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 在餐桌上, 你所關注的是手機還是親人?

教宗方濟各11月11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指出:在我們的時代存在太多的封閉與情意不相通,恢復家庭共聚的經驗極其重要。共聚不能買賣,是一種有待父母與子女培養的分享態度,它能夠讓人對弱勢群體更加慷慨。

家庭和睦或不合都體現在餐桌上。一家人是否聚在一起吃飯,父親是否更喜歡面對他的子女而不是電視機,子女是否更喜歡注視媽媽爸爸而不是平板電腦。這是準確測量家庭關係是否健康的「溫度計」。

教宗當天的要理講授以「家庭歡樂」為主題,他向信眾解釋說,「若一個家庭幾乎從不一起吃飯,或者吃飯時互不交談,只是看電視或智能手機,這個家庭就『缺乏了家的感覺』。當子女在餐桌上沉迷於電腦或手機,不在意別人說什麼時,這將不再是一個家庭,而是一間旅館。我們應該設法恢復家庭的共聚,在吃飯時互相傾訴與聆聽。不要一片死寂,那種死寂不是隱修院的靜默,而是自私的無聲: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事,要麼電視,要麼電腦,互相不交談。不,我們不要這樣的死氣沉沉。讓我們恢復家庭的共聚,使之與時俱進」。教宗譴責道,現時代已經貶低了共聚的概念。「它似乎成了一個可以買賣的事物」。

general-audience-1220x686

與此同時,糧食也「不再象徵財富的公平分享,不能抵達那些缺乏麵包和關愛的人」。教宗說:「在富裕國家,我們被誘導去消耗過多糧食,然後再為過度消耗採取補救措施。這種荒謬的『生意』使我們不再關注真正的饑餓,身體和精神上的饑餓。當家庭共聚消失時,自私將會出現,每個人只關心自己的事。很多時候,廣告把共聚降低為下午茶的慵懶和甜品的欲望。而與此同時,卻有太多的弟兄姐妹吃不到飯。這是一種羞恥,你不覺得有些慚愧嗎?」

相反地,「我們都知道」,那擁有共聚「特殊聖召」的是基督宗教。教宗指出,這就是耶穌在「最後晚餐」留下的「精神遺產」,濃縮為「紀念祂犧牲的舉動」。「主耶穌為眾人掰開了祂的身體,傾流了祂的血。真的,任何分裂都無法抵擋這共融的獻祭;只有虛偽、與罪同流合汙的態度能將它排除在外。任何隔閡也無法抵擋這脆弱不堪的掰開之餅和傾流之酒,即主耶穌唯一身體的聖事所具有的威力」。

從這楷模引出了最美麗的家庭「聖像」,一家人圍在「家庭祭台」前分享生活體驗的情景。教宗指出,「家庭美德的記憶有助於我們理解,我們本身已經認識且仍在認識的奇跡,就是當一位母親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也對其他人的孩子給予關注和關切、照料與呵護時將會發生的奇跡。再者,我們清楚知道,一個民族中的父親們若能時刻準備投入保護眾人子女的行動,因為他們把眾人的子女們視為一項共同的財富,並樂意且自豪地這樣做;這個民族將會多麼地強大」。

教宗最後說,從基督徒的視角看,我們可以說「家庭是參與感恩祭的『家』,因為家庭把自己的共聚經驗帶入感恩祭,家庭向普世共聚的恩寵開放」,接納天主對「這存在太多封閉與隔閡」的世界的恩寵。

「是的,家庭教會的感恩祭,有能力把共聚與相互友善的活性酵母歸還給團體,是一所不怕衝突的人性包容的學校!任何一位弱小者、孤兒、脆弱者、無自衛能力者,受傷和絕望、沮喪和被遺棄的人,都能從家庭感恩祭的共聚中獲得滋養,恢復精神,受到保護和接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我渴望一個給予理解、陪伴和愛撫的教會

