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將訪馬賽,請眾人為此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9月17日主日誦念《三鐘經》後,提到他即將在法國馬賽進行的使徒訪問。教宗將於9月22日週五出發,出席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活動。

地中海地區會議於2023年9月17日至24日在馬賽舉行,來自地中海沿岸城市的主教和青年為此齊聚一堂。聖父教宗指出,此行將是通過各方一起商討來促進友愛的良機。這將是他的第44次國際使徒之旅。

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教宗稱該會議是「美好的舉措」,「在地中海沿岸大城市展開,促使教會和民政領導人一起在『我們的海域』(mare nostrum)周圍推動和平、合作與融入的進程,並且格外關切移民現象」。

教宗強調,移民現象是一項「不容易的挑戰」,「如同我們這幾天也在新聞上看到的那樣,但是我們必須攜手應對」。這為所有人的將來至關重要。「唯有在友愛的基礎上建設未來,把人的尊嚴、具體的人,特別是最急需的人放在首位」,所有的人才能享有「繁榮昌盛」的未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感謝眾人在他住院期間給予的人性及靈性上關懷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6月18日常年期第11主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他在念經前,特別感謝大家在他腹部手術後住院的這些日子裡所表達的關之情,以及在祈禱中的支持。教宗說:「這種人性與靈性的關懷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和安慰。謝謝所有人!謝謝你們!衷心感謝你們!」

天主是父親,我們不孤單!

教宗在念《三鐘經》前省思了當天的福音內容(參閱:瑪九36-十8)。他重複念聖史瑪竇描述耶穌派遣宗徒的一句話:「你們宣講說天國臨近了」。教宗強調:「這個宣講的中心是不求回報地去做見證和服務。耶穌在宣講的開始,宣布了天主愛的主權臨到我們中間。」他解釋:「這不是一個概念,而是生活的基本現實。事實上,如果天國臨近了,我們在世上就不孤單,即使在困難中我們也不要失去信心。這是要向人們宣講的首要之事。天主並不遙遠,是父親,祂了解你、愛你;他願拉著你的手,即使當你走在陡峭崎嶇的小路時,或當你跌倒、艱難地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時。」

親近天主,就會克服恐懼並去宣講

接著,教宗表示:「在你最軟弱的時刻,你能夠感受到祂最強大的臨在。祂與你同在,祂是你的父親!。因此,宣告親近的天主是邀請我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牽著父親的手走路的孩子。因而,這個廣闊而神秘的世界就“變得熟悉而安全,因為孩子知道他受到保護。他不再恐懼並學習敞開心扉:與他人相會,結識新朋友,喜樂地學習他不知道的東西。這孩子內心長大並願做他看到父親所做的事情的願望在成長中。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從這裡開始……。」

以愛和希望的行動宣告祂的親近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好的使徒,我們應該像孩子一樣:坐在『天主的膝蓋上』,以信任和愛看待世界,證明天主是父親,唯有祂能改變我們的心,並給予我們自己無法獲得的喜樂與和平。」教宗說:「宣告天國的臨近。但是該怎麼做呢?在福音中,耶穌建議不要說太多的話,而是奉主的名做出許多愛和希望的行動。這是宣告的核心:不求回報地去做見證和服務。我總是對那些只說不做的『文字匠人』感到困惑不已。」

隨後,教宗邀請在場的眾人捫心自問:「我們相信親近的天主,信賴祂嗎?我們是否知道如何充滿信心地向前看,就像一個知道自己被父親抱在懷裡的孩子一樣?我們知道如何坐在天父的膝上祈禱、聆聽聖言、領受聖事嗎?」

最後,教宗說道:「緊緊地靠近祂,我們知道激勵他人,接近那些受苦和孤獨的人,接近那些遠離我們的人,甚至那些對我們有敵意的人嗎?這才是信仰的實踐,實踐信仰最重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讓我們懇請聖母陪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5月28日聖神降臨瞻禮,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指出,復活的主來到聚集在晚餐廳中的門徒們那裡,他們在耶穌死後躲藏在那裡,在「那種害怕和痛苦的情況中」,耶穌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教宗解釋道:「基督希望門徒們擺脫將自己關在家中的恐懼而走出去,成為福音的見證人和宣講者。因著耶穌的死亡,他們的夢想破碎了,他們的希望破滅了。他們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教宗問道:「我們也將我們自己的心封閉起來嗎?」

