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第109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第 109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
2023年9月24日 

自由選擇遷徙或留下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我們這時代的移民潮展現出一個複雜且環環相扣的現象,為了正確地了解 這個現象,我們需要仔細地分析它不同階段的每一個面向:從原鄉到異地, 甚至包括重回故鄉的可能性。為了對此作出一些貢獻,我決定以本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的文告,探討一個人在決定離開自己祖國時,理應擁有的自由。

幾年前,「自由離開、自由留下」是義大利主教團用來促進精誠關懷的主題, 具體回應當代移民潮所帶來的挑戰。透過悉心聆聽每個地區教會,我可以定論說,保障離開或留下的自由,已是一種普遍和廣為人所接納的牧靈關 懷方式。

「上主的天使託夢顯於若瑟說: 『起來,帶着嬰孩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 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祂殺掉』」 (瑪二 13)。 聖家逃亡到埃及,就如以色列歷史中許多的遷徙一樣,都不 是自由的決定。遷徙與否的決定應該恆為自由的,但在許多時候,即使是 在我們這個時代,並非如此。數以百萬的人民因為衝突、天災,或單純因為無法在本國過著一個有尊嚴、有發展的生活,而被迫離鄉背井。早在 2003 年,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就曾說過: 「對移民與難民而言,建立和平的具體 條件,就是首先要認真致力於保障不移民的權利,即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度著和平且有尊嚴的生活。」(〈第九十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3)   雅各伯和他所有的孩子們「帶了家畜和在客納罕地積聚的財物,一同向埃及進發」(創四十六 6)。嚴重的饑荒迫使雅各伯和全家到埃及避難,在那 裡,他的兒子若瑟確保了他們的生存。在今天,人們被迫遷徙最明顯可見的原因,就是迫害、戰爭、環境災害和嚴重的貧窮。遷徙者因為貧窮、恐 懼或絕望而逃難。為了要消除這些肇因,並藉此消除被迫遷徙這件事情, 我們需要所有人依照自己的責任,共同承諾採取行動。首先,是問我們自 己可以做什麼?相對地,應該停止做什麼?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去停止軍 備競賽、經濟殖民主義、掠奪他人資源,以及對我們共同家園的毀壞。

「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 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宗二 44~45)。早期基督徒團體的理想與今日的現 實看起來是多麼遙遠!為了讓移民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選擇,我們必須努力讓所有人都在公益中獲得平等的分享,能夠讓自己的基本權利得到尊 重,並獲得完整、符合人性的發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向每個人提供 一個有尊嚴、有意義的人生——無論是為個人,或是在家庭中。顯然,遷 徙者的祖國及其領導者負有最主要的責任,他們受揀選去施行德政——透 明公開、誠實、有遠見,並且為所有人服務,特別是為那些最弱小的人。 他們也必須要有條件來成就這一切,同時不會讓自己的自然和人力資源被 剝奪一空,並且不受其他國家勢力的干預,而其目的是謀求少數人的利益。 當環境讓人考慮是否要遷徙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當事人作出決定時,有足夠完整的資訊並且經過深思熟慮,以避免為數眾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 們,被危險的假象或不擇手段的人口販子所蒙騙。

「在這禧年內,人各歸其祖業」(肋廿五 13)。對以色列百姓而言,慶祝禧年是展現一個伸張集體正義(collective justice)的行為:「藉著債務的免除、 土地的歸還,每個人都能回到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並且再次享有屬於天 主子民的自由」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教理講授,2016年2月10日) 。 正值我們邁向2025年的禧年之際,應該記得慶祝禧年的這個面向。個別的 國家和整個國際群體都應保障每個人可以享有不被強迫遷徙的權利,意即有權利在自己的國家中度一個和平且有尊嚴的生活。這個權利雖然尚未成 為法律上的條文,但鑑於它的重要性確實是極為根本的,所以面對超越國 界的共同利益,保障此權利需要被視為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確實,世界 的資源並非無限,經濟方面較為貧窮之國家的發展有賴於我們在所有國家中所產生的共享能力。只要這個權利尚未得到保障——將是很漫長的一個 過程——許多人仍然會被迫離鄉背井,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 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 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瑪廿五 35~36)。這番話不斷勸勉我們,讓我 們在遷移者身上不僅看到一個處於困難中的弟兄或姊妹,而是看到基督本身-祂正在敲我們的門。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努力確保每一位遷徙者的決定都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每一位遷徙者的尊嚴予以最高的尊重;這代表著,要儘量合宜地陪伴和管理每一波的移民潮、建造橋梁而非高牆、為安全和定期的遷徙群體擴張管道。無論我們決定在哪裡建立我們的未來,無論是在祖國或他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個準備好接納人、 保護人、幫助人和能使人融入、不歧視、不排除任何人的團體。

