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海難事件遇難移民是我們的兄弟

blog_1429555935

4月19日主日,教宗方濟各主持天皇后喜樂經活動時,提到載有數百名移民的船隻在利比亞附近海域沉沒的悲慘事件。

他說:「我對這一悲慘事件深感悲痛,保證在祈禱中紀念這些失蹤者和他們的家人,並呼籲國際社會及時果斷地採取行動,避免類似的悲慘事件再次發生。這些遇難者是像我們一樣的人,是我們的弟兄,他們尋找美好的生活。他們是挨餓者、遭迫害者、受傷者、被剝削者和戰爭受害者,他們尋找較美好的生活,尋求幸福。」

教宗也邀請信眾為遇難者和他們的家人祈禱。

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講解宗徒們看到復活的基督的經驗,「他們不能不為他們的非凡經驗作見證」。教宗說,即使在今天,所有基督徒都受召成為看見、記得、講述的見證人。

「見證人是一個用客觀眼光看見了的人,他看到了一個事實,他不是用冷漠的眼睛觀看;他看見這事,並且也置身於其中。為此他記得,不只是因為他能以精確的方式將所發生的事重新呈現於人,而且還因為那些事實向他說了話,而他也接收到話中的深刻含義。於是見證人講述所發生的事,他不是以冷淡、漠不關心的語氣來講述,而是以一個親身經歷其事的人來講述,而且從那天起他改變了生活。見證人是一個改變了生活的人。」

教宗表示:「基督徒的見證內涵,不是理論、意識形態或教規和禁令的複雜體系,或者道德主義,而是一個救恩訊息,一個實際的事件,更好説是一個人,是復活了的基督;祂是活生生的、是眾人的唯一救主。教宗接著說,所有基督徒都蒙召成為復活基督的見證人。見證人的生活越是符合福音精神,越是喜悅、勇敢、溫柔、善良和仁慈的,他的見證就越可信。反之,一名基督徒被舒適、虛榮和自私所屈服,面對眾多弟兄提出的有關『復活』的問題時,卻成了聾子和瞎子,他如何能宣揚活生生的基督呢?他如何能傳播活生生的耶穌的釋放力量和祂的無限溫柔呢?」

教宗說:「願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幫助我們,儘管我們有限度,但因著信德的恩寵,使我們能成為復活主的見證人,把喜悅與和平的復活恩典帶給我們遇到的人。」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教宗問候在場的信眾時,提到當天在都靈舉行的聖殮布公開展示。他也提到他將於6月21日去都靈朝聖,瞻仰聖殮布。

教宗說:「我冀望這敬禮行動能幫助我們在耶穌基督內找到天主的慈悲面容,在弟兄們的面容上,尤其是那些最痛苦的人的面容上認出天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殉道者幫助我們不把信德變成權力

blog_1429555425

4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殉道者的見證幫助我們克勝把信德變成權力的誘惑。

當天的福音記述,五餅二魚的奇跡發生後,群眾不再「為那將他們引向朝拜天主的宗教驚歎」而跟隨耶穌,而是「為了物質利益」。教宗講解福音事跡說,他們的信仰面臨著不理解主耶穌真正使命的危險。當人利用耶穌,滑向權力時,就會發生這樣的事。

教宗說:「這種態度在福音中多次出現,為利而跟隨耶穌的人不在少數,包括耶穌的宗徒,載伯德的兩個兒子:一個想做總理,另一個像當財政部長,都在爭權。被傅油而受派遣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恩慈之年的使命,變得昏暗不堪,失去本色,有了追求權力的味道。從對耶穌的驚歎,變成利用耶穌。」

教宗強調,這樣的誘惑始終存在,「這也是魔鬼三次試探耶穌時提出的建議。第一次關於麵包本身。第二次關於演戲:[魔鬼說:]『讓我們做一個精彩的表演,好讓所有人都相信你』。第三次關於背教,即偶像崇拜。」

教宗繼續說:「世俗權力的誘惑是所有基督徒、我們每位教會成員每天面對的誘惑。這種誘惑讓我們陷入宗教安逸,變得世俗,而安逸之心隨著自己的不斷長大,最終將成為耶穌所謂的虛偽態度。這樣,我們將成為名義上的基督徒,從外表看是基督徒,心中卻滿是貪圖利益的欲望,一如耶穌所說的:『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這就是滑向世俗和權力的誘惑,它必會削弱信德和使命,削弱教會。」