「有多少次,由於一些困難情況、一些個人或家庭問題,一些留下痕跡的苦難或著我們周圍的邪惡,我們會慢慢地陷入失去希望和缺乏前進的勇氣的危險嗎?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很多次。然後,就如門徒們那樣,把我們自己封閉起來,躲在擔憂的迷宮中。」

教宗清楚指出:「這種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情況會在最艱困的狀況中發生,我們允許恐懼佔上風。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害怕,害怕自己無能為力,害怕獨自面對每日的事情,害怕冒險及隨後的失望,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恐懼阻礙我們,使我們癱瘓,也使我們孤立,比如,對他人的恐懼,對外來人的恐懼,以及對與我們想法不同的人的恐懼。我們甚至會害怕天主:害怕祂懲罰我,害怕祂生我的氣……。如果給這些虛假的恐懼騰出空間,門會關閉:心門、社會之門,以及教會的門!哪裡有恐懼,那裡就有封閉。這非常不好。」

教宗提醒說:「福音給我們提供了復活的主的一劑良藥,即聖神。門徒們在五旬節領受聖神後,他們離開晚餐廳,到世界各地赦免罪過,宣講好消息。藉著聖神,他們克服了恐懼,敞開了大門。這是聖神所做的:祂使我們感覺到天主的親近,如此一來,祂的愛將驅逐恐懼,照亮道路,在逆境中安慰和支持我們。」面對恐懼和封閉,教宗最後說:「讓我們為我們、為教會和整個世界懇求聖神:願新的五旬節能驅逐襲擊我們的恐懼,重燃天主愛的火焰。」

「求聖母瑪利亞伴隨世界主教會議全體大會的第一階段。」

這是教宗方濟各5月28日主日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發出的邀請。聖母月即將於5月31日結束,當天世界許多聖母朝聖地將舉行祈禱活動,以支持將於今年10月份在梵蒂岡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全體大會第一階段,以及將於2024年秋天進行的大會第二階段。

此前,教會會議秘書處發表公告,建議各地方教會於5月31日聖母訪親瞻禮在世界各地聖母朝聖地舉行祈禱活動,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全體大會的兩個階段做準備。公告指出,其目的是「提升天主子民對當前進程的重視,呼籲信眾以祈禱來陪伴」,將「教會內整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尤其是全體大會的工作託付於聖母的特別庇佑」。

舉行祈禱的聖母朝聖地交由各地主教團來選擇。籌備工作應當邀請各種聖召的人,例如平信徒、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都參與其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勇敢宣講復活的基督,我們就能與祂相遇

圖片:Vatican Media

「那些在逾越節清晨去基督的墳墓傅抹祂身體的婦女門徒教導我們,透過為耶穌作見證而與祂相遇。」教宗方濟各在星期一的天皇后喜樂經祈禱中強調這一點。他要求我們將這一教導珍藏在心中,並關注這些女性的勇氣。她們雖然為耶穌的死而痛苦,但「與其他人不同,沒有被悲傷和恐懼所困擾」。

教宗指出:「她們表達這愛的意願勝過一切,儘管知道墳墓是封閉的,需要移開封住它的石頭,她們也沒有氣餒,擺脫了恐懼和痛苦。」教宗方濟各說:「這就是尋找復活者的道路。當她們看到空墳墓時,就跑去向門徒們報告,然後就發生了耶穌與她們相遇的事情。」教宗指出:「當她們去宣講耶穌時,耶穌與她們相遇。」

教宗說:「當我們宣講耶穌時,耶穌就會來與我們相遇。有時我們認為與天主保持親近的方式是緊緊抓住祂;因為如果我們表明自己並談論祂,就會受到評判、批評,也許我們無法回應某些問題或挑釁,所以最好不要說話,保持沈默。不,這是行不通的。相反,當我們宣講上主時,主就會來到我們面前。你總是在宣講的道路上找到主耶穌。」

