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當心那種侵蝕心靈、看不到希望的悲傷

圖片:Vatican Media

「悲傷是一種情緒低落,一種持續苦惱的狀態,使人無法快樂」,這是教宗方濟各在2024年2月7日的要理講授內容。教宗當天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了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講解關於「惡習與德行」的主題。

在教宗開始講解之前,全場信友聆聽了《聖詠》中的一段詩文:「我的心情終日愁悵,要到何時?我今信賴祢的愛憐;我心歡愉祢的救援;我要向我恩主歌讚。」(詠十三2-3,6)

友好的悲傷與不良的悲傷

教宗首先指出:「需要立即區分兩種不同的悲傷:一種屬於基督徒皈依行程的一部分,天主的恩寵使憂苦化為喜樂;另一種則是進入心靈,使人陷入灰心喪志的狀況。」

教宗表示:「這種悲傷必須要戰勝。因此,有一種友好的悲傷,它將我們引向救恩。讓我們想想比喻中的蕩子:當他觸及自己墮落的最深處時,感到無比辛酸,這促使他幡然醒悟,決定回到自己父親的家中。為自己的罪過而嗚咽是一份恩寵,記住自己的恩寵和墮落的狀態,哀傷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天主期待我們的純潔。」

悲傷在我們的心中發酵

第二種悲傷卻是「心靈上的病態」。教宗解釋:「它與一種失落的經驗有關,一種渴望、一個夢想,以及一種期待的消失,便在心中產生了這種悲傷。教宗引述厄瑪烏門徒的經歷,他們失望地向耶路撒冷走去。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人的心就像跌入了懸崖,他所感到的是灰心喪氣、精神脆弱、抑鬱及焦慮。我們都經歷過讓我們感到悲傷的考驗,因為生活讓我們懷有夢想,但這些夢想隨即破滅。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在經歷了一段心煩意亂的時間後,會寄予希望;但有些人卻沉湎於憂傷中,任其在心中發酵。」

當心那能陷入自私自利的悲傷

教宗稱這第二種悲傷為:「享受不快樂」。他舉了幾個例子:「如沒完沒了的哀傷、怨恨的苦味讓人持續不斷地活在復仇或受害者的情緒中。這些不是健康的生活,更不是基督徒的生活。悲傷原本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卻變成一種懷有惡意的事。這種悲傷是陰險的惡魔。」

教宗最後表示:「我們必須當心這種悲傷,常想耶穌給我們帶來的復活的喜樂。可是當我悲傷時,我該怎麼辦呢?你要停下來看看:這是一種良性的悲傷嗎?還是一種非良性的悲傷?然後根據悲傷的性質做出反應。請不要忘記,悲傷有可能是一件非常可憎的事,能使我們陷入悲觀主義,以及難以治癒的自私自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將於今年12月重新對外開放

圖片:facebook.com/cathedrale.notredamedeparis

巴黎聖母主教座堂繼2019年遭到火災嚴重損毀後,將於2024年12月8日重新對外開放。屆時將沿著巴黎的大街小巷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14世紀的聖母抱子塑像要重返主教座堂。這尊聖母抱子像高達一米八,在這次祝融之災中倖免於難,目前保存在羅浮宮對面的聖日耳曼諾堂(Saint-Germain-l’Auxerrois)。

巴黎總主教于爾里克(Laurent Ulrich)在2月2日公布的牧函中宣布了這個消息。主教座堂的重啟慶祝活動將從2024年12月7日開始:當天,作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擁有者的國家將把聖堂託付給天主教會,並且管風琴要再次啟用,接著在祝福禮和《謝主曲》後誦念晚禱。隔天,12月8日,修復過的主教座堂將獻上首台彌撒,舉行祭台奉獻禮。

巴黎主教座堂重啟八日慶典

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在重新對外開放的機會上,要進行八日慶典:從12月8日至15日,每天以特別主題舉行隆重禮儀。于爾里克總主教指出,屆時,多名公眾人物、作為聖堂擁有者的國家的代表、恩人、五年修復工程團隊人員、在火災中拯救聖堂的消防隊員、法國主教、外國主教、法國各教區代表,以及其他賓客都將出席這些禮儀。巴黎總主教尤其祝願「巴黎人民」能參加主教座堂重啟的這些慶祝活動。