「我夢想一個親近子民、不貪圖權力,勇於接受聖神引領的意大利教會」。教宗方濟各11月10日在第五屆意大利全國教務大會上如此表示。

當天上午,教宗在普拉托的牧靈訪問結束後,乘直升機抵達佛羅倫薩「路易吉·里多爾菲」體育場,受到當地總主教和政府官員的歡迎。之後,教宗乘車來到聖若翰洗禮大殿,在佛羅倫薩城市旌旗的飄舞和古號的奏樂下參觀了聖堂,並瞻仰馬克·夏卡爾所繪的《白苦像》。這幅聖像原本在佛羅倫薩斯特羅奇宮(Palazzo Strozzi)展出。隨後,教宗步行來到與洗禮堂相鄰的聖母百花主教座堂,面對參加第五屆意大利全國教務大會的2500名與會者,發表了長篇主題講話。

教宗首先從主教座堂內所繪的「公審判」壁畫談起。教宗說,天主派遣祂的聖子來,並不是為了譴責世界,而是為了藉著聖子使世界得救。我們也蒙召自謙自卑,「空虛自己」,像十字架上的主耶穌那樣。若不然,「我們將絲毫不能理解基督的人文主義;我們的言談或許精彩、博學、文雅,卻不是信德的言論,而是空洞的響聲」。

教宗進而談到「耶穌基督內的新人文主義」,也就是聖保祿宗徒向斐理伯人所說的「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教宗指出其中的三種心情:謙卑、無私和真福。教宗解釋說,第一種心情要求我們別「貪圖保住自己的榮耀、身份和影響力」。我們要有顆無私之心,因為「我們的心靈若是富裕的,若過於自滿,就不再有天主的位置」。因此,我們不要自我封閉,停留在「那給予我們虛假保護的結構中,那將我們變為不義判官的法規中,以及讓我們感到心安的習慣中」。

教宗繼續說:「我們的責任是努力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並為之奮鬥。我們的信德因著聖神的推動力而革新。因此,我們應該順從這股推動力,好能走出自我,成為符合耶穌福音精神的人」。

關於「真福的心情」教宗表示,「基督徒是有福的,因為他擁有福音的喜樂。主耶穌藉著真福八端為我們指明道路。我們人類若走真福的道路,就能抵達最人性和神聖的真幸福」。教宗也強調,對於偉大的聖人而言,走真福之路也意味著遭受「屈辱和貧困」。

教宗然後勉勵與會者,指明教會不可貪圖權力,卻要由聖神來指引;牧人永遠不能與子民脫節,並且要勇敢地與眾人對話。關於牧人和羊群的關係,教宗特別舉例說道:「最近我閱讀了一位主教的故事。有一次,他在高峰時段乘坐地鐵,車廂裡人多得使他不知道應該把手扶在哪裡。他被擠得東倒西歪,不得不靠在他人身上,好使自己不跌倒。這時他明白了,能讓一個主教站穩腳的,除了祈禱之外就是他的子民。任何事、任何人都奪不走你們得到子民支持時所獲得的喜悅」。

教宗特別向青年人說了一番鼓勵的話:「我們不要害怕對話,相反地,正是討論與批評才能幫助我們保持神學,不使它變為意識形態」。你們還要牢記,「最佳的對話方式不是說話和討論,而是一同做某件事,一同建設和實現計劃。不是單獨做,光在天主教徒的圈子裡做,而是與每位善心人士合作。我勉勵你們做意大利的建設者,為更美好的意大利貢獻心力。不要從陽台上看生活,而要落實行動,在社會和政治對話中有所作為。你們的信仰的雙手應當伸向天空,但其前提條件是它們所建造的城市必須建立在以天主之愛為本的關係上。這樣,你們就能自由地接受今日挑戰,經歷改革與變遷。」

最後,教宗對意大利教會提出了他的冀望:「我喜歡一個不只是安分守己的意大利教會,總是與被丟棄、被遺忘和不完美的人走得越來越近。我渴望一個喜歡擁有母親面容,能夠給予理解、陪伴和愛撫的教會。你們也要夢想這樣的教會,並且要相信她,自由地更新她」。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訪問普拉托: 人人應有尊嚴的工作,打擊剝削勞工的毒瘤

教宗方濟各11月10日牧靈訪問意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大區。他在首站普拉托(Prato)強調,必須打擊剝削勞工的毒瘤和違法行為的毒液,親近社會各種極為脆弱的群體,包括窮人、移民和家庭。