「主耶穌以聖人和殉道者的見證喚醒我們。聖人和殉道者每天都向我們宣告:走耶穌的道路就得履行祂的使命,宣布恩慈之年。[福音中]群眾明白耶穌的斥責後便問祂:『我們該做什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呢?』耶穌回答說:『天主要你們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祂所派遣來的。』也就是說,要相信耶穌,且只相信祂;要信賴耶穌,而不信賴其它那些使我們遠離耶穌的事物。信從天主所派遣來的,信從耶穌,才是天主要你們做的事業。」

教宗在彌撒講道最後祈求主耶穌說:「請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驚歎與祢的會晤,也求祢幫助我們不陷入那隱藏在基督宗教外表下、使我們像外邦人一樣生活的世俗精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基督徒的謙卑不是自虐而是愛

blog_1429304750

4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的思想是: 為了屈辱而受屈辱是自虐狂,但為了福音而承受屈辱卻使人肖似耶穌。教宗勉勵基督徒決不可培養仇恨情緒,而應給自己時間去發現在自己身上蒙受天主喜愛的情緒和態度。

人是否能以天主行事的方式面對困難境遇呢?教宗對此作出肯定表示。他說,這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需要時間讓耶穌的心思意念進入我們内。

當天的彌撒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敍述宗徒們在公議會前受審問,他們被指控宣講那經師們不願聽到的福音。不過,在公議會上有一個名叫加瑪里耳的法利塞人, 他坦言建議“不要管這些人,由他們去罷”。在舉出過去的類似個案後,這位法利塞人說,若宗徒們的教義「是由人來的,就必要消散”,但若是從天主來的,就不會消散。公議會採納了這建議。

教宗強調,公議會的作法是選擇讓「時間」來決定,沒有順從仇恨的情緒衝動做事。這是為每個人的正確「補救辦法」。

「讓時間來決定,這為我們也適用。當我們對別人有不好的想法,不好的情緒,當我們有反感、仇恨的情緒時,就不要讓這些情緒增長,而要停下來,讓時間來決定。這是使事情趨於和諧,讓我們以公正看待事情的一段時間。你若在發怒的時候做出反應,那麽我敢肯定,你會不公正。你會是不公正的人。這樣做也會傷害你自己。這是我的勸告:時間,在受誘惑時給自己一些時間。」

教宗指出,若我們滋長怨恨情緒,這情緒無可避免地要爆發出來。因著這些與人作對,與天主作對的惡劣情緒,它必爆發出辱駡、戰爭。然而,天主喜愛人,喜愛和諧,喜愛仁愛,喜愛對話,喜愛一起行走。教宗承認,他自己也會有不好情緒的時候。若不喜歡一件事,第一個情緒不是從天主來的,而是來自邪惡,常是這樣。教宗感嘆道:「讓我們停下來,給聖神騰出空間,好使我們秉公做事,内心平安。如同被鞭打後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出來的宗徒們那樣,因為他們配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

「居心佔首位的驕傲將你引向殺人的意圖;謙卑,甚至屈辱則使你肖似耶穌。這是一件我們不去思索的事。此時此刻,有許多我們的兄弟姐妹為耶穌的名字殉難,他們在這境遇下,在這時刻歡欣,因為他們配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甚至死亡。為躲避居心佔首位的驕傲,唯有走上向謙卑敞開心懷的道路。若沒有屈辱就永遠不會有謙卑。這事不是我們能自然而然明白的。這是我們必須祈求的恩寵。」

最後,教宗談到「效法耶穌」的恩寵。他指出,不僅今天的殉道者為效法耶穌作了見證,許多男男女女每日為自己家庭的益處受屈辱,默不作聲,為愛耶穌承受痛苦,他們也為效法耶穌作了見證。

「這就是教會的聖德,這是屈辱給予的歡欣。這不是因為受屈辱是件好事,不是的;把受屈辱視為好事,那是自虐狂,不可這樣。屈辱帶來歡欣,那是因為這屈辱能使你效法耶穌。我們面對兩种態度:一種是封閉,它將你引向仇恨,引向憤怒,引向意圖殺人;另一種是向天主開放,走在耶穌的道路上。這種態度使你憑著這内心的歡欣對待屈辱,甚至是那些極大的屈辱,因為它使你確信已經走上耶穌的道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接見「教宗基金會」

blog_1429295401

4月1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接見美國「教宗基金會」的成員,向他們表達深切感謝。該天主教組織從1988年起在全世界範圍內以教宗名義支持各項愛德項目,總計捐款已超過2.2億美元,其中半數用於助學和獎學金計劃。

