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三鐘經: 獻出自己些微的能力 , 進入耶穌施予的邏輯

blog_1438019056

7月26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再次提到經受戰爭考驗的敍利亞人民,特別為兩年前遭綁架的耶穌會士保祿‧達洛利奧(Paolo Dall’Oglio)神父及所有衝突地區的人質獲釋放發出呼籲。教宗在兩位少年的協助下,在平板電腦上點擊報名表,第一個報名參加明年在克拉科夫舉行的世青節,以此舉動正式開啓報名程序,邀請青年踴躍參與。

教宗提到明年的世青節說:「在慈悲禧年慶祝世青節,從某種意義上就是慶祝青年的禧年,蒙召反省『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5:7)。我邀請全世界的青年,無論前往克拉科夫,還是在各自團體,都要善度這恩寵時刻。」

主日的彌撒福音敍述耶穌行增餅奇跡。

教宗強調:「這奇跡的實現是藉著治癒身心的天主慈悲的大能。門徒們用市場交易的邏輯來盤算,耶穌卻用施予來取代交易的邏輯。耶穌的舉止讓人預先看到祂在最後晚餐上的舉止,賦予祂的餅更真實的意義。」

「天主的餅就是耶穌自己。領受耶穌的聖體,我們就領受祂的生命,成為在天之父的子女並彼此成為兄弟姊妹;領受耶穌的聖體,我們就與真實生活和復活的耶穌相遇。領受聖體聖事意味著進入耶穌的思維方式,那白白賜予的邏輯,分享的邏輯。儘管我們貧乏,我們眾人卻都能獻出些許。『領聖體』也意味著從基督獲得恩寵,使我們能與其他人分享我們的所是及我們的所有。」

教宗繼續表示:「群眾被增餅的奇跡所打動,但耶穌賜予的恩典卻是使飢餓的人充滿生命。的確,耶穌不但解除人在物質上的飢渴,也解除更深層的飢渴,那對生命意義的飢渴,對天主的飢渴。教宗問道,面對許多人的痛苦、孤獨、貧窮和困境,“我們能做什麽?埋怨無濟於事,但我們能獻出那我們所僅有的。」

「我們肯定會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會有某些才華,一點能力。我們當中誰沒有自己的『五餅二魚』呢?我們大家都有!我們將這五餅二魚交給上主就足矣,世界上就會有多一點愛、和平、正義,尤其是喜樂。世界是多麽需要喜樂啊!天主能增加我們團結互助的微薄舉動,使我們能分享祂的恩典。」

教會於7月26日慶祝聖母的雙親,聖雅敬與聖婦亞納的慶日。教宗在這機會上特別向他所敬愛的祖父祖母們致意,感謝他們在家庭及為新一代人的珍貴臨在。 [Read more…]

里爾科樞機: 克拉科夫世青節將是全球性的青年禧年

blog_1438018148

距離2016年克拉科夫世青節開幕僅剩不到一年,聖座平信徒委員會主席里爾科(Stanisław Ryłko)樞機在此機會上發表公告表示,克拉科夫世青節將是全球性的青年禧年。繼1991年琴斯托霍瓦世青節後,波蘭將於2016年7月26日至31日在克拉科夫第二次舉行世青節。

里爾科樞機強調:「青年將受召反省慈悲是生命的理想,是我們信德可信度的標準」。樞機繼續說:「充滿希望和天主憐愛世上每個人的訊息應該從克拉科夫傳遍全世界。聖若望保祿二世2002年揭幕的天主慈悲朝聖地,即天主的慈悲使徒聖傅天娜(Faustina Kowalska)的朝聖地將是『青年禧年』的精神中心。」

樞機還指出,朝聖地還將設置一個規模巨大的「慈悲中心」,無數聽告解司鐸將為青年人提供以不同語言領受修和聖事的機會。此外,在舉行世青節閉幕式的「慈悲營地」還將安置一座標誌性的慈悲聖門,作為慈悲禧年的可見標記。7月30日週六在祈禱守夜禮開始之前,教宗將在一些青年的陪伴下穿過此聖門。7月31日閉幕彌撒結束後,教宗將把象徵基督帶來的慈悲之火的明燈授予來自五大洲的五對青年夫婦,並勉勵全世界的青年做天主慈悲的見證人和傳教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波蘭普世青年節官方網頁