此外,總主教建議巴黎各堂區和省區各教區在今年12月至明年6月這六個月期間組織朝聖團。他說:「我提議,甚至是堅持,這為各年齡層和各種處境的所有基督徒來說,都是個慶典、都是一段歡慶的時期。」

這位巴黎的牧者最後向所有慷慨相助的恩人表示感謝。不論奉獻的多寡,他們都為主教座堂的重建盡了一份心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陳日君樞機:分享彌撒讀經

資料圖片:facebook.com/cardzen

常年期第五週星期一

列王紀上 8:1-7,9-13

那時,撒羅滿召集以色列眾長老,各支派的首領和以色列子民各家族族長,都到耶路撒冷,為將上主的約櫃從達味城,即熙雍運上來。以色列全體民眾於是在「厄塔寧」月,即第七月的慶節期中,聚集在撒羅滿王那裏。以色列所有的長老來到後,司祭們便抬起約櫃,司祭和肋未人分別將上主的約櫃、會幕和帳幕中所有的聖器運了上來。撒羅滿王和聚集在他那裏的以色列全會眾,在約櫃前祭殺了牛羊,多得無法計算,不可勝數。司祭們將上主的約櫃抬到殿的內部,即至聖所內,放在革魯賓翅膀下早已預備的地方。革魯賓的翅膀原是伸開的,正遮在約櫃的所在地之上,所以革魯賓在上面正遮著約櫃和抬約櫃的杠桿。約櫃內除兩塊石版外,沒有別的東西,是以色列子民出埃及後,上主與他們立約時,梅瑟在曷勒布山放在裏面的。當司祭從聖所出來時,雲彩充滿了上主的殿,以致為了雲彩,司祭們不能繼續奉職,因為上主的榮耀充滿了上主的殿。當時,撒羅滿便說:「上主曾決定住在幽暗之中,如今我已為你建築了一個居所,作為你永久的住處。

常年期第五週星期二

列王紀上 8:22-23,27-30

那時候,撒羅滿當著以色列全會眾,立在上主的祭壇前,舉手向天,說:「上主,以色列的天主!上天下地沒有一個神能與你相比。你對那全心在你面前行走的僕人,常是守約表示慈愛。但是天主實在住在地上嗎?看,天和天上的天尚且容不下你,何況我所建造的這座殿宇呢?上主,我的天主,請垂允你僕人的祈禱和懇求,俯聽你僕人今天在你面前所發的呼號和祈禱!願你的眼睛晝夜垂視這座殿宇,看顧你所說「我的名要永留在此」的地方!願你垂聽你僕人向這地方要行的祈禱!願你垂聽你僕人和百姓以色列向這地方所發的哀禱!願你在天上,從你的居所予以垂聽!請垂聽與寬恕!」

分享彌撒讀經
撰文:陳日君樞機

雖然我忙着寫一篇很長的文章,但我還是放下它,用幾分鐘與大家分享我這兩日的彌撒讀經:常年期第五週星期一、星期二,都來自列王紀上第八章。

星期一,撒羅滿在耶路撒冷建了聖殿,將上主的約櫃從達味城搬來,這段聖經我當然讀過多次,但這次有一句使我特別注意到:「約櫃內除了兩塊石版外,沒有別的東西」。天主的約櫃原來只有這兩塊石版,就是天主在山上寫了十誡交給梅瑟的。在寶貴的、黃金的約櫃內就只有這兩塊石版,約櫃又是聖所內天主的寶座,就是聖殿裡,神聖的聖所內,最神聖的地方。

十誡也稱為「天主的十句話」,等於天主的真正臨在。以色列民族說天主沒有給其他民族這樣充滿智慧的話。

記得我們少年時唸早課時也唸天主十誡。這是祈禱嗎?是的。祈禱是我們與天主的對話,唸天主向我們說的那十句重要的話,當然是祈禱。

這十句話在某些國家曾高高掛在法庭裡,其實天主已把它們刻在我們心上,這是天主與人類結盟約(結婚)的恩物。這十句話指示我們做人、做天主的子女的道路,離棄它我們就會迷路、迷失去天堂的方向。

十誡是否沉重的負擔?為有罪根的人是沉重的。但耶穌說:「我給你們的擔子是輕鬆的」,因為有祂陪着我們一齊行十字架的路。

十誡的前三誡當然更重要,但十誡之中任何一誡都不能缺;如果有人以滿足情慾為最高價值,他怎能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呢?

