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溫哥華總教區米勒總主教「希望的禧年」的牧函

圖片:rcav.org/jubilee-2025

按此下載中文PDF文件

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

「希望禧年」是意義深遠且充滿恩典的一年。它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來加 深我們與天主和彼此的關係。教宗方濟各鼓勵我們在前往天父之家的旅程中成為「希望的朝聖者」(參見若 14 :2)。在這封牧函中,我想與你們分享這個禧年的祝福,並激勵你們加強對基督的希望。

什麼是禧年?

「禧年」一詞來自希伯來語 “yobel”,意思是山羊角,是用來宣佈以色列人 民 安息和重塑的工具:「你們應該祝聖第五十年」(肋14 :2)。在禧年期間, 奴隸 被釋放,債務被免除,土地不再播種或收割。這些年凸顯了天主對他子民 的憐 憫和關懷。今天,在不同的環境中,這些正義的行為可以通過慈善工作 來實現,肯定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

耶穌在他的公開傳道開始就提到了這個古老的傳統。他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路 4:19)即將開始。禧年的標記在於照顧窮人、治癒病人、釋放受壓迫者和 寬恕罪人中顯示出來。

教會於 1300 年開始慶祝禧年,當時教宗博尼法奇烏斯八世宣佈第一個聖年。 教會想培養人的成聖,使天主無限的憐憫觸手可及。為此,博尼法奇烏斯打開 了教會的恩典寶庫,宣告大赦。這個首創的禧年十分成功; 數以百萬計的朝聖 者湧向羅馬,以獲得禧年大赦。

直至 1350 年,按照聖經的規定,禧年每五十年舉行一次。隨著時間的推移, 聖年之間的相隔縮短到每 25 年一次,讓每一代人都能體驗到這種恩典的澆 灌。教會也可以在 25 年週期之外宣布特別禧年,以紀念教會生活中的特殊需 要或事件,例如 2016 年的慈悲聖年。我們的 2025 年禧年是為 2033 年的非 凡禧年做準備, 那年我們將會慶祝耶穌受難、聖死和復活二千年。

「望德不叫人蒙羞」

每個聖年都專注於一個主題。今年是「希望的朝聖者」。教宗方濟各強調了聖保 祿申明「希望不會讓人失望,因為天主的愛已經借著賜給我們的聖神澆灌在我 們心裡」(羅5 :5)。

教宗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悲劇,它造成了如此多人的迷 失 方向和恐懼。此外,這是人類歷史上的艱難時刻,世界仍然受到戰爭和暴力的傷害,因流出如此多的無辜者鮮血而受傷。和平、正義和兄弟情誼似乎是不 可 能的夢想。很多人都感到氣餒,對未來持悲觀態度。沒有希望,世界就會被 幻 滅和絕望所籠罩。

這種普遍的 「希望欠缺」 也影響到教會成員。神職人員的性醜聞和教會被捲 入原住民寄宿學校的歷史遺憾導致了憤怒和沮喪。當教會顯得疲憊不堪、缺乏 熱情時,「望德」也會受到考驗。基督徒也需要重新點燃希望。

年輕人尤其感到權利被剝奪了。他們無法找到有意義的工作,置業的成本很 高,養家糊口的困難使許多人對自己、社會和宗教失去了希望,而感到沮喪。

振作起來,親愛的朋友們。當你認為沒有人再聽你說話時,請緊記:天主在聆 聽。請每天留些時間在天主內安靜和歇息,尤其是當你感到被問題壓得喘不過 氣時。「我的靈魂,你只安息在天主內,因為我的期望全是由他而來。」(詠 62 :6)。

抓住這個禧年的機會,踏上希望的朝聖之旅。行走於望德中!你們是 「首批希 望的朝聖者」!希望勝過一切疲憊、困境、憂慮。它給你一個強大的動力,讓 你繼續前進。不要忘記,主讓你的生活充滿意義,照亮你的道路,並告訴你最 終的方向和目標。

正如教宗方濟各告訴你:不要害怕與他人分享復活的基督的希望和喜樂!培養 你內心點燃的火花,但同時分享它。你會意識到,它是通過被播送而成長的!

年輕人以他們全新的視角呼籲我們所有人重新燃起希望。它們讓我們走向未 來,以免我們執著於已不能賦予生命的結構和習慣的眷戀。出於這個原因,老 年人應該鼓勵年輕一代善用禧年恩寵。

過禧年的五種方式

面對所有的挑戰和失望,我們如何才能在 2025 年成為希望的朝聖者?