教宗方濟各早上8點來到普拉托聖斯德望主教座堂,沿途歡迎他的橫幅標語有意大利文也有中文。普拉托是著名的紡織城,也是不同種族和睦共處的實驗場。教宗表明,他這次是以「朝聖者」的身份前來訪問。教宗的聲音迴盪在主教座堂前,廣場上的2萬名群眾豎耳靜聽他的一言一語。他們當中有許多華人,也有烏克蘭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巴基斯坦人、尼日利亞人和菲律賓人。

教宗說道:「你們為了讓每一個人確實融入團體,抵拒冷漠文化和丟棄文化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對此表達感謝。在充滿不確定和恐懼的時代,你們支持最弱小者和家庭的舉措值得嘉許。當你們奮力尋求融合的最佳具體機會時,別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在看似難以共處的情況下,切莫放棄。你們要時常受到真正親近他人的渴望所激勵。」

教宗接著談論有尊嚴的工作說:「每個人的神聖性要求人人得到尊重、接納和有尊嚴的工作。」教宗提起「兩年前在普拉托工業區的一場大火中,有5名華人男性和2名華人女性喪生。他們不論工作或住宿都在同一棟廠房內,宿舍是用紙板和石膏隔成的一個狹小空間。這是一個剝削和罔顧人命的生活條件所造成的悲慘事件,這不是個有尊嚴的工作!各個團體必須徹底打擊貪腐的毒瘤、剝削人和勞工的毒瘤以及違法行為的毒液,孜孜不倦地為真理和正義奮鬥」。

教宗勉勵眾人為一個「更正義、更誠實」的社會奮鬥,因為「在謊言編織而成或缺乏透明度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好的事物得以建立起來」。教宗還鼓勵青年「絕不可陷入悲觀和聽天由命的心態」,期許教會「走出去,秉持煥然一新的傳教熱忱,搭建希望的帳幕,在那裡接納受傷和對生活失望透頂的人」。

教宗強調:「我們蒙召走出去,接近我們時代的男男女女。走出去當然意味著冒險,但沒有危險哪來信德。一份獨善其身、足不出戶的信德並不忠於上主的邀請。上主召叫祂的門徒採取行動,親身參與,毫不害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在佛羅倫斯主持彌撒: 真正的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

blog_1447192803

11月1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佛羅倫斯「弗蘭基」市政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從而結束他在普拉托和佛羅倫薩的一天訪問活動。教宗強調基督徒絕不可脫離群眾,而要有勇氣逆流而上,宣講天主的慈悲;真正的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

彌撒福音記述耶穌問祂的門徒們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們說人子是誰?」另一個是「你們說我是誰?」(瑪16:13,15)。關於第一個提問,教宗指出,耶穌想知道人們的想法並不是為滿足他們的欲望,而是為與他們交流。因此,與現實保持健康的接觸,知道人們生活上的喜樂與痛苦,是能幫助他們並與他們交流的唯一方式。倘若觸摸他們日常生活的經歷,他們就能聼進對方的話語。

教宗說:「當天主打算與我們交談時,祂便降生成人。耶穌的門徒們絕不可忘記自己是從哪裡蒙受召選的,他們是在人群中蒙召;絕不可陷入脫離群眾的誘惑,好似人們怎麽想及怎麽生活與自己無關,而且也不重要。」

關於耶穌問門徒們的第二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教宗表示,這個問題今天仍然在我們心中迴盪著,它為我們的身份認同及使命至關重要。唯有認識耶穌和祂的真理,我們才能注視人性狀況的真理,才能為使社會充滿人性化作出貢獻。

教宗指出西滿對耶穌這個提問的回答:「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6)。教宗說:「這個回答涵蓋了伯多祿的全部使命,就是要守護和宣講信德的真理,維護和推動各基督信仰教會的共融,保持教會的紀律。」

「今天,我們的喜樂是分享這信德並共同回答上主耶穌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我們的喜樂也是逆流而上,超越時下見解,在耶穌身上認出天主的臨在。天主子受父的派遣來到世上,成為救贖人類的途徑。西滿伯多祿的信仰宣誓也是我們的信仰宣誓。這信仰宣誓不僅是我們得救的依據,也是實現救恩及通往這目標的道路。」

談到救恩奧跡,教宗強調了天主的慈悲。

他說:「在人的缺乏理解、罪過和苦難面前,天主無意投降,祂自我奉獻,甚至成為人,在人的具體境況中與每個人相遇。西滿伯多祿就是在耶穌的面容上認出天主的這慈悲大愛。我們也蒙召在上主臨在於我們當中的多種形式中認出祂的面容,在基督的聖言及聖事、兄弟共融、不分彼此的愛,以及窮人身上認出祂的面容。」