教會所採取的同道偕行的歷程,讓我們在那些最脆弱者身上——其中許多是遷移者和難民——看到我們是道路上獨特的旅伴,我們該如同弟兄姊妹 般地愛護和照顧他們。只有一起共同前行,我們才能夠走得長遠,並且抵達我們旅途的共同終點。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5 月 11 日

祈禱文

天主,全能的天父,
請賜給我們恩寵,使我們努力不懈地
致力於維護正義、精誠團結與和平,
好使祢所有的子女都享有
決定要遷徙或留下的自由。

請賜給我們勇氣
去揭露這世界上所有的醜陋惡行,
消除一切損害祢受造物的美麗
及我們共同家園和諧的不義。

藉著聖神的力量,求祢扶助我們,
好使祢放在我們道路上的遷徙者,
我們都能向他們每一位展現祢的溫柔,
並在每個人心中和各種環境之下,
傳播相遇與關懷的文化。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來源:vatican.va

敞開心扉說「亮」話:在愛內彼此扶持,彼此規勸

瑪竇福音 18:15-20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多帶一個或兩個人同去,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如果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你們當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成全他們,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集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

在愛內彼此扶持,彼此規勸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前幾天聽一位老神父的講道,他說升天堂和下地獄絕對不是一個人單獨升天堂或者下地獄。每一個人都會帶著兩個、三個或者幾個人一起,而不會是一個人單獨升天堂,也都不會是一個人單獨下地獄。這種說法很符合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的讀經。

在讀經一,天主對厄則克耳先知說你要做以色列家族的警衛,代我警告他們。你要對惡人講,惡人,你必喪亡!你如果不講,不警告惡人離開邪道,如果那惡人喪亡了,我要由你手中,追討他的血債。我們有沒有想過天主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當我們親眼看著周圍的人喪亡,下地獄,而不去理睬,不去制止的話,這本身就是違反愛德,這種冷漠是多麼的可怕。

在讀經二,聖保祿宗徒說你要愛你的近人如同你自己。愛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勸告,是兄弟姐們之間愛的勸告。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很喜歡獨行,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張三下地獄,李四升天堂,不管我的事。這種冷漠是多麼的可怕,可悲。

主內的兄弟姐妹,如果我們見到其中的一個兄弟姐妹,違反了教會的教導,違反了天主的誡命,違反了倫理,讓我們動動惻隱之心去勸告他,不要讓他走向喪亡。比如,我們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如果他不來教堂,勸告他。有的人很多年都沒辦告解,勸告他。你身邊的朋友,經常來教堂,但是他還在偷偷拜神,勸告他。如果你發現有的人有婚外情,勸告他。有人沉迷賭博,勸告他。有人要準備墮胎,勸告她。我們不要想,我勸了也沒用。不是的,我們還是要勸告。因為我們不勸告,就像讀經一中所說的,你如果不講,那惡人喪亡了,我要由你手中,追討他的血債,但是如果你做了,那惡人不肯歸正而喪亡了,你卻救了你自己。

有人說,我不是不做,我是不想得罪人。這個不是得罪人,這是一個愛的行為,是為了救人靈。我們要知道,一條大罪就可以使一個下地獄。一個人如果下地獄,那就是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沒有比這個再可怕的了。我們怎麼還可以想著得罪不得罪人。

想一想,如果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會下地獄,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愛,不是講別人愛聽的話,而是講別人需要聽的話。我記修院的一個神父經常對我們說,愛你的人和你講你需要聽的話。講你喜歡聽的話的人是愛他們自己。反過來也對,如果我們真的愛人,就讓我們講別人需要聽的話,而不是他喜歡聽的話。我們不要做老好人,就算得罪人又能怎麼樣。讀經一中,天主並不喜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老好人。我們中國文化裡面也不喜歡這種人。孔夫子說,鄉原,德之賊也。意思就是说那些不分是非、不得罪鄉里的好好先生,其實恰恰是破壞道德的人。