傳播耶穌的訊息時,祂就居住在我們心中

教宗解釋說:「實際上,就像當我們收到一個好消息並與朋友分享時一樣,當我們講述和重復這個消息時,我們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更加真切地體驗到它。對於耶穌而言,祂不僅僅是一個好消息,更是復活和生命。」

教宗說:「宣講是一回事,鼓吹和招攬信徒是另一回事。基督徒宣講,別有用心的人則是招攬信徒,這是不對的。每次我們宣講主耶穌,祂都會來與我們相遇,祂以尊重和愛來到我們面前,就像一個應當與人分享的最美好的禮物。我們越是宣講耶穌,耶穌就越是居住在我們的內心。」

與基督相遇使我們克服一切障礙來宣講祂

教宗希望人們明白:「與耶穌相遇促使我們克服一切障礙,因此他再次回到了福音中的婦女,強調她們面對堵在墳墓前的石頭的堅定決心,以及宣講基督復活的勇氣,儘管整個城市都目睹了祂被釘在十字架上。要知道,墳墓前的石頭原本可能會讓她們放棄為耶穌傅抹身體的計劃。當我們與耶穌相遇時,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止我們去宣講祂。如果我們把祂的喜悅只留給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遇見祂。」教宗方濟各邀請眾人思考如何讓別人接受耶穌福音的喜樂,並祈求聖母幫助我們成為「喜樂的福音宣講者」。

在天皇后喜樂經祈禱結束時,教宗談及《貝爾法斯特協議》25週年紀念,呼籲為烏克蘭祈禱。最後,他感謝在這些日子里向他表達「祝福」的人,並表示「尤其透過祈禱」來給予感激,懇求天主通過聖母的轉禱「用祂的恩典賞報每一個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祝福所有過農曆新年的人平安幸福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月22日主日(大年初一)正午教宗方濟各於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誦念《三鐘經》後,念及「所有在遠東和世界各地慶祝農曆新年的人」,祝福他們「平安、萬事順利」。

教宗說:「然而,在這喜慶的時候,我不能不向那些因新冠疫情而處於考驗時刻的人,表達我在精神上與他們同在,希望他們能早日度過當前的難關。」

此外,教宗也「祝願這幾天在依照傳統團聚的家庭裡體驗到的和善、情感、團結與和諧,能時常洋溢在我們的家庭與社會關係中」,人們「得以過著祥和又幸福的生活」。

教宗最後祝賀大家「新年快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籲請信眾為他的巴林訪問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1月1日諸聖瞻禮,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特別提到他將於11月3日至6日前往巴林進行牧靈訪問,並向各有關方面表達謝意。

他說:「我要問候並衷心感謝巴林國王、政府當局、信仰中的弟兄姐妹,以及該國所有人民,尤其是那些很長時間以來為這次訪問做準備的人。」

教宗解釋說:「我將出席一個論壇,該論壇研討東西方需要更多的相遇來謀求人類和睦共處的益處這個主題;我將有機會與各宗教代表,尤其是穆斯林代表交談。我邀請你們所有人以祈禱陪伴我,願每個會晤和活動都成為最佳的機會,來以天主之名支持我們這個時代極度迫切需要的友愛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哪裡有太多的「我」,那裡就少有天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反省當天的福音內容時,特別提到兩個動作,即上和下。當天福音講述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路十八9-14),他們兩人上聖殿去祈禱,但只有稅吏真正的「到達天主台前」,因為他謙卑地展現真實的自己。

教宗強調,「上」這個動詞,多次在聖經的事跡中出現,比如亞巴郎和梅瑟,他們「上」山與上主相遇,同樣的,耶穌「上」山顯聖容。教宗說:「上去,表達了內心的需求,離開平淡的生活去與上主相遇;從我們自己的平地上升,上到天主那裡,收集我們的生活並將其帶到上主面前,這是上升,我們祈禱時我們上升。」