教宗指出,天主與人不是兩個對立的極端,而總是彼此尋找,因為天主在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肖像,人只有注視天主才能認出自己。這是真正的智慧。

當天是聖師良一世教宗紀念日,這位聖人在佛羅倫斯所屬的托斯卡納行政區出生。教宗稱聖師良一世是有真正智慧的人,他提醒我們,智慧若不與基督及服事教會緊密相聯,就不是真智慧。

最後,教宗表示,說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並非沒有道理。佛羅倫斯在它最有創意的時代為人文主義作了見證,但願這份遺產為這座城市和整個意大利結出新人文主義的碩果。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十一月十一日: 聖瑪爾定‧都爾 主教 紀念日

十一月十一日:聖瑪爾定‧都爾(台新譯:都爾聖瑪定) 主教 紀念日
Memorial of St. Martin of Tours, Bishop

聖馬爾定(St. Martin of Tours)於公元316年左右生於位於現時匈牙利的潘諾尼亞(Pannonia),雙親是教外人,父親鼓勵他度軍旅生涯。馬爾定少年時與基督福音相遇,後來逐漸克服種種困難,加入了望教者團體,準備接受聖洗。大約二十歲時領受了聖洗。由於還必須留在軍中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因此他開始在軍中為他的新生活作證:他尊重每個人,諒解每個人,對待他的僕役猶如兄弟,避免庸俗的娛樂。

馬爾定退役後,前往法國普瓦捷(Poitiers),投靠那裡的主教聖依拉略(St. Hilarion)。這位主教後來祝聖他為執事和司鐸。然而馬爾定卻嚮往隱修生活,於是和幾位徒弟在利居熱(Liguge)創立了歐洲最古老的隱修院。大約十年後,圖爾地方缺乏主教,因此教友們公推馬爾定為主教。從那時起,馬爾定開始專心致力於在各鄉村傳播福音的工作,同時培育神職人員。

即使許多聖跡都被歸功於聖馬爾定的轉禱,但最為人所樂道的還是聖人的一項愛德行為。當他還是青年軍人時,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被冷天凍得僵硬發抖的窮人,他於是抽出自己的佩劍,把身上披的外袍割成兩半,將一半送給那個窮人。那天晚上,他在夢中看到耶穌微笑顯現給他,身上穿的竟是他割開給的那件外袍。

聖馬爾定的愛德行為和耶穌行增餅增魚的奇跡,是同樣的邏輯。耶穌行奇蹟飽飫饑餓的人,尤其是使自己在聖體聖事內作為人類的食糧,成為天主的愛的最高表現,這是分享的邏輯,是真正表現對別人的愛。求聖馬爾定幫助我們瞭解到只有透過共同的分享,才有可能面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挑戰,也就是建立世界的和平與正義,使人人都能夠度尊嚴的生活。

371年,法國都爾(Tours)主教利多留斯(Lidorius)過世,瑪爾定因為身為隱修院領導者而聲名遠播,因此被都爾城的市民請求擔任他們的主教。相傳他原先不願意擔任此職,於是在附近的鵝舍躲了起來;但是他身旁幾隻不識趣的鵝卻在他躲避市民時叫了起來,害他被市民們找到行蹤不得已成為都爾主教。

瑪爾定鵝

聖馬爾定主教於 397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80多歲。他的遺體存放在法國都爾聖馬爾定大殿(Basilica of St. Martin of Tours),位於巴黎西南約300公里。除了天主教會外,正教會、聖公會和信義宗也敬奉這窮人之父。每年11月11日,羅馬天主教會慶祝聖馬爾定之紀念日。在這天,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德國和奧地利一些地區也慶祝聖瑪爾定節(St. Martin’s Day),有紙燈籠遊行,由打扮似聖馬爾定的人騎在馬上帶領,兒童一起唱有關聖馬爾定的歌曲。「瑪爾定鵝」成為聖瑪爾定節的代表性應景食物。

讓我們效法聖馬爾定,做愛德的福音的慷慨見證。聖馬爾定,為我等祈!

