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發佈8.23風災慰問文告

主內的全體澳門市民:

八月二十三日星期三,我們親身經歷了澳門史上最強的颶風之一(天鴿),並且依然在承受由風災而造成的巨大影響和損失之中。

我謹代表整個天主教教區向所有遭受是次颱風影響的人表達最衷心的同情和慰問。我心繫那些在洪水期間失去寶貴生命和受傷的人們及他們的家人;被水淹浸或受倒塌的樹木影響的家庭,商舖;失去個人財產與及因未來的不安而憂心的市民。

此外,我對即將在九月初新學年開學的學校的校舍情況感到擔憂。許多位於地下室和地面層的設施都被水淹沒;文件,書籍等等都遭受破壞。我能切身感受到校長和老師因目睹那些損害程度而引起的焦慮和擔心。我想到了這幾天因缺水缺電所帶來的嚴重衛生情況和不便,尤其是社區長者,特別是獨居的老人家, 長期病患者等。

颱風過後翌日,滿目瘡痍的街道上,除了市政清潔工人大清早開始清理阻碍交通的障礙物外,各處出現自願的清道者,甚有店舖向街坊提供食水,向年邁獨居者送飯食,處處顯示同情和博愛的心,是默默做事的澳門人的善良本色。

我呼籲所有澳門的市民,特別是基督信徒,聯同所有宗教及善心人士, 首先團結一致在祈禱中,為風災罹難和受傷的人及家人, 為眾多日夜不停工作的消防、警察、醫護人員,和協助修理水電,清理街道等的同工祈禱;並積極與各政府部門和志願及慈善組織進行建設性合作,盡快恢復我們的城市設施和運作。

至於學校方面,我們的教區學校已與政府對話,暫緩新學年的開始,讓學校有更多的時間清理因颱風而造成的損害。

如今不是耽誤時間,把責任歸咎於任何人,抱怨不方便等諸如此類的時候。現在是我們相互支持的一個時刻,並保證在恢復過程中克盡己力,然後發揮澳門社會發展的實在潛力—參與的市民,協助政府各部門,有效和具體地檢討危機處理及應變的程序和實行。

我將所有受苦和仍然受苦的人都託付給我們的主耶穌。我們堅定地相信上主在我們身旁看顧著,我們的天主如今正在分擔眾人的悲傷。我們向受到颱風和水淹影響的所有人,以及為恢復城市而努力奮鬥的所有人,表達我們的關心和支持。我祈求天主聖神的安慰在這困難時刻支持我們,並讓我們充滿希望來重建夢想。

願天主保佑和祝福你們。

天主教澳門教區
+李斌生主教

二零一七年八月廿四日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Macau in Christ,

This past Wednesday, we hav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one of the strongest typhoons (Hato) in Macau and are experiencing still the enormous damages and aftermath it has caused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ty.

May I, on behalf of the whole Catholic diocesan family, extend my heartfelt sympathies to all who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typhoon. My heart goes to those who have lost their precious lives and those suffering from injuries during the floods and their beloved families, those whose homes, shops, and businesses have been inundated by water or affected by collapsed trees, people who have lost personal properties and in general all those who are beset by uncertainties over the future.

Moreover, I feel concerned about the conditions of many schools which are about to open their premises for the new academic year at the beginning of September. Many of their basements and ground floors were immersed in water with many facilities destroyed, including many documents and books. I can feel the anxiety of the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who are in a panic when they countenance the damages done. I am also concerned with the serious hygiene problems and inconveniences due to the lack of electricity and water in these days, especially for the aged in our neighbourhood, the elderly who live alone, an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illnesses.

The day after the typhoon, we see not only municipal workers cleaning up the debris on the battered streets, we also witness the many volunteers in all parts of town tidying up their neighbourhood, shop owners offering food and water to the folks, catering also to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 these are our Macau citizens carrying out works of mercy with compassion and a generous heart.

May I call upon all the citizens of Macau, especially believers of Christ, along with people of all faiths and good will, to unite ourselves in prayer for the deceased and wounded, for their families, and for the numberless firefighters, police officers, medical staff, and the workers repairing water and electric facilities and  those cleaning our streets. Together let us collaborate actively and constructively with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with various voluntary and charity organiza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s of the city as soon as possible.

As for the educational sector, our Diocesan schools are already in talks with the Government for a moratorium for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so as to allow more time for the schools to clean up the wreckages caused by the typhoon.

It is not the time now for lamenting, putting the blame on anyone, or complaining about the inconveniences; rather, this is a time for us to show our mutual support for each other and to pledge ourselves to do all we can during this process of recovery. It is the time for the society of Macau to harness its real developmental potentials — its engaged citizens, in partnership with al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orking towards an effective and realistic re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sis management policies.

