖事,聖秩或修會聖願,將自己奉獻給上主,在這片與救恩史息息相關的土地上成為傳教的使徒。「你們應屬於這個歷史,忠實地見證天主言出必行的許諾,努力建設一個新的未來。」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向伊拉克民政當局、外交使團和公民團體發表首篇講話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伊拉克使徒之旅專頁

2021年3月5日,教宗方濟各抵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從專機的機艙門口緩慢地走下階梯。兩名孩童身穿傳統服飾,把花束獻給聖父教宗。巴格達國際機場鋪設了紅毯,穿著軍服的伊拉克軍人在紅毯兩側致敬。現場眾人高唱歡迎嘉賓的歌曲,手中搖著伊拉克和梵蒂岡國旗。伊拉克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在機場迎接了教宗方濟各;而上一次伊拉克總理和教宗的會晤發生於2008年7月25日,當時本篤十六世教宗在羅馬近郊甘道爾夫堡夏宮接見了伊拉克時任總理馬利基(Nouri al Maliki)。在那次會晤中,伊拉克總理也邀請了教宗前來訪問。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巴格達機場貴賓室與卡迪米總理進行了短暫會談,然後繼續他第33次國際牧靈訪問的行程,搭乘專車前往總統府接受正式歡迎禮。伊拉克時間當天下午3點,教宗方濟各在總統府拜會了該國總統薩利赫(Barham Ahmed Salih Qassim),兩人私下交談片刻。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隨後,教宗在總統府大廳會見該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薩利赫總統致詞後,教宗方濟各緊接著發表了他在伊拉克的首篇講話。教宗指出:「通過聖祖亞巴郎和眾多先知,在伊拉克孕育出的文明與救恩史緊密相連。」

教宗問候在場眾人,開門見山地強調他是「以朝聖者的身份」而來,旨在鼓勵天主教會的牧者、修道人士和信徒「在伊拉克社會當中為信望愛三德做見證」。

接著,教宗也向基督信仰其它教會和團體、伊斯蘭教和其它宗教傳統的代表們致敬,祈願「天主助祐我們以弟兄姊妹的身份並肩前行」,堅信「真正的宗教訓導邀請眾人扎根於和平、互相認識、人類友愛及和睦共處的價值」。

正值全世界抗擊新冠疫情危機,教宗指:,「這疫情不僅打擊了許多人的健康,也造成那些早已脆弱又不穩定的社會和經濟條件更加惡化。這場危機需要人們攜手努力邁出許多必要的步伐,諸如為所有的人平均分配疫苗。」教宗引用《眾位弟兄》通諭,重申必須「再次反思我們的生活型態、我們生命的意義,好能在這段磨難時期過後變得比以前更美好,在建設未來時,以我們的共通點為基礎,少看那使我們分裂的」。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談到伊拉克的苦難,教宗方濟各指出:「在過去幾十年內,戰爭的災難、恐怖主義和派系衝突的禍患令這個國家苦不堪言。而這些人禍的起因往往是拒絕接受不同宗教和種族群體和睦共處的原教旨主義,所結出的苦果是死亡、摧毀和滿目瘡痍,以及很多人和團體心靈受傷,需要經歷多年的時間才能痊癒。」

教宗提到雅茲迪人的悲慘處境:「他們是毫無意義又慘絕人寰的殘暴行徑的無辜受害者,為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而遭到迫害和殺害,身份認同和生命安全陷入危險。」

為此,教宗方濟各籲請眾人體認到:「我們同屬於唯一的人類大家庭,卻各有差異。唯有如此,才能開啟實際的重建進程,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更美好、更正義又更人性化的世界。關於這點,宗教、文化和種族的多樣性是伊拉克社會數千年以來的特色。它是個能從中獲益的珍貴資源,而非有待剷除的障礙。今天,伊拉克蒙召向所有人,尤其是在中東展現出,差異非但不會製造衝突,反倒必然在文明生活中和諧地合作。」

教宗闡明:「友愛共存需要耐心又誠摯的對話,並在正義和守法的情況下受到保障。人人都要盡力克服敵對和對立,並且從共有的深層身份,也就是從唯一造物主天主的兒女的身份出發,彼此交談,誠如梵二大公會議所強調的那樣。」教宗由此指出:「聖座持續向伊拉克等國的當局發出呼籲,請各國授予所有宗教團體它們應有的認可、尊重、權利和保障。」教宗對伊拉克政府已付出的努力表示讚賞,並祝願該國政府能為國家的益處再接再厲。

