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聯合呼籲文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聯合呼籲文

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路加福音10:27)

耶穌不朽的「良善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比喻,在今天彌漫著戰火、撕裂及衝突的世界,引發起很深的迴盪共鳴。我們坦白承認,面對周遭的苦難,我們常常像祭司/司祭和利未/肋未人一樣,在匆忙中忽略了周邊的痛苦及迫切匱乏。 我們得承認自己的偏見、冷漠和分裂仍然把我們與我們蒙召去愛的鄰舍/近人區隔開來。

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訊息,由布基納法索的兄姊弟妹們選擇了這段經文,作為他們走過目前幽暗驚懼的指引明燈。 當地伊斯蘭聖戰分子的襲擊造成了數以千計的死亡、過百萬人流離失所,超過兩成的國土落入激進分子的控制之下。在許多地區,公開的崇拜被迫停止,神父和牧師成為了被針對的目標。儘管面對恐懼和悲傷,布基納法索的教會仍然團結起來,為遭害者組織救援,並持續地呼籲和平、促進和解。在苦難之中,他們依然堅信上主透過信徒所流露出來的愛,必可勝過暴力。他們選取的這個比喻,呼喚我們在我城的各種挑戰中,同樣努力實踐愛鄰舍/近人的召命。

香港這個都市,從疫情、政治張力和經濟難關中復甦時,面對它獨有的挑戰。疫情打亂了原來的社群生活,把鄰舍/近人分隔開來,變得更加孤立,並揭示了社會中顯著的貧富差異。許多人仍遭受失業、財務壓力、長期病患或與摯愛分離的折磨。 長者、照顧者、特殊學習需要人士、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的需要,仍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

對於後疫情的香港基督徒而言,怎樣才算與社會上的邊緣社群憂戚與共?首先,我們要謙卑地認知,對有需要的鄰舍/近人達不到肖似基督的同情心,我們的缺失在那裡。此外,我們需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被經驗、文化、歷史、意識形態等差異所限,以致我們只把那些與我們近似的人看待為鄰舍/近人,而漠視陌生的、甚至敵對的他者呼聲。

良善的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感召我們謙卑地跨越局限,看到每一個人都是上主所造,滿有尊嚴且值得關愛,他兼容并蓄的同情心沒有疆界,只有兄姊弟妹。活出愛鄰舍/近人的召命需要作出犧牲;這意味著捨棄我們原有的計劃,為無助者發聲,並在分歧隔閡之處伸出和好之手。我們記得基督在十字架上張開的一雙手,把萬民之間敵對的高牆推倒了。

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的柔和剛勇,激勵我們在基督的癒合使命中團結起來,成為締造和平的群體,保護受壓者,徹底去愛那些被社會忽視的人。疫情暴露了我們社會在照護弱勢者方面的缺失,基督徒應以堅定團結的同情心,作為包紮治療傷痛的倡導先驅。

願這個比喻校正我們的目光,去像耶穌一樣看待我們身處的世界,星羅棋布的全都是是我們的鄰舍/近人。當我們跨越分歧,開放家園和教會,款待移民、難民、受傷和孤立的人時,我們就活出了基督那份徹底的愛;當基督徒以果敢的服侍和憐憫心聯合一起,就彰顯了上主國度在人間,並指向預示了萬民都來到祂寶座前敬拜的那一天。

讓我們合一向前,效法善良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的好榜樣,不分邊際沒有止境地去愛主和愛人,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天主教香港教區 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基督徒合一委員會 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 合一與教會關係委員會

二零二四年一月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請按此下載
《2024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手册》
【天主教會】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路加福音 10:27)

每年的1月18至25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以治療不同基督宗教教會間的分裂,促進各教會團體間的對話,及鼓勵所有基督信徒彰顯「一主、一信、一洗」的含義。此運動始於1800年代,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及最廣為奉行的合一活動。為期8天的祈禱週,於1908年由補贖修會的保祿雅各方濟‧華生神父(Fr. Paul James Francis Wattson, SA)發起,從1月18日按舊的禮儀曆,這日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現已改為2月22日) ,開始至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慶日結束。