教宗方濟各沉痛哀悼鮑姆樞機

blog_1438007880

美國籍樞機威廉‧韋克菲爾德‧鮑姆(William Wakefield Baum)於7月23日安息主懷,享年88歲。教宗方濟各為此表達沉痛哀悼,在一封發給華盛頓現任總主教烏爾樞機(Donald Wuerl)的唁電中,「以感激之情」追念已故樞機在斯普林菲爾德─開普吉拉多(Springfield-Cape Girardeau)和華盛頓這兩個教區的主教牧職工作,以及「他在聖座的長期服務」;鮑姆樞機生前在聖座先後擔任了聖座教育部部長和宗座聖赦院院長。 [Read more…]

波蘭世青節倒數一年 , 慈悲之門迎教宗

blog_1438005879

距離2016年波蘭克拉科夫世青節僅剩一年時間,世青節的巨型倒計時鐘於7月26日正式啟動。本屆世青節將於2016年7月26日至31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全世界至少2百萬名青年正在期待這場盛會。波蘭世青節將在教宗方濟各宣布的慈悲禧年中舉行,為教宗而言,這是慈悲的時期,是治癒創傷的有利時期,是天主慈愛的標記。這也是向所有人提供寬恕與修和途徑的時期。那麼,這場世青節將有何特別之處呢?梵蒂岡電台採訪了克拉科夫世青節籌委會秘書長額我略‧蘇霍多爾斯基神父(Gregorio Suchodolski),以下是訪問內容:

答 (蘇霍多爾斯基神父):我們希望這個在慈悲禧年中舉行的克拉科夫世青節能成為真正的青年禧年。我們正在積極準備中。我們已經安置好了三塊場地:首先是位於克拉科夫市中心一塊名為「布羅尼亞」的草坪,佔地45公頃,這裡將舉行三項重要活動:週二的開幕彌撒、週四的歡迎教宗禮、週五的公拜苦路。第二個場地與克拉科夫的兩個朝聖地有關:天主慈悲朝聖地和距離朝聖地一公里之外的若望保祿二世中心。這個中心仍在建設中,但明年將會交付使用。從週二至週五,我們將在那裡舉行為期四天、持續不斷的巡迴要理講授。希望每個註冊的青年和團體都能經過這裡,來到這兩個地方。我們將在朝聖地建造一座「慈悲之門」,並希望教宗方濟各也能像朝聖者那樣通過「慈悲之門」進入聖殿。在聖殿周圍我們將設置寬恕區域,以不同語言施行修和聖事。第三個場地面積最大,我們還在準備當中,它位於克拉科夫近郊,距離市中心12公里,被稱為「慈悲營地」。那裡將舉行兩項重要活動:週六的守夜禮和主日的彌撒聖祭。

問 (梵蒂岡電台):青年是如何準備自身心靈的呢?

答:早在數個月前我們就與波蘭青年開始了靈修之旅。今年我們正在策劃一個靈修活動,名為「心靈2.0」,項目的宗旨是深刻反省修和聖事和聖體聖事。每個波蘭教區都設立了世青節教區中心,這些中心不僅具有應對後勤問題的任務,還成立了專門負責培育的部門,每個月舉辦青年聚會。對我們而言,組織小組培育課程、建立真正的基督徒團體十分重要。

問:您認為波蘭世青節將有何特別之處呢?

答:特別之處在於聖若望保祿二世,因為他是世青節的發起人。克拉科夫是他的教區。他曾住在這裡,作為司鐸、主教和樞機在這裡服務。因此,追隨沃伊蒂瓦的腳步,無疑是對天主所賜的世青節恩典表達感激的標記。此外,我們要始終牢記克拉科夫是座慈悲之城,傅天娜修女曾在此生活、去世,這裡是她的朝聖地。我們希望大家在克拉科夫、在世青節中燃起心火,讓世界做好準備,以迎接主耶穌的最後來臨:這些是耶穌告訴傅天娜修女的話。

問:在準備過程中,青年對教宗方濟各的臨在有何期待呢?