星期二,固然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說過,真正朝拜天主者不是在這座山或那座山,而是在心神和真理朝拜。但耶穌還樂意去聖殿(祂父親的家)祈禱。

撒羅滿在祝聖聖殿的那天這樣祈禱說:「上主,請俯聽你僕人在你面前所發的呼號和祈禱!願你的眼睛晝夜垂視這座殿宇。」我在意大利讀書時學了一首拉丁歌,它在撒羅滿的話上還錦上添花:「天主,請你日日夜夜,睜開眼睛注視這座殿宇;張開耳朵聽我們的祈禱。」

我們當然要學習在任何地方都要祈禱,但在聖堂裡,尤其在耶穌聖體前,我們會更感覺到天主的臨近。沒有聖堂、或不能入聖堂將是信仰的極大考驗,那時天主會給我們特別的助佑,絕不要做所謂「一生三次進聖堂的教友」:領洗、結婚以及由人抬入行喪禮!不慣入聖堂的,怎麼敢稱自己為教友?

轉載:oldyosef.hkdavc.com

天主十誡

1. 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 
2. 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
3. 守瞻禮主日。
4. 孝敬父母。
5. 毋殺人。
6. 毋行邪淫。
7. 毋偷盜。
8. 毋妄證。
9. 毋願他人妻。
10. 毋貪他人之財物。

教宗向慶祝農曆新年的人們致以新春問候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2月4日主日,教宗方濟各誦念《三鐘經》後,向所有過農曆年的人表達祝福。同時,他再次為和平發出呼籲,籲請合作並早日結束暴力。

教宗首先提到2月10日在東亞地區和世界很多地方,數以百萬的人慶祝農曆新年。他說:

「我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

願這佳節是活出親切關係和關懷舉動的契機,

有助於建設團結又友愛的社會,

每個人不可剝奪的尊嚴得到承認和接納。」

在降福所有人的時候,教宗也邀請眾人為和平祈禱。「世界極其渴望和平,在許多地方,和平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它不是少數人的責任,而是整個人類大家庭的責任:讓我們大家一起合作,以憐憫又有勇氣的舉動來建設和平。」

另外,教宗也提到2月8日「打擊人口販賣國際祈禱和反思日」。他說:「今天,仍有許多弟兄姐妹被虛假的承諾所欺騙,並遭受剝削和虐待。讓我們團結起來,打擊販賣人口這一悲慘的全球性現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奉獻生活日禮儀:不要活在習慣中,要有年輕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2月2日獻耶穌於聖殿瞻禮,也是第28屆奉獻生活日。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約有5500名信友手持點燃的蠟燭參禮,其中大多數是各男女修會團體度奉獻生活者。參加共祭的司鐸則沿著中殿走向祭台,聖座奉獻生活及使徒團體部部長阿維斯(João Braz de Aviz)樞機在彌撒中主禮。

恆心等待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特別提到當天彌撒福音中的兩位人物,「期待以色列的安慰的西默盎,以及總不離開聖殿的亞納,他們在瑪利亞抱著的聖嬰身上認出了所期待的默西亞。」(路二25-37)教宗表示:「注視這兩位耐心期待、精神警醒及恆心祈禱的長者,對我們有益,他們雖然年邁,卻保持了年輕的心,沒有讓希望退休。」

「兄弟姐妹們,期待上主對於我們,對於我們的信仰行程也同樣重要。上主每天都來看望我們,與我們交談,以我們料想不到的方式啟示自己,在生命和時間的終結,祂將來臨。因此,祂親自告誡我們要保持醒悟,保持警醒,恆心等待。」