至於社會的貧困弱小者,教宗懇請眾人鍛鍊團結互助的美德:「它有助於我們實踐關懷和服務的具體舉動。」

教宗也念及所有因暴力、迫害和恐怖主義而失去家人、摯愛、家園和基本物資的人。教宗說:「在失業和貧困問題日益加劇的同時,我想到所有每天奮力尋求安全、想方設法向前邁進的人。『知道我們對他人的脆弱負有責任』的意識,必須啟發每一個創造具體機會的努力,不論是在經濟規劃和教育領域,還是在守護受造界、我們共同的家園方面。」

「政治領袖和外交人員蒙召推動友愛的團結互助,抵拒腐敗、濫權和非法的災禍,同時也要建設正義,促進誠實和透明化。唯有如此,才能增進穩定、發展健康的政治,促使所有人,尤其是眾多伊拉克青年能盼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此外,教宗方濟各自稱是個「悔罪補贖」的朝聖者,「為許多毀壞和殘暴」請求寬恕。教宗也提到「這些年來為伊拉克的和平」而獻上的許多祈禱。教宗方濟各談到聖若望保祿二世,稱他的這位前任「不遺餘力,尤其為此獻上了很多祈禱和痛苦」。

教宗方濟各表示:「天主時時聆聽,現在輪到我們來聆聽天主,走祂的道路。願武器不再作聲。願武器不再流通於此地和各地!願那些對本地百姓漠不關心的片面利益、外部利益得以終止。願和平的建造者、匠人得以發出聲音!願渴望平安度日、工作和祈禱的貧困弱小者和普通百姓得以發聲。暴力、極端主義、派系分裂和不寬容已經夠多了!」

教宗懇請在場眾人:「留些空間給所有渴望一起建設這個國家的公民進行誠懇又有建設性的對話和交流,留些空間給所有放下個人利益、一心推動修和與公益的人。因著他們的付出,這些年以來,伊拉克試圖為民主社會奠定基礎。在這層意義上,確保所有政治、社會和宗教團體的參與,並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乃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人該被視為二等公民。我鼓勵在這條道路上已邁出的步伐,並期盼能鞏固寧靜與和諧。」

「在促進和平方面,國際社會扮演了關鍵角色」;這在伊拉克、全中東和遭逢十年戰亂的敘利亞,都是如此。全球規模的合作有其必要性,好能應對經濟不平等和區域衝突等導致這些國家動盪的因素。目前有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在採取措施,協助伊拉克重建,援助難民、國內流離失所者和想要回家的人」,教宗向它們致以感謝,並提到了許多機構,其中包括天主教機構,「多年來盡心竭力協助平民百姓」。

「眾多弟兄姊妹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這是個愛德與正義的行動,對持久的和平作出貢獻。我祈願各國不要對伊拉克人民收回友誼之手、有建設意義的手,卻要繼續秉持共同的責任感與地方當局一同行事,不強加政治或意識型態的利益。」

接著,教宗方濟各引用了阿布扎比文件,重申:「天主之名不能用來為謀殺、驅逐、恐怖主義和壓迫的行徑做辯護。這是因為造物主召叫我們去廣傳仁愛與和諧。天主教會渴望做每個人的朋友,透過對話,有建設性地與其它宗教合作,投入和平的事業。」

「基督徒在這片土地上的臨在歷史淵遠流長,他們對國家生活的貢獻構成了豐富的遺產,並渴望能繼續為眾人效勞。他們是享有完整權利、自由於責任的公民。他們在參與公共生活時,也將見證出健康的宗教、種族和文化多樣性,並能為國家的繁榮與和諧貢獻己力。」

教宗在總統府向伊拉克當局表達「感激之情」:「感謝他們致力於建設一個友愛合一、團結互助、和諧共處的社會」。在結束這篇講話時,教宗懇求全能的天主支持他們的責任,並引領他們眾人走在智慧、正義與真理的道路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參加巴格達「相遇學校基金會」項目的青年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5日,教宗方濟各以接見幾位青年結束了他在伊拉克第一天的訪問活動。聖座新聞室的一份公告稱,「當天晚上,教宗回到聖座駐伊拉克大使館後,接見了參與巴格達相遇學校基金會項目的幾位青年」。