教宗說:「基金會所支持的項目種類繁多,這見證了教會在不斷促進人類大家庭的全面發展,深知我們弟兄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需求是什麼。」

「教宗基金會十分明智地將自己很大一部分的資源,用於青年司鐸、男女會士和男女平信徒的培育,使得當地教會能早日實現自立自足,甚至能傳遞這種對他人慷慨的成果。」

教宗對基金會付出的努力和犧牲表示感謝,並為他們祈禱說:「在教會準備即將到來的慈悲禧年之際,我祈求主耶穌,『天父的慈悲面容』,以憐憫,祂眾多恩典中最大的恩典,來堅固並更新你們每個人,好使你們都能遇到天主在修和及聖體聖事中白白提供的寬恕和愛,獲得痊癒和自由的經驗。」

教宗基金會每年都來梵蒂岡朝聖,以此作為與伯多祿宗座共融的忠誠標記。教宗對他們說:「我祈願這朝聖經驗能深化你們的信德,激勵你們在生活中以全新的方式度信德生活,並將這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信德傳遞給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201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blog_1429210703

4月4日晚,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復活前夕守夜禮中勉勵我們: 「聆聽天主的輕聲細語、不逃避問題、謙卑自抑、與天主和聖母守夜,好能進入基督的復活奧跡,越過死亡抵達生命。」

在這至聖而喜悅的夜晚,教宗方濟各與大殿內的樞機、主教、司鐸和數千名信友,與普世教會一同慶祝基督的光榮復活,將這復活的喜訊和人類得救的希望傳遞給普世人類。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的全文:

「今晚是守候之夜。

上主不眠,『護守者』在守護祂的子民(詠121:4),為使子民脫離奴役,並為他們開啟自由之路。

上主在守夜;藉著祂愛的大能,上主領子民通過紅海;祂也領耶穌越過死亡與陰府的深淵。

對耶穌的男女門徒而言,今晚是守候之夜,是痛苦與恐懼的夜晚。男人們將自己關在晚餐廳內;相反地,婦女們則在安息日過後的清晨,去墳墓那裡為耶穌的屍體傅油。她們心情激動,互相討論著:『我們該如何進去呢?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但這正是偉大奧跡的第一個標記:石頭已經滾開,墳墓開著!

『她們進入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衣……』(谷16:5)。婦女們是最先目睹『墳墓已空』這偉大標記的人,是她們最先進入……。

『她們進入了墳墓。』在這守候之夜,省思耶穌的這些女性門徒的經驗對我們會有所助益,她們的經驗也向我們訴說。事實上,我們在這裡的目的正是為了進入,進入天主以祂愛的守護而成就的奧跡。

我們不能過復活節卻不進入復活奧跡。這不是智力層面的事,不是我們知道或讀到的事……。它更為深刻,遠超過這些!

『進入奧跡』指的是有能力驚歎和默觀;有能力聆聽寂靜,聽到天主在靜默中對我們說話的那一絲絲輕聲細語(列上19:12)。

進入奧跡要求我們不懼怕現實:不將自己封閉起來;在我們不理解的事物面前不逃避;遇到問題不閉起眼睛、不否認問題、不回避問題……。

進入奧跡意味著走出自己舒適的安全範圍,克服拖累我們的怠惰和冷漠,走出去尋求真、美和愛,去尋找不折不扣的意義,為質疑我們的信仰、忠誠和理智的問題尋找一個不俗的答案。

為能進入奧跡,我們需要有謙卑的態度,這是貶抑自己、從我們無比驕傲和自負的高座上下來的謙卑。這是給自己重新定位、認清自身原貌的謙卑:我們是受造物,有優點也有瑕疵;我們是需要得到寬恕的罪人。為能進入奧跡,我們需要軟弱無力的卑微,放棄我們的偶像,而轉向朝拜。不朝拜就無法進入奧跡。

這一切訓導,是耶穌的這些女性門徒教導我們的。在那個夜晚,她們與聖母瑪利亞一同守夜。童貞瑪利亞幫助她們不失去信德和望德。就這樣,她們沒有留在恐懼和痛苦的牢籠中,而是迎著第一縷曙光走出去,手裡拿著油膏,心靈被愛傅了油。她們走出去,找到敞開的墳墓,然後進入。她們守夜,她們走出去,她們進入奧跡。我們要向她們學習與天主及我們的聖母瑪利亞一同守夜,好使我們也能進入復活的奧跡,越過死亡抵達生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4月底至6月的禮儀和活動日程

blog_1429209274

4月14日,教宗禮儀處處長馬里尼蒙席(Guido Marini)公布了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底至6月的禮儀和日程活動。