 

綜合:教宗本篤十六世 2007年11月11日三鐘經前講話、維基

教宗三鐘經: 真正的愛德不是施捨我們剩餘的

日前梵蒂岡機密文件被盜,其內容亦被公布在最近出版的兩本新書上。對此,教宗方濟各於11月8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表示:「我向你們保證,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絕對不會令我放棄我和我的合作者在你們的支持下正在推進的改革工作」。偷竊這些文件是「重罪」,「是應受譴責的無益行為」。

教宗方濟各的直言和坦率,贏得聖伯多祿廣場上信友們持續不斷的熱烈掌聲。教宗說:「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因最近有關梵蒂岡機密文件被盜竊和公布的消息感到不安。對此我首先想告訴你們,盜竊那些文件是重罪,是應受譴責且毫無助益的行為。我本人已要求對它進行研究,我和我的合作者們已經對文件內容非常清楚,並採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已經有了成果,甚至是看得見的成果。」

教宗繼續說:「我向你們保證,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絕對不會令我放棄我和我的合作者在你們的支持下正在推進的改革工作。是的,這需要得到全體教會的支持,因為教會的更新得益於祈禱和每位受洗者每日的聖德。因此,我感謝你們,請你們繼續為教宗和教會祈禱,不要心煩意亂,卻要懷著信賴和希望繼續前行」。

在誦念三鐘經前,教宗像往常那樣講解了主日福音。當天他談到那位把自己賴以生存的一切都投入聖殿奉獻箱的窮寡婦和法學士之間的區別。教宗說,法學士「在公眾面前趾高氣揚」,私底下卻「吞食寡婦的家產。即使在今天依然存在採取這種態度的危險。比方說,祈禱卻行不義,因為我們不能恭敬天主卻又傷害窮人。又或者,我們口說愛天主,實則把自己的虛榮和收益置於天主之前」。

教宗繼續說,「今天耶穌還告訴我們,判斷的標準不是數量,而是圓滿。數量和圓滿之間有所不同。你可以擁有許多財富,但依舊空虛,因為你的心靈內沒有圓滿。這個星期你們要想想數量和圓滿之間有什麼區別。這不是一個錢包的問題,而是心靈的問題。『全心』愛天主,意味著信賴祂及祂的旨意,並藉著不求回報地幫助貧困弟兄而為祂服務」。

教宗然後用一個家庭的具體實例來闡述信德的真理,這是他還在阿根廷時在自己教區內的一個家庭。有一天,這家人圍在桌前吃肉排時來了一個饑餓的乞丐。母親詢問她的三個孩子打算怎麼做,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要求他們的媽媽給窮人吃的東西。於是,這位母親拿起刀叉,將每個人盤中的肉排切下一半。孩子們說:「噢,不,媽媽,不!這樣不行!從冰箱裡拿吧」。母親答道:「不,我們就用它們做三個夾心麵包」。教宗說:「孩子們明白了真正的愛德不是施捨我們剩餘的,而是出於我們所需要的。我們蒙召奉獻自己所需要的時間,而非剩餘的時間;我們蒙召立刻且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才華,而不是先將才華用於實現個人和小團體的目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祝聖羅馬教區新主教:主教職務不是一項榮譽,而是服務

教宗方濟各11月9日,拉特朗大殿奉獻日下午前往羅馬市區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彌撒聖祭,祝聖羅馬教區司鐸安傑洛·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為主教。德多納蒂斯神父去年四旬期曾為教宗和教廷神長作避靜講道,主題是「淨化心靈」。今年9月14日他獲教宗任命為羅馬教區輔理主教。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強調永恒的大司祭耶穌基督臨在於主教及他們的司鐸當中。教宗說:「基督藉著主教的牧職不斷宣講救恩的福音,以信德聖事聖化信徒;基督藉著主教的父親身份增進祂奧體教會的新肢體;基督藉著主教的智慧和謹慎,在塵世的旅途中領導天主子民走向永恒的幸福」。

接著,教宗語重心長地指明,主教職務不是一項榮譽,而是一項服務,因為在主教的職務中服務比治理更為重要。根據基督的訓令:「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路廿二26)。

教宗叮囑新主教說:「你要在託付給你的教會中做基督奧跡忠實的守護者和分施者。天主父立你為祂的家庭的家長,你就要永遠效法基督善牧。基督認識自己的羊群,祂的羊群也認識祂,祂毫不遲疑地為羊群捨去性命。」