2024年聖經經文
路加福音 10:25-37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應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他那裏,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裏,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

台灣基督徒合一祈禱活動

閱讀主題介紹
及祈禱週的八日聖經反省章節:

請按此下載
《2024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手册》
【天主教會】

第一天 (18/1),路加福音10:25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

第二天 (19/1),路加福音10:27

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第三天 (20/1),路加福音10:29

「畢竟誰是我的近人?」

第四天 (21/1),路加福音10:31

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

第五天 (22/1),路加福音10:34

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

第六天 (23/1),路加福音10:34

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

第七天 (24/1),路加福音10:36

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

第八天 (25/1),路加福音10:37

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

來源: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加拿大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網頁

按此閱覽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

按圖收看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活動直播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聯合呼籲文

敞開心扉說「亮」話:耶穌治好癱子

馬爾谷福音 2:1-12

過了一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葛法翁。人聽說他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他就對他們講道。那時,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到他這裏來,由四個人抬著;但因為人眾多,不能送到他面前,就在耶穌所在之處,拆開了房頂;拆穿之後,把床縋下去,癱子在上面躺著。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那時,有幾個經師坐在那裏,心裏忖度說,「怎麼這人這樣說話呢?他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 ── 遂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眾人大為驚愕,遂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

耶穌治好癱子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今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來到葛法翁,人們帶來了一個癱子到他這裡來,然後耶穌治好了他。在這裡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就是耶穌為什麼要行這個奇蹟呢? 耶穌完全可以簡單地用言語教導人們愛天主,彼此相愛,彼此寬恕。為什麼偏偏要行這個療癒的奇蹟呢?

回到福音,我們看到人們聽說耶穌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我記得去年程明聰神父(Fr. Francis Ching)在我們教堂舉行治癒彌撒,結果停車場的車都停滿了。人們來做什麼呢?人們來尋求治癒。同樣今天福音中的人們把房子圍得水洩不通也是來尋求治癒。人們為了幫助這個癱瘓的人得到治癒,想盡一切辦法將他帶到耶穌面前,甚至拆了屋頂。來到耶穌面前後,耶穌對他說:「你的罪赦了。」我不知道當時這個癱子是怎麼想的?如果我是這個癱子,我會想:「我是想能夠好起來,站起來,但是你卻向我說我的罪赦了,你在玩弄我嗎?」

耶穌也看到人們心中的想法,於是問人們哪個容易呢,是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當然是說你的罪赦了更加容易,因為這個不需要證明,不需要證據嗎?而說「起來,拿你的床走」,是真的需要站起來。 所以,耶穌緊接著行了這個治癒的奇蹟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

藉著這個奇蹟耶穌想告訴我們,當他說你的罪赦了的時候,癱子的罪是真的被赦免了。雖然,我們也是看不見罪的赦免,但是因著耶穌基督,因著告解聖事,我們的罪在天主面前真的被一筆勾銷。 我們總是看重身體的治癒,但其實一切病苦都是來自於罪。我們靈魂的被治癒其實更是迫切的。讓我們懷著信德來辦好每一個修和聖事,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罪確實得到了赦免。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敞開心扉說「亮」話:耶穌首次傳教,驅逐魔鬼!

馬爾谷福音 1:21-28

他們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 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 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 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 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

耶穌首次傳教,驅逐魔鬼!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在馬爾谷福音第一章21-28節。我們看到了耶穌的首次公開傳教就伴隨著驅魔的奇蹟。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人認識耶穌之前,魔鬼好像就已經認識了耶穌並說,「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我們看到魔鬼在信仰上比我們甚至更厲害。魔鬼知道真相,知道天主的存在,知道耶穌的不同,知道耶穌是天主的聖者。但是他們不想改變自己,也害怕改變,因為他們也無法改變。