第二個動作是「下」。教宗指出:「為了經歷與天主的相遇,需要進入我們的內心,誠實的注視我們的脆弱和貧困。事實上,在謙卑中,我們能夠毫無偽裝的將我們自己、壓在我們心中的有限和創傷、罪過和痛苦帶到天主前,懇求祂的仁慈,因為祂使我們恢復健康、治癒我們並使我們再次站起來。是上主將使我們重新站起來,不是我們。我們越是謙卑低下,天主越使我們上升。」

教宗也描述了比喻中兩位主角不同的內心態度:「稅吏『懇求寬恕』,法利塞人『深信自己一切都合乎要求』,將自己置於核心位置,開始讚美自己而鄙視他人。這是靈性上的驕傲,它帶來的是崇拜自己而刪除天主。這兩種態度“非常貼近我們。」

教宗籲請說:「想到他們,我們要審視自己:檢視在我們內,是否像法利塞人那樣,是個自充為義人的人。這種心態會導致我們鄙視他人。弟兄姐妹們,我們要警惕那些展現於自誇的自我陶醉和表現慾,兩者也導致我們基督徒、司鐸和主教總是把一個字掛在嘴邊。哪個字?『我』。哪裡有太多的我,那裡就少有天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聖母教我們真正的權力是服務,為王的意義是去愛

CNS photo/Vatican Media

「通過聖母瑪利亞,天主開啟了歷史性的轉折,決定性地建立了事物的新秩序。」

教宗方濟各於8月15日聖母升天節中午時分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如此表示,當天有一萬名信眾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與教宗一起祈禱。教宗指出:「聖母瑪利亞以《讚主頌》回應表姊依撒伯爾的問候,這為我們、為整個歷史是一份禮物、是希望的讚歌,頌揚上主在她身上行的大事並為此踴躍歡欣。再者,聖母也默觀天主在祂子民的整個歷史中的化工,稱上主『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祂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參閱:路一52-53)。」

教宗解釋道:「在聖母升天節,我們慶祝的是卑微弱小的聖母被舉揚、光榮升天,而塵世間的權勢者則是注定要空手而去。這正如福音比喻所講的那樣,窮人拉匝祿在一名富有者家門口行乞,那名富有者最終卻兩手空空(參閱:路十六19-23)。換句話說,聖母宣講一種徹底的改變、價值的顛覆。懷著耶穌的她與依撒伯爾交談,預示她的親子耶穌將來要說的話,也就是耶穌將會稱貧困弱小者為有福的,並警惕那些富有和自滿的人。」

聖母瑪利亞的《讚主頌》有如一段預言,因為它表明耶穌將來要指出一條通往天國的道路。教宗說:「因此,童貞瑪利亞以這首讚歌、以這段禱詞做了預言:她預示了佔據首位的絕非權勢、成就和金錢,而是服務、謙遜和愛。仰望榮福聖母,我們明白真正的權力是服務——我們不要忘記這點:真正的權力是服務——以及為王的意義是去愛。這正是通往天國的道路。」

教宗鼓勵眾人省思:「聖母所宣講的那種顛覆是否撼動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我們是否相信去愛等於是為王、服務即為權力;我們生活的目標是不是天國,或者我們牽掛的只是塵世間的凡俗事物;以及,我們在觀察世界上的事件時,我們究竟是陷入悲觀中無法自拔,或者我們懂得「辨認出天主的工程,祂以溫良和渺小行了大事。」

「聖母瑪利亞今天歌詠希望並在我們內重燃希望。我們在她身上看到旅途的終向:她是首個靈魂與肉身一起升天的受造物⋯⋯。她向我們展現出天國伸手可及。怎麼會這樣呢?的確,如果我們也不屈服於罪惡,卻謙卑地歌頌天主、慷慨地服務他人,天國就是伸手可及的。」

「我們縱使軟弱,卻有天主在身旁,因為祂慈悲寬仁。」教宗強調:「天主的風格是親近、憐憫和溫柔。而聖母瑪利亞陪伴我們邁向光榮,邀請我們一想到天國就雀躍歡喜。」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懇請耶穌的母親幫助我們擁有一雙「能在塵世間瞥見天國的慧眼」。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邀請眾人為中國教會祈禱