We entrust to Our Lord Jesus all who suffered and those who are still suffering. We firmly believe in God’s providence surrounding us, our God who is sharing the grief of so many at this time. We offer our love and support to all who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typhoon and the floods, and to all who are working hard towards the rehabilitation of Macau. I pray that God’s consoling Spirit will sustain them in this hour of trial and fill them with hope to rebuild their dreams.

May Go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all.

Yours sincerely in Christ,

+Stephen LEE

Bishop of Macau

教宗:禮儀是「活的」,是「生活」

2017年8月2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800名參加意大利第68屆全國禮儀週的代表。教宗表示,禮儀是「活的」,是「生活」;在性質上,禮儀屬於全體子民。禮儀不是一項儀式,而是一種改變生命的體驗。

意大利教會本屆全國禮儀週的主題為「生活的禮儀用於生活的教會」。教宗談及這主題說:「禮儀之所以是生活,因為基督的奧跡真實地臨在其中。因此,禮儀實應視為耶穌基督司祭職務的實行(《禮儀憲章》7號),即祂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禮儀又是教會全體子民的生活,屬於子民,因為禮儀也是一種子民的行為:它既是天主對子民實施的行為,也是子民讚頌天主和聆聽祂的話語的行為。因此,教會接納所有的人,卑微者和大人物,義人和罪人,總不丟棄任何一個人。禮儀提倡包容而非排他,引導每個人建設基督的奧體,與眾人共融。」

教宗強調:「禮儀之所以是生活,因為它不是一個需要理解的概念,或一項應當舉行的儀式。禮儀是一種需要活出的經驗,藉此改變我們生活和思維的方式。說到天主存在和感受到天主愛我們,祂愛的就是我們這個樣子,就在此時此刻。如此,禮節和經文也就成了一所基督信仰生活的學校。」

最後,教宗總結道:「教會若組成一個與基督同在的生活團體,她就真的在生活,就能成為生命的攜帶者、母親和傳教的團體,走出去會晤近人,殷勤地服事人,而不去尋求那使她枯竭的俗世權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訪問哥倫比亞是眾人修和的標記

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6日至11日牧靈訪問哥倫比亞,僅剩15天。正如本次訪問格言所說的:「讓我們踏出第一步」,教宗的到訪是修和的標記,代表該國經過數十年內戰蹂躪後重新踏上和平之路的第一步。關於哥倫比亞信友如何準備教宗的到訪,梵蒂岡電台在8月22日採訪了哥倫比亞牧靈訪問籌委會的主任穆蒂斯(Fabio Suescún Mutis)主教,他說:

答:教宗將與我們在一起!我們熱切渴望教宗的訪問能給我們的心靈和哥倫比亞的教會帶來諸多益處。

問:教宗牧靈訪問的格言是「讓我們邁出第一步」,這是邁向修和與寬恕的一步。請您談談如何邁出這第一步呢?

答:邁出第一步是一種渴望,是一項生活抉擇。誰邁出第一步,意味著他決定離開舒適的環境,懷著信德和希望踏上通往未來的道路。哥倫比亞應該邁出第一步,把暴力和不義的狀況丟在身後,祈願人人與耶穌基督修好,重新建設一個新的國家。

問:考慮到拉丁美洲多個區域發生暴力事件,尤其是委內瑞拉。您認為,這次具有和平與修和意義的訪問對整個拉丁美洲會有什麼重要影響?

答:這是一段恩寵的時刻,是天主的一份禮物,好使我們拉丁美洲人民重新活出我們所領受的如珍寶般的信德。我們同時也應該把尋求正義、尋求修和、關注公共益處的想法付諸於行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的希望克勝世界的悲劇

恭讀默示錄

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看,我已更新了一切。」又說:「你寫下來!因為這些話都是可信而真實的。」他又給我說:「已完成了!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元始和終末。我要把生命的水白白地賜給口渴的人喝。勝利者必要承受這些福分:我要作他的天主,他要作我的兒子。」

2017年8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基督徒不應愁眉苦臉,而要朝氣蓬勃,做個不知疲倦的夢想耕耘者。教宗的系列要理講授繼續以基督徒希望為主題,當天他的反省圍繞《默示錄》中的這句話展開:「看,我已更新了一切。(默21:5)」

教宗強調:「實際上,基督徒希望的基礎是相信那創造新意的天主。我們的天主是令人驚訝的天主。低著頭走路、不抬頭看遠方的人不是基督徒;這種人如豬一樣,始終低著頭,似乎我們的路到此結束,我們的旅程僅在咫尺之間,似乎我們的生命沒有任何目的地和靠岸之處,我們被迫漫無目的飄蕩。《默示錄》則表明,信徒的終極視野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一個巨大的帳幕,天主在其中接納人,與人住在一起。祂要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默21:4)」