教宗說:「進入精神的睡眠、將希望存檔,那就有禍了。我們是否還有能力活在期待中,還是過於沈浸於自己和自己的活動?我們是否也會將信仰和基督徒的生活變成許多要做的事情,而疏忽了對上主的每日尋求?在我們個人和團體生活的規劃中,所重視的是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懂得等待天主的時間?」

疏忽內在生命

教宗表示:「期待的能力經常受到兩個因素的阻礙,首先是疏忽內在生命。」教宗說:「一旦疲倦戰勝了驚奇、習慣取代了熱情、我們在靈修道路上失去毅力,一旦負面的經驗、衝突或看似遲來的成果令我們痛苦不堪,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適應塵世型態

第二個因素是「適應最終取代福音的塵世型態」。教宗談到:「要求一切且即刻得到,這是當今社會的特點,以及主宰我們的過於忙碌、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消費主義和娛樂。因此,我們要當心,不讓塵世的思維進入我們的修會團體,不要讓它進入教會生活和我們每個人的行程,否則我們就不會結出果實。基督信仰生活和使命需要在祈禱和每日的忠貞中得以成熟的期待,使我們擺脫效率的神話、對業績的一味追求,尤其不應把天主關在我們的範疇內,因為天主總是以不可預測的方式來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將我們的心更多的放在天主的事上,天主自會照顧我們的事。

馬爾谷福音 6:7-13

那時候,耶穌叫來十二門徒,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囑咐他們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裏帶銅錢;卻要穿鞋,不要穿兩件內衣。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在那裏,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離去;無論何處不接待你們,或不聽從你們,你們就從那裏出去。拂去你們腳下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他們就出去宣講,使人悔改,並驅逐了許多魔鬼,且給許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

將我們的心更多的放在天主的事上,
天主自會照顧我們的事。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派遣門徒們兩個兩個地出去傳教,囑咐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裏帶銅錢,不要穿兩件內衣等等。有時候我們讀聖經會發現耶穌的要求不合情理或要求的太高,什麼都不帶就出去傳教真的可以嗎? 答案,可以。

我們說,信仰是理性的黑暗,意思是人在理性上總是看不見信德的結果。聖伯達解釋這段聖經說,「傳道者對天主的信靠應該是這樣的,儘管他不考慮在今世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但他應該非常肯定,這些需要是不會得不到滿足的 。」我想聖伯達所說的這段話,不僅是解釋這段聖經,也是來自一個修道人的經驗,就是當一個人一心一意為天主服務時,天主自然會給他所需要的。

這些年的修道生活,我也看到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我讀哲學時修院的院長 Fr. Paul (保祿神父) 本來是多倫多大學的教授,而且是基督新教徒,後來皈依天主教決定修道為天主服務不能照顧家人。於是他和天主說,我為你工作,你幫我照顧家人尤其是他們的信仰。 後來,全家都皈依了天主教,而他從來沒主動向他們傳教。我的一個印度同學想修道,但是擔心年邁的母親,後來很快一家修道院的養老院就有了空位接受了他的母親。多倫多市區聖家堂在籌建教堂時缺少資金,正當神父們發愁時,一個人上門來說想捐一筆巨款。我老家在建聖堂時缺少資金,正當神父一籌莫展時,一個電話打來說神父我想捐40萬元。這些都是真實的見證,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在跟天主做交易,而是說我們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天主的事上而不是自己身上。我知道我們總是擔心自己兒女的信仰,健康,家人了,所以不斷的為他們祈禱。其實應該剛好相反,我們的眼睛應常注視天主的旨意,為天主工作,例如為煉獄靈魂、為身邊受苦的人、為精神痛苦的人、為戰爭中的人們祈禱,投身到福傳事業上了等等,反而將自己的事交在天主手裡,那麼天主自會照顧。當然我並不是說不要去看醫生,不要照顧家人,而是說,要將我們的心更多的放在天主的事上,天主自會照顧我們的事。 但是我們有這樣的信德嗎?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2024年2月祈禱意向:為臨終病人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2月意向