在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的福音中,耶穌說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他如果不聽,你就多帶一個或兩個人同去。如果他再不聽,你要告訴教會。告訴教會,就是告訴教會的長上、神父、主教了。注意這不是講閒話,教會的長上有權了解一個人的靈魂。我們是為了愛為了救贖而去了解那個人。講閒話是,一起吃飯的時候閒談,聽說張三有了婚外情,李四又去賭博了。這些是閒話,我們要避免。而為了愛一個人去讓教會知道他的情況,不是講閒話。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讓我們在主內懷著偉大的愛心,彼此扶持,彼此勸告。讓我們懷著偉大的愛心去講出別人需要聽的話,而不是別人喜歡聽的話,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愛。相反地,如果有人給我們提出建議,我們不要反感,我們要對那個人尊敬,因為那個人可能懷著很大的勇氣才講出來,而這個人可能是真正愛你的人。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青年人,你們要保持對世青節的清新記憶

教宗方濟各於2023年9月8日在梵蒂岡接見了里斯本輔理主教、2023年里斯本世青節基金會主席阿吉亞爾(Américo Manuel Aguiar)。在這機會上,阿吉亞爾主教錄製了一段教宗向青年講話的視頻。

教宗首先詢問青年是否「還記得世青節?」。他笑著說:「所有人都說記得,我對此很高興。這不是一個包起來或放在相冊裡的記憶,而是一個鮮活的記憶,你們該當繼續保持它的活力。如何讓一個東西保持活力?就是要傳遞它,將它給予他人。」

教宗激勵青年將他們在世青節經歷的記憶鮮活的保存下來。「你們不要讓它昏睡不醒,不要將其放在過去記憶的相冊裡。」教宗一再叮囑保存鮮活的記憶並講述它的重要性。「你們要在大學、學校和工作場所講述這記憶,你們講述你們所經歷的及正在經歷的事情,講述那匯集在那裡的150萬人,講述你們所聽到的。」

最後,教宗籲請青年成為所經歷的事情的「傳教員、傳播者和見證人」。他也為青年「作出的見證表示感謝」。教宗說:「現在,輪到你們成為見證人。願天主降福你們,願聖母瑪利亞保護你們。請你們不要忘記為我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公守夜祈禱:教宗與基督信仰教會領袖開啟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圖片:Synod.va

9月30日傍晚,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大公守夜祈禱,教宗方濟各和各基督信仰教會領導人將與信仰基督的青年及不同教會團體的代表共聚一堂,「一起行走」。這次「天主子民共聚一堂」的祈禱聚會將開啟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行程。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在經過大約3年的各教區和五大洲的參與進程後,將於10月4日在梵蒂岡開幕。

按此閱覽活動資訊及報名詳情

更緊密地一起行走

「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挑戰在於學習更緊密地一起行走,聆聽聖神,成為一個更加同道偕行的教會,向今日世界宣講福音。」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副秘書長貝卡爾(Nathalie Becquart)修女在聖座新聞室的介紹會上如此表示,為這項活動提供了解讀的鑰匙。她引用教宗方濟各的話,說明「沒有大公運動就不會有同道偕行,沒有同道偕行也就不存在大公運動」。

修女指出,在預備文件中也把與其他基督信仰團體的對話作為徵詢地方意見的10個主題之一。在聖伯多祿廣場我們將看到東正教會、新教、福音派的領導人,以及一些兄弟代表站在教宗的身旁,陪伴他開啟以梵二大公會議為根基的一段行程,這將是一個極具意義的象徵。在場的教會領導人包括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德奧斐洛三世宗主教和韋爾比總主教。

守夜祈禱活動細節

在介紹守夜祈禱的細節時,貝卡爾修女說:「祈禱活動從(羅馬時間)下午5時到7時,以表達感恩的歌曲和音樂作為開場,教宗方濟各開啟禮儀,然後是巴爾多祿茂一世大公宗主教的祈禱和天主子民的讀經。為各種意向祈禱的經文則由一位教會領導人或出席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兄弟代表誦念。最後還有結束祈禱,以及教宗方濟各與12位基督信仰教會及團體領導人聯合頒賜的降福。」