CNS photo/Aly Song, Reuters

教宗方濟各5月22日主日,在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朝聖信友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之後,提到5月24日是敬禮童貞聖母瑪利亞進教之佑的紀念日,在上海佘山朝聖地和中國的許多聖堂都特別恭敬聖母進教之佑,將她奉為自己的主保。這一天也是全世界信友一起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的日子。

教宗談到在中國的天主教徒說:「這令人愉快的日子讓我有機會再次向他們保證我在精神上的關懷;我以關心和參與的心情伴隨著信徒和牧人們的生活及往往複雜的事務,我每天都為他們祈禱。」

教宗也邀請整個教會以祈禱來陪伴中國天主教徒。他向在場的信友們表示:「我邀請你們一起加入這個祈禱,好使在中國的教會自由和安寧地活出與普世教會實際有效的共融,履行向萬民宣講福音的使命,如此也為社會的精神和物質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2008年,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親自撰寫了一篇向佘山聖母祈禱文,懇請聖母把中國教會的命運掛在心上。這位教宗在2007年《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内天主教會的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的信函中,欽定5月24日為全世界信友一起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的日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向佘山聖母誦》
教宗本篤十六世親撰

至聖童貞瑪利亞,降生聖言之母,
又是我們的母親,
您在佘山聖殿被尊稱為「進教之佑」,
整個在中國的教會滿懷熱愛瞻仰您,
今天我們投奔您台前,求您護佑。
請垂顧這天主子民,
並以母親的關懷帶領他們,
走上真理與仁愛的道路,
使他們在任何境況下,
都能成為促進全體人民和諧共處的酵素。
您在納匝肋順從主旨,說了「是」,
讓永生天主子在您貞潔的母胎中取得肉軀,
使救贖工程從此在歷史中展開,
您又懇摯地奉獻自己協助這工程,
讓痛苦的利刃刺透您的心靈,
直到最後的重要時刻,
在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下,
當您聖子犧牲自己,使世人獲得生命時,
您佇立在祂身旁。
從那時開始,
為一切在信仰中追隨您聖子耶穌,
並跟著祂背起十字架的人,
您以一種嶄新的形式,成了他們的母親。
希望之母,您在聖週六的黑暗中,
仍懷著堅定不移的信心,
迎接復活節的黎明,
請將這分辨的能力賞給您的子女,
使他們在任何處境中,
即使是最黑暗的時刻,
仍能見到天主親臨的標記。
佘山聖母,
請援助那些在日常勞苦中,
仍繼續相信、希望、
和實踐愛德的中國教友,
使他們永不懼怕向世界宣講耶穌,
並在耶穌跟前為世界祈禱。
您以塑像的形態,矗立於佘山聖殿頂,
高舉張開雙臂的聖子,
向世界展示祂對世人的深愛。
請幫助天主教友常作這大愛的可信見證人,
並使他們與教會的磐石伯多祿結合在一起。
中國之母,亞洲之母,
現在直到永遠,請常為我們祈求。
亞孟。

教宗方濟各: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是無人性和褻聖的行為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在這些由悲慘消息伴隨的日子,在我們面對邪惡深感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要問,『這或許是天主的懲罰?上主為什麼不介入呢?』」對此,教宗以當天福音中耶穌的教導來和大家談論。

當天福音記述有人把有關加里肋亞人的事,即彼拉多把他們的血,與他們的祭品摻和在一起的事報告給耶穌(參閲:路十三1-9)。於此,教宗告誡大家,要保持警醒。他説:「當邪惡壓制我們時我們會陷入失去頭腦清醒的危險,在我們對所發生的事無法解釋時,為了找到一個簡單的答案,最終我們會歸咎於天主,把我們在世上的不幸和災難歸於天主的懲罰。事實上,天主始終讓我們自由作主,祂絕不會以強迫的方式來干預,而只是把祂自己推薦給我們。天主從不使用暴力,相反地,祂為我們受苦並與我們同在!邪惡絕不會源自天主,因為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對待我們,而是按祂的仁慈對待我們。」