這裡有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你:迎接基督進入你的內心,在他人身上播上希望, 去朝聖,接受禧年大赦,並效法兩位禧年聖人。

1. 迎接基督進入你的內心

在聖家節那天,溫哥華總教區開啟了禧年。我們與世界各地的教會一起宣告: 對每個人來說,禧年是與主耶穌真誠地、個人地相遇的時刻,主耶穌是我們救 恩的「門」(參見若 10:7,9)。教會有責任永遠、無處不在地向所有人宣告基督耶穌是「我們的希望」(弟前1:1)。

今年的禧年 – 就像以往的每一年! 是我們敞開心扉讓主耶穌進入的時刻。 對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歡迎祂成為他們生命的主。對基督徒來 說,禧年敦促我們深化與主從洗禮開始的關係,並重新以主耶穌為中心。

皈依和持續的皈依是聖神的恩寵。聖安博簡潔地談到了這兩種皈依「水和有淚 皈依:洗禮的水和悔改的淚水。」願聖安博的這些話語引領我們更深刻地與基 督, 我們「光榮的希望」相遇(哥 1:27)!

確實,希望禧年可以激發我們靈性生活的重新開始,重新由基督和福音出發。

2. 播種希望

基督徒的希望有別於希望一切都會符合我們意願的想法。樂觀是飄忽的;相 反,基督徒的盼望是聖神賜予的恆久禮物。它之所以堅定不移,是因為它來自 天主堅定不移的忠實。這種希望使我們更堅強,使我們能夠充滿信心地度過最 具挑戰性的時期。

正如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 8 : 31)。我們還應該分享中世紀神秘主義者諾裡奇的朱利安 (Julian of Norwich) 的 深刻見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所有的事情都會好起來。」

真正的希望不是被動的,而會導致行動的。有希望的人與沒有希望的人的分別 在 於 – 有希望的人已得到天主賜予的新生命。在這個禧年,讓我們將希望的 火花 煽動成火焰,並幫助他人充滿信心地展望未來,對抗悲觀的情緒。

親愛的朋友們:成為那些面臨各種逆境的人的希望標記:新來的難民和移民、 無家可歸者、與毒癮鬥爭的人、被販賣的人、意外懷孕的婦女、孤獨和被遺棄 的人、不義的受害者、囚犯,以及那些遭受極大痛苦並打算以安樂死結束生命 的人。基督徒心懷的希望是有能力改變這些人的生命和狀況。

教宗方濟各說:「希望不是你放在口袋裡的財產。不,它不屬於我們。這是一 份與人分享的禮物,一道可以傳遞的光。」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禧年邀請你們欣然地,慷慨地,回應你們的洗禮召喚 – 成 為愛天主的傳教信徒和希望的標記。每當你伸手援助他人的時候,請謹記:是 天主先尋找我們的,是他首先與我們相遇。

主啊,讓我們成為希望的播種者!幫助我們舉心向上,在充滿絕望的文化中成 為希望的光。

3. 踏上朝聖之旅

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是一段需要充實靈性的旅程。朝聖有助於鼓勵和維持希望, 朝著與主耶穌相遇的目標前進。

幾個世紀以來,在聖年期間,前往聖地(主要是羅馬)朝聖是必不可少的。朝 聖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種尋找生命意義並與天主深化關係的活動。朝聖 象徵著我們內心朝向天主的旅程。步行朝聖,無論遠近,都提醒我們沉默、努 力和簡約的價值,敦促我們關注心靈的健康。

朝聖意味著每天出發,不斷地追尋成聖所需的力量。無論內心的朝聖之旅多麼 累人和艱難,它都會帶來對主更深刻的認識和對自己更多的了解。

為了慶祝今年的禧年,教宗將與眾多前往羅馬進行傳統朝聖的團體會面。今年 計劃全年舉辦 36 場接見團體。這些群體包括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武裝部隊、 警員和保安人員、藝術家、病人和醫護人員、青少年、殘疾人、企業家、軍樂 隊、修生、執事、神父、主教、年輕人、傳教士、天主教的網紅、窮 人、囚犯和許多其他人。

無法前往羅馬的人可到我們總主教教區內的指定地點進行本地朝聖,接受禧年大赦。前往下列地點朝聖可獲得全大赦:

  • Holy Rosary Cathedral;
  • St. Jude’s Church and Shrine in Vancouver,;
  • St. Anthony of Padua Church;
  • Shrine of the Santo Niño de Cebú in Agassiz.