如何報導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聖座傳播部部長、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Paolo Ruffini)向記者們提供了幾項說明,幫助他們正確報導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他說:「教宗籲請我們大家理解並講述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什麼和不是什麼,因此對於分辨進程和整個教會而言,我們報導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方式極為重要。此外,每一個公共或私人團體都沈浸在這些寶貴、不可或缺、自由交流的時刻,此時共同的思想正在匯集。所有這一切都將反映在為使與會成員相互瞭解和聆聽而制定的工作方法中,從而感受到自己屬於唯一的奧體。」

不是一個議會,而是對話的場所

魯菲尼解釋道:「在3個星期的祈禱、省思和轉變後,大會將通過一份總結文件,但並非結束文件。它只是第一期會議的總結,第二期會議正如教宗所宣布的,將於明年舉行。魯菲尼引證教宗的話,強調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今天和明天都不是一個議會的討論。不同的意見肯定會有,但尋求一致意見必能團結眾人。這就是同道偕行進程的特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我信聖而公教會

福音(宗徒捨棄一切,跟隨了耶穌。)

恭讀聖路加福音 5:1-11

那時候,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他前要聽天主的道理。他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著,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他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微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

我信聖而公教會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修道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都不能理解信經中的這句話「我信聖而公教會」。一個這麼不完美的教會怎麼成了一個聖的教會呢?直到我明白了,教會的根基在於耶穌基督。

在今天的福音中說耶穌上了西滿伯多祿的船來教訓眾人。聖奧斯定解釋說:「這隻船就是代表著教會。在船上教訓眾人,意思就是耶穌願意通過教會來教訓眾人。」當耶穌上船之後,讓伯多祿把船離陸地劃稍遠一些,意思就是「教會對眾人的教導是遠離世俗的,而世俗也不可以進入和玷污信仰」。緊接著我們看到,伯多祿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這句話讓我想起去年教宗方濟各來到加拿大的懺悔之旅,在某種程度上,又好像是重複了伯多祿的這句話,「主,我是個罪人。」確實,教會是聖的教會,但是教會也是由罪人組成的教會。

在教會中,誰不是罪人呢?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若一,1:8)。所以,我們在教會中都可能會受到傷害,受到彼此的傷害,甚至來自神職人員的傷害。我們可能曾經對教會失望甚至失去信心。但是,我想說我們可能對人失去信心,但是永遠不要對教會失去信心,因為耶穌才是這隻船真正的引導者。世界上沒有一個組織或團體延續兩千多年仍然存在的,然而天主教會卻巋然不動,這本身就是奇蹟,就是因為教會是天主聖神在親自帶領。耶穌說不用怕,讓我們不要怕。讓我們對耶穌有信心,對天主聖神有信心,對教會有信德。我信聖而公教會,阿們!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敞開心扉說「亮」話:工作和祈禱生活要平衡

福音(我必須到別的城傳報天主國的喜訊,因為我被派遣,正是為了這事。)

路加福音 4:38-44

那時候,耶穌從會堂裏出來,進了西滿的家。西滿的岳母正發高熱,他們為他祈求耶穌。耶穌就走到她身邊,叱退熱症,熱症就離開了她;她立刻起來服侍他們。日落後,眾人把所有患各種病症的,都領到他跟前,他就把手覆在每一個人身上,治好了他們。又有些從許多人身上出來的魔鬼吶喊說:「你是天主子!」他便叱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默西亞。天一亮,耶穌就出去到了荒野地方;群眾就尋找他,一直來到他那裏,挽留他不要離開他們,他卻向他們說:「我也必須向別的城傳報天主國的喜訊,因為我被派遣,正是為了這事。」他就常在猶太的各會堂中宣講。

工作和祈禱生活要平衡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在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繼續行了很多奇蹟,治好了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很多魔鬼。福音中說,眾人把所有患各種病症的,都領到他跟前,他就把手覆在每一個人身上。我們看到這確實是很多的工作,很耗費心神和精力,但是耶穌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工作和默觀祈禱生活要平衡。

福音中說,天一亮,耶穌就出去到了荒野地方。耶穌去荒野做什麼呢?他去祈禱、與天父談話、去分辨天主的旨意,去尋求天主聖神的指引。因此,我們聽到耶穌說,我也必須向別的城傳報天主國的喜訊,因為我被派遣,正是為了這事。我們看到耶穌的外在工作和內在的祈禱生活是平衡的。