我們受過洗而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總會說願意棄絕魔鬼和他們的一切行為。但事實上,有時我們和魔鬼做同樣的事,也不願意改變自己。 我們易犯罪的本性也會使我們拒絕耶穌基督,甚至說出和魔鬼一樣的話:「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的這些生活習慣已經幾十 年了,我不想改變了。你如果讓我改變這些生活習慣簡直是要了我的命。我不願意早起祈禱,甚至不能早起。我晚上睡前不能放下手機,只有看一些新聞、電影、電視劇才能入睡。我的懶惰已經是習慣了,改不掉了。我愛說別人閒話是如何也改不掉的。我愛發脾氣是從小的習慣。我浪費食物因為多年一直這樣做等等。我們身上的各種各樣的壞習慣,讓我們拒絕耶穌,並對耶穌說:「你竟來毀滅我嗎」。

主內的兄弟姊妹,我們和魔鬼不同,我們是可以改變的。不要讓我們的意志隨從了肉體的軟弱和墮落。雅格伯書說:「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 把你沒有行為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藉我的行為,叫你看我的信德。」所以,讓我們的行為告訴自己,我們不同於魔鬼,我們願意改變,且不斷的改變。因為,我們選擇了耶穌基督而棄絕了魔鬼。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廷萬民福音部介紹2025年「禧年朝聖背包」

圖片:iubilaeum2025.va

教廷萬民福音部擔任2025年禧年的籌劃工作。該部門在收到關於禧年的「朝聖背包」的設計、創作和營銷的不同提議後,選擇了羅馬的 Stegip4 公司。

萬民福音部代理部長菲西凱拉總主教(Archbishop Rino Fisichella)在宣布將由羅馬 Stegip4 公司負責製造背包時說:「我非常願意接納意大利和外國公司,為2025年禧年『正式朝聖背包』的製作和營銷提出的建議。我非常清楚,背包在朝聖期間是多麼的有用,以及保存它有多麼的重要,它帶著時間和磨損的痕跡,就如一位見證者,對那些祈禱和省思的日子充滿回憶,滿是激動之情。這一切確實令人難忘。」

該部門的一份相關公告寫道:「背包和組成朝聖包的所有配件,比如帽子、圍巾、水壺、防水斗篷,以及玫瑰念珠手鍊,均使用回收利用和生態可持續的材料製造。」

按此閱讀英語新聞發布

按此閱覽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社會貪饕」的惡是危險的,不僅傷害人類,還將毀滅地球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舉行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討論了貪饕之惡,包括個人和社會層面的貪饕,即我們對地球資源的貪婪。教宗表示,這種貪婪「正在毀滅地球,危害我們所有人的未來」。在此之前,教宗先澄清默西亞並不敵視人類的幸福。相反,耶穌在加納婚宴上所行的第一個奇蹟「顯示了祂對人類喜悅的同理心」。教宗強調:「耶穌與禁慾主義者洗者若翰截然不同:洗者若翰以沙漠中所找到的食物為生,而福音中的耶穌卻經常坐在餐桌旁。祂的行為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因為祂不僅對罪人仁慈,甚至還與他們一同吃飯;這一舉動表明祂與所有人共融和親近的意願。」

一切都已與耶穌有關

教宗方濟各繼續指出:「耶穌承認法律,但祂理解門徒在安息日在田裡如飢似渴地拾取玉米穗的行為。此外,耶穌還通過一個比喻強調,賓客不能在新郎還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禁食。」教宗解釋說:「現在一切都與耶穌有關。當祂在我們中間時,我們不能哀悼;但在祂受難時,我們確實要禁食。耶穌希望我們在祂的陪伴中充滿喜悅……;但祂也希望我們參與祂的苦難,這也是弱小者和窮人的苦難。」

重要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與食物的關係

教宗強調:「耶穌帶來另一個新觀點:當時普遍存在的純潔食物和不潔食物的區別被打破。耶穌說,從人裡面出來的,纔污穢人(參考:谷七15)。因此,重點不應放在食物上,而應放在與食物的關係上。教宗方濟各想到了與食物的扭曲關係,尤其在所謂富裕社會中,出現了許多失衡和病態,如厭食症、貪食症和肥胖症,人們吃得太多或太少。」