意向:請為臨終病人祈禱

祈願處於生命末期的病人及其家屬常能獲得必要的照顧和陪伴,無論是從醫學角度還是在人性方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2025禧年主題讚歌:希望的朝聖者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禧年的意大利文主題讚歌 “Pellegrini di speranza” 「希望的朝聖者」(Pilgrims of Hope) 於2023年6月發布,在其官方網頁也可下載英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中文版本由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翻譯,分別有粵語版及普通話版。歡迎大家下載歌譜及音樂檔案。

按此下載歌譜及音樂檔案

粵語版

粵語-歌譜版

普通話版

普通話-歌譜版

英文版

意大利文版

主題讚歌介紹:

在旅途中,往往會有歌曲浮現在唇邊,彷彿旅伴,自信地表達旅人的動機。 這也適用於信仰之旅,它是在復活主的光照下的朝聖之旅。 聖經充滿了歌曲,其中聖詠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以色列子民的祈禱是為了歌唱而寫的,用歌聲在主面前呈現最人性的經歷。 教會的傳統不過是延續這種關係,使歌唱和音樂成為其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禧年,本身就表達人們前往聖門朝聖,它也透過唱歌的方式表達其格言:「希望的朝聖者」。

皮耶安傑洛·塞奎裡(Pierangelo Sequeri)準備了一段文字,提供給所有希望參加2025年禧年主題歌譜曲國際競賽的人,來表達他們的音樂創造力。 這段文字涵蓋了禧年的眾多主題。 首先是格言「希望的朝聖者」,在依撒意亞先知的一些章節中(9和60)找到了最好的聖經迴響。創世、友愛、天主的憐憫和對目的地的希望等主題,以一種非「技術性」的神學語言響起,儘管在本質和隱喻上是富有神學性的,這使得它能夠在我們這個時代傳神地響起。

一步一步地,信徒子民在日常的朝聖之路有信心地倚靠著生命之源。在旅途中自然湧起的歌曲(參見聖奧斯定,《講道集》,第256段)是向上主唱的。 它是一首充滿了解放和支持的希望之歌。 一首伴隨著希望的歌,希望能夠被那使它湧現的天主聽到。 天主像永不滅的火焰一樣點燃著希望,並為行走的子民提供力量。

依撒意亞先知多次看到有男女老少的家庭,從他們的流散中回來,在上主聖言的光照下聚集:「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依 9:1)。 這道光是天主降生成人,用祂的話聚集了所有民族和國家。 這是耶穌熊熊燃燒的火焰在引領我們:「耶路撒冷啊! 起來炫耀罷! 因為你的光明已經來到,上主的榮耀已經照耀在你身上。」(依 60:1)。

基督徒的希望是充滿活力的,照亮人生的朝聖之旅,顯示出兄弟姊妹們的面孔,旅途的伙伴。這不是孤狼遊蕩,而是一個子民的道路,有信心、歡樂地人向一個新的目的地前進。生命之聖神的氣息必將照亮即將升起的未來曙光。天父以耐心和溫柔的方式觀看祂子女的朝聖之旅,並為他們開路,指向祂的兒子耶穌,因為耶穌成為了所有人行走的道路。

來源:iubilaeum2025.va

按此閱覽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按此閱覽禧年禱文

蒙古文成為梵蒂岡新聞網大家庭第52個語言

圖片:Vatican Media

梵蒂岡新聞網現在也有蒙古文網頁了。在當地教會的合作下,蒙古文加入了現有的51個書寫和播音語言的行列,成為梵蒂岡新聞網使用的第52個語言。所有主日三鐘經和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將全部翻譯成蒙古文,發表在本新聞網蒙古文網頁上。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強調說:「我們很高興有這個新的機會用蒙古文閱讀聖父教宗的話語。」「這是他近期在這片天空永遠湛藍的大地進行訪問的成果之一。此行不僅觸動了蒙古天主教徒的心靈,也觸動了許多其他宗教信徒的心。教宗方濟各偉大的人性和靈性見證給他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樞機重申:「他的話令我們難以忘懷。很多人說:『他的話語深入我們內,彰顯出我們傳統的價值。』現在能以蒙古文認識伯多祿繼承人的日常訓導。這是福傳的新工具,我們希望它能通過當今的傳播渠道完全發揮潛力。」