主內的兄弟姐妹,當我們每日工作很忙碌的時候,讓我們也要記得,學習耶穌找出一些時間來回歸自己的內心,和天主聊聊天。反省這一天當中天主在那裡、自己與天主的關係、這一天中哪裡做得不好,阻擋了天主聖神的工作,或者只是靜靜的聆聽天主要和你說什麼。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是有意義的。我們生活才會有意義,我們的生命也才會有意義。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進教之佑驛站:聖母誕辰 福音反省

瑪1:18-23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祂的母親瑪利亞已許配給若瑟,但在他們一同居住之前,瑪利亞因聖神懷孕,並已顯示出來。她丈夫若瑟計劃悄悄地休了她,但因為他是個正義的人,不願敗壞她的名聲。若瑟正在思慮這事的時候,上主的天使在夢中顯現,對他說:「達味的子孫若瑟,不要害怕娶瑪利亞為你的妻子。因為她是因聖神而懷孕的,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從罪惡中拯救出來。」這一切事的發生,是要應驗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看!童貞女將懷孕,要生一個兒子,人們要稱祂為厄瑪奴耳。」那名字的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

反省

《族 · 譜》

一族之譜乃民族譜成,人民一定對其真實性、歷史性、珍藏性等非常注重,這樣保存至後代可以歌功頌德,讓人津津樂道。論及救贖光譜,以色列子民更在這方面的族譜下了不少功夫,況且非一般民族能有所超越,因為他們的社會組織乃從上而下,一個人在社會的地位、權利、義務和財產的分沾,無不視乎其按族譜出自某一支派、家族、或家庭而定,所以族譜與以色列子民關係,是為重大。

瑪利亞的誕生和她兒子的誕生,也是息息相關,加上她和丈夫若瑟的合作,亦是絲絲入扣,一絲不苟的結合,突顯出天人合作的微妙關係。這個默西亞的救贖工程乃超凡脫俗,超越一切政治、經濟、建設及社會,而是在微觀與宏觀的角度出發,使人看到得救、永生、希望及對將來充滿憧憬。

曾經有一群神學生,為了好奇和挑戰為他們講學的教授提問說:「教授,如果在另一星球的人物告訴我們,在他們當中也有救世主,而且也展示自己和他們合作,建立救贖的偉大工程,你會怎樣作闡釋和評價?」教授聽完他們的發問後,卻非常肯定的回應:「不要問我此等問題,因為天主給我知道的,就是這個世界有救恩已足夠了。」

「達味的子孫若瑟,不要害怕娶瑪利亞為你的妻子。因為她是因聖神而懷孕的,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瑪1:20-21)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擴展我們的心胸,接近每一個人和每一種文明

「我滿懷喜悅地回味蒙古教會和當地人民:他們是高貴且有智慧的民族,向我表達了如此大的親切和熱情。」教宗方濟各在此2023年9月6日上午,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剛結束的蒙古使徒之旅。

在教宗開始要理講授前,全場信友和朝聖者聆聽了《撒慕爾紀》中的一段記載:「上主對撒慕爾說:『你不要注意他的容貌和他高大的身材,我拒絕要他,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十六6-7)

上主尋找純樸的心

教宗開始描述此行最重要的時刻,尤其是所遇到的現實引起的感受和思考。於是,教宗解釋為什麼選擇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去會見如此小的「羊群」。他說:「正是在那裡,可以看到天主臨在的標記,因為天主不看外表,而是看那些沒有喧鬧聲願意愛祂的人內心的純樸。」

「我有幸在蒙古見到了一個謙卑的教會,但她也是一個在天主心中喜樂的教會,我能夠向你們見證他們這幾天處於教會中心的喜樂。」

一個年輕、的確具有公教性的團體

教宗強調:「這個僅在30年前誕生的教會是憑著一些來自不同國家傳教士的使徒熱忱,他們去那裡不是勸人改變信仰,而是曉得建立一個合一、真正的公教團體,即具有普世性。」教宗解釋:「教會的普世性並非讓每個人都一樣,而是使信仰本地化、具體化,接納“所生活地區的美好,並為所相處的人服務。」

教宗重申:「教會的特徵是為上主和弟兄姐妹服務。在蒙古的教會是在愛德的工作中誕生的,這是信仰的最佳見證。」教宗藉此提到,他在此行中為「慈悲之家」舉行啟用禮,並降福了這項愛德工作。