羅馬時間:

4月26日,早上9時30分,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司鐸大典。

5月3日下午4時,教宗將牧靈訪問位於奧斯蒂亞的「聖母瑪利亞和平之后」堂區。

5月12日下午5時30分,教宗為國際明愛會大會主持開幕彌撒。

5月17日早上10時,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封聖大典,冊封4位女真福為聖人

她們是:

– 真福焦萬納•埃米利亞•德維爾納夫(Giovanna Emilia De Villeneuve);

– 真福無染原罪的瑪利亞•克利斯蒂納(Maria Cristina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

– 真福瑪利亞•阿方西娜•加塔斯(Maria Alfonsina Danil Ghattas);

– 真福十字架耶穌的瑪利亞(Maria di Gesù Crocifisso)。

5月24日主日,聖神降臨節,教宗將於早上10時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

6月4日,基督聖體聖血節,教宗將在拉特朗聖若望廣場舉行彌撒和聖體遊行至聖母大殿,並在那裡舉行聖體降福。

6月6日,教宗將前往薩拉熱窩進行牧靈訪問。

6月21日至22日,教宗將牧靈訪問意大利都靈。

6月27日,星期六,教宗為幾位真福列聖品案主持御前會議。

6月29日早上9點30分,聖伯多祿聖保祿宗徒瞻禮,教宗方濟各將主持隆重彌撒,為新教省總主教祝聖羊毛肩帶。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不懂對話的人才會叫他人噤聲

blog_1429207832

4月16日,也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88歲生日,他在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慶祝生日。教宗方濟各也為他的奉獻了彌撒,祝賀他生日快樂。他說:「今天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生日,我為他奉獻彌撒,我也邀請你們為他祈禱。願上主支持他,賜予他多多的喜樂和幸福。」

教宗方濟各在今天的清晨彌撒中表示: 不懂對話的人,不聽從天主的命令,試圖讓那些宣講天主消息的人噤聲。

當天的禮儀讀經談到「聽命」。

教宗說:「聽命總會把我們帶到另一條路上,不同於我們自認為應當走的路。聽命就是當上主對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時,我們有勇氣改變道路。聽命者得永生,不聽命者,天主的義怒將臨在他身上。」

取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載,司祭長命令耶穌的宗徒不要再向民眾宣講福音。他們大發雷霆,「充滿嫉妒」,因為他們目睹了宗徒們行奇跡,民眾信從宗徒,信主的人越來越多。司祭長將宗徒們關進監獄,可是在夜裡天主的天使卻將他們釋放,他們出獄後繼續宣講福音。司祭長再次捉拿並質問宗徒,而伯多祿面對司祭長的威脅卻答道:「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司祭長不明白這話的意思。

教宗說:「這些人原是經師,研究過子民的歷史,學習了先知的預言,鑽研過法律,通曉以色列子民的一切神學思想和天主啟示:他們什麼都懂,卻沒有能力承認天主的救恩。為什麼他們如此心硬呢?這不是頭腦的僵硬,不是單純的固執,而是心硬。」

教宗強調:「這些人不懂得對話,不懂得與天主對話,因為他們不懂得祈禱和聆聽上主的聲音,不懂得與他人對話。[他們質問耶穌:]『你為什麼這樣解釋呢?』他們只解釋法律條文本身,使法律更為精准,但是他們將天主在歷史中的標記拒之門外,將天主子民、他們的子民拒之門外。這種缺乏對話,這種心靈的封閉,使得他們不聽從天主。不懂得聆聽和對話是這些以色列經師、這些天主子民神學家的悲劇。」

「一個人不懂得對話、將上主的話語和上主在子民中所做的標記拒之門外的跡象,就是暴怒和企圖讓他人噤聲。在福音事跡中,司祭長們企圖讓所有宣講天主消息即耶穌已經復活的人噤聲。他們沒有道理,卻仍然這樣做。他們與那些打點把守墳墓的兵士,謊稱是門徒們偷走了耶穌屍體的人,是同一夥人。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拒絕天主的聲音。」