「你要以父親及弟兄般的愛,愛護天主託付給你的眾人:首先愛司鐸和執事,你牧職的合作者;你也要愛窮人、無自衛能力者,以及那些需要得到款待和幫助的人。你要勉勵信徒在使徒工作上合作,並樂於聆聽他們。」

「你要積極關注那些不屬於基督一牧一棧的人,因為他們也是在主内託付於你的弟兄姐妹。」

教宗最後向新主教表示:「你要切記,在以愛德維繫的教會中,你與主教團結合在一起。因此,你必須帶上整個教會的關懷,慷慨援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教會團體。你要懷著愛看守全體羊群,聖神把你放在羊群中是要你領導天主的教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十一月十日: 聖良一世 教宗聖師 紀念日


十一月十日:聖良一世 教宗、聖師 紀念日
Memorial of St. Leo the Great, Pope and Doctor of the Church

教宗大聖良一世(Pope St. Leo the Great)於 1754 年被本篤十四世冊封為教會的聖師。正如傳統在他的名字前所加的「大」字所代表的,聖良一世的確是給羅馬宗座帶來光榮的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教宗,在鞏固宗座的權力和名聲上貢獻良多。他是第一位羅馬主教以「良」(Leo)作名字,之後有十二位教宗跟隨他。他亦是首位教宗的講道能傳留後世,這些講道都是當年他於慶典中,對圍繞在他身邊的子民的講話。

聖良一世原籍杜西亞 (Tuscia) ,430 年左右成為羅馬教會的執事,之後在教會的地位日趨重要,以致 440 年,當時正統治西羅馬帝國的卡拉巴思迪亞 (Galla Placidia) ,邀請他到高盧(Gallia),以挽救該地所處的困局。然而教宗西思篤三世 — 其名字與聖母大殿那些瑰麗的鑲崁畫總是連在一起 — 卻於該年夏天辭世,良被選接替他,當良接獲這消息時,還在高盧進行他的和平調停工作。返回羅馬後,新教宗於440年9月29日被祝聖。從此開始他那超過二十年的教宗任期,可以肯定這是教會史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教宗任期。當他於461年11月10日去世時,人們把他的遺體葬在聖伯多祿墓旁。其遺髑今日仍保存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其中一處祭台中。

教宗說服亞狄拉停止侵略

教宗良真是生逢亂世,蠻族的不斷入侵,西羅馬帝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加上長期存在著的社會危機,這一切都促使羅馬主教,在民生和政治方面,要擔當起重要的角色,就如在一個半世紀後,更明顯地發生在大額我略的教宗任期內一樣。這一切當然也大大提升了羅馬宗座的重要性和聲望。在教宗良的生平中,有一事尤其為人所稱道,這要回到 452 年,教宗於曼多化城 (Mantova),與一個羅馬特使團一起,會見烏里族(Unni) 的首領亞狄拉 (Attila) ,並說服他停止其侵略行動,讓義大利半島其他地方,得以逃過一劫。因為當時義大利的東北部已被亞狄拉入侵,可以說哀鴻遍野。這麼重要的事件當然很快便被記入史冊,成為教宗良的和平調停行動的一個特徵。三年後,455 年,同樣的事件再發生,這次入侵的是圳佘里高的凡達爾蠻族尹達利人。雖然這次教宗良的遊說行動沒有成功,未能阻止尹達利人入侵羅馬,但他的勇氣已讓人佩服不巳。455 年春天,尹達利人來到羅馬的城門外,開始進攻這個全無抵抗能力的城市,結果羅馬被搶掠了兩個星期。最後,教宗良只由他的神職培伴著,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前去見入侵者,要求他停止其劫殺行動。教宗此舉至少讓羅馬城避過被焚的厄運,而當時城中庇護著部份受驚嚇的羅馬市民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及聖若望三座大殿,亦得以逃過一場恐怖的劫掠,保存下來。