教宗說:「飲食是內在的一種表現:傾向於平衡或不節制;有能力感恩或傲慢地自認為獨立;懂得與需要的人分享食物的人的同情心,還是那些為自己囤積一切的人的自私?告訴我你是如何吃飯的,我就能知道你有怎樣的心靈: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從我們進食的方式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內在、我們的習慣、我們的心理態度。」

危害地球的貪婪

從關於與食物相關的疾病出發,教宗方濟各談到了社會層面上的貪婪惡習,並將其定義為「或許是最危險的惡,因為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對地球資源的貪婪正在危害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本應成為‘感恩聖事’的男女,懂得感謝、謹慎利用地球資源,但危險的是,我們正在變成掠奪者。現在我們意識到,這種形式的‘貪饕’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讓我們祈求上主幫助我們走上節制的道路,不要讓各種形式的貪饕佔據我們的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廷教義部就針對《懇求的信賴》聲明的回應發表新聞發布

教義部大樓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廷教義部去年12月18日發表的《懇求的信賴》聲明立即引起一些主教和一些主教團的不同反響。這份聲明對祝福的含義作了解釋,而且教義部部長費爾南德斯(Victor Manuel Fernández)樞機和秘書長阿曼多‧馬泰奧(Armando Matteo)蒙席於1月4日透過新聞發布再次論述這個議題。

按此閱覽新聞發布全文【英語】

新聞發布指出,「一些主教團的意見是可以理解的,其價值在於強調有更長的時間進行牧靈反思的必要性。這些主教團所表達的意見不能被解釋為一種教義上的對立,因為該文件關於婚姻和性關係的立場既明確又經典。聲明中也有幾處強烈的措辭,不容置疑」。

隨後,新聞發布列舉了上述文件中所有不容置疑的段落,由此得出結論,關於婚姻的教義沒有改變,對天主教會而言,只有在婚姻內一男一女的性關係才是合法的(聲明介紹,4、5 和 11 段)。新聞發布繼續表示,「顯然,這份聲明並不存在脫離教義,或認為它是給異端邪說、違背教會聖傳或褻瀆神明留下空間」。

正如新聞發布所稱,聲明的內容開啟予以非正常伴侶簡短牧靈祝福的可能性,非禮儀性質,非儀式化,所祝福的也非他們的結合。「所強調的是沒有禮儀形式的祝福,既沒有贊成也沒有為這些人的處境作辯護」。

教義部部長和秘書長承認,類似的文件「在實施方面可能需要或多或少的時間,這取決於地方的具體情況和每位教區主教根據教區情況的分辨能力。有些地區在立即落實方面不存在困難,另一些地區需要花費必要的時間來學習及解讀這份文件,暫不做任何改變」。

事實上,每位地方主教總是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辨,即他比別人更了解當地的具體情況,因為那裡有他的羊群。對教會環境和當地文化的慎重和小心可能會引入不同的落實方式,但不能完全或徹底否定應向司鐸們推薦的這一行程」。

至於整個主教團的立場,應根據其本身的情況來理解。新聞發布承認,「一些國家存在嚴重的文化甚至法律問題,需要時間及超出短期的牧靈策略。如果有法律規定,只是宣稱自己是同性戀者就會被監禁,在某些情況下會受到酷刑,甚至被處死,那麼不言而喻,給予祝福會是冒險行為。顯然,主教們不願意讓同性戀者遭受暴力。重要的是,這些主教團不應支持一種與教宗簽署及批准的這份聲明不同的理論,而是提出一種研究和分辨的必要性,以便在這種情況下採取謹慎的牧靈行動」。

教義部的新聞發布強調《懇求的信賴》聲明的「真正新意,它要求得到慷慨努力的接受,任何人都不應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而且它不是為祝福非正常伴侶提供一種可能性。它邀請區分兩種不同形式的祝福,即『禮儀或儀式化的祝福』與『自發式或牧靈上祝福』之間的區別。這是一種以教宗方濟各的牧靈願景為基礎的神學省思,在教會訓導和官方文件中是對迄今為止有關祝福論述的真正發展」。