最後,教宗說:「在這台彌撒中,我們為老師、教授、那些教導天主子民的人祈禱,好使他們不自我封閉,擁有對話的態度,以免遭到天主義怒的懲罰。倘若他們不改變態度,天主的義怒必將臨在他們身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布慈悲禧年詔書

blog_1429198800

「慈悲是支撐教會生活的基礎」,這是教宗方濟各為開啓慈悲禧年公布詔書的核心思想。4月11日星期六下午5時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公布題為《慈悲的面容》的詔書,其中幾段章節由教廷內務管理處代理總管兼聖座法庭首席書記薩皮恩扎蒙席(Leonardo Sapienza)在教宗面前宣讀。之後,教宗主持天主慈悲主日第一晚禱。

教宗在詔書中解釋開啓慈悲禧年的動機,並指出善度禧年的指導路綫。詔書分成3部分:

1. 解釋慈悲的概念;

2. 為慶祝禧年提供一些具體建議;

3. 向有關方面發出呼籲。

慈悲禧年將於2015年12月8日開啓,同時打開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當天是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也是梵二大公會議閉幕50週年。

教宗解釋,天主願意聖母在愛中成聖,好使人類不陷入孤獨及邪惡勢力;梵二會議推倒了使教會封閉多年的城牆,帶領教會以新的方式宣講福音。指明在羅馬各宗座大殿開啓聖門的日期後,教宗也指示各地方教會的所有聖堂和朝聖堂在禧年當中都要敞開一道聖門,使禧年在與整個教會共融的標記下,也能在各地慶祝。

慈悲禧年的座右銘是:「就像你們的天父那樣慈悲」(路6:36)。

「慈悲是天主與人結合的道路,使人懷抱希望,感到自己永遠被愛,儘管我們受到罪的局限。」

禧年詔書的另一個重點是關於罪過的赦免。

教宗希望告解司鐸成為天父慈悲的真正標記,能像蕩子比喻中的父親那樣接納信友。教宗因此宣布,在禧年的四旬期將派遣「慈悲的傳教士」司鐸,授予他們權力去赦免過往只有聖座才有權赦免的罪。

教宗強調,慈悲是「支撐教會生活的基礎」,是檢驗誰是天主真正子女的標準。慈悲絕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天主全能的特性。實際上,我們眾人都蒙召活出慈悲,因為我們最先蒙受了慈悲。因此,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是一道強制性的命令,我們基督徒不可撇開它不談。教宗強調,有許多次寬恕似乎難以做到;然而,寬恕正是放在人脆弱手中的工具,好能内心安詳,活得幸福。

教會的信譽有賴於仁愛和憐憫的道路。

教宗指出,我們可能有很長時間忘記指出及活出慈悲的道路,而陷入誘惑,總是一味地索求正義。他援引若望保祿二世的《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強調「急需在當代世界宣講及見證仁慈」,這為教會的信譽及宣講至關重要。哪裡有教會的臨在,那裡就必須有天父的慈悲,基督徒無論在哪裡,那裡就必須能找到慈悲的綠洲。

接著,教宗提供一些具體指示,為使信友們能在精神上圓滿地活出禧年: 完成一次朝聖旅程,因為「慈悲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犧牲才能達到的目標」;不要判斷人或給人定罪,而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做「寬恕的工具」;向存在的邊緣敞開心懷,把安慰和關懷帶給那些在今日世界中受苦及生活不穩定的人、被剝奪尊嚴的許多弟兄姐妹。

教宗勉勵信友們要喜樂地履行身心的仁愛行動,好在貧困的悲劇前喚醒我們沉睡的良知。四旬期第四週的星期五和星期六舉行「24小時獻給上主」的祈禱和懺悔活動,教宗邀請各教區推廣這項活動,因為有許多人,尤其是青年正在重新接近修和聖事,發現生命的意義。

頒布大赦是禧年的另一個特徵。

教宗解釋,大赦表明「天主寬恕我們的罪過沒有止境」,告解赦免我們的罪過,而大赦不僅消除我們的罪罰,也消除罪過在我們思言行為上留下的各種後果。在這層意義上,獲得大赦的人便有能力藉著愛德行動,在愛内成長,而不重犯同樣的罪。

最後,教宗發出幾項呼籲: 犯罪集團的成員必須改變生活,因為金錢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為金錢訴諸暴力不能使人更強大,也不會長生不死,任何人都不能逃過天主的審判;行賄者及其同謀必須改邪歸正,接受法律的審判,而教會提供的是仁慈;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把慈悲視為天主最大的特性之一,因此各宗教應增進對話。

在結束語中,教宗談及聖母瑪利亞,「仁慈之母」,「天主與世人的結約之櫃」,她證實了天主子的慈悲沒有止境,而面向所有人。因此,教會的首要之務是將眾人引入天主慈悲的偉大奧跡之中。