今日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有關教宗良所做過的事,首先要多得他留下來的那些美麗動人的講道,這些講道幾乎有一百篇,全部以簡明優美的拉丁文寫成;其次是他的書信,大約有一百五十封。這些作品不但讓我們看到這位教宗,如何透過不斷的教誨和書信往還,在愛德中為真理服務的偉大的一生,也展現出他的神學家和牧者的身份。在他的信友和羅馬市民的不斷推動下,及與其他不同教會的交往和扶助他們的所需中,對羅馬主教的首席權這問題,教宗良一直是個永不言倦的支持者和推廣人,視自己為伯多祿宗徒的真正繼承者:關於這一點,當年很多參與加采東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alcedon) 的主教,大部份屬東方教會,都顯示他們出有此共識。

451 年召開,共有三百五十位主教出席的加采東大公會議,在當時來說,是教會歷來所舉行的最重要的一次大公會議。加采東代表的,是在它之前所舉行的三次大公會議,即 325 年的尼西亞、381 年的君士旦丁堡和 431 年的厄弗所,所討論的基督學問題的一個穩固終點。事實上,這四個總結古代教會的信仰的大公會議,在下一世紀,即第六世紀,已被喻為四福音,即如教宗大額我略在他一封著名的信中所肯定的,他說:「要接受和尊敬這四個大公會議,一如尊敬那四部神聖的福音書一樣」。原因是,額我略繼續解釋:「這四個大公會議就有如一塊四方型大石,神聖的信仰的結構在它上面建築起來」 。而加采東大公會議,透過否定艾烏狄奇(Eutiche)不承認天主子有真正人性這異端,確認在天主子的獨一位格中,天主性和人性,不相混淆、不相分離地互相結合。

教宗良曾在一份致君士旦丁堡的主教的重要教義文獻,即一般所稱的《致華韋安文》中,確定有關耶穌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這端教義,在加采東大公會議中,大會也宣讀了該文獻,並獲與會的全體主教歡呼讚成。關於這事,大公會議的記錄如此報道,大會的神長都一致異口同聲宣稱:「伯多祿藉著良的口講了話」。在那個由於基督論問題引發的激烈爭辯的年代,良一世曾多次介入,但特別是這一次,最能清楚顯示出,教宗是如何迫切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伯多祿繼承人所肩負的不同責任。他所擔當的角色,在教會中是獨一的,因為正如良自己在他其中一篇講道中所說:「一切要傳給所有宗徒的,都託付給一位宗徒」。因此,不論在何處,西方也好,東方也好,身為教宗,要懂得在不同情況下,謹慎地、同時堅定和明智地、透過自己的書信和特使,作出介入。如此一來,可以讓大家見到,為了能夠有效地為基督唯一的教會的最大特性 — 共融 — 服務,無論是以前,或是今日,羅馬首席權永遠不可或缺。

對外教人或對基督徒來說,那時羅馬實在是活於水深火熱中,教宗良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處的歷史時刻和經歷的階段,有別於外教人訴諸謎信和摩尼派的行動,他懂得透過自己的牧民工作和講道,守護在羅馬市民和信友身旁。為一個不但飽受饑荒、不義和貧窮所摧殘,還要承受從四方八面湧到的難民的羅馬,提供愛德服務。把禮儀帶入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他把辨別一年四季更替的「四季齋期」中的禁食,和愛德工作及哀矜捐獻結合起來。尤其是,大良一世教導他的信友 — 而他所說的話今日對我們依然有效 — 基督徒的禮儀並非對過去事件的記憶,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使一個不可見的現實可以有所行動。就像他在一篇解釋一年任何時期都要慶祝復活節的講道中所說 ,「我們所慶祝的不是一些已過去的事,而是一件發生在目前的事」。而所有這一切,都包括在一個嚴格規範著的計劃內,教宗良強調說,正如當日造物主為了賜給人生命,向著祂自己用地上的坭土造成的人噓了一口理性生命的氣,在原罪出現後,祂打發祂的兒子到世上來,透過一個充滿恩寵的新生命,恢復人所失落的尊嚴同時摧毀魔鬼的勢力。

這正是教宗大良一世透過他致加采東大公會議的信,在基督的奧蹟的教義上,所作的有效和實質的貢獻,之後再經加采東,向後世確認聖伯多祿於凱撒肋雅的斐理伯所說的。並與伯多祿一起,有如伯多祿一樣宣認說:「你是基督,生活的天主之子」。因此是天主也是人,「屬人類中的一個,只是不受罪的沾染」。正是在這基督論的信德的力量的支持下,教宗良成為和平與愛的攜帶者。他同時指給我們看:在信德中我們可以學會愛。因此,讓我們也學教宗大良一樣,相信真天主和真人的基督,並且每日都透過我們促進和平的行動及對近人的愛,實踐這信德。

大聖良一世,為我等祈!