「這個機構是那些基督徒的名片,同時也號召我們每個團體成為慈悲之家,即開放的場所、款待的場所,在這裡,每個人的不幸都能毫無羞愧地接觸到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慈悲使人重新站起來,恢復健康。這就是蒙古教會的見證,不同國家的傳教士感到自己與當地人民融為一體,樂於為他們服務並發現那裡原本就存在的美德。」

認出一個民族的美德

說到這個民族的美德,教宗表示欣賞在蒙古遇到的許多人對信仰的追求,在跨宗教和大公運動的會晤中尤其看到佛教信徒的信仰情愫,這些人「透過利他主義和抵拒自己的慾望,以真誠和徹底的方式默默地活出他們的信仰」。

「我們可以想一想,有多少善良的種子默默地促使世界的花園發芽,而我們通常只聽到樹木倒下的聲響!這是因為人們,包括我們在內,都喜歡醜聞:『看看這殘暴的行為,一棵樹倒下了,發出這麼大的聲響!』 『可是,你沒看到森林每天都在生長嗎?』這是因為生長是在默默中進行的。」

放寬眼界,拓展視線

教宗最後指出,需要懂得看到善和珍重他人,就如蒙古人那樣。教宗分享了他此行的感受,說道:「我去了亞洲的中心,這對我有益處」。他解釋說:「注視那個大陸是有益處的,這個大陸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能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

「見到蒙古人民對我很有益處,他們守護自己的根基和傳統,敬重長輩,與環境和諧相處:他們是一個仰望天空、感受到受造界呼吸的民族。想到蒙古無邊無際、寂靜無聲的廣袤大地,我們應受到激勵,放寬我們視野的邊界:擴展眼界,看得更高更遠,注視而不成為微小的俘虜,放寬我們的眼界,看到別人身上的善,能夠擴大自己的視野,以及自己的心胸。擴展我們的心胸為的是去理解,去接近每一個人和每一種文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談及與中國的關係、與越南的關係、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9月4日結束在蒙古的牧靈訪問,在返回羅馬的專機上與隨行記者舉行了傳統的記者會。首先是本次牧靈訪問之行東道國的一位記者提出的問題。

訪問蒙古的目標和成果

記者詢問教宗本次訪問的主要目標,以及是否對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回答中,教宗表示,他決定訪問蒙古是因為他想要探訪那裡的小小天主教團體,並與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對話。教宗強調,信仰的增長不是靠勸誘,而是靠吸引。福音的傳播應該與當地文化對話,旨在使文化和福音相互融合。這樣可以使基督徒通過本民族的文化來表達他們的基督信仰價值觀,而不是進行「宗教殖民」。教宗表明,他訪問目的就是要瞭解蒙古人民,與他們對話,接受他們的文化,並在尊重他們文化的基礎上陪伴當地的教會前行。他對訪問結果感到滿意。

「第三鄰居」

另一位蒙古記者問到,烏蘭巴托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平台來促進歐洲和亞洲之間的國際對話。教宗肯定了記者的提問,並勉勵這個國家與「第三鄰居」進行對話,而不是僅限於與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的交流。教宗強調,這不是出於對這兩國的輕視,因為蒙古與這兩國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是出於一種對普世性的渴望,向全世界展示其價值,同時也接受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從而推動對話。

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教宗方濟各昨天向中國人民發出信息,勉勵天主教徒做好基督徒、好公民。西班牙語記者詢問教宗目前與中國的關係如何?有沒有關於祖皮樞機前往北京以及出使烏克蘭的最新進展?在回答中,教宗說明了樞機的使命是一個和平使命,他已被指派負責這項任務。他已制定了一個計劃,預計將訪問莫斯科、基輔、美國和北京。教宗強調祖皮樞機是一個具有廣泛對話能力和全球視野的人,他有著在莫桑比克尋求和平的工作經歷,這也是他被委派的原因。

關於聖座與中國的關係,教宗說:「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相互尊重的。我個人非常欽佩中國人民,他們很開明……。關於主教任命,有一個委員會一直在與中國政府和梵蒂岡合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是一種對話。還有一些天主教神父或天主教知識分子被邀請到中國的大學任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種開放的交流。我認為,我們需要在宗教方面更進一步,更多地瞭解彼此。讓中國公民不要認為教會不接受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或者認為教會依附於另一個外國勢力。帕羅林樞機主持的委員會正在以這種友好的方式開展工作:他們做得很好,中方也做得很好;總之,雙方關係是這樣的,正在發展中。我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與越南的關係