4. 接受禧年大赦

要有意義地度過聖年,莫過於獲得全大赫的恩寵。當教宗博尼法奇烏斯八世宣 佈第一個禧年時,他對那些前往聖百多祿和聖保祿陵墓朝聖的人給予大赫,前 提是他們滿足某些條件。今天,教宗方濟各為我們提供了同樣的機會來接受禧 年大赦。

那麼,究竟什麼是大赦呢?

教會關於大赦的教義和實行,都跟懺悔聖事的效果緊密相連。所有罪過 –即使 是小罪 –都促使人對受造物形成不健康的依戀,這種依戀不論在現世,抑或在死後,即那稱為在煉獄的狀態中,都必須予以淨化。這種煉淨解除罪惡的「暫罰」。

教會依據她由基督耶穌得來的束縛和釋放的權柄,給予大赦;她為了個別的基 督徒的裨益伸出援手,並為他們開啟基督和諸聖人功績的寶庫,讓他們從仁慈 的天父獲得他們罪過暫罰的赦免。

大赦可赦免「部分」或「全部」的暫時罪罰,依此可分為「限大赦」和「全大 赦」。信友可獲得大赦,以裨益自己,或用來救助亡者。 (天主教教理 1471, 1472, 1478)

教宗方濟各概述了具體的條件:辦告解、領聖體、為教宗的意向祈禱,並棄绝 罪惡(包括小罪) 。這些要求可以在朝聖之前或之後幾天滿足。

欲深入了解在溫哥華總教區獲得此禧年大赦的多種方式,請造訪我們的網站 Jubilee 2025 -Archdiocese of Vancouver ,以及羅馬教廷的網站Jubilee 2025

5. 效法禧年聖人

封聖聖人在聖年慶祝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展示了那些非凡個人的聖德。 例如,在2016 年,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期間冊封了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鑒 於這一傳統,教宗今年將冊封兩位因見證成聖和希望而受到尊敬的年輕人:真 福真福卡洛·阿庫蒂斯和真福皮埃爾·喬治·弗拉薩。通過研究他們的生活,效法他 們的美德,尋求他們的代禱,我們可以分享禧年的恩典。

卡洛·阿庫蒂斯 Carlo Acutis

他於1991 年出生於義大利,年僅 15 歲時死於白血病,但留下了非凡的遺產。 卡洛以他對聖體的深愛和對創新技術的熱情而聞名,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 通過 成為 「原創 」而不是 「複製」來展示自己的獨特性。

卡洛在年輕時就表現出了深厚的信仰。在他七歲第一次領聖體之後,他告訴他 的母親:「永遠與耶穌結合:這是我的人生計劃」。他每天參加彌撒,並稱聖體 聖事為「通往天堂的公路」。他的見證和深厚的信仰激勵了他自己的父母重新實 踐他們的天主教信仰。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7日青少年禧年結束時冊封他為第一位千禧年聖人。卡 洛·阿庫蒂斯是年輕人的希望明燈。

皮埃爾·喬治·弗拉薩蒂 Pier Giorgio Frassati

他於 1901 年出生於義大利都靈的一個富裕家庭,過著與希望密不可分的服務和 快樂的生活。他在 24 歲時死於小兒麻痹症,這是他在為病人服務時感染的。 他對自己的信仰充滿熱情,屬於道明會第三會,並積極參與公教進行會(Azione Cattolica)、義大利大學生聯合會(FUCI)以及聖雲先會。他也被稱 為「山峰的聖人」,因為他熱愛登山,經常陪伴朋友攀登高峰,為了更好地仰望天空。

弗拉薩蒂熱衷祈禱,並關懷弱小者。 最重要的是,皮埃爾·喬治(Pier Giorgio) 充分體現與基督的友誼。他經常這樣說:「活著,而不僅僅是渾噩的過日子」 。

他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 1990 年冊封為真福,是「八端真福的青年」的典 範。 聖若望保祿二世稱他為「八福之士」,形容他「完全沉浸在天主的奧秘 中,全心全意為近人不斷地服務」。 教宗方濟各將於 8 月 3 日在青年禧年期 間冊封皮埃爾·喬治奧為聖人。

結論

在這個禧年,讓我們呼求聖母瑪利亞,希望之母,代禱。在髑髏山上,她堅定 不移地站在耶穌的十字架下,「在絕望中仍懷着希望而相信」(羅 4:18), 堅定不移地相信他的復活。她把聖週六的寂靜變成了充滿希望的期盼時刻。