聖座傳播部部長魯非尼(Paolo Ruffini)指出,「這看似一件小事,但是為我們而言,這似乎且確實與蒙古本身一樣浩大。盡量講所有的語言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的服務。我們並非獨力完成,而是與那些生活在我們話語所及之地的人一起行動。這教導我們攜手面對挑戰的重要性,我們要並肩同行,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日復一日地努力,行『偉大的事』,一步步前行」。

「在教會裡,沒有大小之分。說蒙古語也將有助於整個教會重新發現世人眼中微小之物的重要性,以及撒播小種子的重要性。我們所領受的,將多過於我們所付出的。正如教宗常說的,天主的啟示發生在微小事物上。『聖神總是選擇微小,因為祂進不去那傲慢自大的、那自我滿足的。』」

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網負責人梅尼凱蒂(Massimiliano Menichetti)解釋道:「我們的使命是將福音傳遍世界各地,讓地方教會發聲,以天主教社會訓導的視角解讀事件,不落下任何一個人。」「這項計劃始於教宗在蒙古的旅行,受到他對這個小團體的扶持的啟發。我們的第一步是在梵蒂岡新聞網的網站上發表文章,可是之後或許也會製作音頻。我們正在依循與地方教會協力合作的模式來運作,這正是為了要讓那能改變世界的希望發出更多的聲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憤怒是戰爭和暴力的根源,但也有一種義怒

圖片:Vatican Media

「強烈的情緒並非總是一件壞事,我們需要在聖神的幫助下找到這種情緒的正確尺度,我們要將它們引向善。」教宗方濟各在2024年1月31日的要理講授中談到憤怒的惡習及其「摧毀」的力量,同時指出,也存在「一種義怒」,它在不義面前爆發出來是必要的。

教宗當天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深入省思「惡習與德行」的主題,這一次論述了「憤怒」的惡習,指出「這是一個沒有停歇的惡習」。事實上,憤怒不僅針對我們認為冒犯了我們的人,也經常對我們頭一個遇見的人發出。

教宗舉例說:「一些人在工作場所克制自己不發怒,表現得平靜、舉止慎重,但一回到家裡就讓妻子和兒女難以忍受。憤怒是能蔓延的惡習,能奪走我們的睡眠,使我們不斷在腦海中徘徊,無法阻止這種思來想去的痛苦。」

教宗繼續表示:「憤怒是一種摧毀人際關係的惡習”,表現出無法接受與我們不同或有不同想法的人,使人惱火且產生怨恨。憤怒讓我們失去清醒的頭腦,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得不到緩和。因此,有了問題就應立即解決並予以和解,這很重要。如果白天會出現誤解,兩個人不再彼此理解,突然變得疏遠,卻不可將夜晚交給魔鬼。憤怒使我們黑夜不能入眠,苦思冥想我們的理由,認為那些沒有水平的錯誤絕不是我們犯的,卻總是別人的。如此一來,當一個人在憤怒之下總是說,問題出在別人身上。他從來就沒有能力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耶穌在《天主經》的祈禱中,談到我們應寬恕「負我債者」。教宗說:「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所有人都對某些人欠了債,沒有總是以應有的方式愛他們。我們都是罪人,所有人都是,所有人都欠了債,我們不可忘記這點。我們是負債者,我們欠了債,因此我們眾人都需要學習寬恕人,好能受到寬恕。人如果不訓練自己寬恕的技能,就走不到一處,而寬恕在人性上是能做到的。那些能對抗憤怒的則是仁愛、心胸寬廣、溫良及忍耐。」

教宗繼續強調:「如果說憤怒是一個可怕的惡習,那是因為它是戰爭和暴力的根源。我們無法總是控制內心的惱火,但我們能控制它的發展。此外,這個情緒並不總是負面的。“有時以正確的方式發洩出來是有益處的。如果一個人從不發火,在不義面前也不發怒,看到弱者受壓迫也不會感到肺腑在顫抖,那麼就是說這個人沒有人性,更不是基督徒。」

教宗最後表示:「福音有時描述耶穌發怒,但祂從未以惡報惡,我們需要在聖神的幫助下找到這個情緒的正確尺度,我們要將它們引向善,而不是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