教宗在回答有關訪問越南的可能性和未來的計劃時表示,目前聖座與越南的關係非常積極,近年來雙方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已取得明顯進展。教宗強調了雙方在對話過程中展示出的良好意願和開放性。教宗還回憶了幾年前越南議員來梵蒂岡訪問時,雙方展現出的尊敬和願意對話的態度。他還表示,雖然他目前行動有所限制,使得旅行不像之前那麼容易,但有可能進行越南之行,若他無法前往,下任教宗也一定會去。此外,教宗提到了計劃中的其他行程,包括訪問馬賽和一個歐洲小國。

區分俄羅斯文化和帝國主義

在接下來的問答中,教宗解釋了他之前對於俄羅斯的一些評論。教宗指出他的講話是在與俄羅斯年輕人的對話背景下進行的,他想要傳達的信息是鼓勵年輕人珍惜並繼承他們的文化遺產。他讚美了俄羅斯的文化和藝術遺產,如文學和音樂,以及大名鼎鼎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此同時教宗強調,他在討論俄羅斯文化時,並未想到「帝國主義」的概念。文化的傳播永遠不是帝國主義,而是一種對話。教宗提醒說,當文化被「提煉」成意識形態時,就變得有毒。此外,意識形態有時被置於教會之中,使教會脫離了根源,脫離了聖神的影響。意識形態是無法具體化的,它只是一種觀念。但當意識形態佔據其位置並成為政治時,它通常會變成獨裁,變得無法對話。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記者們與教宗方濟各的最後問答環節,涉及到即將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及其他相關問題。教宗方濟各強調,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是一個推行某種特定意識形態的地方,而是一個致力於對話的場所,旨在促進教會成員之間,以及教會和世界之間的交流。教宗還提及每天都會有新聞稿公佈世界主教會議的進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蒙古愛德工作者會面,並主持「慈悲之家」啟用禮

圖片:Vatican Media

9月4日週一,是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蒙古的最後一天,教宗在“慈悲之家”與蒙古天主教愛德工作者會面,發表他此次牧靈訪問的最後一篇講話。隨後,他主持了“慈悲之家”的啟用禮,降福該機構。

教宗的講話從耶穌的一句話汲取靈感:“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參閱:瑪二十五35)教宗說:“用這些話,上主給了我們在世界上辨認出祂的臨在的標準,以及在最後審判時進入祂神國的無比喜樂的條件。”

首先,教宗強調了教會長期以來的愛德傳統,指出初期基督徒團體是如何投身於服務,在共融、禮儀、服務和見證的基礎上為教會的建設加磚添瓦。接著,教宗將話題轉向了即將啟用的“慈悲之家”,指出這是教會對他人關懷的具體表現。他說:“這群活潑的天主子民打從一開始就為近人慷慨付出。”

教宗感謝蒙古教會眾多的愛德工作項目。他說:“來自許多國家傳教士今天獻身於這些項目,付出自己的知識、經驗、資源,尤其是他們的愛,為蒙古社會服務。”

教宗表示,“慈悲之家”是一個歡迎所有人的地方,並鼓勵志願者秉承無私服務的精神,奮勇向前。

接著,教宗提出三大有待打破的迷思。第一個迷思是:只有富人才能從事志願服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普通人也能夠出於對他人的愛,而選擇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其它資源。

第二個迷思是:教會行善是為了勸人改教。教宗解釋道,天主教會之所以促進社會發展,不是為了勸人改教。“基督徒盡其所能地減輕有需要的人的痛苦,是因為他們在窮人身上認出耶穌、天主的聖子,並且在祂內,每個人都有其尊嚴,都被稱為天主的子女。”

第三個迷思是:照顧他人的唯一方法是花錢雇人工作、投資大型設施。教宗強調,“愛德固然需要專業素養,但是善行不該變成企業,卻要保有愛德工作的清新”。

教宗在向愛德工作者講話完之後,主持了“慈悲之家”的啟用禮,親自降福了這個蒙古天主教會為有需要的人開設的新的愛德機構。最後,教宗方濟各感謝所有致力於愛德工作的人士並降福在場的所有人士,從而結束了蒙古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