教宗勉勵大家不要以抽象的方式默想這句聖言,而要先讀一讀這幾天的新聞報導。報紙和電視新聞報導了很多悲傷的消息,人們很可能已經習以為常的消息,例如孩子們受驚嚇的面容,或母親們的哭泣。教宗特別提及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巴塞羅那的悲劇。

教宗指出:「有人會說生命就是這樣。然而,有一位父親為祂的子女流了數不盡寵愛的眼淚,有一位父親等待著安慰我們,為我們預備一個不同的未來。這就是基督徒希望的偉大視野。天主創造我們,因為祂要我們幸福;祂為救贖我們而勞作,所以死亡和仇恨不能最終決定人的生命。因此,做基督徒意味著要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視野。有些人認為生命是一種慢性衰竭,喜悅只是過客,生命沒有意義。對基督徒而言卻並非如此,基督徒相信遠方有一顆始終發光的太陽,更美好的日子必將來到。」

教宗邀請眾人在心中反思:「我是一個春天的人呢,還是一個秋天的人?是等待開花結果、期待太陽,即耶穌的人呢,還是一個整天耷拉著頭、愁眉苦臉,一如我多次說過的,滿臉愁容的人?生活免不了會有問題、戰爭、疾病,但惡終將被消滅,而耶穌從現在起就安慰我們,等待著把我們引入天主與人同住的大帳幕。在那一刻,我們會高興地發現什麼都沒有丟,微笑存留,哭泣仍在。不僅如此,人們不再悲傷,因為在那一刻天主將宣布祂最後的祝福語:『看,我已更新了一切!』在那一天,我們將熱淚盈眶,但那是喜極而泣。」

此外,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旅遊小島伊斯基亞(Ischia)在8月21日晚發生4級地震,造成2人死亡,42人受傷,2600人無家可歸。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表示:「我特別念及週一晚在伊斯基亞島遭遇地震的每個人,向他們表達熱切的關懷。讓我們為亡者、傷者、他們的親人,以及失去家園的人祈禱。」

另外,在琴斯托霍瓦聖母像加冕300週年之際,教宗也特別向波蘭朝聖者問候說:「過幾天,這週六和主日,你們中許多人將親自或在精神上聚集在所謂的『波蘭加納』,你們的光明山全國朝聖地,慶祝琴斯托霍瓦童貞聖母瑪利亞瞻禮和她的神恩聖像加冕300週年。在你們母親和皇后的面前,你們要認真聆聽她的話:『無論耶穌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若2:5)。願琴斯托霍瓦聖母引導你們每個人培養良知,安排個人及家庭生活,建築社會與國家的未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加拿大蒙特利爾教區為尋求庇護者提供住宿及法律援助

教宗方濟各在第104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中提出接納和融入的兩大重點。移民現象已遍及世界各地;以美洲為例,數百萬人橫跨墨西哥,試圖前往美國或加拿大尋求更好的未來。加拿大教會在接納移民方面付出了不少心力。

加拿大蒙特利爾總教區接納難民部門負責人梅內根(Fanny Ménéghin)女士在教宗公布下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翌日8月22日,向梵蒂岡電台講述該教區的現況說:「我們從今年1月開始陪伴尋求庇護者,為他們提供住宿和法律援助等。蒙特利爾教區這裡有個海地人的團體,儘管他們人數眾多,但政府必須核實他們的難民身分是否確實得到承認。」

「此外,蒙特利爾教區今年9月將開放一間堂區神父寓所來接待懷孕婦女和單親家庭,因為他們最為脆弱,而且這樣也能讓他們的子女就學。這些人可以在這裡工作,但最大的問題是等待居留證的時間會長達1至2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牧靈訪問秘魯的標誌和格言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8年1月18日至21日前往秘魯,牧靈訪問利馬(Lima)、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特魯希略(Trujillo)三座城市。在利馬總主教西普里亞尼(Juan Luis Cipriani Thorne)樞機8月初公布的一段視頻中,教宗曾籲請秘魯人「在希望的激勵下為團結效勞」。

秘魯主教在一份公告中解釋說,標誌意在表達教宗對秘魯人民的關懷以及在信德旅程中的陪伴,格言「因希望而團結」則表明這是眾人團結一心懷著希望所期待的節日。

標誌左側教宗方濟各面帶笑容的形象透過秘魯地圖的輪廓躍然而出,右側的格言被一雙紅色與黃色組成的手托起,雙手好似一對翅膀在為教宗的到訪祈禱、讚頌和喜悅。紅黃兩種顏色分別代表秘魯和梵蒂岡的國旗顏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牧靈訪問智利的標誌和格言

教宗方濟各2018年1月15日至18日牧靈訪問智利的標誌和格言已經公布。格言取自《若望福音》:「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若14:27)。