為此,費爾南德斯樞機和馬泰奧蒙席解釋道,「教義部的這份文件採用了『聲明』的高級別形式,遠超過一份覆函或信函。其中心主題是對祝福的更廣泛理解並建議增加牧靈性的祝福,不要求在禮儀或儀式情況中予以祝福的相同條件,尤其邀請我們深化能豐富我們牧靈舉措的因素。因此,除了辯論外,文件要求以牧者之心、摒棄各種意識形態,努力進行平靜的省思。同時,人人受邀增強這個信念,即非儀式化的祝福並不是承認接受祝福的個人或伴侶的合法性,不是為他們的所有行為作辯護,也不是認可他們所度的生活」。

接著,新聞發布提供了一個非儀式化的快速祝福的簡單例子。這些「牧靈上」的祝福「首先必須非常簡短」(參閱:28號)。所論及的是幾秒鐘的祝福,且無祝福文字。如果兩個人一起前來祈求祝福,只需祈求上主賜予這兩個人平安、健康和其它益處。同時,為他們祈求完全忠實地度基督福音的生活,並祈求聖神將這兩個人從一切不符合祂神聖旨意和需要淨化的事物中解救出來。

這種非儀式化的祝福形式簡潔明瞭,不為任何在道德上無法接受的事物進行辯護。顯然,所祝福的不是婚姻,但也不是對任何一件事的「贊成」和「認可」。這只是牧者對兩個人請求天主幫助的回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牧者不設定條件,也無意瞭解這兩個人的私生活。

因此,每一位主教在他的教區內都可啓動這種簡單的祝福,「務必小心謹慎,但無權啟動可能類似於禮儀儀式的祝福」。而「在一些地區,或許需要進行要理講授,以幫助眾人明白這種祝福並不是認可祈福者所度的生活。這種祝福更不是一種赦免,因為這些舉動不是一種聖事或一種儀式。它們只是牧靈關懷的單純表達,並不提出像聖事或正式禮儀那樣的同樣要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廷教義部發表聲明論述有關祝福的牧靈意義

教宗主持主受洗節彌撒:如嬰孩以純真開放的心接受信仰

圖片:Vatican Media

在1月7日主受洗節這一天,領洗的嬰孩不只是主角,更能成為信仰的導師,因為他們教導我們如何領受洗禮的洪恩。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在西斯汀聖堂主持彌撒時,在簡潔有力的即席講道中表達了這一思想,並為16名嬰孩施行洗禮。他們當中有一對雙胞胎。

教宗說:「我們在這裡,是為了施行洗禮,把信仰的恩典傳給我們的孩子。他們在這儀式中是主角:他們可以說話、走動、喊叫。由他們發號施令,因為這是他們的慶節,他們要領受最美的禮物,即:信仰之恩、上主的恩典。」

羅馬主教重申,嬰孩是這儀式的主角。他的講話有時被在場嬰孩的哭聲或咿呀聲打斷。教宗說:「如果他們哭,雖然他們現在很安靜,但只要一個人發出聲音,就會開始此起彼落,那麼你們就讓他們哭吧。如果他們餓了,你們就在這裡給他們餵奶、安撫他們,要是他們覺得悶熱,就給他們脫衣裳。有時候,悶熱讓人不舒服。」

在場眾人聆聽教宗的話,在美輪美奐的西斯汀聖堂中感受到家的溫馨,同時也對這個神聖場所和當天施行的聖事肅然起敬。孩子們在聖堂裡玩樂,觀望剛領洗的小弟弟、小妹妹和正在哺乳的媽媽,一家人其樂融融。

教宗強調,這些孩童是如何領受信仰的見證人:「懷著純真和開放的心。」教宗提醒在場大約30名家長和代父代母,說:「我祝願你們的生活對這些孩子有所助益,幫助他們成長、陪伴他們成長,因為這是幫助的方式,讓信仰在他們內成長。非常感謝你們的見證,謝謝你們帶他們來這裡接受信仰。」