答:最近我們看到了他在拉丁美洲的牧靈訪問。許多青年和失業者也將來到這裡(克拉科夫),帶來他們的脆弱、失望、失業以及難以成家的狀況。他們一定會大聲向教宗方濟各提出同樣的問題。願教宗方濟各能憑藉他的經驗和智慧作出回答,重新給予他們希望、未來生命的希望。我們也不要忘記,克拉科夫距離奧斯威茲集中營非常近,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我認為,源於體驗天主慈悲的希望訊息應該遍及全世界。事實上,今天的焦點已不在奧斯威茲,而在世界不同地方;有人因饑餓而死,有人因戰爭而受苦。今天仍在受苦的人需要得到希望和安慰的話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krakow2016.com/en/

亞美尼亞天主教會選出新宗主教

自6月25日涅爾謝斯·伯多祿十九世(Nerses Bedros XIX)宗主教逝世後,亞美尼亞天主教會根據《東方教會法法典》7月14日至24日在黎巴嫩博澤瑪爾召開主教宗教會議,選出第二十任西利西亞宗主教。新宗主教是80歲的巴黎聖十字教區榮休主教額我略·加布魯恩(Grégoire Pierre XX),他取名額我略·伯多祿二十世。7月25日,教宗方濟各向他賜予「教會共融」,正式承認他為亞美尼亞教會宗主教。

額我略·加布魯恩1934年11月15日於敘利亞阿勒颇出生,1959年晉鐸成為博澤瑪爾宗主教司鐸修會會士,1977年當選法國亞美尼亞禮宗座代牧,同年2月13日晉牧。1986年代牧區升格為「巴黎聖十字」教區時,加布魯恩被任命為該教區之首任主教,2013年榮休。涅爾謝斯·伯多祿十九世宗主教逝世後,他當選成為宗主教區的宗主教署理。2015年7月24日當選為宗主教。

亞美尼亞教會是23個東方禮天主教教會之一,禮儀採用自己的亞美尼亞禮。宗主教區名為「西利西亞」,宗主教公署設於黎巴嫩博澤瑪爾。亞美尼亞教會共有57萬信友。亞美尼亞教會自1742年重回羅馬天主教的共融後,教宗升格亞美尼亞教會為宗主教區,而自此所有亞美尼亞宗主教都用「伯多祿」作為宗主教名字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GCatholic 網站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2015/07/24 教會透視: 世界各地紛紛討論環境氣候變化

blog_1437771226

自教宗發表了名為《願祢受讚頌》的通諭後,氣候變化再次成為社會各界紛紛討論的熱門話題。近日,來自世界各地,70多位城市的市長和行政長官從7月21日至22日在梵蒂岡參加研討會,討論氣候、可持續發展和道德與社會上的貧窮。

最新內容:
-梵蒂岡召開市長級會議 , 討論氣候變化和新奴役現象
-宗教與政界人士出席巴黎氣候良知高峰會議
-菲律賓主教指氣候變化是社會正義問題
-印度兒童傳揚教宗有關氣候變化的信息
-香港舉行《回應教宗「生態通諭」緊急的呼籲》研討會
-台灣舉行公佈教宗方濟各《願袮受讚頌》通諭記者會實況

教宗方濟各致函第八屆愛滋病會議: 團結就是勝利

blog_1437765709

教宗方濟各致函第八屆愛滋病會議的中心思想: 「在對抗艾滋病的搏鬥中,若要得勝就必須團結。」本屆會議於7月19日至2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由國際艾滋病協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籌辦。

教宗的信函以團結就是勝利為主題,對那些致力於拯救人的性命,尤其是運用抗逆轉錄病毒和預防療法的人士表示鼓勵和敬佩。教宗指出,他們的努力見證了若社會各界為一個共同目標團結起來,就能得出積極成果。他保證為這目標祈禱,使有關愛滋病的醫藥學、治療和研究都能在努力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下取得進步,視每個人為天主所愛的子女。

教宗的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寄給愛滋病第八屆會議主席,溫哥華聖保祿醫院愛滋病中心主任胡里奧‧蒙塔內爾博士(Julio Montaner)博士。聖保祿醫院由承行天主聖意女修會創立,以公教信仰為宗旨,在治療愛滋病和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方面是佼佼者。這家醫院以其成果顯示,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僅能拯救人的性命,也能以96%的有效率預防愛滋病的進一步傳染。

根據近期研究,讓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除了對其健康狀況有所助益外,也在預防疾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換句話說,這種治療在減少病毒載量和凍結病毒複製的同時,也就阻止住病毒傳染。

本屆溫哥華會議的主題正是「預防治療」。與會的國際專家學者們表示,若9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夠得到正確診斷並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愛滋病在2030年之前就不再是醫療上的應急狀況。

與會人士表示,為實現這雄心壯志,就需要幫助尚未獲得對抗艾滋病治療的窮人。目前,1500萬人正在接受這治療,而其他2200萬人還未能享用這些醫藥,其中許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受到傳染。