該國負責教宗訪問的籌委會發表公告解釋說:「人人熟知這句話,無論是天主教徒還是非天主教徒。教宗藉此訪問勉勵人們促進相遇的文化,營造一種有利於智利人民團結合一的氛圍。」

本次訪問的標誌包含了教宗訪問的三個核心要素:十字架、教宗簽名和智利地圖。黃白兩色代表梵蒂岡國旗,「2018智利」的字樣取用紅色和藍色,代表智利國旗。籌委會的公告還強調,標誌並非出自某個人,而是多位設計師、傳媒人士、神父和平信徒共同努力的結果。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賈彥文榮休總主教安息主懷,享年92歲

台灣時間2017年8月22日,可敬的賈彥文總主教於早上7時40分在台灣花蓮逝世,享年92歲。根據花蓮教區黃兆明主教在臉書上的公布,賈彥文總主教是安祥地回歸父家,黃主教懇請大家為賈總主教的安息祈禱。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第104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簡介

2017年8月21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下屆第104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教宗提出「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這4個以教會訓導為依據的動詞,把許多躲避戰爭的移民和難民的悲慘處境稱為「一個時代的徵兆」。下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將於明年2018年1月21日舉行。

教宗首先提到教會關懷移民與難民的兩個事件:一個是在他牧職之初前往蘭佩杜薩(Lampedusa)島的訪問;另一個是成立由他親自領導的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每個外鄉人敲我們的家門都是一次我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時機」(參閲:瑪24:35,43)。

教宗然後解釋文告中的四個動詞:

一、「接納」移民和難民

教宗強調,急需向移民和難民提供更充足的機會,使他們能安全及合法地進入目的地國家。此外,也應簡化給予人道主義簽證”的程序,鼓勵家庭團聚,以及為較脆弱的難民開通人道走廊。

教宗批評,移民和難民被集體驅逐出境的作法,尤其不贊成將他們驅趕到那些基本人權無法得到保障的國家。教宗重申,以人為核心的原則催促我們把人的安全置於國家安全之上。以每個人基本尊嚴的名義,應該對那些未經准許進入一國領土的人努力選擇不同於拘留的解決方案。

二、「保護」移民和難民

教宗指出,這種「保護」應從移民自己的祖國開始,包括為他們提供訊息和證件,而且也應延續到移民地。接納國應重視移民的才幹和能力,讓他們有流動的自由和工作機會。

此外,也應重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他們擁有就學並與家人一起生活,以及免於各種形式的拘留的權利。應尊重人擁有一個國籍的普世權利,而且應承認這項權利,最好在所有兒童出生時就授予證書。針對不少移民無國籍的困境,應能藉著一項符合國際法的法律予以解決。

三、讓移民得到「發展」

教宗表明,「發展」意味著所有移民都具備一個人能自我實現的條件。因此,應讓移民進入社會-勞動環境。教宗讚許不少國家在國際合作上作出的努力,同時希望在分配這些援助時也顧及那些接收大量難民和移民的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四、幫助移民「融入」社會

教宗強調,「融入」並非一種同化,取消或忘卻自己的文化認同。它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能透過不受經濟和語言條件限制而提供的國籍予以加速。我們應促進相遇的文化,天主教會樂於在這方面親力親為。

教宗最後指出,為達到預期的結果,政治團體和公民社會的貢獻不可或缺。政治領袖應具體落實近期在聯合國總部簽署的關於難民和移民的《全球契約》(Global Compacts)。今後幾個月將是以實際行動貫徹「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這四個行動的最佳時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世界家庭會議2018倒數一年熱身活動

2017年8月21日,愛爾蘭教會在諾克(Knock)聖母朝聖地為下屆世界家庭會議舉辦熱身活動,並公布最後一年準備階段的路線圖。都柏林馬丁(Diarmuid Martin)總主教和世界家庭會議祕書長巴特利特(Timothy Bartlett)神父將解釋有關的活動及內容。下屆世界家庭會議將於2018年8月21日至26日在都柏林舉行,主題是「家庭的福音:世界的喜樂」。

來自愛爾蘭各地的眾多家庭將齊聚諾克聖母朝聖地,見證下屆世界家庭會議倒數一年的重要時刻,沉浸在祈禱、交談與闔家同樂的氣氛中。與會家庭將能討論許多具體又實際的問題,諸如巴特利特神父的講習班主題:「手機不離身:我們是否能使科技更有益於家庭?」

當天的高潮時刻是馬丁總主教與全愛爾蘭主教和神長們共祭的彌撒。世界家庭會議的網站指出,馬丁總主教講道的重點將是「當碗盤飛來飛去時:教宗方濟各談論家庭生活的喜樂與挑戰」。在這台彌撒中,世界家庭會議象徵物聖家畫像將亮相,並展開在愛爾蘭各教區的巡迴朝聖,會議官方祈禱文也將公諸於世。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