願童貞聖母瑪利亞激勵我們繼續信任上主,呼應了讚主詩 Te Deum 的最後的一 句話:「上主,祢是我們的仰仗,勿使我們永久蒙羞失望」。

+J. Michael Miller 米勒 , CSB
溫哥華總主教

主獻節

來源:天主教溫哥華總教區

了解更多

 


 1. Francis, Address on the Jubilee of the World of Communications (25 January 2025).
2. Cf. Benedict XVI, Spe Salvi (30 November 2007), 32.
3. Francis, Address to the Leaders of Congrès Mission, France (10 January 2025).
4. Cf. Francis, Message for the 39th World Youth Day (29 August 2024).
5. Francis, Message for the 38th World Youth Day (26 November 2023).
6. Francis, Evangelium Gaudium (24 November 2013), 108.
7. Francis, Spes Non Confundit (9 May 2024), 1.
8. St. Ambrose, Epistle 41,12: PL 16, 1116; cited in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n. 1429.
9. Benedict XVI, Spe Salvi (30 November 2007), 2.
10. Francis, Address to the Leaders of Congrès Mission, France (10 January 2025).
11. Francis, Homily (8 December 2015).
12. Francis, Homily (9 May 2024).
13. Francis, Spes Non Confundit (9 May 2024), 5.
14. Cf. Francis, Spes Non Confundit (9 May 2024), 5.
15. Cf. Francis, Message for the 61st World Day of Prayer for Vocations (21 April 2024).
16. For a complete list of the various Jubilees, see 
https://www.iubilaeum2025.va /en/pellegrinaggio/calendario-giubileo.html.
17 . For the Archdiocese of Vancouver, see 
https://rcav.org/announcements/decree- special – indulgence-for-the-jubilee-of-hope; for the Holy See, see https://www.iubilaeum 2025. va/en/notizie/comunicati/2024/giubileo-norme-ottenere-indulgenza-plenaria.html.
18. St. John Paul II, Homily (20 May 1990), 4.

教宗方濟各致函第八屆愛滋病會議: 團結就是勝利

blog_1437765709

教宗方濟各致函第八屆愛滋病會議的中心思想: 「在對抗艾滋病的搏鬥中,若要得勝就必須團結。」本屆會議於7月19日至2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由國際艾滋病協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籌辦。

教宗的信函以團結就是勝利為主題,對那些致力於拯救人的性命,尤其是運用抗逆轉錄病毒和預防療法的人士表示鼓勵和敬佩。教宗指出,他們的努力見證了若社會各界為一個共同目標團結起來,就能得出積極成果。他保證為這目標祈禱,使有關愛滋病的醫藥學、治療和研究都能在努力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下取得進步,視每個人為天主所愛的子女。

教宗的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寄給愛滋病第八屆會議主席,溫哥華聖保祿醫院愛滋病中心主任胡里奧‧蒙塔內爾博士(Julio Montaner)博士。聖保祿醫院由承行天主聖意女修會創立,以公教信仰為宗旨,在治療愛滋病和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方面是佼佼者。這家醫院以其成果顯示,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僅能拯救人的性命,也能以96%的有效率預防愛滋病的進一步傳染。

根據近期研究,讓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除了對其健康狀況有所助益外,也在預防疾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換句話說,這種治療在減少病毒載量和凍結病毒複製的同時,也就阻止住病毒傳染。

本屆溫哥華會議的主題正是「預防治療」。與會的國際專家學者們表示,若9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夠得到正確診斷並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愛滋病在2030年之前就不再是醫療上的應急狀況。

與會人士表示,為實現這雄心壯志,就需要幫助尚未獲得對抗艾滋病治療的窮人。目前,1500萬人正在接受這治療,而其他2200萬人還未能享用這些醫藥,其中許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受到傳染。

國際明愛會愛滋病特別顧問羅伯特·維蒂洛(Robert Vitillo)蒙席介紹了天主教組織對抗艾滋病,尤其在非洲下撒哈拉病源地區從事的工作。他說,天主教救濟服務(Il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9年當中在全世界10個國家協調援助行動,撥款7億4千萬美元支持美國對抗愛滋病的應急計劃,使71萬3千人得到治療並且成效很高。