國際明愛會愛滋病特別顧問羅伯特·維蒂洛(Robert Vitillo)蒙席介紹了天主教組織對抗艾滋病,尤其在非洲下撒哈拉病源地區從事的工作。他說,天主教救濟服務(Il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9年當中在全世界10個國家協調援助行動,撥款7億4千萬美元支持美國對抗愛滋病的應急計劃,使71萬3千人得到治療並且成效很高。

維蒂洛蒙席接著表示,聖艾智德團體贊助的夢的計劃也在非洲幾個國家取得明顯的成果。天主教會始終在這方面作出極大努力,在全世界協助愛滋病患的醫療機構中,屬於天主教會的機構超過25%。在國家對抗愛滋病的戰鬥中,天主教會始終站在第一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公布下一屆世界主教會議新成員名單

blog_1437753108

聖座新聞室7月24日公布了世界主教會議第14屆常規會議的第4份成員名單。本屆世界主教會議將於今年10月4日至25日在梵蒂岡舉行,主題為「家庭在教會和當代世界上的聖召和使命」。

世界主教會議第14屆常規會議成員是由各地主教團推舉,並經由聖父批准。此前,聖座已於今年1月31日、3月26日6月16日公布了前三份成員名單。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致函英國主教: 維護人自始至終的生命

blog_1437673337

教宗方濟各在英國舉行生命日的機會上,致函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主教們,重申必須提升每個人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尊嚴。7月26日主日,英國天主教會將舉行生命日,今年的主題特別獻給即將結束的生命:「滋養生命 , 接受死亡」。此外,生命日也是主教們促進生命運動的項目之一,對英國下議院將於9月11日投票表決關於協助自殺的提案作出回應。一旦通過這提案,成年人絕症病患便可選擇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結束自己的生命。

教宗在信函中稱舉行生命日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活動,所謂協助自殺是「隱秘的安樂死」。教宗表示:「每個老年人,即使患病或生命到了盡頭,都帶有基督的面容。人的生命始終不可侵犯,沒有一個生命在品質上比另一個生命更重要;沒有必須丟棄的生命。佔主導地位的思想有時作出虛假的同情,認為謀得安樂死是有尊嚴的行為。相反地,必須照顧人,尤其是病痛、脆弱和無自衛能力者。

教宗提到教會以最弱小者,那些被社會丟棄和扔掉的人為優先選擇的對象。

「這些弱小者中,也包括最無自衛能力和最無辜的胎兒,今天有人企圖否認他們的人性尊嚴,好對他們的生命為所欲為,殺死他們,並操縱立法,使得任何人都無法阻止這種行徑。」

教宗表示:「以為消除一個人的生命就能解決問題,這不是進步行為,而是黑手黨行為:出現問題了,我們就把這問題除掉。生育孩子不能視為一項科學上的勝利,不是一項權利,而是需要接納的恩典;不能以拯救其他人的生命為藉口利用人的生命做實驗品,這不是一項科學成果。」

教宗強調:「忠於生命的福音,有時要求人作出勇敢和反潮流的選擇。這選擇在特殊情況下會成為良心異議。這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宗教問題,而是科學問題,因為它涉及人的生命;這並非一個現代化問題,因為在古今的思想中,殺人這個詞的意思相同!」

教宗指出:「一個文明社會進步的程度恰恰是以能否守護生命,尤其是最脆弱的生命,能否抵拒傷害生命的各種行徑為準則:墮胎是傷害生命;任由西西里海峽木船上的弟兄死去是傷害生命;死在工作崗位上是傷害生命,因為沒有起碼的安全條件;死於營養不良是傷害生命;恐怖主義、戰爭、暴力是傷害生命;安樂死也是傷害生命。熱愛生命就是始終照顧他人、愛他、滋養並尊重他的超性尊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南美使徒之旅》- 巴拉圭篇

blog_1437599420

今集我們會去到教宗方濟各在南美洲三國之行的第三站,也是最後一站 – 巴拉圭。巴拉圭原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定居之地,1525年由葡萄牙人發現,1537年西班牙殖民團體首建亞松森市。5年後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也前往該地傳教並教授當地人農牧及手工藝。18世紀,巴拉圭地區成為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區。巴拉圭是教宗訪問三國中人口最小的國家,有670萬人口,天主教徒佔630萬。國內有1個總教區、11個教區和2個宗座代牧區。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