當天共祭的神長是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Konrad Krajewski)樞機和梵蒂岡城國政府主席貝赫斯(Fernando Vérgez Alzaga)樞機。按照禮規,禮儀包括授白衣、宣認信仰和點蠟燭等意義深遠的記號。

教宗在點蠟燭時,敦促在場家庭珍惜這意義重大的象徵物。「在困難時刻,你們要把這蠟燭帶到家裡。在困難時刻注視著它。這蠟燭把我們帶回基督信仰的根基:絕不可熄滅我們心裡的蠟燭。」

禮成之際,聖父教宗再次感謝家長讓孩子們有機會領洗,並敦促他們永遠記得這個日子,把它當作是生日。

「願他們知道領洗的日子。這是誕生的日子。誕生的日子就是生日。藉著洗禮,他們成了基督徒。你們要教孩子們這點,好讓他們年年慶祝。」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效法東方賢士尋找耶穌聖嬰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1月6日主顯節上午主持彌撒聖祭,鼓勵眾人效法東方賢士踏上旅途尋找上主。教宗強調,「從此刻起,在白冷城嬰孩的血肉之軀內,上主的光榮顯現給了萬民(參閱:依四十5)。所有人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援(參閱:路三6)」。

定睛仰望星空

教宗邀請信眾仔細觀察東方賢士,並指出他們旅途的三大面向:第一、定睛仰望星空,第二、踏上塵世旅途,第三、全心俯伏朝拜。

談及東方賢士仰望星空的目光,教宗表明,由於對無限的渴望,他們能注視天空的星辰。「他們的一生並非盯著自己的腳尖看,自我陶醉,受限於塵世的視野,在認命或埋怨中步履蹣跚。他們抬起頭來,等待那照亮他們生命意義的光」。

這裡我們找到那發現人生真諦的關鍵:假如我們持續封閉在塵世俗物的狹隘目光;假如我們渾渾噩噩、低頭度日、被禁錮在我們的失敗和懊悔中;假如我們渴求財富和世間安逸,而非追尋生命與愛,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逐漸失去光彩。

教宗勸勉道:「我們需要定睛仰望高天,也是為了學習從高處看待現況。我們在人生旅途中需要這樣做,好能讓上主的友誼、祂支持我們的愛、以及像黑夜中的星辰那樣照亮我們的聖言,陪伴著我們。」

塵世旅途

定睛仰望天上星辰的同時,東方賢士們「腳踏在塵世旅途上」。教宗說:「在尋求天主的過程中,他們受到指引去尋找降生成人的祂、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因為無限偉大的天主在這嬰孩、渺小至極的嬰孩身上揭示了自己。」

那照亮我們生命的光,即主耶穌基督為我們誕生,不是為了讓我們的夜晚變得溫暖,而是要讓光束穿越那籠罩著我們社會許多處境的黑暗陰影。

賢士們踏上旅途去尋找天主,找到的是有血有肉的嬰孩。這教導我們,與天主的相遇為我們敞開更大的現實,叫我們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促進世界的改變。

全心俯伏朝拜

賢士們找到上主,遂全心俯伏朝拜。教宗指出,賢士們抵達白冷城,一看見耶穌聖嬰,便「俯伏朝拜了祂」(參閱:瑪二11)。耶穌聖嬰實際上是「那位來服事我們的君王、降生成人的天主」,祂憐憫我們,與我們同受苦難,為我們而死。

面對這個奧蹟,我們也蒙召跪下來全心俯伏朝拜,朝拜「那以渺小的姿態而來、居住在我們普通家庭裡的天主」。

教宗邀請信眾重新發現真正的朝拜。「讓我們宣認耶穌是我們的天主和上主」,向祂獻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禮物,特別是我們自己。

教宗最後叮囑信眾效法東方賢士舉目仰望高天,踏上尋找上主的旅途,並且全心俯伏朝拜。此外,我們也要懇求天主恩賜聖寵,好能永不丟失那懷著望德尋求天主的勇氣,進而把耶穌聖嬰照亮世人的光帶給每一個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來,我們一起相信這顆星!