這幾位青年屬於伊拉克不同宗教信仰團體,他們由相遇學校基金會意大利的協調人陪伴前來晉見教宗。在交談中,「每位青年都向教宗講述了自己對未來的夢想,聖父教宗邀請他們要有希望,並且尋找在他們的道路上能引領他們的星辰」。會見活動在當地時間6點半後結束。

相遇學校基金會是教宗方濟各創立的一個國際性機構,目前分布在190個國家,透過其網絡整合了50多萬個教育中心。該基金會的使命是整合全世界上的教育團體,通過技術、運動和藝術方面的課程,給予青年們相遇文化的教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出發前向伊拉克人民發表了視頻訊息

圖片:saint-adday.com

教宗方濟各以悔罪的朝聖者、和平的朝聖者的身份,「邀請伊拉克人民繼續走亞巴郎的道路」,「在希望中」定睛仰望星空。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5日至8日在伊拉克進行他的第33次牧靈訪問。在啟程以前,教宗向伊拉克人民發表視頻訊息,解釋了他首先是以「悔罪的朝聖者」的身份前往「他們的土地、古老而獨特的文化搖籃」。

教宗表示,「在多年的戰爭和恐怖主義後」,他要前往伊拉克「懇求上主廣施寬恕與修和之恩,祈求天主賜下心靈的慰藉和創傷的治癒」。再者,教宗也以「和平的朝聖者」的身份,重申《瑪竇福音》中耶穌的話語:「你們眾人都是兄弟。」(廿三8)「在同聲祈禱和並肩前行的心願啟發下,也與其他宗教傳統的弟兄姊妹一起尋求友愛,以示聖祖亞巴郎促使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基督徒這個唯一的家庭凝聚在一起」。

在視頻訊息中,教宗先是向伊拉克基督徒致敬,讚許他們「在極度艱難的考驗中見證出在耶穌內的信仰」。教宗表示「很榮幸能與殉道的教會相聚:感謝他們的見證」。他們認識太多的殉道者,而這些殉道者「有助於我們在愛的謙卑力量中堅忍不拔」。教宗指出,「家園被毀和教堂被褻瀆的景象」歷歷在目,逃離「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伊拉克百姓牽掛著「不得不留下來的摯愛,以及遭遺棄的住家」,心中痛苦難耐。教宗說:「我渴望帶給你們整個教會的溫柔撫慰。教會與你們同在,與飽受折磨的中東同在,並且鼓勵你們向前邁進。你們所遭受的可怕苦難令我心痛,我們不容許這些苦難佔上風。」

教宗疾呼說:「面對惡的氾濫,我們絕不聽天由命。你們土地的古老智慧泉源,在其它地方指引我們效法亞巴郎。他雖然放棄了一切,卻從未失去希望。」亞巴郎信賴天主,因此「子孫多如天上繁星」。教宗邀請我們舉目仰望星空,因為「我們的許諾就在那裡」。

接著,教宗問候了伊拉克全體人民,說:「你們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卻沒有被擊倒。」基督徒、穆斯林、雅茲迪人「備受煎熬」,教宗稱他們全是弟兄姊妹。作為「希望的朝聖者」,教宗強調,「約納先知的預言曾經迴盪在尼尼微,阻止了毀滅,並帶來新的希望、天主的希望」。「讓我們接受這份希望的感染。它鼓勵人們重新建造並再次出發。在全球疫情的這段艱辛歲月裡,讓我們協助彼此加強友愛,好能一起建設和平的未來。各宗教傳統的弟兄姊妹齊心協力」。

在視頻訊息的結尾,教宗向伊拉克人民表示,「數千年前,亞巴郎從他們那裡啟程」,而今「輪到我們繼續這條道路,秉持同樣的精神,一起走和平之路」。教宗勉勵眾人效法聖祖亞巴郎,「在希望中前行,定睛仰望星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緬甸呼籲:仇恨與不義應為修和騰出空間

圖片:Vatican Media

緬甸持續傳來局勢緊張的消息。自從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以來,許多人走上街頭抗議,與軍警僵持不下。在這些示威遊行中,已有至少20人喪生。因此,教宗方濟各3月3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念及這個嚴峻形勢,祈願緊張氣氛得以舒緩。