禧年將於2016年11月20日,基督普世君王節結束。

教宗表示:「我多麽渴望今後的歲月都能沉浸在慈悲中,好去會晤每個人,帶去天主的仁慈和溫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影片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第5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

blog_1429197118

4月14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5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主題是:「『出谷』行程,聖召的基本經驗」。教宗強調,基督徒的聖召是來自「出谷」經驗的特點。教宗尤其邀請青年不要害怕走出自己,而要起身行走,始終注視需要幫助的人。

第5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將於2015年4月26日舉行,教宗為此發表的文告以教會的福傳行動為核心。教宗指出,在一個傳教的教會中,基督徒的聖召不能不在傳教的經驗中產生。這需要走出自己,完成一段不折不扣的「出谷」行程。

這段旅程類似聖經的《出谷紀》,天主子民行走,為擺脫奴役,在基督内找到新生命。教宗稱這個過程是整個救恩史及基督信仰活力的一則「比喻」。

教宗解釋,在每個基督徒聖召的根基上,正是「走出自我的舒適和僵硬,好使我們的生活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不過,走出去並不代表「輕視自己生活上的感受和人性」。相反地,聖召是愛的召叫。愛超越自己,猶如一種持續的「出谷」行程,從自我封閉走向自我給予及自我解放(參: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6)。

這「出谷」行程的活力不僅關係到個別的召叫,也關係到整個教會的傳教及福傳行動,即成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有能力在具體環境中與天主的子女相遇,與他們一起為他們的創傷受苦。

教宗表示:「教會傳福音,與人相遇,宣講使人獲得釋放的福音話語,藉天主的恩寵醫治人的心身創傷,使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獲得寬慰。基督徒的聖召體現了一項具體義務,那就是為在塵世建設天主的國度服務,關懷別人,尤其是窮人。」

教宗懇切地呼籲青年們,不要畏懼日常沒有把握和看不到前途的狀況,這樣的狀況會阻止他們的夢。教宗鼓勵他們不要害怕走出自己,而要起身行走,追隨耶穌的足跡,就如每個聖召的模範,童貞聖母瑪利亞那樣,她毫無畏懼地用「願祢的旨意承行」這句話來回應上主的召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將公布開啓慈悲禧年詔書

vatican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11日星期六下午5點30分,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公布開啓慈悲禧年的詔書。這詔書以《慈悲的面容》(Misericordiae vultus)為題。在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前宣讀其中幾段章節後,教宗方濟各將主持天主慈悲主日第一晚禱,將詔書文本交給普世教會的6位代表。

天主慈悲瞻禮與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和聖女傅天娜修女的關係密不可分,前者是這瞻禮的制定人,後者則是恭敬天主慈悲的使徒。羅馬天主慈悲朝聖堂主任司鐸若瑟·巴特(Jozef Bart)蒙席向梵蒂岡電台談到他對開啓慈悲禧年的感受說:

“教宗方濟各宣布開啓慈悲禧年的決定後,我立即想到若望保祿二世的牧職。這位教宗不但使他的牧職成為仁慈的圖像,也恰恰藉著自己的去世,藉著天主慈悲主日的第一晚禱,開啓在第三千年代的慈悲旅程。若望保祿二世給我們留下了重大的遺產,那就是他於2002年8月17日在敬禮天主慈悲的都城克拉科夫祝聖天主慈悲新聖堂的舉動。在那次祝聖禮中,他要求讓全人類、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都能經驗到天主的慈悲。教宗方濟各宣布慈悲禧年正是回應了若望保祿二世的要求,經由禧年,使這訊息能確實傳到這世界上所有的善心人士那裡。”

聖若望保祿二世為傅天娜修女封聖,希望世人都能認識這位聖女的神恩。巴特蒙席談到聖女傅天娜敬禮天主慈悲的神恩能為教會和信友的信仰生活作出的貢獻。他說:「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富於仁慈的天主》(Dives in misericordia)通諭中指出,教會在其歷史各階段的使命,就是宣講天主慈悲的訊息並將人引入這慈悲中。這慈悲正是福音的本質。教宗方濟各說,慈悲是耶穌最好的訓誨。聖女傅天娜為教會,為宣講教會的仁慈,為舉行慶典,為實踐這慈悲,帶來一道新光。她交給我們5種敬禮慈悲的方式:舉行慈悲日;念慈悲串經;度慈悲時辰;恭敬慈悲聖像;以及在世界傳播這敬禮,讓身受心靈各種痛苦的人都能經驗到天主的慈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