接著,教宗指出:「耶穌說,我們必須注視自己的內心:是罪惡導致死亡;是我們的自私撕裂人際關係;是我們的錯誤選擇和暴力激起邪惡。在這一點上,上主給予真正的解決之道,那就是悔改。上主說,『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這是一個迫切的邀請,尤其是在這四旬期。讓我們悔改不再作惡,棄絕引誘我們的罪惡,向福音的邏輯開放:因為在愛和兄弟情誼統治的地方,邪惡就不再有力量!」

教宗表示:「天主知道悔改並非易事,很多時候我們會再次陷入同樣的錯誤和罪過中,我們會灰心。耶穌用一個描述天主對我們有耐心的比喻來鼓勵我們。這個比喻是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比喻,主人沒有把這棵樹砍掉,而是給了它更多的時間、給了它另一次機會。天主的美好名字將是給另一個機會的天主,因為祂總是給予另一個機會。」

教宗說:「這就是天主的仁慈。這是上主對我們所做的:祂沒有把我們從祂的愛中除去,而是以溫柔的方式不知疲倦地再次給予我們信心。」

教宗最後說:「弟兄姐妹們,天主相信我們!天主信任我們,並以耐心陪伴我們。祂總是寄希望於我們。天主是父親,祂以父親的眼光注視你。」

圖片:vatican.va

在誦念《三鐘經》後,提到「對烏克蘭的暴力入侵、毫無意義的屠殺沒有停止,愚蠢和殘暴行動每天都在重演。對此沒有任何辯解的理由」。教宗懇求「國際社會有關各方為停止這場令人厭惡的戰爭著實付出努力」。教宗說,這個星期「導彈和炮彈也落到平民、老年人、兒童和懷孕的母親身上」。

接著,教宗提到3月19日大聖若瑟瞻禮那天,他去了羅馬的耶穌聖嬰兒童醫院探望來自烏克蘭受傷的兒童。教宗說:「一個缺了一隻手臂,另一個傷到了頭部。他們都是無辜的兒童啊!」教宗也惦念:「必須捨下一切而逃離的數百萬烏克蘭難民。」

「許多祖父母、病患和窮人與自己的親人分離,許多兒童和脆弱的人死在轟炸下,他們得不到幫助,甚至在防空洞裡也得不到安全。所有這一切都是無人性的行徑!甚至也是褻聖的行為,因為這是在對抗人類生命,尤其是無自衛能力者的生命的神聖性,這生命應受到尊重和保護,而不是被消滅,這生命比任何戰略都重要!我們不可忘記:這是殘暴、無人性和褻聖的行為。讓我們默默地為那些受苦的人祈禱。」

教宗也强調,他欣慰地獲悉「在處於轟炸下的人民身旁並不缺少牧人的關懷,在這些悲慘的日子裡,牧人們活出了愛德和友愛的福音精神」。教宗解釋說:「這幾天他與他們中的一些人通了電話,“他們接近天主的子民。」

教宗感謝他們的見證,以及對許多失望的人的支持。教宗提到,宗座大使庫爾伯卡斯(Visvaldas Kulbokas)總主教從戰爭爆發後就與他的助手們一直留在基輔,「藉著他的臨在,使我能每天接近遭受折磨的烏克蘭人民。」

「我們接近這個人民,以具體行動和祈禱熱情地擁抱他們。請當心,我們切莫對戰爭和暴行習以為常!我們要不厭其煩地慷慨款待,如同眼下所作的一樣:不僅在當前的危急時刻,在今後數個星期、數個月也應如此。因為你們知道,在最初時期大家都竭盡全力予以款待,但後來習慣就讓我們的心有些鬆懈,使我們遺忘。我們要想想這些婦女和這些兒童,隨著時間的延續,這些離開丈夫的婦女又沒有工作,她們會是社會上‘劫掠成性的人’尋找的目標。我們要保護她們!」

最後,教宗邀請每個團體和每個信徒參加3月25日、預報救主降生慶節當天的活動。那一天,教宗要主持禮儀,「將俄羅斯和烏克蘭奉獻於聖母無玷聖心,懇求和平之后使世界獲得和平」。同一天,宗座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Konrad Krajewski)樞機將以教宗特使的身份在葡萄牙花地瑪同樣主持奉獻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