教宗說:「緬甸繼續傳來血腥衝突的悲傷消息,不少人因此失去生命。我渴望喚起有關當局的注意,願對話能勝過壓迫,願和諧能勝過分歧。我也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別讓緬甸人民的期盼被暴力所壓制。對於那片親愛土地的青年,請讓他們能期盼未來仇恨和不義會給相遇及修和騰出空間。最後,我重申一個月前表達過的心願:透過釋放多名被關押的政治領袖這個具體舉動,願緬甸能繼續走這幾年已經推動的民主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1年3月祈禱意向:為和好聖事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1年3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和好聖事

願我們能以更新的精神體驗和好聖事,品嚐天主無限的仁慈。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方濟各2021年四旬期文告全文【中文】

圖片: Vatican Media

2021年2月12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2021年四旬期文告,該文告聚焦於超性三德。主題為《「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瑪二十18)四旬期:更新信、望、愛三德的時期》,籲請信友在基督内更新信、望、愛三德。以下是文告全文:

教宗方濟各

2021 年四旬期文告

「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瑪廿18)
四旬期:更新信、望、愛的時期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耶穌向門徒宣告祂的受難、死亡和復活,為完成天父對祂的旨意,祂便藉此顯示給門徒知道,祂使命中最深刻的意義,並且召叫他們一起承擔這使命,以拯救世人。

在走向復活節的四旬期之旅中,讓我們記得「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的那一位。在這段悔改的時期,讓我們更新我們的信仰,從「活水」中汲取希望,以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愛,因祂使我們在基督內成為弟兄姊妹。在復活節前夕,我們會重宣領洗時的誓願,並在天主聖神的工作中體驗到重生,成為新人。四旬期之旅,就像基督徒一生的朝聖之旅一樣,至今仍受到復活之光的照耀,而復活之光啟發了基督門徒的思想、態度和決定。

耶穌所宣講的齋戒、祈禱和施捨(參閱:瑪六1~18),是我們悔改的條件和表達方式。神貧與克己(齋戒),關心愛護受傷的人(施捨),像孩子一般與天父對話(祈禱),使我們在生活上體現出真誠的信德、活潑的望德和有具體行動的愛德。

1. 信德召喚我們接受真理,在天主和所有的弟兄姊妹前為此真理作證

在這四旬期接受並活出基督所啟示的真理,意思是,我們首先要接受教會歷代相傳的天主聖言並被祂觸動。這真理並非由理性構想出來的概念,只保留給少數特選、頭腦聰明或博學多聞的人,而是給我們領受的一個訊息,並且因我們內心的智慧向天主開放而能理解的──天主在我們察覺到祂的偉大之前就已經愛了我們。這真理就是基督本身:基督徹底地擁抱了我們的人性,使自己成為道路──即使嚴苛,卻開放給眾人──為引領眾人到達生命的圓滿。

齋戒是一種克己的經驗,幫助那些心地純潔的人重新發現天主的恩賜,並且明瞭到人身為受造物的事實,以及是按照天主肖像被創造的,並在祂內得到成全。我們藉著齋戒接受了貧窮的經驗,讓自己成為與窮人在一起的窮人,並以接受和分享愛,來「積聚」愛的財富。我們若這樣理解和實行,齋戒便幫助我們愛天主和愛近人,正如聖多瑪斯所教導的,齋戒的行動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視人如己。(參閱:《眾位弟兄》,93)

四旬期是一個相信的時期,是迎接天主來到我們生命中並讓祂「居住在我們當中」(參閱:若十四23)的時期。齋戒包括了斷絕所有讓我們焦慮的一切──例如消費主義或過多的資訊,不論真假──這樣我們才能敞開心胸,迎接來到我們中間的那一位:我們的救主,天主之子,祂一無所有,卻「滿溢恩寵和真理。」(若一14)

2. 以希望為我們繼續旅程的「活水」

耶穌曾向井邊的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但當耶穌說祂可以賜給她「活水」(若四10)時,那位撒瑪黎雅婦人不明白祂的意思。她很自然地認為祂指的是實際上的水,但耶穌說的是聖神,祂要藉著逾越奧蹟豐富地賜予這活水,賜給不會令大家失望的希望。其實耶穌告訴門徒祂要受難、死亡時,已經提到這個希望,因為祂說,「第三天他要復活」(瑪廿19)。耶穌說的是慈愛的天父為他們開啟的未來。我們與祂一起滿懷希望、也因祂而滿懷希望,意思是說,歷史不會因為我們的錯誤、我們的暴力和不義,或將愛釘在十字架上的罪而中止。意思是說,我們以開放的心接受天父的寬恕。