維蒂洛蒙席接著表示,聖艾智德團體贊助的夢的計劃也在非洲幾個國家取得明顯的成果。天主教會始終在這方面作出極大努力,在全世界協助愛滋病患的醫療機構中,屬於天主教會的機構超過25%。在國家對抗愛滋病的戰鬥中,天主教會始終站在第一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氣候變化會議 , 溫哥華市長應邀出席

blog_1437485490

來自世界各地,大約60位城市的市長和行政長官從7月21日至22日在梵蒂岡參加研討會,討論氣候、可持續發展和道德與社會上的貧窮。這個研討會是由宗座科學院和社會科學院所舉辦。這兩個主辦單位的總監索龍多總主教(Marcelo Sánchez Sorondo)表示,市長們共襄盛舉已是一大成功。這次為期兩天的研討會有兩個主題,一個是《現代奴役現象和氣候變化》,另一個是《繁榮、人民和星球》。與會的地方行政首長來自大大小小的城市,從意大利蘭佩杜薩到美國加州,包括南美洲的聖保羅、里約熱內盧、波哥大和墨西哥城,非洲的首都阿克拉、約翰內斯堡、利伯維爾和阿比讓,亞洲城市德黑蘭和柯枝,以及歐洲和意大利的眾多城市。

索龍多總主教指出,因著教宗的《願祢受讚頌》通諭,聖座將兩個危急現況放在一起討論,一個主題是因人類活動而導致的氣候變化,諸如使用化石原料,另一個主題是新的奴役形式,因為正如這道通諭所說的,一切都互相牽連。在新的奴役形式方面,索龍多總主教提出奴役現象非常嚴重,數據指出有3千萬人過著奴隸般的生活,甚至連國際勞工組織都證實了這一點。該組織也已確認人口販子80%的收入來源是賣淫業。因此,賣淫業是新的奴役形式。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是來自加拿大的唯一一位代表。羅品信表示,教宗邀請城市代表而非國家元首出席會議是因為教宗意識到市長們站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貧困的最前線。羅品信表示,他將會分享溫哥華在環保方面的工作,同時鼓勵其他城市代表們和梵蒂岡繼續推動迫切、有效的氣候變化應對措施。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溫哥華教區榮休總主教Raymond Roussin逝世 (1939-2015)

roussin

加拿大時間4月24日, 溫哥華教區榮休總主教Raymond Roussin在加拿大温尼伯逝世,享年75歲。

Raymond Roussin總主教是聖母會士(Society of Mary), 他在1939年6月17日出生於緬省(Manitoba),1970年3月17日在瑞士晉鐸。1995年6月14日獲委任為沙士加芝灣省(Saskatchewan) Gravelbourg教區主教,1998年獲委任為加拿大維多利亞教區助理主教,1999年6月28日晉牧為應教區主教,2004年2月17日獲委任為溫哥華教區總主教。他在溫哥華教區服務長達5年後,因患上神經系統疾病,於2009年1月2日退休並遷往温尼伯。2015年4月24日逝世 ,享年75歲。現任溫哥華教區總主教Michael Miller邀請大家與他一起為Raymond Roussin總主教的靈魂祈禱,願他主懷安息。

更多相關資料,請瀏覽溫哥華教區網頁

圖片:溫哥華教區網頁

本周《教會透視》最新內容

09023-blog

本周《教會透視》最新內容

教宗發出呼籲: 敘利亞須停火, 衝突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8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帶領信友誦念三鐘經祈禱後,他悲傷地再次為敘利亞的和平發出呼籲。

石家莊三位新鐸接受祝聖,登上主的祭台
八月廿二日聖母元后瞻禮,中國華北河北省石家莊 (正定) 教區的「公開」團體舉行了裴亞寧、柳偉彬、師曉亮三位執事的授予司鐸聖秩禮儀。參與的人士超過一千五百名教友,佔滿了教堂內的空間,還有很多教友只能在窗外觀禮。

剛恆毅樞機新書在本年秋季出版
8月24日,於多倫多舉行的有關首位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樞機所寫日記《在戰爭邊緣》的英語譯本新書發表會完滿結束。剛恆毅樞機所創辦的主徒會駐多倫多會院院長張少麟神父接受了本台訪問時介紹了活動的意義。

国粵雙語!歡迎分享!

本週《教會透視》最新內容

CP BLOG

《教會透視》最新內容:

梵蒂岡十月舉行聖母日活動

-為紀念聖母瑪利亞於1917年10月13日在葡萄牙的花地瑪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顯現給路濟亞、方濟各和雅先達這三位牧童,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將於10月12日至13日在梵蒂岡舉辦信德年活動《聖母日》,主題為「你是有福的,因為你相信了!」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