 

來源: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3月5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要理講授)

 

十一月九日: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慶日

十一月九日: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慶日
Feast of the Dedication of St. John Lateran Basilica

「拉特朗大殿」(Lateran Basilica)是教宗作為羅馬主教的主教座堂,也是全球天主教會的母堂。拉特朗大殿的全名是「拉特朗至聖救主、聖若翰洗者、聖若望聖史總殿」(Archbasilica of the Most Holy Saviour and Sts. John the Baptist and the Evangelist in the Lateran),是羅馬四座「特級大殿」(major basilica)之一和全球七座「教宗大殿」(papal basilica)之一。

「拉特朗」是公元前四世紀一名羅馬護民官的名字,他在該處建築了一座宮殿,後來被君王沒收。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王將該地送給教宗米迪(Miltiades),之後教宗便遷移到那裡,興建了主教座堂。自此,羅馬主教一直在那裡居住,直至1309年教宗克萊孟五世(Clement V)前往到法國亞維農。1377年,當教宗回到羅馬時,宮殿已經殘缺不堪,所以教宗才最終遷往梵蒂岡定居,直至現時。

大殿最初於324年11月9日祝聖(奉獻),其後十世紀和十二世紀再被祝聖。十一月九日是「奉獻拉特朗大殿」的禮儀慶節,全球均以「慶日」(feast)之規格舉行,在大殿中則以「節日」(solemnity)的規格慶祝。若這天是主日,這慶日也會代替常年期主日的慶祝。

每位新教宗當選後,也會前往拉特朗大殿進行就職典禮。今天,教宗方濟各也專程前往這聖若望大殿,為祝聖羅馬聖瑪爾谷大殿主任司鐸成為羅馬教區輔理主教。

 

圖片:CNS

給慈悲一個閱讀空間

Candle

 

世界主教會議剛圓滿結束,慈悲聖年快將於12月8日,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日展開。在這段期待的時間,想到要為「慈悲」打開一個閱讀空間。

有一本書,它將教宗方濟各的推文世界,帶臻一個更深邃的牧靈革命,在短短的140個字母規限中,教宗突破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發出牧羊人對羊兒的召喚,簡而有力,直入人心。經作者用心編排的The Tweetable Pope ,呈現出教宗更新人心、領導教會的大愛、大智、大勇,「慈悲」那一章,為更深入認識慈悲打開了一扇窗。在此也為您選載一些教宗方濟各的推文,一同分享互勉。

31/10/2015 14:34

虛榮不僅使我們遠離天主,更使我們顯得荒唐可笑。

10/10/2015 15:26

工作重要,但休息也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休息的時間,特別在主日。

01/10/2015 11:20

我們的生命並非一場毫無目的的漫遊。我們有個明確的目標,就是天父的家。

12/09/2015 15:55

每請一次十字聖號,我們就更貼近天主聖三的偉大奧秘。

10/09/2015 15:56

我們每天都對天主說“謝謝”嗎?

04/09/2015 15:02

戰爭是一切貧困之母,是一頭獵食生命與靈魂的巨獸。

18/06/2015 14:44

窮人與地球的脆弱密切相關。

11/06/2015 14:31

在沒有工作的地方,也就沒有尊嚴。

更多…

而最新一期鹽與光雜誌經已出版,讀者可在網上閱覽,或透過捐助訂閱,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的福傳廣播事業。本期的中文內容,「慈悲」 – 不約而同的出現在我們的行政總監羅思家神父,及陳日君樞機專訪的篇幅中。而芝加哥的一個小故事 (見於第14頁之Holy Year of Mercy),慈悲在無聲中一直存在。

當然,福音就更猶如一片矯視鏡片,矯治心靈眼疾,喜見慈悲處處…

 

 

Madonna-Blog這是一份祝福,多於一份工作;
這是尋覓復尋覓,相遇再相遇的恩賜;
這是文字的錄像,記述一段有緩有頓的信仰旅程…

Madonna Lee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中文市場經理

 

資料來源:教宗推文

圖: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