在這些充滿憂慮的時期,一切彷彿在變遷且顯得渺茫,此時談希望,似乎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四旬期正是一段充滿希望的時期,我們雖背離天主,天主卻耐心地繼續關懷我們常蹧蹋的受造界(參閱:《願祢受讚頌》,32~33、43~44)。聖保祿勸勉我們把希望放在和好上,說:「與天主和好罷!」(格後五20)。在和好聖事中領受罪赦,是我們悔改過程的核心,我們也就能轉而把寬恕帶給他人:我們因領受了寬恕,藉著我們對話的能力,並採取關心人的態度,安慰那些感到悲傷痛苦的人,我們就能將寬恕帶給人。天主賜給我們的寬恕,也能透過我們的言語行為,使我們體驗到一個充滿兄弟情誼的復活節。

在四旬期,讓我們越來越注意到「帶來鼓勵、心安、力量、慰藉和激勵,而不是會侮辱別人、使人憂傷或忿怒,也不會輕蔑別人的話」(《眾位弟兄》,223)。有時為了帶給他人希望,只要對人和善就夠了,也就是「願意放下自身的煩惱和憂慮而關心他人,給人一個微笑,說句鼓勵的話,在一片冷漠中願意聆聽。」(同上,224)

透過收斂心神和靜默祈禱,那賜給我們的希望就成為一種啟發和內心的光明,照亮了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和選擇。因此我們需要祈禱(參閱:瑪六6),並在暗中與溫柔的天父相遇。

在希望中度過四旬期,意思是說,天主「更新了一切」(參閱:默廿一1~6),所以感覺到自己在一個嶄新時期裡,成為在耶穌基督內的見證人。這表示,接受基督帶來的希望--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但天主第三天使祂復活──而且要「時常準備好答覆任何人[向我們]詢問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

3. 愛德是信德與望德的最高表達方式――緊隨基督足跡、關懷憐憫眾人

愛德樂於看到他人成長。因此見他人受苦、孤單、生病、無家可歸、受輕視或貧困時,也會感到痛苦。愛是心的跳動力,使我們走出自我,並與他人建立分享和共融的連結。

「群體的愛讓社會能夠邁向愛的文明,這是我們全體都感受到的召叫。愛德是涵蓋普世的,因此能夠建立新世界;愛德不是空泛的情感,而是為眾人發掘有效發展途徑的最好方法。」(《眾位弟兄》,183)

愛是一項恩賜,給我們的生命賦以意義。它使我們把那些窮困的人視為家人、朋友、弟兄姊妹。如果懷著愛心去分享,即使是極小量,也絕不會中斷,反而會成為生命及快樂的泉源。例如匝爾法特的寡婦拿一點油和一些麵,做了餅給先知厄里亞的故事(參閱:列上十七7~16);又如耶穌祝福了餅,把餅擘開讓門徒分給群眾的故事(參閱:谷六 30~44)。我們施予人時也是如此,不論我們給的多或少,只要有喜樂單純的心,愛就會源源不絕。

懷著愛來過四旬期,意思是關懷那些因新冠肺炎而受苦或感覺被遺棄及感到恐懼的人。在這段前途渺茫的日子裡,讓我們記住上主對祂僕人的話:「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依四三1)。讓我們懷著愛德,去安慰和幫助他們明白,天主愛他們有如自己的兒女。

「只有經過愛德轉化的目光,才能看到他人的尊嚴,因而能夠承認和重視窮人擁有的極大尊嚴,並尊重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從而讓他們真正地與社會融合。」(《眾位弟兄》,187)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相信、盼望及愛的時刻。四旬期是一段悔改、祈禱、分享的歷程,邀請我們團體或個人再活出那來自生活基督的信德、天主聖神的噓氣所激發的望德,以及從天父慈悲之心、永不枯竭的泉源所湧流出來的愛德。

願救主之母瑪利亞──永遠忠信地在十字架下、在教會的心中── 能以她愛的臨在支持著我們。願復活主的降福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踏上復活之光的旅途。

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大殿
2020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紀念日
(台灣明愛會 恭譯)

按此下載中文全文及閱讀其他語言版本:
vatican.va

四旬期相關資訊

四旬期禮儀注意事項

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苦路同行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