瑪竇福音 2:1-12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剛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裡?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聽見了,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黑落德王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那裡?」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嬰孩,幾時找到了,就向我報告,好讓我也去朝拜他。」賢士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裡,看見嬰孩和他的母親瑪利亞,就俯伏朝拜了那嬰孩,並打開自己的寶匣,給嬰孩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賢士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裡,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

來,我們一起相信這顆星!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們,這個主日我們慶祝主顯節。東方教會有一首在主顯節詠唱的詩。這首詩後來被使用在我們的羅馬禮儀當中。它的歌詞其中幾句是這樣的,「三個奧蹟顯聖日,在今日星光引導賢士尋聖嬰,在今日水變成酒慶祝加納婚宴,在今日基督受洗為給我們帶來救恩」,所以透過這首美麗的讚美詩我們可以知道,主顯節其實是在慶祝救恩史上的三奧蹟。第一件就是賢士們找到耶穌聖嬰。 第二件就是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第三件事就是耶穌在加納婚宴變水為酒。因此,東方教會在主顯節同時慶祝這三件奧蹟,而我們西方教會則是分開慶祝。透過這三個奧跡耶穌一步一步的向人們顯示,他自己就是默西亞,就是天主子,就是世界的救主。

在今天的福音當中,我們看到有三位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要朝拜剛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因為他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好奇三位賢士到底來自哪裡?其實關於三位賢士來自哪裡,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就是初期教會的一些學者,如亞歷山大的聖克萊孟、聖金口若望,聖良一世教宗,聖濟利祿等認為三位賢士是來自於波斯,大概就是今天的伊朗。因為波斯帝國是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國家,而且充滿了智慧,博學的人。

第二種說法是三位賢士是來自巴比倫,大概是今天的伊拉克。因為巴比倫剛好是耶路撒冷正東邊的一個國家。持這種觀點的人有聖熱羅尼莫,聖奧斯定,和許多中世紀的聖經學者。

第三種觀點是說東方指的是阿拉伯。持這種觀點有初期教會的戴都良(Tertulliano),聖尤思定等。其實就算最近的國家巴比倫今天的伊拉克,如果從首都巴格達到耶路撒冷直線距離也要一千公里。記得2017年我參加過一次徒步朝聖,目的地的距離只有140公里,而我們走了一周,每天都筋疲力盡,而且每天有人送飯,就是這樣中途還是有一些人退出了。 現在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兩千多年前走一千公里是多麼的不容易,況且三位賢士是根本不知道這顆星要帶他們去哪裡。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從三位賢士身上得到什麼啟示呢?聖十字架若望說,信仰是理性的黑暗。什麼意思呢?信德看得遠,高,深,而我們的理性是遠遠達不到的,所以理性和信德相比就像一個盲人。今天三位賢士在理性上,完全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但是他們還是靠著信德出發了。舊約中亞巴郎離開自己的家鄉,理性上也不知道要去哪裡,但還是相信了天主,也就是說我們人生的一些道路是靠著信德走的,而不是靠著理性。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途中,也會經驗到這種理性的黑暗,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 例如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或者什麼晴天霹靂的打擊,親人朋友的離去,學生失學,經濟上的破產失業,檢查身體的噩耗,患了抑鬱症等等,這些都會將我們置於理性的黑暗之中。我們會痛苦、絕望,生命彷彿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因為完全看不見前面。但是在這時候,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們還有信德。信德就像黑夜裡一個人的肩膀,我們雖然看不到,但是還是可以扶著這個人的肩膀向前行,我們要信靠。我們要靠著信德走這條路,就像今天三位賢士一樣。

印度加爾各答的聖德蘭修女,幾十年來感受不到天主,在一種痛苦的神枯之中,黑暗之中,而支持她走下去的是信德。所以,主內的兄弟姊妹們,當我們處於這種黑暗之中的時候,我想說你並不孤獨,讓我們一起懷著信德,與三位賢士、亞巴郎、德蘭修女和所有聖人聖女一起相信這顆星。因為終有一天我們會看到祂,這位萬王之王。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